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38100000028

第28章 杜老给予我的宝贵精神财富

/陈锡文

我是一个晚辈,想起来是在29年前第一次见到杜老,当时我还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是个学生,那时正是中国农村改革风起云涌的时候。我记得最开始我们这些学生到农村进行双包到户的调查,就由杜老直接领导,回来也是向杜老直接汇报。从那以后近30多年,作为一个晚辈,有幸在杜老直接领导下工作、学习,对我来说是一大幸事。

前几天高文斌同志跟我说,庆祝杜老生日之前,有个研讨会,而且一定要我讲一讲,我当时就不大敢答应。因为我觉得参加这个会的同志,有很多是我当年的老领导,那一段的经历应该说他们比我清楚得多,很多文件,他们都是直接参与讨论,甚至是制定,我们在那个时候还是30岁刚出头,都还是青年人。作为晚辈,在座的像我这么个年龄段的同事们也不少,基本上我们的成长都是从接触双包到户开始的。我们每次有机会与非农口的同志交流,我总是跟他们讲要理解中国农村的改革,光说包产到户是不够的。因为很多人(城里人)讲包产到户讲得多,而讲包干到户讲得少。但我想,真正对中国农村及对整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起了巨大作用的,就是包产到户向包干到户这个重要的转折。我结合这个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我记得最开始人们讨论的还不是一个包产到户的问题,实际上还是基本核算单位能不能划小,一开头还是那个问题,后来逐渐逐渐地包产到户开始普及。但是在后来我翻阅以前的那些调查笔记的时候,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是什么呢?当人们开始大规模地讨论包产到户的时候,实际上农村基本已经不是包产到户,而基本都是包干到户了。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所谓包产到户是农户承包的是土地上的产量,他要按照承包合同上缴产量后,再从生产队分得口粮,分得工分。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讲,如果只有包产到户的话,那么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基本核算体系还会继续存在,也就是说只要有包产到户,那么人民公社的体制就还会存在。问题是农民悄悄地就转向了包干到户。

