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33600000005

第5章 防治宝宝不良说话习惯

1.宝宝说话口吃

有的宝宝一开始说话时磕磕巴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流利。但也有的宝宝会说话就口吃,即使妈妈耐心纠正,也无法改善。这会让妈妈感到很着急,但是越是鼓励宝宝慢慢来,宝宝就口吃得越厉害。怎样让宝宝流利地说话呢?

(1)导致宝宝口吃的原因

口吃又叫结巴,是一种发音突然中断和重复的现象,一般不是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导致宝宝结巴的原因如下:在宝宝2~3岁开始学说话时,如果经常模仿口吃宝宝说话,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口吃;有人发现,善于用左手的宝宝,如强迫他改为使用右手时,常常会出现口吃现象;有的家长对宝宝要求过急,周围的人对其说话方式加以嘲笑,致使宝宝说话时十分紧张,害怕说错,日久形成口吃;也有的宝宝口吃有家族遗传史。

口吃常发生在2~5岁。此时,正是宝宝言语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

宝宝对周围兴趣逐渐扩大,词汇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因为言语功能还不成熟,不善于选择词汇,声音互相连接不太流利,因此,说话有时表现为迟疑不决、重复。这是生长发育的一个自然现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而因精神因素,不良的生活条件而引起的口吃,就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功能病状。突然的精神因素,如受惊、突然变换环境、家长死亡、严厉的惩罚等,较长期的精神因素,如与家长分离等,都可引起口吃。突然强烈的声音刺激,常是年幼宝宝口吃的原因。另外,也可由于模仿其他口吃的人而引起。在百日咳、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或大脑创伤之后,大脑功能活动削弱,容易紧张过度,也会发生口吃,且日久后变成习惯。口吃常见于衰弱或特别易兴奋的宝宝。除口吃以外,还伴有其他神经症现象:易兴奋、情绪不稳定、胆小、睡眠障碍、恐惧或其他情绪反应、遗尿、食欲低下等。学龄宝宝进学校以后,言语活动大大增加,由于周围人的嘲笑,以及不能很好地回答学习上的问题,使宝宝对言语缺陷感到痛苦,加重焦虑不安情绪和神经症的病状或采取消极逃避态度,如宝宝怕说话,年龄较大的宝宝不敢多参加社会活动,变得孤独、羞怯、踌躇、自卑等。

(2)帮助宝宝克服口吃

①及早治疗

口吃多开始于2~4岁,除非遇到大的打击或创伤,很少有人在成年后才开始口吃。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宝宝时期开始口吃的人中,约有25%成年后依然有口吃,因此应早期发现并有效纠正,避免或减少成年人口吃。口吃问题严重时,必要的语言治疗可以预防长期的后果。如果宝宝经常重复一些单词的发音或部分发音、非常内向并有明显紧张的迹象(面部抽搐和做鬼脸),就有必要去看一看医生了。

宝宝口吃的治疗,必须尽可能地从早期开始。因为,口吃可按“条件联系”的机制巩固下来,“病理条件联系”越巩固,则消失越慢。治疗口吃时,首先要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周围人的模仿、嘲笑。不要使周围人过分注意患儿的缺陷,当病孩在场时,不要谈论其病态,以解除患儿的紧张心情。家长应积极鼓励患儿主动练习,支持和指导患儿战胜口吃。口吃严重时期,让宝宝安静,不要强迫他说话,不要催促他重复说清楚。

②不要特别关注宝宝口吃

宝宝对口吃的挫折感越强,他的口吃就越麻烦。因此对家长来说,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不要关注宝宝的口吃,在宝宝说话时仅仅听着,不要试图纠正他。同时在与宝宝交流时,尽量使用平静而简单的语言,为宝宝做好榜样。如果你的宝宝口吃,减慢包括自己说话速度在内的家庭活动节奏,对宝宝也会有所帮助。你每天应该拨出一些时间用于与宝宝玩耍和平静交谈,表扬他所做的所有正确活动,也可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同时不要过分关注他的语言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真正口吃的宝宝通常可以在入学前克服这个难题。

③宝宝发育的正常现象

许多家长曾经非常担忧宝宝的口吃,但这些担忧通常是没有必要的。毕竟,2~3岁的宝宝偶尔重复某些音节,或者对某些词汇感到犹豫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大部分情况不是不能正确说话,即使没有任何特殊帮助,他们也可以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只有在这种情形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超过2~3个月)并影响与人交流时,才被认为是真正的口吃。

