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06600000032

第32章 胡适《谈新诗》(节录)指导大概(1)

第五段(节录)

①有许多人曾问我做新诗的方法,我说,做新诗的方法根本上就是做一切诗的方法;新诗除了“诗体的解放”一项之外,别无他种特别的做法。

②这话说得太笼统了。听的人自然又问,那么做一切诗的方法究竟是怎样呢?

③我说,诗须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越偏向具体的,越有诗意诗味。凡是好诗,都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这便是诗的具体性。

④李义山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破)由奢”,这不成诗。为什么呢?因为他用的是几个抽象的名词,不能引起什么明了浓丽的影像。

⑤“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是诗。“芹泥垂(随)燕嘴,蕊粉上蜂须”是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是诗。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能引起鲜明扑人的影像。

⑥“五月榴花照眼明”是何等具体的写法!“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何等具体的写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曲里有十个影像,连成一串,并作一片萧瑟的空气,这是何等具体的写法!

⑦以上举的例都是眼睛里的影像。还有引起听官里的明了感觉的。例如上文引的(苏东坡送弹琵琶的词)“呢呢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是何等具体的写法!

⑧还有能引起读者浑身的感觉的。例如姜白石词,“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这里面“一叶夷犹”四个双声字,读的时候使我们觉得身在小舟里,在镜平的湖水上荡来荡去。

这是何等具体的写法!

⑨再进一步说,凡是抽象的材料,格外应该用具体的写法。看《诗经》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漪,——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豸亘兮!

社会不平等是一个抽象的题目,你看他却用如此具体的写法。

⑩又如杜甫的《石壕吏》,写一天晚上一个远行客人在一个人家寄宿,偷听得一个捉差的公人同一个老太婆的谈话。寥寥一百二十个字,把那个时代的征兵制度,战祸,民生痛苦,种种抽象的材料,都一齐描写出来了。这是何等具体的写法!

再看白乐天的《新乐府》那几篇好的——如《折臂翁》,《卖炭翁》,《上阳宫人》,——都是具体的写法。那几篇抽象的议论——如《七德舞》,《司天台》,《采诗官》,——便不成诗了。

旧诗如此,新诗也如此。

现在报上登的新体诗,很多不满人意的。我仔细研究起来,那些不满人意的诗犯的都是一个大毛病,——抽象的题目用抽象的写法。

那些我不认得的诗人做的诗,我不便乱批评。我且举一个朋友的诗做例。傅斯年君在《新潮》四号里做了一篇散文,叫做《一段疯话》,结尾两行说道:

我们最当敬重的是疯子,最当亲爱的是孩子。疯子是我们的老师,孩子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带着孩子,跟着疯子走,走向光明去。

有一个人在北京《晨报》里投稿,说傅君最后的十六个字是诗不是文。后来《新潮》五号里傅君有一首《前倨后恭》的诗——一首很长的诗。我看了说,这是文,不是诗。

何以前面的文是诗,后面的诗反是文呢?因为前面那十六个字是具体的写法,后面的长诗是抽象的题目用抽象的写法。我且抄那诗中的一段,就可明白了:

倨也不由他,恭也不由他!——你还赧他。

向你倨,你也不削一块肉;向你恭,你也不长一块肉。

况且终竟他要向你变的,理他呢!

这种抽象的议论是不会成为好诗的。

再举一个例。《新青年》六卷四号里面沈尹默君的两首诗。一首是《赤裸裸》:

人到世间来,本来是赤裸裸,本来没污浊,却被衣服重重的裹着,这是为什么?

难道清白的身不好见人吗?那污浊的,裹着衣服,就算免了耻辱吗?

他本想用具体的比喻来攻击那些作伪的礼教,不料结果还是一篇抽象的议论,故不成为好诗。还有一首《生机》:

刮了两日风,又下了几阵雪。

山桃虽是开着,却冻坏了夹竹桃的叶。

地上的嫩红芽,更僵了发不出。

人人说天气这般冷,草木的生机恐怕都被摧折;

谁知道那路旁的细柳条,

他们暗地里却一齐换了颜色!

