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74200000023

第23章 我所知道的郁达夫(2)

他喜欢德国的斯托姆、英国的道生,他只译他们的小说。他还谈到自己的创作,他低头吸了几口烟后说:“我写的东西能够流传下去的恐怕只有《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二、三篇。”我说:“《沉沦》的影响可大,那是向黑暗的封建大院子投进了一颗炸弹,它是一篇好作品。”他摇摇头说:“那是在日本当学生时写的,比较幼稚。”郁先生就是这么谦虚。那时他说在研究闽中音韵,如中原四声在闽中以阴平、阳平来划分,可以有八、九个音韵。于是他又谈到中国旧诗。我很奇怪,我从来没有听到他评论中国白话诗,大约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不随便发表意见。

这里要插进一句:《郁达夫诗词抄》中收所谓《毁家诗记》第一首就是那年春天写的。他把这首绝句写了一个条幅送给我。

从《诗词抄》中看到的诗是这样:“离家三日是元宵,灯火高楼夜寂寥。转眼榕城春渐暮,杜鹃声里过花朝。”据编者说:原第三句和第四句为:“转眼榕城春渐老,子规声里又花朝。”但我记得当时写给我的原句却是:“离家三日已元宵,灯火楼台夜寂寥。过眼榕城春欲暮,杜鹃声里是花朝。”28个字中有4个字与《诗词抄》本不同。可能是郁先生后来修改的。很可惜,这一条幅在抗战烽火中连同藏书一起丢失。

这次谈话特别多,他拼命吸烟,一支接一支,我们在小屋中坐到天黑,我才告辞了。过了六、七天我要回上海转去杭州,行色匆匆,来不及再去看郁先生,就搭上轮船走了。

过了一年,我又到福州,同样是夏天。我到福建省政府去见郁先生。那是一所好几进的破旧大衙门。门禁森严,我填写了会客单后被领到一间大而无当的所谓会客室。室中放置一条长桌,几张破椅子,连茶水也不备。坐等了一会儿,郁先生从后一进大屋走进会客室。这回见面显得拘束,这大抵是衙门气氛不同,我们都正襟危坐。郁先生最关心的还是北新书局的版税不能按时给他有意见。次则谈了抗日战争和上海文化界救亡工作的情况,那时上海“八·一三”战争还未爆发,我约略谈了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天热,我赶忙把他要的谢翱的《唏发集》4卷给他。这是我家藏叶氏刻本。他在闽中喜爱买旧书,凡是诗文集无不收购。闽中在宋以来是中国三大印书中心之一,但刻板不讲究,纸张也差。所谓建阳麻纱版,错字也多。而且因地湿,书易发霉。然而郁先生不重视版本,凡是有用的他都收购。我在会客室坐了一会儿便告辞了。

那年,即1937年冬天。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去武汉的长江水路被切断。有人入武汉多从上海赴香港转入内地,我则迂道福州转江西入武汉。我路过福州时便去看郁先生。记得那是阴雨绵绵的傍晚,我撑一把油雨伞到他住的光禄坊寓所。这座房子是清朝大官的官邸,木构建设,极其宏美,一说是刘家旧宅,一说是黄辛田十砚斋旧址。郁先生住的只不过那所大宅邸东边一栋五开间花厅。我进门向左手拐了几个弯儿到了花厅。一脚跨进门槛,抬头一看吓了一跳,原来正中朝门一间竟设了一座灵堂:白布幔,白布幢,桌上设个灵位。一对锡制烛台上插一对白蜡烛,烛光荧荧。当中一个宣德炉插了几炷香,香烟袅袅而上。我怕走错了门,正在迟疑之际,郁先生从东边卧室走出来,领我到西边一间会客兼吃饭用的小室,坐下之后,他大约看到我神色不定,便开口说:“我母亲在富阳老家给日军杀害了……”我那时年轻不懂事,没想到该在灵堂前鞠个躬。这是礼节,然而我不懂。到掌灯时分,他知道我已吃过晚饭,便叫我坐在饭桌边。阿姨端上饭菜,一壶酒,他一边喝酒一边跟我谈话。福州的冬天不冷,但阴雨天气,加上屋子阴暗,灵堂烛光熠熠,给人阴森可怕的感觉。郁先生有点牢骚,对文学界某些人有不满之辞。我未敢置一辞。我朝四下一看,怎么没见到郁夫人及孩子呢?当时又不敢问,后来才知道王映霞来闽住了一段时间又回浙江与某官僚同居去了。然而当时我已察觉到郁先生的孤独和悲哀。眉宇之间浮现着一股怨气,精神上的负荷很重,他喝的正是伤人的闷酒啊!

