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60500000052

第52章 养成重视科研的习惯

我是一名教师,供职于湖兆沙洋长林中学,上语文课,当班主任,兼管学校教科研工作。今天,学校又给我提供了向大家学习的机会,我深感荣幸,却也有些诚惶诚恐。作为实践中人,讲理论实在力不从心,即使很想班门弄斧一番,又怎奈何手中只有铲刀子的状况!倒是乐意谈点体会,试抛几块断砖,若得评头品足,也会自以为不算冤枉功。

教师是一个部件,参与组装成一部育人的机器。在长林中学这部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改进的机器上,我理解自己的位置和职能。

我们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得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少不了科研的先导作用。这里,我谨以“部件”的部分感受,说一说学校整体的进取,聊一聊个人向来的热衷。

一、坚持科研兴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揭开新篇章

我们学校是一所镇办初中,地处沙洋城关,得近郊之便,获信息之利,一直以来,教育科研工作每每走在前头。

1996年10月30日,《中国教育报》“教育科学”专版发表了一篇题为《科研拓宽兴校路》的文章,那是我们学校此前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总结,成功的经验曾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一定的反响,该文也曾因此荣获全国“科研兴校”征文头奖。自然,它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我们“加油”了,近三年,学校进一步改良和推进着这项工作,取得了诸多饮誉一方的成绩。譬如,在1998年12月市第三届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获得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的“快速作文的素质教育效应”等课题,就是充分的例证。

学校这方面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两句话:增强科研意识,规范科研管理。

(一)增强科研意识,突出科研地位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朝着纵深发展,改革的重心随之转移到如何深化素质教育,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于是,教育科学研究闻“机(遇)”起舞,被有识之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教育科学研究能够将教育改革推向深入,能够确保教育质量常胜常优。

教学质量乃是一个学校的根本生机,教学质量的优胜又离不开教师的精诚努力,我们深有这份体会。为此,我们务必与全体教师一道,全方位地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地达成共识:教学质量常优也取决于教育科学研究。

A老师:工作认真负责,自身素质高,尤其注重教科研,在参加许多活动的同时,所带班级和所任学科,总是名列全校同年级之首。显然,A老师的教学质量高。

B老师:工作认真负责,自身素质较高,却无意于教科研,凭着吃苦耐劳,所带班级和所任学科,在起始年级名列前茅,到高年级乃至毕业升学之际则显示一般。当然,B老师的教学质量也无可非议。

C老师:工作只求过得去,自身素质不高,对教科研置若罔闻。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出于使命感,该管的管了;有点教科研意识的丈夫义不容辞地“越俎代庖”,该上的上了。结果,C老师的“教学质量”也挺像回事儿。

乍一看,以上三位教师都取得了一定的“高质量”,追根溯源,我们却不难发现各自取得的成绩存在性质的差异。想必大家也只能承认,A老师获得的“高质量”具有科学的必然性。即教学高质量=事业心强+教师人格成熟+积极开展教科研。可以认为,一个教师,若不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便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情,更谈不上师德修养,还能言及什么质量呢?光有事业心亦不够,还应该具有成熟的教师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执著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能够历史地、辩证地、理性地认识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具有成熟的教育能力;具有成熟的行为风格;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加之以全身心地投入教科研,也就是,能够依据大纲的要求,根据教学的目标、学生的实际及自身的特点,经过悉心的研究,制定出相宜的对策,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适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善于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变化的细节和原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随机应变地处理偶发事件,并从中归纳出有价值的经验;乐意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真诚地同学生进行心理换位,从而获取真正的角色体验等等。教育者把这些优势集合,就是优胜质量应运而生的土壤。

相对而言,B老师抓质量难脱“憨擂”之嫌,擂出来的质量一时虽然也很可观,但是带有偶然性。因为忽略了研讨,就没有知识的更新,没有方法的改进,没有规律的遵循,没有创举的致力,仅仅凭着“程咬金的三板斧”,终有“黔驴技穷”的那一刻,到了那一刻后就力不从心了。

