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29400000057

第57章 近现代(21)

字绍宸,号鹤逸,汉阴县蒲溪人。自幼颖悟,民国八年(1919)以优异考取陕西官费留日生,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院。1921年毕业回国,历任北京几所大学教授,颇著声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南京最高法院书记官。国民党迁重庆后,任资源委员会工矿管理处秘书主任。1947年被云南大学聘为教授兼文学系主任。他博览群书,博闻洽识,辞华赡丽。工于诗词,蜚声文坛。尤擅书法,卓然名家。早岁在北京执教,即在北京《晨报》、天津《大公报》副刊上发表文艺作品。此外精通日文,翻译著作甚多,较著者有《芥川龙之芥全集》。抗日战争期间。发表多篇爱国救亡诗篇,其《长沙大火行》,悲壮苍凉,尤脍炙人口。刊印有《鹤逸诗存》、《人蜀集》等。1940年回乡探亲月余,赋有《留别故乡诸亲友》云:“扰攘中原失定居,南冠憔悴困征途。何期票里新归客,犹是高阳旧酒徒。一水一山寻昔梦,半醒半醉笑今吾。此行后会知何日,浩荡江湖棹不孤。”解放后,仍任教于云南大学。1964年病逝于昆明,享年80有余。(录《汉阴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吴成竹(1920~1946)

米脂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七师一七一团一营营长。曾参加淮海战役、襄樊和旬白战斗。在解放陕南战斗中,不顾腹部中弹、肠子露出的剧痛,捂住肚子,坚持指挥部队作战,几次打退敌人进攻,该营在白河担任堵截敌人的任务,俘敌140人。吴成竹因此获“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949年首次解放平利后,在战略撤退中,为阻敌东犯,于平利、竹溪交界的老阳山鹰嘴岩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录《安康地区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陈志军(?~1953)

原名陈振先,安康县王彪店人,陈乐天之子。21岁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1920年回国,被选为国会咨议员。1928年回陕任省参议。1932年为继父志,抛弃个人名利,决心回乡为桑梓教育事业做贡献,为恢复第四高小,他不惜贷银六百两,建设新校舍。三年之内校貌焕然,复将附近几所私塾并人高小,改名为“安康县新建小学”,陈志军担任校长。1937年春,被安康县选派参加省教育厅小教行政会议,会后积极游说西安同乡陈振印、陈泽泰、张缓若、张子前等捐资建校,并购买百子全书300余套,风琴、军鼓、军号等体育用品,为小学创立了图书阅览室。复利用各界捐献资金,兴建土木结构的教学楼7间。陈志军一面积极建校,一面紧抓教学质量。1936年至1943年各届毕业生百分之八、九十升人了中学和师范,由高中毕业升人大专院校的也有30余人,从事于军、政、财、文各界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当地群众为表彰陈氏父子对地方教育的贡献给他赠送了一幅《父作子述》的匾额,1943年应届毕业生也给学校赠了《人才辈出》的匾额。1945年,陈志军被选为安康县财委会主任委员,始辞去校长职务。但仍关注地方的教育事业。(纂《安康县新建八年制学校校志》陈振校撰1985)

罗扬实(1920~1982)

安康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兰州市委宣传部长、甘肃工委特派员、皋榆工委书记。兰州解放,任中共兰州市委组织部长。1950年到马列学院学习。1952年以后。任中央高级党校教务处处长。1974年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1982年10月逝世,小传载人1983年《中国百科年鉴》。(录《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冯成秀(1921~1984)

字子东,号梦东氏,晚年改号为梦龙子。安康县长岭乡人。幼读私塾,十八岁南游四川,回家后潜心学中医。后被拉壮丁,在国民党军队里结交一位军医,学得不少西医知识。解放战争中,随军起义,分配某部军医院工作,退伍回乡后仍不改学医志向,发奋攻读医学典籍。借出外学医之际,广交朋友,探究武功健身之术。晚年,曾写《立学集锦》、《太极探奥》两本笔记,十余万字,总结医道和习武的心得体会。还撰写《神病集锦》、《望诊集锦》、《舌诊集锦》、《诊病新法》及未完成的《草泽医学》等医学著作,约二十万言,皆未刊印。冯成秀还是一个文艺战士,表演皮影戏,擅长拦门、报本,对陕南流传的七八个剧种能道出其沿革,会画各种戏剧人物脸谱。1960年前后,参加戏曲遗产发掘组,口述陕南道情剧目百余本,三百余万字。其《通百本》具有较高资料价值。郭沫若为写《蔡文姬》,曾征求蔡琰《胡笳十八拍》全文,冯成秀见报应征,将全文写好寄去,补齐了六拍,且更正了三个错字。郭沫若亲笔复信感谢,并以书相赠。他还新编历史剧《齐二寡妇》、《堕泪碑》等。“文化大革命”中被揪斗,后避难于越河口亲戚家,居洞写戏,夜晚出来活动,经三月,写成《陈平平叛》。对于戏剧写作他驾轻就熟,凭古典传奇小说和《通百本》(一本讲戏剧程式的书)即可当日成戏,搬上舞台。1984年患病辞世,省戏剧界专家颇为惋惜,有诗悼念:“平生坎坷平生杰,血凝华发报春时,案头犹见《通百本》,江边忍看《堕泪碑》。(录《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苏启明(1921~1985)

