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79800000008

第8章 艰辛改革路,拳拳爱国心(4)

所谓淤田,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主动地把河堤扒开一个口子,河水流出的时候,顺带着淤积的泥沙也出来了,如此一来,类似当时天津塘沽那样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就会一跃而变成东北平原上肥沃的黑土地。当然,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能扒开的,得做好调研,经过充分的研究与论证才行。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经说道:“神宗熙宁年间,开始行淤田之法。《史记》上说,‘泾水中一斗水下面还有好几倍的淤泥,这样既能做肥料也能灌溉,如果能利用起来,是可以产很多粮食的。’现在王安石运用的淤田法,就是把淤泥利用起来了。”可见,沈括对此是持肯定态度的。

淤田到底有多肥,借《宋史》的资料,我们来简单比较一下,滹沱河“南董村田亩旧直三两千,收谷五七斗。自灌淤后,其直三倍,所收至三两石”,就是说,在淤灌之前,亩产5到7斗,淤灌之后,亩产达到了2到3石,也就是20到30斗,这样的效果不可谓不明显。面对如此的变化,枢密院却跟没看见似的,还嘲笑王安石只是在做小孩过家家的游戏,说淤田的泥“其薄如饼”,王安石听说后,笑了笑说:“的确有些地方是很薄,过两年可以接着淤嘛!”

当时淤好的田,或者官府雇人耕种,或者拍卖给农民,根据田地的好坏,价格也不一样,为了鼓励大家,当年的税收给以免除,从第二年再开始交税。

宦官,虽然一直以来被大家归为第三种性别,但这并不影响人家的智力发育。这时,就有个宦官叫程昉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水利专家,他在河北地区引滹沱河的河水淤田,“淤却4000余顷好田”,也就是40万亩。他还修治漳河和洺河,引水淤田达2400余顷,计有20万4000亩。王安石对他非常器重,并没有因为他是宦官而瞧不起他,一次,他还在皇帝面前夸奖程昉,他说:“程昉在河北干得很好,工作十分努力,成绩也是有目共睹。自秦朝以来,在水利方面的功劳还没有能出其右者。”

据文献通考记载,在熙宁(神宗年号,1068—1077年)时期,全国各地已开垦的田地数额为462万余顷,合计为4亿6200万亩,国土资源部最新的统计结果,截至2006年10月31日,我国的可耕地面积为18亿2700亩。

当然,不管我说破了嘴皮,保守派们也是不闻不问的,他们只顾着怎样来反对,苏氏家庙苏轼在农田水利法实施不久,曾对神宗说:“天下承平已久,地上所生之物产,现在已经开发得差不多了,不可能再有多少增值。以前的古陂废堰,多是被附近的人耕种着,时间一长,已相当于他自己的产业了,现在要清理兴复,类似这样的情况,肯定全部要被追缴回来。如此,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农田水利法绝非什么好政策。法令中允许人们随便提意见,有些心怀叵测的人就会趁此机会,公报私仇,打官司的人肯定会增加很多。朝廷本来什么事情也没有,不知为何,现在却无端地搞出这些事来,何苦来哉!”苏轼说来说去,落脚点还是在于不想做事,他最后一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朝廷没什么事,我们也就乐得清净,每天朝九晚五,看看报喝喝茶,吹吹牛聊聊天,就能轻轻松松地下班。现在可就不行了,当个官比做老百姓还累!其实他并非不知道开垦良田的好处,只是不想做事抑或是针对王安石,看他的“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斥卤:盐碱地)就知道了。

邓广铭先生也说苏轼与司马光的论调“全都是一直无知的鄙陋之见”,“苏轼只是运用他的生花妙笔来进行冷嘲热讽,而不肯对这一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生产问题作严肃认真的考虑探索”,他们是为了攻击而攻击,并“不管农田水利法在推行过程中有了多少收益”,只知道“加以挑剔”。在笔者看来,邓广铭先生如此严谨的学者,也这样说,足以说明当时保守派们纯粹属于没事找抽型。王安石故居:王安石与苏轼除了淤田之外,王安石对于黄河的治理也是值得一提的。

