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08200000002

第2章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家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体系,有其特殊的规律,违反了它,即使主观愿望是良好的,也不可能形成家教主题期望的心理品质。我国家庭教育方式有许多种,例如教育型。这种家庭教育方式的条件是父母文化水平较高,修养较好,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注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与协调。这类家庭的孩子学习勤奋、待人热情,对自己的前途充满自信和拼搏精神;再如养育型。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父母一般只管孩子衣食,不问孩子的教育,与老师缺乏沟通;对孩子要求不高,只要不出乱子就行;与子女交往的间接化、表面化、部分化;对子女的监督、教育的力度不够。这类孩子在学校表现平平,学习得过且过,行为自由散漫,如果遇到好老师、好伙伴,也许能够促进他勤奋向上;如果接触坏群体、坏朋友,就会跟着走邪路。

我们在阐述这一章内容之前,举这样两种家庭教育方式,旨在引起读者的注意: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当然,我国家庭教育方式还有许多种,像民主型、专制型、片面型、娇惯型、矛盾型、残缺型等,均对孩子的教育构成不同的影响。也就是说,家庭教育付之于孩子一生的心理基础,良好的性格受益终身,而不良的性格,则后患无穷,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甚至造成心理的畸形发展,导致心理变态。这的确应引起大家对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了解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的理论知识,认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明确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特点,将有益于这项带有基础性建设的工程开展。

第一节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意义和特点

1-1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大中小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文件中,都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此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加强孩子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任务、途径、原则、队伍建设等问题都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意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已经逐步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可以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这也是积极地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基础。

1-1-1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方面面,具有多种功能。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功能,是决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功能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价值。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表现在多个层次上,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价值体系。《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曾经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孩子良好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环节。因此,实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获得心理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学理论的教育,不主张向孩子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但是,并不是说心理健康教育中丝毫没有心理学知识。实际上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会渗透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如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心理品质、能力、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的基础。塑造孩子的心理品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与功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训练、咨询、辅导去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塑造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健全的健康教育,孩子可以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记忆品质、思维品质、注意品质等智力品质,可以形成合理的需要、正确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积极而乐观的心态等非智力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孩子的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与功能。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方法开发提高孩子的潜能,通过教育,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创造力、适应力、承受力、自制力等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传授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就其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来看,可以说是一种方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使用是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可以逐步掌握观察法、记忆法、思维法、创造法、心理平衡法、心示法、心理激励法等科学有效的心理学方法,使孩子获得心理学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

1-1-2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特定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其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互动性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客体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多个主体。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孩子主体的价值。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孩子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孩子就没有教育活动;孩子具有能动性,他们有一定的力,这是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所依附的实体。正因为如此,孩子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在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中,使其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孩子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家长主体的价值。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心理健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家长是教育的主体,也是价值的主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同样可以获得心理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孩子家长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价值。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社会主体的价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中进行的,社会应当满足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需要,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条件。反过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又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尤其是当前社会需要具备良好心理品质的人才,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于可以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在于它面向社会的细胞即每一个家庭、面向社会,全面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主体。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对于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价值。

1-1-3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价值体现在多方面,需从个体、群体、社会几个层次上进行分析。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价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形成价值化的主体。作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孩子、父母(包括教师),在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以获得心理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最集中的表现是孩子的潜能得到开发,心理素质表现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会创造、会适应、会发展,能够面对各种压力,迎接各种挑战,在竞争中获胜,符合社会需要。而父母(包括教师)不仅自身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而且能够懂得教育艺术,善于用科学的心理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使教育效果得到普遍提高。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人幸福生活和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群体的价值。通过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形成宽容大度、积极乐观、同情关心、友好合作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是在各种群体中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心理氛围和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正因为如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群体而言,其价值表现是可以增进人们的友谊,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可以融洽家庭气氛,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家庭生活幸福。