字东垣,石泉县人。1937年秋,考入西安师范学校,值抗日烽火燃遍全国各地,苏满腔热忱地报考西安战干团。1941年,先后在西安文化日报社印刷厂和西安第一防疫大队担任宣传员,通过作画宣传抗日。印刷厂设在西安南门外砖瓦窑,地面潮湿,不久即患上关节炎。1944年上半年带疾转回石泉,先后在城关小学、石泉中学担任教员。1949年11月。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十五师文干校。毕业后,分配在师政文化科。1955年转业,在甘肃省美术工作室工作,不久调陕西省美术服务社任生产股长。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9月回石泉,先后在石泉县印刷厂、县文化馆当临时工人。直到1979年,始担任石泉县文化馆馆长。苏东垣擅画,二十世纪50年代,曾创作连环画《文化战士陈修豪》,刊登于西北军区刊物《人民战士》,宣传画《保卫祖国》、《我来试试看》、《模范饲养员》等作品。刊登于《甘肃日报》,其中一篇在参加青海省美展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在甘肃期间,还创作了年画(门画)《入社生活年年好》、《莫斯科——北京》,分别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石泉县文化馆期间,又创作了美术作品《闯金峡》、《青松岭》、《晨》、《春江花月夜》等,参加了陕西省美术作品展览。苏东垣尤工书法和篆刻,其篆刻作品追摹古人,有秦章汉印之趣,纤浓长短,金薤玉筋,巳臻大家。其书法作品,博采诸家之长,独创一格,所书写的《叶委员长诗》、《李白襄阳歌》参加省书法展览,获得好评。全国书法家协会、陕西美术家协会皆吸收他为会员,并被推选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还当选为省政协委员、县政协委员、县第九届人民代表。(节《石泉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胡琛(1922~1946)

原名胡春贵,紫阳县高滩人。1938年人芭蕉口中心小学上学,任学生会主席。在共产党员旦敬修、杨启武、刘华、罗功远等人教育下,思想觉悟明显提高。次年8月,经刘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冬,中共安康地委机关迁至芭蕉口小学。1940年5月,党组织以学校为名,组织学生春游,利用春游机会成立春游宣传队,宣传抗日。胡琛任副大队长,带领学生写标语、办壁报、演讲、演话剧等。春游返校后,党组织活动暴露。负责人刘华、刘文彬被迫逃离芭蕉口。途中刘文彬受伤,胡琛闻讯后,即赶往隐藏处精心护理。后随刘文彬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入关中第二师范学校学习,即留校任会计。后又调绥德中学当教师。抗战结束后,被派往热河省赤峰市(今辽宁省昭乌达盟南)任书店经理。1946年9月,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中共党政军机关撤出赤峰市,转移到乌丹(今辽宁省昭乌达盟翁牛特旗)。当年冬天,胡琛任第四区区长。到任未久,当地反动地主武装包围了区政府,胡琛被敌人俘获,对他进行了两天严刑拷打,遍体鳞伤,始终不屈,壮烈牺牲,敌人将他的头颅砍下来示众。事后,当地革命干部和群众,将他的头颅和遗躯装入棺木,掩埋在乌丹四区的“十大分”南山上。乌丹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他建立了纪念碑。(节《紫阳县志》三秦出版社1989)

杨明灿(1924~2002)

