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3100000025

第25章 从颠覆解构到整合重构(4)

“革命文学”从口号的提出经过论争,到这时形成了实际的运动,许多政治立场一致,阶级意识和人生观念相近但文学观念并不相同的文学家,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阵营;“左联”的成立则从组织形式上表明它的中坚力量的集聚,而作为一个在总体上有着相似和共同价值取向的文学系统,它还包括那些不在“左联”组织之内的大批文学家及其文学活动。这一系统以鲁迅为旗帜,而茅盾的文学主张和实践则最具代表性。这一系统可以称之为以参与现实为取向的文学价值系统。几乎同时,另一文学系统也逐步明朗化,即那些从不同角度出发寻求文学的独立性、纯粹性的作家,终于受时局的影响和他们的社会观、人生观及政治意识等的左右,在具有类似的文学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自然地形成可以称之为以“超脱政治”为取向的文学价值系统。在这里,说它们是两大系统而不以“左”与“右”、“革命”与“反动”、“主流”与“逆流”或“支流”来概括,是因为!第一,20年代末和30年代(大致包括新文学第二个十年),中国文学的对峙局面,虽然带有政治的、阶级的色彩,但是这种对峙不仅仅是在这一个层面上,而是包括了人生态度、道德意识、行为准则、情感态度、审美方式等因素在内的多种层次上的对峙;在更深层次,还包括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态度,对外来文化思想的态度和对未来中国文化模式、文学与人的关系的构想等方面的冲突;而且这种对峙,从纵向可以回溯到五四时期甚至更早,从横向,可以联系到国内国际复杂的社会政治、文学艺术背景第二,两种文学世界,其内部有诸多不同的具体类型,呈现着复杂的面貌。总之,它们的冲突是系统的而不是局部的,是多层次的而非某个方面的。要把握这些文学系统各自的特点及其冲突的焦点,从文学价值观念的角度入手,或许更容易抓住关键。

以参与现实为取向的文学价值观念系统,对文学的价值取向力求与中国现代具体的历史发展方向和实际进程相一致,以文学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来估价文学价值。它具体表现为将文学问题与当时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联系起来,以群体的民众的“需要”作为“内在尺度”来确定文学价值目标。在30年代,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文学的特殊方式“说明”生活并对生活“下判断”,对现在“应该怎么办”做出或隐或现的回答。一较之第一个十年,不再满足于凭空表现理想,“预约黄金世界”,也不再满足于仅仅暴露黑暗、揭示现实,而是寻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间环节一应该。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也许只有这样,文学与人才能建立起最具体现实的价值关系。

关于“现实”、“理想”与“应该”的关系,前苏联哲学家科诺瓦洛娃曾很有见地的指出:

应该的东西表现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间环节。它是存在的东西和理想的东西之间的过渡阶段。

应该的东西不仅包含着关于现实应该是怎样的,或者在将来是怎样的观念,而且包含着关于在今天即现在进行变革的要求的观念。……向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提出的你应该”这一命令作为他的活动的推动力,乃是一种改造当今现实的实际力量。

“理想”与“现实”及其关系问题,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不断被提出、长期纠缠不清的问题,由此派生和涉及的还有诸如歌颂与暴露、“光明”与“黑暗”、“反映”现实与“指导”现实等关系问题。其实纯粹的反映现实和表现理想是不存在的,尤其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到30年代这样一个具体阶段,它更加明确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着更“有用”的东西,寻求更能使文学与具体的现实的人生实践过程形成切实的价值关系的角度。其结果,人们的视线逐渐集中于这样一个向度:经由文学这种特殊方式,以“向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提出的你应该,这一命令作为他的活动的推动力”,并把这视为“一种改造当今现实的实际力量”,以此使文学参与历史发展过程,介入到中国现代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这是中国新文学所追求的一种主要价值目标,也构成它从理论到创作中的“实践性”特征。这是新文学由第一个十年向第二个十年转变的一个实质性问题。

“应该”的意识追求,深刻地渗透于30年代文学创作实践和理论中。在创作上,以是否为人指出了“应该”的方向的价值尺度,有形无形地制约规范着创作过程,构成创作面貌与作品的一些鲜明特点。比如关于中国社会前途、革命道路、时代特征、阶级关系的探索,关于青年、知识分子、农民等不同阶层的人们对“道路”的选择,成为最主要的文学主题(把作品是否指明或暗示出正确的人生方向作为创作的最终目的,甚至作为衡量作品价值大小、好与坏的主要依据。与此相关联,在创作过程中,强调社会科学原理的指导、推崇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反映生活的“全面”与人物形象转变“过程”,衍化出“从……到……”的构思模式。这些或许是造成中国现代文学更多认识价值的主要和直接的原因。