毫无疑义的,C老师的所谓质量不是主观能动作用的结果,其表现将随着改革的步伐深入而失去市场,我们已没有必要计较。

从上述的论据中,我和我的同事们日渐受到启发:教育科学研究也是一种生产力,谁掌握并发展了这种生产力,谁就可以赢得持之以恒的显著效果。从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教学的角度讲,科研一定能够出高档的质量,急功近利者暂时可以疏忽科研;从长计议,科研乃是教育教学效益的增值器。从具体做学校领导工作的角度讲,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份见解是:教育科研体现着教师的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科研能力的突破。“四制”改革势必淘汰那些不热心教育的“顾左右而言他”者,但就受聘的教师来讲,再有事业心,毕竟素质低下,没有科研动机和能力,恐怕是想搞好教学也难以长期搞好。只有德识才能并举的教师,才是教育改革所呼唤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一大批科研型教师涌现之际,还用我们担心什么质量问题?

正是为了这个追求,我们长林中学一面深化着“四制”改革,一面大幅度加强了教育科研工作。

(二)规范科研管理,驱动科研工作

在我们的学校工作计划上,科研工作总是被摆在议事日程里。学校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布置了具体的任务,制定了可行的措施,同时,出台了管理的章程,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辅之以学科竞赛等同的奖励制度,人力、财力投入逐年上升。我们学校的领导基本上参与了教育科研,教导处、教科室人员以身作则,校长和主管教育科研的副校长言必扬科研,行必推科研,对学校展开的每个科研活动均给予极有价值的中肯性指导。可以说,每一个科研成果的诞生,都体现了领导极大的关注,凝聚了领导无数的心血。

学校规范科研管理,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1.设岗专管,发挥学校教科室的引流作用

学校专设教科室,聘任了教科室主任负责具体的科研日常工作。教科室工作计划交学校审定后施行。

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快速作文研究课题,作为我们学校的重点课题,即由教科室承担完成。同时,教科室指导着全校教师的专题研究,包括组织教师选题,期中或期末对全校科研工作进行分析指导等,还着力于推广优秀成果,建立本校科研工作档案,并拟定进一步完善其过程管理。根据学校的安排,教科室坚持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教育理论或科研方法乃至职业基本功之类的培训,开办过科研论文写作讲座,举行过论文大赛等活动。

2.以实验班为龙头,拉动全校的课题研究进入良性循环

学校开设了各类实验班,实验班教师均由科研骨干担任。实验教师必须选题立项,所选题目从实际出发,具体化,准确化,有坚实的理论基矗以语文学科选择“‘读写创’教学改革实验”来说,就能一目了然其具体的研究内容,突出的研究重点,科学的自变量,可操作性强的创新意向,以及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和研究方法,整个方案设计十分科学。方案一经确立,接下来就是认真实施,我们尤其强调过程的规范化。实验教师务必以课堂教学为研究载体,大胆探索规律性的东西。为加强督导,我们经常性地召开实验班实验教师工作会及其课题组会议,校长从万忙中也要抽出时间到会指导,给胆子,问路子,听调子,定盘子,使实验教师备受鼓舞;主管校长、教科室则与教师们“换位”研讨,谈心得,讲体会,交流经验,分析“教训”,不断地改进方案。课题组也能及时地自觉地完成调查或测试,做好相应的统计分析,并将搜集积累的材料,纳入课题档案。

由于我们始终如一地强化课题管理,课题研究在我校产生的影响自然逐渐扩大,其成果在本校卓见成效。快速作文,数学“导学式”,英语“说练思”等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学校的课题特色,操作教师也各显其教学工作的不同凡响。科研骨干成批涌现,成批的课题成果在各级获奖或发表。据有证可查的统计,我校教师至今发表论文101篇,其中省级以上63篇,市级28篇,县级10篇;论文获奖38篇,其中省级以上10篇,市级14篇,县级14篇;教案获奖13篇,其中市级6篇,县级7篇;课件等获奖8篇,其中市、县级分别为5.3篇;县级获奖说课稿7篇。学生获奖达251人次,其中国家级39人次,省级33人次,市级136人次,县级43人次。

3.着眼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科研的开创力

一方面,我们学校抓实验教师,突实验课题,要实验成效;另一方面,我们学校也倡导并组织所有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因时因地因材,选择小而实的题目,开展群众性的科研活动。其间,我们学校分外重视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相结合,分散研究与集中研究相结合。