每20个学前班宝宝中就有一个口吃者,男孩多于女孩,但原因不清楚。

有些宝宝可能难以掌握正常的发音时间与节律,但多数患者没有医学上的和发育上的问题。在宝宝焦虑、疲劳、生病,或宝宝激动并试图很快说话时,也可能发生口吃。有些宝宝在学习太多的新词时,他会发生一时性口吃。有时宝宝的思维活动速度会超过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说话时会丢失他正在说的词,重复单词和声音有助于他的发音及时赶上思维的速度。

在2岁多宝宝学说话的高峰期,有时会出现音的重复和句子的中断,这是宝宝发育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一般称为“暂时性结巴”,随着宝宝的发育成熟,多数能自然矫正。但家长要注意消除周围环境中有可能导致口吃的因素,并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宝宝矫正口吃:首先,要寻找原因,如周围人中有口吃患者,应尽量让宝宝避开。如家长对宝宝口吃的态度有问题,应及时纠正,切不可急躁,因为越训斥、越禁止,使宝宝越紧张,则口吃越加重。其次,可以采用转移方式,用游戏或其他话题分散宝宝注意力;或者通过唱歌的方式,把宝宝经常结巴的字音编成歌,用曲调唱出来,让宝宝跟着学;也可以由家长带着宝宝说歌谣。在此过程中,可对宝宝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加他纠正口吃的信心。

贴心小叮咛:

宝宝一时性口吃不需治疗,家长应若无其事,以平常心对待。

不必大惊小怪,提醒、暗示甚至威吓宝宝,这样做恰恰是口吃的主要成因。最主要的是应消除宝宝心理障碍。

①多和宝宝接近和交谈,和颜悦色,若无其事,出现口吃也不介意,一切顺其自然。消除宝宝胆怯的心理。

②鼓励宝宝大胆说话,家长耐心倾听。

③培养宝宝自信心,可以讲故事叫他复述,有进步及时予以表扬。

④教育宝宝用缓慢、轻柔、有节奏的语调说话,纠正以口吃病态条件反射快、急、猛、重地说话的坏习惯。

(3)宝宝口吃的预防方法

预防宝宝口吃的关键是给宝宝制造—个温馨的生活环境,缓解这类宝宝易于紧张,烦躁的情绪,使他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生活。

①淡化宝宝对口吃的注意力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越想做好某些事情心情就越紧张,结果做得更糟。因此,在宝宝出现口吃时,不要急于纠正,而要让宝宝大胆去说话。以免越紧张,口吃越严重。

②有意识地扩大宝宝的词汇量

宝宝的词汇量扩大了,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词,就不必经常卡在某个词上而使说话中断,出现口吃。但扩大词汇量的方法要注意,要循序渐进,③要多跟宝宝交谈。

家长在与宝宝对话时,要尽量放慢语速因为讲话速度往往容易相互影响,如果家长讲话速度很快,宝宝也就不由自主地想说话快一些,而表达能力又跟不上的话,就容易形成口吃。

④应避免给宝宝施加压力

尽量不要强求宝宝在众人的面前背诵儿歌,诗词等,从多方面关心宝宝,使他在家庭生活中感到有安全感。家长闹矛盾时应避开宝宝,因他还不能理解大人间发生的一切,往往会由此产生恐惧、胆怯的情绪,而诱发口吃。

(4)宝宝口吃病的主要矫正方法

已经发现宝宝有口吃现象的,家长要及时予以纠正。纠正宝宝口吃的方法如下:

①当宝宝说话结巴时,千万不要大声训斥他,应当循循善诱,不要操之过急,要有信心和耐心。

②对宝宝进行语言训练。注意一定要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练习发音,让宝宝放慢说话速度,延长说话时间,反复进行训练。

