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2300000014

第14章 庄子的政治观(1)

一龙一蛇与时游

运用自己的技巧和功能要顺应自然,其中包括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一种技巧和功能可能是适用的,这种技巧和功能的运用是自然而然地流露,而在另外的时间和环境中同样的一种技巧和功能可能就不再适用了。不再适用而要强用,这就是强逞其能。所以,所谓顺其自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古代把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喻为一龙一蛇。其意是说,顺境之飞黄腾达,如龙高飞;逆境之时潜伏隐匿,如蛇游走。是为龙还是为蛇?这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将这种处世的方法称为一龙一蛇与时游。

《山木》篇讲了一个“杀不鸣之雁”的故事,就是在表述这种道理。故事说:

庄子在山里游览,看见一棵大树,枝叶非常茂盛,可是砍伐木材的人却不伐它。庄子询问其中的原因,伐木的人回答说:“其材没有可用之处。”庄子说:“怪不得它能长这么大,原来是因为它的木材没有用处。看来只有没有用处的东西上才能享尽自然的寿命啊!”

庄子出山后住在一位老朋友的那里。主人非常高兴,叫来厨房的大师傅,让他们给庄子烹雁吃。大师傅问:“现在家中有两只雁,一只会鸣叫,一只不会。杀哪只呢?”主人说:“这还用问,当然杀那只不能鸣叫的了!”于是大师傅便把那只不能鸣叫的大雁给杀了。

第二天弟子请教庄子说:“昨天在山中看见那棵树,因为没有用处而得享尽自然的寿命;可主人家的那只雁,却因为没有用处而被烹食。看来有用也难以避免祸患,无用也难以避免祸患,先生究竟是做有用人还是做无用之人呢?”

庄子笑笑说:“我将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说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与我所要处的境界好像很接近了,但还没有达到,因为这样做还会受到事物变化的牵累,还需要判断有用与无用,还需要考虑怎样才处在其间。我所要处的境界是:乘着自然而然的大道自由自主地漫游,无所谓荣誉也无所谓耻辱,一会儿像是一条龙,一会儿像是一条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绝不做那一成不变的事情;一会儿向上,一会儿向下,以自然和谐为标准,飘飘游游,就像是来到万物的发源地一样,不分彼此,不分是非。这样一来,就能纵览事物的起伏和变化。纵览事物的起伏和变化,就能驾驭事物的起伏和变化,就不受事物发展变化的左右。做到了这一点,怎么还会有牵累呢?这是神农和黄帝遵循的法则呀!如果固执于万物各自的性情,固执于人伦传统的秩序,那就不是这样了:合在一起的东西走向分离,成功的东西走向毁败,刚正的东西受到挫折,尊贵的东西遭到非议;有为则有所不为,贤明则遭人谋算,无能受人欺侮。如果是这样,怎么能永远保持住自身呢?真是可悲呀!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只有顺从自然而然的大道,才能在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中保持自身的不变。”

这个故事将无用而有大用的思想引申了一步。无用与有用究竟谁最有用?这是关于什么样的功能最有价值的问题。所谓有用,是指具有具体事物的具体功能;所谓大用,是保存自己身体和生命的功能。按照一般人的观点,有用就是有价值,无用就是无价值。按照庄子的观点,有用就是有小价值,无用就是没有小价值,而没有小价值恰恰是有大价值,这个大价值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身体和生命的功能。这里面有一个对价值的评价问题,庄子之所以持以上观点,在于他认为,身体和生命比其他功利更重要。

有关无用与有用何者最为有用的问题,《庄子》书中表述的观点分四个层次:其一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功用,小有小的功用,大有大的功用;其二是说,没有小用的东西并不是没有功用,而可能恰恰是有大用,比如,大瓢不能用来盛水,却随物化而休,可养生,以享天年;其三是说,有小用者,有得于小而有失于大,比如有用之木有用于人而不得长生,有技之猴逞己之能而为之丧命;其四是说,要实现人生的最大功用,就须遵循大道而行,随时变而变,随物化而化,顺其自然,尽享天年,并不是说凡是没有某一种小用的都有大用,比如大说大雁不会鸣,这只是失去了一种小用,而并非完全没有小用,它的另一种小用是其肉可食。如果它的肉不可食,它便不会被人食,可食者被食而不可食者免于食,要免于被食就做了一个不可食者,这就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关系。

“杀不鸣之雁”的故事讲的是第四层含义,把这一层含义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那就是一龙一蛇,随时而变。不鸣之雁遭到杀身之祸,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在应该会鸣叫时候不能变得会鸣叫。

