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58400000027

第27章 回归人性和重塑信仰——试析近期谍战剧创作

2012年,电视剧《悬崖》再度掀起了谍战剧收视热潮。和之前的《潜伏》、《誓言永恒》一样,这部谍战剧把叙事置于具有一定历史感却与当下相隔并不遥远的年代框架中,辅以“谍战剧”本身具有的特工、悬疑、爱情、刑讯等元素,将忠诚、信仰、民族大义等精神内涵通过紧凑的情节安排和人性化的人物塑造细致传达,引起观众内心强烈共鸣。从10年前的《誓言无声》到近期的《英雄无名》、《悬崖》、《黎明之前》等,谍战剧这一题材类型在拥有长的时间流和数个叙事单元的长篇电视剧中大放异彩,引发了人们对“红色谍战剧”的进一步思考。在欧美谍战影视剧作席卷而来的今天,主旋律谍战作品是否可以真正走进大众内心?而近年来习惯接受“后现代”颠覆解构审美的广大受众,能否在国产谍战剧中找到价值皈依及精神寄托?本文拟从人物刻画及精神内核两方面,探讨主旋律价值观如何通过艺术而合理的手法得以传播并根植于大众心中。

“谍战剧”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电视剧叙事相对成熟稳定的一种题材类型。在这一炙手可热的题材中,如何独辟蹊径,巧妙结构,细化故事,以激发观众新的审美情趣,是近期谍战剧做出的重要探索。

一、从二元对立到多维度的人性刻画

学者戴锦华将谍战片归为冷战叙事类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英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势不两立,冷战拉开序幕。两种政治、军事利益集团之间互相设防、互相竞争,把人类置于一个空前危险的境地,由此创造了一种非黑即白、非善即恶、非光明即黑暗的冷战意识形态。”这种冷战思维逻辑深深烙印在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生活中。

长期以来,受到这种冷战思维模式的影响,我国的相关影视题材创作也陷入固定模板当中。20世纪50~80年代谍战片,有两种看似不相关其实角度统一的称谓与描述方式:一是称作“‘地下工作者打进敌人内部’的故事”,一是称作“反特片”。剧中涉及国共关系的影像书写基本遵循敌我对立的二元模式,在以人物为依托讲述国共关系时,多采用脸谱化、绝对化的手法进行影像书写。人物形象截然分明,基本价值道德观念彻底对立,从而影响着观众对于剧中人物形象的定位。例如,对主人公过度“英雄化”塑造,公式化和革命化地表现其机智过人、无私无畏和不怕牺牲。人物形象呈现脸谱化、浅表化倾向,无论是二元对立下的正面角色,还是意识形态简单定义中的反面人物,都显得性格单一,其人物在艺术上的假定性和合理性都缺乏足够的世俗特征和人伦常情等伦理内涵的支撑,沦为一种粗略单向度的“革命化或反革命化符号”。

而新时期热播的谍战剧中,则在回归人之属性本身方面表现出对英雄人物塑造的深化和对“反派人物”的人性化重塑:人性化代替“高大全”的脸谱化塑造。

从多元化的人文主义创作视角出发,近期热播的谍战剧中的英雄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不再是完美无瑕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往往有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时常会处于“弱势”。比如《暗算》中的阿炳、黄依依,《潜伏》里的翠屏。尽管这种“弱势”在不同的题材或情境中有着不同的处置方式,但在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效果方面又殊途同归。它们成功地突破了传统英雄主义叙事风格的束缚,颠覆了谍战英雄完美无瑕、无懈可击的正统形象,从平常人的视角释放着七情六欲,以普通人的方式再现着悲欢离合,而更多的反映了老百姓对英雄和崇高人生的渴望,旨在营造一种平凡却又真实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大众认同这种处于“弱势”的英雄形象,缘于这些人物是电视剧叙事张力之所在。英雄过着凡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在琐碎的生活中,英雄们还不如平凡者。例如翠屏不认字,遇事头脑简单,行为冲动。但偏偏是这样的“弱势”英雄,在关键时刻迸发出的坚定信念和舍身精神,超越于凡人思想境界,让人物的崇高特质在矛盾中合理展现。承认这种“弱势”英雄的存在,才能为电视剧的多元叙事提供种种丰富、新鲜的可能。例如《潜伏》中余则成入党宣誓的崇高感,正是通过翠屏描述自己淳朴信念的叙述手法完成,自然且生动,毫无做作和说教。这种探索会消解传统正剧中的种种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和个体价值的虚无感,会使类型题材的电视剧集重返生活,回归本真。

