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85200000026

第26章 附录(1)

团队像人一样,应不断进步成长。团队进步的基本条件是能持续地学习、反思和沟通,有自我批评的承受力和能力,能不断找出自身不足的文化,这是团队成熟和有信心的表现。

——〔中〕张瑞敏

学习楷模

1.塑造高凝聚力队伍的杨春风

永煤集团城郊矿掘进三队队长、劳动模范杨春风从事下井工作已有多年了。他曾多次身临顶板破碎、底板涌水和断层阻隔等险境,但都因严把安全生产关而安然无恙。工友们总是这样说,“跟着他干最安全”。

杨春风说:“要让全队140多人都搞好安全生产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给大家设了一条高压线,就是必须遵守制度,谁也不能碰。

“对于职工容易违反安全规定的事情,我都是先定惩戒性制度。比如队里规定对每个发现的安全隐患实行"终身负责制。一旦发现隐患就不允许交接班;确需交接班的,第一责任人也要追踪到隐患整改完毕。否则,处罚时将追究前一个班的连带责任。制度执行得好,就能引导和鼓励职工自觉规范行为。”杨春风还说:“安全这根弦一定要从干部抓起。”

一次,一名副队长超额一倍完成了任务,下班升井后非常高兴。结果,刚到办公室就被杨春风狠狠地“收拾”了一顿。原来,该队正在施工的2302号轨道顺槽连接处遭遇断层,杨春风要求大家严控施工进度、确保安全。这名副队长却求功心切,明明要求每班只铺架一个“工”字钢棚,他却铺架了两个,有些细微处没有做好,留下了安全隐患。

杨春风扣减他们一个班次的工作量,又罚了500块钱。他还在每个班次的班前会上通报此事,打安全生产“预防针”。

杨春风认为:“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必然是一支高凝聚力的队伍。”他说:“只有怀着对工作最赤诚的情怀,对工友最真诚的关爱,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才能塑造一支高凝聚力的队伍。”

杨春风说得实在,做得更实在。为了安全生产,他把职工可能影响工作的家中事也照顾到了。

职工小孙有段时间经常请假。这让杨春风很疑惑,于是,他找机会和小孙当面谈了谈,得知其孩子患白血病正住院治疗,花费很大。他整天为这事儿犯愁。杨春风马上倡议组织全队职工捐款,还积极与矿工会联系求助。职工们纷纷解囊,矿工会也实施了救助。接到捐助的小孙非常感激,在孩子病情缓解后,他便赶回岗位,工作也更加努力,业绩十分突出,还当上了班组长。

职工韩志献说:只要杨队在办公室,我们这些职工就总会主动过来谈心,特别是周二、周五的职工学习日,办公室里总是围满了人。大家在一起谈工作,谈遇到的困难,一起提意见、找对策,真是比一家人还要亲……杨春风曾说:“天不怕,地不怕,最怕辜负领导和职工的期望。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把工作做好。”

掘进三队在2301号工地施工,刚推进5米,就遇见了一条落差达3米的正面断层,施工操作难度很大。杨春风坚守在现场,不分白天黑夜地与大家一起研究措施,直到综合掘进机顺利通过断层。那段时间,他怕发生危险,每次下井都要带班10个小时以上,实在顶不住了才上井歇一歇。

在职工中流传着这样一件趣事:2301工地巷道施工快贯通时,杨春风白天下井,晚上在队部值班。连续的紧张劳累,使他喉咙发炎疼得说不出话。下井时,杨春风就含着消炎片。职工们就打趣地说他“好雅兴,下井还带糖果吃。”杨春风听后笑了。

在杨春风带领下,掘进三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所施工巷道多次被评为全矿优良工程,四次被评为示范工程,六次取得全矿质量标准化竞赛第一名,两次取得煤巷掘进劳动竞赛第一名。杨春风也获得集团劳动模范称号。

2.重视整体健康发展的顾建国

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靠的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努力,顾建国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除了他的战略思想、奋斗精神,最关键的是他能团结一班人,带领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顾建国始终把这个关键看做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理念。

在顾建国和他的职工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是作为一家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中的生死考验之后,焕发出的自强、自尊和自信。顾建国是马钢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新时期劳模群体中涌现出来的企业领军人物的一位代表。

“企业班子的团结,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有两个场景让顾建国和所有马钢人终生难忘:

1996年,马钢集团出现了月度亏损。与报表上的赤字相比更让人寒心的是,在年末的一次职工内退中,一万多人提前退休,有些中层干部也选择了早早回家,另谋发展。

2005年,马钢举办职工运动会,在激昂的进行曲中,马钢职工身着统一的服装雄赳赳气昂昂地步入会场,激情在每个人心中燃烧,职工们自发打出了“选择马钢,终身无悔”的巨大横幅,让人禁不住眼睛潮湿。这就是几年来马钢人走过的心路历程的缩影。