心理健康对于社会的价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需要每一个劳动者都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发展成为专门人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满足社会素质要求的需要。另外,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青少年教育问题面临挑战,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和时代的必然要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将极大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1-2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教育过程。一般意义上也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过程。现在的中小学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缺乏心理锻炼和意志磨练,加上社会变革和升学就业竞争加剧,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心理紧张因素和社会适应问题,中小学孩子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种心理健康状况目前并没有引起父母们应有的注意和重视,多数父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子女的身体和智力开发上,而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茫然处之。当然也有不少孩子的父母从现实发生的悲剧中,开始意识到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但他们当中很多人并未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因而想了解并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1-2-1 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就曾经指出:“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提高全民族素质,从儿童抓起。”从2000年开始,“要使90%儿童(14岁以下)的父母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这项目标明确了父母们肩负着为国家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任。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父母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父母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家庭教育目的。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

1-2-2 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的摇篮

人的综合素质是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素质构成的统一整体,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特征。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成为优秀人才的,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文化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和身体锻炼都比较重视,但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和重视。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成才观念的片面化和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其重要原因。因此,要发挥家庭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必须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观。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所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基础性教育工作也是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的摇篮,认识它的意义是为了增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

1-2-3 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臂力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孩子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孩子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其次,中小学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一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在中小学孩子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得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小学孩子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

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孩子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一项测验表明:“一部分孩子学业成绩低下(文化科学素质欠佳)是由于心理素质造成的。”孩子心理素质好,学习质量就高,从而,提高了孩子的文化科学素质。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条件,沮丧、失意、抑郁、焦虑、愤懑、妒忌等心理则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近几年,中小学孩子打死同学、杀死生母、孩子自杀等恶性事件,都是这些行为的当事人在心理不正常的条件下酿造的悲剧。因此,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而且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而且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和谐融洽的家庭人际关系及氛围。科学研究和有关资料都表明,那些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缺陷的孩子,往往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行为个性有直接关系。如果父母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自觉主动地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并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帮助、影响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不可能起到的臂力的作用。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已成为推行全民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3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1-3-1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早期性连续性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父母对孩子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3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到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父母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他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再如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6年后可以像人一样行走,4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个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己的3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不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父母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有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父母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父母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末《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在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些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1-3-2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权威性感染性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父母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己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父母制上,明智的父母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传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父母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父母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父母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父母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父母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1-3-3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及时性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作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父母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父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一定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第二节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

2-1 中外专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见解

心理健康的标准虽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但对心理健康的标准的认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认识标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具体指明的心理健康标志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这是一个一般性的、带有共性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但对具体的人群应当有相对的标准。

2-1-1 中美著名心理学家的心理健康观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王登峰、张伯源对心理健康提出了8项指标:①了解自我,悦纳自我;②接受他人,善与人处;③正视现实,接受现实;④热爱生活,乐于工作;⑤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⑥人格完整和谐;⑦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⑧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这对我们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对自我实现者特征的研究,为我们认识心理健康者的特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他认为心理健康状态所应具有的7个特点是:①热爱生活,善于享受生命;②胸怀宽阔,不为小事烦恼;③欲望适度,不为名利所累;④充满自信,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⑤情绪波动不大,心境良好;⑥善与人处;⑦拥有健康的认知模式。无论是中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的八项指标,还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的7个特点,都只能作为心理健康检测的相对标准,对待具体问题还应当作具体分析。

2-1-2 身心健康新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衡量健康的一些具体标志: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⑥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⑦眼睛明亮,反映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光洁,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具体细化分解为如下:

快食。快食并非狼吞虎咽,不辨滋味。而是指吃饭不挑食、不偏食,主餐吃时感觉津津有味。如果出现持续性无食欲状态,则意味着胃肠或肝脏可能出了毛病。

快眠。上床后能较快入睡,睡眠舒畅,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睡眠质量好。如睡的时间过多,且睡后感觉乏力不爽,则是心理及生理的病态表现。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功能协调,内脏无病理干扰,是快眠的重要保证。

快便。能快速畅快地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便后没有疲劳感,说明胃肠功能好。

快语。说话流利,头脑清楚,思维敏捷,没有词不达意现象,且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快行。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转体敏捷,反应快速,动作流畅,证明躯体和四肢状况良好,精力充沛旺盛。因诸多疾病导致身体衰弱,均先从下肢开始,人患有内脏疾病时,下肢常有沉重感。心情焦虑,精神抑郁,则往往感觉四肢乏力,步履沉重。

