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97300000004

第4章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人物;康、梁的维新思想及主要代表作;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应诏统筹全局折》;保国会;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揭示19世纪末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与发展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讨论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对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维新派等改革派思想比较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历史的能力。4.

通过引导学生科学地评价认识戊戌变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通过对维新变法从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继而成为社会改良实践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演变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必然产物。反映了历史进步的趋势。3.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重、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1.康、梁的维新思想是重点。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当时中国人向先进的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其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之精华,继承发展了早期维新思想。其产生发展表明中国的思想领域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也说明在中国危亡之际,爱国知识分子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学习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也能了解到康、梁等人崇高的爱国救国意识和品质,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塑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重点。19世纪中后期,世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中国的思想领域基本上是封建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虽然有洋务思想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但前者的核心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后者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实践。而维新派同封建势力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的大启蒙。它使世人进一步了解了资本主义,认识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民权思想对以后的影响很大,因此这次论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地位。3.百日维新是重点。这是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奔走呼号,努力奋争的最终结果。改革内容虽与最初提出的要求相去甚远,但还是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了解之,可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曲折复杂性,可以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4.戊戌变法的评价是重点。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历史学科教学的目的之一。在理解认识本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理解事件内在联系是很有帮助的。

一、难点分析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难点。学生掌握的史实有限,很难理解康有为在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利用儒家思想。授课时需要教师精心设问启发诱导,在适当补充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2.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对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的认识是难点。戊戌变法的评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而这恰恰是学生的弱点。因此,一说评价,往往就事论事,难以从宏观上,整体上认识把握。因此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清楚,戊戌变法的概念,或给学生以思路提示。

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学生容易把阶级(阶层)与个人混为一谈,认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谭嗣同等人不怕流血牺牲的勇敢献身性是相矛盾的。这需要教师在帮助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时强调阶级与个人的关系不同。

【课堂教学实录】

师: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对此,中国各派政治势力必将作出反应。地主阶级的代表——清政府的态度(打出《时局图》,倡导学生从图中找出答案),中国人民、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的态度如何?这是第七节的内容。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师: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良运动。结合前面所学的历史,请思考:运动的发生和哪些因素相关呢?

生:(讨论)

师:(引导学生从命题中找思路)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翻开书,看看教材编写者与我们大家的想法一致吗?

生:(阅读教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为政治背景和经济背景,落实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知识点,分析初步发展的原因)

1.政治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背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师:救国图存的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出现的。康、梁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主张变法,主张救亡图存。变什么?怎么救亡图存?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师:什么是维新思想?“新”指什么?

生:(随问随答)

师: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产生除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相关以外,还与思想自身的演变继承有关。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在继承了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了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特点)

师: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也在发展,并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想。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生:(阅读教材,总结思考回答)

师:把大家回答的内容整理一下。

1.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召开国会,变封建专制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

2.主张鼓励发展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3.主张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4.废除科举制,改变官制。

5.依靠清政府,通过变法改革的方式实现上述思想主张。(停顿,可以让学生再补充)我们再深想一个问题,在这些主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

师: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停顿)使国家强大,同时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由此可见,康、梁的维新思想具有强烈的鲜明的进步性和爱国性。康、梁是如何阐述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呢?

生:(阅读教材,了解学校名称,理论代表作名称及地位作用)

师:请一位同学把康有为理论代表作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

生。(朗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

师:(让学生把特点落实在教材上)我们仔细想想,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为什么具有这一特点呢?为什么宣传维新变法时要把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在一起呢?

生:(分成四人一组,充分讨论回答)

师:(为便于开阔思路,补充有关康有为的出身——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家教育,到香港游历,思想发生变化的文字材料)

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内容)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这样做就易于为世人所接受,又便于当权者,特别是皇帝的接受。这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不敢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1895年,康有为来京参加会试,正值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康有为联络了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请求“拒签和约,迁都再战,变法自强”—

—即公车上书。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这次爱国知识分子的大请愿对社会的震动和影响极大,上书的内容被传抄,印刷,流行很广。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开来,康有为由此取得了变法运动领袖的地位。公车上书也成为维新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

生:(思考思潮与政治运动的区别,随想随答)

师:为更好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了哪些具体的行动呢?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插图,总结途径,落实主要的知识点,如《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会,《变法通议》,学生可朗读其主要内容)

师:(简单介绍梁启超文章的特点及作用)维新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既有面对面的交锋,又有通过发表文章,写著作进行思想观点、政治主张的辩论、较量。

三、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师:1898年1月24日下午三点,在总理衙门的西花厅,一方是李鸿章、荣禄,一方是康有为,在场的还有翁同龢等人。荣禄首先发难,讲:“祖宗之法不可变!”康有为立即驳斥道:“祖宗之法以治祖宗之地,今祖宗之地不能守,何有于祖宗之法?既如此地为外交署,亦非祖宗之法所固有,因时制宜,诚非得已!”

