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898400000015

第15章 中国封建社会的兵器(8)

三弓床子弩使用的弩箭更大,箭上有粗实的箭杆和铁制的箭羽,前端装着巨大的三棱刃铁链,它的大小和兵士使用的长枪差不多,所以3/叫“一枪三剑箭”,它还有另一个名称叫“踏撅箭”。那是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即在攻城的战斗中,攻城的一方安装好了一止匕巨大的三弓床子弩,但是并不是把它们瞄准守城的敌方兵士却是不停地朝城墙射击。弩箭的威力虽然不小,若要想以此来摧垮坚固的城墙,当然是蚍蜉撼树。那么这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射手们一次又一次地费力推动绞车,张开强弩,弩箭一支又一支地飞向城墙。弩箭的前端插入墙内,只有半截粗实的箭杆和尾羽露在墙外面。从墙脚到墙头,每隔几尺就插着一支巨箭,所有的强弩转向城头的敌人猛射,并夹杂着抛石的大袍发射的石弹,城墙的护卫者受到这突然的打击而陷入混乱之中,也正在这时候,城下的进攻者发起冲锋,战士们冲到城下,而那些依次射插在墙上的巨大的箭杆就成了进攻者攀登的踏橛,战士们踩蹬着它们迅速地登上城墙,城池便被攻陷了。于是这种巨大的弩箭又称为“踏橛箭”。

冷兵器集成

唐代晚期至北宋时期,古代冷兵器得以发展。这时火药已经用于制造兵器和原始火器,因此正处于中国古代兵器发展的大转折的时期,恰在此时北宋王朝官方主持编修了《武经总要》一书,它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的一部附有图像的古代兵器史料。由于考古发掘中发现的宋代兵器资料较少,因此《武经总要》中的图像就成为了解宋代兵器形象的重要资料。书中全面总结了汉唐以来传统的冷兵器的生产、装备部队兵器的类型和新发展的兵器及装备。

960年,北周的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从而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撒靠掌握禁军发迹,靠兵变的手段夺取了政权,他深知掌握军权的重要性,做了皇帝以后,一方面设法解除了拥戴他称帝诸将的兵权;另一方面加强了由朝廷对国家主力军禁军的直接控制,改变了唐代以来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巩固了宋王朝的统治。同时加强了国家对兵器制造业的集中管理,除了加强控制地方各州的兵器生产以外,特别注重在首都建立大规模的兵器生产作坊,设立了南、北作坊和弓弩院。南、北两个作坊设在首汴粱(开封)的兴国坊,主要制造刀、枪等兵器和各种铠甲。弓弩院专门负责远射兵器的生产,制造各类劲弩和弓箭。在南、北作坊以下,分为51“作”,分工细致,每作专门负责制造一类产品,如“铁甲作”、“马甲作”等等。当时南、北作坊的工匠数量多达七八千人。特别是北宋建立初期,为了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宋太祖赵匡胤很重视军事装备的生产,开宝八年(975年)时,他每隔十天便亲自核查一次各种兵器的质量,因而使得北宋初年军械产量和质量均有提高。当时南、北作坊每年制作的兵器多达3万余件,弓弩院每年制作的兵器也超过千件。北宋军队实行统一领导和军备生产实行集中管理,正是宋仁宗时编纂《武经总要》的基础,使该书成为集北宋以前古代兵器之大成的兵器百科全书。

《武经总要》在庆历四年(1044年)经宋仁宗核定出版,全书共40卷,分前后两集,每集20卷。前集的20卷记述了宋代的军事制度。其中包括选将用兵、教育训练、部队编制、行军宿营、古今阵法、通信侦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战、兵器装备等特别对营阵、兵器、器械部分,都配有详细的插图,这些绘制精致的图像,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当时各种兵器的具体形象和兵器装备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后集20卷辑录有历代用兵的故事,并且保存了许多古代战例资料,对历代的重大战役和用兵得失做了分析。

