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09600000003

第3章 教学思想与成就(2)

1932年9月5日,罗家伦到校视事。聘任孙本文、张广舆为教务长和总务长,以接替竺可桢和钱天鹤在整理期间所担任的职务。确定文学院院长汪东等人为甄别考试委员。接着,便公布了教育部批准的学生甄别实施办法8条。通过甄别考试,开除学生19名,合格的学生于10月11日全部返校,中大重新开始授课。

在全校大会上,罗家伦作了颇有影响的《中央大学之使命》的就职演说,陈述其出任校长的远大抱负和治校方略。罗家伦认为当时中国的国难异常严重,中华民族已濒临死亡,作为设在首都的国立大学,当然对民族和国家应尽到特殊的责任和使命。这个使命就是“为中国建立有机体的民族文化”。

他认为,当时中国的危机不仅是政治和社会的腐败,而最重要者却在于没有一种“足以振起整个的民族精神”的文化。罗家伦曾先后留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伦敦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在他心目中,这些大学都是各国民族精神的体现,代表了各自“民族的灵魂”。罗家伦志在要中大承担起“创立民族文化的使命”,“成为复兴民族大业的参谋本部”。否则,“便失掉大学存在的意义”,而要负起上述使命,他认为一是要具有复兴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二是要使各方面的努力协调在这一共同意识之中。在有了这样的意识之下,罗家伦宣布了他的六字治校方略:“欲谋中央大学之重建,必循‘安定’‘充实’‘发展’三时期以进。”这就是首先要创造一个“安定”的教学环境,再进行师资、课程、设备诸方面的“充实”,以求得学校的“发展”。他预计每个时期大约需要三年。同时他又辩证地提出,“在安定的时期应当有所充实;充实时期应亟谋发展;就是到了发展时期,也还应当安定。”

如此,中大于易长风潮之后,遂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时期。其学科建设方面,中大原有文、理、法、教育、工、农、医、商8个学院,自中大整理委员会决定把地处上海的商医两院划出独立后,南京仅存6个学院,罗家伦根据社会急需和学科发展趋势,对中大的系科设置,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扩充,1935年再度创办医学院,使中大成为当时学科最为广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拥有7个学院,30多个系科,其系科之多,位居全国之首。在教学科研方面,罗家伦多方延揽人才,注重教授专任。1933年8月,中大仅理学院就新聘了10多位著名学者担任教授。1934年,专任教师的课目已占四分之三,确保了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提倡科研,鼓励办刊,先后出版了《文艺丛刊》、《教育丛刊》、《农学丛刊》和《社会科学丛刊》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杂志,一时间,学者名流云集中大,科研气氛隆盛,声誉鹊起。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罗家伦上任之后,扩建了学生宿舍,重修了生物馆、东南院和南高院,加建了图书馆,不仅使阅览室的面积扩大了4倍,而且书库的容量也增加了一倍半。同时,图书杂志数量也大有增加,据统计,1932年9月至1937年5月,中大共购置图书计中文书63381册,西文书34828册;中文杂志286种,西文杂志233种。这一切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大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字学风

有鉴于国难当头,作为首都大学,应当对国家和民族尽到特殊的责任和使命,所以罗家伦上任伊始,在对全校师生作的《中央大学之使命》的讲演中,就提出建立有机体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既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民族团结图存的基础,决心把中大办成一所兼容并蓄的大学,就像19世纪初的柏林大学一样,肩负起建立民族文化的责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先养成一种良好的学风,于是他进一步提出了“诚朴雄伟”的新学风,勉励中大人对于“学问事业应当一本诚心去做,人与人之间以诚相见,树立崇实而用笨功的朴厚学术气象,以大雄无畏相尚,挽转纤细文弱的颓风,以造成一种伟大崇高的意境。如此这般,中大便可以为复兴民族的参谋本部自任”。

罗家伦认为,“诚”,就是对学问要有诚意,不把学问当作升官发财的途径和获取文凭的工具;对于“使命”,更要有诚意,应向着认定的目标义无反顾走去。“朴”,就是质朴和朴实的意思,不以学问当门面、作装饰,不能尚纤巧,重浮华,让青春光阴虚耗在时髦的小册子、短文章上面,而是要埋头用功,不计名利,在学问上作长期艰苦的努力,因为“唯崇实而用笨功,才能树立起朴厚的学术气象”。“雄”,是大无畏的雄,以纠中华民族自宋朝南渡以后的柔弱萎靡之风。而要挽转一切纤细文弱的颓风,就必须从善养吾浩然正气入手,以大雄无畏相尚,男子要有丈夫气,女亦须无病态。“伟”,是伟大崇高的意思,要集中精力,放开眼界,努力做出几件大的事业来,既不可偏狭小巧,存门户之见,又不能固步自封,怡然自满。