③应暂时与其他患有口吃的宝宝分开,以免相互影响。

④对惯用左手的宝宝,不要强迫其改用右手。

⑤对患儿多做耐心的语言辅导,启示患儿把话讲慢、讲短、第一音拖长些(有点拖腔拉调)。平时多与患儿交谈,并注意在对话和歌唱中不过严和过急。

⑥与患儿对话时,家长和老师要做到速度放慢、句子改短、咬字清晰、音节分明。

⑦谈话时,要鼓励患儿面向家长和老师,眼看家长讲话,最好要患儿坐着,使之树立起大胆正视旁人的健康心理。

⑧教育患儿多参加文体活动,多接触人,努力改变过去的行动孤单、沉默寡言的坏习惯,使之加快心理意识倾向的转化以及语言和精神面貌的改观。

⑨对宝宝讲话,除要用较慢的语言,还要有和蔼的目光,作为语言的感情和启发,使宝宝消除紧张心理,为顺利说话创造条件。

⑩家长间的吵架,甩东西,相互对骂,高声粗气都对宝宝学语阶段的环境产生不利因素,家长应尽量避免和克制。

2.宝宝口齿不清楚

很多宝宝都会遇到发音不清楚的问题,一开始学说话时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但有的宝宝长大后还会吐字不清,这时候妈妈就要给予关注,必要时送宝宝到医院去检查。有些宝宝会因为舌系带过短,而出现口齿不清的情况。

(1)宝宝舌系带过短影响发育

舌系带是位于舌底部正中的黏膜皱褶处。舌系带过短主要是先天发育不良所引起的,个别宝宝是由于局部慢性刺激、感染或外伤后瘢痕形成的结果。在下颌乳切牙已经长出的宝宝,假若舌系带过短,会使接触牙切端的部分形成褥疮性溃疡,影响吸吮动作,容易发生流涎及拒奶现象。在宝宝开始学讲话时,不能准确地发出卷舌音和舌腭音。倘若令宝宝抬舌或用手指抬舌,可看到短粗与舌尖腹侧相连的舌系带,限制着舌尖的上抬。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语言交流,耳、鼻腔、喉、舌、唇、齿等和语言相关的器官健全与否是很重要的,而舌系带过短影响发音,必须做舌系带延长术。

但是,对宝宝舌系带过短的判断应持慎重态度。由于婴儿时期的舌系带发育尚不完善,70%的舌系带位置偏前。一般说来,宝宝在出生5个月以后,随着乳牙的萌出,舌系带的附着会逐渐向口底下移,并变得单薄而松弛,舌系带就不会显得短了。要是宝宝在6个月以后舌系带仍然短粗,那就说明是舌系带过短。

舌系带延长术是一种很容易、简单的手术,一般医院的口腔科均可以做。对3岁以下的宝宝,因舌系带的血管发育不全,术中出血少,只需将系带提起,横行剪断后用纱布加压止血即可,可以不做缝合。一般宝宝做手术最好在学龄前去做,因为经过舌系带矫正术后可为卷舌音及腭舌音的正确语言训练创造有利条件。

(2)宝宝舌系带过短会导致的问题

①舌系带过短导致发音不清

宝宝说话不清主要是舌系带过短引起的,言语活动是个复杂的过程:大脑中枢声带、舌、上下嘴唇以及下颌都会参与其中,这其中舌的位置及形态改变对言语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舌系带过短,舌头前伸、向上卷,将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口腔活动,因此宝宝发舌腭音和卷舌音(如:l,r,s,z)受限,造成宝宝说话不清或英语发音不准。

②舌系带过短影响宝宝进食

舌系带过短不但会造成语言障碍,也会引起其他诸如溃疡及营养不良等病症,所以家长不可掉以轻心。专家提醒:如果舌系带短,宝宝舌头前伸,则系带与下切牙摩擦的几率大大增加,便极易患溃疡。此外,一旦舌头运动不灵活,将直接影响到宝宝进食,引发宝宝营养不良,而出生不久的宝宝,家长则更要留心观察宝宝进食情况。因为一旦宝宝舌头不能正常活动,其吸吮能力便受影响,表现为吸奶无力,吸不到足够奶水,致使自身营养不足。

③舌系带过短的治疗

对于此病,医生建议采用医学上所称的“舌系带延长术”,此手术属于门诊手术,即在局部麻醉下将过短的舌系带切断,这样就可以使宝宝的舌系带延长了。手术安全性大,无后遗症,患者若配合,十分钟便可完成,无需住院,手术也能避免损伤颌下腺导管及开口处的乳头,术后出血少的婴儿甚至不用缝线,一般两三天就可完全恢复正常。

宝宝1周岁时手术为最佳治疗时期。因为此时的舌系带还较薄,手术之后伤口出血会少一些,伤口愈合的也会快一些,伤口处无瘢痕,宝宝受到的痛苦较小,术后的治疗效果会更好,而随着年龄增长,舌系带的过短将会影响宝宝牙齿和语言发育,发音不准,吐字困难。