我记得农业经济理论界也有一些讨论,比如说包产到户谁最早,学术界一直有个说法,最早包产到户的是安徽肥西县,凤阳县其实比肥西晚。但是后来为什么人们都讲凤阳县,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凤阳的小岗是包干到户的发源地。包干到户就是农民的那句话,“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简单,似乎是个分配方式问题,但从它的实质内容上看,我觉得意义很深,最重要的就是它使得农民的家庭真正地成为一个核算主体。正由于农民家庭成为核算主体,所以生产队这个核算主体瓦解或者说是废除,是非常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杜老指导农村改革有着非常高超的艺术。农村改革最开始的这关,比如说从包产到户角度去讲,讲联产承包,讲它和农业生产特点的联系,讲它仅仅是一种分配方式,是分配形式的变化,或是内部管理的变化,一开头讲农村改革,都是这么讲。但是回过头来一看非常清楚,自从有了包干到户,实际上农村的改革,就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分配方式改革,逐步地转向了农村财产关系的变革。由于农民开始有了“留下都是自己的”那一部分,而只要他付出足够的劳动,留下的也就足够多,多到他自己消费不完,多到他可以去市场上卖,换成货币,最终又把货币变成资本。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农民的家庭才从包干到户的基础上,逐步逐步地长出了属于自己的财产。我们现在从统计上就可以看到,整个农村现在将近有一个亿属于农民家庭所有的财产,而这块财产就是在包干到户的基础上长出来的。从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的转变,它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奠定了让人民公社消亡的基础,而且朝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在财产方面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城里同志往往认为农村改革就是包产到户,那我总要和他们解释农村真正变化的不在于包产到户,而在于包干到户。而包干到户这个东西对于城里人来说,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城市改革20多年了,一讲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讲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总是讲如何找到公有制经济的实现方式、实现形式,如何寻求这样一种有效的实现形式。但是对农民来说,在包干到户这个问题上,关于公有制的财产的实现形式问题,已经找到了一种非常好的路,比如说包干到户。包干到户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说土地集体所有变成私有,但是你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农民家庭经营的集体土地上长出了属于农民家庭自有的财产,而且这种自有的财产不是靠把集体的土地卖掉,把集体的家当装到自己口袋里实现的(从统计资料上很清楚地看到,农村集体的资产也是在不断地增加),而是找到了这样一种集体公有资产的有效的实现形式之后,才使得农民家庭的财产和农村集体的财产都在增长,实现了这样一种双赢的局面。所以我觉得这里头应该还有很多深刻的内容,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我今天谈这个过程,在座的老领导、一起工作过的同事,都是非常理解、非常清楚的。杜老非常关注政治体制改革,也包括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我也在经常琢磨,为什么80岁以后,杜老开始更加关注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在探索,在想这个问题,不一定对,也不见得杜老就是这么想的。大家都知道双层经营是杜老最先提出来的,规范的提法大概是1983年。我记得1982年年底,在大雅宝空军招待所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是制定1983年一号文件那次,有一天在吃午饭前,我在杜老的房间里跟杜老汇报我们下去调查的情况。到吃饭的时间了,跟杜老出房间一起乘电梯下楼。在电梯里我和杜老讲,你说的这个双层经营,我不是很赞成,我说农民这层是经营,村里这层好像不是经营。结果杜老当时跟我说了一段话,到现在26年了,在电梯间里说的一段话,依然在耳边回响。杜老说,小青年啊,不知道厉害,不说双层经营这句话,是要掉脑袋的。这件事我到现在还记得非常深刻。那么我理解能够比较顺利地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在一种似乎没有发生很大的社会震荡的情况下,就把农村的财产关系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的方向理顺了。因为没有个人的财产,最终不可能有市场经济,而要有个人的财产,别人都认为是要分集体的家当,农村的改革却不是,是通过一种保存集体财产的存量,合理分配包干到户之后的增量,来解决个人的财产积累的方法,为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是我想当初要是有人提出,包干到户的结果会长出一大块个人财产的话,这是在当初就搞不下去的。所以我觉得杜老当初提出双层经营,确实有着非常深刻、非常强烈的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考虑,这才得以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将农村改革顺利推进。但是我一直这么想,农村可能有很多后遗症,就是人民公社的体制的影响在有的地方还较明显,这种东西我坦率地说句话,可能和双层经营的提法也是有联系的。

农民经常评价决策措施。1985年以前,农民觉得非常舒畅,干群关系也比较融洽。我们经历过这一段的人都会感到,当时如果下乡调查的话,农民听说你是从北京来的,从省里来的,他非常热情,什么话都愿意说,愿意跟你讲,拉你在家吃饭等,一个劲地夸改革好。从80年代中期以后,应该说很多方面起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农村基层的干群关系,农民对于所谓当官的这种看法,对于我们的有些体制和有些做法,负面反映逐渐多起来了。我想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微观的经营体制改革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整个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在相当大程度上至今仍然是延续着人民公社的那一套,乡村组织基本上还是这么一个格局。而且不论是谁当了乡镇长,还是当了村委会主任和党支部书记,或者是村民小组的组长,他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行为方式,大概和过去人民公社的公社书记、大队书记、大队长、生产队长,可能还是差不多的,他总觉得他有权管农民,我有权让农民这样做那样做,甚至我有权剥夺走法律赋予农民的这样那样的权利。那么这件事我细想起来,我那会儿也是根本不认识这些,但是我想杜老在晚年特别注重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的政治体制改革,我在想是不是和杜老在80年代初提出一个双层体制,要在农户的上面加一层管理者有关。现在的这些管理者,它还不是提供社会公共品的管理者和服务者,而是直接干预农民生产生活的那样一种管理者。在当时我觉得为推进改革,这是迫不得已的,但是这个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的话,那么十六大提出的真正要让农民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就难以实现。而如果在我们的微观经济层次中,农户都不能确立他的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企业,其他的方面就都是一样,这必定会给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目标带来困难。

