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821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国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汉族是一个族群结构复杂的民族,在其众多的族群之中,聚居在广西,以及湘南,粤北、滇东部分地区的平话人,是历史悠久,特征鲜明的一个族群。

平话人历史悠久,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说平话人得形成,可分为两个时期。

从秦汉到隋唐汉族入桂是桂北平话人形成的时期。

汉族入桂自秦始皇经略岭南始。公元前219年(始皇二十八年)秋冬,秦始皇派尉屠睢率50万秦军征岭南,兵分五路,其中两支进入广西:一支通过谭城(今湖南靖县一带)之外五岭中的越城岭和萌渚岭之间的谷道,即湘桂走廊,进入今天广西的兴安、桂林一带,控制了漓江通道;另一支过九嶷山(今湖南宁远县南)古道,进入今天广西的钟山、贺州一带。进入广西境内的秦军“三年不解甲”①,并开凿灵渠,在灵渠和淳江汇合的地方--今兴安县溶江镇修建城堡,派兵驻屯,派兵驻屯,后人称之为做城和严关。②此为汉族入桂之始。

但是,秦始皇在略取岭南的过程中遇到越人旷日持久的抵抗,后尉屠睢被杀。秦又派赵佗率军进攻百越。赵佗则“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千人。”③这就为汉族士兵长期戍守岭南提供了条件。若以一女为五个士卒补衣推算,当时留守秦军大约15万人之多。岭南略取之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置桂林、南海、象郡,其中桂林郡治在今贵港市,并发动了一些曾经逃亡的罪犯、穷苦入赘于女家的男子,以及做买卖的生意人戍五岭,号称“以谪徙民五十万人”,“以越杂处”④。其实,50万是虚,5万为实,因《太平御览》卷五四引《南康记》曰:“秦略定扬越,谪戍五万,南守五岭。”从赵佗求女3万来看,5万数较为可靠,与此同时,秦还徙中原人民实岭南,《汉书·高帝纪》记载:“前时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

秦汉交替,赵佗据三郡自立为南越王,并封宗族赵兴为苍梧王。⑤贵港市罗泊湾二号汉墓出土一方“夫人”玉印、一枚“家啬夫人印”封泥,⑥贺州金钟汉墓出土一方“左夫人”玉印。⑦按南越用汉制之例,这两座汉墓主人的丈夫应是侯王。⑧可见今贺州、梧州及贵港一带,均已有汉族人迁入居住。及至汉武帝时,乘南越内讧,于公元前112年(元鼎五年)称,以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湟水,从湖南入连州;以主爵都尉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浈水,从江西放南雄,直捣番禺。又归义侯郑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漓水,从湖南入桂林;以田甲为下濑将军,出零陵下贺水,从湖南入苍梧,取道西江,直逼番禺。又以驰义侯保遗发夜郎兵下牂牁江,取道西江,咸会番禺。五路大军,将士10万,平了南越,以其地置南海、苍梧、合浦、郁林、日南、九真、交趾、珠崖九郡。其中苍梧、郁林、合浦为今广西属地,而苍梧(今梧州)则为岭南的首府。此外,当时广西还有一部分地方属荆州的零陵郡、武陵郡,以及益州的郡。随着南越的平定,汉族入桂者日多,在汉武帝平南越前,为加强防御力量,即派人入桂,在桂林郡北80里以秦城西南就曾加筑军事据点,史称“汉城”。⑨平南越后,为“为充实岭南,西汉颇徙中国罪人,使杂居其间”。⑩据《汉书·地理志》统计,当时苍梧郡有146161人,牂牁郡有435681人,扣除外省的人口,估计当时广西境内有30万~40万人。由于当时参加户籍登记的多为汉族,少数民族土着族群,尤其是住在深山僻野的少数民族土着族群很少参加户籍登记,故汉武帝时居住在广西境内的汉族人当在20万~30万人之间。