郁先生使我一直怀念的还有他的待人接物、平易近人。我们是师生关系,但他向来不见外,从不以老师自居。常常把我当做朋友一般看待,家庭纠纷不谈外,什么都谈。这回在饭桌上谈的多。他有一肚皮怨气,对时局十分悲观,对人也多取怀疑态度。声音依然那么低哑而平和。饭后纸烟一支接一支地抽,停了一停,问我:“你怎么办?到哪儿去?”我说:“去武汉后再说。”郁先生想了想,说道“福建这地方不好呆。杨骚搞了一辈子文学,写了一辈子诗,到处找饭吃都找不到。现在我介绍他当报纸副刊编辑,每月只40多块钱。你去武汉,我给你写个字给老郭。”他说时巴嗒一下眼睛,望我一眼,笑了一笑说:“你在北平念书,怎么跑到杭州来,是搞学生运动吧?”他很聪明,他带着充分信任的神情说着,便从口袋里取出一张名片来。在名片背后给郭沫若同志写了几十个字,写完交给我。这时有两位客人进来了。一位是名教育家姜琦,是郁先生在东京帝大同学,满口浙江话;另一位就是诗人杨骚。这人长个大脑袋,宽阔前额,瘦长而清秀的脸儿,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说一口闽南腔的普通话。我过去在鲁迅先生编的《奔流》杂志上读过他的诗。他们年龄都比我大一半,算是前辈。经郁先生介绍握握手。我看坐下去不大方便,自己又急于准备行装去武汉,便起身告辞了。这里有必要补充一笔:郁先生东边卧室的陈设是我向来不曾见过的。从东墙墙根起,郁先生用“白锡包”空烟罐头四五百个如叠积木一般从地下一直码到天花板。看来十分别致,实则也是一种苦闷的象征啊!

我是1938年初到达武汉,借住海燕出版社。曾渡江到武昌昙华林去见郭沫若同志。他一看是郁达夫先生介绍的,便通过一位全副戎装,身上斜背红绸值日带的军官把我领进一间小楼的小客厅里,郭沫若同志已站在那里等我了。他耳聋,那时没助听器,彼此坐得很近才能谈话,谈话的内容与本文无关,这里就从略了。大约过了一个月,二、三月间郁先生携眷从福州来武汉,经郭沫若同志推荐担任政治部设计委员。我去武昌看他。他的住处好像租用一富有人家厢房和正厅。正厅的摆设很讲究,多是红木家具。在哪一条街已忘记。总之,这回见面,郁先生情绪很好,他说很忙,马上又要到前方劳军云云。又问我的情况,我说搞抗日救亡工作,他沉默不语,因为他知道我工作的岗位是地下党领导的,领导我工作的是当时公开的共产党人。这是郁先生沉默不语的原因。他叫儿子郁飞上街买纸烟招待我,那时我还没学会抽烟。于是他改了主意给我泡了一盅茶。王映霞那时正在后边厨房忙着,我来见过。我坐一会儿便回汉口。没有多久,在武汉报纸的广告栏上见到郁先生寻找王映霞的启事。启事的内容大意是说他夫人王映霞卷走衣服细软潜逃,希望她早日回家云云,这事在当时文艺界如从上海移家一样又成了一条重要新闻。据在第三厅郭厅长身边工作的同志后来告诉我,郭厅长用日语责备郁先生不该这样做,然而广告已登出,自然引起人们的非议。后来经过别人的努力,王映霞回家了。不久武汉告急,人们纷纷逃难。郁先生并未随着第三厅人员撤至长沙、桂林,而是携眷到湖南汉寿易君左那里,呆一个时期后又转经福建,以后消息中断。只听说郁先生又是只身下南洋去了。1941年皖南事变后,曾与胡愈之、王任叔在新加坡工作的陈楚云同志写信并汇来路费要我去新加坡,并说郁先生也希望我去工作,说那里人手不够。我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去南洋,从重庆动身经贵州到达桂林。先去见邵荃麟同志,他那时与葛琴住在桂林东郊丽君路。他们夫妇很热情,帮助安排从广州湾出口,路线都已定好。不料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我去新加坡也走不成了。信息自然也中断了。郁先生在南洋的思想、生活,我就不知道了。郁先生,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擅长写小说、散文之外,他还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人才,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会处理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就我所知,他与人往来办事,很少与人争吵,他总是不忙不慌,慢慢地说。这是郭沫若同志说过的,事实上正是这样,一点儿也不假。据后来从南洋回来的王任叔、陈楚云同志说,郁先生工作很有成绩。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已有胡愈之同志等写过回忆文章,我就不说了。