与此同时,谍战片中“反派人物”的影像书写也更为开阔和合理。不仅敌我二元对立的情绪弱化,而且出现了对其自身价值取向的正视及尊重。如《潜伏》中的李涯和余则成一样忠诚于自己的信仰,这昭示着,“国民党队伍的人生道路选择由投奔共产党的必然选择转变为坚持自我信念的多重选择”。

《黎明之前》里身为国民党情报高官的谭忠恕,具有作为男性和领导者的诸多优秀品质:对妻子关爱,对自己的信仰忠诚,对兄弟仗义。对于观剧者而言,他的性格特征便呈现出人物的矛盾双重体:既有人性的光彩,又有作为反派角色的基本定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谈及《黎明之前》的人物塑造时指出,“过去很简单,我们(正面人物)总是好的,坏人都是没有信仰的,表现出艺术的单一化倾向。现在与之相比无疑是一种进步。刘新杰在信仰面前很坚定,但其他方面还有一些犹疑,最后是很多人的牺牲唤起了他的成长,这种表述符合人性的规律”。

电视剧本质上是大众文化的产物,也是展示大众文化的一扇窗口,它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而传播和流行。作为一种类型剧作,谍战剧和其他电视剧作品一样,需要满足广大平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同时带给都市人文化上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安全感。在紧张的特工情节间隙,恰如其分地表现生活氛围,利用细微、琐碎、熟悉的场景和稔熟的语言塑造真正带着“体温”的人性化英雄,是谍战剧成功的一大要素,也由此让主人公身上的主流价值观合理地被大众接受。

二、重塑当代大众主流价值观的可能

在凸显了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新时期红色谍战剧试图通过人性、信仰、精神等普世价值观的重温和展现国共两党的角力,从而解决当代大众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身份游离和信仰危机问题。

当下中国进入到了一个变革与发展共存的社会转型期,从政治、经济到文化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会急剧转型和发展,个人奋斗精神的外在催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个体的孤独感、无助感。社会归属意识上“国家本位”的淡化、“个人本位”的渐强,投射于艺术创作范畴,便是艺术作品解构之风的盛行,颠覆崇高、解构既有标准、崇尚荒诞。一段时间内,摈弃宏大叙事,反对秩序、等级与系统,在反霸权、去中心、提倡多元对话的基础上强调差异与偶然的后现代文化“小叙事”特征为大众接受甚至追捧。很多影视剧的创作都带着明显的网络文化特征。以互联网时代的解构精神和娱乐态度,完成互联网对电视的反哺,影像的生命或生活形式是“非线性”的(线性linear,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在规定工作范围内,器件、网络或传输媒介符合叠加原理的工作属性,非线性,则是不遵守线性规则的,跳跃的),通过戏仿和拼贴的手法,消融传统的意义生成和价值确立。同时,文本不再是封闭、同质、统一的,而是开放、异质、破碎、多声部的,犹如马赛克一样的拼贴。它在很大程度上带给观众的是不确定性、多元性、模糊性和调侃、反叛、荒诞、倒错、解构的后现代色彩。

那么,谍战剧在这样的社会审美背景下,是如何重新将大众带回传统价值和传统接受方式的呢?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信息只能发生在知解者与其环境之间的接口上。如果没有这个有效的接口,即便信道通畅,传播也是无效的,即熵的不断增值(熵是一个物理学概念,表示某个系统的无序程度。信息和熵是互补的,信息是负熵,信息获得意味熵的减少)。也就是说,艺术作品如果最终没有传播的接口,不能和大众的精神世界相沟通,便始终不能达到作品意义的真实传达。

