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0400000006

第6章 学佛随笔(3)

一切法门--禅、净、律、密、教,都是佛陀悲心的流露,但有许多人怀有门户之见,怀疑密宗,认为希奇古怪,连弘一大师亦是先疑而后忏悔,何况一般人!实际上密坛布置和修法仪规,都是自性的表现,“当相即道,即事而真”,正说明相即是性,事即是理。《大乘无量寿经》第十八愿说:“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可见诽谤正法的罪很重,不能往生佛国。菩萨戒中“自赞毁他”,尚列入重戒,何况毁谤正法呢?

天台宗讲“六即佛”,就是“六”而常“即”,不生退屈;“即”而常“六”,不生我慢。所谓“六即”:人人理体,都有佛性,是“理即”;宗下的明心见性,教下的大开圆解,是“名字即”;悟后起修是“观行即”;修至断见思惑,是“相似即”;破无明、见法性,是“分证即”;自利利他,福智圆满,是“究竟即”。“六”,所以层次分明,“即”,所以圆融无碍。宗下多讲见性成佛,初后不二;教下多讲三大阿僧祗劫成佛,次第历然。若知“六即”的意义,便无偏执。

菩萨行门六度四摄,都以布施为先。《优婆塞戒经》说:“善男子,智人行施为自他利,知财宝物是无常故;为令众生生喜心故;为怜悯故;为坏悭故;为不求索后果报故;为欲庄严菩提道故……是人现在得四果报:一者一切乐见,乃至怨家;二者善名流布,遍于四方;三者入大众时心无怖畏;四者一切善人乐来亲附。”佛教中流传有四句偈,说明福慧双修的重要:“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实际上一切佛法,六度四摄,可以说都是以布施为基础,以施舍为行门,因为布施舍悭贪,持戒舍放逸,忍辱舍瞋恚,精进舍懈怠,禅定舍散乱,般若舍愚痴。弥勒菩萨的《金刚经》颂偈中,曾说这么一首偈:

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

此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

它的意思就是说布施一度,可以包含六度。布施有财施、无畏施、法施三种,“资生”就是财施,“无畏”就是无畏施,“法”就是法施。财施可摄布施度,所以叫一。无畏施摄持戒和忍辱二度,所以叫二。因为如果持戒谨严,并能忍辱,就不会恼害众生,而施众生以无畏。法施可摄精进、禅定、般若三度,所以叫三。可见将布施一度充分发挥,就可摄六度万行。如果能贯彻无相布施,更是大乘佛法的要领。正如《金刚经》所说:“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在布施供养中,以法供养为最殊胜,因为财施救于一时,法施救以永恒;财施资养身命,法施资养慧命。《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那么什么叫法供养呢?经说:“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因此经说,在无量供养功德中,“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

《大乘起信论》说,若见一切众生来求索者,随自己力之所能,随力施与,使自己舍除悭贪,使他人能生欢喜。还说:“若见厄难,恐怖危逼,随己堪任,施与无畏。”至于来求法的众生,随分随力,随己能解多少,如法讲说多少,善巧方便,以法布施。经文特别强调“不应贪求名利恭敬;唯念自利利他,回向菩提故。”

佛法以定心为要着,思想纷扰,放荡失主,不但多生忧悲苦恼,很容易使所作所为无所成就。心乱则业重、业重则愚痴,愚痴则苦多,苦多则身弱,一切灾患由此而起。所以《佛遗教经》说:“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可谓一针见血!

静思许多家庭的夫妻关系、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往往由于不能知足和不知忍耐这二者所引起,造成小事化大,恶性循环;渐至感情破裂、偾事,离婚,亦往往有之。古人“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八字,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秦始皇想富有四海,永保帝位,统一全国后到处求长生不老之药,并劳民伤财,筑长城以抵抗夷狄,结果儿子胡亥接位仅三年,孙子子婴接位,仅二月即投降刘邦。《八大人觉经》说:“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怎样修忍辱度呢?《法华经》说:“若菩萨摩诃萨,柔和善顺,而不卒暴,心亦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亦不行,不分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华严经》说:“菩萨摩诃萨,入于一切法平等性故,不于众生而起一念非亲友想”、“普为众生作善知识,演说正法,令其修习”、“一切愚蒙,无有智慧,不知恩德,瞋恨顽毒,傲慢自大,其心盲瞽,不识善法,如是等类,诸恶众生,种种逼恼,无能动乱。”“复作是念,我从无始劫,住于生死,受诸苦恼,如是思维,重自劝励,令心清净,而得欢喜,善自调摄,自能安住于佛法中,亦令众生同得此法。复更思维,此身空寂,无我我所,我当解了,广为人说,令诸众生,灭除此见。是故我今虽遭苦毒,应当忍受。”

佛说,世间一切有为之法,都是败坏不安之相,须臾变坏,不能久停,但一切众生,无明熏习,念念生灭,难舍难离。《大乘起信论》说:“众生如是,甚为可愍,作此思维,即应勇猛,立大誓愿,愿令我心离分别故,遍于十方修行一切诸善功德。尽其未来,以无量方便,救拔一切苦恼众生,令得涅盘第一义乐。”

世间一切事事物物,无一不是种种条件的结合;因缘和合,似有假相,因缘散离,便不可得。所以《中论》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但是这个空,亦不可能执着,若见有个空,岂不又成妄有。所以《中论》又说:“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那么归于空无、断灭吗?则又不会佛旨。《中论》又说:“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盘。”

观世音菩萨悲愿广大,慈悯深切,一切众生,消灾免难,感应屡屡,功德智慧,非凡情所测。从前印光老法师曾劝全球人多念菩萨圣号。《法华经普门品》说:“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大慈大悲,同深悲仰!

