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04200000018

第18章 延伸阅读(3)

再如现在史学界把“三老”问题的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出了不少的成果。应该说,“三老”是古代地方掌管教化的人,多以年老长者充当,对“三老”的研究更应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领域,而现在教育史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三老”之官设自秦代,秦代的重要文教政策是“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而从未加以深入的研究。事实上史书上从未记载过“秦设三老”之事,究其依据,大约是《汉书·百官公卿表序》所载的“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墙夫、游徼。三老掌教化,……皆秦制也”。但据此推断秦官制中设有“三老”,却是不正确的,战国至秦虽有“三老”,但汉以前的“三老”仅是地方推举而非国家设立的(日本学者据此说明先秦及秦代时已存在地方自治),秦时也并不被视为地方官吏,这可在《史记》中找到一些证据,如《史记·陈涉世家》载:陈胜攻下陈后“数日,号令三老、豪杰皆来会计事。……当此时,诸郡县告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可见当时的三老尚不被视为“秦吏”,只是一类在地方上有一定影响的士绅,《史记·平准书》中将三老视为“比吏”,即相当于官吏:“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而据《汉书·高帝纪》载:“举民年十五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可见由国家设置“三老”实始于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对于这一类考证,教育史学界亦当引起注意。

教育史是一门专门史,与一般史学不同,在考证上,其特殊性在于应从教育学的范畴、视角来审视历史事实,考证对象主要是具有教育学意义的字词、事件、思想、观念。

考证字词是训诂学的使命,也是中国教育史研究者必备的基本功。许慎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研究古籍资料,遇有文字概念不明之处,必须认真推敲考证,务求其真谛,教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教”、“育”、“学”、“校”等都是中国教育史考证的对象,考证字词,不仅可以知其源,察其义,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某些教育史实。如对“教”的考证,通常采用许慎《说文解字》所释“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教育史界大多沿用这一观点,并据此认为商代时的教育内容侧重于人伦教育。古籍中还有一些词,不经考证便容易引起误解。王凤喈在其《中国教育史》中曾对《尚书》中的“百姓”与“黎民”两个词作了一番考证,认为“百姓”即“君臣之父子兄弟,皆贵族也”。因为“古者官有世功,则受氏姓,姓有百者,举其数以示其多也。故百姓皆为同族之人”。而“黎民”则“无姓可别”,黎为黑色,民即平民,又引董仲舒:“民者,瞑也。”及贾谊“民之为萌也,萌之为言盲也”。故“黎民”是指无识之平民。从王凤喈的考证中,可以得出结论,三代时所进行的教育主要是针对“百姓”的,而这“百姓”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普通平民。至于对“学而优则仕”中的“优”、“自行束修以上”中的“束修”所进行的考证,则是教育史界熟知的实例。

考证教育事件也是教育史考证的一大任务。历史上的教育事件范围极广,包括学校的设立、教育政策的实施、选士制度的演变、中外教育的交流等。《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中的《学校考》、《选举考》已为后人树立了一个典范,近人柳诒徵的《南朝太学考》、王廷页的《元代书院考略》也是这种考证的代表之作。考证教育事件,大到一种教育制度,如科举制度的演变、书院制度的兴废,商衍鎏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三联书店,1958年版)及《太平天国科举考试记略》对清代科举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小到某一所学校的建置、某一部教育论著的作者及成书年代,均值得进一步考证。李才栋的《白鹿洞书院史略》(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对白鹿洞书院千余年来的兴衰,各个发展时期的重要史实、代表人物及沿革多有严密的考证和独到的见解。历史上的教育事件纷繁复杂,尚不确定者居多,如庙学、社学作为教育史上的教育机构,其性质、建置、沿革、地理分布、职能均有待进一步考证。

教育人物、教育思潮也是教育史考证的对象,这既包括个别教育人物,也包括某些教育人物群;既包括某个教育家的生卒年、身世、学术传承、教育事迹、生平著述等内容,也包括某一教育流派的形成、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影响。对教育人物的生卒年考看似意义不大,但有时可以帮助进一步的考证,如考证出孟子生年是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27年)后,可知徐干《中论》所云:“齐桓公时,孟轲之徒皆于齐”有误缺,因为桓公卒于公元前387年,桓公卒时,孟子才15岁,当然不可能在桓公生前就游于稷下学宫。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断,齐桓公时设立稷下学宫的可能性极小。至于教育思潮更是值得进一步考证的,如“三纲”礼教思想之渊源的问题。严元章在《中国教育思想源流》曾对董仲舒的思想渊源进行考证,认为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是阴阳家思想,其次才是儒家思想,并进而提出“三纲”教条的罪魁是阴阳礼教,而非儒学礼教。其实,战国末已出现百家融合的趋势,汉初“三纲”思想不过是承其余绪罢了。再如经学“师法、家法”问题,以往教育史学界的理解往往语焉不详,且多从溯源、衍流的角度来研究,并没有把问题说清楚,俞启定对“师法”、“家法”的词源、内在特点、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考证,澄清了许多在师法、家法问题上的模糊认识。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教育史研究中的考证不仅很有必要,而且也确有文章可做。如何进行考证,我们认为,当以史料的辨别为先,以史料的选择为次,然后才是对史料的理解与分析。