《武经总要》详尽介绍了北宋时期军队使用的各种冷兵器、火器、战船等器械,并附有大量的兵器和营降方面的图像,其中第10卷至第13卷中的《攻城法》、《水攻》、《水战》、《守城》等诸攻战篇,不但记录了与这几种战法有关的兵器装备,还记述了防御工事和战舰的情况。在第13卷《器图》中,集中了当时军队的各种兵器装备,每一件兵器都有清晰的插图,仅第10卷至第13卷中就附有各式插图250幅以上,图旁都注有器物的名称和使用的方法,是研究我国古代兵器史的极为重要的资料。

北宋的军队以步兵为主力,在《武经总要》记录的各种兵器也是以步兵的兵器为重点。此外,从《武经总要》中还可以看出以下两点:第一,宋代的兵器继承了汉代以来的传统,因此,《武经总要》中描述的许多兵器类型,都能够清楚地看出它们从汉代以后,经过唐、五代的发展变化,由这部书作了总结后,又影响到北宋以后的兵器类型。第二,自五代以来,军中兵器吸收了不少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的精良兵器。

如《器图》中的“铁链夹棒”,《武经总要》中明白记载是从“西戎”学来的,是北方少数民族骑兵用来攻击宋代步兵的兵器,被北宋的部队吸收过来,经过改造,成为适用的兵器。除兵器装备以外,还反映出宋仁宗时军事思想的某些积极变化。例如重视《孙子》

等兵书中用兵“贵知变”、“不以冥冥决事”的思想,这在宋代军事史上是难能可贵的,书中还注重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主张“兵家用人,贵随其长短用之”,注重军队的军事训练,认为并没有胆怯的士兵和疲惰的战马,出现上述情况只能是训练不严而造成的。

宋代军队装备的远射兵器,仍然以弓和弩为主。

《武经总要》中记录的弓制有4种,即黄桦弓、黑漆弓、白桦弓和麻背弓,从图像看都是复合弓。军中配备的箭共有7种,为点钢箭、铁骨丽锥箭、木摸头箭、火箭、鸟龙铁脊箭、鸣髂箭和鸣铃飞号箭,其中木撰头箭是训练用箭,鸣髓箭和鸣铃飞号箭是信号箭,火箭是火攻用箭。

宋代不同时期官造的各类箭也随时有改变,例如到了熙宁七年(1074年)时,“始造箭曰狼牙,曰鸭嘴,曰出尖四楞,曰一插刃凿子,凡四种推行之。这4种箭主要因箭链的式样不同而得名。

《武经总要》中记录的弩有6种,是黑漆弩、雌黄桦梢弩、白桦弩、黄桦弩、跳镫弩和木弩。前4种弩是强弩,由兵士脚踏张弩;后2种弩较小,兵士用臂力即可张弩。为弩而装备的弩箭有5种,即点钢、三停、木羽、飞羽和璞头。三停和木羽用木材制箭杆和箭羽,一般是射中人后,杆断傲留,坚牢而不可拔。

三停箭是一种短杆短羽的短箭,射中人之后同样难以拔出。宋代比较大量地使用木羽的弩箭,如《宋史·兵志》记载成平元年(998年)石归宋制的木羽弩箭,“箭裁尺余而所激甚远,中链甲则干去而链存,牢不可拔。”为了解决张弩费力费时,影响发射速度的问题,当时还采取将部队分为“发弩人”、“进弩人”的办法,张弩者专张弩,张好弩交发弩人射击,分排列阵,而达到“阵中张之,阵外射之,张而复入,而弩不绝声”。以上介绍的弓和弩,在战斗中靠兵士个人的力量发射,便于步兵行军野战,是军队普遍装备的兵器。