教科研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每项研究活动又都是分析类比、抽象概括的争辩。为此,学校既鼓励教师的自我研究活动,让教师自己通过独立钻研去提炼本质和精华,提炼和形成自己的观点;又努力把群体性的教科研活动推向纵深,在目标一致、起点相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争鸣,营造教科研的浓郁氛围。

学校提倡有了问题就研究,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研究。这种分散性的教研活动,同样有利于形成学校小科研氛围。只要是面向实际,尊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现状的行动,我们的领导都敢于相信,教师能够抓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通过攻关,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做到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这样一来,我们学校不仅有了占教师总数25%的骨干人员成为科研中坚,而且我们学校还拥有过半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校为之相当明确地表示,只要教师的专题研究方案或计划论证成立,该案立刻纳入课题管理体系,该教师也立即与实验教师一样享受增加10%工作量等同待遇。这些,不能不说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优化的成因之所在。

学校一面肩负管理的责任,一面也尽创造条件的义务,这就是竭诚为教师提供研究信息,提供研究资料,提供学习、考察、观摩的机会,提供一切触发研究灵感的可能。服务到家,服务到位。学校唯以服务的热忱,唤起全体教师科研的热情。我们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全校性教育教学经验研讨会。各课题组、教研(备课)组依计划组织不同形式的专题活动。其时,教师们都不同程度地展示自己的科研实力,其诚可嘉,其志可勉。作为一个集体,我们学校也注重了优秀成果的宣传与推广,在县、市电视台,在市以上报刊上,我校科研工作的有关报道曾经超10次以上告知受众,社会效益被十分看好。

正因为我们学校对教育科研的情动于衷,我们学校才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我们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也理所当然地得到县、市有关领导机构的一致肯定。

二、既然是学校的一员,就应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尽一份力,我选择了科研治教,潜心科学研究,探索研究方法,创造科教成果

在1998年12月召开的荆门市第三届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荆门市教育委员会、荆门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给我两本荣誉证书:一是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二是“快速作文的素质教育效应”被评为荆门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这,也是对我过去工作的一份充分肯定。

在1999年秋季学期伊始的聘任中,长林中学把我安排到教科室这个新岗位上。——这,也是对我未来工作的一份殷切期望。

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肯定与期望之中,我默默地走在潜心科研、探究科研的路上——

(一)不是初恋,至爱终将身心许

一个年轻的农民,穿了双塑料凉鞋就走进了民办小学的课堂,那年的我17岁,在1978年5月那个犁耙水响的月份里,心间也插上了一片青青秀秀的稻秧。缪斯的流云顾盼又让我10年如树,在黄土岗子上把一挂小小的铜钟天天打响。我为这儿写下了小诗,写下了散文,足足留下了最韶华的青春,却没能写成一篇小说,这儿无法虚构生活。后来才是正剧的发展,我总算以公办教师的资格被调入初中。文学只送了我一个梦,似醒非醒的时候,却摘得了一枚教研之果。这“意外”,使我“一见钟情”,我为之倾心。

文学梦逝去的时候,我抓住了一片文字,面对教研成果的鲜美,我时常联想到文学写作的创作动机。应该说,我今天的教科研之举得益于从前爱好文学时所受到的启迪。只不过,其间还多出几个转变。

(1)情趣向志趣的转变。随着教师人格的渐渐成熟,我越来越体会到师德修养的必须性和重要性。我不再把业余的钻研与读写只是当作一种闲情逸致,我要让教科研成为自身价值观的体现手段。在大腕儿如云的时代,我何尝只满足于一个教书匠而已,而要成长为一名“大教师”,不仅要有执著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不光要能够历史地、辩证地、理性地认识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更要具备成熟的教育能力和行为风格,而这个“成熟”岂能置教科研于不顾!

(2)压力向动力的转变。作为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人民的嘱望时刻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我平生不敢辜负。在毛李那方僻壤,我要对得起父老乡亲深厚的目光;进了沙洋,那么多的信任、那么多的鼓励不都是在给我随时加油吗!我当然不能浪费这些能源,便化之为“热”,推动着我全心全意地去教书育人,而要教好书育好人,我就得找科研帮忙。

(3)自用向自为的转变。坦率地说,早先的教研,大多是应付领导安排的工作的一种比较积极的表现,因为完成了任务,领导才会满意,同时自己也有些受用的地方,有许多益处而无半点弊害。积年累月,形成的习惯能够将经验演绎成至景如画了,这方面的投入也就完全是自觉的了。而今,抓纲立标,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随机变招,主体参与,换位思考等等研究的行为,都可能或已经成为我有所发现的天机云锦。

科研是要坐得冷板凳的。世事浮华、人生牢骚无济于科研;功名利禄、论资排辈有碍于科研。唯有沉住了气,使足了劲,才能进入研究的境界。此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吧!我认这个“理”!