这种乐观,是一个很抽象的题目,他却用了最具体的写法,故是一首好诗。

我们徽州俗话说人自己称赞自己的是“戏台里喝彩”。

我这篇《谈新诗》,常引我自己的诗做例,也不知犯了多少次“戏台里喝彩”的毛病。现在且再犯一次,举我的《老鸦》做一个“抽象的题目用具体的写法”的例罢,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

说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指 导 大 概本文(指《谈新诗》第五段,下同)是说明文。胡先生在这一段文字里所要说明的是“做新诗的方法”,其实也“就是做一切诗的方法”①。新诗和旧诗以及词曲不同的地方只在诗体上,只在“诗体的解放”上①,根本的方法是一致的。胡先生在本篇(指《谈新诗》全文,下同)第二段里说,“中国近年的新诗运动可算得是一种‘诗体的大解放’。因为有了这一层诗体的解放,所以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高深的理想,复杂的感情,方才能跑到诗里去。”他又“用历史进化的眼光来看中国诗的变迁”,说“诗的进化没有一回不是跟着诗体的进化来的”。

他说从“三百篇”到现在诗体共经过四次解放:骚赋是第一次,五七言诗是第二次,词曲是第三次,新诗是第四次。解放的结果是逐渐合于“语言之自然”。他在本篇第四段里说新诗的音节是“和谐的自然音节”。又说,“诗的音节全靠两个重要分子:一是语气的自然节奏;二是每句内部所用字的自然和谐。”这第二个分子也就是“内部的组织——层次,条理,排比,章法,句法”。本篇作于民国八年。这二十多年来新诗的诗体也曾经过种种的尝试,但照现在的趋势看,胡先生所谓“合语言之自然”同“和谐的自然音节”还是正确的指路标;不过详细的节目因时因人而异罢了。

做新诗的方法,乃至做一切诗的方法,积极的是“须要用具体的做法”,消极的是“不可用抽象的说法”③;但这里积极的和消极的只是一件事的两面儿,并不是各不相关的。可是怎样是“具体的做法”呢?从本文所举的例子看,似乎有三方面可说。一方面是引起明了的影像或感觉,一方面是从特殊的个别的事件暗示一般的情形,另一方面是用喻说理。本文所说“明显逼人的影像”③,“明了浓丽的影像”④,“鲜明扑人的影像”⑤,都是“诗的具体性”③,这些都是“眼睛里的影像”⑦。“还有引起听官里的明了感觉的”⑦,“还有能引起读者浑身的感觉的”⑧,也该是“诗的具体性”。关于“眼睛里的影像”,本文的例子都是写景的,或描写自然的。这些都是直陈,显而易见。写人,写事便往往不能如此,虽然有时也借重“眼睛里的影像”。那儿需要曲达,曲达当然要复杂些。“眼睛里的影像”是文学的,也是诗的一个主要源头,“听官里的感觉”和“浑身的感觉”,在文学里,诗里,到底是不常有的。胡先生有《什么是文学》一篇小文,说文学有三要件:一是“明白清楚”,叫做“懂得性”;二是“有力能动人”,叫做“逼人性”;三是“美”,是前二者“加起来自然发生的结果”。那文中所谓“明白清楚”和“逼人”,当然不限于“眼睛里的影像”,可还是从“眼睛里的影像”引申出来的。“眼睛里的影像”在文学里在诗里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从引起明了的影像或感觉“再进一步说,凡是抽象的材料,格外应该用具体的写法”⑨。这儿“抽象的材料”是种种的情形或道理,“具体的写法”是种种的事件或比喻。从特殊见一般,用比喻说道理,都是曲达,比直接引起影像或感觉要复杂些,所以说是“再进一步”。文中又提出“抽象的题目”这名字。大概本文所谓“抽象的材料”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材料”包括着“题目”,狭义的和“题目”对立着。就本文所举的例子说,“前倨后恭”,“作伪的礼教”,“乐观”,独行其是,不屈己从人(《老鸦》的“题目”),都是“抽象的题目”。还有“社会不平等”⑨,文中虽也说是“抽象的题目”,但就性质而论,实在和第十节里的唐代征兵制度,战祸,民生痛苦,是一类,该跟第十一节说到的白乐天的《新乐府》里的种种都归在狭义的“抽象的材料”里。从中国诗的传统看,写这种狭义的“抽象的材料”的多到数不清的程度;但写“抽象的题目”的却不常见。全诗里有一两处带到“抽象的题目”的并不缺少,如古诗十九首的“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些都是些“人生不常”的大道理,可只轻描淡写的带过一笔,戛然而止,并不就道理本身确切的发挥下去。所以全诗专写一个“抽象的题目”的也就稀有;偶然有,除了一些例外,也都是些迂腐的肤廓的议论,不能算“雅音”。可是新诗,特别在初期,写“抽象的题目”的却一时甚嚣尘上。胡先生便是提倡的一个人;本文所举的新诗的例子,可以作证。这大概是从西洋诗的传统里来的。胡先生在《〈尝试集〉自序》里曾说过中国说理的诗极少,并引欧洲善于说理的大诗人扑蒲等作榜样,可以作这句话的注脚。但是西洋诗似乎早已不写这种“抽象的题目”了,中国的新诗也早已改了这种风气了。

