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06600000014

第14章 教育思想与成就(1)

竺可桢教育思想是我国近现代教育理论宝库中的精华,他与陶行知、陈鹤琴教育家相辉映,与蔡元培等教育理论相媲美,并且更有他独特的思想、人文、教育部分。其教育思想是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方现代先进科学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而集其大成,他的教育哲理、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求是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反映大学在长期办学历程中所拥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以及逐步形成的传统、风格和特色等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维系大学运转的内在精神力量,是学校的凝聚力的体现。

20世纪上半叶,蔡元培、竺可桢、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等教育家分别对大学精神作过深入而精辟的阐述,并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孜孜以求,发扬光大。其中,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独树一帜。他在继承学校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并亲自实践,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浙大“求是”精神,影响了一代代的浙大人。

竺可桢出任浙大校长不久,日本侵华战争就全面爆发了,国家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因而他对大学培养目标的认识,尤其关注严酷的社会现实,充满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1936年秋,他在开学典礼上向新生提出了两个简单但意味深长的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他告诫学生“万勿存心只要懂了一点专门技术,以为日后谋生的地步,就算满足”,而要成为“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尚,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显然,竺可桢所要培养的不是一般的实用人才,而是栋梁之才。这种人才固然要有广博的知识,但必须具备“求是”的品质。他们既要努力学习,寻求学问之“是”,更要胸怀大志,追求振兴中华之大“是”。

在竺可桢的心目中,具备“求是”品质的英才除了要爱国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质:一要具有“清醒而富有理智的头脑”,养成“缜密深沉”的思考习惯。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最需要的不是科学技术,而在于国人是否拥有科学的头脑。“若是一般国人无科学头脑,则虽满街引擎,遍地电气,科学还是不能发达”。二要具有“明辨是非而不恂利害”的气概,“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精神,不盲从、不附和。竺可桢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而追求真理的人必须要突破常人之所见、所识、所思,不为习俗所惑,不随大势所趋,一切以理智为依归,敢于向传统的权威提出质疑与挑战,就像西方近代的科学先驱者布鲁诺、伽利略、达尔文、赫胥黎那样,即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三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竺可桢看来,“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供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以期学者有主动求知和不断研究的能力。”

浙大校歌开头两句写道“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这是竺可桢等老一代浙大人开放精神的一个写照。竺可桢是一位办学思想非常开明的教育家,他既有早年接受儒家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历,又留学美国接受了现代科学和民主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包容、开放、民主”的办学理念。他坚持民主办学,虽然是一校之长,但却从不独断专行,而是集众家之长,共同管理学校。他成立了校务委员会和各专门委员会作为学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规章制度、重大校务问题,概由校务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审议决定。在竺可桢的领导下,专家学者贯彻教学民主思想,秉持学术自由理念,使得全校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在引进人才上,竺可桢豁然大公,“决无门户之见”。他“三顾茅庐”恭聘马一孚先生,礼聘前校长邵裴子先生,敦聘在不同学校任教、具有不同学术经历的学者来校,进一步反映了他开放的胸襟。

竺可桢不仅倡导“求是精神”,更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师生树立了“求是”的典范。在他的宣传、带动和影响下,“求是”成为浙大的精神内核,并内化到浙大人的思想、意志及品质之中。抗战西迁期间,浙大集聚了一大批年仅三四十岁但学问精湛的中青年教授,如苏步青、王淦昌、束星北、贝时璋、谈家桢、蔡邦华、梅光迪、张其昀等,他们“不惮生活之困苦”,筚路蓝缕,艰辛探索,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并以其创造性的思维,熏陶、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学子。如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教授,“一家四口居泥墙草屋,晚间一盏油灯,几根灯草”,生活异常艰辛,但教学和研究不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44年入学浙大的李政道先生后来回忆道:“一年‘求是’校训的熏陶,发端了几十年来我的细推物理之乐。”在“求是”精神的激励下,竺可桢掌校13年间,浙大共培养三千多名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在不同的领域开拓创新,成为改造社会、“转移国运”的栋梁之材。

竺可桢倡导的“求是”精神被一代代浙大人奉为圭臬,传承弘扬。浙江大学师生们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为根本,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求是”精神永远激励着浙大人奋勇前进,不断开创新的辉煌。

通才教育理念

竺可桢倡导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并重的通才教育理念。1936年4月,竺可桢受命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到校就职演说中,竺可桢讲到办学方针时指出,“我们应凭借本国的文化基础,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才能养成有用的专门人才。同时也必须根据本国的现势,审视世界的潮流,所培养的人才才能合乎今日的需要。”他又说:“大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供获得知识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以期学者有自动求知和不断研究的能力。”他要求大学生不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且要成为公忠坚毅,以天下为己任,为祖国、为真理献身的领袖人才。正是出于以上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他主张大学应当是以文、理为基础,多科性、综合性的,且以通才教育为主。他一再强调大学生的知识面要宽,应有稳固的理论科学知识基础,然后再进而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他指出“若侧重应用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