《华严经入法界品》上记载了观世音菩萨遥见善财童子的情况。菩萨说明我修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开热恼、恶趣、生死以及逼迫身心的诸难八苦,并说:“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我们学佛的人重在断烦恼、了生死、度众生、成佛道。而生死一关,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说来,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则生灭去来,本非实有,生死涅盘,犹如昨梦。但多生妄习,非能消于一时。自力不足,则兼仗他力,或每天念佛、持往生咒,发愿生西;或每日念慈氏咒,求生兜率内院。求生净土的人,在临命终时,如能心不颠倒,正念分明,即可如愿往生,因为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正如《净土生无生论》所说:“若人临终时,能不失正念,或见光见华,已受宝池生。”

小乘戒律,重视律仪,以身为重;大乘戒律,三聚净戒等,重在心戒,因“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摄心即是戒故。小乘对四重性戒,都是遮而不开,大乘在饶益众生前提下,可以方便善巧,见机得开,生多功德。但心地不明,定慧力不足,难免随境流转,于六尘境,起贪瞋痴,自陷三途,深可悲叹!

人生在世,多数只是谋求生活,养家育子,图取名利,沉湎六欲,所谓日图三餐,夜谋一宿,匆匆一生不久老去,很少计及此身无常变幻,不可常保。应奋发有为,无愧此生。《维摩诘所说经》说:“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为苦为恼,众病所集,此可患厌,当乐佛身”。所以大心凡夫、志士仁人,当珍惜此难得的人身,宝贵此难闻的佛法,以无常观的世界观,实践菩萨行的人生观,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奉公守法,自利利人,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用六度四摄的航船,超度无尽无边的苦海,这样或许可以说是“无忝此生”了。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由于种种恩爱贪欲,形成六道流转,胎卵湿化都“因淫欲而正性命”,可知爱是轮回的根本。《圆觉经》说:

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坠落于生死。

若能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皆得成佛道。

《华严经如来出现品》说:“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妄想是我们日常分别计度的第六识,它是审而非恒;执着即是执我执法的第七识,它是亦审亦恒。六、七两识若能转化、降伏,五、八诸识便随之而转,息生死苦轮,作利他事业,而普照十方了。

袁了凡先生有训子四文,列有《谦德之效》。谦虚是人之美德,《尚书》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天下没有骄傲自满而能成就学问、修养的;也没有贡高我慢而能说已断见思烦恼的。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自赞毁他,高树慢幢,师心自是,不免为识者所笑。

《楞严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又《起信论》说:“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楞迦经》也说:“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性。”等等,都说明妄想本空,虚幻不实,妄想息处,心无粘缚,则正智了了,得大法乐!反之,不明自心,认妄作真,执着不舍,放荡失主,成为世间第一等苦人;

修行过程可概括为五个阶段,即学、悟、修、证、用。“学”是初步下手,寻修行门路,积累各种资粮;“悟”是经过实践,逐步使妄想由多到少,乃至根尘脱落,亲悟此一念不生、而灵知不昧的本心、自性;“修”,是悟后起修,在六尘境界上磨练,保任除习;“证”是亲证觉性,净极光通,彻证本地风光;“用”是由体起用,六度四摄,随缘利生,即色即空,了无挂碍。

所谓心地法门,旨在明悟自性,因为不明自性,势必着相粘境,见色闻声,心外取法。心外取法岂不成为外道而生死颠倒!灵山会上,佛陀拈花示众,迦叶会心微笑,于是有禅宗的流传。宋大慧杲禅师力主参话禅,疑起解绝,悟本心性。都是善巧方便,令众生就路还家。所谓明心见性,是明心虚妄不可得,而不可得处,灵光独耀,不同木石,回光一照,当下见性,所谓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修心有二点值得注意:第一,上座修法,主要是修定,下座炼心主要是修慧,必须上下结合,动静不二,定慧交资,功德才易圆满。由于我们久远劫来,习气深厚,潜藏于八识田中,时时遇缘而起现行,非有坚强定力,每每不能自作主宰,遇境即粘,随业流转,故必须上座修定以得体,下座修慧以启用,经常在财、色、名、食、睡五欲,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贪、瞋、痴三毒,种种境界上打磨锻炼,常常与自己习气奋斗,越不易化除的越要化除,以慧照力,知诸法因缘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一切有碍中忍得过,譬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情为我爱,便转而疏之,见为我执,便解而空之;又如为善而去恶固是好事,但若执着于善而保留不放,执见难忘,不在开悟之列。第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波旬天魔,外道邪师,误导行人,往往一言之差,丧失慧命,乃至《楞严经》所说五十种阴魔、种种五阴烦恼,无不是魔。当功夫得力时,第八识中各种烦恼种子,都会翻腾而出,有时欲念横发,有时心生苦闷,有时无事而生烦恼,功夫越深,习气往往翻出越多。根据憨山大师的指示,这时要用大精进力、大勇猛力,大忍耐力。切不可被它调弄,切不可当作实事,切不可被它笼罩,如横空宝剑,魔佛皆挥。魔有外魔有内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因此在习气翻腾时,务必不取不舍,一味不理。《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常念经语,内外诸魔,一齐退却。若不能度过难关,则可念佛、念咒,由佛力加持,正念昭彰,便可化险为夷,太平无事。吾师王骧陆公有偈说:“欲修最上乘,尘劳为资粮,冤家一齐到,庄严此道场。”

