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941600000007

第7章 后唐大业,支离破碎“复国”梦(3)

流矢夺命,乱兵真的惹不起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后唐伐前蜀,前蜀军战败,成都沦陷,前蜀宣告灭亡。西取蜀地后,后唐军并没有立刻撤军,军政大权还掌握在前线大将郭崇韬手中;而且平定之后所有的政事也都是郭崇韬来管理,旧将的招抚,官吏的设置,军队与朝廷的奏报往来都要经由他手,而李存勖的儿子魏王李继岌却被冷落了。

郭崇韬,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名将、军事家,最初在李克修手下效力,后得到李存勖重用,和孟知祥、李绍宏一起参与机要事务。

有些宦官见郭崇韬如此得势,心里便很不舒服,于是想方设法在李继岌面前挑拨是非,陷害郭崇韬。这时,李存勖又派太监向延嗣督军还朝。郭崇韬最痛恨宦官干政,对向延嗣冷眼相加;向延嗣心生不满,回到洛阳后,就在李存勖和刘后面前说了他许多坏话。李存勖担心郭崇韬成为日后的隐患,于是密令魏王李继岌伺机杀掉了郭崇韬,并顺势灭了郭崇韬的九族。奇袭灭后梁,西平巴蜀,郭崇韬可谓居功至伟。这样的重臣都说杀就杀,一时间朝野纷纷议论,人心惶惶,认为下一个遭殃的难保不是自己。

杀掉郭崇韬后,李存勖又开始防备兄弟李嗣源,且疑心越来越重,他担心自己死后,几个儿子斗不过李嗣源,到时天下定会被李嗣源夺去。但李存勖又不知道如何除去李嗣源,就在这时,突然惊闻魏博军发生兵变!

这次兵变的原因很荒唐,居然是因一则谣言引起的,民间传说魏王李继岌被皇帝杀死,而刘皇后为了给魏王报仇,又把皇帝李存勖给杀了;加上驻守贝州的魏博军驻期已满,没及时换防,军心动荡。这时魏博军节度使杨仁晸手下有个叫皇甫晖的看到局势混乱,便想浑水摸鱼,纠合同党劫持了节度使杨仁晸,说:“魏博军为皇帝夺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现在皇帝不但不赏,反而要加害我们。何况现在皇帝已死,洛阳大乱,大人何不与我们一起讨逆,谋取好一场大富贵?”杨仁晸不从,被皇甫晖砍死,乱兵强行拥立指挥使赵在礼,在魏州起兵。

李存勖得到消息后,极为愤怒,结果派出的多路人马都吃了败仗。无奈之下,只好请出李嗣源前往平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乱兵却要拥戴李嗣源为皇帝,并说:“请今上当河南皇帝,令公当河北皇帝。”李嗣源不从,乱兵便簇拥李嗣源来到魏州。李嗣源有一定的声望,不少对李存勖不满的将领都愿拥立李嗣源为主;李嗣源见状,便说要去洛阳面见皇帝,把事情原委交代清楚。

李嗣源和李存勖毕竟算兄弟,相互的家底儿都摸得很清楚,此事万一有失,定会遭来灭族之祸。见他有些犹豫,女婿石敬瑭(时隶属李嗣源帐下,并为其冲锋陷阵,战功卓著)给他打气说:“欲成大事,怎能犹豫不决,况且我们现在已经没了退路。”李嗣源问他下一步怎么办,石敬瑭献计道:“汴梁扼中原咽喉,只要我们得到汴梁,顺便进取中原,不成还可以退保河北。”李嗣源点头称是,便让石敬瑭率兵偷袭汴梁。

李存勖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乱成这样,于是亲自出马收拾残局。文武群臣见皇帝亲征,便请求李存勖给军队加饷,以保证战斗力。刘皇后闻讯带着几个皇子,抱着几个银盆站在群臣面前,说:“现在家无分文,哪有钱犒劳军队?如果觉得这几个盆值钱,只管拿去。”众人伸舌而退。李存勖率领的大军还没走多远,军队便逃亡大半。在乱世中,不少人当兵打仗求的就是富贵,谁给的钱多跟谁走,连军饷都拿不出来,我还为你卖什么命。有的人觉得跟着李嗣源能吃香的喝辣的,日后有好日子过,于是趁机奔向李嗣源。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三月,当李存勖来到万胜镇(今河南中牟西北)时,听说李嗣源军已经攻下汴梁,距他不过百余里,而且他手下兵马不足,于是决定先返回洛阳,日后再做打算。李存勖前脚刚回到洛阳,石敬瑭后脚就跟到了汜水关(今河南荥阳西北)。这时宰相豆卢革劝说李存勖:“陛下不必惊慌,魏王殿下的西征军很快就能回师,胜负未分之际,还请陛下据守汜水,不能让叛军过来。”李存勖觉得有理,决定再做最后一搏,调集他所能调动的所有精锐部队和李嗣源决战。