在理论上,“应该”意识的强化,是与以下现象紧密相关的。对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评介和研究,主要着眼于它在批判现实中是否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并以此作为“批判”的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的主要分界线;在文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上,认识论、实践论和反映论被直接用来说明文学创作诸关系及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在对外国文艺思想的态度上,对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文学不仅要说明生活、而且要对生活下判断、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等观点,对别林斯基关于文学是真理(思想)的形象化的观点,予以充分的重视和运用发挥,对苏联的文艺政策甚至“拉普”的文艺观点极易接受等等。总之,寻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中间环节“应该”这一意识,对文学价值属性的理解、价值构成、价值定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内在地影响着30年代文学的整体面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使在30年代,当进步文学家把向社会成员指出“你应该”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的时候,他们并不是从同一视角同一思想层次用同样的方式对此作出“解答”的。

虽然我们不可能忽视,到20年代末至30年代,主要从政治、阶级斗争的角度向社会成员提出“你应该”的作品已格外引人注目,如蒋光慈、胡也频甚至茅盾的一些小说,如郭沫若、殷夫等的诗作;从同一角度在理论上对文学提出要求的观点也十分盛行。然而,更多的更主要的作品是不避开政治,但却不仅仅着眼于政治一个角度,而是关注着广泛意义上的生活现实问题。

同时,那些发生重要影响的大部分作品,并不是直接创造可供人们仿效的楷模,从正面树立“你应该”的榜样,而是从不同的方面甚至“否定”的方面提出问题,在大胆地深沉的否定“不应该”中对“你应该”作出回答。所以从文学创作的总体面貌看,对“应该”的追求确是一种渗透在文学活动过程中的“意识”,它的影响是广泛而强烈的,又是多种多样的,不但在如叶绍钧的倪焕之(中,在茅盾的虹(子夜)和“农村三部曲”中,而且在鲁迅的杂文和故事新编编(中,在巴金、老舍、丁玲的小说中,在曹禺的戏剧中,在沈从文对“城市文明”与湘西人性美的对比中,在萧红对呼兰河畔僵死生活的描绘中,都响彻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向社会成员发出的“你应该”的呼唤。尽管这种呼唤有时可能无补于事,甚至与眼前的目标有相悖之处,但作者的呼唤是真诚的,有的还是和着血与泪的。也许,我们的视野从这一点扩展开去,才会破除先入为主的思维框架,发现新文学在30年代确实形成了一个以参与现实为特征的价值系统,一个真正发展了的“人的文学”的系统,它既不是政治内容简单的“形象化”,也不能仅仅以狭义的“革命文学”所包容。没有任何理由把那些众多的并不以政治斗争题材为主的作家作品排斥在前进的文学之处也没有理由以现实主义的具体创作手法问题来衡量艺术的成就和价值。或许可以这样说,衡量30年代甚至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意义和价值的一个主要标准,正在于看一个文学家是否面对国家的民族的和个体发展的历史课题,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思考过“你应该”的问题,并且同样真诚、深入大胆地“写出”。他的历史和民族使命感他的社会责任心他的道德意识和情感态度,他的“革命”觉悟及程度,集中表现在他要指人“应该”向何处去一是引人睁了眼看,还是闭上眼睛万事大吉,是引人深刻地反省历史和正视现实,还是逃避现实求得所谓的心理平衡!是激人斗志引人奋发向上,还是使人安于现状……或许,在别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这些并不是衡量文学价值的主要标准,但对中国30年代文学却应该这样去看。