2-1-3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面对家庭成员,主要是针对孩子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使孩子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努力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工作重点,也可以说是其主要任务。少数家庭针对个别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孩子,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要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孩子,能够及时识别,并送到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同时予以密切配合,以尽快治愈疾患,帮助孩子重返正常生活。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其目标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前者是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性目标,具有广泛的意义,因此它也是一个根本的目标,适用于面对所有的青少年孩子。而具体目标可以是针对某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可以是某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的目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整个家庭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或者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促进整个家庭教育目标的实现,即前文所述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实现。

2-2 孩子心理健康的特点和标志

从专业上讲,人的心理健康只有相对标志,没有绝对界线,只有量的变化,没有质的区别。孩子处在迅速发展时期,心理健康的特点和标志表现为智力发育正常,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适应能力强,能与他人保持正常关系,没有较明显的心理疾病,具有良好的情绪等几个方面。进入青年以后又有新的发展,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的说,它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的、富有建设性的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2-2-1 智力发育正常

心理健康的孩子应有与自己年龄相符的智力水平和相应的正常行为,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特点都符合其年龄特点。这里主要是智力符合常态。心理健康的孩子智力是正常的,多数孩子的智商(IQ)在85~115分之间。他们能够适应一定的学习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天才孩子的记忆力极强,对事物观察细致,想象力丰富,才智超群,有独立的、独创的、机敏的、充满活力的人格特征,识字多,学会说话早;智力低下的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护理。

2-2-2 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适应能力强能与他人保持正常关系

心理健康的孩子能较快、较好地适应变化了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这里主要是指情绪稳定而愉快。心理健康的孩子以积极的情绪表现为主,充满了喜悦与欢乐,这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多会受到父母和邻居的表扬与称赞,而积极的情绪又得以强化,使孩子进入良性循环。孩子也有喜、怒、哀、乐,健康的孩子也会出现短时的消极情绪,但消极情绪表现得太过分,太频繁,如焦虑、恐惧、强迫、抑郁等情绪反复出现,就难以称得上是心理健康了。

能正确处理矛盾纠纷。这里主要是指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性格是人的个性中最本质的表现,而自我意识在性格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心理健康的孩子性格相对稳定,开朗、热情、大方、勇敢。心理健康的孩子应乐于与人嬉戏,友好相处,经常与多数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能正确处理矛盾纠纷。在自我意识上,开始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自尊感在发展,寻求独立性,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性格发展不良,表现出胆怯、冷漠、孤僻、自卑,缺乏自尊心。

2-2-3 没有较明显的心理疾病具有良好的情绪

孩子的心理疾病一般是指孤独症、多动症、过度恐惧等。这里主要是指人际交往和谐。孩子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孩子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心理健康的孩子应是活泼开朗,对人热情、诚恳,经常处于愉快状态,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这里主要是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心理健康的孩子3岁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表现,能初步借助言语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动的愿望。3岁后,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得以发展,但总的说来,发展有限。意志不健全的孩子挫折容忍力差、怕困难,做事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力;在行为表现上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

上述各特点和标志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孩子心理不健康也并不是在各方面均表现出缺陷,而只是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出现失调。

2-3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讲过:“教,是为了不教。”是的,教育就是教给孩子以方法,达到不教自会的目的。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检测,实际上是对心理健康标准的印证。教育是一个没有“休止符”的过程,检测不同年龄段的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程度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就是看孩子是否掌握了自我教育的方法。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检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成功的时段,一般放在高中阶段比较时宜,其标准确定为:自我意识正确,情绪积极稳定,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人格结构完整几个方面。

2-3-1 检测孩子心理健康的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正确。处在高中阶段的孩子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快的,孩子容易过高或过低的评价自己,使自己陷于自傲或自卑的旋涡中,心理无法平衡,父母或教师应积极引导孩子,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既能够了解自己又能够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同时,努力发展自身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根据自己的实际,定出自己的目标。

情绪积极稳定。心理健康的孩子,总是以愉快、乐观、开朗的情绪状态去面对学习,当遇到挫折时也能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而有些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则会不合理的宣泄自己情绪,使自己经常笼罩于消极的情绪中,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人际关系和谐。心理健康的孩子总是乐于同其他孩子交往,能融于集体,对别人以友善、信任的态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由于高中紧张的学习,缺少沟通,很可能有部分孩子会远离集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父母或教师应通过多渠道给孩子创造机会多了解、交往,互相信任、帮助,进而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孩子,总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的适应、改造现实,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而有些孩子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而无法适应现实生活,总是以某种方式逃避,例如上网、看小说等,时间长了便产生孤僻性格。

