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43100000017

第17章 书法趣谈(3)

有咏怀山川、古人业绩而发的。如邓石如于嘉庆九年(1804年)在任城碧山书屋写了这样一联:“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山云,洞庭月,彭蠡(lí)烟,花溪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上联极目万里,将祖国大好河山的许多奇观尽收笔端“绘吾斋壁”,读来令人心驰神往。联中的“赤城霞”指“赤城栖霞”,浙江天台八景之一;“彭蠡”,古泽薮名,今江西鄱阳湖。下联纵横千年,对为我国文化艺术作出卓越贡献的许多优秀人物备加赞誉,要将这些“古今绝艺置我山窗”,表达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

联中的“摩诘”指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南华经”即《庄子》,《新唐书·艺文志》:“天宝元年,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

有表露自己境况的。启功先生还在小乘巷居住的时候;斗室里挂着他撰写的一幅对子,联文曰:“小住廿番春,四壁如人扶又倒;俘生余几日,一生随意去还来。”这是粉碎“四人帮”

后,三中全会前启先生给自己境况的写照。一九五七年,他平白无故地扣上“右派”帽子,不久就和老妻迁到北京城西北一位亲戚家居住。小巷陋室,他安然自如,度过了二十几个春秋。碎砖头砌成的四壁摇摇欲倒样子,比作自己因颈椎供血不足而时常眩晕的情景,这真是再恰当不过的自况。下联表达了老妻去世,作者随遇而安的达观和自信心境。写得真挚感人,可谓绝妙好辞。

有自我劝勉的。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亲自在府衙题写了这样一副对子:“海内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踏入仕途后,为官清正廉明,对当时官场中的腐败现象十分反感,而对自己始终严格。上联提醒自己胸怀宽阔,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求通民情,愿闻己过”;下联勉励自己抛却私欲,做个刚直的硬汉。气概不凡,操守可嘉。林则徐虽无意成书家。但他的书法用笔含而不露,内藏筋骨,寓刚于软,气势非凡。人们还是认为他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家。

有专谈书道的。书法家写对联,自然离不开书法金石这一内容,如岭南吴子复(1899-1981年),桃李满天下,因有感于学他书法的人学得太像,故撰书一联挂于书斋。联文曰:“若言创法先违法;有道承师后远师。”既阐述了学书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又让徒儿徒孙们明白拘泥于师是没有前途的道理。近代翁铜士的“如玺着刀,如漆注简;以金写石,以帖入碑”一联,言挥毫当如运刀奏石,要有金石味,好的书作应兼取钟鼎与石鼓之长,融碑帖于一炉。又如清冯桂芬有一联云:“秦印篆分关内外;汉碑派别陕东西。”概括了秦汉书法印章的风格与区域性的关系。

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抒发金石翰墨情怀的。如伊秉绶(1754-1815年)用隶书写给张桂岩的“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一联,因系“二十年好友,今遇于扬州作此”。值得一提的是吴昌硕为杭州西泠印社所书的篆书联:“印讵无原、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汉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上联言杭州的布衣篆刻前辈们开创了“浙派”;下联说自己只是一个仅识一些钟鼎玉器、秦汉砖瓦上文字的“耕夫”,怎能敢当社长呢。此联既切合西泠印社这个特定的环境,又恰如其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

又有按受书人的特点撰句的。请代楹联高手何绍基(1799-1873年),自四川罢官回道州后,有一天,一位常困于酒的书生韩莹登门求其书联,何兴笔挥写了“爱书不厌如平壑,戒酒新严似筑堤”一联,既鼓励他用心读书,又规劝他立志戒酒,韩莹很受感动,传为趣谈。又如“绩学源三郑;奇珍集四欧”一联,是叶遐庵为吴湖帆撰书的。“三郑”指吴湖帆的祖父吴郑龛、外公郑郑斋和烟叔潘郑庵,他们都是墨林中人,所以,上联道出了吴湖帆绩学的渊源。

下联言吴湖帆珍藏有欧阳询的四帖。笔者在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书斋中看到这样一联:

“叠石疏泉,长房缩地;模山范水,去林复生。”上联是赞陈教授精治园林建筑艺术。“长房”指费长房,传说他有缩地之术,把千里之景集于眼前;下联借苏州狮子林传为倪云林设计之典,称陈氏多才多义。陈老师不只是建筑界园林设计大师,且为张大千入室弟子,诗书画兼善。此联乃我国着名书法家上海王蘧常教授题赠,王先生不仅以其章草独步于当今书坛,且擅撰联语。他曾为康有为墓撰写过这样一联:“万木风高,际海蟠天终不灭;一言心许,镂肌铭骨感平生。”上联主要说的是康有为有“万木草堂”,弟子甚多,其学术思想还是值得后人研究的。下联叙述了这么一段趣事。王蘧常自幼在其父指授下临习书法,后又从学于近代着名书家沈寐叟。有一天,康有为在沈家见到王蘧常与他的书作,十分喜欢,遂请沈氏为媒愿将小女许配给王蘧常。王对康的道德文章甚为钦佩,但要作为他的“乘龙快婿”,却以“齐大非偶”,不愿高攀,婉谢拒之。不料时隔不久,康氏小女因车祸不幸丧生。虽然如此,但王蘧常对康有为的“知遇之恩”还念念不忘,亲切动人。真是因人造句,语意帖切。

有趣的是,郭沫若同志为“天风海水白云间”句索成联一事。一九六三年,羊城八景之一“白云松涛”的“听涛亭”联柱上,只挂着“天风海水白云间”下联,向游客征求上联,时过一年多,仍未征到理想的上联。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四日,郭老游览白云山听到此事。文思敏捷的郭老就以“旭日朝霞红雨乱”为上联答对。并乘兴挥毫写下了这副联语。郭老不但为白云山留下了笔力苍劲的墨宝,也描绘出了白云山的秀丽景色。凌晨,当你登上白云山,望东方,万道霞光伴随着旭日徐徐上升,晨风吹来,花瓣象红雨般轻轻飘落;仰望南天,形如玉带的珠江,横挂在白云涌起的天边之上。此时此刻,反复吟诵这副对联,就会感到情景交融,别有一番意趣。

还有评击时政,抒愤寄慨的。昆明筇竹寺书挂着这样一幅楹联:“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炭无。”作者是昆明晋宁人担当和尚,即普荷禅师(1593-1673年),原名唐太,明末杰出书画家、诗人。该联通过托钵结斋的见闻,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深表同情,也抒发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你看:诗人托钵化缘而归,并非是因为庙宇的钟声在召唤;用完了素斋辞去,方知道劳动人民盐尽炭无,有早无晚。弦外之音,人们是可以品味得到的。

此外,书法家也爱以集句、集字书写对联,不一列举。

上述楹联,不但文笔潇洒,意境不凡,情趣无穷,而且它们的书法,或行草,错落疏宕,欹侧奇趣;或篆书,郁勃沉雄,古意盎然;或隶书,力雄气满、浑厚超逸。或行楷,庄重灵秀,顿挫沉郁……各擅其美。可谓洋洋大观。

“胸中有书,下笔自然不俗”

明代中期,苏州书画家周臣的名声很大,一时拜在他门下的人很多,其中唐伯虎、仇英的成就都超过了他。有人曾问周臣:你学生唐伯虎的成就为何比你还高?周臣回答说:因为他比我多读了三千卷书。苏东坡的经验之谈是:“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写秃了的笔堆成小山,固然了不起,但还有重要的,就是要多读书。“胸中有书,下笔自然不俗”。

这里所说的“胸中有书”的书,在书法方面,不只是读碑帖、读书学论着,而且还要读各种书。

碑帖,历来的书法家都很注意,而且也都花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读它,研究它。据说,米芾在四十岁以前,能把学过的碑帖背出来;赵孟兆页能将十三位书法家的碑帖背临后,“取覆视之,无毫发不肖似”,即与原碑帖对照,没有丝毫出入。《草诀百韵歌》有这么几句话:

“习观羲献迹,免使墨池浑。”意思是说,经常临习和研读王羲之、王献之的墨迹,写起字来就得法,进步也快,可避免误入歧途。书史上曾有“黄山谷从生在安徽省,工作在河北省;二是“省”读作“xǐng”,“三省”指一日三省吾身,足见印主品性。

周亮工曰:“无语不可入印矣。”我云:“乍看闲章不起眼,其实闲章并不‘闲’。”

书法家爱起室名

室名,是文人墨客为书斋画室所取的雅号,或谓堂名、斋名、庐名、轩名和楼名等;为室名镌刻的印章谓室名印。最早见于记载的室名,大概是曹操之子曹克的“遂志之堂”;最早的一枚室名印,大概是唐代学者李泌的“端居室”。