每当谈到这段由困境走向成功的经历,马钢人普遍的说法是:我们有一个好的当家人,有一个决策正确、实施有效、团结和谐的好的领导班子。

谈到企业的成功发展,顾建国认为,“企业发展的健康轨道并不是现成的,各个企业有自己的路,轨迹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国有企业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成功转型,人的观念的转变是最关键的。”

1997年6月,马钢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用什么办法来振奋人心,凝聚队伍呢?三天的务虚会后,马钢集团大张旗鼓地展开了以“我们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大”为题的全员大讨论,直面“生存危机”,自此拉开了马钢集团观念转变“大讨论”的帷幕。

这次“大讨论”被誉为“马钢集团的转折点和新起点”,它激发起了职工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一次“头脑革命”在马钢集团的努力下完成了。

困难的时候,资金自然捉襟见肘,顾建国却舍得花钱让管理人员出国考察,当时不少人舍不得,但是到国外先进的钢铁企业走了一圈,人们的眼界被打开了,亲身感受到了市场经济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发展,脑子里有了市场经济的观念。

与此同时,马钢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对企业领导层进行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分批培训。顾建国身先士卒,先后参加了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国有大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工商管理研究生和EMBA的学习……通过学习培训,市场经济理论逐步武装了马钢人的“头脑”,马钢集团的职工开始树立起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成本观念、质量观念和效益观念。同时确立了率先做大做强股份公司的发展思路和“做强钢铁主业、发展非钢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战略,以及围绕这一思路和战略开展的持续观念创新。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钢铁企业,也有传统得像连队似的作风:班子谈心制度。这分成两部分:计划内,每个班子成员与二级领导班子进行谈心,每年轮换,谈心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计划外,打乱上下对应关系,预约时间,与你想要沟通的人谈心。

顾建国认为:“快节奏的社会,沟通非常重要,特别是领导班子互相沟通,认识上的不一致,会造成误解,会造成不团结。干事业,将事业干成功,整个团队认识的一致是基础。”

“整个团队‘思上’的精神,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干事业要有激情,对职工要有感情。困难的时候,不气馁;快速发展的时候,头脑清醒。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思上’是最重要的,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拧成一股绳,就可以创造很多奇迹。如果各有所思,各得其所,就完了。”

在顾建国的带领下,马钢人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建一座同样的2500立方米的大高炉,只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投产次月利用系数就超过设计指标。投资52亿元的冷热轧薄板工程更是创造世界最快的建设速度,仅用了22个月,被外国专家称为惊人的“马钢速度”。

企业的日子好过了,职工的收入福利也在不断提高,人均收入由1999年的12万元提高到2004年的25万元,翻了一番;1999年以来共有10930套住房分配到户,这样便缓解了职工住房紧张的问题;在房价不断攀高的时候,马钢集团向职工售房,标准面积以内的始终坚持1180元每平方米,这是为了还掉过去的欠账。

为了扶贫帮困,1999以来马钢共筹集1450余万元慰问款物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抚恤户建立档案,定期走访慰问,每年发放抚恤金600余万元;制订了大病重症职工医疗救助、扶贫帮困资金对大病职工的救助办法,仅2004年一年用于帮助大病职工或意外事件的职工家庭进行一次性救助220户、金额达90多万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这是马钢集团的新目标,“国际竞争,竞争参数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眼界要高,视野要更加开阔。现在新分来的大学生,公司提供机会让他们学外语,解决听说的基础,储备未来。过去讲生产、科研、销售是生产力,现在,国际化的思维能力也是重要的竞争力。愈行愈远,必须团结一心才能波浪前行。”

顾建国始终重视集体的力量,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他带领下的马钢集团正在迎接着一个蓬勃向上的未来。

3.江铃集团的“袁政海班组”

技校毕业的袁政海,一个年轻有为的小伙子创造了中国制造业的三个之最:23岁成了中国最年轻的技师;27岁成了中国最年轻的高级技师;31岁成了2002年“中华技能大奖”最年轻的获得者。

他就像一只头雁,引领一支雁阵展翅翱翔:平均35岁的班组共17名工人,9人是高级技师,16人拥有除钳工外四种以上技能上岗证;48人次分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班组先后获得“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创新示范班组”、“全国学习型标兵班组”等称号。

这支雁阵就是江铃汽车集团模具厂“袁政海班组”。

袁政海班组是江铃汽车集团模具厂的一个模具班组,主要承担前方车间模具维修和保养。对于近2万名员工、1000多个班组的江铃来说,一个17人的工人小集体,算不上重要角色。但十几年来,袁政海班组以创新迎接挑战,搞技术革新170多项,其中130项技术攻关、技术改进项目获奖,创经济效益数亿元。就这样一个后勤保障班组,一举成了江铃叫响全国的品牌,成长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群体,成为全国学习型班组的典范。