人格结构完整。人格即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的方面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能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而有些孩子则经常无精打采,无所事事,不知为什么学习,父母或教师应采取积极态度,通过交心谈心,让孩子多参加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孩子理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义,从而找到自己的理想、人生观,产生学习的动力。

2-3-2 孩子心理障碍的成因及表现

社会方面原因:当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社会腐朽生活的出现,以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暴力、色情、金钱的不断宣扬,这种思潮无疑对孩子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有一部分孩子开始“一切向钱看”,重视哥们意气,把学习扔在一边,逐步走向邪路。

家庭方面原因:有一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非常溺爱孩子,形成了他们撒娇、任性的坏习惯,进入高中后,导致自理能力差,不和群等现象;还有一些家庭,虽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但对孩子期望过高,家长给孩子定的指标孩子在努力之后还达不到,家长又采取呵斥、惩罚,使孩子心理恐惧,甚至是逆反心理。

学校方面原因:高中学习非常紧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个别教师一味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教育效果不良。高中阶段孩子容易出现问题主要有3个时期:一是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孩子由初中升入高中大多数都很优秀,但高中竞争更为激烈,有一部分孩子在努力一阵后,成绩没有起色,便放弃;二是高二阶段,这时期学习比较枯燥,孩子很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三是高三高考前,这是对3年学习的一次总检阅,孩子由于紧张、害怕、担心等因素会导致心理产生强烈变化。

孩子自身的原因:孩子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导致孩子学习吃力,孩子无法达到老师、家长的要求而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在苦闷中度日。有一位孩子在作文中写道:“我一翻开书就头疼,想睡觉……”不难看出,孩子是因为丧失信心而造成心理障碍的。

2-3-3 如何做个好家长的标准

关于如何做个好家长,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讲得清楚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群体的崛起,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关注,特别是对如何做称职的家长尤为重视。在前面已经讲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之师,所以家长要胜任教师这一角色。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呢,很多学者都做过调查研究,在此方面,美国学者尼赫茨为了弄清孩子对自已的父母究竟有什么要求,调查了10万个孩子。其中,有10条最有影响:①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②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③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⑤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⑥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⑦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⑧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⑨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⑩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以上10条要求,即有孩子对父母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方面的要求,也有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上的要求。1984年,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协调委员会向全国家长发出倡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争当好家长活动,提出了五条标准: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做子女的好榜样;②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学习抚育、培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③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放任,不娇惯,不打骂;④积极配合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社会对子女进行教育,在农村的家长要保证适龄子女入学;⑤培养子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仪发出至今已20余年了,但对家长们仍有指导意义。

第三节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原则

3-1 确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原则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和年轻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是由家庭心理辅导、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与心理咨询等多门学科相融合的、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在具体确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遵循一些科学的原则,而不要凭主观想象来随意确定。

3-1-1 目标性和现实性原则

教育活动有其特定的目标,教育活动的内容都应围绕其教育目标来确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具体而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孩子健康发展,提高孩子的基本素质,培养孩子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孩子自主发展的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复杂多样,有其完整的内容。但就当前我国家庭状况的实际而言,落实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还有相当大的困难,如大多数家庭都存在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经验等局限。因此,有条件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家长的实际教育能力、孩子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适宜于自己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1-2 发展性和差异性原则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孩子的发展,这是“面向全体”教育思想的具体要求。因此,确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重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促进”的功能。例如,在孩子进入中学后应当把青春期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参加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座谈、讨论、观看青春期教育录像,利用广播、板报宣传等活动,组织孩子探讨青春期所面临的困扰,帮助每一位孩子顺利度过疾风骤雨般的青春期,预防青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其健康发展。

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年龄差异。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孩子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如,有关同伴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对不同年龄孩子所传授的知识层次、采用的教育实例就有所不同,所设计的教育活动、训练内容与方式也应有所调整。同样,对不同特点的孩子还可分类进行指导与教育,如对离异家庭的子女,对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孩子往往需要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活动。

