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30000000009

第9章 不要面面俱到,你就能做成任何事(1)

敏锐而深刻的认识力是以健全的人格和饱满的人生为前提的。尊重直觉的人,唤醒了沉睡的右脑;爱好音乐的人,从音乐演奏中领略到新的思维方式;喜欢和不同的人交谈经历新鲜事物的人,他们大脑中未被激发的盲区最少。扎克伯格的认识力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不完美比完美更好

非常人物似乎都不走寻常路,乔布斯倡导的是海盗文化,被视为乔布斯的接班人的扎克伯格也独辟蹊径,他将Facebook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称为黑客方式(HackerWay)。

在扎克伯格看来,媒体素来将“黑客”描述为入侵电脑的人,使“黑客”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这是不公平的。就像许多事情一样,黑客有好坏两个方面,他结识的绝大多数黑客都是具有理想主义的人,他们希望对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黑客区别于常人的,是他们实现初衷的方式。当其他人以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时候,黑客却采用了动态的长远的眼光,他们认为,没有事物是静止的完整的,所有的事物都有着待改进的空间。基于这种视角,他们不会沉溺于对所谓完美的固守,而是不断行动,不断改进,推进事物趋于极致。

“行动比完美更重要,”既是黑客们的信念,也是Facebook的公司文化。Facebook构建了一个测试架构,这个架构可以在任何时刻对数千个版本的Facebook进行测试,以期通过小规模的不断的创新,构建长远的最佳服务。

精神魅力强劲的领袖,总能把他们的精神辐射到周围,比如他们的公司、他们的产品,乔布斯于苹果是这样,扎克伯格于Facebook也是这样。Facebook的黑客文化,说到底源于扎克伯格的精神精髓。

在扎克伯格看来,生命是流动的,犹如长河,奔涌向前,趋向目标,永远未完成,永远不封闭。拥有这样的视角,他不认为这世上有完美的事物,完美就是结束,就是封闭,没有改进的空间,这样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他以这种视角看物,也以这种视角观人,他认为世上不存在完美的人,不过没关系,不完美也不需要回避,不完美甚至是值得庆幸的,因为它意味着一个人永远未完成,永远可以变得更好。这种视角使他在看自己的时候,多了几分坦诚,看别人的时候,也给予了理解和宽容。

扎克伯格对自己的缺点,像对待自己的优点一样地坦然,他的坦然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2008年3月,桑德伯格到Facebook走马上任。尽管做了周全的准备,可是上任的当天,桑德伯格仍然内心打鼓,她不知道应该如何和这位年仅23岁的上司打交道。这一天,扎克伯格正在和他的几位资深高管讨论员工评分系统,素有经验的桑德伯格建议说,“你需要分为5个档次,两类在最高,两类在底部,还有一类在中间”,当被问及为什么这样划分时,她解释说,“两个档次太少,7个档次又太多,6又是个偶数,而你需要在中间设定一个档次给人以安全感,所有5类划分法最合适。”

会议结束后,扎克伯格走到桑德伯格身边说,“我真的很抱歉。”“为什么?”“当时我有点不以为然。”“我甚至都没有注意到。”扎克伯格解释说,“是这样,是我把你带到这里的,我知道我需要给你权力,而且确保让所有的人都意识到我对你的信任,所以我当时不该表现得不以为然。”

为了一件几乎可以忽略的小事,扎克伯格就向自己致歉,面对如此坦诚透明的上司,桑德伯格的心瞬时安宁了下来,确定此处是可久留之地。

从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出发,扎克伯格太不像一个领袖了。不管做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他的言行举止看起来依旧如同常人,甚至比常人更平常,或者说,他依旧是一个真人。在我们的印象中,领袖人物应该高处神龛之上,正确性不容怀疑,威严不容侵犯,整个人就是活的真理。而扎克伯格呢,如果他错了,他就会道歉,哪怕你是我的雇员,如果认为是对的,就会坚持,不管外界是否把我描绘成暴君。他如实地面对自己的好与不好,不对,应该说,在他的眼中,事物也许不需要用好与不好来分别,仅仅是某个特质不同角度的表现,如同光明和阴影,都是光之存在的不同体现。

这种思维对我们来说,是不是比较新颖呢?小时候我们被教育要做乖孩子,长大了我们被要求要做好人,忽视自己的需求,去为别人奉献。“好”是我们的唯一指南,“坏”则是禁忌,是洪水猛兽,必须压得死死的,再踏上一只脚。

但是,无论表现得多么一团和气,我们的内心深处,依然潜藏着一头小兽,它不甘被锁,倔强跳腾,想要出头,充满破坏的欲望。把小兽压抑窒息,我们终于成为安全无害的社会成员,但趣味、灵气和创造性也不觉间一起溜走。“好人”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无趣的人,他还没有开口,你就能猜到他要说什么,因为他的话多是套话,不是从心底冲出的淋漓着光彩的真知灼见。