本篇举出新诗的好处,也就是胜于旧诗和词曲的地方,有“丰富的材料”,“精密的观察”,“曲折的理想”,“复杂的感情”,“写实的描画”等项(第二段)。这些其实也就是诗的标准。旧诗和词曲正因为材料不够丰富的,观察不够精密的,理想不够曲折的,感情不够复杂的,描画不够写实的,胡先生才说是不如新诗。但这些还不是诗的根本标准,“具体的写法”似乎才是的。用“具体的写法”是诗⑥,用“抽象的写法”的不是诗④。用“具体的写法”的文是诗不是文,用“抽象的写法”的诗是文不是诗。还有,“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③;“抽象的写法”不会成为好诗。是诗不是诗,是文还是诗,是好诗不是好诗:这三个根本问题的判别,按胡先生的意思说,“具体的写法”即使未必是唯一的标准,至少也是最主要的标准——说那是诗的根本标准,大概不会错的。但“具体的”和“抽象的”又各有不同的程度。文中说,“越偏向具体的,越有诗意诗味”③。又举沈尹默先生的《赤裸裸》,说“他本想用具体的比喻来攻击那些作伪的礼教,不料结果还是一篇抽象的议论,故不成为好诗”。用“具体的写法”有时也会不成为好诗,甚至于会不成诗,这是“具体的”还没达到相当的程度的缘故。“抽象的题目”比狭义的“抽象的材料”更其是“抽象的”,从上节所论可以看出。不过成篇的“抽象的议论”的“抽象的”程度却赶不上“几个抽象的名词”④。“具体的”和“抽象的”都不是简单的观念;它们都是多义的词。这儿得弄清楚这两个词的错综的意义,才能讨论文中所举的那些“是诗”和“不成诗”。

就本文而论,“具体的”第一义是明了的影像或感觉。所谓明了的影像或感觉其实只是某种景物或某种境地的特殊的性质;某种景物所以成为某种景物,某种境地所以成为某种境地,便在这特殊的性质或个性上。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五)是暗示风雨后浓丽而幽静的春光,“芹泥随燕嘴,蕊粉上蜂须”(杜甫,《徐步》)是暗示晴明时浓丽而寂寞的春光,“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杜甫,《月》)是暗示水边下弦月的清亮而幽静⑤,“五月榴花照眼明”(韩愈,《榴花》,题张十一旅舍三咏之一)是暗示张十一旅舍夏景的明丽而寂寞。“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是暗示秋晨的冷寂和行旅的辛苦。还有那首小曲,是《天净沙》小令,相传是马致远作的,文中说明“这首小曲里有十个影像,连成一串,并作一片萧瑟的空气”⑥。这儿浓丽,幽静,寂寞,清亮,明丽,冷寂,辛苦,乃至“萧瑟的空气”,都是景物的个性或特殊性,原都是抽象的。——有人说这种诗句有绘画的效用,也许有点儿。但这种诗句用影像作媒介;绘画用形和色作媒介,更直接的引起感觉。两者究竟是不同的。所以诗里这种句子不能用得太多;太多了便反而减少强度,显得琐碎,罗唆,怪腻烦人的。诗要不自量力的一味去求绘画的效用,一定是吃力不讨好。这种“具体的写法”着重在选择和安排。选择得靠“仔细的观察”作底子,并且观察的范围越广博越好。安排得走“写实的描画”的路,才不至于落在滥调或熟套里。当然,还得着重“经济的”。以上几个例子,文中说“都是眼睛里的影像”⑦,但“鸡声”并不是的。一般的说,“眼睛里的影像”似乎更鲜明些,更具体些,所以取作题材的特别多。