3-1-3 实践性和应用性原则

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心理教育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游戏,如角色扮演、绘画、想象、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3-2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实际开展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特别是要与孩子当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3-2-1 孩子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正常孩子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孩子心理品质,提高孩子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即帮助孩子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孩子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情感教育,即教孩子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3大人际关系,指导孩子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孩子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孩子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孩子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

3-2-2 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孩子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的咨询和调适;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面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孩子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多疑病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性行为问题,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等的矫正与治疗,这一问题在中小学孩子中出现的比例较少。

3-2-3 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中小学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为提高民族素质,应重视中小学孩子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培养。因此,心理潜能开发和创造力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孩子的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通过特殊的教育训练活动对孩子进行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包括对孩子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孩子创造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3-3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为了使家长们在家庭心理教育中不走弯路,这里阐述一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所谓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指家长在实施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准则。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个性、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和谐社会的教育目的要求,提出以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3-3-1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根据孩子身心实际发展水平,遵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顺序进行,要贯彻好这一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做到量力而行。要使教育获得成功,就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以此考虑教什么,怎么教。幼儿期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展都非常迅速,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所以在早期教育时,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让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水平,过难或过易都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无论是让孩子学做一定的家务劳动,还是让孩子学习某些文化知识,都要从孩子实际身心发展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所谓“跳一跳够得着”就是这个道理。要激励孩子学习某种知识,当这种知识与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差不大时,他不仅愿学,有能力学,而且也容易引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如果相差很大,甚至超过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他就不愿学,也学不懂,当然就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的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第二、要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不要急于求成。每一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它自己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而且有一定的连贯性。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既要注意巩固孩子已学过的知识,又要启发孩子学习新的知识,并要启发、诱导孩子进行独立思考,逐步培养孩子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当孩子对所学知识尚未理解时,不要急于要求学新的内容,要按照秩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向孩子传授知识。有的家长不善于循序渐进地向孩子传授知识或不了解知识的逻辑规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急于求成,让孩子长时间学习、识字、看书。据幼儿园问卷调查,孩子离园回家后,要学习两个小时,家长要求孩子写字、算算术,使幼儿教育小学化,致使孩子难以接受,产生厌倦情绪。对此,家长一味埋怨孩子不理解家长苦心,甚至打骂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拔苗助长一样,不仅不奏效,往往还事与愿违。只要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启发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目的。即使是学龄前孩子,虽然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和变化,但他们仍然是没有发展成熟的孩子,在生理与心理上都与已上学的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能用在校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标准对待和要求他们。

3-3-2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

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就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身心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和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孩子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健康成长。孩子的年龄、个性发育程度不同,其生理和心理特征就有所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的家长不看具体情况,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只凭主观臆断,以主观主义教育方法对待孩子,这是违反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往往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

当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是无可非议的,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超越幼儿本身条件。有的家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全才”,让孩子学画画、学音乐、学舞蹈、学书法等等,恨不得一下子让孩子什么都学会,结果把孩子搞得无所适从。以致什么也学不好,甚至把身体搞垮了。孩子的天赋和智商是有差异的,如果孩子不具备某些天赋,家长只凭主观愿望,要求学这学那,这就是强人所难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引起孩子的反感,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每个孩子的个性、气质、爱好、智商都有所不同,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按照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同时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和帮助。

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让孩子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家长要注意用心观察,孩子在品德,性格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地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有的孩子很自信,认为什么事情都会干,不妨给他一件较难的事情干一下,他做完后,可适当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使他体会到自己还有些事情做得不好,进一步培养孩子谦虚谨慎的美德。相反,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心,什么都不敢做。可以给他一些简单的事让他做,在做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完成后,做对了要给予充分肯定,让他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做好一些事情的,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什么劳动都不让孩子参加,甚至有的家长连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学着做,其结果必然养成孩子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应该懂得懒惰是万恶之源,劳动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适当的劳动锻炼机会,从小养成孩子热爱劳动和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和心理指导时不可忽视的。