教育史料从目的分,可分两类:有意的史料与无意的史料,前者是指有目的的记载,即作者作此之目的在于留此史实以传之后代者,如正史、方志、传记、碑文等,后者系指无意的但却有留传于后代之价值,作者的本意并非为记录史事者,即所谓的野史、民俗及某些文集。从来源分,亦可分两类,一类是直接的史料,即作者耳闻目见之资料,另一类是闻诸他人或本诸他人之记载,而非本人直接之观察。

对不同的教育史料进行辨别,是教育史考证的第一步。这一步所要做的工作是区别史料的真伪,确定其时代与作者,对史料版本进行考证。首先是考书之真伪,明胡应麟《四部正伪》所列几种方法可资参考:一是看它在历史上曾否著录过(可查史籍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二是同时或异时的人曾否称引过;三是文体是否符合时代特征;四是事实是否适合时代背景;五是从撰书者、书中所传者来审核其立场、观点及其作用。一般来说,愈古者伪书愈多,尤其是战国至汉初以及新莽至东晋时期的史籍,曾出现过一批伪书,但若经考证不是伪书,则年代愈古者可信度愈大,教育史在引用史料前,需先了解真伪情况,如研究孔子教育思想,当以《论语》及《史记》为本,而对《孔子家语》只能作为参考,不可以为信史。其次是辨事之真伪,可根据各种古籍的记载来对照,如《后汉书》与《三国志》所载详略不同,可以相互参照来判别,也可根据原书前后关联来判别。此外,近来地下发掘的考古史料日益丰富,或证实、或否定了许多以往的考证成果,这也是教育史研究者所应时刻关注的。

确定史料的真实性之后,还需辨明其史料的实际价值,把有价值的史料与价值不大的史料区别开来,这是一个史料选择的过程。

钱穆曾说:“但做学问,应知先应有一番意义,意义不同,则所应采用之材料与其应用材料之方法,亦将随而不同。即如历史,材料无穷,若使治史者没有先决定一番意义,专一注重在方法上,专用一套方法来驾驭此无穷之材料,将使历史研究漫无止境,而亦更无意义可言。”

同样,教育史学资料的挖掘也是存在限度的,史实虽不会改变,但研究者对教育史的再整理却永远不会停止,而决定这种再整理的因素便在于研究者的教育观,即他必须确认什么才是教育史上有价值的事实。儒家教育理念构画了一个和乐的大同世界,道家教育理念描绘了一个超越功利、坦荡脱俗的精神世界,儒显道隐,任何时代均能在某种程度上加以体认,达到共识,因而它们都是有意义的,也是有价值的。

此外,有些教育思潮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断裂,但经过我们的重构,可资鉴于现实的,也是有价值的教育历史,理学教育自明末以来,就被讥为“坏人才、灭圣学、厄世运”,而经过教育史学家的重构,也成了一种很有价值的传统。在选择教育史料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注入了研究者的主观意图,教育史考证的最后一步便是分析史料。如果没有这一步,考证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完整的。事实上,提倡考证,也并不排斥义理;提倡科学主义,也不否定人文主义。因为对教育史事实的考证,不但需要客观性的描述,而且也的确需要适当性的解释。所谓适当性的解释,即选取怎样的价值参照系来理解该教育历史事实之于人的意义,基于不同的角度与视角来审视同一教育历史事实,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陈东原说过:“历史的故事,虽然是旧的,他的意义,却永远是新的。”如孔子几千年被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万世师表”,这是出于封建政治、社会、文化的需要,有其客观必然性,不尊孔崇儒,则不足以维持其封建统治;到了“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口号的提出,彻底否定了孔子思想,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甚至提出了“全盘西化”论,这也是时代的必然,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如果不否定孔子,则不足以动摇封建统治之根基。因此,我们既不能因“五四”运动否定孔子而否定其进步性,也不能因其进步意义就否定孔子思想。时至今日,恐怕我们不仅需要“五四”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而且仍然需要孔子儒家思想,因为从当今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又有了不同的视角、背景与需要。再如,老庄道家教育在一个信奉社会决定论者的心目中是消极、颓废、虚幻的,而作为一个教育史研究者来说,则更多的应看到道家所具有的深刻的教育思想及其崇高的精神境界。

同类推荐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凯恩斯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凯恩斯