从同一角度以同样的标准一人与文学建构怎样的价值关系去分析30年代另外一些文学现象,会看到不同文学价值系统的重要区别。以“超脱政治”为取向的文学系统,包括了许多具体情况很不相同的文学家、文学派别,比如林语堂、梁实秋朱光潜等人,新月诗派象征诗派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等派别。把这样一些面貌各异的人和派别及他们的文学活动视为一个整体现象,看做一个文学系统,主要并不是单从阶级意识、政治立场的角度去“归类”,而是鉴于这样一种历史事实:在文学的价值取向上,他们有着基本的共同点,即与具体现实的“人的发展”的实践保持着距离,使文学沿着主要为满足主观精神世界的向度演变。正是在这一根本问题上,他们和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价值系统形成深刻的对比。在个体价值与群体利益及其关系的认识态度上,他们往往离开群体而追求个人出路和个体价值;在人的肉体生存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上,往往不能正视民族存亡和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不能真正满足的事实,也回避改造民族(包括他们自身)灵魂和精神过程中的真正的难题,把文学的超越意识变成了“超脱”现实而“徜徉于精神世界”,从根本上偏离了人的现实发展要求。因此,在他们的文学价值定向中又表现出极端利己主义和实际上的极端功利主义色彩。这些共同的特点,在不同的人和派别之间又有具体不同的表现形态和差别。

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等这样一些中国现代的“大”知识分子,这样一些有自己明确的文学观念的文学家,他们在思想意识、文学价值取向上与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系统的对峙,是在“高”层次上的,触及中国现代文学(甚至整个文化方面)现代化进程的一些根本问题,而不仅仅是如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样一些较具体的问题,在这背后还有东西方文化冲撞交汇的影子。就他们遇到的、或者说他们已经意识到的文学(文化)课题来说,甚至与鲁迅遇到和意识的有某些相似性,如关于中国的民族性问题和改造中国文化传统的问题。在周作人、林语堂的文学活动中,曾经留下了他们企图在中西文化的结合中,以西方文化思想改造中国文化甚至重造民族灵魂的轨迹,在这些方面,表现出他们作为中国现代大知识分子的一些特点。但是,恰恰是他们,尤其是周作人,在30年代初就已经回归到传统中,在他的意识中深深地渗透着封建士大夫的气息,而其文学价值指向也与他们最初的企图相背离。他们虽在维护文学的“纯粹”性和独立价值,但同时却把文学贬为只供自己消遣解闷的玩意。文学在这时已不再是促使人的精神更趋完善、从而促使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特方式,而成了逃脱现实的渊薮。这种现象,正反映出中国现代一些知识分子在现实中,认识方式与行为方式上的矛盾性。即在认识层次上,他们往往较一般民众更多更深地看到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但在行为准则行为方式中却往往是调和、中庸、退让、“节制”,是极“传统”的意识的反映。而文学的价值取向说到底是文学家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一种选择的结果。正因为如此,20年代末30年代初,当周作人与鲁迅分道扬镳之时,在实际上代表着两种价值取向不同的文学系统的对峙。

2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到30年代逐渐分化的象征诗派和新月诗派等,在文学价值观念上要复杂些。这种复杂性主要还不是指这些流派内部作家之间情况的差别,而是指他们基本相同的文学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是由多种因素所构成的。从他们的人生观念和对现实的态度看(这是文学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他们并不一般的“逃避现实”也不泯灭“理想”,同时他们也不都有条件“超然”,相反,他们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更有着离开时代中心所感到的深刻矛盾和苦恼。因此他们的作品与周作人等追求的“闲适”、“性灵”、“平和”、“冲淡”是有所区别的,有些创作表现出不求苟安、打破“和谐”、富于反抗精神的意向(如象征诗派),有些较深刻地表现了“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焦虑、孤独甚至绝望的心情。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他们作品的价值所在。但是在总的价值取向上,他们把文学价值追求主要局限于发泄个人苦闷、寻求精神解脱方面,如茅盾所批评的,“想在他们所谓唯美主义的文学里求得些精神上的快慰,或求得灵魂的归宿。这样的身处污泥而闭目空想”有时已近似阿Q那种“精神上的胜利”了。!显然,他们的创作与30年代左翼文学家形成对立,在价值观上互相冲突,并不在于他们的表现内容和方式上(如重自我内心等),而在于对文学与生活、与人生的认识上,在于创作的意向与价值取向上。从对文学自身价值属性的认识与追求来说,他们既有因在现实中无法排遣的矛盾和痛苦而钻进“艺术殿堂”的情况,也确有对文学的独特认识和追求其“独立”价值的真诚,对艺术规律的某些探讨(如新格律诗的主张与实践)体现着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自觉。

30年代,真正在文学理论上,特别在文学价值观上与“左翼”展开正面冲突的,是“自由人”和“第三种人”。“自由人”胡秋原和“第三种人”苏汶,与左翼在文艺理论上的论辩,较之周作人等主要在思想意识方面、较之新月社等主要在创作方面与左翼的对峙,有着更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主要是:1.胡秋原在“文艺自由”问题上的发难,不仅有着对“普罗文学”的责难,更有着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直接抨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的着眼点确在文艺方面而不在立场方面;2.胡秋原及后来参与论辩的苏汶,不仅标榜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文艺问题,而且确实也触及当时左翼、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一些根本问题,如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的阶级性、文艺的价值等等;

