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36000000006

第6章

——唐·张九龄《远佞第二章》

忠言不容易被听取,甜言蜜语容易被听取。

甘则易悦,直则难入。

——唐·张九龄《亲贤第一章》

甜言蜜语就容易取悦,忠言不顺耳就很难听取。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唐·温庭筠《原隰荑绿柳》

刚长大的黄莺将要飞出山谷,还要在树枝上栖息一下。比喻借助他人的力量。

人之有过,则面折之,而退无后言。

——唐·房玄龄《晋书·崔洪传》

他人有了错误,应当面批评,不要在背后议论。

斗水泻大海,不如泻枯池。

——唐·孟郊《赠主人》

让一斗水流入大海里,不如让它流入枯干的水池中。比喻救急于危难之中。

激切即似讪谤。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

激烈而切中要害的言辞常常被认为是诽谤。

曲言恶者谁?悦耳如弹丝。直言好者谁?逆耳似长锥。

——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有谁讨厌谄媚的话?它如同弹琴一样悦耳动耳。有谁喜好耿直的话?它如同长锥一样刺耳。比喻人的通病是爱听恭维话,不爱听批评话。

自当舟楫路,应济往来人。

——唐·张众甫《三州渡》

自己掌管着舟船,应当接送来往的行人。比喻助人为乐。

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

——唐·郑愔《咏黄莺儿》

如果不凭借高风,如何能高飞呢?比喻不借助他人帮助则很难取得成功。

见义必许死,临危当指困。

——唐·李咸用《古意论交》

为正义事业要勇于献身,在他人临危时应当慷慨资助。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唐·苏拯《医人》

古代的医生看病首先治病人的心病,心病治好了药效自然就灵了。

人有急难,倾财救之。

——唐·李肇《唐国史补》

他人有急难时,应拿出全部钱财去救助。

药不毒,不可以蠲疾;词不切,不可以补过。

——唐·柳泽《谏覆斜封疏》

药效的威力不大,就不能够去除疾病;言词不恳切,不能够使人补救过失。

不求立名声,所贵去瑕疵。

——唐·王建《求友》

不是贪图求取名誉,可贵的是能够相互帮助去掉彼此的缺点或过失。

邻并须来往,借取共交通。

——《全唐诗补逸·王梵志诗》

邻居应该相互往来,互相帮助。

贫亲须拯济,富眷不烦饶。情知苏蜜味,何用更添高。

——《全唐诗补逸·王梵志诗》

贫穷的亲戚必须救济,富足的亲人可以不必帮助。明知道苏蜜很甜,何必再增加它的甜呢?比喻应当帮助有急需之人。

有事须相问,平章莫自专。

——《全唐诗补逸·王梵志诗》

遇到问题必须互相商量,筹划事情不要独断专行。

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共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五代·张昭远等《旧唐书·李百药传》

能与别人共享快乐的人,别人必然会为他分担忧愁;能和别人共享安稳生活的人,别人也必然帮他拯救危难。

俯己就人,则易为功;仰人以援己,则难为力。

——宋·苏轼《进策别下·省费用》

降低自己的身份去靠近人,就容易成就事业;等待他人来帮助自己,就难以如愿。比喻帮助他人或接受他人帮助都应积极主动。

交浅言深,君子所戒。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交情浅却言辞深,这是君子所应戒止的。

劲操比松寒不挠,忠言如药苦非甘。

——宋·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操守如同寒松不屈不挠,忠言如同苦口的良药不甜蜜。

直道正言,石投水而必受;淫辞诐行,雪见而自消。

——宋·王安石《贺吕参政启》

正直的言行,如同石投水一样被接受;不正的言行,如同雪见阳光一样自然消亡。

良药不甘口,厥功见沉疴;忠言初厌之,事至悔若何。

——宋·欧阳修《橄榄》

良药苦口,其作用在于治重病;忠言一听就厌烦,等事后悔恨又有什么用?

