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32100000015

第15章 试论孔子的实践精神(2)

二、推行礼,践行仁德

孔子的政治理想和治国主张就是"复礼",也就是推行和实践礼。礼的要义,就是让不同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在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遵行符合身份的行为规范,以此区别尊卑、亲疏、贤愚,确定个体在社会组织中的具体位置,从而协调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所以《礼记·仲尼燕居》说:孔子认为"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與,伥伥(怅怅)乎不知何之"。"相",从木从目会意,其构意是以木为目,即以木头为眼睛(当作眼睛的木头),所以"相"的本义是盲人的手杖,盲人的手杖就是盲人的眼睛,是辅助盲人前行的工具。治理国家没有了礼,就好像盲人失去了手中的拐杖,茫茫然无所措手足,不知往何处去。只要统治者以"礼"治国,那社会就安定团结了。史载:鲁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这就是孔子以礼治理鲁国的成功实践。

所以,孔子强调:"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论语·子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如此则全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各安本分,各司其职,家庭亲近,社会和谐。反之,"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甚至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孔子都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并且在生活中力求实践礼。他"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毫不马虎;"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论语·乡党》),遵行臣礼,不折不扣;"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论语·乡党》长幼有别,礼让有加。《论语·子路》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他认为统治者治理社会,要学会举纲张目。治理社会的纲就是礼。所以作为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重点也应该是学习礼。而且礼中有义、礼中有信、礼中有孝、礼中有忠。所以他对季康子说:"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礼的核心是等级与和谐。所以礼是一把双刃剑,他的正面效应是带给社会和谐,大家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各司其事,各安本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全社会和睦相处。但是礼的另一面则是等级森严,使人与人之间不能平等相处,易产生隔阂,易产生特权阶层对下层的欺压盘剥。因此,为了很好地推行礼,孔子主张在推行礼的同时还要践行仁德。主张在礼的框架下爱人,在礼的框架下为政以德。

礼主要是约束行动的,仁主要是要求内心的。《论语》有这样两则文献: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朱熹《论语集注》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忠,就是"为人谋",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恕,就是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先天下之忧而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一句话,"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怎么能够爱人呢?孔子主张富民利民。《论语·子路》载: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主张首先满足老百姓的第一需求:物质丰富。在此基础上,再"教之",使百姓精神富裕,这就是仁。怎么"富之"呢?孔子主张减轻国家赋税,节俭开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彻"是周代较轻的赋税制度,税率为十分之一。有若的做法正是对老师学说的实践,正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在一个方面的体现。要尽可能让百姓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统治者还应该节约开支。所以孔子强调"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要"节用而爱人"(《论语·学而》)。

而且孔子的仁爱之心,在日常生活小节中也时时有所体现。《论语·先进》记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这表现的是一种以人为本、以生者为重的人文情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体现了孔子对最下层劳动者的关爱。他平时在生活中"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还有,"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述而》。体察人心,何其细致也!

孔子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也就是在礼的框架下为政以德。《论语·为政》篇中记载孔子回答学生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就是使人心归服。用道德来诱导,用礼来调整,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而且他认为,实行德政关键是行政者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孔子进一步主张仁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三、重视教育与文献的教化作用,强调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运用

孔子教育学生,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用于治理社会。所以他对学生的要求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既要有远大抱负、高尚德行、广泛爱心,还要有专门能力。由于礼是治国的工具,所以他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即使是学习文献,他也特别重视学以致用。他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认为学习《诗经》的目的在于激发想象力,提高观察社会的能力,和谐人际关系,抒发情绪;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以认识大自然。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实践,学习的最高目标就是治理国家,改造社会。正如《礼记·中庸》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博学"起,到"笃行"止,博学是为了笃行。所以,孔子对于学生,有机会就鼓励学生出仕。如:"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他说,像仲弓这样有德行的人才,不应该因为出身的问题得不到重用。孔子还说:"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鼓励冉雍担任一个地方的长官。

《论语·公冶长》载:"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孔子为什么对宓子贱有如此好的评价?据刘向《说苑·政理》记载:

孔子……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子贱曰:"自吾所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俸禄虽少,饘粥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日亲也,所得者三也。"

原来,宓子贱学以致用,从政以后把向老师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所学"日益明也"。孔子肯定宓子贱,实际上正是表明他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

参考文献

[1](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汉)司马迁.史记(全十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