文中又引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词。这在本篇第四段里有详细的说明。那儿说:“苏东坡把韩退之的听琴诗(《听颖师弹琴》)改为送弹琵琶的词,开端是‘呢呢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他头上连用五个极短促的阴声字,接着用一个阳声的‘灯’字,下面‘恩冤尔汝’之后,又用一个阳声的‘弹’字。”“灯”(ㄉㄥ)是“ㄉ”声母(子音)的字,“弹”(ㄊㄢ)是“ㄊ”声母的字,摹写琵琶的声音;又把这两个阳声字和“呢呢儿女语”“尔汝来去”九个阴声字参错夹用,更显出琵琶的抑扬顿挫。阳声字是有鼻音“ㄣ”“ㄑ”收声的字,阴声字是没有鼻音收声的字。这里九个阴声显得短促而抑,两个阳声显得悠长而扬。本文引这个例,说是“引起听官的明了感觉的”⑦。摹声本是人类创制语言的一个原始的法子,但这例里的摹声却已不是原始的。“ㄉ”“ㄊ”母的字似乎暗示琵琶声音的响亮,那九个阴声字和两个“ㄉ”“ㄊ”母的阳声字参错夹用,似乎暗示琵琶曲调高低快慢的变换来得很急骤。韩退之的听琴诗开端是“呢呢儿女语,恩冤相尔汝;豁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欧阳修以为像听琵琶的诗,苏东坡因此将它改成那首《水调歌头》。欧阳修的意见大概是不错的,韩退之那首诗若用来暗示琵琶的声音和曲调的个性或特殊性,似乎更合适些,苏东坡的词便是明证。所谓“听官里的明了感觉”其实也是暗示某种抽象的性质的,和“眼睛里的影像”一样。至于姜白石的《湘月》词句“瞑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文中以为“能引起读者浑身的感觉”。“这里面‘一叶夷犹’四个双声字,读的时候使我们觉得身在小舟里,在镜平的湖水上荡来荡去”⑧。双声字是声母(子音)相同的字。“一叶夷犹”可以说同是“一”声母,所以说是双声字。胡先生的意思大概以为这四个字联成一串,嘴里念起来耳里听起来都很轻巧似的,暗示着一种舒适的境地;配合句义,便会“觉得身在小舟里,在镜平的湖水上荡来荡去”。在这种境地里,筋肉宽舒,心神闲适;所谓“浑身的感觉”便是这个。舒适还是一种抽象的性质;不过这例里字音所摹示的更复杂些就是了。运用这种摹声的方法或技巧,需要一些声韵学的知识和旧诗或词曲的训练,一般写作新诗的,大概都缺少这些;这是这种方法或技巧没有发展的一个原因。再说字音的暗示力并不是独立的,暗示的范围也不是确定的,得配合着句义,跟着句义走。句义还是首要,字音的作用通常是不大显著的。这是另一个原因。还有些人也注重字音的暗示力,他们要使新诗的音乐性遮没了意义,所谓“纯诗”。那是外国的影响。但似乎没见什么成就便过去了;外国这种风气似乎也过去了。

同类推荐
  •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仓央嘉措的诗与情

    本书通过对仓央嘉措诗与情的解读,将一个最真实、最纯真、最多情的仓央嘉措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本书中,读者可以领略到仓央嘉措诗歌之美,身世之传奇,情感之真挚。
  •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情诗(词、曲)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从中国古代的名家情诗中,精选五百余首,对于各位作者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于诗歌也进行了解析,帮助读者对历代名家情诗进行鉴赏。
  • 雷公根笔记

    雷公根笔记

    本书的短诗,涉及诗歌的多种主题、题材、语言方式和思维向度,取名为《雷公根笔记》是以雷公根,这种伞状的野生植物,纤小坚韧,朴实自然,自由散漫,生机盎然,星星点点长满了南方的野地。雷公根的这种特性,与这部诗集的追求有某种暗合之处。
  • 风景独好

