登陆注册
42819500000024

第24章 中国近代文化(1)

李善兰“创译”数学符号

当近代西方国家用巨舰、鸦片、商品打破清帝国紧闭的大门,古老的中国赖以维系社会的“圣位贤传”连同硬弓长矛,一齐败下阵去。创巨痛深的打击,使一些人从迷梦中惊醒,面对着庞大的西学体系,自觉地学习和研究起了新的技艺、学说及理想。

数学,乃是科学的一个分支。虽然中国古代数学成就非凡,而在当时则显然力不从心了。人们便开始通过西方的传教士学习新的数学知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大批的数学译著以及闻所未闻的概念和古里古怪的符号。而晚清中国杰出的数学家李善兰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克服不通外文的困难,译述了大量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后九卷(与伟烈亚力合作)、《代数学》等。不仅向中国学者介绍了西方符号代数及微积分的知识,还创立了许多新概念、新名词、新符号。这些新东西引自于西文原本,经李善兰的再创造,成为现今通用的词汇。如代数学、系数、根、方程式、函数、微分、积分、几何学等等。这些名词创设得较贴切,比如“函数”一词,李善兰解释为“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则此为彼之函数”,这里“函”是包含的意思,与欧洲当时之概念十分相近。至于数学符号,李善兰直接引入了西方符号,提供了简便实用的运算、分析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同时,他也创设了许多数学符号,如用“积”字偏旁“禾”为积分符号等等,这当然有些抽象,因而随时间而渐逝。对代数字母a、b、c……之类,他以甲、乙、丙……来代替,数码一律写成一、二、三……这样,译出的文章多少有些艰涩,大概与中国古代数学本不重符号有关吧。不管怎样,这些概念与符号的确给中国的数学带来了新生。

中国近代飞行第一人冯如

冯如,原名冯九如,1883年生于广东恩平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他从小喜欢制作风筝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他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目睹美国先进工艺,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于是,他白天当勤杂工,晚上读机械学,苦心钻研数年,精通36种机械原理,发明了抽水机、打桩机,制成了性能优良的无线电收发报机。

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引起冯如极大兴趣。190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三省爆发战争。冯如得知祖国主权被践踏,骨肉同胞遭蹂躏,非常气愤。他沉痛地对朋友说:“日俄战争大不利于中国,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倘得千数百架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微特足以固吾圉,并足以慑强邻矣。”从此,他致力于祖国的航空事业。

1906年,冯如以“壮国体,挽利权”为宗旨,向华侨筹资,开始研制飞机。在此期间,他屡遭挫折,志气不磨,终于在1909年制成一架试验性飞机。9月21日,他驾驶自制飞机翱翔在奥克兰市天空,以2640英尺的航程超过莱特兄弟首次试飞852英尺的成绩。美国报纸惊呼:“中国航空技术超过西方。”

1910年3月,美国莱特和亚屈在洛杉矶表演飞行。冯如为借鉴先进技术,专程前往参观,但表演者非常保守,限定观众必须远离3里。冯如虽然没有得到教益,却大长了奋发图强的志气。3个月后,他制成一架当时惟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那时候,孙中山先生正在美国进行革命活动。他闻讯特地赶到奥克兰参观冯如的飞行试验,高兴地说:“吾国大有人矣!”孙中山勉励冯如把聪明才智贡献给祖国。10月,冯如驾驶自制的飞机参加国际比赛。他以时速1046公里,飞高2132米,航程321公里,获得冠军。

当时航空是新兴事业,欧美各国都重金罗致人才。冯如拒绝美国的高薪聘请,于1911年3月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国到达广州。清政府害怕冯如暗通革命党,对他严加监视。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9日,广东光复,冯如立刻参加革命军,被任命为陆军飞机长,准备组织飞机侦察队。1912年,他在广州一次飞机表演中失慎蒙难,年仅29岁。冯如在弥留之际,嘱咐同志:“吾死后,尔等勿因是失其进取之心。”