黄河那时是真正的河,不像现在这样在很多地段都已只是空有其名。可五代十国时期,大家都忙着夺权,也没人有闲心去管黄河。因年久失修,到北宋建国之后,黄河就经常开始发脾气了,不是今天这里决了个口子,就是明天那里又淹了几个村庄。到仁宗后期,黄河开始改道,并分成了两股:北流和东流,其中北流所走路径是比较绕的。改道之后,还是经常决口或溢堤,有些地段,黄河已经变成了“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

北宋政府一直以来,对于黄河都是采取打补丁的办法,没人考虑根治。即使是打补丁,也有人反对,怕“聚大众,兴大役”而致使民众聚众谋反。欧阳修还说“开河如放火,不开河如失火”(开河即治理黄河),他认为,治不治理,结果都一样,反正淹不到他们家。

自黄河改道后,朝廷就存在“回流”的争议,即是否把黄河水回到东流上,司马光等人极力反对,自然反对的理由也翻不出什么新花样来。欧阳修《集古录跋尾》王安石认识到,黄河之所以经常决口,是因为泥沙淤积,河床过高所致,加固河堤只是权宜之策,疏浚泥沙才是关键,必须设法使得“水由地中行”才可以。

王安石顶着众多的舆论压力,开始致力于治理黄河。1073年4月,设置了“疏浚黄河司”,专门负责黄河的治理工作。农具——耙,浚川杷的工作原理与形状与此类似找准了疏浚泥沙的方向,还得需要设备才行。那时还不是机械化时代,也没什么高科技的产品,同志们就开动脑筋想。有个叫李公义的脑袋瓜比较好使,设计了一种工具,叫“铁龙爪”,先制作几个铁爪,再用绳子系在船尾,铁爪会沉入水中,派几个大力士快速划船,顺水而下,反复数次,“水已深数尺”。

当然,这个铁龙爪是不够完善,大伙儿继续开动脑筋,进行改进,又研制出了“浚川杷”。用长达8尺(宋代1尺比现在稍微短点,为31.2厘米)的木头,嵌入2尺长的铁齿,形状像如今仍在使用的农具杷,只是小了好几号。然后在上面压上石头,木头两旁系上粗大的绳子,绑在相距80步的两条船上,“各用滑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如此反复。

这个工具一出来,就遭到了司马光等人的反对。山西介休文彦博塑像一天他们聊天时说起浚川杷,文彦博很不屑地哼了一声,说:“切!小孩儿玩的把戏,居然弄来疏浚黄河,真是不自量力。”

司马光对此深为赞同,说:“浚川杷根本就没有用,你看,要是河水深的时候用吧,杷就探不到底,都碰不到泥沙,来回多少趟不也白瞎嘛;要是河水浅的话,那杷齿都陷到泥沙里头了,再大的大力士也无可奈何,又如何疏浚泥沙?”

估计司马光小时候光知道砸缸,没从井里打过水,不知道上轱辘上的绳子长度是可以控制的。

浚川杷还是投入了使用,在大规模地使用之前,王安石还特地在大名府的一段河水上试验了一下,看看效果如何。结果不仅把漫散的河水导入故道,而且“退滩内所出民田数万顷,尽成膏腴”。可是文彦博是不关心有没有效果的,他只知道反对,他说:“疏浚的河流,泥沙都在河底,疏浚后到底有没有效果,河道是否加深,也没有办法验证。而且,河水浩大,桔槔有岂能是小小的杷所能疏浚的?夏天涨水,秋天干涸,这是规律。‘河水涨落,不由杷之疏浚,虽河滨至愚之人,皆知浚川杷无益于事。’”

说实话,治理黄河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一个浚川杷也不可能就把黄河的水患根治。而且泥沙淤积的原因在于中游的水土流失,仅疏浚泥沙也是不够的。可治理黄河的问题,就是到了现在,也仍然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古代衙门但王安石的做法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他还重视机械的力量,而这在当时是被人们视为“奇技淫巧”的。事情困难并不可怕,只要不断地思考与实践,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王安石在面对黄河水患时,不是选择无为,而是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事情做了可能失败,但不做就一定不会成功。人类也正是在一步步的探索中前进的。