所以我自己也在琢磨,应该说从90年代以来,我们到农村去调查,大家都感到困难比以前大得多的多。不仅仅是说到了县里,到了乡里,到了村里,各级干部似乎都不希望你去见农民,即使见到,也会坐到你边上,生怕你知道更多的真实情况。干部是这样一种心态,就是农民都不大愿意理睬你,觉得你来半天,你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最后人家明白我毕竟还是在支部书记,还在乡党委书记领导之下,你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杜老从开始关注农村的经营管理体制、农村的劳动成果的分配方式到最后农村的财产关系问题,当然现在更多地关注农村的政治体制,我觉得这里有必然性。实际上我觉得农村的改革还远没有完,从我们现在的实际状况看,应该说至今为止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完全、覆盖面最广的农村基层组织,就是社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叫村委会。至少在形式上它把所有农业户口的人都编入在某一个组织之中,没有人可以漏在外边。但是你到农村去调查,真正能使农民对这一组织感到满意的数量是不多的。大多数的农民都觉得要这样的村组织在那儿干什么?除了跟我收钱,能帮我干什么?都是这样一种感觉。所以从大部分地区的情况,我有一个感觉,我们现在的农民并不是说不要组织,他非常清楚自己势单力薄,一个人无论是跟市场,还是跟其他的主体去谈判的时候,他总是处在一个不利的地位。他要组织,但问题是现在的这种组织,是人民公社的延续,是一种内向性的、封闭性的、政府行政职能延续性的管理型的组织。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民更需要的是一种外向型的、经营性的、能够帮助农民降低市场风险的组织。而这种组织应该说还非常薄弱,大多数地区还没有。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杜老一生致力于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一直到了90多岁的高龄还在向我们提出新的课题,就是说要想真正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仅仅研究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不够的,一定要使得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能够相协调。所以我觉得要讲双包到户,比如有多少经验可以总结,在座的每一个同志都可以说几大篇,我就觉得这20多年来,在杜老的领导下,尤其在和杜老的接触中,我自己从中受到了很多深刻的教益,比如我自己,也是50过了的人,经常回想过去,那么一想,我就觉得1982年年底在大雅宝空军招待所的电梯间里,杜老跟我讲的这句话,当时不提双层经营就要掉脑袋的这句话,我印象非常深。

后来有一次,我记得是1993年年初,陪杜老在上海考察,杜老还说过一句话,我也印象深刻。有几个在座的同志跟我一起去的,在上海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村里面,市里农委的同志,还有当地的同志,都在跟杜老介绍,这个村的资产有多少,经济结构是怎么样的,收入分配水平达到了什么,讲了很多,但是说到最后一点呢,实际上就是一个,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实际上都在这一个集体组织里头,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当时杜老讲了一句话我也觉得给我触动非常大。杜老当着这些上海同志说,大树下面无杂草,生态不平衡。这句话给我印象也非常深。杜老一生主张多样性,我觉得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一个模式是搞不成的,杜老说的这句话,大树下面无杂草,生态不平衡,很值得我们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去认真思考。