激光手术治疗舌系带过短完全没有必要,况且由于患者年龄普遍较低,口腔部尤其舌头较爱动,不易控制,这也极有可能在激光治疗中损伤口腔内其他的部位。

(3)宝宝发音不准的检查

宝宝说话不清楚常被人们叫做“大舌头”。宝宝在会讲话以后发音不准是很普遍的事情,爸爸妈妈不要着急,这是因为宝宝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就把舌头放平了。但是如果宝宝发音不准的情况比较严重,持续时间较长,那就要引起重视了。

宝宝学说话必须具备3个方面的生理条件,即发音器官,听力器官和脑发育正常。若你的宝宝明显比其他宝宝说话不清楚,可以从检查宝宝这三个方面着手,以便及早发现是器质性病变,还是功能性问题。

①首先要检查发音

器官请医生看一下支气管、气管、喉、声带和口腔、鼻腔、咽腔。发音器官有缺陷(如舌短等)的宝宝会发音不准,没有长好牙齿也会发不出某些音。

②其次要检查听觉器官

要掌握语音,必须依靠听觉。检查听力时,我们可以在宝宝的背后或侧面(不要让宝宝看见)打开音乐盒(或者其他会发出声音的东西),看宝宝有没有转过头去看、去找。这样在家中就可以方便而及早地对宝宝的听力状况进行检测了。

③最后要检查脑部发育

如果宝宝的大脑发育受到损害,会给他们的语言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据研究统计,大脑受损害的宝宝中具有语言缺陷的在70%左右,在语言上更多地表现为发音不准、吐字不清。

(4)宝宝发音不准的治疗

①语言治疗法

排除宝宝生理器官的问题后,宝宝发音不准就主要是生活的环境、人为的错误发音(如地方音)所致。所以大人不妨通过以下一些办法进行改善。

爸爸妈妈是宝宝的第一个语言老师。在和宝宝用语言交流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口齿清楚,有抑扬顿挫。

爸爸妈妈不要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在宝宝吐字不清的情况下,爸爸妈妈们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逐渐正确了。

家长和宝宝说话时要心平气和,耐心地听宝宝的话语,等他把话说完后,你再提问或发表意见。平时经常鼓励宝宝,当他说得清楚一些了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词,你也要及时表扬。尽可能引导宝宝放慢说话的速度,语速不要过快。教会宝宝在说话时尽量放松。

②累积语言法

你对宝宝说话的一大意义就是让宝宝累积大量的语言,听得多了,宝宝也更加容易掌握正确的发音。在宝宝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他主要通过3种语言方式来累积语言:儿向言语:在0~1岁这一年龄阶段,一般都是您讲得多,宝宝讲得少。

这个时候,您应该尽可能地对宝宝多说话,给他一个尽可能丰富的输入和累积过程。

目标言语:在大人和宝宝共处的场合,大人和大人之间的交流往往比较方便愉快。但这个时候,您千万不要忽略宝宝,应该让宝宝也参与到大人的谈话中。

宝宝言语:当您和宝宝说完话,都应该给宝宝一个单独思考、独处的空间。这个时候,宝宝可以避免许多无关的刺激、干扰,一个人思考、回味。

这也就是为什么教育学家提倡让宝宝睡前听故事的原因,这样可以让宝宝没有后续干扰,直接加强宝宝倾听后的记忆力。

③伙伴交流法

如今独生子女众多,宝宝往往缺乏沟通交流的同龄伙伴,这样对他的语言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因此,你要尽可能制造机会,多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交流玩耍,慢慢地,宝宝说话肯定会越来越清楚的。

比如,你在参加公众场合的宴会、聚会的时候可以带宝宝一起去;在双休日,让宝宝到小朋友家去做客,或者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您也可以带宝宝去买东西、组织几个有宝宝的家庭一起出游……在这个过程中让宝宝学会与人交流,消除胆小、害羞心理。

④环境教育法

语言学习的早期环境不要太复杂。时下,有不少年轻的家长不了解宝宝学习语言的阶段性和规律,受“不要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越早开发智力,宝宝越聪明”的片面舆论影响,总想及早开发宝宝的智力。

事实早已证明,宝宝学习语言不能操之过急,语言学习的早期环境也不能太复杂。以往就发生过有的家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保姆各讲各的家乡话,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弄得一家人南腔北调,给正在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宝宝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不知道学谁的说话好,今天学南腔,明天说北调,结果反倒容易出问题。

贴心小叮咛:

宝宝过早地混学几种语言,会导致产生语言障碍。当宝宝连汉语(母语)的发音、词汇都不能准确掌握的时候,就要他学习发音、构造、语序等截然不同的外语,无疑是拔苗助长,这样做不仅会影响宝宝的语言发育功能,更会给其以后的学习、生活增加麻烦。

⑤绕口令法

让宝宝练习绕口令,使宝宝的吐字发音得以强化,并对容易发音混淆的词语进行辨析。

给宝宝阅读散文、文学作品和诗歌。这可以让宝宝从小就多方面地感受文学作品中表达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通过不断丰富宝宝的词汇、感受正确的发音,增强宝宝的语言运用能力。

3.宝宝不说话

有的宝宝不喜欢学说话,就算有些发音,也像是无意识地叫出来的。妈妈教他,他也是心不在焉的,只顾自己玩。对于这样的宝宝,妈妈总是很着急,迫切希望宝宝早日开口说话。其实,只要妈妈有意识地多训练宝宝,给宝宝说话的机会,让宝宝开口说话并不困难。

(1)妈妈应多与宝宝交流

宝宝语言发育的前提是宝宝必须有正常的发音器官、听觉和大脑语言中枢,与周围人群的语言交流,给宝宝以训练的机会也是促进语言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语言发育通常要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即宝宝在说话之前,首先要能够发音,然后理解大人的语言,最后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

2~3月龄的婴儿已能发出喉音,每当大人逗引时能发出“啊”“伊”等音,4月龄的婴儿在逗引时能笑出声,5~6月龄时能喃喃学语,发出单调音节,如“哒”“哪”等,7~8月龄时能模仿成人发简单音节,如“爸爸”、“妈妈”,9月龄时可听懂几个简单的单词,如“再见”,但不理解词义,10~11月龄能听懂单词“爸爸”、“妈妈”,并知道专指某人,也能理解“欢迎”、“再见”,并以动作表达出来,周岁时的宝宝能叫出物品的名称,如灯、碗并指出自己的手、眼,能以简单的词表达自己的意思。需提醒家长的是,婴儿说话即语言能力发育的早晚、快慢与家长的教育、训练以及性别、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有的宝宝,体格和智能发育都比较正常,就是不开口说话,这些宝宝并非智力落后,而多与环境中缺乏语言交流和语言训练有关,因此,家长、祖家长等婴儿身边的人一定要注意对婴儿的语言训练,从婴儿开始哑哑学语时就与婴儿不断的交流和谈话。

(2)为宝宝创造说话的机会

宝宝的说话能力相差很大,有的宝宝18个月才会说一个单字,而有的宝宝已能背诵儿歌,这并不一定是智力差,关键是大人的教育和训练。其中,妈妈为宝宝创造说话的机会最重要。

当婴儿6~7个月已经能喃喃发音时,家长要多和宝宝攀谈,用简单的语言谈及宝宝关心的事或正在做的事,说话要慢,发音要清晰,核心的字词要加重语气,不断重复,让宝宝观察到大人的口形和亲切的表情,还让宝宝看到“字或词”所表示的实物,尽管此时宝宝听不懂,也不会说,但对宝宝的视力、听力都是锻炼,也使宝宝逐渐熟悉说话的音调、节奏,为以后开口说话打下基础。

9~10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听懂家长的话,应该教他模仿成人发音,这要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家长教宝宝说话时,一定要表情丰富,让宝宝看清成人说话的口形,嘴的动作,加深对语言、语调的感受,能区别复杂的音调,逐渐模仿成人的发音,比如宝宝指着帽子,要戴帽,就教他说“帽”,如这是宝宝的帽,帽子,戴帽子。学习发音时,家长应一个字一个字地慢慢教,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当宝宝努力发声时,家长应显得高兴,要表扬他,鼓励他。

对11~12个月的宝宝,家长要给他创造更多的说话机会。要多和宝宝聊天,在谈话中要不断增加新的词汇,要读书给宝宝听,要和宝宝多做游戏,其间鼓励宝宝说话;如果宝宝仍用表情或手势、动作提出要求,家长就不要理睬他,要拒绝他,促使他不得不使用语言,如果宝宝发音不准,先猜猜宝宝发出来的词句是什么意思,然后用正确的语言向他作示范,帮助他讲清楚,绝对不能笑话他,否则他会不愿意或不敢说话了。

家长要关心和培养满1周岁的宝宝的语言发展,只有多听、多说、多练才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