王安石在早年曾写过一首《赐也》的诗,可见其心志。

赐也能言未识真,误将心许汉阴人。

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区区老此身。

这首诗是有故事的,源出《庄子·天地》,说的是孔子的徒弟端木赐(子贡),有一天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人竟然在井旁挖了个隧道,抱着瓮下去取水浇灌菜园,费了半天劲,也没浇多少水。当时已经普遍使用桔槔(利用杠杆原理的汲水工具,非常省力)了,所以子贡就很纳闷,问老人为什么这样做。老人回答说,使用机巧工具,人也会生出取巧之心,破坏人的纯真本性,所以他不使用。子贡听完,觉得非常有理,对老人十分佩服。

王安石在诗中指责了汉阴老人和子贡排斥机械的态度,也反映出他本人对于进步的生产工具的看法。

9.免役法——不夺农时

在王安石变法以前,国家和政府的杂务,全是以差役法的形式来完成。所谓差役法,说白了,就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让老百姓充当免费的劳动力。主要要干的杂务有运送官物、看管仓库、送信收税、挑土抓贼等等,不胜枚举。

在这些杂务里面,有两种对老百姓来说,是比较头疼的,因为不仅要出力,很有可能还得出钱,而且搞不好就是倾家荡产。替衙门看管仓库,若是一个眼神疏忽,东西丢了,是要照价赔偿的。催缴税款时,要是遇到了又牛气又蛮横的钉子户,惹又惹不起,打又打不过,就只能忍气吞声,另外代交垫付。

古代交通不方便,轮上偏远之地,要给京城送点贡品什么的,就是一路小心翼翼,将东西平安送到,难免还是会被刁难指责,往往迟迟交不了差,好不容易回到了家,时光就在这弹指一挥间,早已过去了两三年,一看院子里,已经多了一个光着屁股满地跑的儿子,也不好说是不是自己的。

北宋政府为了分配差役,将民户分为了九等,宁波王安石公园规定下五等户一律免役,上四等户依照家产多少来分摊。只是这些个规定在执行之时难免有所偏差,有权有势的都有免役特权,在衙门里能挂个一官半职的也能免役,读书读得好能考取功名的人、出家人、女户、单丁户通通免役,城市居民和商人也免役,这样一运用排除法,各种差役就落在了地主阶级的中下层和比较富裕的自耕农身上了。

农民一旦被轮差,若是到衙前当差,需要抽走3个男丁,自家的农活,就没人照看,兀自荒废了,这样肯定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农民为了规避差役,往往采取消极的方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农民们没有了种好庄稼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对于一个农业大国,将意味着什么?

这些弊病,人们并不是没有看到。熙宁元年,吴充曾上书说:农民为了降低户等,不敢多耕土地;怕人丁超额,而人为地出现骨肉分离。近年来,上等户渐渐减少,下等户逐渐增多。没办法生活下去,就转而经商,实在不得已,就只能落草为宼了。

欧阳修也说:现在天下的天地,荒废者多矣。我仅举临近的例子,就能管中窥豹。自京城往西,被弃耕的土地不计其数。并不是因为土地贫瘠才被弃耕的,而是农民不敢勤于农务,还有些土地的主人为了逃避繁重的差役,忍痛背井离乡。欧阳修塑像在北宋当时的差役制度下,一旦成为富民,就必须承担差役,也就意味着几代人辛苦积累起来的家庭财产,很可能付诸东流,个人辛苦的努力将成为无用功。西方经济学最为根本的假设是:人是理性的经济人。其实,只要是个正常的人,都会做出如下的选择:与其白做功,不如不做功。甚至为了避役,出现弃富求贫的现象,而且还不是一两个。