李存勖列兵于城外,等待决战之时。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看到李嗣源来势汹汹,知道李存勖必败,就煽动下面的人说:“皇帝不相信我们,早晚要把我们活埋。现在李令公大军西进,不久便能攻克洛阳,愿意跟我得大富贵的就去干掉昏君。”将士们一听,纷纷响应,开始在洛阳城中造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

李存勖正在后殿用餐,乱兵破城而入,李存勖在乱战中被叛军用箭射伤,躲在绛霄庑下休息。由于伤势过重,又没得到及时的治疗,没过一会儿,这位身经百战、灭梁平蜀的一代君王便命丧黄泉,死时43岁。或许,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李存勖生前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曾背着父亲留下的三支箭四方征战,结果却死于乱箭之下。

借势登基,帝要称戏也要演

在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的统治下,国家渐渐平稳,百姓安定。但因其后期安于享乐不思进取,终被李嗣源所取代。一代豪杰李存勖离开人世后,李嗣源在“乱兵”的簇拥下进入洛阳。他知道,天下要变,自己离皇帝的宝座也愈发接近,只是,他还需要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名分。

进入洛阳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尸骨,当他看着快被烧成灰的一些零星尸骨,不免流下几滴泪。轻拭眼角后,对百官说:“大家各司其职,静等魏王回京继位。”随后命人将李存勖葬于雍陵。

宰相豆卢革等人有些等不及,执意进谏李嗣源:“国不能一日无主,纵观四海,除了您没有谁能再挑此重担。”李嗣源假意不答应,豆卢革等人又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心声,也是天下人的愿望!”李嗣源觉得戏演得也差不多了,便答应先做监国。不久,在洛阳正式称帝,改元天成,即后唐明宗。

李嗣源称帝后,租庸使孔循上言:“唐祚终矣,请陛下更建新朝,拟个国号。”李嗣源装糊涂,问下面的人:“国号是什么?”下面的人都答:“先帝本姓朱邪,因有功于唐朝,更李姓,继昭宗后,灭梁复仇。而今陛下新创大业,自当更国号,以与先帝有所区别。还有,先帝新灭梁朝,梁人未必心服,所以梁人多不愿陛下再称什么唐朝。”

李嗣源晃了晃脑袋:“不可!我13岁就事献祖文皇帝,献祖以我为宗亲,后又事太祖皇帝三十年,先皇帝二十年。纵横拼杀,冒刃血战,身被百创,什么苦没吃过?太祖的天下就是我的天下,先帝的天下就是我的天下。何况同宗异国,事出何典?此事就这样,还称大唐。”

见众人还有话要说,吏部尚书李琪便站在李嗣源一边说:“殿下本李家勋贤,有大功于先帝,与先帝亲若手足。如果更改国号,则等于视先帝于路人,先帝梓宫将何所依?”众人也见李嗣源主意已定,便不再多言。

随后李嗣源追谥李存勖为庄宗皇帝。李存勖死后,生前宠爱的刘皇后却和他弟弟李存渥携带大笔金银财宝逃到了晋阳。晋阳留守李彦超拒不让他们入城。后李存渥被部下所杀,刘皇后走投无路,便想出家做尼姑,可李嗣源早就对她恨之入骨,命人把她给杀了。

得知洛阳有事,西征军主帅魏王李继岌赶忙回师,行至渭南(今陕西渭南),接到父亲李存勖已经兵变身死的噩耗,悲愤交加,又见大势已去,干脆上吊自杀。随军的行军司马任圜带着西征军回到洛阳,直接投靠了李嗣源。

整顿内政,得民心者得天下

李嗣源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治国安邦之策,并着手消除李存勖时期的一些扰民做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也是五代史上少有的明君,后人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为了整顿内政,李嗣源首先杀掉了在李存勖时代因“刻敛天下之财”而臭名昭著的租庸使孔谦,改由任圜以宰相兼判三司(三司是指度支、户部、盐铁转运三个国家财政要害部门的总称,三司使是实际上的国家财政大总管,权力极大,当然也是个肥差),并废止了专职的盐运使、租庸官职务,而由节度使或刺史兼管。