20多年的时间,在杜老的领导下,我觉得确实杜老作为老一代、作为老领导,给我们年轻一点的同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自己有这么三点非常深刻的体会,第一,杜老在当中央农研室主任和国务院农研中心主任的时候,所以能够制定出那么一些被人称颂的、有着重要作用的中央政策性的文件,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真正地把握了中国的实际,真正地把握了农村最基层的人民群众内心的迫切要求。比如说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说到底最简单、最形象的一个说法,就是给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我记得我们80年代初下去调查的时候,木生同志(指张木生)也是经常下去调查,其实最开始农民还很穷很穷,但心情喜悦,你问双包到户好在哪里,他就是一句话,就是自由了,自由了。实际上就是农民长期在人民公社这个体制下,经营自主权被剥夺,甚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自由也被剥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体现了来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变为党中央的文件,对全国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指导。我觉得杜老虽然是身居庙堂之高,但对最基层的农民群众内心的迫切需求,他了解得非常清楚。我想这是我们做好任何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第二,我也特别深刻地感受到,杜老有一个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在杜老领导下,我也有几次参加农村政策文件起草的机会,确实有很深刻的感受。坦率地说文件组里的有些人,参加文件讨论的有些人,你怎么也没有办法和他统一思想,而且按我当时30多岁那个年龄想起来,你请他来干什么呢,他老跟你唱反调,但是杜老就是这么一条,我就是需要有唱反调的人,如果一个文件组都是一个声音,那样要出麻烦,有人在你旁边唱反调,可以提醒你,让你考虑得更加周到,考虑得更加完善。所以我觉得那些文件之所以能起草得这么好,接受程度能够这么高,和杜老的胸怀有着重要的关系。第三,杜老真正体现了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这样一种境界,95岁的高龄,思想仍然那么前沿和活跃,这确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有一个深感负疚的地方,我记得1993年,15年之前,杜老80岁的时候,在九号院杜老办公室,有一次他跟我讲,你能不能帮我找一个像样的秘书,我说你说什么样的秘书才是像样的。杜老跟我开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拿起美国或者英国刚出版的经济学的最新的原版著作,坐在对面可以用中国话念出来,让我听。就是英文的原版,坐在那念成中文给杜老听,这是杜老80岁时给我提的要求。估计这个人我不好找,找到了,我也开不起这份工钱。你想这样的水平要到什么样的程度?另外一个方面反映出他对新知的这种渴求的心态,尽管他那时已经80岁了,实际上比我们当时40多岁的年轻人的学习愿望,显得更加迫切。所以我觉得可以总结的杜老的优秀品德肯定是非常多非常多的。我自己感觉到20多年的时间里,我在杜老的领导和教诲之下,这三个方面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确确实实应该作为我做人和工作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写于2008年7月18日,作者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同类推荐
  • 博望侯张骞

    博望侯张骞

    《博望侯张骞》一书,用历史资料翔实、完整、全面地介绍了张骞开远夷、通绝域的事迹,非常感人,读来引人深思。能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张骞爱国、爱人民的赤子之心、赤子之情。使张骞的开拓精神、雄伟业绩得到弘扬。对宣传张骞、倡导开放精神、启迪人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振兴中华有着深远的意义。
  • 安康历代名人录

    安康历代名人录

    本书由李厚之、张会鉴、郑继猛三人合作纂辑。李厚之和张会鉴二位先生是安康文坛上的高产作者,也是出了名的“黄金搭档”。为了编著此书,他们查阅了大量史籍,搜集了很多史料,作了多年的资料准备。
  • 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名人传记丛书——李世民

    本书写了李世民如何从从战功赫赫的少年英雄成长为励精图治的伟大帝王的人生历程。他少年时驰骋于战场,所向披靡;成为帝王后,广纳贤才、收服四夷,开创了流传千古的“贞观之治”,终成为文武兼治的一代圣帝仁君。
  •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之久。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入,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之状,也无盛气凌人之势,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仅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且全书文字朴素幽默,使人备感亲切,《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从此,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热门推荐
  • 玩转四大高校:恶魔在左,天使向右

    玩转四大高校:恶魔在左,天使向右

    【恶魔系列之爱上爱情】《玩转四大高校:恶魔在左,天使向右》轰动高校界的四大高校:南缔、北辰、东特、西盟。独尊四大高校的神の宠儿:霸气的女王、温柔的伪女神,人品极差的帝王,优雅的王子,神秘的蓝瞳诅咒,高贵的伯爵美少年,不可一世的少主,花一般的学园偶像,幽默帅气的几大鬼才,魅惑的校草,校花,邪魅的预言者……听说恶魔在左,天使向右,我占两席,傲视群雄。
  • 世界人权报告

    世界人权报告

    全书共分为5章,对近几年国际人权的发展状态和我国人权事业的成就,进行了综述和归纳,提供了重要信息和资料。
  • 我的兄弟最近有点怪

    我的兄弟最近有点怪

    一切的起因源于半年前的一起离奇失踪案件,半年后我和大学最好的兄弟再次回到事发地点,可是早已物是人非。我们穷尽一切办法寻找凶手,但一切的真相都补满疑云。凶手是他?还是他?或者根本就没有凶手?
  • 斗罗之我的系统听我的

