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3200000026

第26章 黄河卵石天下奇

张建忠

阳光照在河面上,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透着五颜六色的神韵,从河底深处铺向河面浅滩暗角,形成一道河岸线。卵石静静地躺在水中,袒胸露背,让河水甸m流过……黄河是母亲,伫立在大河身边的青山是父亲,那么鹅卵石便是山与河眷恋着的子孙……黄河自九天而下,进人万里黑山峡,犹如困兽,冲撞左右,怒不可遏,一路咆哮,惊涛拍岸,穿山过涧,似一把利剑,劈山斩石,势不可挡。湍流携带大大小小的石块,滚滚而来,当进人到沙坡头——下河沿以东的中卫平川,便减速缓流,把携带的大小石块留在河底和大湾的滩地,成为天然的卵石宝库。

黄河卵石可称为中卫的一宝。从古到今,中卫人建筑平房草屋、高楼大厦,从备料到施工,鹅卵石是必备之物。在枯水的冬天,人们到沿河的滩头深处去捡羊头大小的石头。在盖房下地基时,先将鹅卵石齐齐地排在房屋基础线上,用黄泥灌浆成墙,既坚固又透气还能隔潮,外观恰似一条出洞的青蛇卧在地面。有的还用鹅卵石铺成一字型、燕阵型、葵花型的人行道,古朴典雅,雨天、雪地走路不滑,脚不沾泥。在包兰铁路风沙线上,人们将鹅卵石铺在铁路两侧,挡住流动的沙丘,铁路不再被风沙所吞没、风蚀,火车便可穿越腾格里沙漠。水利工程中,用鹅卵石砌成护渠道,坚固耐久。农家腌菜,用鹅卵石压缸,酸菜味正色亮不变质,咸菜青翠黛绿不变黄。

到沙坡头旅游,乘羊皮筏至河心滩,戏水捡石,兴之所至,不亦乐乎?或捡片扁圆薄石“撇碗碗”,一石擦河面扔过,河水就会溅起几个“花碗碗”;或“打岗”——这是沿河人玩的一种游戏,捡巴掌大的扁圆形鹅卵石竖于沙地上,在距八米多的地方投掷卵石将其击倒,打倒多者为赢。宁夏著名回族摄影家米寿世每到中卫,就住在黄河边捡石头,花甲之年爱石如命,可称为宁夏收藏黄河奇石的“大腕”。还有作家刘文惠也常到沙坡头捡石头,他手中就有一枚酷似******形象的卵石,被视为珍宝。

中卫河滩上鹅卵石极多,有的扁圆如月亮,有的椭圆像鹅蛋,也有的似人头、猫头、鱼头……方方圆圆,扁扁长长,弯弯斜斜,凸凸凹凹,凡是世界上有的形象,在这里都可以发现它们的影子。其形状千姿百态,表面光滑发亮,图案千奇百怪。有的是五彩纹,红、黄、绿、蓝、白集于一石,像一幅彩色山水画;有的黑白相间,像昆仑雪山;有的银里透红,像落日晚霞;有的淡蓝澄碧,像行云流水。这些鹅卵石静置水中,晶莹夺目,五彩缤纷,美不胜收。难怪有那么多人玩起了石头,且成立了石文化研究会、黄河奇石馆、黄河石艺术协会等。在桂林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名人名石精品展”上,黄河石一举夺冠。我国著名奇石收藏家李饶到兰州观赏后,称黄河石是“中华之最”。

这些千奇百怪的鹅卵石经黄河搬运、冲刷、雕刻,历经千万年磨砺,得鬼斧神工而成。其色如白玉者含硅,朱者含铁,翠绿者含铜,紫色者含铝,漆黑者含隧石……只要黄河奔腾不止,鹅卵石就取之不竭。这真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瑰宝……鼓楼春秋王维堡在我创作的长篇小说《郎家巷子》里,曾经描述过银川仅存的几处古建筑物。譬如,老城北郊,建于南北朝时期大夏国赫连勃勃王朝的海宝塔;南门广场上,建于公元1020年西夏党项族首领李德明时期的南薰门城楼;城西南,建于公元1050年西夏毅宗谅柞时期的承天寺塔;城东部,建于明代的玉皇阁;中山公园里,建于清代的文昌阁。它们都遭受过公元1738年,也就是清乾隆三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八级大地震的劫难而被毁坏了,随后被人们重修死而复生至今,装扮着塞上首府。而被我重彩浓墨描述的当属于鼎立在城中的鼓楼了。

