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2600000009

第9章 堡寨长城壮边塞风光 大钟铭文载宁安沧桑

明代初年,元残余势力经常伺机南侵明朝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之间的广大地区,设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榆林)、宁夏、固原、甘肃等镇命大将统兵守御,合称九边。中宁恰在宁夏与固原二镇之间,地当要冲,但民不安生,所以从洪武三年至五年(1370~1372年),陆续将灵州、鸣沙州的百姓迁往陕西一带,以为防御之策。后来,明朝的军力强大,足以抵御鞑靼的侵扰,才有移民来屯垦。

明代以来的数百年间,有一首民谣在中宁广泛流传,妇孺皆知: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

这首民谣说明,中宁的子民多是从山西迁徙而来。明朝为什么把山西作为迁民之出发地呢?因为,元末中原地区兵乱荒役之时,“表里山河”的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由于自然地理的因素,中原地区的水旱蝗疫较少波及山西,战乱亦少,显得相对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邻省,山西就有点经济繁荣、人丁兴旺的样子;再者,相邻诸省亦有大量难民逃亡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稠地狭的地区。据《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北人口为189.3万人,河南人口为189.1万人,而山西人口却达403万多人。因此,山西就成了向外移民的重点地区。明初规模较大的移民有十四五次,每次移民动辄数千户,甚者户数逾万。当时山西移民主要来自太原、平阳二府和潞、泽、辽、沁、汾五州,即以今太原、临汾、晋城、长治等地为移民的集散中心,而以临汾附近的洪洞为最,这与洪洞县人口稠密又地处交通要道不无关系。在洪洞县城北1公里处,有座广济寺。广济寺为唐贞观年间的建筑物,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唐宋以后又建有驿站,房舍宽大,常驻驿官办理四方来往的公差事务。万民萦怀的大槐树就在广济寺旁,驿道从树荫下通过。因临近汾河滩,河滩上的老鸹便在古槐树枝杈间构巢垒窝。明初移民时,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发放“凭照川资”,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会集之所。移民活动大多在晚秋进行,此时槐叶已经凋落,老鸹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临行,凝眸高耸的古槐,栖息树杈间的老鸹不断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不忍离去,频频回首,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鸹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从山西迁徙四方的人们,寄居他乡,把洪洞大槐树、老鸹窝的故事流传给后人,聊解思念故土之情。

中宁县宁安乡殷庄村农民郭风召说:“我们郭家原有家谱,有祠堂。家谱在清同治年间因兵祸遗失。听祖辈代代相传,家谱载明祖籍山西省汾阳府洪洞县北社里村,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由官府强制迁移至此。同时从社里村迁来的郭姓有18户(每户先来1人,编者注),每户发耕牛1头、犁1张,因此人称郭姓住地为‘十八犁’。当时迁来户与原洪洞县未迁的郭姓各执铜牌半个,以备日后探亲寻祖时为证。有牌证者,老家的人可招待食宿并借给路费。后来回乡探亲者往往长居不走甚至多要路费,惹气了祖籍的人们,便把铜牌收回,从此与祖籍洪洞断绝来往。”现在郭姓在中宁县是大户,人丁兴旺,住地分散,宁安乡的郭庄村、殷庄村,康滩乡的大滩村,余丁乡的黄羊村、余丁村,石空镇的关帝村,这些村的郭姓人家都是明代从洪洞县迁移过来的。舟塔乡潘营村农民光银盘说:“我们光家原有家谱,同治年间因战乱丢失。我们光家原籍是山西省绛州府城内光家巷,明洪武年间由大槐树下迁徙于此地。同时迁来的还有潘、严、李、赵、叶五家,现在舟塔乡的光、潘、严、李四姓户族较多,人丁繁盛,赵、叶两姓于同治年间因避兵祸逃亡他乡。”