同时竺可桢还提出,办好大学最重要的是要能聘到一批好教授,还要有充分的图书、仪器。竺可桢接任后,首先废除了前任推行的法西斯军事化管理办法,逐步实行民主管理和学术自由,改年级分系为只分院不分系,并以较强的教授讲授基础课。此外,又大力增聘好教授,加强了教师阵容,并对课程设置等进行了必要的改革,还在各大学中首先实行教书育人的导师制,使浙江大学的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两年之内浙江大学四易校址,辗转2500公里。迁校过程中,虽极尽艰难,但图书仪器完好无损,教学、科研活动始终不缺,尤为难能可贵。

爱生思想

竺可桢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出于强烈的爱国和正义情感,从接任浙江大学校长之日起,始终赤诚爱护学生,热情支持学生的抗日救国活动,尽力抵制国民党党部势力对学校的干预和对进步师生的迫害。1942年初,浙江大学学生在遵义举行反对孔祥熙的游行集会时,竺可桢为防止国民党军警进行袭击,毅然率先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防止了流血事件。

竺可桢认为,宇宙间有两种很伟大的力量,一种是“爱”,一种是“恨”,而人类的命运就系托于“爱”能否战胜“恨”。世界现在还充满了仇恨、残暴和妒嫉,霸道横行,这还是因为仁爱的教育没有普及之故,因此办教育者,该有“人皆可以得善”的信心,对学生充满爱,无论自己是否同意学生的思想观点。竺可桢对学生这种无私、无畏的爱应成为所有教育者的楷模。在1949年以前,作为留学美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大有不满。由于校长的身分,他对左派学生组织的“学潮”十分反感,多次公开表示反对,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读书。然而,在几次学潮中,他虽反对却走在队伍的前列,为的是保护学生,怕手无寸铁的学生“吃亏”。他虽不赞同、甚至反对左派学生的“闹事”,然而却坚决反对国民党抓捕学生,保护了不少他并不赞同其政治观点的学生。而且一旦有学生被捕,他总是极力营救,一定要到狱中看望他们;如果受审,他一定要到庭旁听。

重视音乐教育

竺可桢主持浙大校政13年,将浙大从一个地方性学校转变成全国知名学府,并享有“东方剑桥”之美誉。实践表明,他不但是知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含丰富。重视音乐教育也是他全面教育教育思想的闪光之处。

竺可桢在1941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大学生要全面发展,音乐教育也应该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此外,从一些具体事实中也可以窥见他在思想上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聘请音乐教师。浙大并无音乐系,但竺可桢到浙大后,考虑到全面培养的需要,开始为学校聘请音乐教师。1937年,首先聘请王政声先生。抗战爆发,学校西迁,在广西宜山稍稳定时,也开出过音乐欣赏课。学校到达贵州,1942年聘请沈思岩、杨增慧夫妇二人为音乐教师。他们二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学,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离开浙大,前后共11年。在此期间内,不但每年开出声乐、钢琴、音乐欣赏等课(师范学院同学必修其他选修,选修人数以百计),而且,大力推动校园文化,先后组建了浙大合唱团和浙大钢琴班,并指导其他有关社团的音乐活动。单以杭州时期的浙大合唱团为例,同时参加练唱的团员近百人,约占当时全校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五。许多浙大学子通过这些音乐活动陶冶了情操、培养了爱好、丰富了人生。

添置音乐器材。西迁途中,在宜山时,音乐教师告诉竺可桢,学校无唱片,很难教音乐。竺可桢遂以私人带出的全部12张唱片赠与学校供教学用。到贵州后,1940年11月,竺可桢因公去重庆时遇见有关人员,得知杭州艺专已将音乐部分划归音乐学院,并将三架钢琴中之二架送出,于是要求有关人员将所余一架送浙大。1942年9月又决定以18000元在贵州购一钢琴。1945年复员回杭后,学校当时仅有旧琴一架,难以满足学生练琴的要求,在学校经费颇为紧张的情况下,答应音乐教师的要求,增购新琴一架,并建一简易琴房。尤其令人感动的是,竺可桢1946-1947年间出国考察时,在繁忙工作之余,还专门选购了西方音乐史上各流派代表人物的作品唱片四百余张,并添购一台性能较好电唱机。返校后,嘱毛昭晰为其分类编目,并嘱咐利用这些唱片,每周开音乐欣赏晚会,供师生欣赏。