但是谁又知道,“好人”的内心最为苦涩,许是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他们才敢于聊发少年狂,梦想把自己放逐天涯,天马行空,回归真我。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旅行?因为旅行相当于暂时的人生清零,充满颓废意味的旅途,是去掉角色面具的历程。

我们如此委屈,却不能够求全,因为在造物那里,委屈从来不是求全的途径。反倒是不压抑,不委屈,尽情舒展自己,舒展自己的每一种特质,才能活出生命的深邃和博大。

扎克伯格年轻的生命当得起深邃、博大这样的字眼。外在成就若像冰山一样高高矗立,内心的生命认识,必然像海面下的冰山一样深不可测。我们无从知晓心理学专业的扎克,对生命有过怎样的反思和追索,但可以确定,他从人文心理流派创始人卡尔·罗杰斯的著作中汲取过精神营养。

为什么我们不能做真实的自己,罗杰斯剖析过有多种原因,其中父母的影响和文明的教化是两大重要原因。

小时候,我们用天真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就以它本来的样子来接纳它,我们和世界没有隔阂,我们从这个世界得到的体验是真实的,我们对这些体验的反应同样是真实的。

年岁渐长,为了顺利融入社会,我们开始接受各种各样的教导,这些教导没有一个不在教我们对世界加以分别。比如善、爱、顺从、坚强、愉悦、积极是好的,恶、恨、叛逆、软弱、悲伤、消极是不好的。好的该扬,坏的该抑。逐渐地,我们和世界有了隔阂,被一个筛子隔开,“好的”通过,“坏的”屏蔽。

如果世界真的如此简单,倒也万事大吉,但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超乎人的想象。为了“完美”,我们放弃了“真实”,其结果是:我们再不能如世界本原那样看待世界,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从世界得到的体验是受压抑的、扭曲的;我们对这些体验的情感反馈亦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不是我们的真实反馈。

我们在做一个决定之前,会不由自主地问,如果换了别人会怎么办;我们戴着角色面具,按照别人给我们设定的角色生活;对自我的贬低会时不时扫荡内心,因为我们在把评价权交给别人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自我确认的能力。

角色自我在白天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真实自我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悲泣挣扎,角色自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仿佛只是排好队走个过场,想做出创造性的独属于你的成绩?很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有多深,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有多深,而我们的感受是经过筛子过滤之后的扭曲不全的。

理解他人的能力同样被阉割。面对一个人,面对他做的事情,我们会首先加以评价,如果他和我们相似,我们就接受他,如果他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就疏远他甚至改造他,不会去细致感受他的立场,他的出发点,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要想这一切得到大的扭转,使我们有机会成为真实的自我,罗杰斯总结出来的方法就是--接纳。

就像孩童时期的自己一样,不评价,不筛选,从接纳全然的自己开始,逐渐接纳真实的世界。罗杰斯用自己的情况说明,“多年来,我觉着自己已经学会变得更真切地聆听我自己,以至于我比过去能够更真切地知道在特定时刻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意识到我在生气,或者的确感到我在排斥某当事人;或者感到对某个人充满了热诚和友爱;或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致,厌烦不已;或者我急于理解某个人;或者我渴望或害怕与某个人建立关系。我认为,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态度都是我能够聆听到的。换一种表达方式,就是说,我感到,如果我能够让自己成为真实的自我,就会变得更加真切充实。我自己肯定是一个不完美的人,肯定没有完全达到自己所设想的机能状态,而接受这一点对我来说现在已经变得比较容易。”

接纳自己所有的情感,善、恶、爱、恨、顺从、叛逆、坚强、软弱、愉悦、悲伤、积极、消极,哪怕是那些你觉得不能对人言的。以往你拼命否认的感受。凡是流淌过你心的感受,不辨好坏,不加判断,全部加以接纳,把它们从地牢里放出来,让它们在你的内心自由流贯,得到自己的方向,也得到自己的位置。

你也许会担心,“坏”的情感被放出来之后,我们会不会变成一头野兽?罗杰斯曾以大量临床经验证明你完全不必担心。他发现,即使是那些有过严重犯罪行为的人,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着偏向好的、积极的社会性趋向。人的内心只有人,没有兽。

负面情感得到自由的同时,也找到了它们的位置,因为你的心中还有很多正面的情感,这些不同的情感会构成平衡的、完整的你。

当一个人不被允许恨的时候,他的爱也不够真实,当一个人不容许自己犯错误的时候,他也会对别人苛刻至极。罗杰斯认为,完整的人能够达到平衡、现实、利己又利人的行为,与此相反,倒是一个人在否定自己的一些情感的时候,换言之,当一个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时候,他才是需要我们担心的。

网上传着一段话,说是有三个人:一个迷信巫医,有两个情妇,嗜酒如命,有多年吸烟史;一个曾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午饭时才起床,每晚喝许多白兰地还吸食鸦片;一个曾获国家“战斗英雄”称号,素食,有良好的艺术天赋,青年时没有做过任何违法的事情。这三个人,第一个是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

前面两个人,对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对别人宽容,性格上的小小瑕疵并没有影响他们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推动,而希特勒,对自己苛刻的同时,也对其他人苛刻,当他立志把理想推向全世界的时候,世界的灾难就此到来,他“纯净人种”的做法,不就是极端的道德洁癖的结果吗?