班长袁政海经常这样说:“做事先做人,敬业先精业。我们每年都有详细的培训计划,每月都有学习安排,每天都有学习时间,目的是让每个人每天都有新收获、新进步。”对于袁政海班组来说,追随企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进取,是做事敬业的“第一需要”。

班组长既是指导员,又是冲锋上阵的战士。每天晚上看两个小时的专业书是袁政海多年来坚持的习惯,一有好的专业书,他第一时间拿到班组与大家分享。1998年公司选派袁政海到世界著名模具厂日本荻原公司验收模具,他抓住这一难得机会,恨不得有十双眼睛看,晚上回到宿舍写笔记,半年下来笔记和买来的资料装满了一旅行包。

在袁政海的影响和带动下,班组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班组许多成员既懂设计更会

制造,许多连科班出身的大学生都无法掌握的知识,如快速成形、仿真技术、逆向工程、三坐标测量等技术,他们运用得非常娴熟。

每个工人要“精一业、会两手、懂三门”,这是江铃1997年与美国福特合资后对模具班组的新要求。曾经以为有了一纸证书就可以当好技工的吴农,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在袁政海的指导下,他买来许多技术书,并虚心向工友们学习。如今,吴农不仅钳工活干得出色,而且还取得了车工、铣工等5个上岗操作证书。

“有了一流的员工,才有一流的产品。”江铃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锡高说。在模具班的努力下,江铃结束了A类模具依赖进口的历史,模具班成为江铃技术创新的强大后方。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江铃每年外购车架成本高达2000多万元,这意味着公司每年一笔巨额资金流入其他企业口袋。艺高人胆大,不服气的袁政海和工友们得知后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我们自己来干!

1994年,公司把自主制造超大型车架模具这个重担下达给袁政海班组。外方提供的只有示意性简图,按图无法掌握制作工艺。怎么办?班组成员把心一横:外国人能制造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我们比他们更聪明,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在袁政海带领下,班组成立了攻关小组,凭着各自的工作积累,在研究大量国外引进模具结构的基础上,大胆革新,经过日夜奋战,模具终于完成了。负责验收的外国专家十分惊讶,认为完全达到了国际水准,纷纷挑起大拇指连声称赞:“江铃工人,了不起!”

欧洲全顺车换型,2001年5月长期与江铃合作的英国公司,不再生产全顺车减震重要部件下摆臂,如果继续供货,每件必须加三倍价钱。要是这样,全顺车的产量和价格,将完全被英国公司控制。胆大艺更高,袁政海班组主动请缨,费时18个月,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万仁义是袁政海班组中的冲模高手,钳工、焊接、冲压、三坐标测量、模具研配,样样精通。在江铃NKR轻卡纵梁组合式复合模自主开发中,他大胆创新工艺,在制造过程中果断采用分段、拼接和互换等技术,不仅缩短了整个模具生产周期,而且确保了开发质量,为公司节省了60多万元。模具投产后,与外购件相比,按当时年产销量计算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500多万元。为此,万仁义小组一举夺得“全国大城市青年职工创新创效成果第一名”。

制造和维修模具,既要技巧,更要体力和耐心。锉刀和铁锤,不仅磨练了袁政海班组出色的技能,更磨出了班组成员对工作的耐心和执著。在一个个重大任务中,袁政海班组不断经受着体力与智力的考验,没有人退缩。

2003年7月的一个晚上,经过艰苦的技术攻关,五十铃运霸面包车的引擎盖拉延模终于完工。正在大家兴高采烈之时,生产线上传来消息:试制出来的产品太薄了,不符合技术要求!

问题的症结很快找了出来,模具内部有个圆角稍稍偏下了一点。按常规应把模具拆开来修正,可大家算了算时间,一拆一装,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第二天上生产线的要求。正在一筹莫展时,班组里的小个子熊富强说:“别拆了,我们钻到模具里去修吧!”大家愣住了,天气这么热,模具里面那么窄,人进去哪会受得了?