县城西门外1公里处的王家桥,也就是现在的宁安乡郭庄村二队,过去有一棵大榆树,是县内有名的“树王”。这棵大榆树是在明洪武初年长出来的,后来长成参天大树,树身高十余丈,主干七个人伸开膀子才能合抱过来,树冠伞状,占1亩地大。这棵榆树历经5个世纪,虽遭遇过不少天灾人祸,但依然活到1958年,后来因“大炼钢铁”被砍伐。据树主人张发达老先生生前讲,他们的祖先原是山西汾阳府洪洞县人,明朝洪武初年迁徙至此。迁来后定居王家桥,分到了土地。不久在分到的一块地里长出了一棵小榆树苗,后来长成了大树。祖先们为了怀念山西祖籍的大槐树,便把坟地选在大树下。因为迷信,坟地里的树木人们不敢随便砍伐,更不敢用这种树木做器具,所以这棵树才能长成这么大。县城西门外朱家庄(今宁安乡郭庄七队)农民朱廷玺的上耳房内也长着一棵大槐树。树为什么长在屋内?据朱家人讲:“我们祖先由山西大槐树下迁移至此。祖先们为了不忘祖籍的大槐树,定居后,就在屋前种上一棵槐树以示纪念。后来树长大了,人口也增加了,居室需要扩充,为了留下对祖籍大槐树的怀念,宁肯把树留在屋内也不愿把它砍掉。这棵树直到1976年园田规划时才砍伐掉。”虽然两棵象征祖籍古槐的大树被砍掉了,但移民后裔们的那种古槐情结还世代相传。

大量移民迁来,需要修筑堡寨安置他们。据史料记载,当时中宁境内除鸣沙有古城外,其他堡寨都是明代修建的,修建最早的是宁安堡,建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其次是枣园堡,建于弘治元年(1488年)。嘉靖九年(1530年),又建了新宁安堡,简称新堡。还有张恩堡,建于隆庆元年(1567年);石空堡,建于万历三年(1575年);永兴堡和张义堡,二堡均建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渠口堡,建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铁通堡,建于天启七年(1627年)。此外,恩和堡建于万历年间,具体某年失考,当时名威武堡。

宁安堡的建堡年代,除了史籍上的文字记载外,还可从一口大钟的铭文上得到佐证。

1959年秋天,在中宁县铁厂收集回炉的铁质器物中,发现一件文物,是县政府院内一口用来鸣报开饭时间的大钟。后来,大钟上的铭文被人抄录下来,大钟却消失在县铁厂的高炉内。

经过证实,知道这口大钟是明朝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中卫参将蔡英主持修建宁安堡时,给城堡寺庙铸造的观音堂大钟,是中宁县城始建时的一件珍贵文物。

宁安堡观音堂大钟高4尺(钟把未计入),内径2.7尺,钟口厚1寸,呈波状牙口。钟体外表的上部刻4层铭文。第一层分为四句八方,每方两个字。这四句是: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生辉,法轮常转。第二层下面竖写标题一方,文曰:大明国陕西宁夏中卫河南宁安堡观音堂发心铸造鸣钟一口。标题的左下侧署名:管屯千户曹纪同主持僧真源众信人等。标题的右侧线外,自左而右排列着几个小方块。第一方是钦差左参将蔡英与其妻、妾、弟、子共9人的题名。第二方是本卫指挥杨忠等18人的题名。第三方是千户曹纪与其母、妻、子、媳、孙7人的题名。第四方是千户李能与其妻、妾、子、弟、弟妻等11人的题名。第三层只有横线,没有划方,有千户、千百户、百户等34人的题名,其中个别兼题亲属姓名。在第三层末尾还题舍人张昙等19人的姓名。第四层题主持僧真源和徒弟如共,其余15位僧人、信士只列了人数,题名总人数达七十多人。