宋代军队中装备的主要格斗兵器大致分两大类,一类是长柄格斗兵器,包括以传统的长柄兵器枪和刀为主以及北宋时期新出现的兵器,主要有各种棒类以及骨朵等。另一类是短柄格斗兵器,主要是刀剑仍不占重要地位,同时出现了鞭、铜等砸击用的短柄兵器。《武经总要》中记录的刀有8种,除1种是短柄手刀外,其余7种刀是掉刀、屈刀、掩月恨、戟刀、眉尖刀、风嘴刀和笔刀。手刀柄短刃口弧曲,刀头较宽,厚脊薄刃,坚重而有力,比汉代的环首直,铁刀更适合劈砍战斗。其他7种名目的刀都安装有长柄长柄刀也可泛称为陌刀,它们中有直刀尖锋的掉刀,类似偃月状的掩月刀以及凤嘴刀、屈刀、笔刀,眉尖刀刀头不宽,呈尖状翘起。宋代的长柄刀对后代刀兵器影响很大,直到明清的大刀还承袭着宋代的样式。《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枪有9种名目,为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鸟颈枪、颈槌、锥枪、梭枪、褪枪和大宁笔枪。这9种枪都安有长木杆,上装刃,下装鳟。宋代步兵和骑兵使用的枪有所不同,骑兵配备的枪在枪首侧面加有双倒钩、单倒钩或在枪杆上装环,称为“环子枪”。步兵配备的枪多是象素木枪,鸟颈枪等。另外还有刃部呈四棱形状,枪尖是不易折断的锥枪。槌枪是军队在训练时为避免误伤而用的兵器,枪的前端不装刃,而是安装一个木质的圆球。梭枪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兵器,枪的柄比较短,是北宋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传来的,梭枪和盾牌配合使用,兵士一手举着盾牌保护自己,一手拿着梭枪即可用于同敌方扎刺,又可以用于投掷,以杀伤十步以外的敌人。当时这种可以投掷的枪,又可以叫标枪。

《武经总要》中记录专门用来砸击敌人的兵器主要是各类棒及骨朵和铁链夹棒,其中最常用的是棒类。

宋代的棒,又可称“棍”、“杆”或“杆”。一般都是选用质地坚硬,不易变形,形体又直的木材制造然后经烤、煨。打磨等加工处理气。《武经总要》中记录了7种,为诃棒、钩棒、扞棒、白棒、柞棒、抓子棒和狼牙棒。常用的有杆棒、白棒,一般长1-5米左有。为了增强棍棒的拼杀力,又在棍棒的端头加装各种坚硬物,这样就形成不同形制的棒。如在棒的一端加设铁链。链上再连一根较短的铁棒叫铁连夹棒,类似的还有双铁鞭,即后世俗称为“三截棍”的兵器。

在一端粗一端细的木棒表面包缠上铁皮就是诃梨棒。

在棍棒的一头安上粗大的椭圆形木棒,外面用厚铁皮紧包缠起来,再附加许多又长又尖的铁钉,叫狼牙棒。

在棍棒的两端各安装一个钉满刺钉的棒头,打仗时握住中间,用两头打击敌人,叫杵棒。

骨朵是宋代出现的新型兵器,在一根术棒的顶端装上一个圆球形的锤头,由于锤头做成多瓣形类似大蒜外观的叫“蒜头”,在圆球外表布满锐利尖刺的叫“蒺”。据《武经总要》中讲骨朵“足迹其意本为胍,肫大腹也,谓其形如肌而大,后人语讹,以肫为骨,以腌为朵”。在宋代的禁军中即有以骨朵为主要兵器的“骨朵子直”,后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称。“御龙骨朵子直”,由此可见这种兵器在当时很受重视。在河南安阳王用墓壁画和河南禹县白沙1号墓壁画中,都可以看到宋代执骨朵的人物画像。

宋代的防护装具主要是传统的甲胄和盾牌。宋代铠甲的制造是在唐代铠甲的基础上形成了颇为完整的制度。北宋初年,南、北作坊制造了品种不同的铠甲,年产量达二三万领,有涂金脊甲、浑铜甲、墨漆皮甲、铁身皮副甲、锁詹兜銎、金钱朱漆皮马具装等。《武经总要》说宋代甲制“有铁、皮、纸三等,其制有甲身,上缀披膊,下属吊腿,首则兜黎顿项。贵者铁,则有锁甲,次辅缘缯”。书中附有5领铠甲。