同类推荐
  • 晨窗集

    晨窗集

    符江的杂文和随笔我几年前就读过,但作为一本结集领略其全貌,还是在这次他将《晨窗集》交付出版社出版之前。尽管对他的作品风格并不陌生,但通读全文,仍为他的杂文、随笔、小品所显示出的内容的丰富性,多方面的知识性和健康的趣味性所吸引。我认为这是一部可亲、可感、可读的难得的杂文、随笔、小品集。我想,作者是一位年轻的业余作家,能将如此丰厚、适合各种年龄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更令人感到可喜。
  • 少数民族文学史

    少数民族文学史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用感情来打动人,一方面是由于作家本人受到强烈的感动并有较高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作家的感情乃是基于人性的,所以能与读者相通。
  • 辛亥年的枪声

    辛亥年的枪声

    本书收入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佳作41篇。这些作品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缅怀,又有对当代生活的讴歌,既有对异域风情的描绘,又有对平民百姓的关注。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李白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李白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留学是迈上成功巅峰的通途,亦可能是堕入欲望深渊的陷阱。经过一段时间改革开放的熏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已经不只是书斋里的精英,他们更是一个个充满欲望的人、一个个为名利而奋斗的个体,在大洋彼岸深陷于情与爱的踯躅、名与利的挣扎。当象牙塔里也漫入世事的波涛,他们,和你我没有什么两样,背负着为人的十字架,生命永远是不可承受的重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百多年之后,托尔斯泰的名言在一代一代中国留学生的生活中被演绎。生活都能由你选择吗?幸福只要追求就能得到吗?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们以自己的经历向您诠释这一切。
热门推荐
  • 焚乱苍生

    焚乱苍生

    夜,他和某兽从天而降,将她的院子砸了个大坑,待他醒来她抱住他的大腿,“土豪,赔偿...”她,喻家四小姐,废柴一枚,再次醒来,眼中带着一抹锐利的幽兰。他,身份众多,亲王,一伙势力的君上,血族的王,唯一不变的是她的未婚夫。某夜,他血脉觉醒,伤她,离开她..多年后,她寻他,他不认她...三天三夜的决斗,最终她压在他的身上,手指不安分的伸进他的衣服里,笑道“检查一下,有没有为我守身如玉..”他堵上她的唇,将她拥入怀中,千言万语都化作一吻...他与她带领各大种族立于雪峰之上,十指交握,一同睥睨峰崖之下,她缓缓抬手,一声娇喝“战!”顿时呐喊声咆哮声肆虐开来...战争一触即发...
  • 实用小生意致富经--180种快速盈利的小生意

    实用小生意致富经--180种快速盈利的小生意

    这是一本帮您怎样做小生意、以小钱赚取大钱、用智慧积累财富的书。本书的上篇,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小生意可以带来大收益,阐述了小生意经营者如何准确定位,运用独特的经营策略和技巧,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已,从而达到做大生意、赢大利润的目的。本书的下篇,分门别类地向读者着重推介出180种快速盈利的小生意,具体而细致地分析了这180种小生意的市场前景、投资方法和利润预测。本书的内容及分析是深刻而实用的。但愿本书对广大的小生意经营者有所帮助,从而使大家在新的世纪里,有所作为,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 只怨此生梅花三弄

    只怨此生梅花三弄

    她,绝世容颜,内藏智慧,穿越至大蜀成为闻名于京都的中郎将家小姐李妱。他,冷面王爷,怀揣野心,想要一统天下。可爱情终是敌不过皇命的残酷和朝廷的明争暗斗,她只能嫁至王公世家,却没想到受尽屈辱。他违背世俗将她救出,但命运捉弄,她却又被凉拨王所掳————她,该何去何从?
  • 孤独树下的歌谣