庄子有关“一龙一蛇,随时而变”的思想与其处世观念是密切相连的。在他看来,人长着身体就要行动,长着嘴巴就说话,既然有这些功能,就不可能也不应该不使用。使用这些功能并不一定就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而是否有害于自己的身体和生命,那要看是否合于时宜。合于时宜,行动、说话也不会受害;不合时宜,不行动、不说话,也会遭受不测。

《缮性》篇对此做了理论阐述。其文说:

所谓隐匿,说到根本上,并不是自己有意隐居不出。古代所说的隐士,并非有意隐匿自己的身体而不见人,并非有意闭起自己的嘴巴而不说话,并非有意停止自己的思想而不思索,他们之所以不见人,不说话,不思索,那是因为不是见人、说话和思索的时机呀!合于出世的时宜,即使是治理天下,也不会违背大道;不合于出世的时宜,就应该脱离了天下之政,深居简出而等待时机。这才是保存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方法啊!

说到根本上,有功能好还是无功能好,使用功能好还是不使用功能好,最后的判定标准,是看究竟怎么样才合于时宜。

自在宽舒物自融

谈及治天下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治理天下。明确了这个问题,才好说用什么方法去治理。在庄子看来,说到天下,人们都会想到是为了使天下和谐美好。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要使天下和谐美好,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人为地去干扰,让人类物事都保留自己的原本性能,都自然而然地存在,都自然而然地变化。如果非要人为地改变人类物事的原本性能,结果只能引起混乱,起到与治天下相反的作用。所以说,所谓治天下最好的方法是不治,最坏的方法是人治。不治,则天下自在宽松,人类物事和谐融通;人治,则人受其害,物受其害,天下不得安宁,万事不得有终。

《在宥》篇中有一大段论述是在讲这样的道理。其文说:

只听说过让天下自在、宽松,没有听说过让天下受治、受控。使天下自在,那是为了不使天下的事物脱离自己的本性。天下的事物不过分拘于本性,不脱离自己的本性,难道还用得着人来治理天下吗?过去黄帝治理天下,使天下的人民欢天喜地,那是失去了恬淡;夏桀治理天下,使天下的人民悲痛受苦,那是失去了愉快。失去了恬淡,失去了愉快,就不再是人们原有的本性了。脱离人们本性而想要天长地久,那是天下没有的事情。

人如果过分喜悦,那就会伤害阳气;过分生气,那就会伤害阴气。阴阳二气受到伤害,四季就不能循环,寒暑就不能和谐,那么它们反过来就会损害人的形体。正因为人们失去了常态,举止失去了常规,思虑不能自如,和谐不能形成,所以天下才出现了刁钻古怪的事物,才有了像盗跖、曾参和史鱼这些或恶或状况的人物,才有了他们的或恶或状况的行为。既然因为人们失了本性而造成的,那么把天下所有的好东西都用来奖赏那些行状况的人,也是不够的;把天下所有的刑罚都用来惩罚那些作恶的人,也是不足的。所以说,天下虽然很大,但却不足以用来赏罚远离本性而造成的善恶。可是从三代以来,人们总是嚷嚷着,把赏罚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哪里还顾得上保存人们原本的性情呢?

进一步说,喜欢眼睛明亮,那一定会迷恋色彩;喜欢耳聪敏,那一定会溺于音声;喜欢仁德说教,那一定是离了本性;喜欢行侠仗义,那一定会有悖事理;喜欢礼节仪式,那一定会助长巧技;喜欢音乐歌、工,那一定会助长放荡;喜欢圣贤之行,那一定会助长炫耀;喜欢智能才华,那一定会助长诈。天下人物如果都能安于自己的本性,以上八个方面,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天下人物如果不能安于自己的本性,以上八个方面就会扭曲人心,鼓动邪行,扰乱天下。可是天下却那样地尊重它、珍惜它,可见天下的人们糊涂到了什么程度了呀!而且不只是作为一种表面形式做做样子,那简直是把它们奉为神明,在斋戒的时候念的是它们,在跪坐的时候尊行的是它们,在歌舞的时候表现是它们,真是叫人没有办法。

正因为这样,所以君子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君临天下,即使是如此,那也要记住,有为不如无为。只有无为,之后才能使天下人物各自安于自己的本性。所以说,方便谁能够像珍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珍惜天下万物各自的本性,就可以把天下委托给他;谁能够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护天下万物各自的本性,就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因此,君子能够做到不放纵自己的情欲,不炫耀自己的聪明,坐在那里的时候像一具死尸,起身活动的时候像一条活龙,安静的时候像处在深渊一样,说话的时候像天上响起了雷声,精神游动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从容无为让万物的生灭像世上的灰尘一样上下飞动。到了这样的时候,还用得着我们去治理天下吗?

顺着这样的思路想下去,一位叫做崔瞿的人想不通,所以前去请教老子。他说:“不治理天下,那怎么才能使人的心地善良呢?”