李存勖当政时期,政治腐败、贪污盛行。李嗣源为了清除积弊,杜绝后患,不惜痛下狠手,首先将前朝祸害天下的宦官集团进行剿杀,除了留下一些作为宫中杂役外,把那些因避李嗣源起兵而躲到庙里当和尚的太监,也都揪出来杀掉。虽然李嗣源此时贵为帝王,但因为他出身民间,所以对民间的疾苦非常关心。李嗣源知道老百姓沉重的负担主要源于地方官的横征暴敛,所以他下诏让地方的封疆大吏们,除了春节等重大节日可以向内廷进奉钱物、略表孝心外,其他时间不允许打着皇帝的旗号搜刮老百姓的财物。

李嗣源还从节俭角度出发,裁撤了一些人员,一反庄宗时的奢侈之风。他除了下诏禁止进献鹰犬珠宝珍玩之类的奢侈品,还大量裁员,宫人只留一百人,宦官只留三十人,教坊留了一百人,御厨房也只留下了五十人,其他人可以自己选择去向。他又将宫中的美貌女子遣送回乡,只留下老宫人洒水扫地。另外,李嗣源对政务和衙门也是尽量精简,撤消了各个部门有名无实不起作用的机构;下诏命各部军队就近征集给养,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费用,减少了国家开支。

为了发展农业,李嗣源下诏废除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捐税,如“省耗”“耗”指的是损耗,即粮食和银子的损耗。粮食在储存和晾晒的过程中可能会被老鼠和鸟类吃掉一些,而百姓的散碎混银子在重新熔铸成银锭的过程中也会有一点损失。李嗣源将这些不合理的税收一并废除。同时,免去了原来征收的每亩五文的道桥钱,将五文酒曲(酿酒的原料)钱减少到三文。对于百姓生活影响很大的债务利息也明文限制,债主得到的利息如果已经达到本钱的数额,就禁止再收利息,只准收回本钱;如果利息累计数是本钱的两倍就本利都不准再收,等于是债务消除。

李嗣源不仅对“立国之本”的农业进行恢复性改革,还对“四民之末”的商人专下一道诏令,规定一些必要的税收,不允许地方官滥设杂税,以此保证商业的正常运转。这些诏令传到民间,老百姓和商人们欢跃异常,无不齐称万岁。

李存勖夺取中原,不仅没让“四民”从后梁的“暴政”下解脱出来,反而更加痛苦。这次李嗣源的几大举措,深得民心,而且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薛居正评价李嗣源:“比岁丰登,中原无事,言于五代,粗为小康。”

李嗣源虽不认识字,但喜欢学习汉语汉文。他经常让枢密使安重诲读书给他听。其实安重诲也是个半瓶醋,识字不多,常常让李嗣源听得不知所云。不过安重诲也是个实诚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于是对李嗣源说:“陛下,臣虽然受陛下恩宠,入掌军机,大小事情能勉强处理,但臣确实不曾读多少书,不能解陛下之惑。还请陛下简选几个大文豪,给陛下讲讲历史课程。”李嗣源觉得这个主意也不错,便让翰林学士冯道和赵凤入端明殿,时常伴从讲课。

李嗣源在位期间政绩很高,但他也很谦逊,他时常教导儿子李从荣:“朕少年时遇上乱世,在马上取得功名,没有时间读书。你要用心读书,不要像朕这样目不识丁,成了个文盲。朕已经老了,也没法再读书了,只是听别人讲明白些道理罢了。”后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时期一个少有的开明皇帝,加之他在位时间稍长,因此能使国家稳定,政治清明,人民休养生息,对历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重臣专权,朋党之争谁之过

人事安排向来是政治活动的一个焦点,在权力纷争的后唐也不例外。李嗣源继位后,罢免了宰相豆卢革(他曾是太原王王处直的下属,李存勖建立后唐,他以出身名门高第,征拜行台左丞相。此人不学无术,又专求长生修炼之术)后,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便让两大重臣安重诲和任圜荐举人才。

安重诲,今山西应县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安重诲早年随李嗣源征战,为人明敏谨恪。李嗣源称帝后,其以拥戴功充任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累加侍中兼中书令,护国节度使,总揽政事。