本来我是不想写这一类文章的,我认为一个人活着,只浸沉在回忆里,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但我在《新文学史料》杂志一连读了几篇回忆郁达夫先生的文章,我觉得都写得很好。令人遗憾的就是从1934至1938这4年郁先生的思想和工作却没有人来写。我等了整整3年还是没有人写。后来我只看到香港曹聚仁写过郁先生到徐州台儿庄劳军一节,而且语焉不详。所以我想,为了填补这个空白,同时郁先生生前友好如汪金丁同志一再怂恿我动笔来写,于是我趁着住在医院治病的机会断断续续写完这篇文章。我写这篇文章还有一层更为重要的意思是:郁先生由于自己在创作里喜欢用第一人称,又常用艺术夸张的描写手法,这给许多读者造成一种不好的印象:把郁先生看做一个整天喝酒、玩女人、逛窑子的洋场才子,这是很冤枉的。上边提过,郁先生一生是非常刻苦、努力写作,而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是一位可敬的、和善的、渊博的学者。这里还得补充一下:郁先生还是一位出色的文体家。他的文学造诣极深、根底厚实,又善于吸收中外各名家之长,从而构成自己的独特文风。他的文笔之流丽灵秀正如富春江的山水一样,在五四以来的作家中是独树一帜的,是别人模仿不来的。过去周作人说郁先生的文风有点像日本的永井荷风,这是贬低郁先生的成就,是不恰切的。

郁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远离祖国,到南洋做了大量抗日救亡工作,写了大量的富有战斗性的文章。因此,于1945年9月12日被日军宪兵秘密杀害于Paidkamluh。到今天已38年。我作为他的学生,可能对他的弱点原谅多些。然而,我始终认为郁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遭遇最为悲惨的一位作家。最近有一位在新加坡南洋大学工作的人住在医院里。他告诉我说,仅在新加坡一地专门研究郁达夫及其作品的队伍就多至五六十人,评传也出了好几种。日本、美国也有不少人在研究郁达夫及其作品。我在东京出版的一种叫做《海》的杂志上读到《郁达夫评传》连载文章。那么回头看看我们国内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人则寥寥无几。特别是关于郁先生童年.少年时代的调查研究工作,应该说都要超过外国人才好。

我始终怀着虔诚的心情来怀念这位敢于插入人类灵魂深处,敢于干预社会生活的优秀的作家、学者和战士。郁先生被害已38年,我至今还没有看到纪念文章,我的心像铅块一样沉下去,沉下去。

1982年12月12日于西苑医院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修身故事大观

    中华民族自古讲求修身之道。汉代哲学家王修说:“志向高远的人,能够不断地磨炼自己,以成就大业,没有节操的人,懈怠轻忽,只能成为平庸之辈。”老子的《道德经》中虽然重点讲的是哲学观念,但也讲了许多道德修身的问题,他说:“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说,德性浑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婴儿一样纯洁。又说:“重修身,则无不克。”再有,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更指明了个人的修养不仅是处世的条件,而且是成就事业的根本。由此可见,人生就是一个通过不断“修道”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而“为人者必先正其身”这一传统美德,一直被几千年来的有志之士遵循着,也教会无数世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
  • 沟通的语言艺术

    沟通的语言艺术

    包括交际、处世、礼貌、沟通、谈判、雄辩、演讲、写作、商务、领导等语言的表达艺术。本套书在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读性和启迪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语言表达艺术、增强语言表达素养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思考致富:拿破仑·希尔成功圣经(经典初版全译本)

    思考致富:拿破仑·希尔成功圣经(经典初版全译本)

    这本《思考致富》根据作者1937年初版全文翻译出版,英文原版经多次改编,全球销量累计3000多万册。在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的授意和资助下,拿破仑·希尔用了25年时间,访问了500多位商界和政界名流,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致富密诀和成功哲学。他指导无数普通人实践书中的原理和法则,获得极大成功,使很多人成了百万富翁,如克莱门特·斯通等。希尔由此被誉为“百万富翁的制造者”。《思考致富》书中介绍的13个获取财富的步骤为人们提供了一部最简捷、可靠的成功哲学,那些正在寻求明确人生目标的读者将从中获益匪浅。
  •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上)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上)