在当代谍战剧中,这个传播的接口,便是信仰确认带给观众的精神共鸣。剧中主人公的革命信仰和献身精神对观众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背后,恰恰折射的是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民情变化的内在逻辑。“当下中国社会,不但缺乏普遍认同的公民信仰,同时也缺乏为信仰关系提供超越性、神圣性、普遍性认同能力的现代理性,从而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迷失与信仰病症。”正是在通俗的意义上,这些谍战剧中所传递的“信仰”与大众心理构成了一种共通和共鸣:人只有心中有信仰,活着才有动力和方向。在上述谍战影视作品中,以前意识形态宣传意义上的教条与口号已经被悄悄地改写。大众所接受和肯定的信仰是合乎人性,贴近生活,献身于更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与过去的意识形态宣传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而谍战剧中并不久远的历史故事,恰恰为当前大众找回充满信仰和崇高理念的“集体记忆”提供了最合适的“时空隧道”。最早提出“集体记忆”这一概念并加以深入讨论的是法国人莫里斯·哈布瓦赫(Halbwachs)。哈布瓦赫在《论集体记忆》研究成果中提到,记忆不仅是个人的,更源自集体;集体记忆定格过去,却由当下所限定,且规约未来;集体记忆是集体认同的前提,国家民族凝聚力之源泉所在。从这个角度看,谍战剧并不仅仅关注所叙述的历史事件本身,不仅把历史看成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客观总体,而是更关注历史是如何被叙述、被建构的。

那么,在传播功能上,国产谍战剧就是借鉴欧美特工影视作品的某些手法,用故事引领大众走进一种主流价值观的历史逻辑,立足当下,去面对过去曾被认同的价值建构,进而让大众审视自己内心:对历史的价值观是认同还是否定。而对主流价值观的弘扬,本质上是对国家民族历史的某段集体记忆的统一和强化。

在今天,这些谍战剧所传递的,便是“信仰、忠诚和崇高”,这是过去历史建构的重要精神元素和内涵,之于当下,更多的是给了大众一种精神寄托,一种可以让自己获得精神满足的内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成功的谍战剧告知大众,信仰其实离生活并不遥远,它可以渗透在每一个平常人最为具体的行为中。这正如电影《风声》的同名小说作者麦家在接受采访时所强调:“人生多险,生命多难,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坚忍、有力,坦然、平安、宁静地度过一生,也许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交出来’,交给一个 ‘信仰’。”

在关注人性多维度的前提下,甄别、演绎剧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通过对人物的生动塑造弥合过去与现在的时间缝隙,以当中共同的人情、人性让观剧者体味到历史与现实的重合。当代谍战电视剧对人物的重视,体现在对人性、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细致挖掘。在此基础上,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高尚的人性光辉得以在作品中熠熠生辉,这种有益的叙事探索,对于“谍战剧”和其他题材类型的电视剧创作,以及如何借此传达主流价值观,都将有着积极的启发价值。

2013.10.

同类推荐
  • 心海放歌

    心海放歌

    接触心灵,感悟生活。还原我们心中深处最真实的波动。心海荡漾,人海沉浮,我们的心需要在思索中得到解脱。《心海放歌》带心灵去感悟。
  • 人间天真

    人间天真

    《人间天真》是作者对故乡生活和童年时光的追忆,展现了海滨渔村瑰奇的人和事。本书整体上像是一部奇丽的小说,阅读时给人以极大的享受和美感。作者笔下的世界天真未凿的同时也引人深思,是思想和文笔俱佳的散文集。书内选取了他的一些短小精致的散文作品,以故乡为线索串联起复杂的人生况味,在他的故乡,他的幼时,时光渐行渐远,那时的万物愈灵愈美。
  • 文学欣赏

    文学欣赏

    本书以“文学欣赏”为主线,精选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篇,分为绪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四部分。
  • 下一站·法国南部

    下一站·法国南部

    在如今,“法式”这个词仿佛就是浪漫、考究甚至于艺术的代名词,法式建筑、法式大餐、法式热吻等等都令人神往,而在法国南部,那一片围绕着地中海的广袤天地,终年气候温和明媚,还拥有丰富的名胜古迹和独特的地中海文化。“下一站”系列书系《下一站?法国南部》选择了最世文化最豪华阵容的五巨头——郭敬明、落落、笛安、安东尼、恒殊,带你走进那两百多公里的海岸线,他们担纲旅行中的贴身导游记录,分享被誉为“法国人私藏的度假天堂”的迷人魅力!
  • 趣谈写作