司马光此时也是对差役法深以为弊的,他说:差役法实施以来,人们越来越穷了,并且不敢劳动致富。“富者反不如贫,贫者不敢求富。”我曾经在村落间寻访,看到农民农具匮乏,就问他们为什么不添置。他们都说“不敢为也,今欲多种一桑,多置一牛,蓄二年之粮,藏十匹之帛”,乡邻们都会将自己视为富民,从而被选去充当衙前役。更何况是增种田地、修葺屋舍呢?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光此时也是反对差役法的,并且提出了他革除弊病的想法:农民除了租税外不要再向他们摊派差役,衙前役可以出钱雇人来做,如果人手不够,可以让城镇里的上等户来补缺。这些城里人,做起护送货物、主管仓库的事情,往往不用费什么劲,而农民们做这些事情,却常常要费九牛二虎之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敏捷灵巧,一个愚昧驽钝的缘故。宁波东钱湖的半山亭抛却司马光对农民的歧视不论,只看他的解决办法,竟是和王安石所实行的免役法是不谋而合的。只是在王安石推行免役法之后,他又掉转枪头,死磕王安石。

其实在王安石实行免役法之前,已经有些地方官吏根据实际情况,试行了一些改革办法。如越州通判张诜,看到当地民户“患苦衙前役”,就让他们出钱,然后拿钱来雇人当差。民“皆以为便”。

从熙宁二年(1069年)冬天开始,后来又经过反复修订,免役法终于出台。

这个免役法,其实说起来也不复杂。就是将民按财产分为五等,四等以上户,按等级交钱,交完钱就不用义务劳动了,这些收上来的钱,就用来充当雇佣的酬劳。这个所交的钱,便称为“免役钱”。

如果是官宦人家、出家人、单丁户、女户,或者男丁都未成年的,以及在差役法实施前没有差役负担的,也要划分等级,缴纳“助役钱”,这助役钱是免役钱的一半。

每个州县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列出计划表,看需要多少钱,就按等第来收取。当然,也不是丁卯合缝,要按需求的120%来收钱,这多收的20%,称为“免役宽剩钱”,主要是作为储备金,一旦碰上灾荒之年,就不用向民户收取免役钱,而由这部分储备金来救急。

新法制定后,为了稳妥起见,先试行,待“民无异词”,取得一定成效后,才向全国推广。

从免役法的规定和执行情况来看,至少起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解除了农民的疾苦,可以让他们安心务农,鼓励大家发财致富奔小康,即“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农民得到了自由,一心一意搞好农业生产,不免出现剩余农产品,这样就促进商品的流通,活跃了商品经济。

第二,抑制兼并。因为之前实行差役法之时,官宦之家是免役的,而现在需要缴纳助役钱,虽然钱数只是免役钱的一半。对于为何只收取一半,王安石说这是为了缓解矛盾的权宜之计,如果让他们交足额的钱,“则在官者须作意坏法”,城镇上等户也会纠结起来,蓄意生事,那肯定会对政策的施行造成莫大的干扰。苏轼画像事实证明,王安石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反对派们早已磨刀霍霍了。

同类推荐
  • 三国群侠传之神魔乱舞

    三国群侠传之神魔乱舞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一个令人向往,英雄辈出的年代,大江东去且看三国群侠乱舞
  • 套路古人的方法

    套路古人的方法

    作为一个大学宿舍之子,穿越后想的不是怎么去搞事情,而是打算去旅游看看隋唐时期的风景,看看没有被开发的自然风光,去去有水的罗布泊,最好能去欧洲走一趟,北极熊也瞧瞧。然后看看行军打仗,唐朝的陌刀到底是个什么样,门神秦琼到底能打几个体育老师。最后当然要看看这个时代的妹子到底怎么个漂亮法儿。尽量亲身体验体验。总之是一肚子的疑问和想法。但是手下不乐意领导天天游戏人生,于是他们开始利诱上司好好上班!这怎么行!我还打算去澳洲抓点考拉去非洲看看动物世界!
  • 林归于叶