创作并推广校歌。校训和校歌对一个学校十分重要,它体现出办学的思想和精神。1938年12月8日,浙大在宜山召开的一次校务会议上论讨了校歌问题。在那之前不久己确定校训为“求是”。校歌的词也已请马一浮先生写好,该次会议决定,拟请人谱好曲后一并通过。竺可桢对马一浮先生写的歌词,内容是满意的,但对文字觉得诘屈聱牙、不太顺口,曾想请丰子恺先生重写,但丰未应允。故在1941年6月,致函应尚能先生请为该词谱曲,两个月后,应先生寄来歌谱,经过学生歌咏队试唱,竺可桢认为可以,但嫌较长。1941年8月14日,竺可桢召开了各院院长及有关教授的会议,并请了一些歌咏队的学生八九人来唱校歌。竺可桢想取其二段或二三两段,但与会者多数认为校歌词曲为一整体,不宜分割,遂整体通过。到11月的一次周会上,竺可桢请中文系郭洽周教授给学生讲解歌词。先由歌咏队学生唱一遍,竺可桢认为唱得很好,解释亦极精详。在下一次纪念周上,则由竺可桢亲自向学生讲解校歌。以后,讲解并教唱校歌便成了新生始业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并在纪念周上传唱,从而使校歌得到推广。

创建地理学系

竺可桢根据自己留学与教学实践中的体验,至1920年筹建东南大学时,提出应在南京师范学校地理系的基础上,设立包含地理、气象、地质、矿物四个学科的地学系的建议。东南大学采纳这一建议,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并任竺可桢为系主任。

竺可桢之所以建议创办地学系,从他1921年发表的《吾国地理学家之责任》一文,可知其主要目的在于不断培养不受帝国主义控制,查清本国自然条件和资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地学工作者。正是如此,竺可桢把东南大学地学系办得蒸蒸日上,开拓成当时中国培育地学英才的一片新天地。竺可桢自回国,直至1928年初,致力于地学教学十载,造就了大批人才,为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学术成就

创立物候学研究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研究的开创者,在20世纪20年代,他自美国留学回来第二天,便开始了物候的观测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他把物候研究与农业联系起来,服务于农业生产。他说:“一个地区的物候历,只要一个普通农民受短期训练,从一小块地面上,持之以恒进行观测便可作出。对于预告当地一年四季的农时,就大有裨益。这比单纯依靠有关节气的农谚来预测农时,更为确实可靠。”1931年,他在《论新月令》一文中,根据1921到1931年南京的物候记录,提出用物候安排农事比二十四节气更为适用,主张新的农历应建立在物候的基础上。

自1934年起,他在我国组织物候观测,1962年发起组织了全国物候网,物候观测至今一直在进行。竺可桢主持编写的《物候学》,全面论述了物候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以我国自己古今物候资料研究阐发了前人提出的物候变化规律——南北、东西、高低差异以外,还增补了另一古今差异。他还在《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文中,通过气候环境与动植物体内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探讨了生物物候的变化,奠定了我国物候学的基础。通过他们不断的努力,1983年,我国统一了物候季的划分标准和制作自然历的方法,已有22个省、市的45个地区相继完成了适用该地区的自然历,1989年编辑出版了竺可桢亲自命名的《中国动植物物候观测年报》第1至11号(1963到1988年)为物候学研究提供了基本资料。

科学史研究

同类推荐
  • 长征中的红军指战员3

    长征中的红军指战员3

    描写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所经历的故事,在这漫长的艰辛征途中红军所表现出的种种英雄气概,记载了他们为祖国的解放所作出的种种牺牲,献身于革命的伟大精神,以及打过的一个个漂亮胜战的精彩片段,记叙了他们所立下的不朽的功勋。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3)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知行合一:王阳明详传

    知行合一:王阳明详传

    《知行合一:王阳明详传》为日本天皇老师、日本阳明学代表人物高濑武次郎写给日本商业、军事精英的心学大传,也是介绍阳明先生一生最为权威版本。高氏王阳明传与《传习录》《年谱》《名儒学案》一起并称为研究王阳明的重要资料,对日本、韩国,乃至中国的杨明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译者历经三年,便跑日本、韩国、美国及中国各地图书馆和私人藏家之所,偶然机遇高价获得此1915年广文堂再版本。读完此书才会真正明白高氏为什么评价王阳明说:“日本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 老一辈革命家风采(套装8册)

    老一辈革命家风采(套装8册)

    一本书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光辉灿烂的一生。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组织一些同志编写了“老一辈革命家风采”丛书,旨在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鲜活地反映老一辈革命家们的革命经历、政治智慧、品格风范、人格魅力,以及家风家教和生活情趣,以推动对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传统作风的学习和宣传,推动对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人,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在新的长征路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基辛格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基辛格