任圜,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大臣,陕西京兆三原人,父任茂弘,曾任西河令,驻守太原,任圜随父于任上。其英俊潇洒,能言善辩,深得晋王李克用的喜爱。后唐时,以镇州为北京,拜任圜为真定尹、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历任工部尚书,兼任黔南节度使,官至宰相。这二位本就不是同一类人,听说皇帝要让他们推举人才,自然会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安重诲听从忠武节度使孔循的建议,推荐了太子宾客郑钰和太常卿崔协,而任圜举荐了御史大夫李琪,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任圜当面诋毁崔协:“崔某人大字都不识得几个,时人笑称为‘无字碑’,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宰辅?”然后又吹捧李琪:“李琪就不一样了,他学贯古今,当代才人,无胜于李某者。小人妒忌琪才,所以中伤君子,如果陛下不用李琪而用崔无字,就等于舍苏合良药而用蜣螂小虫也。”安重诲见任圜满口胡话,不禁捧腹大笑。李嗣源沉吟一下,说道:“朕看学士冯道挺不错,性温和,不与人争事,可以进来。”冯道得了彩头,连升数级,进了“上书房”,同时入选的还有崔协这位安重诲的属下,“学贯古今”的李琪则被晾在了一边。

同类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入侵欧非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入侵欧非

    本书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具有局史性、资料性,并适当配图,图文并茂。有一定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 明末好女婿

    明末好女婿

    “崇祯,别急着上吊,只要把女儿给我,我带你杀出北京!”“李自成,这座北京城就留给你了,好自为之吧!”“多尔衮,我陈越有朝一日必定打进东北,把你满洲人赶到北冰洋,去和爱斯基摩人为邻!”穿越到崇祯末年,遇到了崇祯的女儿坤兴公主;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却要担负起整个国家。书友群:299967292,新建群最早进群有福利啊
  • 天罚1895

    天罚1895

    本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不完全的资本主义国家,即带有浓重封建观念背影的国家转变为民主制国家的过程。全文以主角从十八岁到三十六岁的一生为主线,叙述了其少年时期恋母而导致的悲剧,临位后周旋于情人与众大臣之间的纠葛,以及在政治上对先进思想由开始的支持转变为后期的抵制以至于残酷镇压并最终导致个人的灭亡这一人生经历。详细地描述了其人从开始的冷漠据倨傲最终沦落为后期的暴戾凶残因此并导致众叛亲离的后果,最终被心爱的大臣设计杀害这一事件。全篇是建立在时局动荡的大背景下,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进步力量对世界的重要性。由于结合了一定的别国历史,文中所描绘的白比德家族也是同一时期欧洲各国王室的一个代表。全文文风较为严肃,同时也有适当的轻松,比较适合那些具有一定思想同时有希望在阅读时获得娱乐效果的读者阅读。
  • 大唐忍者秘史

    大唐忍者秘史

    描写中国忍者世界的开山之作,讲述忍者起源于中国唐代的传奇故事。旨在揭示忍者最初以济世度人与追求心灵解脱为宗旨,引发读者对心灵的深层思考。喜历史者不可不读此书,往日尘嚣,栩栩如生,揭开不载之秘。喜诗文者不可不读此书,一书典故,满纸墨香,尽显唐文风骨。喜悬疑者不可不读此书,旧迷未解,新迷又生,挑战脑力极限。喜玄幻者不可不读此书,奇能异术,惊世骇俗,神奇绝非荒唐。喜言情者不可不读此书,情深似海,心密如丝,道尽人间风月。喜国学者不可不读此书,琴棋书画,儒释岐黄,普涉大国之学。不喜书者不可不读此书,燥热心起,解于清凉,书中自有润海。喜读书者不可不读此书,书以载文,文以言志,乃发无邪之思。
  • 吴霸三国

    吴霸三国

    三国时代草根的求存与挣扎,几分造化,几分运气,几分遗憾,贴近你我的奋斗史!代汉者,当涂高也!
热门推荐
  • 殡葬学的那些诡异事

    殡葬学的那些诡异事

    我叫张恒,控尸术家族的继承者,进入某大学殡葬业专业。在这里我遇到了各种各样奇怪的事情等我去揭开谜底!
  • 融天传

    融天传

    这是一个狂野的世界,里面有强大的神灵,神秘的巫术,凶残的妖魔,还有努力为生存而奋斗的各族人们;这是一位机智的少年,他不废柴,不愤世,不被别人看不起,在家族长辈的精心呵护下像花儿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是一个有情义、有热血、有励志的故事,为了所爱的亲人、朋友、爱人......努力奋斗!【每天更新一章,有闲时间两章】
  • 鬼主的养成计划