这口大钟铭文告诉后人,蔡英是主持开创宁安堡屯区的中卫参将。据清朝《乾隆中卫县志》记载,宁安堡始建于明朝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蔡英是京师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调任宁夏中卫左参将,弘治元年(1488年)调离中卫,在任4年时间。开创规模宏大的宁安堡屯区是他任内的重大任务。当时,新建屯堡、修筑堡城是要由巡抚奏报,朝廷批准,国家出钱,调用军工的。新建宁安堡屯区不同于一般建堡工程,互相联结的重点工程有六大项:一是在当时的清水河口以西(今肖闸以西)修一道拦河大坝,使宁安滩归靠黄河南岸;二是舟塔以西黄河南岸开口,兴修宁安滩引黄灌溉的柳青渠;三是上延七星渠口到柳青渠口的西面;四是在七星渠新渠口南侧加修一道贴渠,利用该渠较高水位灌溉七星渠以南的烟筒山北麓坡地;五是处理清水河对屯区的干扰问题,开辟龙坑沟;六是建宁安堡城。据民国年间勘测,城堡周长约1500米,坐向南偏东2度,东西宽264米,南北长443米,呈长方形。这就是现在中宁县城所在地宁安镇的中心地带。宁夏当局设置宁安堡屯区的意图主要是增产国朝岁贡枸杞,让宁安滩归靠南岸的目的在于开辟大规模的清水河洪泛区。对于当地屯军来说,柳青渠和贴渠新垦的引黄灌区提供了大量的肥田沃土,从总体上来看是利大于弊。蔡英一家人名列宁安堡观音堂大钟铭文之冠,可见他在任内主持开创宁安堡屯区是得民心的工程。

建了宁安堡,为什么还要建一个新堡呢?

说来话长,古时候的黄河比现在的黄河水量大,水势猛,而人们征服黄河的能力却远远不及现在。那汹涌澎湃的黄河,过了泉眼山,横冲直撞,谁也管不住它,所以有谚语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中宁,因为黄河是东西流向,就成了三十年河南,三十年河北。

明朝嘉靖年间,黄河到了三十年河南的极限,那滔滔的河水,一过泉眼山,就发疯似的向东南猛冲过来,南岸已经到了靳崖、房营、宁安、莫嘴一带。

黄河已经到了宁安堡城的北墙根下。老堡城的北墙根,在现在县城北街公安局大院的北墙一带,在此以北,都是黄河。如果再向南冲,宁安堡就保不住了。宁安堡的居民人人发愁,有一位叫刘仲逵的老先生,热心公益,古道热肠,急大家之所急,想大家之所想,就代表大家写了一篇呈文,请求官府保堡救民(事见《嘉靖宁夏新志》)。呈文送到县衙,县太爷抓耳挠腮,无计可施,只好层层上报,这才惊动了巡抚翟鹏。

在明朝,巡抚相当于省长的大官,可是翟鹏官再大,也奈何黄河不得。他接到呈文后,只好亲临现场勘查。看过来看过去,觉得这黄河实在惹不起。惹不起,只好躲了。于是他上奏朝廷,请求将宁安堡南迁。嘉靖皇帝曾被海瑞解释成“家家皆尽”,不是个好皇帝,但事关一堡人民的安居乐业,他还是下诏拨来了搬迁所需帑银。有了御旨和经费,翟鹏就在嘉靖九年(1530年)下令在宁安堡东南三里处再筑一个宁安堡。

俗话说,人算不如天数,当人们正在昼夜奋战筑堡的时候,黄河水却开始回头了,今年向北退一点,明年向北退一点。结果是,原来的宁安堡保住了,新建的宁安堡筑成了。两个宁安堡,怎么叫?只好把新建的这个叫新宁安堡,简称新堡。

除了建堡,还筑了长城。中宁县境内的长城,是明代成化年间,由巡抚都御史贾俊奏请修筑的。据《弘治宁夏新志》记载:“自双龙山南起至广武界止,长一百余里……”它自胜金关向东延伸,经过黄羊湾、双龙山口,越老牛湾、边墙湾、棺材山、而后向东北方向折转,再经小石墩、羊头山、芦沟湖、四眼井进入青铜峡市境内,全长48公里。城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依山势起伏而建,所用材料就地取材,遇石垒砌,逢土夯筑,有些地段则利用天然沟堑切削而成,遇到无石无土的沙丘地带,则用树枝、芦苇与沙砾、石子层层铺垫、浇水,夯筑后相当坚固。

1644年,明王朝覆灭,清世祖福临(顺治皇帝)入主中原,一统天下,长城才失去了防御作用。中宁明长城五百多年来经风吹雨淋,日晒风化,山洪冲刷,人为毁坏,渐成断壁残垣,只有黄羊湾一段保存较好。