迁校办学

国立中央大学,民国时期作为首都大学,“冠全国中心之学府,树首都声教之规模”,其在全国各类高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当可想见,因而管理也实属不易。从1928年到1949年的21年间,该校校长八易其人,一般在任均一年左右,而独罗家伦,执掌十年校政。在当时国难当头、战祸频仍的艰苦条件下,罗家伦凭着执著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使得中大获得较大发展。

全面抗战的爆发,南京政局的危殆,不仅使得中大的建设戛然中止,而且迁校的问题,又逼呈眼前。当时敌机轰炸频繁,中大图书馆、实验中学、大礼堂和牙医专科学校都遭到了破坏,罗家伦在大礼堂的办公室也被炸得面目全非。1937年应邀参加蒋介石召集庐山谈话,罗家伦返校后,立即作迁校计划,他即刻召开了教授会,议决兵分三路,分赴重庆、两湖和成都,另觅新校址,最后考虑到重庆不仅是战时大后方的中心,而且地势复杂险要,宜于防空和固守,在那里建校可以获得相对持久的稳定,所以,罗家伦力排众议,决定西迁重庆。其后的事实证明,他的果断决策是合乎时宜的。

1937年9月23日,教育部准予中大西迁。在敌人炮火炸弹中,包用民生公司轮船,陆续将在南京的一个大学,全体师生和眷属及全部设备,用船载运,溯江抵达重庆沙坪坝新校舍,继续正常上课,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史无前例。1938年,中央大学学生人数激增到2000人以上,沙坪坝校址已达饱和状态,于是选择风景清幽的柏溪作为分校。

可以想到,整所大学的千里大迁徙,其工作是极为艰巨繁杂的。当时南北各大学在迁移过程中,都备尝艰辛,损失严重,而中央大学一举西迁重庆,1937年11月初,就在重庆开学复课,八年抗战中,教学从未间断,损失最小,秩序最为稳定,这在当时全国高校中,确是绝无仅有的奇迹。西迁后的中大分为四个部分:重庆沙坪坝本部、柏溪分校、成都医学院和贵阳实验学校,其中沙坪坝本部松林坡,仅是一个小山丘,紧邻重庆大学,占地不足200亩,为了能保证中大迅速复课,整个校舍工程,仅用了42天时间,就建起了一排排低矮的教室和简陋的宿舍。入川后第二年,学生人数激增,罗家伦又争取到沿嘉陵江而上的柏溪,建立分校,突击两个月,建起了44幢校舍。

1940年6月27日到7月4日,一个星期间校舍被轰炸了3次,二十几所房子被毁坏,罗家伦办公室的瓦墙都没了,在夏天烈阳下,他照常和同仁在只有一面墙壁的房子里办公,仿佛犹太民族的哭墙一般。罗家伦曾撰写《炸弹下长大的中央大学》一文激励学校师生:“我们抗战,是武力对武力,教育对教育,大学对大学;中央大学所对着的,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941年8月,罗家伦请辞中央大学校长,由教育工作岗位转向党政工作。

1941年罗家伦在离开中大时的告别演说中,曾不无幽默地说:“造化的安排,真是富于讽刺性。我在南京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新校址,但这点领至局部而未完的余款,竟使我在兵荒马乱的年头,在重庆沙坪坝和柏溪两处造成两个小规模的新校舍,使数千青年,没有耽误学业,真可以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西迁后的中大,时常受到敌机的袭扰,沙坪坝的图书馆、校舍,成都医学院等都曾遭到破坏。森林系的一位教授,曾对沙坪坝的空袭作过详细统计,有一个月空袭高达28次,有一天多达5次。频繁的空袭,使得钻防空洞成为中大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在如此简陋困顿的教学条件下,在呼啸不断的炸弹声中,校长罗家伦继续执著地谋求中大的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延聘名流学者,增设新兴系科,将原教育学院调整为师范学院,同时增添了七系一科,1938年又创办了国立中央大学研究院,分设9个研究部。在罗家伦最后离开中大时,中大在学科建设上,共拥有7个学院,一个研究院,56个系科,9个研究部;学生人数,1938年在南京注册时为1072人,到1941年6月增为3153人;所开课程,在南京最后一学年,共开524种,1941年的下学期则为829种,成为当时全国高校中门类齐全、院系众多、规模最大的大学,以致在抗战初几年的统一招生中,把中大作为第一志愿填报的考生,曾占当时全国考生数的三分之二。1941年8月,由于经费拮据,罗家伦已到了精疲力竭、不敢支撑的地步,被迫辞职。罗家伦离开了中大,从此也就离开了教育界。其后担任一些闲职,赴台后,曾历任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及国史馆馆长等职。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郭沫若

    毛泽东与郭沫若

    本书以历史为经,人物交往为纬,采取“分镜头”写真的手法,全面表现了毛泽东与郭沫若两个现代中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交往活动和友情发展。
  • 民族铮骨:成怀珠

    民族铮骨:成怀珠

    成怀珠,又名成神保,1914年生于山西省蒲县仁义村,祖籍河南林县。其父成立志,其胞弟成怀德(又名成全保)毕业于保定军校,曾担任阎锡山“亲训师”参谋长。
  • 与郑和相遇海上