(二)不谙窍门,精诚所至金石开

学生时代学业上的荒芜,使我不得不在参加工作后通过长期的在职进修来弥补不太牢实的知识基础;同时,自知之明时常提醒我,理论上的营养不足亟需如饥似渴地泛读名家的著述。一方面,我在书海里寻找航标;另一方面,我在教海里探索航道。书海的理论,教海的实践,成为我迈步教科研之路的双足。

读书,自然要将厚书读成薄书,多做点摘要或卡片是读书人都认为有好处的事,我毋庸赘言了。

就实践中怎样“研究”而言——这也是人人都会的事情,我只赚个实话实说。

(1)眼孔要“斜。就是着眼之处小一点,科研的视幅不要太大。我是一线的教学人员,天天都得泡在学生中间,备、教、辅、改、考、评再加一揽子班务,忙得脚不沾地,想一本正经地向重大课题宣战,看来很不现实,然而我认为,科研无小事,洞微可知著,把自己随时随地可以感知的小事弄清析透,从中发现教育的规律及其大道理,就该算作研究。比如,我时常发现班上一名女生总爱看看一札小纸条,上面有她随时记写的一些短语,都关乎学习、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问清她的用意,原来是用来提醒自己避免拖拖拉拉的“备忘录”,我很受启发,便研究起来,发现了其中蕴含的育人功用,遂成就一小文,见诸《德育报》。

(2)笔头要“实”。就是写成的文章务必实实在在,观点清楚,论据充分,论证不违背逻辑。我们都懂得凭事实说话才有说服力,所以我无意在论文中犯吹牛皮之嫌。能写的人很多,能写好的人就不一定很多了,是因为读者心中总会有秆秤,读者不会喜欢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读物。我写些字儿,也只想说说我想做什么、怎么做过了、结果如何而已,何必好大喜功呢?更不该糊弄捧读的人!我觉得,做正人、做论文是一样的理儿,老实才是本分。我就比较喜欢实际而又实在的人,我的所谓论文得到编辑或评委的认可,想必与我的为人之道不无关联,因为,我毕竟不是写家。我搞快速作文教学的实验,展示了不少课给大家看过,我反映这方面收获的文字简直就是“大写实”,有人信得过,评个奖什么的,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

(3)出手要“快”。“逝者如斯夫1子在川上如此曰,我们未尝不曾同样的感慨过。今天的事挨到明天干,明天说不定有更充足的理由为之延期,所以我的信条一向是,能在当时处理就决不拖到改日。相信许多人也有类似的感觉,已经发现经过三思渐趋雏形的东西,抓紧写下来,适当改一改,不定就是一篇成功之作;但当我们打算写而懒得写最终没有写下来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没去做另一件可歌可泣的事,而时间一长,这点起初想写的东西便连影儿都没有了,回忆起来的机会实在太少,如果没有相同的耦合现象再次触发这份记忆,恐怕就永远不会再相见了。我也相信自己的记忆,却不敢过于依赖自己的记忆。迟早要写出来的,迟写不如早写,早写了还有充裕的时间修改;迟早想发表出来的,迟发不如早发,早发了不中还有机会另投他处;即使迟早要完成的任务,迟完成也不如早完成,早完成了心中再无挂牵,也好轻松地去干别的事,同时,兴许还能赚个手脚麻利的好口彩。既然如此,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是更显出个性吗!迄今为止,我已发表的40多篇论文,已获奖的10多篇次论文,以及不计确数的未发表或未获奖的那些姑且称之为论文的东西,一般都是先“赶”了出来,再加工润色,才打发上路的。

(三)不懈追求,教海扬帆风气盛

还是站在毛李的讲台上的时候,我就已经对教科研情有独钟,凭着一念执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教研成绩,赢得了人们的首肯。这应该算作良好的开端吧!