    鬼主的养成计划

    哈哈哈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 我家王妃要修仙

    我家王妃要修仙

    一觉醒来从少女变成已婚妇女。而我确是个哑巴?这个相公似乎身份不一般?什么原来我还有个空间?这下不就是金手指很粗咯。等等这修仙又是什么鬼。某男:这个媳妇不简单
  • 你的眼,是我不敢奢望的璀璨

    你的眼,是我不敢奢望的璀璨

    这也许是一次意外,可让她失去了所有,天空轰然倒塌。也许是命中注定,失去的同时也获得比之前更要好的生活。她的家重新又多了她从未想要的亲人---父亲,母亲,甚至还有哥哥。
  • 血族少女:淡定魔妃不吸血

    血族少女:淡定魔妃不吸血

    他手一抬,“咬吧!”她愣愣的盯着他又小又白皙的手臂,上面的脉搏在她深眸里跳动,那是有鲜血的地方。她轻眨了眨眼,顺着他的血液跳动,目光落上他脖间,那里是她族类最喜欢下口的地方,她能感觉到那里的潮涌。他因她抬眸的轻微动作而心下一紧,却没有推开她,“你、、”他稚嫩的声音里此时饱含无奈,任她缓缓靠近。那年他五岁,她一岁。在漫漫没有尽头的日月里,他早已用血俘虏了她的身心,同时让她成为血族另类。血族统领的奇异亲女,天性冷淡,无人敢近。在强者为王的族群,她从小被族人尊畏,只因惧畏她的力量,但她却在身具灵力时自我流放,流坠凡尘。他是魔界之子,却因她那一口而不能长大。因果是缘,缘聚似散
  • 近光集

    近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书后恶毒女配撕了原著

    穿书后恶毒女配撕了原著

    在现实中三栖影后并且还是意气风发的高考状元的孟柒穿越了,穿进黑粉给她写的小说里。声名狼藉的花瓶,到处都是她的黑粉,结局更是毁容惨死在大街上。这么行?!我龙傲天.孟柒决不同意自己的结束会变成这样!全网黑?黑粉多?这都不是事!在过不久孟柒逆风翻盘,全网黑成全网团宠——“唱歌实力强!演技又棒!“独自一人解开最难的数学大题,太厉害了吧?!学霸还却腿部挂件吗?”等等,孟柒既然还是孟家千金被四个哥哥和父母宠上天。当她斩获歌神、影后的时候,黑粉已经无处可黑了。黑粉欲哭无泪:“这位姐姐你也太完美了吧!给我机会让我黑黑你吧!”**最后再包养,生活过的有够滋润。白艺潾:“你还想包养人?”孟柒:“老公说我解释啊!”白艺潾:“到床上解释吧!”
  • 允羡之辰熙叙

    允羡之辰熙叙

    (允爱允恋,一世惊羡)十岁那年惊鸿一瞥,出挑的风骨引得悸动凤熙觉得世间男子只有他能配上她被逼进宫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皇后十五岁凤冠霞帔幸得皇帝是他但事与愿遂,她被他满门抄斩,引他厌恶梦中被心爱之人赐了毒酒,死的凄惨惊醒后变的惜命的她,步步逃离不知造化弄人还是年少情动他竟舍不得放她走,步步紧逼一世红线纠缠,千世浓浓爱恋------------------------------------------------------------“朕的皇后要逃到哪里去”我错了,再也不逃了“朕的皇后翻墙来朕的寝宫偷看什么”“你呀”才不会告诉狗皇帝逃跑翻错了墙“朕的皇后道歉方式真别致,朕喜欢的打紧”.......就不该心软亲你
  • 追爱百分百:腹黑校草的冷丫头

    追爱百分百:腹黑校草的冷丫头

    “丫头。”“干嘛!”“没干嘛。”“猪头,我饿了!”某丫头不服气的喊道。“丫头,你搞错了,应该叫老公。叫老公,有肉吃。”某丫头生气了,自己去私奔去吃东西了。…“不好了,少爷。”“怎么了。”“少夫人自己跑出去了。”“没事,让她去吧,保镖跟着就好。”“少爷不好了。”“怎么了。”“少夫人跑出去了。”“我知道。”“她把保镖打晕了。”“没事,她身手好,再派保镖去保护她,等下打架不够人手。”“少爷不好了。”“什么事!”“少夫人跑出去了。”“知道了。”“少夫人带着小少爷跑了。”“没……,什么!!!出动所有人员,把少夫人抓回来。”某丫头被拎着,“这辈子那只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