言不激切,则听者或未动心。

——宋·欧阳修《论契丹侵地界状》

如果言辞不激烈恳切,那么听的人就不会动心。

用意深而劝诫切,为言信而善恶明。

——宋·欧阳修《魏梁解》

用意深刻而劝戒切中关键,言辞诚恳而善恶就会明辨。

谀言顺意而易悦,直言逆耳而触怒。

——宋·欧阳修《为君难论下》

奉承的话迎合人意容易使人高兴,耿直的话不好听容易触人发怒。

忧人太过,以德取怨。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

批评他人太过分,是用德招取怨恨。

同恶相济,自绝于天。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干坏事的人互相勾结,就会无药可救。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常常听到他人的批评,缺点就会日益减少而吉祥就会到来;喜欢听到他人的赞扬,声誉便会日益下降而灾祸也将到来。

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宋·林逋《省心录》

把财富留传子孙后代,倒不如用它去周济困难的人。

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冻馁几千百人。

——宋·林逋《省心录》

为了一时的快乐花费千金,不如救济挨饿受冻的难民。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

——宋·林逋《省心录》

听到他人对自己的规谏就表示感谢,听到他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善者,访而亲劝之,使勿怠;恶者,喻而戒之,使自修。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奇节》

对于善良的人,要亲自去鼓励他别松弛;对品质不好的人,要告诫他加强自我修养。

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宋·李邦献《省心杂言》

说别人的短处不叫耿直,帮助别人做恶事不叫义气。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言语难入。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规劝人不能光批评他的过错,要先肯定他的长处。人高兴就能听进意见,生气就很难听进任何建议。

洞庭镜面平千里,却要君山相发挥。

——宋·陈与义《又登岳阳楼》

洞庭湖千里水平如镜,却只有在君山的陪衬下才风光壮丽。比喻事物都需要辅助支持。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元·施耐庵《水浒传》

在路上看到不公平的事,便冒死挺身相助。

遇急思亲戚,临危托故人。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

遇到困难时会想起亲戚,面临危险时会求托朋友。

受人之托,终人之事。

——元·高明《琵琶记》

接受了他人的委托,就要把事情办好。

有难必救,有恩必报。

——元·欧阳玄等《宋史·李谷传》

他人有困难一定要去救助,他人对自己有恩惠一定要报答。

拯溺救焚之际,必以任人为急。

——元·欧阳玄等《宋史·李光等传》

救援溺水、助人灭火的时候,要如同对待自己的事一样急。

可以隐夺,难以正格。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如果公开地规谏就会很难奏效,可以隐蔽地去改变他人的意志。

救人须救急,施人须当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救人要在有急难时,施舍应当在人的困穷之时。

苟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身不得一闻过矣。

——明·吕坤《呻吟语摘·补遗》

如果要求批评自己的人一点过错都没有,那么一生都不会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一次过错。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也。

——明·吕坤《呻吟语摘·补遗》

给自己提建议的人,不一定都是没有缺点错误的人。

爱人不以颂而以规。

——明·海瑞《赠王朋江升宁波府太守序》

爱护人不是称颂而是规劝。

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明·王阳明《传习录》

朋友之间应该指摘批评少,诱导鼓励劝勉多才行。

任己者术穷。

——明·刘基《郁离子·任己者术穷》

只相信自己,办法必定有穷尽之时。

任事者,当置身利益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做事的人,应该把自己置身在利益之外;提建议的人,应该置身在利害之中。

劝人生,济困扶穷。

——清·曹雪芹《红楼梦》

人生在世,应该济困扶穷。

以善规人如赠橄榄,以恶诱人如馈漏釜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

以善规劝人像赠送橄榄一样,以恶去诱惑人像送人漏锅一样。

劝人息争者,君子也;激人起事者,小人也。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劝人停止争吵的人是君子,激将人闹事的人是小人。

见人做不义事,须劝止之;知而不劝,劝而不力,使人过遂成,亦我之咎也。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看见别人做坏事,要劝阻制止,如果知道了而不劝阻或劝阻不力,使他犯了错误,这也是自己的责任和过错。

不闻逆耳之言,过在友与。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没有听到过批评,这是朋友的过失。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宣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他人有求于我,如果不能答应,就应该直截了当说明原因,千万不要含糊,以免误了大事。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作经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清·申涵光《荆园小语》

肯定行不通的事,就不要随便去做;肯定不听劝告的人,就用不着去浪费口舌。

同类推荐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原型批判与重释

    原型批判与重释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原型概念的来源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含义进行了考察,对现代原型理论的生成过程与人文科学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重点对以荣格为代表的原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辨析和批判;认为要使这一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获得新生,推进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探索,需要对原型进行重释。下篇主要对原型概念和原型理论重新进行了阐述;首次提出了原型现象的哲学和神学维度、生理雏度、心理维度和文化维度的概念,结合现代哲学、人类学等新的理论,对其分剐进行了论证,深入地阐述了作者的原型观。
  • 思想课堂-哲学笔记

    思想课堂-哲学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新世纪石嘴山

    新世纪石嘴山

    本书通过多方面多角度介绍了宁夏石嘴山多年来记录的大事件概况。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热门推荐
  • 快快穿之梦境狩猎者