安康县人,从小酷爱二黄戏,上小学时,每周周会表演节目,他都要来唱一段二黄。小学毕业后,考入西北工业合作协会安康淘金管理处,担任管理员。淘金管理处撤销后,转人新设立的西关小学任教,后调紫阳县洞河小学教书。适值“同心社”戏班在洞河演出,在众师友和艺人张武德鼓励下,第一次和汉剧艺人同台演出。1946年回西关小学任教,结识文化书店张铁民先生,得以接触高尔基、鲁迅等人著作和《新民报》等进步刊物,知识领域得到提高,对戏剧人物的理解得到提升。在参加安康西关自乐社演出《搜杯》、《摘梅》中,一炮走红。1947年重阳节,安康政界人物云集香溪洞,杨明灿和几位二黄名角在真武殿清唱献艺,时任参议长的张紫樵听完杨明灿的演唱大为赞赏,并赠诗勉励:“击节歌声响遏云,香溪古殿喜逢君。惜无广播留音器,传向人间到处闻。”1949年被国民党29军135师政工队裹胁跑到宝鸡,顶上尉干事“杨遇军”之名,点卯应差。末几,逃跑回汉中,途中又被“忠义军”拉去,10天后逃跑回家。时安康已解放,报名参加新政府举办的“讲习会”,结束后,被分配到文化馆工作。率先提出将“同心社”、“自乐班”进行合并,排演新剧目。被政府采纳,成立“人民剧院”。1953年杨明灿被调进剧团任戏剧股长,负责全团业务。期间他在《黑旋风李逵》、《将相和》中分别饰演李逵和廉颇,大获成功,观众赞不绝口,接着又排演根据话剧《屈原》改编的戏曲本《屈原》,杨明灿既是导演又是主演。为理解剧中角色,他反复诵读屈原《离骚》、《九歌》等篇章,领会其神韵,在道白、唱腔设计上大胆进行改革,演出后,又大获成功,屈原的艺术形象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是杨明灿艺术创造最值得自豪的丰硕成果。1957年反右运动中,杨明灿因随伪26军溃逃而有“重大历史问题”,1958年2月14日以“反革命罪”被捕入狱,判刑三年。由于在狱中表现良好,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获特赦,提前释放。自此他修路、开矿、拉车、烧石灰,在劳动人民中间过了十三个春秋。粉碎“四人帮”后,他重新恢复工作,借调到省《戏剧志》编辑部任编辑。他不顾年事已高,上汉中、下郧阳,四访紫阳蒿坪杨家坝,获得了二黄创始人杨金年、杨履泰创班授徒,传播流布的宝贵资料,为省、地《戏剧志》立论确认二黄源于陕西提供了有力佐证。(纂刘继鹏《痴情人生》,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尤汉森(?~?)

挪威国人。基督教牧师。1943年接替夏鸣华主持安康教区。由于安康基督教徒多为文盲,为了阅读《圣经》,众教徒共议设立教会小学,由尤汉森发起成立校董会。1946年春,尤汉森购买了老城南校场口桐油库,由校董会向安康县政府申请备案,成立信义小学,又将西关教会小学复式班迁并为一校。同时设立信义医院于此。信义小学校舍10间,有专职教师3人,校长由尤汉森兼任。1948年秋,学生增加,设5个年级4个班,一二年级仍为复式。尤汉森由于忙于教务,校长一职由校董会黄宝钰担任。教师则由校董会董事长尤汉森提名,校董会认可,校长聘请,故均为基督教教徒。教师月薪小麦8斗,较国立国民学校教师待遇高。课程按教育部规定开设,每届学满,尤汉森都将学生照片寄回原籍挪威,借以募捐办学经费。1953年停办。(纂《安康县教育志稿》、《安康县志.教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黄孝先(?~?)

又名黄平,安康县人,住五里黄家营,出身于小康之家,曾在陈乐天所创办“安康县第四高等学堂”读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旅京陕西学生进步社团共进社,参与编辑《共进》杂志。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派赴苏联东方大学读书,1927年回国在西安教育界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曾被捕入狱,获释后到延安,在泾阳安吴青训班当教官,教授马列主义理论课。(录《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田梓桂(1924~1983)

紫阳县城关人。自幼聪颖,喜好戏剧。十七岁时与唱正旦的演员杜建德(艺名杜玉华)结婚,随其人同心社戏班学艺。并在瓦房店首演成功,成为紫阳县最早的职业女艺人。工行小旦、彩旦。先后巡回于紫阳、安康、汉阴、石泉、岚皋、镇巴及汉中演出。1950年,她所在的安康西关自乐社并入人民剧院(安康汉剧团前身)。在传统戏《尼姑下山》、《梅龙镇》、《活捉张文远》、《九更天》,改编剧目《美人计》、《张羽煮海》、《洞庭英雄》、《北京四十天》、《九件衣》中担任主要角色。特别是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演媒婆;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中饰演的禁婆十分出色,受到观众好评。(录《紫阳县志》三秦出版社1989)

刘少菁(?~?)

