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42700000019

第19章 鄱阳湖文化(9)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嗜茶,常以茶入诗,在他存世的两千多首诗词中,主题涉及茶事的诗有40多首。白居易在庐山种过茶,他在庐山北香炉峰写的《庐山草堂记》,在草堂边开辟茶园,引泉浇灌茶树的“飞泉植茗”的记载。白居易一天到晚茶不离口,在他的诗作中既写到早茶、午茶,更有饭后茶。他还精通茶道,识得茶味,是个古代鉴别茶叶的行家。他在《谢李元郎中寄新蜀茶》一诗中,诗人颇为得意地自号“别茶”人。白居易在江州写的长篇诗《琵琶行》也有茶事文化,诗中“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商人,便是茶叶商,诗内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他的咏茶诗,为今天专家学者研究茶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

黄庭坚的《煎茶赋》对煮茶的过程、品茶的审味、佐茶的宜忌,以及饮茶的效能,作了具体的描述。黄庭坚一开始就写煎茶时汤水发出的声音像松涛轻动,茶叶在水中翻滚形态像白云行空。“汹汹乎如涧松之发清吹,皓皓乎如天空之行白云。”接着笔锋一转:“宾主欲眠而同味,水茗相投而不浑。苦口利病,解涤昏,未常一日不放箸。而策茗宛之勋者也。余尝为嗣真沦茗,因其涤烦破睡之功,为之甲乙。”

黄庭坚是第一个赞成在茶叶中助于香料的品茗人。他主张完全可以去掉他物加一点点盐,去掉桔皮而用姜片。“不夺茗味,而佐以草石之良。”所谓“草石之良”,他具体举出的是:“胡桃、松实、庵摩、鸭脚、勃贺、靡芜、水苏、甘菊。”胡桃即核桃,去壳用仁,松实即松子,去壳用皮,有清香之气,庵摩即罗汉果,清人又称香奈,诸物为果中极品,今南方人用以煮茶,鸭脚即银杏果,勃贺即薄荷,蘼芜是一种香草,水苏是苏桂,甘菊味甘可入药。这8种东西,皆系植物的果、叶、子、蕊或清凉辛辣,或甘甜馨香,择一、二种适量用之,既可提神,又利于细嚼。

黄庭坚的《煎茶赋》写道:“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黔阳之都濡高株,沪洲之纳溪梅岭,夷陵之压砖,临邛之火井。不得已而去于三,则六者亦可酌兔褐之瓯,沦鱼眼之鼎者也。于是有胡桃、松实、庵摩、鸭脚、勃贺、蘼芜、水苏、甘菊。既加嗅味,亦厚宾客。前四后四,各用其一。”“浑而烹之”均为煮茶。这一传统的饮茶法绵延不绝,“习俗”不已。在宋代人们对煮茶、煎茶、烹茶,三者之间往往混用,连鄱阳湖畔的文学家黄庭坚也不例外。从鄱湖“茶圣”黄庭坚的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不与社会抗争的诗人形象。黄庭坚的诗很少涉及社会政治问题,也较少对蒙受不公正现象发出直接的抗争。为了逃避现实,他不得不韬光养晦。但他的内心却是不平静的,因此他的诗赋晦涩深渊难懂,典故很多。在他的《煎茶赋》中同样有所反映,通过梦说明他缺少“人生自由”,他没有“追求自然”的自由?他只是通过这些典故和对自然的向往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惆怅。从这方面说明品茶不但可提神、健身,而且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

黄庭坚的书法很负盛名,“宋四家”之一的他,在书法作品中也留给我们珍贵的宋代茶事信息。《煎茶赋》是他给我们书写的遗迹,也是他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其精典曰:“茶香怡情,书香益智。”

明代太平兴国时,庐山茶以其“香、馨、味厚、色翠、汤清”闻名,被列为向皇上进贡的名茶。名朝诗人周必大游庐山时,非常赞赏庐山茶,其诗曰:“淡薄林三九,甘香庐山茶。”明代《山疏》载:庐山居静者……届端阳始采茶,庐山得天独厚,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质肥沃,庐山茶园大多都在云雾山中,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茶园里,终年处在云雾缭绕之中,不施化肥,不用农药,无任何污染,非常适应茶叶生长,纯为天然绿色食品,茶质优良,产量颇高,采摘讲究的人,柴火烘焙,品质纯厚,汤色清澈,入口苦中带甘,清香持久,相传明代就是庐山茶取名“庐山云雾茶”得名之始。

在古代,对于文人墨客来说,品茶和读书是一样的风雅。书室之内点一柱檀香,熬一壶浓茶,柔和的香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室外树木花草,新鲜空气从窗而入,户内炉火灼灼,香烟袅袅,茶味浓浓。二者相应之境界既古典又儒雅,也很温情。