    “我会回来的。”一位鼻子上架着眼镜的15岁的男孩说。检查他们行李的海关人员嫌恶地瞧着他,一言不发。这就是1938年的基辛格。他跟随父母被迫带着少数几样私人物品迁移到美国,因为当时的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已达到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6年后,他果真回来了——以占领者的身份。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不是普通的美国大兵,而是黑森州贝格斯特拉斯区的行政长官,掌握着这些迫害过犹太人的德国人的生杀大权。实际上,他在政治生涯中屡次表现出来的缺乏安全感、对人极端不信任、死撑硬汉子形象,如飞蛾扑火似的急于求得批评者的认同等等都是源于他童年、少年的痛苦经历。“基辛格是个强者,但纳粹能够侵害他的灵魂。”
热门推荐
  • 紫心难求

    紫心难求

    她来自光年之外的某星球,因缘际遇下协同自己的机器人降临到一个科技落后的冷兵器时代。本想低调的到处游个山水,却遇到各种事情。这里的人好生奇怪怎么那么多礼仪,不过就是帮了点小忙,追着喊神仙~神仙好吧,说过多少次了我真的不是……你们认为的神仙。瘟疫?这哪里是瘟疫!邪祟,我可不会除啊!怎么感觉自己这一来怎么什么幺蛾子都纷纷陆续出现了……
  • 摩尔庄园黑森林历险记

    摩尔庄园黑森林历险记

    在神奇的摩尔庄园,毗邻着一片森林—黑森林,它蕴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RK的真实身份是什么?瑞奇怎么了?请关注此小说
  • 在下真仙有何贵干

    在下真仙有何贵干

    阳光男孩贺译辰在经历中考之后变得高冷无比拥有一掌就可以拍碎地球的能力却要在最普通的学校还要隐藏实力昔日兄弟侮辱他,诋毁他出身名门的他被父母当做家族污点,瞧不起他在这种压力下,贺译辰是选择隐藏实力,还是暴露实力贺译辰:“呵,地球算什么。”地球:“???”银河:“真仙饶命呀!”
  • 文娱大封神

    文娱大封神

    世界大变,灵气复苏,机遇之下,危险并存。百年之后,在地球意志的干预下,一个由千禧年之初时的影视剧、动漫、游戏、小说等内容组成的世界,就这样凭空出现。科技的文明就此终结,修行的文明逐渐兴起,然而此时的地球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可并不是普通人类……人族、妖族、海族、尸族、魔族、神族……诸多的种族,满天的神佛,这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欢迎观看本书,也许你会找到答案。
  • 煌天

    煌天

    我们并不是失去了亲人,他们把活下去的信念传给了我们!
  • 我们一起的好多年

    我们一起的好多年

    婚前——情人节,汤小鱼问:“诶?今天情人节诶,要怎么过?”一旁敲键盘看文件的祝筱怜不紧不慢地答:“依你的。”七夕节,汤小鱼又问:“今天七夕节,怎么过?”祝筱怜还是不紧不慢地答:“依你的。”婚后——情人节,祝筱怜喝醉了,回到家之后就找到冷淡的汤小鱼撒起了娇。“宝宝~”祝筱怜捧着她的脸蛋叫道“…”汤小鱼表情不为所动祝筱怜又不要脸地搂住她的身体,抱紧她尽管她无比的嫌弃
  • 天香满人间

    天香满人间

    她,是天庭御厨房的小仙,因得罪了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化身精通厨艺吃货少女,从天上到人间,从现代到古代,她用仙术,银筷,和一颗纯粹的心,经历人间百味,历经情感波折,邂逅美食和他,最终,将天香撒满人间
  • 其实我也很努力

    其实我也很努力

    你的努力有人看见吗?你的付出后的果实有人品尝吗?落轻就是这么个女孩,很努力也很悲伤,她希望有人能倾听她的心酸,她的泪。直到高中,有位男孩带着满身的温柔,走进了落轻那小小的心里世界,带给了她一生的温暖。到老年的时候,落轻还能想起傅温书安慰她的话语:“其实,人生是很简单的。如果,你不开心了,就不要去奔跑了,偶尔停下来看看沿途的风景,休息一会也是可以的”
  • 一千万个我爱你

    一千万个我爱你

    你知道我有多爱你?我的心里说了一千万个我爱你;我不知道你有多爱我,但我知道,我只比你爱我更爱你。
  • 嫡女生存计划

    嫡女生存计划

    母亲疯癫,嫡女身份被夺,形同奴仆,姻缘被毁,姐姐冒名顶替她的身份嫁入侯门,进而还想杀她灭口,她一忍再忍,一退再退,才知道苦海无底线,女儿当自强,求人不如求己!拿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一切。欠她的,一分一毫,一点一滴,必须加倍偿还。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