1994年9月,我奉调到现在的工作单位,当时的沙洋区教研室在长林中学首办素质教育实验班。我出任了该班班主任并教语文课。从此,我的教科研工作迈开稳健的步伐,一路采撷,一路凯歌。

1.突破了一个课题

作为沙洋区首轮快速作文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的成员之一,我在初中阶段的全程实验操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开拓实践,通过实践摸索经验,积累经验形成理论,尝到可喜的甜头。根据实验方案,我认真落实了每步计划,从基础训练开始,把速度训练与思维训练、技巧训练有机融合,一个学期突出一个重点,使学生训练有素,能力倍增。

(1)速度训练贯穿始终。

快速作文与平常的作文不同,它引入了竞争机制。初中生都具有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都希望拿出较高质量的习作率先交卷。因此,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作文教学的过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是一种奋发自强,努力拼搏和高度集中精神的创作心态。这种心态使得不论作文成绩较好的学生还是水平一般的学生,对快速作文的重视程度均超过对平常作文的重视程度,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不断引起作文的兴趣,从而使教师的指导更能给学生以启迪,更能触发他们的想象,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形成良性互动,学生心智能力和写作水平便得到提高。

(2)循序渐进逐步强化。

第一步,基础训练。我们从四个方面着眼打基矗一是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我们一开始便刻意阐明“快速优质高效”的快速作文目标内涵,并结合语文自学辅导教材拟编了“快速作文实验计划”,一下子就掀起实验活动的“比、学、赶、帮、超”的热潮,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命题的“热”处理,使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写,从而“乐”在其中。二是认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材料。我们把每天一则日记作为“公约”,班上专门选定一名“承包人”负责日记的检查评报,敦促同学互相监督和交流日记,久而久之,班上就多出一道文化风景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有几名同学的日记先后被山西省的一级期刊《青少年日记》刊用。三是开展课外阅读,丰富写作语言。我们要求每天读一篇佳作,同学们都自觉地把零花钱积攒起来买名著名集,各不少于5本读物,或借或换,书源不竭。大家不仅泛读,博览纵观,如蜜蜂采蜜,而且善于精读,圈点批画,如把玩古珍。班级日报、黑板报或各类展览均由学生轮流主办主编,其间指瑕说瑜,竞相赏析,提高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四是倡导清新文风,强化书写能力。每天练一组字(20~50个不等)决不允许折扣,由正楷而行书,务必脱帖走笔、醒目美观。为此,我们将学生的书写水平先酌情定出段位,然后多方鼓励升段晋位,使优者保优更创优,后进者争取不断进步直至夺优。结果是,九成的学生书法入门,美文丽字,非亲饱眼福竟有许多不信。正是这样的功无枉舍,字写得快,话来得快,文也就成得快。

第二步,思维训练。我们切实抓装一观二象”开拓思维,即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同时,努力加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盯紧了目标,我们从三条路进发。一路主攻,充分发挥作文课的教学效能。教师指导时,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借他山之石攻玉,使自己避短扬长。二路翼攻,深入挖掘阅读教学和课外活动对作文训练的促进功能,以写带读,以读促写。尤其注重随文练笔,于其间尽最大可能地运用多维思维变向或者多向地分析解决写作材料的问题,以学会避免钻死胡同,学会善于另辟蹊径。一是纵向思维法,把道理一层一层往深处想;二是横向思维法,把道理分解开来想;三是逆向思维法,即先从道理的反面想,然后再想正面的;四是类比思维法,由一事引申出去类推别的事物,找出两事物共同或不同的地方。例如作文《萤火虫的联想》就可以去想:萤火虫的微光也能照明;萤火虫与自然界;萤火虫之光,为自然界增添了光彩与活力等,这就是纵向思维。我们还可以想:萤火虫与人;萤火虫与自然界;萤火虫与火炬,这是横向思维。与此同时还可想:要是自然界没有萤火虫;要是萤火虫不发光等,这便是逆向思维。还可以由萤火虫之光想到烛光、星光……这便是类比思维。还有辐射思维、辐辏思维等等。经过这般启发,原来思路闭塞的学生就将逐渐变向求异,叩开思维的大门了。