《华严经》说:“不了于自心,云何知正道,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可见明心见性,彻悟本来,实为修心之关键,佛法之要领。但净土法门却是一种特别法门,三根普被,上根人即念返观,专注一境,从事持达理持,由染心转净心,破无明,见法性,以理一心不乱为旨归。所谓理一心不乱,实即明悟心性后的一心境界,空有双融,能所两忘,能往生极乐的实报庄严土。中根人一句洪名不离心口,前句后句相续不断,在一切顺逆境界上锻炼打磨,见思烦恼逐步由伏而断,证入事一心不乱,能往生极乐的方便有余土。下根人,虽不能念佛断惑,也可仗真信切愿的力量,心心相续,甚至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便能伏住惑业,顿出生死。可见净土持名法门断惑、伏惑都能往生极乐,了脱生死。所以称之为教内的别传。

同类推荐
  •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安然自在(星云日记一)

    为学做人之道最大的障碍是固执、排斥,故学习初步就是要一入门,一切都要放在门外,如此才能过得安然自在!
  • 宽容的价值

    宽容的价值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是浮澡的,人们常常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本书通过一系列佛理的故事,讲述了如何做一个宽容的人。
  • 清净

    清净

    在当今社会,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问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让内心世界保持清净。《清净》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在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修清净心。只有内心清净,才不至被各种境遇所牵引,才能远离烦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清净》由孟阳编写。
  • 花雨满天悟禅机

    花雨满天悟禅机

    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钜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热门推荐
  • 三千九百道

    三千九百道

    希望能把自己的经历通过这种网文的方式表达阐述出来,构造出来一个让我心目中满意的仙侠玄幻世界。
  • 末日之秩序缔造者

    末日之秩序缔造者

    沈然从异界归来,但迎接他的却是凶残狰狞的丧尸,遮天蔽日的变异生物。短短几年光景,地球为何会成为这般末日的景象?亲人朋友如今又身在何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企业之王

    企业之王

    三鹿奶粉坑爹之前,NND,几十个奶总一商量感觉投资太大,直接罢工,给上面施加压力,奶粉标准就下降了。地沟油坑爹之前,NND,各家食品厂商一商量感觉M国揍了伊拉克,这油价不能上涨,最起码把我们自己的成本要降低啊,于是,伟大的地沟油同志出场了。房价坑爹之前,NND,Z国GDP要上涨,人口又不断增加,各房亨一商量感觉涨价的时候到了,于是,光速不算什么,房速才是王道。…….…….乱世出猥男,于是一个猥琐的大丈夫出场了,但是他从来只猥琐黑心的大鳄。商界,各个大亨都恨他恨不得和他11,这样就不会被他猥琐了。但是,他在Z国的影响力无与伦比,获得了整个Z国的民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的失忆小鲜妻

    总裁的失忆小鲜妻

    “哥哥,你在干嘛?”“乖,叫老公,有奖励哦!”“老公。”“嗯”“老公”“嗯”“老公,奖励呢?”“奖励嘛,既然老婆你如此想要,那老公就满足你吧,乖女孩!”于是扑倒,扑倒,再扑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明有妖怪

    大明有妖怪

    时值1449年,朱祁镇瓦剌兵败被俘,于谦摆阵德胜门,天降妖精炸毁安定门!也先亲自领兵上阵,被吓得魂惊肉跳!脱脱不花溜回草原,密谋大计!景逸无意中捡了一个皇帝,刚登基的景泰帝惴惴不安!朕的大明……还好吗?
  • 纯良高手

    纯良高手

    武道世家传人宁洛,在开学前夕,被全家老小以传宗接代为由,逼迫结婚。在新婚之夜,他差点被暴力的童养媳老婆推到……当宁洛怀揣着这份无可奈何的委屈来到新学校的时候,宁洛彻底无语了——学校不是分男女寝室吗?可为什么我的上铺是校花?【万里朝天跃虹门,诸佛龙象乱红尘。千载幽梦醉黄昏,泪雨箫声绝故人。】
  • 武道小时代

    武道小时代

    江湖已经不是那个熟悉的江湖,大侠还会是原来的那个大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