平时工作之余,生活闲暇,静静地坐在书房,桌上放一本好书,手里端着热茶的紫砂壶,一边品茶,一边看书,一天的疲劳顿释,此时虽谈不上飘飘若仙,也可说上非常惬意,一般的文人,或对茶文化有所研究的人,品茶是一门艺术,是有一定讲究的。古人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味,三人得趣’。”或于绿竹窗前,或于柳荫树下,慢慢饮用,耳听窗外莺歌燕舞,眼观大道车水马龙,不亦乐乎。独自一人在书房饮茶,看书也甚觉有神,有味、有趣,静静地细看茶叶在水中缓缓地舒展,情不自禁地想起“春风取花去,留我品香茗。”默默地看书思情,不知不觉地“六神随书去,数朝诗思清”,更能激发灵感,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穗歌欲成。往往在这灵感大发之时,诗人诗兴大发,挥笔而就。文人笔绘山河篇篇绣,口诛笔伐锦玉章。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习惯;凡在读书看报时,总要沏一壶好茶,放在一旁,饮茶时总要找一本好书或一张报纸来翻看。没有茶相伴,懒得看书文,没有书相随,品茶没滋味。手捧书报静静休闲品茶,是一种心静如水的感觉和隽永宁静的心境,真令人神醉情驰,尤其读到书中的精彩处,轻轻地呷一口茶,留在口中回旋,书韵茶香交融,时间仿佛凝固在这一刻间,一切悲欢哀乐、甜酸苦辣、荣辱得失一概灰飞烟灭,沉迷于极乐之中,这种习惯是好是坏,让众人评说,但它既然成了习惯,也只得顺应自然。

(三)

闲来茶作酒,兴至书作花。饮茶和赏花堪称人间一大乐事,以茶当酒,平添几分优雅,以书作景,更觉风光无限。品茶读书,相佐相融,其境清静,其味雅淡,其乐无穷。

由于品茶是笔者的至爱,所以茶具中最受欢迎的壶和大多数嗜茶的人一样,所摩挲的茶壶应该是紫砂壶,30多年前在购买时特意挑选了一番,壶的造型古朴精巧,得心应手,容量450克,壶盖上卧着一只小巧玲珑的狮子,壶的圆肚上篆刻着郑板桥的草书“难得糊涂”四个字,特别是板桥的青竹图案,标志着品行端庄、耿直,使这把紫砂壶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平时正襟端坐品茶,捧在手中凝视把玩也别有一番风味。当他人盯着我的紫砂壶露出羡慕的眼光时,我有点情不自禁地悠然自得,此时,不由想起原人事部长程连昌对饮茶的赞誉:“饮茶养生,健康百年。”

常年茶水浸润,已使我这把紫砂壶遍体茶味,日久年长,有时即使不加茶叶,仅用那沸腾的水,照样能冲出满口的茶香来。紫砂壶看似没有生命,其实经过长期的泡养和精心的呵护,它也含情,以温润有神来回报主人,这是人与壶一种感情互动的表现。日久生情,乐在其中。常言道:“茶靠泡、壶靠养,平时养的虽然是紫砂壶,其实是在养自己,也就是:修心养性。”紫砂壶端庄大肚,人若学紫砂壶之大度,遇事豁达,心胸宽广,壶德亦人德,人若学紫砂壶之广阔,必定智达高远,处事光明磊落。

九、鄱阳湖畔话收藏

(一)紫沙壶

壶的种类很多,古代有金、银、铜、铁、锡制成的壶,现代生活中壶可分为两大类(1)紫砂壶、(2)陶瓷壶,造型各异,其中紫砂壶有饮虹壶、百纳壶、横雪壶、春胜壶、曼生壶。

紫砂壶内的曼生壶却是有一定历史文化的壶。曼生壶源于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9年),卒于道光二年(1849年),嘉庆六年拔贡,后任溧阳县令。曼生是一位在书画、金石、文学上有相当影响的人物,他的篆刻被后人尊为“西汵八家”之一,他在溧阳为官期间结识了宜兴的制壶名手杨彭年、杨宝年、杨风年兄妹,对紫砂壶产生浓厚兴趣,并召集郭频伽、江听香、高爽泉、查梅史等一批书画名家,共同设计创制茗壶造型十八式,每式都撰拟题铭。分别书写,由杨氏兄妹、邵二泉烧制,曼生壶上题名书刻,这种新型紫砂壶的诞生,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故称“曼生壶”。它流传至今,仍被世人所喜爱。紫砂壶珍品“曼生十八学士壶”是清代著名金石篆刻家,书画家陈曼生设计,制壶高手杨彭年合作创制的代表作品,被紫沙界奉为经典珍品。

(二)陶瓷壶

同类推荐
  • 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知识全知道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增加传统文化素养的学问。已故有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提出“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广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各民族很好传统文化学术思想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再次兴起,如今方兴未艾。
  • 心灵对话: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探赜

    心灵对话: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探赜

    编辑藏画集工程之浩繁,对我而言,可谓经历了人生的再次选择。编辑工作开始之初,踽踽独行,困难远比想象大得多。《诗经》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究竟能否善终,心中委实动摇不定。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大家家风