长城中还建有烽火台,也称烽火墩、烟火墩、烽燧,是明长城的主要组成部分。烽火台根据形制和作用,分为两种,一种是建在城墙上,外侧凸出于墙体,墙上建有雕楼,楼内住人、存放武器箭矢和生活用具,楼顶瞭望放烟,凸出部分既可加固城墙,又能从两侧射敌,起到敌楼的作用。另一种建在长城外,在修筑长城的同时,便在长城外侧距长城数里远的较高山头上修筑烽火台。烽火台的间隔距离根据视野及山形而定,有的三四里,有的七八里不等。烽火台是用来侦察瞭望敌情的前哨阵地,遇有外敌来犯,立即燃放烟火通知守军。白天点烟,称为“燧”,夜间放火,称为“烽”,描写战争场面的“烽烟滚滚”“烽火连天”等词语即由此而来。长城绵延万里,战线太长,驻守长城的官兵由于兵力有限,平时只派少数士兵巡逻瞭望,接到烽火报警通知后,指挥机关便会调集大部队迅速赶赴来敌军侵犯的地段登城拒守,敌多守军兵力不足时,还要调集屯垦戍边的“民兵预备役”部队配合增援,形成了全民皆兵的防御体系。在主烽火台脚下旁边还建有十个左右东西排列的小型烽火墩,高度为主烽火台的五分之一,这是用来通报来犯之敌兵力多少的。明成化二年(1466年)的法令规定:“今边墩举放烽炮,若见敌二十人至百人,举放一烽一炮,五百人两烽两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依次类推。这样,长城内侧的指挥机关,便可根据烽炮多少知道来犯敌人的兵力情况,适当调集军队迎战,这在当时可算是一种先进的军事通讯手段。

中宁县境内的烽火台较多,从胜金关至渠口堡共有座,其中石砌的座,土石合筑的两座,黄土夯筑的21座。石砌的一般都很高大,为主墩,黄土夯筑的较小,为辅墩。“大墩”烽火台是中宁境内明长城上一个最大的烽火墩,高20米,底边见方米,因其墩体高大而得名,该墩建在一座极高的山峰之上,海拔高度1413米,山峰石质属玄武岩,非常坚硬。墩基用石块砌成正方形,然后用大块石料逐层垒砌外壁,每层石块的砌缝都相互压茬,增强了墩台的整体性。每砌两米高就用圆木在墩体的四个边角上拉茬,又在拉茬的圆木中间用碎石、黄土填充夯实,再在上面铺上柠条、红柳等灌木枝条,这样层层叠砌,使整个墩台成为一个整体,十分坚固耐久。

“尖墩子山”烽火台位于大墩西北侧,两墩相距三四公里,因其造型呈尖状而得名。尖墩子山烽火台属于瞭望墩,建在长城以外几公里远的一座最高山峰上,海拔高度1526米。此峰四面崖壁陡峭,一峰兀立,很难攀登。尖墩子山烽火台整体形制与大墩相同,墩高15米,底边见方16米,底大顶小,从下面远远望去,墩呈三角形,与山峰成为一个整体,不到跟前很难分出哪是山峰哪是烽火台。砌筑峰墩的石块一般都很大,最大的有上千斤重,最小的也有几百斤。几百年前的古人在没有机械吊装设备的条件下,如何把那么多大石头搬运到山顶上去,令今人百思不得其解。

坐落于黄羊湾长城北侧约三里的直隶墩烽火台,是离平原最近的石砌烽火台,距离平原只有两里多,所处山头海拔1351.5米,墩高13米,每边长见方15米,旁边有小型烽墩9座。站在台上放眼望去,长城似游龙蜿蜒东来,逶迤西去,烽火台如卫士,交织错落,守卫着长城,甚为壮观。