这座鼓楼,银川老辈人叫它什字鼓楼、四鼓楼。有资料介绍它,“楼总高三十六米,占地五百七十六平方米,由台基、楼阁、角坊组成。台基呈正方形,边长二十四米,高八米五,用砖石砌筑。台基四面辟有宽五米的券顶门洞,中通十字,与解放东西大街、鼓楼南北街相通。四面洞额有石刻题字,东曰‘迎恩’,南曰‘来薰’,西曰‘抱爽’,北曰‘拱极’。东面门洞两侧各辟有一券门,南券门额上题为‘坤阖’,内为一耳室;北券门额上题为‘乾辟’,从北券门沿券砌暗道石阶可登临台基之上。台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顶重檐三层楼阁,每层楼阁四面围以环廓。登临阁上,扶栏眺望,银川景色尽收眼底。楼阁顶脊饰以龙首,中置连珠,呈二龙戏珠之势,别具情趣。”

曾有人发问,为什么要在这个交叉十字路口建造鼓楼呢?遥想当年,走马上任的清代宁夏知府赵宜暄,发觉从东城门清和门楼上,一眼能望见四里远处的西城门楼镇远门,一条长街光秃秃的,无遮无拦,深谙建筑学的这位知府,感此大忌也;再则,十字路口周围,又是银川商家聚集之地,大小店铺一家挨一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缺少巍峨的景观;三则,银川自古以来是九边重镇要地,没有报警的设施;再说,历代地方官员都有“树碑立传”的通病,故而他萌生了建造鼓楼的动机。于是,赵宜暄积极筹资,于公元1821年清道光元年在原先乾隆年间修的四牌楼中央空地上,主持建造了台基,并手书了洞额石刻题字。赵宜暄再想建楼阁时,没钱了,只好摇头叹息停工。1908年宁夏地方绅商捐资在台基上建起了三层楼梁架,又因“款细停缀”。直到1917年才由宁夏县知事余鼎铭筹资接续重建,并在四角增盖了券棚顶角坊。落成后的鼓楼,曾悬有大钟一口,当余鼎铭撞响这口铁钟时,绵绵不绝的钟声传遍全城,万众一片欢腾。他咧着嘴,高兴得忘乎所以了,泪水沾满胡须,也不去擦掉。这座青砖筑就的钟鼓楼,被世人讥为难产之物,前后风雨沧桑历时近百年。不管怎么说,总算圆了几代人的梦想。且说乾隆年间修的那座四牌楼,分别矗立在四个路口,东曰“东来紫气”,西曰“西土孔国”,南曰“南薰解慑”,北曰“北拱神京”,飞檐起脊,富丽堂皇,紧紧簇拥着这座鼓楼。鼓楼在这些牌楼的点缀衬托下,正应了鼓楼春秋“红花还需绿叶扶”那句俗话,越发显得高耸秀丽,造型生动,蔚为壮观,成了宁夏府城一大景观。过往行人,无不驻足观赏,流连忘返,都想登楼望望,一饱眼福。

银川这几处古建筑,惟独鼓楼是经受革命洗礼最多最早的一处。在国共合作时期的1926年9月,冯玉祥的国民军“五原誓师”后,大部队入甘援陕经过宁夏,军中的党组织抽调李临铭、马云坤、贾一中等几个共产党员成立了****宁夏特别支部和国民党宁夏县党部,李临铭身兼两部的书记和常务主任。两部的办公地址都设在鼓楼上,东北角坊便是他们开展革命活动的指挥所。如火如茶的革命活动持续了一年多,“对于当时闭塞落后的银川,就如春风吹拂大地,振奋和鼓舞了广大青年和群众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中”。无疑,鼓楼该记头功。

随后,1929年夏天,被冯玉祥国民军吉鸿昌部击败的西北马家军孕司令马仲英,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穿越茫茫腾格里大沙漠,经定远营翻过陡峭的贺兰山,两次攻打古城银川,鼓楼作为城中的制高点,没少受过炮火的袭击。在吉军乘胜追击直逼银川城时,马仲英为了保存实力,利于再战,命令士兵放火烧毁了城中马福祥、马鸿宾的护军使衙门、公馆和仓库。熊熊烈火,染红了鼓楼的脸颊。1934年2月,臭名昭著盗窃清东陵的军阀孙殿英,为抢占地盘出兵绥远,占据海宝塔为前沿阵地,攻打宁夏省城银川。炮火连天一个多月,由于西北四马(马鸿逆、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守城得力,击败孙军,鼓楼才幸免于难。