3-3-3 要求一致教育统一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要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孩子的品德和行为按照统一的要求发展。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既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又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应遵循教育统一的原则。只有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有统一的认识和要求,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独生子女成了“小太阳”,家庭成员都围着孩子转,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往往是爷爷奶奶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有的父母之间认识也不一致,家庭成员在认识和要求上的不一致,必然会以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暴露在孩子面前,孩子必然会喜欢袒护自己的一方,会气恼批评自己的一方。这样不仅影响了家庭和睦,而且也不利于教育孩子,以致使孩子养成任性、是非不清、听不进正确批评、常常无理取闹等不良品德和行为。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成员应做到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即使意见有分歧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暴露,否则会给孩子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当注意的。因此,家庭教育要取得成功,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采取一致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讲一次道理或做一两次练习就可以办到的,而是要经过多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而成的。家庭成员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和要求一致,就会促使孩子对某些品德和行为进行多次练习,不断强化和巩固,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还有许多,如寓教于实践活动的原则,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榜样的原则,回避原则和信息净化原则,平等、民主、正面教育原则,身教与言教统一的原则等,在实践中都可以灵活运用。

同类推荐
  • 乙肝转阴过七关

    乙肝转阴过七关

    本书围绕乙肝患者所关心的阳转阴的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乙型肝炎的基本知识,着重介绍了能促使乙肝阳转阴的饮食、起居、心理与运动、自我经穴按摩与用药以及乙肝的预防等内容,给乙肝患者提供了一个养治、康复和用药的多种方法。本书能够解决乙肝患者最主要的困惑,解决患者最迫切的问题,是广大患者及其家属非常实用和理想的科普读物。
  •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心理疾病冶疗

    农村常见病治疗和预防常识——心理疾病冶疗

    常见疾病预防和治疗是一门学科,临床疾病复杂多变。系列书籍中所选病种均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疾病,每一病种除详细介绍病因、病机、证候、治法以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外,同时还简要介绍了其预防调护,做到防治并重。
  • 食物使用手册全书

    食物使用手册全书

    食物是我们生命的保证。我们每天都在跟食物打交道。但你对这些食物的了解有多深昵,也许你不知道,不恰当的食物使用方法,不仅不能使食物的营养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更有甚者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关注食物使用方法,等于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全家人的健康。利用《食物使用手册》,相信你一是能找到更适合你的食物使用方法。
  • 肝脏病人的健康食谱

    肝脏病人的健康食谱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也是最大的消化腺体。约占体重的1/50,为1200~1500克左右,新生儿的肝相对较成人大,约占体重的1/20。正常肝的左右径约为25厘米,前后径约为15厘米,上下径约为6厘米。肝脏位于腹腔上和右季肋区,只有一小部分在左季肋区,肝上缘右锁骨中线上,相当于第五肋间,下缘右侧不超出右侧肋弓的外侧部分,在前中线剑突下3厘米。当腹上部或右季肋部遭受暴力打击或肋骨骨折时,可导致肝破裂,引起致命性出血。正常情况下,右肋弓下缘不应该触及肝脏。在肝上界位置正常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可认为是病理性肝肿大。
  • 一看就有病—您不可不知的95个疾病信号

    一看就有病—您不可不知的95个疾病信号

    “望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没有中医基础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望诊”来发现自己身体存在的问题吗?其实,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反射器,它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体内在的健康情况。只要仔细观察,您就会发现,我们的脸、手、脚、腰、背、臀,甚至是排泄物都能随时准确地给我们传递健康信号,这些信号能及时提醒我们,身体的哪些部分出现了问题。本书所讲述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真实的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将给你的健康增加一个保护层,通过阅读这些小故事,你可以学会如何通过“小毛病”,探究出身体里隐藏着怎样的大患,以降低患病的概率,让自己成为健康的“预言家”,守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这本书告诉我们:健康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热门推荐
  • 误入江湖..more

    误入江湖..more

    只要你好,那我就算死,也没什么遗憾,非要说有,那便是不能和你一起白头到老;难不成是我执念太深,老天看不过去让我再回来,那感情好啊,可是!为什么是十五年后啊,呜呜呜,这么久,黄花菜都凉的不能再凉了,说不准孩子都一打一打了,说好的白头到老怎么办,也罢,先找到人再说......
  • 神器之殇