    趣谈写作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热门推荐
  • 闺蜜那些小糗事

    闺蜜那些小糗事

    闺蜜之间的那些可爱爆笑的小事,有可能是真实的哦O(∩_∩)O
  • 乡村妖孽兵王

    乡村妖孽兵王

    兵王回到小山村,家里的房子被占强拆,无奈与漂亮的美女村干部同住村委会,身为村子里面的治保主任,保护好村里的小姑娘,小媳妇,就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
  • 顾染泽倾

    顾染泽倾

    "和你在一起?不可能!我只和他在一起!”她,站在那个人不远处冷笑道。“她只能是我的!谁都别想抢走她!”他,站在不远处的包围圈里说。“呵!你认为你们有可能在一起么?”那个人,站在她的不远处说。三人,正好围成一个三角形……他和她一愣,是啊,他们两个……可是,谁都不能阻止……
  • 魂记召唤

    魂记召唤

    这里,是一个崇尚武力与文学的大陆菲戈尔大陆在这里,黑暗与光明对立召唤者凭借着契约之力拉开决斗我,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人在我们的那个世界,崇尚和平崇尚自由,崇尚着平等所以,当我来到这个世界开始黑暗就为我留下了一个空位我,就是属于黑暗的一份子人们同自己的影子为敌大陆却不允许影子和本体相见本体也不知道影子的存在他们只是认为影子毫无存在的必要可是,他们却不知道缺少了影子,他们也会各自缺少一样东西人的良知、情感、还有那些未知的人性可是现在的我仍然不明白黑暗,到底是影子,还是人的灵魂
  • 冷漠王爷的狂傲弃妃

    冷漠王爷的狂傲弃妃

    “什么,你也是从21世纪穿越过来的?你来多久了?”安娉婷兴奋的问着所谓的静贵妃。“我来了也有一两年了。你呢?”静贵妃问。唉,这让她怎么开口说呢?安娉婷纠结。两个男子看着眼前的女子,一阵迷茫。
  • 南亭手札

    南亭手札

    一封电子邮件,让周云得知南亭宇阑神秘失踪,他追随南亭宇阑失踪的足迹,只找到了一本‘南亭手札’,‘南亭手札’中记录了宇宙的秘密和人类的起源。正是这本手札,将周云带入到‘宇宙八项’的神奇世界之中。
  • 一种抵达(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一种抵达(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也许,在以往的阅读经验里,我们看多了大起大落的感情戏,习惯于桥段雷同的流行小说;那么,《一种抵达》将告诉你,波澜不惊下的暗流涌动是怎样的一种风景。以“青春”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抵达》跳出了青春小说的既定套路,“成长”、“情感”、“生命”、“理想”等词汇是小说的着力点,而故事长达数十年的时间跨度则为作品提供了描叙多重意象的可能。如同电影的场景转换,宛若音乐的韵律跌宕,令人沉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的行文走笔,用词凝练,清冽中不失温和,处处彰显汉语之美。
  • 百鬼夜行长篇系列:涂佛之宴·宴之支度(全集)

    百鬼夜行长篇系列:涂佛之宴·宴之支度(全集)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讲述的是一名战前曾在偏远山村户人村担任驻警的退伍军人光保公平,为寻找传说中不老仙药「君封大人」重访户人村,没想到村民却集体消失、不知去向。三流文士关口巽受托查访真相,当谜底即将揭晓时他却失去意识,醒来时竟成为杀人嫌疑犯……此外,拥有大片土地的富豪孙女怀疑爷爷记忆被人修改;传闻中百发百中、可左右国政的占卜师表明自己的预言全是捏造……各路人马假借延年益寿、神通为名,操控群众、恣意敛财,他们的目标全指向谜样的户人村……世上真有不老仙药?面对众多强敌,京极堂如何全身而退?
  • 死亡作业

    死亡作业

    班主任留下一个诡异的作业之后,第二天就传来了她的死讯......这一天,我们回想起了被作业支配的恐惧......
  • 老公别急,慢慢宠

    老公别急,慢慢宠

    为了钱结婚,却又因为钱离婚……和她意外缠绵的那一夜,他就已经染上了她的毒,挥之不去。…“问你最后一遍,嫁不嫁!”“嫁给你?吃排泄物去吧!”看她嚣张跋扈的样子实在不顺眼,干脆利落,直接拖去民政局…婚后他听过最多的话永远都是,“求你慢慢来,我怕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