今天,古长城与烽火台虽已失去了往昔的军事屏障作用,但却随着时代的进步,演变为点缀祖国壮丽河山的独特的人文景观。1986年,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宁县人民政府将其确定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宣布,将全国明代以前的长城全部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宁县黄河南岸,还有一段长城,经常被专家忽视,所以未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隆·中卫县志》称它为“徐冰水新边”。“新边”二字,说明它建筑在黄河北岸长城之后。它南北走向,北起中宁县鸣沙镇南面的山坡,南至同心县徐冰水,鸣沙是其起点,徐冰水是其终点,准确的说,应叫鸣徐新边。这段长城的工程设计者和施工主持人,史无记载,但一定是一位当时与宁夏防务有关的人。据史料记载,弘治年间以后,与这件事情有关的人有两位,一位是嘉靖八年(1529年)以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在宁夏创深沟高垒修建北长城,即由横城至定边的河东墙的山西太原人王琼,另一位是嘉靖九年(1530年)以佥事督储任宁夏,筹划过河东沟垒及平虏(今平罗)新边,由是升副使的安徽安庆府桐城人齐之鸾。二人基本同时来宁夏,都与河东深沟高垒有关,也都可能与鸣徐新边有关。但是二人比起来,齐之鸾与鸣徐新边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这从他当时到鸣沙附近的威武堡(恩和)视察时写的题为《将之威武堡》的三首诗中可以看得出来。

物候催屯种,肩舆历塞尘。

水潆三岔晓,渠动七星春。

花气酣歌鸟,荆丛翳斗鹑。

麦畦青未了,路有告饥人。

卤泛春畦白,阳回腊麦青。

山形夷夏界,渠利汉唐经。

燕早花前乳,莺迟雨后听。

客心淹冉冉,江树望冥冥。

朔气凝长闭,春深始见花。

山青横鸟道,日白闹蜂衙。

土屋耕夫墅,云峰战士家。

褰帷把残籍,不记在天涯。

诗中,“山形夷夏界”,说的是当时鸣沙作为边防前哨的战略地位;“云峰战士家”,说的是当时守边战士在山头驻防的战斗生活。

鸣徐新边,全长62.5公里。走向大体上沿着红柳沟沿,在红柳沟西岸,沟沿陡峭处,以沟为墙;沟沿缓坡处,则削坡为崖,充分利用地形,省工省力;在红墩到大河子水的开阔处,打了土墙。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墙体多已坍塌,现在仅存的墙体只有2.5公里。鸣徐新边与河北长城不同之处是它只有墙,没有烽火台。鸣徐新边在明代归固原总制管辖,每年黄河封冻之前,开始驻军守备,称为防秋。届时三边总制亲自前来检查防务,到今下马关下马。下马关之名,即始于此。

同类推荐
  • 乌鲁鲁

    乌鲁鲁

    危机纪元前夕,澳大利亚射电天文台的研究员米娅观测到了宇宙闪烁,她深感无助,并回忆起和前同事维德的往事……与此同时,在沙漠深处的土著部落男孩弗里斯决定献祭自己,以谋求一场雨救他心爱的姑娘。沙漠的暴雨让米娅与弗雷斯相遇。当科学的神话被撕破之后,米娅决定去找传说中的乌鲁鲁,去寻找人类的答案。
  •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

    本书是由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62年所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Jean Valjean)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悲惨世界》因为内容丰富和内涵深刻,使读者们都体会到作品有一种深远的份量感,让众多读者感动。
  • 终极底牌

    终极底牌

    崖嫣和豆崩是两名就读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两人情同姐妹,都来自单亲家庭,性格却截然不同。崖嫣稳重内敛、孝顺,惹人爱怜,她的母亲紫佳体弱多病、沉默甚至古板;豆崩开朗大方、仗义,乐于助人,她的母亲野晴小姐是商场女强人,家境十分富裕。崖嫣倾慕学校的美术老师江渡,豆崩喜欢高三的学长程思敏。在看似平静的生活轨迹中,其实隐藏着涌动的暗流。江渡的父亲江渭澜竟是崖嫣母亲的初恋情人,他当年为了报答舍命相救的战友,不辞而别,成为了别人的丈夫,扛起了另一个家。而程思敏的母亲其实就是崖嫣和豆崩的班主任兰老师,她费心培养的儿子出类拔萃,却在保送清华的大好机会前,悄然去了北京龙泉寺?
  • 一个人的恋爱

    一个人的恋爱

    人在江湖走,哪有不湿鞋?一时走神儿谁都难免,但是入戏别深,出戏趁早,别剧情已经落幕,还迟迟不肯下台,就算要给自己加戏,也要问问你的搭档愿不愿意陪你演下去。爱情里有一个人出戏了,你也别再唱独角戏了。
  • 喻世明言(全集)