第三步,技巧训练。

其一,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写法(侧重两种六类20法)。

其二,灵活运用写作的技巧(四项33法)。

其三,以刺激发表欲强化写作动机来促使技巧的成熟与发展。

一是确立发表作品的自信,二是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三是师生挑战。在全员笔耕,大量投稿,发表连连的时候,大家收获的便是文思泉涌,倚马可待,妙笔生花的愉悦,而一扫往昔的“卡壳”现象,再少见诸如走题、空洞、松散、结构混乱、词不达意的种种嗟叹。

第四步,综合训练。各种表达方式、各个作文环节、各类文体、各种作文形式一应展示,至终实现两个跨越。

一是写会了记叙文,说明文,继而写好议论文,并且让多种表达方式诚服于灵感,用来得心应手;二是写会了放胆文,开窍文,继而写好传神文,并且让平日上乘习作见诸于报刊,顿悟文以载道。

上述各项训练,本具统一的整体性。实际训练中,我们则将侧重与穿插相结合,即每学期依次侧重一步,于是形成序列,有序才更加速达。

实验结果是比较理想的,参与实验的全班同学均能熟练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符合大纲规定要求的各种作文,一般在20分钟完成篇幅达600字以上。学生在全国各地报刊上累计发表习作36篇,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中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作品收入优秀作品集,区作文竞赛3人获奖。同时,我们师生共同对单课型结构的多功能快速作文实验公开课进行了改良和完善,并作表演18节次,接受了拾普九”验收团教学质量检查组、市教科所教研室、区教研室教科所、街办教育组等各级领导、专家的多次检阅,均受到高度评价。尤其是为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区快速作文研讨会提供的现场观摩,都产生了强烈反响。相应地,我的多篇教学论文陆续问世。《试说快速作文的素质教育效益》在1996年5月于齐齐哈尔召开的全国快速作文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二等奖,继而收入《素质教育认识与实践》(市教研室甘家炎主编),更题为《快速作文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后辑入《杨初春快速作文之潮》一书(漓江出版社)。《快速作文功能初见》发表在《教师论坛》1997年第二期上,《两回“意外”》刊于《荆门日报·科教版》(1996年4月30日)。作为成果体现的《让全体学生乐于投入——长林中学多功能快速作文课及其相关评价》一文入集《在活动中主动发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市、区宣传媒介对此累计报道达8次之多。

2.振兴了一个学科

与快速作文实验同时启动的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为我的教改科研圈出了又一方用武之地。我努力遵循自辅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在教材教法上加强了深入探索。撰出诸如《加强“知”环节中的科学评价》《自辅教学中的速读训练摭谈》等心得体会,在《教师论坛》《荆门日报·科教版》上发表多篇。《自学辅导教学着眼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福建武夷山举行的全国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年会上荣获优秀论文三等奖,《揣谈“知”环节中的评价把握》获1998年度中央教科所论文评比一等奖,《着眼语文素质,增强电教意识》在沙洋县四优评选中获电教论文一等奖,教案《织》荣获沙洋区初中语文教案评比一等奖。此前,还在《湖北教育》上发表过《成语游戏例说》。此后,则在《语文报》上发表了《搭起能力与难度的跷跷板》等。正是这些自我改进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使学生乐学、学会,才保证了我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连年名列前茅。

3.优化了一个班级

素质教育实验班三年间各项指标均达优秀,已成为学校荣誉的一部分。《关于素质教育的实验报告》也已经在1997年10月8日的市报上载出。1997年秋季,我又接手了一个普通班。针对其人数多、层次差别大等多项不利的客观因素,我在主观上仍以科学治班为出发点,兢兢业业,终将这个班带入先进行列。两年多时间里就分别有1人获国家级和省级的二等奖,24人获市、县级奖,多人次获学校的演讲、毽球、田径等项目冠军,涌现出一大批三好生、积极分子,38人加入共青团。与之同步,我也在《德育报》发表班主任札记17篇,还在《湖北教育报》《荆门日报·科教版》等处发表关于教育的短论杂谈10篇。

(四)不辞宽慰,为有源头活水来

时间毫无偏见,生活原本公正,我们无从责备知识只青睐痴迷于它的人,掂掂手中的收获,谁还敢不认真!认真想一想,我也拥有时间,我也拥有生活,我也该拥有知识。科研显然是拥有更多知识的捷径。每当我从一个感性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的时候,我便一边欣赏在握的胜券,一边着意审度一路留下的脚樱