    孤独树下的歌谣

    写这本书已经不是作者第一次写长篇小说了,我也曾尝试过写科幻小说和人物自传,结果却都是不尽人意。本书是作者重回写作的门头砖,如果有幸能让各位喜爱,我将推出更多作品好了,现在简单论述一下小说的内容,题材是最难分的,你可以认为这是一部黑暗现实主义的小说,也可以说它是魔幻现实主义,总之不是那些脑回路清奇的无良穿越玄幻就对了。我认为,评价一本书的好坏,是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比方说坏人不能坏得绝对,好人不能同样完美无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塑造出浑圆人物,而不是扁平人物,我将尽我可能塑造好每一个人物作为一部连载小说,作者无论如何都要做出很多妥协,每次更新的内容没有亮点就不能吸引读者接着阅读,所以为了这所谓的亮点,有些作者没有底线,以,极烂的剧情来以次充好,我首先要声明,我不会这样做,我不想让自己的小说太商业化。我会尽心尽力,推敲每一个词,让其成为文学
  • 妖娆仙尊惹桃花

    妖娆仙尊惹桃花

    奈何桥边,孟婆:紫陌上神,喝下这忘川水,就可以下凡历劫了,记住千万不要陷入那红尘之中,于你不好,这几千年来,有多少人因情而死,世人有又几分真心,唉,这都是造孽啊。紫陌上神:“我这上万年来无情无欲,向来喜静,断不会对任何凡人动心。”百年后,某神不,是某仙尊历劫后凯旋归来,再到奈何桥见孟婆:“紫陌仙尊在凡间可好?是否对人动心?某仙尊:人生姻缘不可碰,害人还害神。”待她走后一个又一个历劫归来的出色上神问孟婆她是谁,孟婆:仙尊,快跑,他们也来了!某仙尊本打算孤独终老,可是身边这么多桃花是什么意思?[勿抄袭]
  • 黑心莲被神级大佬宠入骨

    黑心莲被神级大佬宠入骨

    当红影帝深夜约会唐安,事后唐安表示,这是前男友。与新晋流量一起外出度假,事后唐安解释,这是前男友。跟大神编剧牵手逛街,事后唐安称,这是前男友。和航瑞总裁一起同游,事后唐安说明,这是前男友。众女网友跪求唐安出一本撩汉指南。以及千古之谜,唐安你到底有好个前男友?
  • 帝少宠妻秘笈

    帝少宠妻秘笈

    三年前,宫冥夜为救苏星仪误入圈套,被迫送往国外治疗。两年之间,一场惊心策划看似不为人知的车祸将苏星仪的十年记忆无情抹去,意料之外的是,就连孤傲清冷的女王性格与之在那次车祸中得到遏制!然而,事情真相不单是如此…苏星仪失忆,付若轩趁火打劫,置办了一场替婚新娘计划,不幸的是,当日,宫冥夜治疗完成回国,他意外出现在婚礼之上,新闻满天…#震惊!国际跨国公司帝星集团创始人竟是宫冥夜!三年前的宫冥夜与三年后的宫冥夜实力悬殊,闭关修炼仅三年时间成为商业界霸主!三年前与天才音乐师苏星仪分手的宫冥夜帮帝星回国抢婚!夺回心上人后,每天晚上变身大灰狼耍流氓。“才三年我不在,你的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居然敢背着我嫁给付若轩!”一切恢复原样的某一场景:某女性感勾唇,“宫冥夜,你为什么总是害我?”某男正在办公室看文件,抬起幽眸,推了推眼镜看了她一眼,“害你什么了?”“害我这么喜欢你!”某女不要脸的舔唇,猛地,扑倒面前的美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王同人之寄梦人

    网王同人之寄梦人

    她因梦而入世,却迷茫于梦境和现实风雨雷电,她既定那是他在诉说离别的哀伤胸前一颗红痣,是为寻找前世不愿遗忘的那人梦中的你带着忧伤,流泪微笑我却因此掉进了你无尽的回忆……原来爱的伤痛,远比世上所有的快乐都甜美可是你到底是谁?你又在那里?如果你依然深爱,那么我已经来到了这里就让我们带着微笑相遇吧,因为微笑是爱的开始……如果那份誓言你已遗忘,那么取走你寄予的真情,别作纠缠若还有来生,喝下那碗孟婆汤,让这份情不再轮回……
  • 血莲之主

    血莲之主

    出生时天降异象:雷雨交加,伴龙吟,与凤鸣,身怀血莲。但这只是开始,杜清精通炼器,炼丹,布阵……这样一个奇才身边又怎么会孤单呢?
  • 投资帝国的兴起

    投资帝国的兴起

    游戏产业、期货交易、股市风云,基建投资,到最后的金钱帝国。这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一次莫名的囚禁,一笔原本看起来天大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