“四大徽班进京”与京剧的诞生

明末,安徽青阳,徽州声腔已趋流行,同时安徽优伶技艺已显头角。清乾隆五十五年,高宗八旬万寿盛典,三庆徽班率先入京祝厘,自此继来徽班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等班,合称“四大徽班”。

乾隆时,戏曲已分雅、花两部。雅部即指昆腔,花部又名乱弹,泛指昆腔外之一切地方声腔。徽班则特有其地力之“二黄调”,但仅是以二黄调为基本声腔,再融合流行之京、秦两腔,萃集其他剧种所长,是以嘉庆年间,徽班不但擅演花部诸戏,昆腔也是常演戏目,演员亦不仅安徽人,徽班只是为安徽人所主宰之剧团而已,这种兼容并蓄的作法,因而博得观众的欢迎,不但徽班声誉日隆,二黄调也因之身价日增。

道光年间,四大徽班已领先各类剧团,而四大徽班又各有特色:四喜以昆腔见长;三庆以连演新戏见长;和春以武戏见长;春台以童伶见长。至咸丰时,三庆班老生程长庚以二黄调突出于伶界,与四喜班擅长西皮之老生张二奎,及春台班做工取胜之老生余三胜鼎足而三,皮黄君临天下之势已成。同治,光绪年间,各班生、旦、净、丑偕济济多士,皮黄调于此大成,故京剧之兴,与四大徽班之起,息息相关。

一般认为我国京剧的产生是源于所谓“四大徽班”的进京,指的是为了庆贺乾隆皇帝80大寿。有关方面将“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这四个原来在南方演唱“徽调”的班社调进北京,才使后来发展成为京剧。实际上这“四大徽班”并不是同时进京的,最早进京的是“三庆”,后来是“四喜”等。当时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都是同属“皮黄腔”类的地方戏曲,而且两种戏曲的艺人还可能同在一个班社中。如曾对早期京剧形成作出很大贡献的著名演员余三胜原来就是攻汉调的。当然,这些班社的进京确实有助于“徽、汉”两调在京的合流,最终至清道光年间真正形成为“京剧”。而这四个班社,后来实际上也就成为早期京剧的重要班社。

一片甲骨惊世界

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1845—1900)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了他的好奇。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做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

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由此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从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

曾有人对王懿荣从中药中发现带字龙骨之说提出质疑,认为王懿荣在他的有关著述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并认为王懿荣吃的龙骨在药店已加工成细粒,是看不出刻痕文字来的。而且当时菜市口一带并没有达仁堂药店。对此,后来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周绍良说,当时龙骨在中药店都是成块、成片出售的,直到30年代他到中药店买龙骨还是这样。至于达仁堂药店当时确实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鹤年堂中药店,当时的人很迷信西鹤年堂,买中药都要去西鹤年堂药店,这也有可能是当时传误造成的结果。

至于著书立说方面,首先对甲骨文作出确认的王懿荣还没来得及做深入研究并著书立说,八国联军便逼近北京城,他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

1900年7月,侵略军兵临城下,慈禧太后带领皇室人员仓皇出逃,王懿荣彻底失望了。他对家人说:“吾义不可苟生!”随即写了一首绝命词毅然服毒坠井而死,年方56岁。

后来人们称这位最先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为“甲骨文之父”,在甲骨文发现90周年的1989年秋,在他的家乡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建成王懿荣纪念馆,以纪念他的功绩。

王懿荣殉难后,他所收藏的甲骨,大部分转归好友刘鹗(即《老残游记》作者刘铁云)。刘鹗又进一步收集,所藏甲骨增至5000多片,于1903年拓印《铁云藏龟》一书,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不久,学者孙诒让根据《铁云藏龟》的资料,又写出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甲骨文被发现之后,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古董商人为了垄断财源,对于甲骨的来源秘而不宣,以后又谎称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等地。直到1908年,学者罗振玉才首先访知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县的小屯村一带,于是他派遣自己的亲属去安阳求购,又亲自前往安阳进行实地考察。先后共搜集到近二万片甲骨,于1913年精选出2000多片编成《殷墟书契》(前编)出版,随后又编印了《殷墟书契菁华》(续编),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继罗振玉之后,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