作为汉代汉族入桂浪潮的余波,是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平交趾之乱后汉族向桂东迁入。公元40年(建武十六年)。雒将女征侧与其妹征贰自立为王,寇掠岭外六十余城,公元41年,光武帝以马援为伏波将军,“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兵万余人讨之”。二征之乱平定后马援军班师时,留下将士黄、材、简、梁、刘、陆、韦等七个姓氏戍边,后来俗称“马留人”。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群雄割据,中原大乱,而地处偏辟边陲的岭南,由于少受战祸的波及,社会秩序相对比较安全,北方汉族纷纷移居岭南,史称“吏民流入交州者甚众”。

《三国志·吴书·士燮传》记载:苍梧广信人士燮,“其先本鲁国汶阳人,至王莽之乱,避地交州。六世至父赐,桓帝时为日南太守……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记载:薛综“沛郡竹邑人也,少依族人避地交州。”《晋书·王导传》齐蛮云:“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汉族大量南迁入桂的情况,我们从郡县的不断增设上可窥见一斑。公元318元,晋元帝在原郁林郡内,置晋兴郡,郡治在晋兴县(今南宁市)。公元361年,晋穆帝又在原苍梧郡内增设长安且参郁林郡内增设领方(今宾阳南)、中胄(今武宣)、新林(今析城红水河两岸)、绥宁(今宾阳东)等新县;在合浦郡内增设荡昌县(今容县)。这样,在晋代,今广西境内除北部和西部有一部分地区仍属益州的郡和宁州的兴古郡外,其他的行政建制,与三国孙吴设8郡30县比,郡增至10个,县增至40个。南朝梁、陈时,郡则增至32个。隋朝调整郡县,在今广西境内设4个完整的郡,加上跨越郡境的共设69个县。所有这些郡县的陆续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不断迁入广西汉族人民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排迁入广西士族的仕途。所以,从三国孙吴,经晋到隋进行户籍登记时,广西已有人口95万左右了,与秦汉时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二倍。

唐代入桂汉族更是成增长之势,首先是大批北方军人为防御南诏进入岭南。咸通四年(863年)四月,新任岭南西道(治邕州,今南宁)节度使用权康承训率荆、襄、洪鄂四道兵1万人赴镇。七月,复置安南都护府于行交州(约在今越南北部,确地不详,)发山东兵1万人戍之,各道援兵源源不断进入广西。驻扎在岭南西道的的兵力,最多时达到近4万人,这些驻守广西的军人可能部分人留居。这一点从五代时被南汉刘隐辟为幕府的北方人王定保,就是在唐末“属南蛮骚动,诸道征兵”时前往广西任邕管巡官,因为方乱留居岭南得到佐证。

而有史记载军人入迁广西最大的一次是安州(治今湖北安陆)军人的南迁。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十二月,安州防御使家晟因与朱温亲信不和,害怕得祸,与指挥使刘士政、兵马监押陈可蟠率兵3000长途袭占桂州,家晟不久被杀死,刘士政被朝廷任命为经略使。以后,马楚的军队占领桂州,不知安州将士的去向如何。

此外,唐代还将广西作为谪发犯有错误或有罪官吏的“恶处”。柳宗元因参加党争失败,被贬为柳州刺史;书法家褚遂良因“谏立武后”,被贬到桂林。

唐末五代时,刘隐义子割据岭南,后建立南汉国,实行了保境安民,礼贤好士,吸引了许多北方士人,迁入广西的北方士人大有人在,五代人齐已《送错公、栖公南游》诗云:“北京丧乱离丹凤,南国烟花入鹧鸪。明月团圆临桂水,白云重叠起苍梧。威仪本是朝天士,暂向辽荒住得无?”错公、栖公原是居住在都城的士人,南迁桂林一带避乱。

唐及五代不仅控扼着中原进入广西主要通道的桂州有一定数量的中原汉族移民,而且昭州(治今平乐)和钦州的中原汉族移民也有相当的数量。据《十国春秋》记载,唐末太尉、青州人陶英授征南将军,率兵出镇昭州,唐亡后全家隐居州内的诞山。同时还有李太尉住在附近,与陶英连姻,因而时人名其山为“陶李峒”。而钦州一带据周去非所云,钦州有民五种,“二曰北人,语言平易而杂以南音,本西北流民,自五代之乱,占籍于钦者也。”