双方的辩论,较量主要围绕三个问题面展开的。

1.主要内容

生:(阅读教材的大、小字,了解论战的主要内容)

2.实质与作用

师: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什么呢?

生:(分析回答)

师:论战的作用有哪些呢?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与认识)

师:这场论战说明了什么?反应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论战的实质去思考)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谈自己的看法)说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分享政权的愿望,反映出他们有强烈的鲜明的爱国心,正义感。

师:(引导学生回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潮,洋务派的洋务思想)这些思想与维新派的维新思想有什么异同点?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主张、目的、特点、代表的阶级利益等方面思考回答)

师:维新派做了大量的准备,特别是思想舆论准备,目的是为了把其政治主张付诸于社会实践,实现社会改良。而社会改良真能得以实施,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导学生从改良的概念入手进行思考)

生:(讨论、思考、简单回答)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皇帝的支持,维新派要有具体的改良方案和自身组织上的准备。(按学生的思路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讲述)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全国人民反对,康有为从广东赶到北京后,再次给皇帝上书(第五书)(打出第五书的主要内容),再次强调变法的紧迫感、重要性。上书仍未直接到光绪皇帝手中,但其内容痛切,在大小官员中辗转传抄,引起强烈反响。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发表——光绪看到了。他准备召见康有为,囿于非四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召见的祖制,遂改令递送条陈,并下令:对康有为的条陈要随到随送,不得阻拦扣压。——

维新派得到了皇帝的直接支持。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根据你们的了解考虑一下。

生:(思考、回答)

师:有的同学说他不愿意做亡国之君,有的同学说他具有改革意识,分析得都很好,有道理,老师再补充一点,光绪皇帝也想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权,自己能真正掌权,因此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

生:(阅读教材掌握维新派的施政纲领,通过小字,体会理解《应诏统筹全局折》为什么是施政纲领)

师:维新派组织上的准备,体现在保国会的成立。

生:(阅读教材,了解时间、地点、宗旨、性质)

师:在维新派的努力推动下,一场社会改良自上而下地开始了——戊戌变法,因新政只推行了103天,又叫百日维新。

四、百日维新

1.开始的标志

生:(阅读教材,了解开始的时间、标志)

师:为能顺利地推行新法,光绪帝破格提拔了一批有才识的维新人士,组成了以维新派为主的推行新政的核心。

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大小字,了解破格提拔的基本情况和原因,教师对康梁等人的职权稍作解释)

师:由此可见新政的诏书名义上是光绪帝发出的,实际上是维新派所为。

2.主要内容

师:在变法高潮时“上自朝廷,下自士人纷言变法”,一度出现了“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政治局面。(打出教材引用的《戊戌政变记》中的一段材料,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解释“封章”等含义之后设问)

1.能否知道此段材料所说的是哪一项变法内容吗?

2.对“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疾苦,悉达天听”你是怎么理解的?

3.梁启超这样说,说明了什么呢?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新政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仍打击了封建势力,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的反对和破坏。

生:(阅读教材大小字,了解封建势力反对破坏变法的具体史实)

师:在封建专制体制下的重大影响这些史实说明了什么?

从中央到地方封建势力相当强大,从而决定了变法注定失败的命运。

五、戊戌政变

师:戊戌变法高潮时,双方斗争十分激烈,各种传闻也很多,其中京津一带盛传慈禧太后将在10月份赴天津阅兵时,将以武力强迫光绪帝退位。光绪传密诏给康有为等人商量对策。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维新派只好求助于掌有军权的袁世凯,殊不知善于看风使舵的袁世凯却出卖了维新派。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

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政变的具体内容。)

师:戊戌变法虽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六、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师:(讲清戊戌变法的大概念和小概念及评价历史事件的思路)

1.性质

生:(由理解得出结论并落实在教材上)

2.积极作用

师:积极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背景、目的、过程等方面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并落实在教材上)

师:(强调进步性、爱国性)进步性——无论是政治主张,还是改良实践,既符合当时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又顺应当时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爱国性——挽救民族危亡本身就是爱国。救国是爱国的最集中的体现。为了救国,为了警醒世人,谭嗣同等人甘愿为变法献身。

生:(朗读教材的小字,了解谭嗣同的献身精神。)

3.失败的原因

生:(阅读教材,了解原因)

师:同学们从中能否理解认识,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或者想一想,维新什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为什么不敢发动群众,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生:(回答)

师: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谭嗣同为变法而勇于流血牺牲,为什么还说他们软弱呢?(停顿,解释阶级或阶层与个人的关系,说明谭嗣同献身的勇敢性和阶级软弱妥协性的不同)

师:(总结本章节内容,让学生把本节的重要内容的因果关系,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

(教师也把自己所画的图示逐步地展示给大家。第一部分最后展示)