在甲骨文还未确认以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就不断在农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据说把甲骨当作药材到中药铺去卖的第一个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脓疮,没钱去求医购药,就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流出的脓水被骨粉给吸干了,而且发现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从此他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

经过许多学者专家考证研究,所谓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们在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就是卜辞。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当作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传于后世。甲骨文发现的故事,后来被人们称为“一片甲骨惊世界”的奇迹,在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写下了带有传奇性的篇章。

茅以升曾亲手炸毁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它也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而这座大桥经历的一段传奇,却是最令人难忘的。

上世纪30年代,正在兴建中的浙赣铁路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1934年,时任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的茅以升,受命开始主持这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钢铁大桥工程。之前,在中国的大川大河上,虽已有一些大桥,但都是外国人造的:如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修的……可以想象,茅以升担负着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建造现代化大桥。

钱塘江又称钱江,地处入海口,潮水江流,汹涌澎湃,风波甚为险恶,其潮头壁立的钱江潮与随水流变迁无定的泥沙是建桥过程中的两大难题。茅以升在造桥时,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他曾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过程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保证了大桥工程的顺利进展。至1937年,大桥快要竣工之际,上海“八一三”战争爆发了!钱塘江大桥还未交付使用就先经受了抗日战火的洗礼。茅以升说,在“八一三”战争爆发的第二天,即8月14日就有三架日军飞机来工地轰炸,当时他正在6号桥墩水下30公尺的沉箱里和几个工程师及监工员商量问题,忽然沉箱里电灯全灭,一片黑暗,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关闭了所有的电灯。这次日机轰炸是江、浙一带的第一次。

工程未完,战火已烧到了钱塘江边,此时江中的桥墩,还有一座未完工,墩上的两孔钢梁无法安装,在此后的40多天里,建桥的工人们同仇敌忾,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冒着敌人炸弹爆炸的尘烟,夜以继日地加速赶工,1937年9月26日清晨,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通过。在通车的当日,运送大批军火物资的列车就开始陆续从这座大桥上通过了。

此后,上海的抗战形势一天比一天吃紧。同年11月16日下午,南京工兵学校的一位教官在桥工处找到茅以升,向他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绝密文件,并简单地介绍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形势后说:“如果杭州不保,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南京政府的文件上,要求炸毁钱江桥,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南京来人还透露,炸桥所需炸药及爆炸器材已直接由南京运来,就在外边的汽车上。

集两年半心血建成的大桥,铁路刚刚通车,就要自己亲手去炸毁它,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茅以升经历着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同工程技术人员商量和慎重考虑后,最后订下了炸桥方案。

当天晚上,所有的炸药就都安放到了南岸第二个桥墩内和五孔钢梁的杆件上,100多根引线,从一个个引爆点连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只等一声命令,就把大桥的五孔一墩全部炸毁。

同类推荐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本书是一本学术著作。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是中国梦的终极价值取向。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充足的物质财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法治;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使人的创造性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本书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现阶段我国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学校田赛运动的组织编排(上)(学校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实用方法)

    学校田赛运动的组织编排(上)(学校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实用方法)

    本书是学校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实用方法系列之一,为了加强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管理,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学校体育运动会组织管理实用方法”丛书,包括学校体育运动会各个单项的组织与编排知识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 经典幽默笑话集萃

    经典幽默笑话集萃

    本书在古今中外经典幽默笑话中优中选优,汇成一册,是幽默笑话的经典之作,读者可以从中领略语言的魅力,开怀一笑。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古今中外,名人名言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对青少年。它会激励青少年,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书汇集了中外诸多名人的经典语录,这些语录不仅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更含有丰富的哲理,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提供了许多帮助。让孩子在迷茫中找到人生的方向,在困惑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 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故事

    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故事

    成长是—道道色彩的流动,鲜艳的连衣裙,粉红的蝴蝶结,庄重的校服,这一切都记录着我们多彩的、快乐的人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不见了童话书上多彩的封面,多了教科书那严肃的面孔。—切浮躁归于沉静,昔日绚丽的色彩只去装点青春的梦境。
热门推荐
  • 呆萌俏丫鬟:三少,吉祥