综观有唐一代,由于入桂汉族的不断增多,唐王朝在广西东部地区先后设置了258个县,几乎把广西三分之二的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直接统治的范围。

但是,及至唐代,广西的经济文化与全国相比十分落后。被中原汉族认为是“炎蒸结作虫虺毒”,不甚适宜居住的瘴疠之地。曾被贬到柳州的柳宗元在论说湖南境内的北方人甚少,只有流放的官员才至其地之后,又说:“况越临源领(岭)、下漓水、出荔浦,名不在刑部而来吏者其加少也。”即到岭南的北方人比起湖南又要少得多,所以与柳宗同时代的李涉在《鹧鸪词二首》中云:“岭外行人少,天涯北客稀。”这时的广西仍然是少数民族土着族群的天下,俚人仍活跃在桂北、桂西一带,僚人分布于广西,以及滇桂交界、黔桂交界,和中越交界一带,两个土着族群常常并称为“俚僚”;乌浒人活动在桂中和桂南,柳宗元在为邕管经略招讨使所写的墓志中曾载有乌浒人的活动,其云:“会乌浒夷刺杀郡吏,欧缚农民。”与此同时,西原蛮崛起,分布于左右江流域,红水河流域,以及今云南文山州东部地区和湘桂边界25,人口大约有168万口。唐代为了统治这些少数民族土着族群。先后在广西设置的羁縻州、县有:岭南道桂州都督府7州,邕州都督府州,安南都督府8州,江南道黔州都督府11州,共计57州,以及48县。相比之下,虽然广西的民族分布已呈入桂汉族主要分布在桂北、桂中及桂东南,土着少数民族族群主要分布在桂西,但由于广西地广人稀,不仅土着少数民族在人口数量及地域范围上比入桂汉族占有优势,更重要的是自秦汉汉族入桂以来,及至唐代,从动态的情况来看,入桂汉族的数量是逐步增加,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他们都是处于少数民族土着族群的汪洋大海之中,所以这些入桂汉族入乡随俗,应该有不少被土着化。笔者查阅了大部分广西县志,发现这些县志中记载当地汉族自秦汉以来迁入的极少,仅有乾隆《横州志书》提及“秦徙中州处居西瓯,迨汉开学于郁林”;民国《隆安县志》亦云:“县属除少数土着外,能为汉族,皆来自他省,尤以山东为多数,邑内姓氏诸先祖,多自汉至明流寓广西,渐次迁居隆安。”民国《宜北县志》的记载稍为具体,其云:

邑境……乃苗瑶壮三族混居,自汉乞清,汉人自外省迁入。以由山东而来为多,湖南次之,因久相染,均归同化,近惟有治安乡达科村仙桃洞赵姓数户苗族后裔而已,其余全系汉族。莫姓原籍山东济南府,于汉朝迁来,初到此地之始祖名莫登州……现有一千十户;卢姓原籍山东,汉朝迁来,共九百八十六户,始祖卢明道……覃姓原籍山东,汉朝迁来,共七二十六户;韦姓原籍山东,汉朝迁来,共九百六十户;蒙姓原籍山东,汉朝迁来,共七百三十二户。

而绝大多数县志在记载汉族入桂的时间多言宋代,对此笔者在后面将详述。这就叫人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如果仅从这些记载上去看,自秦汉至隋唐,入桂的汉族真是廖廖无几,但事实上又不完全如此,那么入桂的汉族到哪里去了呢?这是一方面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广西族群认同上又存在着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壮族韦氏族谱记载说他们的始祖是西汉的韩信,为此有人据旧《凤山县志》和东兰县韦氏土司族谱的记载,撰写了《从韩信的后代说起》一文,其云:

据旧《凤山县志》和东兰县韦氏土司族谱的记载,桂西南[北]一带的韦姓是韩信的后裔。韩信本是秦末淮阴人。他辅助刘邦灭秦亡楚,统一中原,立下高功,被封为楚王。当时有个阳夏侯陈豨谋反,韩信在长安,意欲响应,后被吕后发觉而受斩,并被夷灭三族。他的侄子韩天贞,当时任太保,与太师谭三耀、太傅谟伟烈结为兄弟。为避刘、吕之祸,三人[结]伴一起逃入山东避难,邑名京兆。后又逃来西南边疆,改名换姓,隐匿躲命。韩天贞改姓韦,名天贡;谭三耀改为覃怀满;谟伟烈改为莫天辉。最后到广西定居。初住宾州,复迁都街,耕种为生。不久,木兰峒卫作文、卫作武兄弟二人争权作乱,民不聊生。韦天贡的长子韦玉龙,奉令统兵五千,平定卫乱。覃怀满、莫天辉的儿子也随征有功,奉旨将功赎罪。韦玉龙受封为木兰土司;其弟玉凤为三寨土司。覃怀满的长子玉书和莫天辉的长子玉能也分别受封为三旺分防土司和南丹土司。从此子孙繁衍,世代相承,经汉、晋、隋、唐、至宋仁宗皇佑四年,南王侬智高起兵反宋,韩信的十八代子孙韦景袋随时柩密副使权狄青平乱有功,庆远府经略题授为木兰哨安抚司,管辖平林、都铭、三旺内外十二哨地方。木兰哨后改为东兰州,这就是东兰州的由来。到清雍正八年,东兰州改土归流,凤山仍设土分州,分管外六哨,民国七年始废。末代土官韦述勋,乃是东兰州第一任土官韦钱宝的第二十三世,第三十二任土官。

此为壮族韦姓“汉裔”说。无独有偶,壮族另两个大姓,即莫氏、覃氏的族谱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如环江龙水乡莫氏传本所记韦氏汉裔说大同小异。至于覃氏,虽初为“谭”姓,其始祖谭山耀也改“谭”为“覃”,但已不是汉代人,而是宋代人了。而据1951年,中央访问团(中南区)第一分团联络组编的《广西少数民族历史资料提要》所记,广西“土人”十大着姓:黄、莫、韦、覃、农、蒙、蓝、赵、罗、梁的族谱传说也往往追述到数百上千年以前来自汉族的老祖宗。推敲起来,此种壮族汉裔说破绽百出,矛盾重重,不足为信,龚永辉先生早在1989年撰写了《壮族韦姓“汉裔”考》、《“土话汉人”与“汉裔”观念》两文作了分析和探讨。现在的问题是,笔者认为透过这种“壮族汉裔”和“土话汉人”的现象,是不是折射出了自秦汉至隋唐入桂汉族被同化于少数民族土着族群了呢?

这种族群互动的情况是完全可能出现的。在这里让我们追溯壮族识别前广西土着族群的情况。费孝通先生1952年发表在《新建设》1月号的《关于广西僮族历史的初不推考》一文云:

同类推荐
  • 陕北古事钩沉

    陕北古事钩沉

    近些年来,陕北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一大批热爱陕北文化、关注陕北文化的有志之士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陕北文化的界定、研究范围、基本特征和具体的文化现象诸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心随舞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 中华起名全典

    中华起名全典

    本书通俗系统地介绍了姓名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阐述了起名的标准、构思、原则、方法、禁忌等,重点则落在起一个好名字的具体方法上,并专门编写了起名参考,通过欣赏古今佳名、分析男女好名实例,参阅男女起名常用字,在酝酿名字、选音择字寓意时,提供较为实用的参考。本书广搜博纳,融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可谓美名之列锦,文化之汇流,知识之集萃,数典论事,包罗宏富,雅俗并兴,亦庄亦谐,妙趣横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适合城乡广大起名者和姓名学爱好者阅读和使用。
  • 秦学术史探赜

    秦学术史探赜

    《秦俑·秦文化》丛书总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华大地西北黄土地上,揭开了一处古代宝藏。这便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由兹伊始,便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不大不小的秦兵马俑旋风。国外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纷至沓来。兵马俑的代表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五大洲。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中外观众每年200余万。以兵马俑命名的现代生活用品、食品也投入市场。古代优秀文化有力地冲击着现代文明,这种文化现象在许多古文化现象中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有人便说这是一种“秦俑效应”。“秦俑效应”的深层影响,还...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热门推荐
  • 历世历劫历仙魔