同类推荐
  • 温暖的故事--盛开在掌心的茧花儿

    温暖的故事--盛开在掌心的茧花儿

    本书是一本集爱情、亲情、友情以及陌生人之间真诚相助的故事书。在这本书中,《打死不说我爱你》会告诉你什么是人世间最温暖的爱情;《蝴蝶之家》会告诉你每一双手的相握,都会让世界多一份暖暖的爱意;《你就是那最美的栀子花》和《请到天堂门口来接我》则会告诉你,心有阳光,无论再困窘的生活都会充盈着快乐与幸福。
  • 学生热爱学习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上)

    学生热爱学习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上)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是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明式家具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明式家具

    形态各异的家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大致说来,世界上的家具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东方系统以中国家具为主,而西方系统则以英国家具为主。由于受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地理气候、制作技巧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一种工艺精湛、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在中国的古代传统家具中,明式家具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家具的杰出代表,它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
  • 绿野仙踪(小学生爱读本)

    绿野仙踪(小学生爱读本)

    善良的小姑娘多萝茜被一场龙卷风刮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奥兹国,并迷失了回家的路。在那里,她陆续结识了没脑子的稻草人、没爱心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互相帮助、携手合作,历尽艰险,遇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终,他们凭借自己非凡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都如愿以偿。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苔丝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苔丝

    出生于英国乡村的一个小农家庭的苔丝姑娘,因为父亲听说自家是古老贵族德伯维尔的后裔这个传闻,让她的一生发生了剧变。在经历了一场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事件后,她面临着种种道德障碍,苔丝向这种道德观发起一次次挑战……
热门推荐
  • 奥特行星

    奥特行星

    这是一个少年获得一份可以自己融合光与暗属性的一块手表,开起的无敌之路。可以融合属性。
  • 武碎三界

    武碎三界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便有了江湖!人间界如此!天界如此!神界亦如此!总之只要存在生命、存在智慧的地方,就会存在江湖!江湖生存法则第一条——强者为尊!江湖生存法则第二条——弱肉强食!江湖生存法则第三条——无毒不丈夫!三界通用法则!
  • 高迎夫人回家门

    高迎夫人回家门

    这一天,婚礼没了,这一天,大哥没了,这一天,我没有了所有!什么都没有了……呵呵狼狈的女人苦笑着,一双明亮的眼睛里空荡荡的,大脑里除了空白还是空白……“你是谁?”一道身影挡在了她的面前,她不得不仰起头,声音已经嘶哑不堪。“丈夫,你的老公。”男人慢悠悠地说着。“我不是?”女人空白的记忆中,婚礼没了,大哥带着自己散心,出了车祸,结果大哥也不见了,现在只有这一片狼藉的现场证明自己的那点残存的记忆没有出错。只是,其他的,再也想不起来了,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看这个,”男人依旧是慢悠悠的,一个红色的本子递到了女人的面前,“这不是你,还能是谁?”男人看着她打开红色的本子,无视她那眼中的迷茫,接着说道:“夫人,我的太太,回家吧……”
  • 深渊终章

    深渊终章

    那个火爆世界的游戏,居然与另外一个世界相连,可那个世界就像深渊毫不留情的吞食着每一个进入游戏的玩家,让他们与真实世界永远脱离……
  • 提督中年

    提督中年

    曾经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时代更替,成年人的童话也不仅仅是武侠了:人到中年,却遇上了人生三大不幸的中年丧子,林建国仰天怒吼,得到了孩子……嗳,怎么是舰娘?!老天!玩我!吼过了,日子还得过:嗳,嗳,来来,看看这个,电磁炮,射程受限于球面曲度,只有40多,不过速度快,用来防空不错……一颗爸爸的心,一群女儿的身,日子,就这么过着了
  • 交错命轨之魔卡公主

    交错命轨之魔卡公主

    重生?不!穿越?一半??系统?或许是。。。
  • 岁月归真

    岁月归真

    此书分为新闻篇、言论篇、评介篇、散文·诗歌、采访·拜访等板块,内容包括:革命的友情洋溢在崇山峻岭、繁荣热闹的雷波物资交流会、千红万紫争芳菲、节日的歌声、借宿番家、双喜临门等。
  • 擦肩只为相爱

    擦肩只为相爱

    “师妹,你怎么哭了?不要哭了!”谁是你师妹?我就哭,我回不了家了!你说我哭不哭!”师妹,那你可不可以把我送回蜀山?”好人做到底,反正也回不去了!送就送吧!不过你得管我饭!“我们蜀山的人都修仙,所以不经常吃饭!所以你应该很充足!”
  • 总裁大人请滚开

    总裁大人请滚开

    他爱她深入骨髓,却不得不对她加以折磨,最后还送她一句话,“几个男人才能够填饱你这样的贱人!”她爱他爱到昏天暗地,但也恨不得把他挫骨扬灰。纠纠缠缠却又不能分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这样。等到兜兜转转,他终于下定决心对她说出他的心意时,她对他生冷的说出一句话,“总裁大人,你的爱我承受不起,请滚开!”
  • 一代朝臣

    一代朝臣

    发现历史很难写:暂时先停下了...整理上纷胀的头脑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