同类推荐
  • 死角:问题困境与破解之道

    死角:问题困境与破解之道

    本书阐述的是企业经营中最容易出现的,不容易被忽略的,看似正常普遍,但可以带来巨大危害的死角。也许,很多事例极为常见,但其中同样蕴含了新的解读与被解死角的眼光与方法。
  • 与媒体共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与媒体共舞——领导干部从政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全党“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舆论监督是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加强舆论监督已写进了党的重要文件和决定之中,由此可见舆论监督之重要。在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社会透明度不断增加的今天,舆论监督以其辐射宽、影响大、干预强,成为一种重要的监督形式。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舆论监督。
  • 销售精英要懂经济学、心理学

    销售精英要懂经济学、心理学

    本书旨在针对销售员在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作出系统的专业解读,为所有想要成功的销售员量身打造了这本兼具专业理论与销售实践的实用手册。
  • 追随你的心

    追随你的心

    本书全面解读和诠释苹果“教父”乔布斯经营理念与管理思想的作品,完美地展示了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和商业智慧。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乔布斯的经典语录开篇,结合他本人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演讲案例,针对苹果公司及商业中的关键问题,如创新、管理、经营、用人、生活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剖析。
  •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文化建设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文化建设管理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这个有机体的基因密码。本书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以实现企业组织基因的改造,以及如何全面构建出能保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基业长青的强势企业文化。其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建设管理规范化实施的思路、文化建设管理规范化的标准和文化建设管理规范化的方法三个方面。
热门推荐
  • 顾少你老婆又惹事了

    顾少你老婆又惹事了

    她谈了三年的男朋友出轨闺蜜。没关系,她俞晚烟还能碰到更好的。"老婆,你演的电视剧我追定了。"顾焱,身为顾氏集团的总裁,钻石王老五,唯独对她情有独钟。她因为一次偶然,进军娱乐圈,本是新人小白,却因为他的宣传,瞬间大火。手撕绿茶婊,在娱乐圈的地位一度碾压国民闺女。"请问你这一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记者问道。"被人宠着,爱着,是最大的幸福。"俞晚烟幸福的笑着。
  • 妄言之爱

    妄言之爱

    一个是“温柔王子”,一个是“酷帅暴君”,周旋两个男生之间,爱恨情仇,牵扯不清的情愫,我的爱情到底该怎么选择……
  • 利润加速器

    利润加速器

    《利润加速器(让企业利润倍增的14个新理念)》分组织管理、经营决策、客户管理和市场运作四个部分,详细讲述了企业如何加速盈利,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每个企业都需要追求盈利,持续和高额的利润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所以,追求利润往往会成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尽管在企业中有许多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核心问题还是要盈利,因此企业应该追求盈利。然而,却很少能有企业真正懂得如何实现盈利以及为什么能够实现盈利。《利润加速器(让企业利润倍增的14个新理念)》将是企业家创造高额利润、追求盈利的指南,是一本极有价值的参考书。
  • 农家老太太

    农家老太太

    比穿越成农家小寡妇还惨的是什么?那就是穿越成老寡妇。姜婉白想着,她都这样了,谁让她不痛快,她就让谁不痛快。
  • 温故(十八)

    温故(十八)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老公请淡定

    老公请淡定

    她,男科实习医生一枚,命中注定扑系草,谁知却阴差阳错扑错了人,他,AK集团一把手,三十岁高龄老处男一枚,闷骚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纯情的心,却被人设计在先,扑倒在后,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只因一次彻底的乌龙事件,她扑了他,也睡了他,完事后竟然奇葩的留下一张大红票做赔偿,原以为她跟他不会再有任何交集,却不想——“我的小费就只值100元RMB?!”一夜陪睡换来的却是这么个待遇,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他掘地三尺也要把那可恶的女人给找出来!他是闷骚老处男,是无赖,是暴君,她都说了不嫁他了,他为毛还死缠烂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风仙道

    神风仙道

    从21世纪莫名穿越到神风大陆上的洛尘,无意中得知自己乃女娲之子,同时还肩负青龙血脉,却不知自己陷入了一个绝大的阴谋……是选择反抗,还是顺从命运?收妖族,灭魔宗,纵横神风!斗道教,撼佛门,谁与争锋?布奇阵,贴神符,打破天劫!招兽魂,变青龙,直捣仙界!一切的一切,只为了证明---命可违!!!
  • 谈笑天下

    谈笑天下

    以剑入道,笑谈天下,远古剑修,一代芳华!
  • 路过他的春夏秋冬

    路过他的春夏秋冬

    也许我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过客,你却是我人生中的最后
  • 且待花开,再次爱上你

    且待花开,再次爱上你

    第一次见面时,苏芩扭伤了脚,关节错位。林煜忱想上前帮忙,却吃惊地看着气质温柔长相清丽的女生,咬着牙闭着眼狠着心自己把脚又给扭回来了……。第二次见面,苏芩在一番梨花带雨的哭泣和咬牙切齿痛骂负心汉的倾情表演,与林煜忱协力救下打算跳楼自杀的同校女生后,故作镇定地微笑着开口,“我一向很淑女的。”第三次见面,苏芩拿着防狼喷雾,朝着人贩子的眼睛猛喷,然后救下被抢的小孩子,踩着高跟鞋一路奔逃,直直撞进了林煜忱的怀里,似乎,也撞进了他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