[3](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

[4](汉)刘向(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

[5](宋)朱熹.论语集注.济南:齐鲁书社,1992.传统文化与历史宁夏

同类推荐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 中华传统语典

    中华传统语典

    本书精选了歇后语、俗语、谚语、绕口令、对联、劝世贤言、诗赋、语典故事等内容,并根据实际需要,将每个条目按主题分成简明而系统的体例,实为妙趣横生的语言储备库。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华武术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华武术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软实力博弈:媒介强度与文化势能

    软实力博弈:媒介强度与文化势能

    本书通过对美国等西方国家“软权力”、媒介垄断及文化渗透等方面的论述,建立起对全球传播的研究框架,分析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文化传播的价值、实质和意义。同时指出,20世纪末以来,西方国家在全球形成规模庞大的传播体系,信息文化单向流动的问题愈加严重。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传播体系中处于从属和被支配的地位,信息主权和民族文化面临着冲击。对于中国来说,大众传媒的发展战略应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加大对外信息文化的传播力度,不断提升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 民间文学(下)

    民间文学(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致我们的青葱岁月时光安好

    致我们的青葱岁月时光安好

    本小说很简单纯粹,就是跟着四季的轮回走一段值得回忆的路,在途中捕获时光岁月里发生的有趣故事,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展现出来,结合本人的一些亲身经历加已改编,讲述了一段美好的青春过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色三姐妹

    绝色三姐妹

    她是孤儿,冷漠无情,只对“亲人”展露笑颜,他是暗夜王子,残忍霸道,却早将真心许给她。她是神医,亦正亦邪,胆大包天却对他唯避不及,他是全能独裁者,强势崛起,只为抓住某个逃跑的人她是商界小公主,单纯天真,偶尔耍点小腹黑,他是阳光暖男却在意外之后化身撒旦欲治她于死地。三个姐妹,三段感情,共同演绎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爱恋。
  • 道长又被丑拒了

    道长又被丑拒了

    江湖的血雨腥风真的只有是非黑白吗?红尘儿女真的能随心所欲?或许从来只有反派和反派的故事!
  • 《黑桃A》

    《黑桃A》

    “在时间的流逝中,你觉得欢乐,那你好好享受吧,因为你的时间马上就要停止了!如果,你感到恐惧,那么,恭喜你,你的恐惧将跟随你而去!”我是地狱的执法者,任何人鬼妖神都不能逃脱我的执法,即便你逃到天涯海角……逃只会增加你的恐惧,因为,阎王叫你三更死,你能逃只是因为你的时间还未到而已!我是黑桃A。。
  • 修真归来做恶人

    修真归来做恶人

    如果你死了,你的遗愿会被完成多少?易阳的答案是:所有。作为一个成天被生活摁在地上使劲摩擦的废物,易阳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在死前经受了修真大能的神识附体,他的遗愿被尽数继承。想回到原来的世界吗?可以,先来帮我完成所有的遗愿。
  • 异变之歌

    异变之歌

    神圣的创世树摇曳着它水晶般的树叶,高耸的多伦多山脉连接着地底的世界。广阔的万龙湖,神秘的幽灵冰川,还有那隐藏在丛林中的封天祭坛……当人们丢失了自己的历史,当所谓的诸神要降临世界,当异能者称为了这个世界的主流,当魔导器撑起了世界繁华,这个陌生的时代唱响的便是一首异变的歌!
  • 我打怪能爆神通

    我打怪能爆神通

    妖兽猖獗,魇魔肆虐。九州动荡,危如累卵。在这尸横遍野的血色世界里,夏易发现自己每杀死一只怪物,就能获得属性点,功法武技,还有各种的神通法门。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芸芸众生,他走上了一条为世界逆天改命的道路。
  • 异世千古情

    异世千古情

    一样的被抛弃的命运将你我紧紧相连儿时的拉钩是谁对谁许下的诺言午夜梦回,是谁的手轻滑过我的脸颊茫茫人海,又是谁在寻找着遗失的梦夜深人静,草丛深处,谁的笑声伴着谁的容颜花前月下,温泉池边,谁心猿意马一声叔叔叫碎了多少少年梦虚无的辈分迎来了太多的痛无奈的是对你深深的思念心痛的是你转身离去的背影那道伤口是为谁留下那道旧伤疤又刺痛了谁我在她的坟前奢望你的回身我回到你儿时的地点寻找遗失的笑颜
  • 古灵精怪猫小跳

    古灵精怪猫小跳

    国民男神——猫小跳震撼登场!死党胖虎同学迷妹阿欣同学阿欣闺蜜紫阳超可女侠小樱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待挖掘......校草or逗比or天才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件件有趣、离奇、爱慕情节的曲折小路一切尽在故事中……主打青春校园回忆s重温学生党那一段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