因此,我知道了,我若不跻身管理,便难有管理的高见;我要不加强教学,又谈何教学的创新!只有厚重的积累在聚精会神处的碰撞,才可能迸发灵感之光。

在此,我就拿我班主任札记的一组例子,求证我怎样化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从而满足着科研欲。

例一:周末,教室里位空人去,引我注目的只有黑板中央那行得意忘形的粉笔行书:“班主任喜欢这三个人,一个冰清玉洁,一个满腹经纶,一个娇里娇气……”我怔视了良久,深知这是心怀“嫉妒”者对我的再次挑战,而我对于这一“杰作”的反应和处理势必影响“双边关系”,并将产生教育的正面或负面的效益。再三玩味这句话,我觉得可以把它看作贬义,更可以取作褒义。如果简单粗暴地把它当作声讨老师“偏爱”之类的攻击性行为来追究,必将导致消极作用。反过来,我何不借题发挥,以争取主动权呢?研究的处理办法是《迎面“接球”,转身“投篮”》。(《教师创新行为案例与评议》1999年9月)

例二:我班有位女生,参加快速作文竞赛、“希望杯”数学邀请赛、英语奥赛分别荣获全区一等奖、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可是在一次家长会上,就因为老师公布一项优胜者名单时“不慎”漏掉了她的名字,她便不能自已地由啜泣变为痛哭。于是,我有了《漏掉名字引起的思索》。(《湖北教育报》1996年1月8日)

例三:一次,我发现班级日报上有几个错别字,轮流主编竟是语文科代表。我得批评这事,但又不能让人背包袱……干脆,我《也学藤野批评人》。(《德育报》1998年3月16日)

例四:一位姓林的男生在他“最崇拜的人”一栏中赫然写着林彪;另有不少同学选用“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的俚语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让人真是越品越觉得味道不纯正。那么,我得《帮助学生改座右铭》。(《德育报》1999年5月17日)

还有诸如《塑变内向型学生的三个效应》《幽默谈话效果好》《巧送学生一份“礼”》《于关键处施教》《天天小结》《班主任的“两面”“三刀”》《拍拍肩膀》《小纸条里的大道理》《言传的艺术》等等,都是平常的工作中,悉心探究个案,分析其中的德育蕴含量,然后科学地开采出来。

《德育报》在今年的元月前后,刊登了我的一个《初中全程主题班团活动系列设计》。系列主题分学年、学期、每月、每周确立。所有主题构成一个整体,相应的各层次均具整体性,并同时设计了教育的目的与内容及其操作形式。发表之后,全国各地反响强烈,浙江郁达夫中学政教主任盛志军同志几次来信,有偿索取了全套资料,这也是我有意注意的一个结果。我做了20年的班主任工作,带过各个年级,带过各类班级,经历不可谓不多,也一直想把多年间的应景式班团活动变成格局。正好,试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已将班团活动正式地纳入课程安排。班团活动设置的基本要求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相互交往的能力。依据基本要求,我比较取舍了过去见识过的所有班团活动,于是形成了这个以德育为重点,兼顾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符合初中学生生活和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活动系列。它既可以落实活动课的任务,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富于创造性和开拓性的“四有”新人,因而得到了行家的看重,自然也是对本人工作的再度促进。

《德育报》1998年10月12日发表了《感悟文中道,创作座右铭》一文,则是我将双重角色演绎一体的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做点班主任的思想政治工作,姑且称之为“渗透德育”吧,这一实践至少有三点正面作用值得关注:一能使学生投入德育,二能使学生敏于精读,三能使学生悟通写作。此法看似信手拈来,不研究一番还真不知其中这么精妙。

正因为不断研究,我没有浅尝辄止,在兴致浓浓的品味中,我情趣激增;正因为不断发现,我没有固步自封,在流水潺潺的冲刷间,我观念日变。带班时变新教育思想,带课时变新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思想的解放,决定教育教学改革的取向,明确的价值观督促了我在自己的岗位上铆足劲头,尽到本分。

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才有出路。时代已呼唤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因而,科研仍不失为先导,我今天的话题也许不失为一个及时的自警。

(鲁修贤)

