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82100000007

第7章 无地的农民与无农的村庄(1)

--平西生产方式的变迁

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然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才是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惟一出路。城市的扩大,城镇的铺开,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时间手足无措的农民。土地的失去以及周围的生存环境的变化,使他们不得不对传统的生存方式做出适应性的调整。然而,人对环境的适应并非被动的,人不仅可以适应环境,而且可以改变环境,更可以用自己的文化来创建新的环境。所以环境、人与文化之间存在一种互动、辨证的关系。城市化的过程就表现为农民的生存方式的变迁与文化的整合。

一、平西村概况

碧润而蜿蜒如丝带般的邕江从南宁市区横穿而过,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将一个叫做平西的村子与市中心区划开了。毗邻邕江西南岸的平西村隶属南宁市江南区,位于南宁市邕江一桥南,东临邕江、南邻福建园、西接淡村农贸市场、北临西园、邕江,面积约有2平方公里,属于中生代断陷盆地,以邕江广大河谷为中心的盆地地貌为主,直通邕江一桥的星光大道(原江南路)由北向南从村中穿过,把村子分成不均等的两半(东边一半大,西边一半小)。全村共有8个队,约1000多户。据2004年上半年的统计数字为9303人,其中本村人口3619人,流动人口5684人。平西人姓氏纷繁芜杂:黄姓、梁姓、雷姓、利姓、钟姓、杨姓、邓姓、苏姓、谢姓、周姓、陈姓、戴姓等,其中以黄姓、梁姓、雷姓、何姓人数居多。

平西村是一个平话人聚居区。当地保留着华南最古老的方言之一--平话,当地人称其“蔗园话”,而且以“桥板话”(南宁市石埠乡旧称为桥板)为正宗。而由于村子处于南宁市近郊,他们说平话的同时,除了个别的老一辈的人外,又几乎会说南宁土白话,而且绝大多数当地的中老年人还能流丽地说普通话,最起码也能交流。年轻人和小孩说起普通话都很流利,少数还比较标准。与大多数的平话人一样,平西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白马苑(或者含糊的说自己的祖辈来自山东白马县)。

平话人是华南汉族的古老族群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也是入桂最早的汉族族群之一。他们往往沿大江大河而居,在沿岸的湿地种稻种菜,有着“尚农善耕”的传统,平西人尤其擅长种植蔬菜,经营蔬菜生意,曾经是南宁市主要的“菜篮子”之一。然而,由于近些年南宁市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像平西人这样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土地,因此他们不得不改变传统而保守的以农作为主的生存方式,进而以商业、手工业为生。

关于平西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传说。传说,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九月,宋朝皇帝赵贞派枢密副使狄青南下入桂,征讨当时的壮族领袖侬智高领导的起义军。狄青率领的将士大多来自北方的中原地区,在征讨中,他们英勇奋战,一路过关斩将,并于第二年元月彻底大败叛军于仁辅(今南宁二塘煤矿处)。而后,侬智高率领残部逃遁到云南大理,狄青率部乘胜追击歼灭了侬军残部,于当年五月班师回京。狄青因此立了大功,后提为枢密使。狄青平南结束后,也就留下不少的将士驻守各地的州府,固边治安。年老体弱的将士则卸甲归田,就地安家立业,由后人承袭官职。这就是广西平话人的祖先。

据传说,当年狄青平南后,率众将士到“望仙坡”(当地人说在今南宁人民公园附近)观察邕城的地理环境。狄青请了一个风水先生一同前往,他们一起登上高地眺望。狄青手指着东北方向(武鸣方向),问:那边是什么地方?先生说:那边是大皇坟(今虎丘村处)。既然是皇帝的坟陵,狄青想了想说:那边不能去。狄青又指着北边问:那边是什么地方?先生说:那边是心墟。“心墟”是否有“心虚”之意,狄青想了想说:那边也不能去。狄青又指着南边问:那边是什么地方?先生说:那边是亭子(今南宁亭子街)。“亭子”的谐音取“停止”之意,狄青想了想说:那边不能去。于是狄青就把部队安排驻扎到今南宁市老城区和平西附近。这些人以讲平话为主,这就是平西人的祖先。初步分析,这则传说的用意不仅是对平话人寻根溯源,回答了任何一个族群都会探询的“我们从哪里来”这一问题,而且强调平西从风水上来说是块好地方,最适合安居乐业,让后人好好珍惜。现在平西人讲这则故事时也透露出几分自豪之色。而“平西”这两个字是否真的与狄青平乱的故事有联系,许多学者也就此考证过,但是发现平西村名是后来取的,所以似乎与那段传说联系不大。