鼓楼还多次充当了阅兵观礼台的角色。

1933年冬季,马鸿逆做甘肃省主席的美梦破灭了,只好接受******的封赏,当了国民政府宁夏省主席,率领他的第十五路军,从河南南阳拔兵而起,千里迢迢赶赴塞外。由于火车只通包头,一万来人马坐的是闷罐子车皮,一路上忍饥挨饿、晕头晕脑。从包头下车后,匆匆步行南下宁夏。塞外蒙古高原寒风凛例、飞砂走石,缺衣少吃的十五路军士兵个个叫苦连天,等到了宁夏省城银川时,士兵们变成了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土老鼠。马鸿逮为了给宁夏人显示一下十五路军的军威,便举行了人城式。从北城门德胜门人城,经北大街,拐过羊肉街口,直奔什字鼓楼,再经西大街到西马营落脚。骑兵、炮车还好说,惟有步兵,斜三横四、无精打采、军容不整,沿路围观的市民本来就稀稀拉拉的,见了此景无不掩口失笑,走了不少。站在鼓楼观礼的宁夏社会名流、地方绅士其心情更不用说,勉强看完了人城式。从此,马鸿速揭开了血腥统治宁夏的第一页。

与马鸿逢十五路军成为鲜明对照的是解放军的人城式。1947年,当时四五岁的我,随同母亲和两位哥哥,离开山西交城奈林村老家,来银川和开天德裕皮货庄的父亲一起生活。我们居住在柳树巷东面郎家巷一处有槐树的院子里。过了两年,也就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949年,杨得志将军率领十九兵团指战员解放了银川城。9月26日,解放军举行人城式的那一天,阴霆多雨的天气放晴了,市民们举着三角小旗纷纷涌上南关、南大街和东西大街欢迎亲人。郎家巷距离鼓楼仅百米之遥,母亲拉上我早早站在鼓楼东南脚下等候。此时的十九兵团领导人杨得志、李志民、耿咫、潘自力和宁夏地方知名人士就站在鼓楼东门洞的台基上检阅。母亲指着门洞上的斑斑驳驳的题字问我叫个啥?我说是“迎恩”。母亲叫我解释这两个字的含义,我不懂。母亲说:“迎接解放军的恩泽。”过了几天,父亲就亲自送我二哥参加了解放军。当年的赵宜暄题这二字是迎接皇恩,如若见了此时的景况,也会感到始料不及的吧?然而,古老的鼓楼,确确实实在这庄严的时刻,郑重地向世纪展示了它一百二十八年的心声。宁夏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有许许多多可写的东西,惟解放宁夏值得大书特书一笔。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十九兵团的领导人又一次登上鼓楼,举行了空前规模的阅兵式。威武雄壮的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兵依次从西城门镇远门经西大街奔鼓楼而来。市民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欢天喜地夹道迎接,锣鼓声、鞭炮声、口号声此起彼伏,声声震颤着鼓楼的楼梁屋瓦。银川全城沸腾了,鼓楼也沸腾了。

我在银川居住了半个世纪,曾先后三次登临过鼓楼。

第一次是在**********期间。银川的各方造反派非常重视舆论攻势,都把目光盯在鼓楼上。四面台基墙根上贴满了斗大的标语,门洞里也是贴着各式各样的大字报,你方贴了他盖,他方盖了你贴,争来斗去,互不相让。与此同时,各方天天押着“走资派”、“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游街示众。那些被押解的人,头戴高纸帽,胸挎木牌,坐着“土飞机”,被聚集在鼓楼周围批斗,口号声不绝于耳,乱哄哄一片。那天黄昏,我溜上了鼓楼,心情沉重地望着这一出人间闹剧,叹息何时是始,何时是终;也叹息鼓楼清白的台基墙和门洞,被那些污言秽语的标语大字报站污着,竟不清白了整整十年。