老子说:“你快不要再撩拨人心了!人的心是最不稳定的了。在受到压抑的时候就消沉,在受到抬举的时候就张扬,一会儿下,一会儿上;一会拘谨,一会疯狂;一会像水一样柔弱,一会像石一样刚强。处心积虑,雕琢谋计。热的时候犹如烈火,冷的时候犹如寒冰。说它变化疾速,顷刻之间就能跑到四海之外。那真可叫做停下来寂静得犹如深渊,动起来浮躁得欲飞于天。在天地万物之中,要说矫揉浮躁得欲飞于天。在天地万物之中,要说矫揉造作、不可拘制的,也就数得上是人心了。”

“古时候,黄帝曾用仁义的说教撩拨人心。为此,唐、虞舜劳累得股上都没了肉,腿上都没了毛,用这来营养天下众民的形体。虽然他们殚精竭虑地实行仁义,呕心沥血地执行法规,却仍然是难以教化好天下,所以才有唐将讙兜流放到崇山、将三苗发配于三峗、将共工驱逐于幽都的事情。这都是用仁义难以教化天下的事例呀!这种仁义的教化一直延续到三王之后,更可怕的事情出现了。行为低下的有夏桀、盗跖之类,行为高尚的有曾参、史鱼一类,而儒家与墨家的纷争也随之而来了。于是乎高兴的与恼怒的相互猜疑,愚钝的与聪明的相互瞒欺,善良的与险恶的相互抨击,乖戾的与诚实地开口相讥。从此天下也就衰败了,本性也就扭曲了,性情也就散乱了,天下开始喜好求知,百姓遇事也开始刨根究底。于是乎砍手锯腿的刑具制造出来了,杀人行刑的标准制定出来了,刺骨凿肤的肉刑开始实行了。天下之所以纷纷大乱起来,罪过就出在撩拨人心上。正因为如此,所以贤者都隐匿于大山的岩洞之中,而万乘的君主则战栗于供奉祖先的庙堂之上。”

“当前,遇祸死亡的人一个压着一个,戴着刑具的人一个跟着一个,走进刑场的人一个等着一个,而儒、墨两家却在这充满枷锁的世界上大声疾呼要实行仁义。唉!也真是的!这些人不知道羞耻也到了极点了!我还不知道有哪位圣智之人不是在那里制造枷锁,我还不知道有什么仁义教化不是在那里制造镣铐,有谁能知道像曾参、史鱼这样的贤者不是像夏桀、盗跖这类恶者的前奏曲呢?从这个角度说:‘杜绝圣人、抛弃智慧,天下也就井然有序了。’”

这长长的一段引述都是在讲一个道理,那就是:天下是不能用人为去治理的,越是用人为去治理就越是混乱,越是放任万物之自然就越是平安;越是不去治理就越是和谐,越是强去治理就越是歪邪。究其原因,不外是两条:其一是人的智力不及于治;其二是人的心性不适于治。

说人的智力不及于治,是说人的智力是有限的,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的,要想治好天下,首先就要认识天下所有事物的性能和特点;其次又须找出治理每一个事物的有效方法来,而要使有限的智力完成这一无限的任务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所以舜把自己股上的肉都累没了,把自己腿上的毛都磨光了,也没有把天下治好,想要教化人们仁义,反而自己又要用武力去征服三苗,用强力去流放讙兜。

说人的心性不适于治,是说人的心性适宜于静而不适于动。当它平静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随物流转;当它动的时候,便会主观武断背物自专。所谓治理天下,首先是要治理人心,要使人心随和。可是人心的性情却与人的愿望相反:当你不治它的时候,它处于自然平静的状态,这个时候也就是最为随和的时候;当你治它的时候,也就是触动它的时候,它一旦动了起来,便要按照它自己的意志、按照它自己的认识行动了。由此引起人们的相互猜疑、相互攻击,以至于造刑定罪,触刑犯罪。这样一来,所谓的治天下不但不是在治,反而是在造乱。

说到根本上,庄子认为天下和谐是自然而然的,越是自然就越是和谐,人为本身就是违背自然的,而如果将人为的行动强加在事物的身上,就又会强制事物背离自然。因此,庄子主张天地人物都要自在,都要宽松,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人心要自然,因为它是造成违背自然的总根源。正因为如此,所以庄子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心。

避于乱世洁吾行

庄子重视养生,但更重视品行,更重视精神境界的修养。在他看来,在无道的乱世,为王、做官不但与保全身体和维护生命相背离,而且与人性的纯朴和品德的高洁相违谬。回避为王和做官,不但是为了养生,更是为了养性。为了养生,可以避于山林;为了养性,可以捐出生命。

从这一思想出发,《庄子》书中讲了不少为了逃避为王、做官而杀身雪耻的故事。比如《让王》中有“卞随投水”“务光沉卢水”“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北人无择起投入清泠渊”等等。故事说:

商汤想要讨伐夏桀,找卞随来谋划。卞随说:“这不是我的事情。”

商汤问:“谁可为我谋划?”