平西村最早叫做“江西岸”,在民国时期曾把全村分为三个自然村:现在的西园饭店一带叫做“文治村”,现在的体育馆一带称为“文友村”,现在的福建园一带叫做“文响村”。解放后,才把“江西岸”叫法改作“平西”。最早的平西梁姓是从南宁市西郊的石埠镇平西迁居过来的,在现在的邕江一桥两岸生活。据他们的《梁氏族谱》记载:“……康熙辛卯年迁移至本邑城对河江西岸岭岗村,输纳宣化粮米册,注上南七图。”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平西地处邕江西岸,“江西岸”的名字由来以久,而且由许多自然村组成,上面所提及的“岭岗村”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可以看出,那时的平西就属于南宁市管辖,宣化就是南宁的旧称,向其交纳公粮就是很好的证明。据史料记载,1934年,南宁城区范围(包括建成城区和城郊),东起葛麻岭、军校(旧飞机场东侧),南至津头村,西至平西村(今江南路广西体育馆一带),北到大王坟、金牛桥。从这个意义上讲,平西人是正宗的“老南宁”。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平西村也悄然发生着一系列的变迁,在四周林立的高楼大厦的包围之中,一步步被“压缩”着。村落文化景观与都市文化景观形成巨大的反差,而城市化的巨口也恨不得一口将其吞噬、消化。正如李培林对广州“羊城村”的描述与展望的那样,这个古老的平话村庄也走向了一条不归路--“村落的终结”。

二、生存环境的改变

--土地的失去,城中村的形成

最初,平西人和其他的平话人一样,沿江种稻、种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维持着几百年来世代相传的农作方式。从解放后到现在,平西和中国大多数的农村一样,经历了土改、集体化、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包产到户、改革开放等等一系列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平西村也扮演着不同的历史身份。解放后,江西岸改名叫做“平西村”,从村名就可以看出它带有一丝的革命色彩和政治意义。上世纪60年代,全国大搞“人民公社化运动”,平西被划归为当时成立的“向阳公社”。70年代后期,平西村隶属于津头乡,成为其中的15个大队之一。1984年,亭子乡正式成立,平西划归亭子乡管辖。随着南宁市城市化步伐的加快,2001年12月,南宁市江南区挂牌成立。平西村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划归江南区福建园办事处管辖。村委会的名字也是几经变更。土改时叫村公所,1957年以后叫大队,1982年到1995年又改回村公所这一旧称,1995年以后改称“村民委员会”。由于征地所引起的村财政问题,所以平西村从70年代初就开始实行一级独立核算(直接实行村一级独立合算,而其他的村一般是村民小组合算),在南宁市周边130个村中,只有两个村实行一级独立核算,而平西村是其中之一。

城市的日益扩张,逐渐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平西人逐渐失去了土地,慢慢成为城市边缘。可以说,平西人的迁居历史见证着南宁市城市建设的历史。

1958年,国家为了建西园饭店,向平西征地,从现在的西园饭店附近一直到淡村交界的村民居住区,大约30多亩的耕地和村庄用地被政府征用。按当时的政策,土地是无偿征用,让多数人到房子多的亲戚朋友家寄住,少数人由政府解决。经过一年多时间,政府统一建好一批居民房,许多平西人才告别“寄人篱下”的生活,搬进了新家。1960年,国家征地修建邕江大桥(现在的邕江一桥),由于当时的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单方面撤走专家,而使得被迫停工两年。1963年才恢复继续修建,并征地修建了直通大桥的“河南大道”(现在的江南路),平西村被分成两半。邕江大桥和江南路占地面积约600亩,均为无偿征用,只是对拆迁户给予回建房屋。1964年,南宁市筹建体育馆,又征平西村100亩耕地。当时的政策有所调整:补偿青苗费,按照市场的菜价而定,当时每亩补偿了200块钱,并且每征一亩地,安排两名劳动力到市里的工厂或机关工作。20世纪60年代,还有南宁市糖纸厂征地60多亩,航道管理处征地10亩建职工宿舍,采用按比例在村里选拔招工,安排村民工作的模式。1974年市政府扩建体育馆,又征了300亩。70年代,江南影院、冶金设计院、工艺美术厂、市图书馆、绢纺厂、南宁市第十中学等纷纷落户江南,从平西征地。当时土地补偿费有所提高,政策上以安置本村劳动力为主,并帮助回建居民房。80年代,自来水公司、南宁市建设银行、群众艺术馆、技术交流站等继续征用平西的土地。1969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由于征地,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平西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过剩,所以出去工作的人特别多。到了1978年,农村还未解散生产队的时候,平西村还有600亩土地,作为自留地种菜、种稻以维持生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南宁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进一步扩大。南宁晚报、南宁市公安局、南宁市糖纸厂、广西冶金设计院等等一大批企业或单位在江南区买地。为了提高南宁市抗洪能力,政府进行了堤路园建设工程,邕江大堤拓宽到65米,修建堤园路,平西村有一部分的房屋建在65米之内,所以这一部分平西人面临着新一轮搬迁。