第二次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这座塞上名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了。商品经济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鼓楼又被商家们盯上了,花花绿绿的商品广告条幅挂满了四面台基墙,鼓楼着着实实被包装了个花花绿绿。那天,我乘商家挂条幅的机会,跟着登上了鼓楼。放眼四望,银川市民居住的成片成片平顶草泥房,犹如秋风扫落叶般不见了。大街小巷都在忙着盖楼房,位于玉皇阁和鼓楼之间的仿古花园—宁园,也开始动工了。为了突出鼓楼高大雄伟的形象,四周新建之物一律矮于它并后退十几米让出了空间。四个门洞前,开辟了花池草坪,置上防护铁栅栏,鼓楼广场被改造成宁夏首屈一指的商品宣传窗口。我久久望着朝夕呼吸香花碧草清新气息、抖动花花绿绿商品广告条幅的鼓楼,似乎感觉到它惬意的心态和律动。

第三次上鼓楼是在国庆节那一天。我站在鼓楼下,观看完庆祝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游行活动,正准备回家,抬眼瞅见鼓楼上“宁夏府城图展览”的横幅,心头一动,买了门票信步登了上去。说实话,新近维修完毕的鼓楼,比哪一年都漂亮,雕梁画栋,重彩浓抹,如出水芙蓉。人夜,楼沿屋脊悬着的轮廓彩灯熠熠闪光,远远望去,胜过皇家公主的凤冠。再说,《宁夏府城图》展览,能放在鼓楼上展出,值!作者赵文续老先生,是我崇拜的著名民间艺术家,青年时代酷爱秦腔、眉户、碗碗腔,吹拉弹唱打板样样叫好,伴随其父赵满瑞制做皮影子更是一绝,他擅长花卉虫鸟山水人物铁线工笔画,人口皆碑。他又是宁夏著名的民俗学家,满肚子装着风土人情、民风习俗、历史掌故。赵老先生为画《宁夏府城图》拖着病身子,每日一步,与高足弟子呕心沥血十个春秋。《宁夏府城图》开展几天,便轰动了银川,观众络绎不绝,特别是那些老银川人,赞叹不绝,说画神了。然而,快八十高龄的赵老先生未能前来分享这一喜悦,实是遗憾。我在巨幅府城图里急切地寻找着鼓楼,啊,找着了,精美绝伦、古色古香的鼓楼屹立在图中央。画在鼓楼上,鼓楼在画中,二者交相辉映,两个完美的艺术品会聚在一起。猛然间,一种历史沧桑感袭上心头,我泪眼婆婆了。出了展厅,我倘徉在四个门洞上,忘却了归去的时间。凭栏远眺,昔日的柳树巷,已改造为步行商业街,变成了宁夏的“南京路,;西大街楼宇影影绰绰,潮水一座超过一座挺拔俊美;潮水般的车流滚滚而来……鼓楼依旧不变,它敞开胸怀,岿然不动。

同类推荐
  • 读者精品——世事咏叹

    读者精品——世事咏叹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真正的自我。
  • 闲居诗韵

    闲居诗韵

    本书以历史、地理、人文为写作范畴,是一本散文为主、诗歌为辅的文学集子。其中诗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当代诗歌和古体诗歌。
  • 不能跳舞就弹琴吧

    不能跳舞就弹琴吧

    本书精选包利民历年在报刊发表文章中转载率最高的精品,许多文章都被《读者》、《青年文摘》评为最受读者喜欢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没有单纯的说教,都是动人的故事,从身边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收集那些让人感动感悟的瞬间,给人以温暖的力量和希望,或给人以全新的心情,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 与大宋词人秉烛夜语

    与大宋词人秉烛夜语

    宋朝,那是一个跌宕多舛又诗性差微的时代!无数文人士子,或徘徊小径,把酒货昏。痴情欲绝总难了;或独上江楼,山河望断,西风征雁总关情;或风调兼程,归期难料,梦里不知身是客……他们栏杆拍遍,挑灯看剑,情何以堪;泪洒江湖,梦断征途,故园难返。宋词,承唐诗余韵,开一代新体,成就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风景!《与大宋词人秉烛夜语》选取了37位宋朝著名文人进行创作,与《和大唐诗人对酒当歌》相比,采取了与之相反的写作路径,新意倍增:尤其采用了第二人称手法,似与古人正面对话,娓娓而叙,侃侃而谈……读来,有亲切感,有现场感,轻风雅韵,意深情远。
  • 学理与诗意的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