    林归于叶

    林归于叶,木始于苗。死亡与新生不过轮回。生而幸之,死何悲之。恰如永恒之命尚依存。一个千年工具人被土著蒙骗成为专属工具人的故事。
  • 水浒之悍匪荣耀

    水浒之悍匪荣耀

    发如韭~剪复生~小民从来不可轻。头如鸡~割腹鸣~吏贵不可与畏惧,欲难平……吾以吾血悍尊严,怒以匪身换青天铁血群豪,悍匪花荣。壮哉~花荣~
  • 魏晋风流十讲

    魏晋风流十讲

    本书以十讲之篇章,通过上百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对《世说新语》这部奇书所再现的魏晋时期的奇风异俗、奇人异事,进行了生动的现代解读,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一卷在手,王谢旧事,尽收眼底;古风今韵,如月入怀。
热门推荐
  • 愿得一心人:绝色红颜的诗情与哀愁

    愿得一心人:绝色红颜的诗情与哀愁

    该书是一本赏析中国古典诗词和解读中国古代优秀女诗人的文艺随笔。以一首诗、一段词为引,用细腻动人的笔触,赏诗吟词,敷演一段凄婉美丽的爱情故事,带我们邂逅那些绝世红颜纯洁的灵魂,领略她们灵性飞动的诗情与令人一唱三叹的爱情。全书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对人物的解读,对诗词的赏析都有独到见解,值得收藏。
  • 半个神格

    半个神格

    希晓然被某宇宙的至高神——创造给寄宿了。因为创造被某个可怕的家伙给屠了,现在只剩下一半的神格跑路。但是,这件事远远不像创造说的那么简单……
  • 逗比姐弟的日常

    逗比姐弟的日常

    逗比姐弟的日常轻喜剧,吃货姐姐湘湘遭智商爆表的二弟东啸日常碾压,与捡来的呆萌小弟西门相爱相杀。日常逗比,温情治愈!
  • 大剑豪索隆

    大剑豪索隆

    穿越附身到索隆的身上,立志成为世界第一的大剑豪!一样的热血,不一样的故事,海贼争霸,舍我其谁?
  • 奥特进化系统

    奥特进化系统

    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在进化……是领航?还是超越?变身为巨人,是走向黑暗,还是在黑暗中绽放光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攻略俏甜妻

    攻略俏甜妻

    谢文樱,和大多数少女一样,她也有着情怀,一身戎装的男神是她梦中的英雄。她从没想到,自己无意中加微信会认识自己最佩服的年轻画家阿盛,更在某一天他们会成为网上恋人。大二的这个暑假,她拿着积攒了几个月的零花钱,踏上去看他的旅途,然生活却给她开了个天大的笑话。盛庭深,几年前喜欢上个少女,她是他的阳光,是他冷酷心扉中的柔软。几年后又遇某女,她却只当他是陌生人。风度面子尊严对他来说成为空谈,他只想着怎么把这个占了自己心却兔子样逃走的小丫头给叼进自己的窝,让她彻底成为自己的夫人……
  • 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大全集(超值金版)

    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大全集(超值金版)

    推开了虚掩的心门,成功比你想象的容易。成功与成功人士一直鼓吹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悬梁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成功过程的感受也并非如地狱般痛苦不堪。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有兴趣,并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不惧怕一时的失败,你就会取得最终的成功。你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每天充裕的时间足够你完成每一件事情。你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事情难你不敢做,而是因为你不敢做才让事情变难的。
  • 永武止境

    永武止境

    苍云,特种部队退役,3岁时候误吃一颗筑基丹,后来被人追杀,身中2枪将死状态下吸收了小时候吃下的筑基丹,不但身体瞬间康复,且拥有了学习太苍经的资格,得一逆天石珠。且看主角如何争霸天下,脚踏各大世家,坐拥美女入怀。
  • 读书是你自己的事

    读书是你自己的事

    这是一本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成长励志读本阅读本书,你可以欣赏精彩故事,感悟读书方法,体验读书的轻松!阅读本书,你可以规划美好未来,成就卓越人生,享受读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