卞随说:“我不知道。”

商汤又找到务光。务光说:“这不是我的事情。”

商汤问:“谁可为我谋划?”

务光说:“我不知道。”

商汤又问:“伊伊怎么样?”

务光说:“伊伊么,坚强果决,忍辱负重。别的就不知道了。”

于是商汤就去与伊伊谋划,最后打败了夏桀。

同类推荐
  • 宗镜录略讲(卷二)

    宗镜录略讲(卷二)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大学论·学习创新论

    事实与价值认同是每个生命体思想理念与行为发生的前提,所不同的是思想理念产生是以事实理性为基准,而行为的发生却是以价值性为前提的。
  •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传世名著百部(第21卷):荀子

    《荀子》是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的代表作,集中记录了荀子的言论,对于研究荀子及先秦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价值。该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道德经全解

    道德经全解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热门推荐
  • 遥遥星修路

    遥遥星修路

    在那个星修时代,实力是底气,智慧是前提,经济是基础。人人都以成为星修为荣耀……
  • 那场清晨

    那场清晨

    时光荏苒,有一季春暖花开。鲜衣怒马,烈焰繁花.愿,所得皆所愿.所失亦无碍。
  • 我的末世行途

    我的末世行途

    以一项科研成果为导火线,拉开了战争的序幕!以子虚乌有的理由,打开了战争的一篇!等待黎明过后,便是末世之象。战争——其实就是人心在战争,与自己在角力。当王者时代来临!幕后谁是原罪?一切迷障尽破,人类是否迎来了自然的文明发展定势?请关注月下依伤,群号码:224569297本书以签约,保证完本。
  • 快穿女配BOSS请黑化

    快穿女配BOSS请黑化

    坏蛋罂粟被莫名其妙的拉去穿梭于多个位面做任务“老大,你要可爱一点啊,不要暴走不要崩人设啊!”“老大,温柔啊,目标要不行了啊!”“老大,目标要黑化了,你不要再作了好不好?我们要温柔啊!”罂粟:任务的目的不就是让他们黑化嘛。系统:!!!谁说的?!某男主:嗯,媳妇儿说的对,媳妇儿说什么都对。罂粟:你谁啊,谁你媳妇儿,麻利儿的哪凉快哪玩去。
  • 超凡大宗师

    超凡大宗师

    宅男凌天穿越异界,成为了大豪门的三少爷,本以为时来运转之时,却发现这个三少爷竟被整个家族乃至帝都之人视为灾星,终年深锁幽山之中,不得入世半步,感叹命运不济之时,一个名为“超凡大师”的系统却让凌天又看到了希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狄家将(下)

    中国古典演义小说精品书库——狄家将(下)

    《中国古典小说精品书库——狄家将》所讲述的是狄氏家族狄青的故事。
  • 易烊千玺:五月未央

    易烊千玺:五月未央

    我是你的五月,你是我的唯一.门前的溪水,请带走我对他的爱意.我们总在唱着违心的歌词,说着违心的话语.记得你曾说过,海枯石烂也不和我分离.记得你曾说过,我们要在一起,地久天长.我爱你永远爱你那你可不可以回到我们的五月溪水西流五月未央记得我在这里等你
  • 这个日本不太一样

    这个日本不太一样

    出新书啦,《穿梭在次元裂缝》,欢迎收看~古河渚:“叶君真是个好人呢。”平泽唯:“叶前辈我想弹吉他。”霞之丘诗羽:“噢莫西咯伊。”立华奏:“...”......叶萧只想偶尔搞搞音乐唱唱歌,享受校园生活,不知不觉结识了很多朋友。然而当解锁了系统特殊任务,他发现事情并不简单。当终于完成了第一位特殊人物任务之后,叶萧恢复了关于对方动漫的记忆。叮......特殊任务进度:(1/7)PS:温馨提示,非漫迷也几乎无阅读障碍。书友群:25594376,请和谐交流
  • 重生王妃有点萌!

    重生王妃有点萌!

    重生后,顾玄衣觉得这脸打得忒响。说好的为苍生而活,却嫁给了当初一直跟在自己身后,扬言要娶自己的八王爷。复仇什么的都是小事情,重要的是他体内竟然还睡着一个大佬!一个毒舌,一个爆宠。敢情——不止她一个人有马甲,连她这个夫君也有一个超牛逼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