在我们的国家,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时不时爆出负面新闻的人,惹不出什么惊天坏事,被封为道德典范的人,他的真实面目暴露的时候,才真会惊掉所有人的下巴。

美剧《犯罪现场》里的犯人,多是压抑自己性格的人。越是不压抑恶,恶就越是能在善的作用下保持平衡,越是压抑恶,恶就越是被悄悄喂养,一旦扑出,将有巨大的破坏性。

罗杰斯介绍,他的当事人,在成为真正的自我之后,也就恢复为完整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以内心所有的丰富性来体验自己,有着巨大的潜力。

“他逐渐远离那个虚假的存在样式,远离成为一个人格面具。他没有不安全感或装腔作势的防御性,在他自己的真实之外无所增加。他没有内疚感或自我贬低感,在他的真实存在之外无所减少。他日益听从自己的生理存在和情感存在最深处的声音,并且发现自己带着更大的准确性和深度,越来越愿意成为他最真实的自我。”

“他们不希望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无论那些规则是由父母规定的,还是由文明规定的,无论它得到积极的阐释,还是得到消极的阐释。他们不希望把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塑造成一种可能纯粹是为了取悦他人的形式。换言之,他们不选择成为任何矫揉造作的东西,任何被强迫的东西,任何被他人从外面界定的东西。他们认识到,他们并不重视这样的目标或目的,尽管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按照这样的目标度过了他们的大部分生活。”

这样的人,能够体验到真实的自己,也能够设身处地像理解自己一样理解别人,在认识世界上,他们也变得犀利和现实,因为此时的他是以完整而非狭隘的体验来理解世界,意识增长的同时,洞察力也自然而然地增长了。

心理学家马斯洛则补充说,自我实现的人,“他们能够轻松地洞察现实,他们近似于动物式的接纳性和自发性,表明他们对自身的冲动、欲望、见解以及主观反应具有非同寻常的自觉意识。”

在谈到“成为真实的自己”的人的特征的时候,罗杰斯特别强调一点--流动性。他发现,这样的人更趋向于成为一个过程,一种流行性,一种变化,他们发现自己一天天地日新月异,但他们没有对此感到不安,他们处于不断的变动中,而且看起来更加满足于在这种流动的趋势中继续走下去,追求结束或终止的驱动力似乎会减少,甚至消灭。

这是扎克伯格的精神写照,也是Facebook企业文化的由来。

交给直觉来判断

扎克伯格在斯坦福大学的公开演讲会,在网上热烈传播,他的演讲内容也被整理为“扎克伯格语录”供人学习。我们可以一厢情愿地认为,如果机会成全,我们也能够成为扎克伯格,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处于和扎卡伯格相似背景的人所在不少,但是在那些人当中,只有一个扎克伯格脱颖而出。而且,我们越往深处了解扎克伯格,就越发现他所具备的某些特质,是其他大写型人物共同具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执着地追问成功人士背后的必然因素,而不是用简单化的“偶然”、“运气”来敷衍答案。因为我们相信规律,相信那类似于支配星空运转的宇宙背后的深沉规律,我们相信,这个世界只存在不被认知的秘密,不存在毫无章法的乱动。

“扎克伯格语录”中,有一句话是,“我做过很多类似的决定,这些决定都取决于直觉的判断。”乔布斯也屡屡强调过“直觉”的优势,他曾说,“我意识到,基于直觉的理解和意识,比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更为重要。”

以往,我们常有一种偏见,把“直觉”视为那些情绪化的人所有的专利,比如情感一上头就流露真性情、流泪痛哭的可爱的乔帮主,而对于直觉的效果到底如何,直觉从何而来,则不了了之,顶多以“神秘”二字总结。“神秘”是一个有神奇效用的词汇,可以解释所有令人民感觉迷茫的事物。

但是,扎克伯格对直觉的信赖,是不是可以表明,直觉不是情绪化人士的专利,而是一种被我们所忽略的有效思维方式的代表?扎克伯格的喜怒不形于色是出了名的,他那白板式的表情,常常让急于了解他心思的人挠头不已。