室名、室名印的命名,颇有兴味可究。

有修身养性、以为戒勉的。如“端居室”演绎《周礼》中“居天下之大端”一语而成,告诫自己作一个刚直正派之人。宋代书家吴琚的“退思堂”,源出《左传》“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强调加强自我修养。诸如,何香凝老人的“双清楼”,冯其庸的“宽堂”。前者抒心迹双清之志;后者是主人“志高天亦窄,心广堂自宽”胸怀的表露。

又有以收藏的金石书画得名的。如米芾珍藏有王羲之的《王略帖》、谢安的《八月五日帖》

、及王献之的《十二月帖》等着名晋代法帖,名其室为“宝晋斋”。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有战国至魏晋时期的古玺印一万枚,室名就称为“万印楼”。古文字学家吴先生,获古代将军印二十八枚,悦然以“二十八将军印斋”额其室。收藏家丁辅之,蓄有丁敬的七十二枚印章,自名其室为“七十二丁”。潘祖荫平生致力于金石之学,所藏钟鼎彝器甚富,筑楼额其曰“攀古楼”。翁方纲尝得宋本苏诗,名其书斋为“苏斋”。书画家吴湖帆觅得欧阳询的原拓碑帖四种,颜所居为“四欧堂”。诸如,篆刻家谏学怀素”的美谈。宋哲宗(赵煦)元礻右初年(1086年),有一天,苏东坡与钱勰看黄山谷作草书,东坡赞不绝口,钱氏默不作声。后来东坡问钱勰,“山谷的书法写得如何?”钱答曰:“山谷君若能读怀素《自叙帖》,当更有得。”山谷听了,一时心有所未平。大约过了十多年,山谷谪官贵州,在朋友家见《自叙帖》,“纵观不已,顿觉超群,乃服穆父(即钱勰)之言也”。从此,黄山谷精心揣摹、研究怀素的墨迹,大得藏真三味,书艺大进。后来,黄山谷在谈自己学书心得时这样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未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山谷集》)书学论着的书,有阐明技法问题的,有记录书学史料的,有关于如何鉴赏和评论书法作品的,有的还是书法家作书经验的结晶。读这类书有助于提高书法鉴赏能力;有助于较快地掌握或提高书写技巧及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传有这么一个故事:王羲之十二岁时,在他父亲枕箱里发现前代书学论着《笔说》一书,就偷着拿来读。其父认为他年少,体会不了,所以暂不让他看。羲之忙恳求道:“古人说,‘有志不在年高’,如孩儿现在不读,恐怕会阻碍我年少时才智的发展。”王父听了很以为是,就让他读。于是,王羲之日夜攻读,按书中要领练字。“不期盈月,书便大进”。有一次,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见了他的书法习作后,对太常(官名,掌祭祀乐)王策说,此儿近来的书作,笔法顿挫生姿,有老成之智,想必是看了有关书法论着的书。

读与书法直接关系的书以外,还应多读一些别的书,这样有利于提高“字外功”的修养。南宋诗人陆游曾对其儿子曰:“汝如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话虽对作诗而言,但对学习书法也不无裨益。书史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扬州八怪之一黄慎,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后,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整天地写啊、画啊。有一天,他临摹了几幅前辈书画家的作品拿到市上出售,居然得到了十几块银元。黄母为儿子的前途严肃地对他说,你学习书画是好的,但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修养,也成不了真正的书画家,最多只能是一个庸俗的书匠或画奴而已。黄母见儿子将信将疑,就取出一本古书让他阅读。黄慎打开一看,内有黄山谷《跋苏东坡墨迹》一段话:“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芋芋,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黄慎在母亲的启导下,领会到了学习书画与其他知识修养的重要性。

从此“折节发愤取毛诗、三札、史、汉、晋宋间文、杜、韩五言诗及中晚唐诗,熟读精思,膏以继晷”(许介卓《瘿瓢山人小传》)。又如清朝有个学画的人请教王文治,王要他去读《史记》,那人照着做了,结果书画大有长进,境界显然不同。

研究书法,与学习文学关系密切,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一篇文学精通书法工的作品。鲁迅先生无心成为书法家,但由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很深,写出来的字,书卷气溢于字外。同样,郭沫若、茅盾、柳亚子、赵朴初等,如果没有那样高的文学素养,想在书法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也是不可想象的。