    与郑和相遇海上

    绕过好望角世界第一人,揭开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开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破解郑和船队之谜。人类“大航海”先驱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1405-2005)!“既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语言精美的文学读物,更是一部弘扬我国古代文明的极好教材!”
  •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他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他涉猎的学科包括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本书客观叙述了歌德辉煌灿烂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辗转求学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树立学习的榜样。
  • 历代奸臣阴谋故事(上)

    历代奸臣阴谋故事(上)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热门推荐
  • 诸天位面垂钓者

    诸天位面垂钓者

    垂钓于诸天,游走在万界。以万灵为食,将诸血融于一身铸就无上之躯。一个少年得到系统后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不得不努力变强的故事……
  • 斗罗大陆一世游

    斗罗大陆一世游

    女主叫伊绯白,本文是系统流,男主没确定,但是我不会拆CP,把脸装逼可能会有,但很少,秀恩爱的情节可能也很少,毕竟本作者也是个单身汪,而且本文按照本作者多年的看小说经验,很可能就是那种无脑爽文!
  • 工作就要日事日清

    工作就要日事日清

    现在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怎样提高执行力。很多企业、很多管理者都在煞费苦心地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计划做得很好,总是难以实现目标?为什么标准很明确,员工还是错误频出?为什么再三强调,问题还是反复发生?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归结为一个:人们的执行力差。究其原因,不一定是执行的人差,而可能是我们缺少一种有效的执行工具。海尔高绩效的日清工作法,就是这样一个有助于提升执行力的有效工具。现在说到以“日事日清,日清日高”为核心和精髓的日清工作法,大家已经不陌生了。它是第一个来源于企业实践,并大获成功的本土化管理模式,也是在中国影响最大、最成功的优秀管理理念。
  • 诸天万界冒险之旅

    诸天万界冒险之旅

    行走于诸天万界,体验不同世界的绝妙风景,历经无数生死一线,从而正道至高。曾在僵尸先生里以身化道,解决末法降临,为后人开路
  • 追妻无计:双面娇妻难搞定

    追妻无计:双面娇妻难搞定

    程俊楠:若溪我爱你。啪!韩若晴怒目圆睁:你这个表里不一的花心大萝卜!才刚跟我表白完就又去讨好那贱人!程俊楠:冤枉啊,你们本来就是同一个人好嘛!……他被骄傲任性的姐姐迷惑住,却转头又爱上温柔娇弱的双胞胎妹妹。虽说劈腿要遭天谴,但有没有人能告诉他,双胞胎突然变成一个人这要怎么破?爱上一个双人格的女人,左手温柔右手骄奢,转头六亲不认,大叔好心酸!
  • 一切从练习生开始

    一切从练习生开始

    横店北漂十年的群众演员,意外来到偶像练习生的舞台,从此获得出道机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国内,他是最火的流量小生到顶尖影帝,国外,他是能够霸占好莱坞影视票房的一大主宰。女星们青睐,男演员们的仇视,站在珠穆朗玛的顶峰,陆远淡定的抽着雪茄,道:“我就问,还有谁?”无系统,单女主!非种马文~可加群聊天灌水,欢迎来访。810183545
  • 末世桃花劫

    末世桃花劫

    夜已深,南城中心街街口网吧,灯火通明。一脸苍白的叶新,似大病初愈般,慢悠悠的走进网吧,找到角落熟悉的位置坐了下来,上机,打开游戏……FC末世生存竞技,这款风靡华洲的游戏。
  • 最强武者柳白

    最强武者柳白

    鸿蒙域界,千万星域,万族林立,万族争锋,唯武独尊。俗话说,有江湖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斗争,每个族群为了各自生存地盘或利益不断的斗争。有毁灭的,就有新生的,新旧更新换代不断在上演着。在这种强敌环伺的环境中,人族一直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族的生存权利随时被其它种族吞并。然而。。。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一个眉心有紫色柳叶印记的少年。且看他与小伙伴们如何从一个灵气匮乏的小地方走出一条引领人族辉煌的大道。他和小伙伴们与各族势力斗智斗勇,不畏困难战胜一个个强敌,一步一步引领人族走向辉煌。
  • 武上主宰

    武上主宰

    (PS:新书连载中,我的异能是雷霆,都市文,欢迎入坑。)吾有一眸,可掌造化;吾有一法,可定乾坤。修炼一途,启灵始,凝海生,灵漩至,天丹出;万象争锋,涅槃重生;圣灵显神威,化神掌教尊;神海显于世,只手镇乾坤。大道沉浮起,主宰万古真。
  • 骰灵

    骰灵

    他的家乡是一个以星辰为信仰的大陆,他的家族是一个以守护为使命的族群,当他因宿命流离了十九年而又重新降临的时候,命运注定他会在神秘又遥远的星空里泛起灿烂的光芒。归来,征途,但最后陪在身边的终究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