    快快穿之梦境狩猎者

    慢慢更新中。。。。其实是我做的几个稀奇古怪而又极其逼真的梦境,我想要把它们写出来,所以想了个梦境狩猎者的元素把我的梦境都串联起来。话说好讨厌每天做噩梦的我感觉啊。
  • 古时兵法今时用

    古时兵法今时用

    此书兼顾兵学理论体系与经典兵学著作的合一,注重元典解读与现代管理的融通,试图从引导者的眼光,帮助读者初步了解中国兵法最为基础的一些概念和阐释。了解兵学和兵法,不仅可以熟悉中国的历史,更能涵养气质,拓展气度,扩大自己的人生格局。第一章以战略管理立意,关系国家安危;企业成败;为人处世的得失。第二章以战术管理为用,教人在出奇制胜的的逆取之道。古兵法按照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六种情形总结出三十六计,分析其中哲理,可学会进退得宜的谋略,可读第三章。用间是获取情报基本手段,不劳师动众而瓦解对手,可读第四章《一部军事史,半部间谍战》。
  • 一世仙侠

    一世仙侠

    人生一世间究竟为何懵懂书生许墨阳偶遇仙缘誓要单人独剑一世修仙
  • 男神住隔壁:Hello女卧底

    男神住隔壁:Hello女卧底

    他是闷骚傲娇的精神科医生;她是乐观大条的正义女卧底。“听说两个人在一起,如果出现心跳加速脸颊发红浑身发烫就代表喜欢,对吗。”“我看不出你喜欢我,我只看出你想睡我。”“言医生,你是男人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是。”某女抓狂,把一本正经的言医生扑倒:“那生物学有没有教你接下来该怎么做?”“没有,”言医生挑眉,翻身,转而轻声道:“但某动作片有教。”
  • 期待春暖花开的日子

    期待春暖花开的日子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导致了工厂不能开工,学生不能上学。但是全国人民保持高度一致,经过医务工作者和部队,以及各行各业的努力奋斗,取得初次告捷。大学放寒假在家的云晶晶也不能如期回到学校,家在异地w市的男同学景晓,早就对她暗生情愫,临放假时就加了云晶晶的微信,当然云晶晶对他也是有好感的。如今虽不能在学校里见面,但每天在微信中相互安慰关心,似乎感情又前进了一步,虽然景晓还没表白......
  • 救世游戏——造神计划

    救世游戏——造神计划

    超越了世界科技水平线的游戏。多重元素集合的第二世界。未知的位面之旅,漫无目的的穿梭到底会找到什么。愤怒?感动?大喜?大悲?或许这只是这个惊喜的世界带给我们的日常。这不只是主角们的游戏,而这个是世界的:救世游戏。
  • 承平伯夫人的客厅

    承平伯夫人的客厅

    尤二姑娘梦醒,重新树立人生方向,立志不为妾,而成为承平伯爵夫人。丈夫虽老却无恶习,撒手人寰后,尤二姑娘立志守节。只是那位王爷晃来晃去为哪般?---本文前期风流男,类似赵赦、朱宣,洁癖勿入。
  • 带着微薄行囊在世间流浪

    带着微薄行囊在世间流浪

    在王兮瑜的记忆中,她最后一次见徐项尹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吧。那时候她24岁,徐项尹比她还小一岁。“兮瑜,如果有一天我突然不见了,你会恨我吗?”“你要是敢突然不见,我肯定立马找个人嫁了,气死你!”“真的吗?”徐项尹的语气听起来那么的认真,像是真的会突然不见一样。可当时王兮瑜除了恼火却没有考虑太多,也不懂为什么他突然会这么问。那晚过后,徐项尹的脸上似乎再也没了笑容,和王兮瑜在一起的时候每一句话都像在交代后事一样。
  • 我的军人生涯

    我的军人生涯

    他是少年兵王,他是古武高手!退伍回归都市,成为美女总裁的贴身保镖。从此妖孽兵王纵横花都的故事开始了,俊俏秘书、娇蛮校花、冷艳空姐,一个个都来了。他的名言:航哥的脚下,不是谁都能拜服的!
  • 羽倾天下

    羽倾天下

    黄沙城,忘生殿,通往故地,达至彼岸。一方白色的帷幕,似亘古般横亘。一檄轻吟,火红色弥漫在天,睥睨天下。凤凰之身,沦落妖界。延续千年的恩怨纠葛,她处于漩涡中心。从人间回到羽界,成王。面对的却是一场千年前的纠葛。她该如何做,才能重返九天?一羽倾天下,且看她懵懂,看她痴迷,看她翱翔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