    喻世明言(全集)

    《喻世明言》主要收集了以宋、元、明三代的民间现实生活为蓝本的故事或话本故事,主题涵盖爱情、婚姻、朋友情义等,展现了当其时的社会百态。其中多数为宋元旧作话本,例如“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少数为明朝拟话本,例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其题材也都和城市生活联系密切,如其中“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谴责了负心男子对爱情的不忠;“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描写了对失身妻子旧情难忘而破镜重圆;“羊角哀舍命全交”、“吴保安弃家赎友”、“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等则歌颂了不计生死利害而忠于友情的精神;而“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木绵庵郑虎臣报冤”、“杨八老越国奇逢”则触及了异族入侵、权臣误国等现实政治题材。另外还收录和改编了一些历史传奇故事,例如“晏平仲二桃杀三士”等。
热门推荐
  • 三元参赞延寿书

    三元参赞延寿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全职首富

    重生之全职首富

    重生一次,既然重新来过,就一定要活他个轰轰烈烈!抢大佬饭碗!挖巨头墙角!在时代的浪潮里高歌猛进,呼风唤雨!谢易:在这个时代我就是那个无所不能的神。
  • 星河会坠落

    星河会坠落

    叶笙,星云一中学生眼里的校花,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所交朋友无几。性格孤僻,喜欢听歌,喜欢去跆拳道馆。江林,星云一中的校草,成绩名列前茅,自幼独自一人在星云生活。所交朋友甚多。两人本来没有任何交集,仅因为一次相撞,二人生活开始了改变。婚后生活江林先生的时间表6点——陪老婆晨跑7点——陪老婆吃饭8点——陪老婆上班9点~12点——陪老婆工作12点半——陪老婆吃午饭1点~2点——陪老婆午睡2点~8点——陪老婆工作8点~10点——“吃饭时间”本文会有一些虐( ̄ε(# ̄)Σ
  • 青春之爱情

    青春之爱情

    那时的他们,依旧懵懂。就在看见他之后,她的心开始慢慢萌芽萌发一种真实的情感他的身世很曲折迷离他的心情很阴晴不定但他爱她,她已觉足够
  • 鬼狐夫君:娘子休得无礼

    鬼狐夫君:娘子休得无礼

    玩个游戏竟然招惹上了妖媚帅狐仙,夜夜爬床要我叫他夫君。这可怎生是好?
  • 乐道纵横

    乐道纵横

    江湖,新人涌现;仙侠踪影渺渺,只见旧人不闻新人;我,江乐风,一代帅哥猛男,风靡人世间,玉树不临风,潇洒倜傥赛武大郎;决定出纵横江湖····
  • 控卫法则

    控卫法则

    在夜店唱歌被踹翻在地,抢走我的大金链子?来CBA赚钱反被虐?忠心于休斯顿却被接连甩卖?这是新的“特权”,唯一的“特权”,不一样的弗老大。
  • The Holly-Tree

    The Holly-Tre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火武吟雪

    火武吟雪

    星元大陆,强者为尊,沟通九天之上本命星辰,融入其身,重塑金身。一代强人火武走出世家,披荆斩棘,过关斩将,开创属于自己的神话传奇。冲冠一怒为红颜,一念成魔,血流成河...与此同时,极为遥远的地方漠吟雪翘首相望,期盼着与火武能有重逢的一天,为此,她不惜独身一人踏入了充满未知的城市,寻得她日夜牵绊的思念之人...火武心中那颗燃烧的火种也是在一点点的熊熊燃烧起来,期盼着与父母早日团聚,与心中挚爱能够相守...期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人间余欢

    人间余欢

    莫小西又看到那只黑猫了,它隐匿在黑暗中,一双绿油油的眼睛像鬼魅一般灼灼发光。莫小西不由自主的坐在地上,双手抱住膝盖,她想把头也埋进身体里,深呼吸,别怕,莫小西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可是随着黑猫越来越近,她甚至可以闻到黑猫独特的气息,那个味道,猫的味道,莫小西还没来得及细想,就已经陷入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