    历世历劫历仙魔

    神秘东方大陆,万万载渊源流转,流传无数传说传奇,什么黑凤凰涅槃重生,烈火神君百炼得道,什么炼气士转世历劫,什么灵仙草修成正果...世上本无仙,仙是人修成。修行万万载成仙道,奈何情义如水流。于是乎,劫难重重,幽怨留香...
  • 无声媛

    无声媛

    一个名气不大的小明星,却被私生追到崩溃,丢下一切逃到学校里,惶惶不可终日。富二代如何,爸妈不爱。韩国练习生又如何,照样群嘲十八线。余半坡的校园生活在一地鸡毛中开始,却遇到了人生赢家陈媛,这女人年纪不大,教师博士辣妈,头衔一个不缺,他对她好生好奇。她却说,你经历的,同龄人未必懂,人生半坡,你要好好爬。她被家暴,被出轨,工作也丢了,他说“我来护你,因你是我生命的光亮。”她永远记得他说“傻瓜,净胡说!”以前那个如珍宝般护着她的男人,成了她生命中的噩梦,她问自己,还敢不敢相信?“你知不知道自己比他大一轮还多!”“我想要的无非一个你而已。”“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命运纠缠的结果。”爱本无罪,奈何人心痴缠。这是一个全员都有病的爱情故事,一不小心结局写成了HE,感谢支持~
  • 从日本执教开始

    从日本执教开始

    穿越到平行世界的秦峰来到了日本执教进入了一所高中执教,本以为会渡过一段悠闲难忘的时光,谁料被任命为女子艺术班的班主任,为了改变班上学生的不良习气,秦峰奋发图强,最后……最后当然是赢得了不少敌人咯……(本书已签约,属于轻松文,请阅读时抛开所有烦恼)
  • 当沙雕遇上霸总

    当沙雕遇上霸总

    神经大条的沙雕少女VS闷骚腹黑的霸道总裁夏渺渺对陆夜南的各种恋爱攻势毫不感冒甚至有点想笑。陆夜南对夏渺渺的不理睬也是卯足了劲给夏渺渺所以她未曾得到的爱。两人之间的暧昧全靠男主不要脸。一场变故让夏渺渺接受了陆夜南,可是又被迫离开陆夜南……
  • 幽冥启示录

    幽冥启示录

    “人如蝗蝻,蚕食天地,且欲求不满,时时为祸,一朝轮回,便是既往不咎。”罗生门语。读者群:561147620
  • 开幕瀛洲

    开幕瀛洲

    作为穿越一份子的历史白痴,穿越到了日本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一条兼定身上。他为了能在有生之年能回到天朝上国,不惜铁血手段一统日本战国。
  • 疾风界

    疾风界

    天地之大,宇宙之广。在这修炼的圣地,天才齐聚,而他们又何去何从呢
  • 请杀死过去的我

    请杀死过去的我

    求职失败、女票分手、死党闹掰、父母离婚,认为自己从小倒霉到大的新时代四无青年白宇飞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挫折之后,他把一切不幸都推给了命运,从而展开了自杀之旅...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就在他认识陌生的女孩陈月之后突然收到了一则由未来的神秘人发给自己的短信,神秘人据说可以帮助别人回到过去,为了毁掉自己一无是处的人生,白宇飞决定和神秘人一起回到过去杀死过去的自己,让历史不再重演...不过这究竟是一场某人的惊天阴谋还是命运的安排呢?无人知晓...就连白宇飞自己也不清楚,回到过去的白宇飞渐渐触碰到了关于一切的真相,同时也对自己不幸命运的看法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只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因为当他认为杀死过去的自己就可以结束一切的时候,其实那只不过是命运的齿轮才刚刚开始转动而已...
  • 默默无雯

    默默无雯

    苏雯从未想过会遇见顾默,似乎是命中注定,每当她想要远离他时,顾默总会不经意间引起她的注意.他的一字一句都左右着苏雯的情绪.想逃,缺逃不掉
  • 杀人遗嘱

    杀人遗嘱

    当红推理小说女作家在公寓离奇死亡。死前,她留下了最后一篇推理作品,同时,还立下了一个怪异的杀人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