笔者咨询了江南区政府工作人员张某,他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近来政府对堤路园工程的规划。南宁市将计划结合堤路园建设,开发邕江两岸,建设国内一流的商贸经济带。堤路园建设工程不仅提高了首府南宁的防洪能力,而且给邕江沿岸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南宁服务业总体规划》中,邕江服务业经济带包括两岸纵深地区,总长37公里,沿江有市中心区、县城、新设立的城区、小城镇、农业开发区等。通过开发建设,带动沿江商贸、餐饮、旅游、文体、房地产、交通等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随着堤路园周边的房地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各类商贸服务配套设施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也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南宁市将结合城市水系景观改造和景区景点建设,建设旅游码头,配套游船服务设施,发展南宁市邕江观光旅游,使邕江两岸成为文化旅游新的增长带。

而更为重要的受益者,是邕江两岸许多“城中村”,包括平西村在内的近20个村,分布在邕江两岸的江边,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村庄与繁华的市区形成强烈的反差。而邕江堤路园的建设,使村民们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因土地征用而直接受益,也为他们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机会和条件。

平西村堤路园回建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于2004年与江南堤路园征地拆迁工作同步进行,项目共涉及拆迁户140多户,大部分都已签订拆迁协议,余下12户以补偿价格过低、抢建部分不得补偿等为由,一直拒绝签订协议,有的甚至不愿与工作人员见面,拆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当笔者于2007年9月份再次调查时,平西村堤路园回建项目已有6户对象签订了征地拆迁协议,另有2户正在进行实质性补偿协商,僵持了三年多的征地拆迁工作取得新突破。据了解,因为距离市中心区较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原因,平西村曾一度成为江南东堤征地拆迁工作中难度较大的“城中村”之一,江南区委、区政府协调业主单位修建了53套被拆迁户周转房,同时一并解决了三产用地和回建安置用地问题。经过这些努力,平西村的征地拆迁工作终于得到了圆满的完成。有关部门已经和平西村的145户被拆迁户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完成了30.5亩土地的征收,在江南东堤征地拆迁所涉及到的五个“城中村”中率先完成全部征地拆迁工作。

迄今为止,平西被征用的土地面积约2500多亩,政府按照“经济补偿”和“安排劳动力”或者“回建”的政策对所征土地予以补偿,到现在平西所拥有的耕地只有近80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不到3厘(100厘为一亩)。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大,四周地区商业化的加剧,使得平西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中村”。

解决“城中村”问题并非是件容易的事。由于传统的城乡二元对立格局,以及未经改革的户籍制度,使得失去土地的农民很难从经济身份上转变过来。据平西村委会的负责人介绍,和平西相临的淡村是南宁市“城中村”改造的试点,但是这个改造工程实施得并不顺利。农民们不想搬迁进政府统一规划的“农民公寓”。因为,他们一旦离开他们的房子,也就失去租房这一主要的经济来源。有人说,如果政府不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现在好多人下岗,大学生都难找工作,更何况他们本身的素质又不是很高,怎么去谋生路,老老小小的生活怎么办?只怕连起码的物业管理费也交不起。而且他们自认为是农民,而对转为城市居民的身份不感兴趣。被采访者认为,改不改户籍制度都一样,“好听又不能当饭吃”。就算是改成市民,没有经济来源也是没用,申请“低保”的条件又那么苛刻,你有台电视机都不合格,还不如做农民,比一般的农民生活的好一点,这样心里还平衡一点。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李立勋副教授认为,土地制度的二元性是城中村形成的最核心因素。城中村的集体土地与城市建成区的国有土地差异明显,形成城市内部土地的二元结构,造成管理监控的困难。在这种二元结构下,城市选择了试图绕开村落这样一种规划思路,结果是使城中村逐渐成形。对于世代耕种的村民来说,土地被征意味着失去相对稳定的基本生活来源,在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时候,这部分新居民的未来将呈现什么样的轨迹?