    斗罗之我的系统听我的

    我竟然莫名其妙的穿越了,还是魂穿和体穿双穿,不仅如此,我还多了一个特别听话的系统!系统能干啥?系统:给我来一打亿万年魂环,什么?没有!只有百万年的,好吧!凑合着用吧!系统:给我来个厉害的武魂,什么?没有!只能自己创造武魂,好吧,我自己创造一个吧!哎,好想养一只宠物啊!系统:主人,要不要来只三目邪瞳白虎王!,戴沐白成神之际崩溃了系统:给我来个叉子,然后把海神三叉戟用来给唐三烤肉了,等到他继承海神之位时,把三叉戟给他,他崩溃了系统:,哎!无依无靠,认个妹妹吧!从此银龙王是我妹了系统:哎!宁荣荣,别得意了,过来看我一下,我手中是啥,十八宝琉璃塔,刚把八宝琉璃塔升到九宝琉璃塔的宁荣荣,瞬间觉得自己的九宝琉璃塔不香了,把九宝琉璃塔当场砸烂!这是一个非常听话的系统,带主角起飞的故事!不喜勿喷,新书多多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道兵途

    仙道兵途

    仙者,修仙问道,逆天求长生者。兵者,兵器也,杀人之器也。兵途,非法器,非战器,亦非神器也。兵途,乃枪炮核武器之一途也。修仙之路,以炼器之法,演绎仙道与兵途的终极结合。且看主拿着手枪扛着大炮穿着盔甲大战修仙界,再一步一步重建一个崭新的修仙界。
  • 风水异闻录

    风水异闻录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文革时期,一伙顶风作案的盗墓团伙凭着一本奇书《杨公秘本》上的线索,深入广西北部的九万大山中想要寻找明朝第一富商沈万三之墓。三十年后,当年那个盗墓团伙中唯一活下来的一个人仅存的后人“我”,被爷爷勒令今生不准盗墓。但是在爷爷去世后的第二年,一个神秘的女孩找上了我,让我不得不重拾祖辈留下的技艺,走上了爷爷走过的老路子。
  • 断腕浮香,洗尽铅华

    断腕浮香,洗尽铅华

    “我已有心上人,你若听话,我保你一世无忧。”他以中原人礼仪娶她,对她冷眼相对……“我要以契丹礼仪迎她为妻。”他怀中搂着她最好的姐妹,对她冷言相向……她视他为神,敬他如仙,却得不到他的一丝温暖。她拖着一颗残破的心离开他的身边,安居他国。再见之时,昔日侍女沦陷青楼再见之时,他的冷漠化为温柔。为何?让她心有不安?再见之时,她背弃了和另一男子的三日之约。“自你偷走我的玉佩,便注定委我一生。”八年之后,旧人相逢,他含情脉脉,而她,一脸窘迫……“你有了孩儿又如何?我不介意成为他们现成的爹爹。”情殇已浓,他握紧她的双手,许诺一生……他视她如月,爱她如玉,盼不得她回眸一笑。他壮志雄心,入主他国,却被情敌打成残废。再不相见,草原之狼静躺棺中毫无生气。再不相见,中原之雄含恨而终。再不相见,唯独留下一只断腕,伴君长眠!
  • 与你一起的青春岁月

    与你一起的青春岁月

    在大学里,遇见了你,到后来命运把我们分在了一起,最美的情话不是我爱你一声,而是我陪你一辈子。
  • 紫微斗数争霸录

    紫微斗数争霸录

    紫微斗数命宫为贪狼入命,擎羊护身,名为泛水桃花格,主人命中桃花旺盛,修行仿若镜中花,水中月,百事不顺。然则一位如此命宫的穷小子,却一步步走去,撼动斗数中的各位英雄豪杰,进而争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