    神器之殇

    纵横平行世界却不好世事的十大神器之主在仙魔大战中由于仙魔的贪心而不幸陨落,却以此为契机开启了一段因缘。前世的爱,今世的恋,伴随着无尽的利益与黑暗,像他袭来,波澜起伏的生活,他到底能否守住这黄金般的日常。扬起幽蓝的羽翼,畅游三界,逍遥六界千年的轮回,只为一次平凡的生活,当平凡降临时却又那么突然、美丽。新人出道,多多指教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更新稍慢。
  • 师父年方二十五

    师父年方二十五

    易修喜欢上了自己的师父,只可惜师父是个不解风情的人。易修对天发誓,一定要把师父追到手!
  • 看得见的恋人

    看得见的恋人

    你不用在委屈自己,强迫自己很懂事,现在你无论做什么我都能去承担。我的枪随时上膛为你撑腰!——沈遇陈我希望有一天我会变成我所羡慕的那样,家人,朋友,爱人都会在我的身边!你知道吗?盲人的世界连黑暗都没有?——洛柠我不是想找一个替代你的人,而是因为你的出现我才知道我喜欢的人是什么样子!——江柯因为是你,所以我要用最真实的样子跟你在一起!因为是你,所以我会用生命去爱你!——千屹我这一辈子只有18岁之前才是最幸福的,之后我的生活充斥着黑暗,柠柠你是我身处黑暗之中的一丝微亮,但我还是骗了你,对不起!——沐颜人活一世想干什么就应该去干什么,想爱就义无反顾的去爱,毕竟活一次不容易,开心就好了!——沈一禾我也知道我的爱在普通人看来,是多么的不光彩,多么的令人难以接受,但是我的思想和情感就这样变不了了!——南一
  • 月影之恋

    月影之恋

    月影深深,到底是谁捕获了谁的心。是谁设下着一场必死之局。传闻痴傻的十七公主为什么一夜之间变得冷血无情,线偶的幕后人到底有着怎样惊为天人的秘密,龙凤大陆上的风云到底由谁来终结。
  • 清末英雄传之沧海横流

    清末英雄传之沧海横流

    作品简介:小说以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为依托,用简洁鲜明而不失细腻的笔触,形象描绘了主人公们的反海盗、捉土匪、中科举、反贪官以及与封建落后势力作斗争而最后辞官的传奇经历,提出了忠臣与英雄人物在那沧海横流的封建落后势力的强压下是难以发挥作用的,需要后来几代人不断努力,国家才有前途的主题思想。作品故事曲折动人、引人入胜,有蕴含哲理的清新笔调与刻划人物的心理的叙事艺术,把独特海域风光和诱人气息的海洋文化介绍到文学领域中来。作者:蕃炘
  • 侦探实录案集

    侦探实录案集

    喜欢福尔摩斯,喜欢推理,可是,好久没读过舒服的推理小说了,所以自己写写,希望理不断地推下去。。。。。
  • 喜欢原来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喜欢原来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叶初第一次与陆瑾奎相遇,是在那个书墨馨香交织的教室,映入眼帘的“奎”字,陪伴了叶初以后2192个夜晚。六年后再见,叶初才发现原来不是一个人的旅程,是两个人相隔一面墙的并肩行走。
  • 冰雪奇缘之无尽冒险

    冰雪奇缘之无尽冒险

    冰雪奇缘2续写,无穿越,原班人马。讲述艾莎安娜等人到阿伦戴尔外面的世界冒险的故事。雪宝:这些冒险以后会变成家常便饭还是就只是最后一次了?艾莎:可能会变成家常便饭吧……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安娜/克里斯托夫/斯文:!!!……被软禁在城堡直到成年的艾莎始终渴望出趟远门看看这个世界。终有一天她等到了这个机会,于是叫上安娜等人一起出门环游。但是,这一切真的会这么顺利吗?这个世界,真的是她们所想的那样吗?此书献给所有喜爱冰雪奇缘的朋友,本书一周内随缘更新,喜欢的朋友欢迎收藏养着慢慢看
  • 蹉跎年华

    蹉跎年华

    记忆是斑驳的时光碎片,青春是一抹明媚的忧伤。青春终会远去,但我希望记忆里的你一直都好。曾在青春里肆意挥霍,以为还有时间可以放纵;曾任意地纵容着年少轻狂,以为一切都会重来。恍然如梦,却发现青春早已逝去,再也无法回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