同类推荐
  •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上册)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上册)

    南怀瑾先生常谓:立国之本是文化。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万载,文化渊远流长,在新世纪到来之初,世界瞬息万变,炎黄子孙又该何去何从?本书为南怀瑾先生于廿一世纪初应各方邀请之讲课记录,内容涉及广泛,但终不离文化之根本;除凸显众所关心之话题,更望能唤起读者对文化教育之重视。
  •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

    《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展示了2007年7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协办的“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书中选录了参会论文中的五十二篇。这些论文大致分为文化与社会、文化思潮及知识分子类;学术、史学类;教育、艺术类;社会文化及文化事业类;中外文化类等六部分,作为《文化视野下的近代中国》的主体内容。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关中是中国的院子

    古人称关中为陆海之地,天府之国。这样褒奖如此区域。固然是古人的慷慨,不过也证明了关中之美。
  • 民间文学(下)

    民间文学(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最强Vtuber

    最强Vtuber

    你以为Vtuber是专业卖萌主播?NO!是屑头哒!你以为她是游戏Vtuber?No!她可是全能型Vtuber,唱歌画画N国语言在线翻译甚至是喵喵喵卖萌无所不能!她也是全球最硬核的DD,哪里有Vtuber,哪里就有她的打赏,请问你是我老婆吗?.jpg
  • 噩梦终端

    噩梦终端

    不断扭曲的现实,让林峰怀疑自己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究竟是世界出了问题,还是自己的脑子出了问题?这是一场无尽的噩梦,虚假和现实交织不清,直到你”醒来“。
  • 策划罪恶

    策划罪恶

    这是全国第一部反映具有双重人格高级知识分子进行严重刑事犯罪行为的小说。本篇小说的主人公马文骞是一个出自于将军门弟的智商极高的犯罪分子。他绝对不是一个你在大街上碰到马上会过马路躲着走的那种把罪恶写在脸上的人,他在杀人的同时也是救人的英雄。对于女人他是那种看一眼可以让人难以入梦的情种,对于弱者他是那种随时会挺身而出的义士。但是,他十恶不赦,他是那种可以把硫酸弄到女人美丽的脸上慢慢地流的恶棍。但是,一种按照他的模式去进行的高智力犯罪,正在袭击我们的生活。
  • 剑血路

    剑血路

    惨遭暗杀,却不知仇家是谁,侥幸逃得一命,只能暗中壮大伺机报仇,却不幸引出了更大阴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世界因我精彩

    世界因我精彩

    世代为奴为婢所生遗孤肖以默因为偷吃被管家差点活活打死。只剩一口气的他被家奴弃尸乱葬岗。怎知这是上古洪荒时期众神魔大战陨落之地,亿万年怨气不散的众神魔残魂,因为肖以默的出现,为争夺身体控制权纷纷钻入肖以默身体,从引发天地磁场变动,带着众神魔残魂的肖以默重生到现代地球一个快要被饿死捡破烂的孩子身上。因为有众神魔的残魂肖以默过上不一样的生活。且让我们一起步入肖以默的世界,怎样开启不平凡的一生!
  • 两个人的邮局

    两个人的邮局

    余奂和齐林守着一间邮局,每天的工作就是发送书信。这间邮局里没有任何电子设备,来了的人有的满意而归,有的害怕至极……每个人生命中最后的景象被记录。带着遗憾与感慨而来。等齐林醒来,才发现一起真实存在!!!
  • 大周江山志

    大周江山志

    惶惶大周,危机四伏,外有蛮夷虎视眈眈,内有妖人兴风作浪,我大周,可是要亡了?
  • 这个宿主不大聪明的亚子

    这个宿主不大聪明的亚子

    作为一个正经家族的正经大小姐姬玉,她已经很久没有体会到这种无奈了。……“您好,尊敬的4843用户,您的余额不足,还请尽快充值。”“4843!我的钱呢?”4843:……于是堂堂姬家的大小姐为了追回卡里的养老金,不断的穿梭在个个世界。不断的完成任务,试图夺回自己的养老金但是,辣个男人麻烦你让让好吗,你挡着我看我的养老金了。巫泽:……(媳妇儿你看看我啊)姬玉:你有什么好看的,你又不能养我卑微阿泽:我真的很有钱的,真的。(乖巧ing)
  • 那年夏天,正值青春

    那年夏天,正值青春

    在一座贵族学校中,一个女孩,一个男孩,成了大家心中的校花校草。在朋友与同学之间,他们会如何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