    风景独好

    随着老树年轮的急速增加,尤其是时代脚步的快节奏、目不暇接,白去年始,晨昏里,将尚未成形、业已成形,以及见诸报刊却尘积散乱的诗稿,粗略地整理成八卷,即:奇山秀水、群星灿烂、乡间掠影、桃源杏林、红色印记、古迹斑斓、思绪缤纷、花香鸟语,以《风景独好》命名,作为封笔之册,一揽子出版。至10月份,初稿打印出来,闲传于有关领导、专家学者、笔友同行间。有“好事者”直言不讳日:“诗堆词垛,面面俱到,拖沓冗长,有谁个看?倒不如取其一侧,抽个单项,简短玲珑些好!”我顿然懵了,不知所措……
  • 每一个感动都值得流泪

    每一个感动都值得流泪

    本书由数篇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组成,内容生动感人,不要说我们太爱流泪,因为,每一个感动都是对生活的感恩,都足以让我们洒下一捧感动之泪。
热门推荐
  • 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党委书记应是一位党性强、品德好、作风正、威望高而受到广大党员群众拥戴的领导者。然后进一步阐明思想与行动的指南:怎样树立个人形象;表现博大的爱心和英明的科学决策;做到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廉洁奉公,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党和国家民族服务:这才是人民所期盼的众望所归的党委书记。《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并引用经典事例说明问题,无论哪个级别、哪类单位的党委书记读后都受益匪浅。
  • 侠向云间

    侠向云间

    身负“不杀”的诅咒,如何才能在这个血雨腥风的江湖上开宗立业、执掌天下?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故事,所有的阴谋、秘密都会随着时间慢慢揭开。……“天穹之上是什么?”“星辰。”“星辰之上呢?”“日月。”“日月之上?”“……是什么?”“是我。”
  • 种子门

    种子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了她的一切

    为了她的一切

    “老婆丢了怎么办?”“找呗。”“怎么找?”“上穷碧落下黄泉。”这本书的名字又叫做《摊牌了,我老婆丢了》《游遍四界找老婆》。说白了,就是一个倒霉的富二代找老婆的故事,大概吧。
  • 冷皇宠后:凤家四小姐

    冷皇宠后:凤家四小姐

    她本是书香世家,无忧无虑小户千金,一场劫杀,改变命运,遇到一只狐狸,为活命,许下三年,然而命运并没有因为,怜惜她。曾经她信任,一个个背叛她,爱她的人,却一个个为她而死,扑朔迷离的爱情,陷在其中无法自拔,他却为了心中的她,一次次伤害,陷入万丈深渊。“不!我凤菱悦!最后悔遇见你,以后你走你阳光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老死不想往来,如果在见!我们就是陌生人?”遇到南宫景,注定为他沉沦,然而命运不允许,一次次擦身而过,沦为路人,在相见,她已不是当初天真无邪的凤菱悦。狠毒、决裂,残暴,一个个体现在她的身上,风华绝代,引领多少男人为她尽折腰。新书《邪尊霸宠:傲娇逆天九小姐》开始更新
  • Tfboys我爱你

    Tfboys我爱你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明星,和我的偶像同台......我能完成么?
  • 斗罗大陆之新一代史莱克七怪

    斗罗大陆之新一代史莱克七怪

    建议前六章权当一个简介了,别看太认真自从唐三等人成为封号斗罗之后,一切脱离了轨迹,原来的大战并没开始,武魂殿也没有发起战争,史莱克七怪也出现了新的人。让我们看看,第二代史莱克七怪是怎样搅动风云的。此时,地球上的张影,因为一场意外,来到了斗罗大陆。他会搅动怎样的风云
  • 神秘失踪小姐

    神秘失踪小姐

    一个才五六岁的小孩,在一夜之间失踪。直到15岁才回到本家,这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她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失踪呢?……
  • 精灵公主与他的游戏好友

    精灵公主与他的游戏好友

    无聊的安静在毕业后无所事事,于是去找游戏好友开始了自己另一段生活。
  • 边城

    边城

    《边城》为沈从文小说之作,是他所有作品中表现人性美的一部,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用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城淳朴的世道民风和天然的生活状态,痛诉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小说语言古朴清新,文字纯净澄澈,字里行间处处寄托了作者至美至爱的美学理想。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别开生面的风土人情吸引了海内外广大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