和1领马甲(具装)的图像。5领甲胄中有1领。“步人甲”,是北宋步兵使用的铠甲,甲身为一整片,由12列小长方形甲片组成,上面有保护胸和背的部分,用带子在肩上系联,自腰部用带子从后面向前束扎,腰下垂有左右两片膝裙,身甲上缀有披搏,左右两片披膊在颈的背后联成一体,用带子系在颈下。兜鏊呈圆形的覆钵状,后面垂缀着较长的顿项,兜鍪的顶部中央洒插着三朵漂亮的缨。另外的4领铠甲,其中上领装饰得比较华丽,身甲的胸部和背部作山文,腰部以下有腿裙和鹘尾,披膊的肩头作虎头形状,虎口里衔着下面的披膊的其余部分,在甲的腰腹部位都作成张口露齿的虎头形状。

《武经总要》中还记录了一领马甲,以文字注明“裹马装则并以皮,”说明在北宋初年,虽然马具装还有皮、铁两种质料,但到《武经总要》成书时,就只用皮革制作了,从《武经总要》的图像中看,马甲的结构完整,包括有面帘(并附有一具“半面帘”)、鸡颈、荡胸(即“当胸”)、马身甲和搭后五部分。战马披裹上马甲,可以防护住马头、颈和身躯,只露出马的眼睛、嘴巴、耳朵、四肢和尾巴。这种皮质的马甲,开始上面涂有黑漆,以后改涂成朱红色。宋代的铠甲,主要是铁甲,一副铁甲的制造,是相当花费工时的,制造时,大约需要以下几道工序,首先要把铁制成甲札(甲片),再经过打札、粗磨、穿孔、错穴并裁札、错棱、精磨等工序。将甲札制好以后,再用皮革条编缀成整领的铠甲。铠甲里面还要挂村里,以防止磨损披铠兵士的肌体。因此造成一领铠甲,往往需要几十天乃至上百天才能完成。由于工艺繁杂,所以在北宋南、北作坊中共分51作,其中与制造铁甲有关的有铁甲作、钉钗作、铁身作、纲甲作、柔甲作、错磨作、鳞子作、钉头牟作、磨头牟作等,加上制造马甲及皮甲等的马甲作、马甲生叶作、溱衣甲作、马甲造熟作、皮甲作,以及打线作、打磨麻线作等,占了很大的比例。因系手工操作,丽一领铠甲又包括几百片或多到千余片甲片,制成后的重量往往有差别,以致于在兵士领取了铠甲以后,要清数铁甲叶的数量和称量铠甲的重量,然后分别进行登记。据《宋史·兵志》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规定,全装申的总重量是45到50斤,不得超过50斤。所用的甲片的叶数共计1825片,要求内外磨锉,其中披膊共用甲片504片,甲身共用332片,腿裙鹘尾共用679片,兜黎帘片共用310片。到干道四年(1168年),铠甲各部分甲片的重量都有所减轻,但甲片的数目有所增加,就使铠甲的质量又有所提高,更加工和细密,并且逊按不伺兵种设计了不同重量的铠甲,枪手甲的总重量为53斤8两到58斤1两,弓箭手甲总重为47斤12两到55斤,弩弓手甲的总重为37斤10两到45斤8两。都比绍兴全装甲略重。而全甲所用甲片的总数几乎是绍兴全装甲片的1倍,这更说明铠甲的细密程度是提高了。至于铠,甲的锻造技术,北宋时期也是逐渐有所提高,并且不断汲取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成功经验。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的《青堂羌锻甲》条,就有关于优质的冷锻铠甲的记述。

盾,宋代又称为旁牌,木质蒙皮,《武经总要》中只记录了步兵旁牌和骑兵旁牌各一种,并说:“并以木为质,以革束而坚之。步兵牌长可蔽身,内施枪木,倚立于地。骑牌正圆,施于马射,左甓系之,以扞飞矢。”步兵装备的盾牌较长,平底尖首,可以使步兵的整个身射都隐藏在盾牌的后面。而骑兵装备的盾牌较小,为圆形,盾面画兽首面图謇,作战时套在骑兵的左臂上。旁牌也有竹制的,(宋史·兵志)记元丰年间,出于节约的原因,“牌以弯竹穿皮为之以易桐木牌”。