古代有的书法家习惯在作书前读一点与书法无多大直接关系的书。据说,这样写出来的字,更有神彩。

我们经常听到“人书俱老”的说法。为何人至老年,书法趋于成熟?除了他在书学上不断地探索和提高外,另一个原因是,读的书多了,见的多了,阅历广了,所以写出字来,显得老辣。我们也能听到这种情况,书法家因只注重于技法,不重视其他方面的修养,写出来的字,评者谓之“功夫字”。

当然,初学书法时,以较多的时间用在技法上是必要的,但当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若忽视读书,忽视提高书法以外的其他知识修养,若再要提高,就比较困难了。

“痴于艺事技必工”

同类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墨西哥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墨西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本书属于赏析性的通俗音乐读物,介绍评析了20世纪一百年间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九十多首优秀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小型器乐曲和交响乐作品等,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段,并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作品结构和音乐风格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评介。本书文字通俗易懂,面向广大的专业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书中还配有作曲家珍贵的生活照、手稿等大量图片。本书对了解20世纪中国音乐史大有裨益,亦可作为音乐评论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范本使用。
  •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重庆土家族民俗文化概论

    本书从民俗学的角度,论述了重庆土家族的物质生态、交通运输、社会群落、人生礼仪、信仰崇拜、物质消费、节日、游艺、民间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民俗状况。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说诗晬语

    说诗晬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灵之谜

    白灵之谜

    传说,千年前白灵岛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岛屿,因为有一名唤白灵的神降临于此,守护了此岛千年,因此改名为白灵岛,然而,传说也不过是传说罢了。可在千年后谁又会相信一个神灵的传说会真的出现,白灵传说再不是一个传说故事,而是一场人与神的牵扯。p.s.这是套路文吗?应该不是吧,只能说,慎入~
  • 边伯贤:天使魔鬼你选谁

    边伯贤:天使魔鬼你选谁

    默冉对不起,我爱你!------边伯贤。边伯贤,我恨你!------苏默冉。
  • The Water-Babies

    The Water-Bab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若水向东流

    若水向东流

    让舔狗悔悟,劝妓女从良,将赌狗送入正途,唤醒狗腿子的良知。若水向东流,莫要不回头。书友群:874190992,验证书名
  • 风华旨

    风华旨

    又名《风华旨》繁华似锦的女尊浅疏国,波涛暗涌的皇城!四位皇女分分夺嫡,谁都想做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朝臣,皇女,皇上,甚至是后妃都是各怀鬼胎!那么身为一个小白,要怎么自保呢?
  • 女婚男嫁:腹黑将军请上榻

    女婚男嫁:腹黑将军请上榻

    程大将军的儿子要娶亲了,娶的是恽西王府的曦瓶郡主周熙浣。众人听闻,都为之叹息,周熙浣肤白貌美大长腿,可程家这个小少爷却是个不能人道的。而程锦对这个又是粥又是稀饭的女人也喜欢不起来,平生最讨厌吃稀饭了,还要跟她成亲!最重要的是,程锦其实是个女人,女人娶女人,算怎么回事!想尽办法要退了这门婚事,可是周熙浣好像就认定了程锦,就算程锦流连花丛,也要嫁,还帮着娶小妾,得妻如此,妇复何求?终于还是娶进门了,程锦又发现自己的夫人与众不同,不跟自己同房,也从来不在自己面前换衣服,难道是因为胸太平了?哎,自己的夫人两腿间怎么有一团东西,还会动!哎,夫人,你脱我衣服干嘛?哎,夫人,你快起来,压得我快喘不过气来了!
  • 许一世情缘

    许一世情缘

    兰若作为一名军医,从来不相信有灵魂什么的东西,可一次车祸却让魂她穿越到古代。本来想过一些闲云野鹤的生活,但一次意外的救人,却让兰若接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原来小说里的武功真的存在。从此兰若踏上了一条武侠之路,在这江湖里认识许多的朋友,遇到江湖里的恩怨情仇,一路风雨,有误会,有错过,有泪水,聚散离别。江湖,朝廷错综复杂的关系,兰若在这一方世界又该何去何从?谁又是那个能陪她一世情缘的人呢?
  • 石头心

    石头心

    叶眉的心好硬,身边的男人总是说她有一颗石头心,她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才发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已把那颗肉做的心变成石头做的了。叶眉只有初中文化,但她却凭借自已的小心机在这个外来人口汇集的城市里有了属于自已的一方天地,当她得到这一切的时候,同时也收获了爱情,当她全心全意投入到爱情时,才发觉,原来她早已不知道如何与爱人相处。她迷失了自已,她只知道如何去讨好逢迎男人,却对真爱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