同类推荐
  • 生活中的发现故事

    生活中的发现故事

    本书由数百个经典的科学故事组成,内容极具代表性和普遍性,故事妙趣横生,文字亲切平易,插图精美珍贵,是一部将科学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的精致课外百科故事全书!它必将引领你进入一个陌生神秘、异彩纷呈、激动人心的知识世界。
  • 成功教师语言艺术

    成功教师语言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教师语言的本质、教师语言基本功、教师语言的艺术、课堂上的语言艺术、教师语言的风格、教学语言的表达方法等。
  • 雨点儿(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雨点儿(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经典童诗与童话合集,收录了入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雨点儿》《阳光》等优秀作品。金波的作品诗中有画,那摇绿了树枝的风,那漂白了鸭羽的水,还有小鸟、蝴蝶和遍地的花朵都在报告着《春的消息》;金波的童话中有诗,那忙碌的雨点儿,如跳跃的音符,如诗歌的韵脚,好一派诗情画意。
  • 中外历史故事(小学生爱读本)

    中外历史故事(小学生爱读本)

    《中外历史故事》根据广大小学生的阅读需求,精心选择中外历史上历史故事记载的大多是历史人物的传奇逸事,反映了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故事中充满着智慧、哲理、伦理和道德.蕴涵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外历史故事》根据广大小学生的阅读需求,精心选择中外历史上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并介绍历史事件的由来,力求以生动的语言、精巧的构思,为同学们展开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让小学生们能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体会民族大义、做人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外历史故事》是适合广大同学、家长、老师共同阅读与学习的优秀课外读物。
  • 海洋深潜全记录

    海洋深潜全记录

    本书内容包括:海底的多样性地形、大洋深处的山脉、海底瀑布的真面目、海底地震和火山、海底火山的分布、会唱歌的海洋动物等。
热门推荐
  • 史上最强二师兄

    史上最强二师兄

    少年因缘际会加入一个叫做玄一门的门派,从此走上了一条强者之路,哦,不对,是逗比之路。
  • 鸿荒战帝

    鸿荒战帝

    一粒沙尘,可填星空虚洞,一根毛发,可穿日月星尘。吾自混沌来,逆了苍天,破了黄泉……
  • 英雄战争之战神天下

    英雄战争之战神天下

    闪雷,暗无夜,沙时,卡露斯四个人相遇。他们组成一个战队,让自己变强大,在这个世界打出一片自己的天下。
  • 三国江东梦之情

    三国江东梦之情

    乱世是什么?是熊熊燃烧的周瑜赤壁之火?还是诸葛亮的北伐悲歌?带着21世纪的思想回到封建腐朽的乱世,又能改变什么?乱世争雄,成就名将!背后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代价。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一批大好青年,若是生在21世纪定会安稳一生,平安终老!讨论群:102429208
  • 嚣张娘亲别想逃

    嚣张娘亲别想逃

    自从遇到那个小女人后,他打碎了长期以来的伪装。就算她五年后回归,身边还多出了一个儿子,他对她仍然势在必得。“丫头,你是本王的,不要想着逃离!”面对夺走她宝贵东西的男人,她只能红着脸去反驳,结果他直接用自己的唇堵住了她的嘴,还说要她再生一个给儿子作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小姐的神级跟班

    大小姐的神级跟班

    入校护花,战破都市,一路横扫,一路俘美……他,开创着一段与众不同的跟班传奇。
  • 复仇公主的紫色之恋

    复仇公主的紫色之恋

    那天,她们定下娃娃亲,突如其来的一场杀害改变了他们。然后,他们分离了。多年来,握着她(他)们的信物思念远方的她(他)。后来,他们相遇,又有了新的开始,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她们对上他们会有怎样的剧情……
  • 锦心弄玉

    锦心弄玉

    动了两世情愫;而她的穿越,并不仅仅是金娇下堂的苦涩与无奈;从镇国公府的千金到翻手云覆手雨的宠妃,隔着斑驳的时光,也隔着她和他曾经破碎的容颜;他说,愿永不相逢,即便相逢亦永不相认!她说,若有来世,相换幸福,再无期许!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天才的摇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天才的摇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漫步在意大利的大街小巷,人们时不时地会感受到艺术的气息。大卫雕像、大教堂美轮美奂的壁画、精致的雕刻……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驻足、陶醉,人们在欣赏、陶醉的同时也不得不钦佩艺术家的精湛技艺。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历了一场伟大的革命——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