在不了解它的人那里,直觉扑朔迷离,在了解它的人那里,直觉是一个可以训练得来,随身相伴的工具。

同类推荐
  • 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

    《橡树管理者书架:管理者的修养与魅力》陈默编著。作为管理者,身在职场,面对下属、同事和上司,自然也要有其魅力表现。因为所处的位置,面对的对象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些魅力表现是管理者所共有的。
  • 服务型领导的理论与实践

    服务型领导的理论与实践

    近年来,传播服务型领导的著作和论文在管理界有逐步升温的趋势,这些著作为广大管理者和管理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成为管理发展新的动力。但是,已经出现的著作都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研究对象单一。目前西方学者关于服务型领导的著作大多以企业管理为研究对象,而对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类型组织中的管理研究不足;我国学者则停留在政治宣传层面,而对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其他类型组织中的管理研究不足,也缺乏对管理实践的总结。二是视野狭窄。当前的服务型领导著作几乎都建立在西方现代管理哲学基础上,对于东方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管理哲学等其他类型的管理哲学缺乏起码的了解与参考。三是深度欠缺。
  • 做最好的团队

    做最好的团队

    这个世界上很难有完美的个人,但很可能有完美的团队。如何在团队中成长,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成为无数职场人关注和深思的问题。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在职场打拼数十年,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管理理念和职场经验寓于本书中,真诚、轻松地将领导和下属之间的相处之道娓娓道来……
  • 百度凭什么要招你

    百度凭什么要招你

    想成为百度员工?想了解成为百度优秀员工的方法?这本书通过李彦宏的人才之道,为你敲开百度的大门。
  • 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管理

    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管理

    内容有业务连续性管理——360度全面灾难防御;制定符合业务需求的连续性管理方针;以业务价值为导向,实现企业持续经营;日本地震若发生在台湾,您的企业承受的了吗?防患于未然,然亦有备——提升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风险分析在业务连续性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企业风险意识,积极管理危机事件;基于KMV模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对公允价值的思考和审计风险防范;等等。可为包括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最佳实践。
热门推荐
  • 异人诡事

    异人诡事

    重见光明后,原本以为终将过上平静的生活。白天,他是通州大学一名普通的学生,本分念书,夜晚,化身异人,见证另外一个奇幻无比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你的口才价值百万

    本书在充分展示口才的巨大威力和价值的基础上,以丰富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练就卓越口才的基本途径、必须知道的各种说话技巧,以及口才在面试、推销、谈判、与同事和上司相处、恋爱、交友中的实际运用,帮助读者掌握各个领域的说话艺术,练就高超的沟通技巧,提前进入成功之途。
  • 有栖川奈

    有栖川奈

    有栖川奈,一个越来越无所不用其极的女人。“我要活下去。”
  • 家有姐姐洛天依

    家有姐姐洛天依

    这是我第一次写书,写得不好请见谅,感谢大家多多支持!!!正文:本书不像其他v家小说一样当天依哥哥,而是当她弟弟,给你们个不一样的西游体验,啊不是,是奇妙的体验。书圈里有更新时间
  • 易朽春秋

    易朽春秋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间一场醉
  • 清穿之我是四爷福晋

    清穿之我是四爷福晋

    好不容易实习转正了,结果老天跟我开了个大玩笑,就这么穿来了满是秃瓢的大清朝,得了,既来之,则安之,我就不信我这个21世纪的新新人类还搞不定几个古人。小剧场“爷,妾身近日身子不适,不能服侍爷了。”“哦?是吗?那爷帮你治治”“妈蛋是谁说四爷冷若冰山,不近女色的,你过来,我绝对不打死你。”――――且看现代小白领是如何俘获四爷芳心,玩转古代。
  • 快穿主角人生

    快穿主角人生

    斗白莲,打绿茶,虐渣男,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本以为自己已经身经百战成为女王,谁知道在成为女王的途中被辣鸡给坑了。 沈暗香问:“能不能不当炮灰了。” 辣鸡系统说:“完全莫得问题,只要逆袭成功,你就是人生主角,朋友我相信你。” 沈暗香表示:“我信了你的邪,你个辣鸡系统,坏的很。”
  • 夕阳落去

    夕阳落去

    她因为一道雷电穿越到古代,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开始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她因为被人下毒穿越到现代,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夕阳落去,只剩下一对身影,心心相印,走回属于他们的家
  • 如果多爱你一点

    如果多爱你一点

    百经凌辱,奋起反抗,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和你开玩笑。可以爱的时候,不知道爱谁,知道爱谁了,却没有了机会。高富帅什么东西,世界首富你比我钱多吗。站在巅峰,回首瞭望,我只爱那个冷酷的杀手。神秘组织中,一个个世界大佬跪在一个强者面前:“老爷,小姐要杀人。”“杀吧,只要她开心就好。”“可是,小姐要杀的是你现在的妻子。”“通知下去,我已经把她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