    大家家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灵、塑造人的品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这些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上,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新时代的父母,又该如何树立家风?迷惑之时,我们总能在过往的历史中寻到一些痕迹。民国时期成长的大师、名家,多有其家风渊源,那时的社会,可说是“藏智于民”,许多家庭是文化世家,有深厚的学养。虽然彼时的民国,翻天覆地的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传统制度崩塌,新生力量正在萌芽。新旧碰撞中产生不少智慧的火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涌现出来不少杰出的人才,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同一个家族。无论是梁启超“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家教传奇,还是宋氏家族中宋氏三姐妹的高雅仪态和成功教育,或是钱氏家族文学大家、科研专家的培养,或是合肥张家对四姐妹的教育,都是值得探究和学习的。本书将讲述那些名门大家的家风传奇,破解世家望族那不为外人所知的传承密码,为今时的家风教育点亮一盏灯火,让迷惘的父母们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领会家风教育的智慧。
  •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书,有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巅峰之谓,篇篇在讲鬼狐仙怪,字字都是人情世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这部《狐鬼启示录》是梁晓声先生解读《聊斋志异》的文化随笔新作。在本书中,作者不仅仅从《聊斋志异》的文本特点、文艺价值、人物及故事特色等方面进行评析,更是从这部作品隐约显露的文字和内容线索中,透析出当时中国社会的百样情态和正史讳谈的历史真相,摹画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的悲喜哀愁、在人性与道德之间纠结与碰撞,以及埋藏在他们内心最深处的野望。可以说是一部从微观视角切入,品评中国文化特点极富意趣而又有人文关怀和思考深度的作品。另外本书附有多篇作者创作的仿“《聊斋》体”的小说,再现了现代版《聊斋》故事的魅力和现实的荒诞奇诡,以求能从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命运和不同事件的发展走向去臧否社会、反思现实。
热门推荐
  • 九转心魔

    九转心魔

    欲修仙,仙路漫漫!欲入魔,魔道崎岖!前途迷茫未知,回身皆是磨难!但凡给一线生机,又岂会乾坤倒悬,天崩地裂?
  • 快穿之瓦家宿主只想虐渣

    快穿之瓦家宿主只想虐渣

    她,顾辞,为了救一个人,跟着一个系统穿梭三千世界,虐尽渣男渣女。#顾辞:虐上瘾了,突然没那么想救他了怎么办?系统:……(无cp)
  • 在劫不逃

    在劫不逃

    大陆有两块势力,一块为皇族,一块为信佛者。皇族以南朝帝王端木氏为主,信佛者以清风寺巫氏为主。清风寺内有个镇寺之宝“佛利子”被整个大陆所垂涎传说“得佛利子者得天下。”ps:后期会虐,不过结局是好的。
  • 穿成大佬的白月光小猪

    穿成大佬的白月光小猪

    【本文纯属恶搞好友】张嫣一朝穿越,竟穿成养猪场里一头三个月大的小母猪,被大佬看上收养。
  • 我才不要当宠妃

    我才不要当宠妃

    各位抱歉,因为两本有点写不过来,这本暂时停更。暂定明年再见。“娘娘您醒醒啊,醒醒啊!您这样叫奴婢怎么活啊!”嘤嘤嘤嘤嘤,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谁XX的电视开那么大声啊,还让不让人睡觉啊?明天不要上班啊?烦躁!受不了了!老娘抓起被子猛的坐起来,发起我的猛汉之力一拳头砸在隔壁墙板上。“哎哟”我疼得叫出了声,在下的猛汉拳头剧痛无比,不是出租屋的木质隔板墙吗,什么时候换成了砖的。????????让我睁开眼看看我可怜的的小拳拳,嗯?我盖着个什么玩意儿?这大红大绿的锦缎被子是怎么回事????三个小问号跑进了我的小脑袋。我转头一看。我滴妈,我是睡梦里被人绑架到剧场里演死尸来了吗?满宫殿都跪着穿白衣的宫女太监。哦,还有个背着药箱花白胡子的老头,我懂,太医嘛。????????只是你们都瞪大着眼珠子看着我干嘛?喂,那位小太监,你张着的嘴口水流下来了!
  • 妖短篇合集

    妖短篇合集

    其实不知道该分在哪一类Otz有空才能写不好意思。小品系列文,或许有爱情,也或许无关爱情。(非耽美)---他选择寻觅,他选择沉默,而他......将永存于心。若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若有来生......若有来生......我是妖,没有来生。
  • 鬼马少女励志追男神

    鬼马少女励志追男神

    追星少女沈可,因为爱看电视剧偶入演艺圈,顺便把男神拎回家的爱情事业双丰收的甜蜜故事。让沈可来告诉饭圈的朋友们,什么叫励志有效的追星。
  • 教练之光

    教练之光

    上帝曰:“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谢怀信许愿:“要当教练”,于是便成了教练,第一天就被禁赛十年的教练。足球是生命的一部分,可足球教练是梦想的全部。禁赛也拦不住梦想,梦想会生出希望。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能有面包呢?——新人教练谢怀信和新人作者凡无言之共同语录。
  • 佛说孛经

    佛说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何做决定

    如何做决定

    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并且这方法可以经过后天学习而掌握。本书从信息收集、心态调整、细节把握以及方法的掌握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如何才能正确地做决定,具有实用、全面的特点,相信一定能够帮助读者在起伏的人生际遇中,做出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