    学理与诗意的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全面而系统地收录了安徽大学教授、博导、评论家赵凯自2000年至今撰写并发表的文学评论文章45篇。赵凯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理论研究的专家,这部评论集的文章主要针对安徽本土的文艺现象有感而发,正是作者着眼于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成果展现,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深刻的历史意味。收录的评论文章曾陆续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文艺报》《文艺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安徽日报》《安徽文学》等报刊,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热门推荐
  • 俯仰生姿杂文集

    俯仰生姿杂文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各有姿势,这是一本杂文集。卷一“虚张声势”:有关前浪的修行、后浪的教育。卷二“弦月杂谈”:茶余饭后,阅文无数,闲扯篇。卷三笔乐的“人物志”:也许也有你的速写在其中……
  • 风雨清城

    风雨清城

    对于一个人,一个少年人,一个内心平静,表面躁动的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人来说,如何在清淡如水的日子里添加一些甜的、酸的,抑或是辣的、苦的滋味,确实一个值得去思考,然后去创造的事情。
  • 玩世至尊

    玩世至尊

    他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小混混,却偏偏又是九五至尊的命。一个游戏风尘不羁的浪子,穿越到三国时代,群雄争霸,看他之后如何揽美女戏江山。
  • 双魂少女莫小姐

    双魂少女莫小姐

    【甜宠文】莫小夕是天生双魂,当然,这件事情只有她自己知道,所以在别人的眼里她就是精神分裂。当他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小璃,你能不能帮我追学长?”“自己喜欢的人自己追,找我干什么?”“就这一次,你就帮帮我嘛……求求你了……”
  • 天外来物唯一的甜

    天外来物唯一的甜

    他若喜欢你,你脾气再大那都叫个性,他若不喜欢你,就算你温柔的像只猫,他都嫌你掉毛。
  • 明末畅想

    明末畅想

    明末清初,诸般角色粉墨登场,时代存在着许多可能性,如果按照历史,清朝上台,如果稍有差错,大顺上台,譬如张献忠等人,也可以触摸那花花江山、天子之位。当然,也可能是......
  • 万古魔武

    万古魔武

    谁说魔法与武兼修没有出路?谁说天生绝体就该一生废物?谁又说天赋决定一切?万年前修魔证道的赤血千年前以武入圣的墨白而今生却是魔法与武者共存的万古第一魔武—叶风“叶风!你要记住神可以赋予你一切,也可以毁灭你所拥有的一切”
  • 电竞大神请等等我

    电竞大神请等等我

    因为哥哥离家出走,她无奈继承林氏来帮助哥哥。第一次遇他,是在他们战队的比赛上。是因为想要偷听敌队的秘密,没想到却被撞见,被他误会,她也没想解释。之后她在哥哥的战队再一次遇见他,她给出的方案让他们战队眼前一亮,并且赢得了比赛。这让他对她刮目相看。本想就这样了,没想到却是与他越来越纠缠不清,关系剪不断理还乱,几年之后,他反过来对她说:“做我女朋友吧,我什么都好。”男女主1v1,双洁。
  • 楚家大小姐今天还没拐到七皇子

    楚家大小姐今天还没拐到七皇子

    【本文正文番外均已全部完结】多次穿越+前世今生+伪失忆+前期全是埋的线偏女强,女主女配都强的那种偏女强。甜宠,男主男配都怕老婆的那种甜宠。“这世间好男儿确实不少。但是你家小姐我,偏就只好七皇子这一款。你说,这可怎么办?”楚玄歌眯着眼,一脸慵懒地问着面前的侍女。七皇子栗凌轩隔着一道门,一脸复杂地听墙角。“你曾佑护我数百年,现如今,换我来守护你了。”一如你曾为破我命中之劫,守我轮回三生四世。总有一日我得让你这个傻子明白,世间万千好男儿,唯你一人独占我心。宠文,双洁,甜文,CP满地跑且基本都是he。第一次写文还有点小紧张~祝福每个看到我的故事的你,都会拥有温暖的故事。谢谢你的喜欢~
  • 三世情缘心丹结

    三世情缘心丹结

    一颗被诅咒的丹药,引出一场纠缠三世的爱情故事,清风、明月、炎彬、梦魇、子悠,在机缘巧合中相遇,以打闹而开场,五人的命运从相遇那一刻起便被紧紧相连。魔界凶兽擎苍妄图重建魔界,为达目的残害人族,更放出被镇压在南海海底凶残的海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