    凯恩斯革命”并不是一场闹剧,也不是一场悲剧,而是人类思想遗产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人类关于政府与企业角色安排问题的思维进程中有益和必要的一步,它深化了人们对于企业自由经营和市场机制的认识。
  •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名人传记丛书——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是个天才,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用音乐传扬19世纪的俄罗斯精神的艺术家,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魂”。他的一生是痛苦的,祖国的命运、人民的苦难、个人的不幸始终折磨着他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就在这难以忍受的痛苦中,他给世界人民创作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作品。
  • 隐匿的烽烟:郑观应商战风云录

    隐匿的烽烟:郑观应商战风云录

    少年时代,科举不遂的郑观应怀着满腔热血来到上海,加入宝顺洋行,师从洋人,学习经商。十年间,他亲历了这片寸金之地的沧桑变幻。彼时,官场腐败横行、积重难返,商界醉生梦死、私利为重。目之所见,皆是繁华遮掩下的一片狼藉。郑观应难舍救国之志,白日经商,留心结交志同道合之人;夜晚于灯下奋笔疾书,找寻济世良方,力荐商战长策。随着太古轮船公司成立,聘请郑观应掌舵,惊心动魄的竞争游戏愈演愈烈,风云暗积。商业之战,没有烽火硝烟,却同样残酷激烈:在太古、旗昌、怡和,以及由唐廷枢等中国人主持的轮船招商局之间,生死大战已悄无声息地拉开帷幕。各条航线之上,一场接一场的厮杀不间断地进行着,究竟谁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19世纪末,中国韶山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与世长辞,告别了热爱他的人民和他热爱的革命事业。今天,长江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其目的在于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曾从事过的革命业绩,鼓励人民学习、继承毛泽东思想,将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变成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优良传统和聪明才智,使新中国的航船迎着新世纪的曙光,顺利到达四个现代化的辉煌彼岸。这既是本书作者的意愿,也是本书主编的意愿。
热门推荐
  • 傲娇总裁我来了:么么哒!

    傲娇总裁我来了:么么哒!

    她乃是一国公主,被父亲逼婚,心有不满,决定去找自己暗恋多年的男神......某一天,某个男人房间里突然出现一个赤身裸体的女人,一秒钟之后,那个女人被扔了出来,蓝佳佳得意的笑了笑,跑进去,对着里面的那个男人说,“阿泽,她都胸是不是没我大,我们来吧!”【此文非常宠,更新稳定,大伙放心入坑】
  • 初源之主

    初源之主

    神秘与灵能、邪神与进化,在现实之外的国度,又有什么在窥探着?诡影、真言者、裁决之手......掌握不同能力的进化者们最终将触及怎样的真相?刻纹、灵药、枪械、灵魂、特殊物品......代表不同职业途径的人们将为这诡异的世界上演另一首奇妙的乐章。
  • 让我再感受一次父爱

    让我再感受一次父爱

    茫茫人海多少人?把你挂在心上的又有几个人?心甘情愿为你舍弃生命的又有几个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痴公主

    花痴公主

    一朝穿越,她成下堂小公主,不过被休就被休,有什么了不起的,做个公主足矣!于是乎,她横行霸道,欺男霸女,人称混世小魔女。可万万没想到即便如此,也会招来桃花无数?庄主、堡主、谷主接二连三来提亲,哦买噶,这是闹哪出?
  • 暗黑龙皇

    暗黑龙皇

    黄金龙谷,这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传说,在那里住着龙氏全族,他们身负黄金龙血脉,翻手间山岳崩塌江海倒流,乃是大陆第一血脉家族。而今日,一位衣着破烂的孩童被赶出谷内,他黑发竖瞳犹似龙目,眼神中没有委屈、没有悲伤、更没有泪水,只有锋利的寒芒隐隐闪烁!
  • 云医宫

    云医宫

    “这天下人的命是我救的,可我的命,是她救的。”“这天下我已负过一次,为你,再负一次又何妨。”
  • 果然不要乱召唤

    果然不要乱召唤

    神秘学骨灰级爱好者叶临出于好奇尝试了召唤魔法,结果自己来到了异界。既然是我使用的召唤魔法,不应该是把别的生物召唤到我这里来吗?为什么我是被召唤的那个。
  • 愿望,笔记

    愿望,笔记

    每一朵雪花都浅藏着一个愿望,我们每个人都追随愿望一起飞。当我们撑开双手去接雪花时,心却有种隐忍的疼,好怕那雪花落入我的掌心,好怕我炽热的心会将他融化,可是他如此的美丽,我又不得不去追寻。
  • 校青春

    校青春

    青春,人一生中最宝贵的礼物,有人拿来挥霍,有人拿来储藏;于是,总会有人哭泣,有人微笑。----《校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