(3)为宝宝创造一个说话的环境

宝宝的语言发育与小孩所处的环境和家长料理宝宝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因为语言是在与人的交往中产生和发展的,客观社会环境对语言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流传世间的“印度狼宝宝”故事,叙述一个生下来被狼叨走,并被狼哺育长大的宝宝,不会说话,只能嚎叫,不会走,只会爬的故事,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个哲理。

宝宝在能说话前,必须先听到和看到同他对话的家长的面孔和声音,这样他才能学会。因此,要创造一个面对面的说话环境,让宝宝的双眼盯着家长的脸,看清大人的口形,经过长期、多次重复之后,宝宝对家长语音会产生记忆,表现为他们能听懂家长的话,会模仿经常听到的语调,可以说宝宝已开始从周围的人那里学习语言,取得经验了。还要经常给宝宝听优美的音乐和儿童歌曲,让他感受音乐艺术语言,感受音乐的美,用音乐启发宝宝的语言和智力。

有些家长经常把宝宝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宝宝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宝宝说话或把宝宝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宝宝的自尊心,于是变得不肯开口。另外,家长少言寡语,或对宝宝有求必应,以及监护人变化太快等都可能导致宝宝不说话。

家长要尽量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生活在单调环境中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十分不利,你要尽量创设不同的生活环境,让宝宝见多识广,听得多才有“素材”可说。你不妨让宝宝多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人、事、物,例如:带宝宝去超市购物、逛公园、探视朋友……经由扩展宝宝的生活圈,进而将各种丰富多彩的事物介绍给他、教他模仿。比如有的宝宝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若你只是单纯地教导说“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宝宝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你可以编一个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看看,你的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他们在说:‘把我们穿错了,我们要面对面’”。随后,你再帮宝宝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告诉他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穿对了。”同时,你还可配上一幅人格化了的两只生气鞋子的卡通漫画和一幅正在微笑的两只鞋子的卡通漫画让宝宝看。这样,宝宝不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后也会运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

你还可借助图书教宝宝学说话,如买一些《看图说话》及图文并茂的小图书等。宝宝好奇心强,这些形形色色的图画,形象十分生动,很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你在教宝宝看图画书时,要一边看画一边讲,把画页上的内容概括成一两句话,用简洁、生动、形象、适合宝宝口语特点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便于宝宝记忆和复述。

(4)宝宝开始说话的时间

刚刚做家长的都很关心宝宝什么时候会说话,一般按照年龄来分如下:

①1岁的幼儿可以连说两个重音的字,如灯灯,东东,果果。以后渐渐能说出2~3个字组成的词,如电视机、毛巾、凉鞋带。想要某个东西时,会用手指着并说出名称。

②1岁半时会说2~3个字组成的词语如“吃饭”、“喝水”;有时说些类似“妈妈抱”的“乱语”。此时宝宝能听懂简单的句子,理解许多词语,但说不出来。

③1岁半到2岁时,幼儿能正确地说出简单的句子,如“妈妈上班”;用几个简单的词提问题,如“苹果呢?”,“这是什么?”。会用“不”、“不要”表示拒绝,能说出一幅画的名称。

④2岁后的宝宝渐渐能说5~6个字甚至8~9个字组成的句子,说简单的儿歌,会使用“你”、“我”、“他”,能说出大部分的身体部位,说出2~3天前发生的事情。

(5)宝宝的说话训练

1岁多的幼儿不会张口说话,家长往往非常着急。学说话这个过程确实相当复杂,既有幼儿想说话的意图与内容的组合,又有各发音器官肌肉协调运动的组合。怎样训练幼儿张口说话呢?

训练宝宝张口说话,通常采用的是发音练习法。让幼儿与家长面对面坐在同等高度,注意看家长的口形。如果幼儿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可把他放在腿上与你的脸很近,让他不分心,必要时用一只手固定他的下颌,让他看成人说话的口形。首先从单元音开始练习:a,o,e,i,u,ü,然后练习辅音与元音拼出的字,如ba(爸)、ma(妈)、nai(奶)等。在教宝宝发音的同时,家长可帮助他体会声音是从哪儿产生的。比如,发“妈”音时,帮助他把手放在成人的嘴唇和鼻子上,感觉发音时这个位置上发生的振动。然后鼓励他发“妈”音,并把他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嘴和鼻子上来体会同样的感觉。

1~2个月的小婴儿,哭是唯一的语言,3个月时开始咿呀作声,6个月时会发出单线纯音如爸、妈。7~8个月会发出两个相同的单音如爸爸、妈妈,9个月时能模仿大人简单的发音如bay-bay,1岁能叫阿姨,并能叫出物品的名字如灯灯,2~3岁能说简单的歌谣,5~6岁时语言丰富,会讲故事。