攻守器械

同类推荐
  • 民族之旅

    民族之旅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包括汉族在内的56个民族,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出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和互动传播的灿烂光彩。他们绚丽多彩的服饰、风味各异的饮食、独具特色的礼仪、名目繁多的年节,还在林林总总的婚娶习俗、卷帙浩繁的历史宗教典籍,代表了跨国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华。不论你来自哪里,当你走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为五彩缤纷、悠久灿烂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所吸引、陶醉。请循着远方的呼唤,同我们携手一直踏上民族之旅吧!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四)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四)

    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这座红墙绿瓦、古朴庄重的古老建筑,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它原为孔庙,后改为番禺学宫,占地面积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
  •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医学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医学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热门推荐
  • 我有好多外挂

    我有好多外挂

    一个心酸的少年游戏人间的故事,少年意外获得金手指这一切是阴谋还是巧合?连接了诸天万界的祂会遇到什么样子的人和故事?各位读者可以把这本书当成等多方面领域来观看,新人新书望大家支持。本书设定里,日常世界内只有主角一个人有着超凡力量,所以也可以当成无敌文。本书的一些基本情况是根据作者来设计的,像是一些人物的基本信息和性格方面,喜欢的话可以来看一看「星星眼」够了!!!我只想当个家里蹲!!!
  • 春夜奇缘

    春夜奇缘

    少女春心刚刚萌发就被唤醒她的人冻死了。三年后再次大学重逢,平静的一个学期后,在春天的一个梦里,他又来轻敲心门,自此春风吹醒万物。
  • 旋风少女之爱之光

    旋风少女之爱之光

    历经重重洗礼,戚百草正式踏上元武道的征程,进入了元武道界观众的眼中,她用独创的绝招旋风三连踢,双重三连踢,旋转风暴等一路制霸日本、新加坡等各类积分赛,终于取得市青赛资格,并晋级俱乐部赛,更因为美少女挑战赛错手将故友劲敌婷宜踢成了植物人而练习寸止,让她对元武道又有了深刻的新领悟。
  • 综合说明规则

    综合说明规则

    游戏世界里的任何印象百分百还原现实,只是全部变成荒野罢了,里面所有声音,物理原则,子弹弹道,各种因素百分百还原现实,引力,时间,等各种因素还原现实,游戏里大部分百分百还原现实。
  • 鬼王妖妃:夫君,请温柔

    鬼王妖妃:夫君,请温柔

    【1vs1宠文】她是来自异世的摄政女王,杀伐果断,铁血冷酷!她是丑陋卑微的姬氏嫡女,天生废柴,处处被欺;前有未婚夫暗下杀手,后有家族弃若敝履,上有苍天断绝天赋,下有天生丑陋容颜——这是谁定的命!?当她取代她,素手翻云,改天换命!前有写下休书与渣男恩断义绝,后有横刀立马与家族一刀两断!上有绝世天赋灵脉苏醒,下有真实容颜绝色倾城,身边还有一只惊才绝艳的大魔王生死相随,不离不弃。摇光表示,人生呐,处处有惊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浮生万千不及汝

    浮生万千不及汝

    红尘漫步影孤单,梦凄迷,倚凭栏岁月无声,回首已阑珊!
  • 最强坑爹斗罗大陆系统

    最强坑爹斗罗大陆系统

    从人间穿越到修仙世界,从那以后,就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 末世之回转

    末世之回转

    恶魔契约者云梦重生了,一切全部回到末世开始前,作为唯一一位重生者,这一世云梦决定阻止悲剧的重现!“这将是我重新翻盘的机会!这一世,我将拯救他们!”云梦暗自下定决心。但是,这一切真的会如他……啊不!如她所愿吗?
  • 重回99年:腹黑男神,高甜预警

    重回99年:腹黑男神,高甜预警

    【新文《快穿:你是我的万劫不复》,求支持~】一场车祸,她重生成了最讨厌的人!每一天都在努力逆袭,要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贫穷?不怕!知识改变命运!绯闻?杜绝!实力强大不需要走歪门邪道!追星?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男神挑眉,她秒怂:那什么,不能X粉……男神意味深长笑,如愿开除她粉籍,火速换上合法同居证。喵喵喵?总感觉哪里不对?【1v1,爽快虐渣,甜蜜虐狗,学霸女神,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