安康县人,回族。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省建设厅回族工程师孙章若来安康修飞机场,刘少菁与一些回民上层人士将安康回民教育落后,亟需办一回民小学等情介绍给他。孙章若征得西北公学校长兼回民抗敌协会重庆会长孙绳武的同意和支持,建立伊斯兰小学,成立校董事会,聘请孙章若任校长,经费除西北公学补助外,由安康回民捐输,学校有四个班级,一年级在晓寺,二三年级复式班在静宁南寺,女生班在北寺,因三处设班教学不便,校董会在兴文寺北侧建草舍五座作教室。九月,将伊斯兰小学交由西北公学主办,刘少菁兼任校长,改称“西北公学安康完全小学”。选聘回民中毕业于兴师和安中的学生,以及抗战流亡到安康的北大、清华等大学的知识分子任教师,由于学校教师年青,充满活力,加上立足于抗日救亡,兴教救国的号召,入学人数当年即达200余人。安康县政府和教育局也正式任命刘少菁为“西北安小”校长。刘少菁和校董会非常重视教学质量,加上回民子弟上进心强,自学成风,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1938年创办到1949年与东关小学合并,10年间培育出一批批回、汉学生,人才济济,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得到了广大回民的肯定和赞扬。(纂《安康县教育志稿》、《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孙章若(?~?)

同类推荐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戴高乐巴顿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戴高乐巴顿

    《戴高乐巴顿》对戴高乐、巴顿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MarkTwain),美国著名作家和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Langhorne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 最厉害的皇帝:朕是刘邦

    最厉害的皇帝:朕是刘邦

    楚汉争霸的最后赢家,四百年大汉王朝的创建者!很多人都认为刘邦是一个无赖混混,然而,一个无赖混混能打败军事天才项羽吗?能团结一大批当时一流的人物一起打天下吗?能收拾好秦朝留下的破烂摊子吗?《最厉害的皇帝:朕是刘邦》将揭开刘邦的成功之谜。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如果种子不死

    如果种子不死

    《如果种子不死(法国诺奖得主倾情裸传自述传奇人生)》是作者纪德关于童年和青年的珍贵回忆,充分展示了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大师的性格特质和成长印迹,是一本坦率得令人震惊的著作,对了解纪德拒绝任何教条的一生,理解其变化多端、充满矛盾的作品,非常重要。
热门推荐
  • 破空凌日

    破空凌日

    “子墨,感谢上苍让我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了你!我知道我无法再继续拥有,你会有更广阔的天地,我再也不能为你做什么了,你走吧……”琼枚微笑着说道,同时不自觉地转过脸去,已经有两颗晶莹的泪珠,在她粉嫩的面颊上滑落。苏子墨的心像刀割一样的痛苦,但他仍旧跨上青翎鹰,头也没回的飞去了,只很低沉丢下一句:“等我回来!”
  • 樱落芳华

    樱落芳华

    樱空释撞炼泅石后,转世王元芳,卡索放弃刃雪城只为寻找释,第三次冰火大战的结局如何?
  • 魑魅人间

    魑魅人间

    虽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但齐峰的代价也太大了,亲人、朋友都因他无辜地陷入万劫不复。况且当初他毫无恶意,他只是秉着良心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到底有何孽缘?他又该怎么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芸仙传

    芸仙传

    谢雨桐,一个看似普通的女孩,可是身为圣女的她从小就背负了极大的责任。因为身为圣女,所以母亲被心怀不轨的人追杀致死。现在,她又是否会遭遇相同的命运?
  • 我和妖怪的学院

    我和妖怪的学院

    吴航以为自己上了一个大学,结果发现这里全是妖怪。不行,要低调,不能让他们发现我是人类。没系统就是这么惨!啥!这里还教修炼?还得修炼出妖气才算入门?妖气还有趋向,可以选择最合适的属性?没有枪,没有炮,全靠自己来创造。没系统,不害怕,还是要靠自己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派特里克

    圣派特里克

    神话雕刻家和雕塑失去一切的公主君王与女奴女孩儿和小狗西欧爱情男孩与女孩——白与若特里斯维尔剧本
  • 花倾满城

    花倾满城

    皇后谢氏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受尽十年冷落最终被情敌一剑刺死,再度醒来定要护得家人平安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