    本书从职场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正向情商的力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人心理充满阳光和进取的力量,实现自我的蜕变。
  • 永不绝望——智慧的选择超越天生的才能

    永不绝望——智慧的选择超越天生的才能

    如果你真正投入工作,真正相信自己,你能冲破一切困难获得成功。如果你相信自己是一个能力非凡人物,并付诸努力的话,你的能力就能扭转一生,让你获得成功。
热门推荐
  • 鬼灭之月光下的身影

    鬼灭之月光下的身影

    当一位海贼王世界的无名剑士穿越到鬼灭之刃的世界,他和她又会擦出哪些火花呢。(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焰烹天

    血焰烹天

    一个十五岁的无赖少年,悲苦的一心求死,终于,如愿死去!意外的,穿越到了奇诡的蛮荒大陆,重生在一个同样年纪的黑瘦少年身上,并获得了令人羡慕的神奇力量,他无心细察,更一点不在乎,悲苦的继续求死。一次求死,死不去,二次求死,死不去,三次求死,仍然死不去,四次求死…….他厌了,烦了,恼了!没四次!无赖少年冷冰冰叫道,慢慢的,站了起身,慢慢抬起左手…….仆你个臭街!菠萝麻子!货仔!你烦不烦啊!既然,本少死不去!那么,你就去死吧!你死!本少再去死!
  • 英雄与木马

    英雄与木马

    我一直试图写一些东西,可没有阅历学历浅薄总使我止步不前,但我还是想写一些东西,用我珍贵的想象力,写写猎人与狼,英雄与木马,又或是少年与朝阳的故事,甚至还可以是我自己的故事。它们之中有对手,有毫无关联的,也有密切相关的,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一定要写完它们,打死也要写完……
  • 空间农女小娇妻

    空间农女小娇妻

    21世纪的平凡路人莫名其妙就穿越了,还是一个架空朝代,成了个小娃娃,身边有个憨憨小竹马,两个人打打闹闹,互相陪伴成长。小农女这天及笄了,全家欢天喜地,万分欣慰和感慨。小竹马突然间开窍,自此憨憨成了黏糊糊的一枚暖男。娃娃时期伴你成长,难过伤心时我陪你,开心时我锦上添花,困难时上天入地我都给你顶着。有我在,你放心。真好。暖甜文,无虐无极品亲戚。
  • 寒门修武

    寒门修武

    少年楚风,穿越到一个武风昌盛的大陆。在这里,正魔两道厮杀不断,北有胡蝎虎视眈眈,南有百夷征伐不断。且看楚风,如何以寒门出身步步为营,终成一方巨擎。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百战奇略)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将门医仙

    将门医仙

    前世她为叶家医者,不料大意,惨遭毒害。穿越之后,决定这一世要好好活。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既然借了别人的身体,自然是要灭了那些伤害这具身体的人。女主一路过关斩将,不料碰上个邪魅王爷。前期:“姓顾的,你给老子滚。”某女主盯着那个身影说道,男子转头冷冷地盯着她道,“再说一句,我就拿你的人头祭天。”后期:“姓顾的,你给老子滚。”又是某女主再次盯着那个身影说道,男子委屈巴巴的抱住某女主,“娘子,我滚到你怀里了。”总之,是一部甜文
  • 穿越夏至

    穿越夏至

    一朝身死夏至穿越到古代病逝的10岁小姑娘李夏至身上,上无父母,下有弟妹。一座房、一两银、一亩三分地,从此夏至开始了自己的古代村姑之旅。种田、种地、上山摘蘑菇、下水捉鱼儿,摘草药、做香皂,穷尽前生所能让生活变得美好。这里是田园小事,是家长里短。
  • 除魔放学后

    除魔放学后

    大校区——一座由世界各国协同建造而成的学院之城。而在这个象征和平的城市中,却有无数鬼魅邪魔随着各国学生一并进入。每到黄昏之际,诡异事件迭出,城市陷入恐慌。神秘少女吉黯,行于光影之间,与妖魔和人类展开种种奇妙故事。放学之后,舞会开始!漫画版已上线:http://www.*****.com/?Comic/ComicInfo/id/544726?au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