有极少数的宝宝,1岁半过后,还是迟迟不开口说话。此时,家长在坚持不断地对宝宝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还可以求助于医生的帮助,找一找不开口说话的原因。如果宝宝有智力发育不良,身体各个系统发育迟缓,11个月不会翻身,不能坐,手也不会握物,或口腔畸形,发育异常,耳聋听不见等问题时,都可能导致宝宝不会开口说话。如果没有以上迹象,宝宝全身各个方面均发育正常,宝宝只是不开口说话时,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可能与家长对宝宝的语言训练不足有关,这时家长就应该特别注意为宝宝创造一个丰富的说话环境,给宝宝创造说话机会,鼓励宝宝开口说话。

家长在鼓励宝宝开口时,首先要强调的是为宝宝提供一个稳定的心理环境,要在宝宝愉快、恬静的时候和他交谈。安定的环境,会使宝宝的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愉快的心境,可以使得宝宝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相应地提高。所以,使宝宝保持这样的心理准备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6)腼腆宝宝巧训练

对于一些比较腼腆和内向的宝宝,家长应巧用心计,耐心引导,激发宝宝的兴趣,鼓励他开口说话。比如,你发现宝宝喜欢玩动物玩具,就可以给他买来各种动物绒毛玩具,你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时,就以召开动物运动会的形式,模仿大象拔河、龟兔赛跑、小马过河等,大人在一旁不停地说“兔子跑、小马跑、宝宝跑不跑”,当宝宝反反复复听到“跑”字以后,慢慢地就会开口说“跑”字了。

家长在教宝宝说话的过程中,要采取一些宝宝喜闻乐见的方式,可以随机选取各式各样的教学道具抓紧训练,例如,带宝宝到外面玩耍的时候,看到宝宝喜欢的花、草、树木等植物,可以教宝宝说出它们的名字,看到猫、狗、小白兔等动物,还可以教宝宝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来。例如,看到兔子在蹦蹦跳跳,就可以抓住时机教宝宝说“兔子”、“跳”等字音,这样也是促使宝宝开口说话的好办法。

面对不开口说话的宝宝,家长可以这样:

①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宝宝多说话,多模仿。比如,让宝宝坐在腿上,妈妈指着苹果发音,让宝宝摸妈妈的嘴唇和鼻子,然后说“苹果”。宝宝说对了,就给些小奖励。

②对宝宝的要求要延迟满足,尽量让他说出来,再把东西给他。

③把宝宝说话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如“宝宝接球”;每天穿衣服时说“宝宝伸胳膊”、“脚丫出来了吗”,以便宝宝把脚丫、胳膊、腿联系起来。

④创造与小朋友社交的环境。大小差不多的宝宝经常在一起玩耍,既快乐,又能在交流中相互学习。

⑤可给宝宝上早教班,系统地开发、训练宝宝的各种能力。

家长要鼓励宝宝说话,设法让他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自然地说,因材施教,耐心引导,持之以恒。

贴心小叮咛:

宝宝通常10~13个月间能开始说出有意思的话,少数宝宝可能较早些,较慢的要到15个月,如果过了此月份还不能说,宜找医生检查,不要等到2岁才去检查,因为第二年是宝宝需要学习很多语言的重要时刻,如果放任自流,将失去解决语言问题的机会。

有的家长对宝宝照顾得体贴入微,事事均包办代替,宝宝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家长都会心领神会,没等宝宝说话,家长就会将宝宝想要的吃的、喝的送到嘴边,使宝宝没有了说话的机会,久而久之,宝宝从用不着说到懒得说,而不用开口讲话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献殷勤的家长剥夺了宝宝练习说话的机会,你们过分地照顾淹没了宝宝用言语表达需求的时机,这是一个不能不引起家长重视的问题。也就是说,当你发现宝宝要喝水时,请你一定记住:必须先鼓励他说出“水”字来,然后你再把水瓶或水碗给他才行。宝宝要说出一个陌生的新词,从大脑的指挥到发声器官的运动是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的,是需要一个反应过程的。为了鼓励宝宝开始讲话,自己主动地表达需求,你一定要和蔼地耐心地给他时间去反应,不要急于去完成任务,简单地把水给宝宝就万事大吉。如果宝宝性子急,不肯开口说话,你就应该适当地等待,“延迟满足”