    呆萌俏丫鬟:三少,吉祥

    少爷说,在太夫人的屋子里只能吃包子,所以她积极申请,去了少爷的屋子;少爷说,他只能带一等丫鬟出去做生意,吃更多的好吃的,看更美的风景,但是不能带二等丫鬟,所以她努力干活,成为了一等丫鬟。少爷说,做姨娘只能在小桌子自己吃饭,而且也只能吃青菜萝卜,所以她好好表现成了少夫人。可是……少爷没说,做夫人肚子里面要塞娃娃,塞了娃娃不能吃不能跑不能出去玩,少爷!!奴婢不明白做夫人有什么好!
  • 未来游戏:小裁缝惹不得

    未来游戏:小裁缝惹不得

    前世不慎,栽在了家族纷争;今生重来,锦绣表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网游什么的,简直不要太对胃口~
  • 落难凤凰:亲亲向日葵

    落难凤凰:亲亲向日葵

    他很爱她,偏偏她却视他如豺狼。他一直在身畔默默守护着她,可是并不代表不要求回报。凤凰落难成麻雀女,富家小姐沦落为贫家女儿,父亲破产,让她找到了真爱。可是,这个男人真的爱她吗?
  • 易烊千玺之我很爱你

    易烊千玺之我很爱你

    袁:千玺,我爱你。千:我一直都在爱着你。两人的爱恋如蜜一般甜,可是却没有那样一路风顺,父母的阻挠,情敌的破坏,两人的吵架和不信任,他们还能在一起吗?请关注【暖心少年之易烊千玺我爱你】
  • 通天封神记

    通天封神记

    自盘古开天以来,天地混沌,万物生息。宇宙衍生为万千,星系衍生为亿万,星球不计其数,但因轮回未定,多数星球为死气沉沉,并无生命气息,幸运的是在这亿万星球中,有一个星球得天地之灵气,得以滋生万物,其万物又分轮回,轮回之中,妖魔乱生,万物以得道升天为荣,以修仙成神为终!日月轮回,峰回路转,世事沧桑,万千世界,形形色色的万物众生,在演化期间分支成了神、仙、道、人、魔、鬼、怪七世轮回!其中神为至上,怪为至下,人为中庸!
  • 再见茉莉花

    再见茉莉花

    “情味于人最浓处,梦魂犹觉枕边香”——江若庭的儿子江如风遇见一个叫沈静如的女孩,他对兄弟叮当说:“我想要一个妹妹,像沈静如一样的妹妹,也许我爸就是想要一个像她那样的女儿,没想到得了个儿子,才这么不待见我。”可是,他却爱上了这个女孩…..本故事从1982年跨越到2006年,塑造了建筑界历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当代的建筑人对“城市建设与家”的反思,塑造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企业家形象,同时讴歌了老一辈企业家对下一代人的教育理念。
  • 侠探白云飞

    侠探白云飞

    在江湖上一直有这样两个传说,一个是“武林至尊,凤凰麒麟,号令天下,任尔独行”;一个是“十年前,武林经历了一次大屠杀,来自境外的一名白衣剑客,仅凭一人一剑,挑战武林各大门派,所到之处血流成河,手段残忍,一时之间整个武林人心惶惶,白衣剑客也成为每个武林中人的噩梦,传闻只有持有凤凰剑,佩戴麒麟甲的白镇霖大侠能与之一搏,故大批武林豪杰纷纷求救于已退出江湖的白镇霖大侠出手相助,并与白衣剑客决战与落霞谷,此战详情只有少许人知晓,只知此战之后白衣剑客与白镇霖大侠同归于尽,凤凰剑与麒麟甲的下落不明,江湖恢复平静,可十年后传闻凤凰剑与麒麟甲再次出现于江湖,从此江湖在也不会平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今生神

    今生神

    废物也好垃圾也罢,终究是成为强者的必须经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