是可以促使他开口说话的。

同类推荐
  • 0~6岁宝宝营养餐

    0~6岁宝宝营养餐

    《0-6岁宝宝营养餐》从孩子身体发育的各个角度,科学地为您提供了近200个宝宝的营养食谱,每个食谱都告诉了您具体的用料和制作方法,还有营养分析和温馨小贴士,让您在家可以轻松地操作,为您的宝宝提供营养健康的食物。
  •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本书作者是中国著名幼儿教育机构李跃儿芭学园的资深教师马丽娟老师,本书描写的正是芭学园的老师和孩子们的幸福生活。作者在这里工作长达10年,并将在这里的教育感悟汇集成了本书。书中的点点滴滴都湛透着作者的爱与责任,更向人们展现了宝贝在幼儿园中那些不为家长所了解和知晓的宝宝性格的另一面。
  •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本书共分为8章,70多节,记录了超过240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作者既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教育观,又从妈妈的视角讲解该如何处理孩子在成长路上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为父母培养孩子,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又典型的标本式的案例集合。有着极强的实用性,贴近生活、来源生活,是父母开启了解孩子大门的书。
  •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在领导者的能力中,大多可以通过培养获得。从小锻炼孩子的领导才能,让他们能够在群体中脱颖而出,使他们能够带领一班人完成更大的事业,这对社会、对个人都非常有帮助。任何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佼佼者,那何不行动起来呢?
  • 新手妈妈学婴语

    新手妈妈学婴语

    宝宝一出生就会通过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声音语言等无时无刻地传递着自己的各种讯息,这是宝宝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生理情况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读懂宝宝的"婴语",了解各种宝宝各种语言背后的意义,正确回应宝宝的情感需求,你才能正确并快乐地和宝宝沟通,让宝宝健康成长。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魔问道

    仙魔问道

    这世上没有什么公平可言,贫贱富贵,弱肉强食,各安天命。而我,不愿安天命!
  • 重生之嫡女鬼妻

    重生之嫡女鬼妻

    千年前东海之东歧黄之术盛行,传闻得灵髓得永生。各大世家为了灵髓倾尽所能。结果自取灭亡,歧黄之术从此绝于世。千年后,晋国一统天下,故事从此展开......司徒容为晋国皇后,被心爱之人凤景衍赐死重生于萧怜身上。渐渐被名为燕墨的县令之子吸引,两人决定结为良缘……
  • 六组死亡游戏

    六组死亡游戏

    学校发生一件怪异的事,莫名其妙的死亡,杰出的学霸查案,学神赞助,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一起看看吧
  • 企鹅少女革命

    企鹅少女革命

    夏家收养了她,但她就是一个佣人、保姆,洗衣服、扫地、擦桌。夏启朔念全城最好的学校,她念全城最便宜的学校;夏启朔穿最干净最漂亮的衣服,她穿最脏最破旧的裙子……但是她从不气馁,她存着钱,等着一个机会,可以从夏家离开,堂堂正正的过自己的生活!
  • 重生之武祖传说

    重生之武祖传说

    少年从地球重生到修真界,却发现自己没有灵根无法修炼。且看杨斌如何开创武道之路,与诸多天骄争锋,踩着累累尸骨,打破世间规律,傲立于世,武战天下。
  • 我为啥又失败了

    我为啥又失败了

    “做事,尤其是打游戏,要严谨。”“尤其是,作为穿越者,拥有情报优势,更应该严谨。”可是。。。“唉,没啥,失败也正常,人算不如天算。”“咳咳,做到严谨,无愧于心”“咦,我咋又失败了?”“emmmm,大概是,人不如狗吧?”看主角颜瑾,在热血游戏中,一次又一次,失败。
  • 终极幻想病——零传说

    终极幻想病——零传说

    昔年传说中的武侠世界出现在现实。在每个故事中,每当一个暴虐动乱的时代来临,都会有一种力量出现,它无惧一切,所向无敌,凭着心中的正义,镇压暴乱,扫清一切雾障。一柄寒光出世,所向披靡,无与伦比。它,斩破的是一切的雾霾,还是让这个世界支离破碎的根源。
  • tfboys之九尾狐

    tfboys之九尾狐

    tfboys与九尾狐之间的动人事件。主写王俊凯
  • 源灭之雷动

    源灭之雷动

    这是一个古怪纷呈的世界,这是一个离奇荒诞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际遇的世界,友情,亲情,爱情,在这里交织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