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2600000030

第30章 唐中宗皇后韦氏杀夫取权终被杀(1)

武则天当皇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它的意义主要是突破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女子不能、不可当权”的界限和说法。它直接影响了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使其做梦都想当皇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毒死了自己丈夫,把自己陷入不君、不仁、不义的境地。最后的结局很悲惨。

(1)本无母后命脉

实事求是地讲,韦氏的前半生是值得尊敬的,尤其是她的丈夫李显走背运的时候,她表现出一个女性最值得赞赏的品格,并且令人同情。如果没有做出毒杀夫君、篡夺权力的行为,韦氏的历史功名应当还是不错的。

韦氏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她出生的时候,她的父亲韦玄贞是普州参军,也算是唐朝的重臣。韦氏的出世给韦玄贞带来了不少的快乐。高贵的出身让韦氏从小就受到了家庭良好的熏陶,她从小便读了书,而且表现出超出一般女孩子的天赋和精力。更重要的是,韦氏天生丽质,美丽妖娆,有女孩子最重要的资本。许多高官到韦家来,都对漂亮、懂事的韦氏赞不绝口。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先是被封为周王,后又改封为英王,并改名为李哲。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改名是唐朝帝王之家的一大特点,亲王授封基本上都要改名,中唐以后甚至皇帝即位也要改名。比如唐宣宗为光王时,名李怡,即位皇帝后改名李忱。唐懿宗本名李温,做了皇太子之后便改名李灌。这种易名制度的道理何在已经无从考证,只能解释为唐朝皇族的“家法”。

在李显当周王、英王的时候,年轻的韦氏操守妇道,为李显连续生了两个女儿,他们夫妻恩恩爱爱。李显对韦氏很欣赏,对她甚至可以用百依百顺来形容。因为李显既没有机会当皇帝,对皇位也没有任何觊觎,因此他们夫妻的生活是平静的。但是,朝廷没有平静,也不可能平静。

前文说过,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在高宗的八个儿子中排序第七,本来继承皇帝位的可能微乎其微,因为他上面有皇太子李弘,还有二哥李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显居然成为了太子,最后两度做了皇上。

唐高宗李治活着的时候,虽然立武则天为皇后,并且将很多权力交给了武则天,但是他基本上还是坚持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公元656年,武则天所生的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史书记载,太子李弘性情仁厚,谦虚谨慎,深得父皇的厚爱和大臣们的信赖。公元671年正月,高宗出幸东都洛阳,行前下诏让李弘留在京师长安监国。高宗回京后,对李弘很满意。这个举动事实上表明,高宗对李弘是完全信赖的。公元674年,高宗因病又命令太子受诸司奏事,等于当实习皇帝。高宗身体不好,曾经有过禅让太子的想法。不过,李弘的所作所为触动了武则天的利益,最终导致太子位的失去。

李弘当监国时,发现宫中幽禁着自己的两个异母姐姐,即萧淑妃所生的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她们的生活很凄惨。虽然萧淑妃已经被武则天害死,可这两个孩子终是李弘父皇高宗的骨肉。李弘知道母亲害死了萧淑妃,那可以理解为后宫争宠,可是武则天不应当对这两个公主下狠手。正直而又仁善的李弘将事情告诉了高宗,要求释放两位公主。武则天非常生气,李弘是自己的亲骨肉、亲儿子,怎么好为异母姐姐打抱不平呢?况且她们的母亲是自己的敌人呀。武则天在高宗的过问下没有办法,将两位公主许配给了两个级别很低的军官。后来,由于武则天不肯放弃参政的权力,与太子李弘的矛盾冲突不断。

公元675年,二十四岁的太子李弘与父亲高宗、母亲武则天一起吃完饭后,突然死在合璧宫。这为历史留下了不解之谜。被社会广泛认同的说法是,李弘是被自己的母亲武则天用毒酒毒死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一贯的为人。

太子李弘死了,一个月后,高宗下诏立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二十二岁的雍王李贤为太子。

李贤自幼“容止端雅”,聪明好学,处事果断,在士人中有一定的威望。他曾经对《后汉书》作过注解,就是著名的“章怀注”。应当说李贤虽是雍王,但对于一般的政务兴趣不大,倒是对文化很感兴趣。当太子后,李贤组织一批名儒继续注解《后汉书》,尽管得到了父皇的褒奖,但是也引起了母后武则天的猜疑。

武则天的文化程度不高,她自己也没有亲自研究过《后汉书》,但是她听太师讲过。汉朝多有皇后或外戚专权。所以李贤研究它,武则天便觉得是冲着她来的。

李贤曾经多次监国,处事明审,而崇信巫蛊的明崇俨却向武则天说:“太子福薄,不堪继体,唯英王(李显)貌类太宗,相王旦(李旦)貌当大贵,两子中择立一人,方可无虞。”

武则天十分信任明崇俨,对李贤产生了不信任。她让人撰写了《少阳正范》和《孝子传》供李贤研读。

李贤是个聪明人,他明白母亲的意思。但是,双方的矛盾没有激化。

第二年,明崇俨在路上被强盗所杀。武则天怀疑是李贤派人杀的,因为明崇俨当年没说李贤好话。

武则天缉拿不到犯人,于是干脆到太子宫搜查,将矛盾激化,还硬把这件事情推在李贤身上,提出所谓“身为太子,阴谋造反,天地所不容。应当大义灭亲,决不可原谅”,欲将自己的儿子李贤杀死。最后还是高宗代子求情,才保住了李贤的性命,只是被废黜为庶人,发往巴州禁锢。

四年后,武则天先把李贤的三个儿子幽禁起来,最后又把李贤害死了。李贤死时三十二岁。太子又没有人当了,唐朝又面临储君的问题。

(2)值得尊敬和同情的韦氏

公元680年,也就是调露二年的八月,李显继李弘、李贤之后出任太子,韦氏被升格为太子妃。随着韦氏成为太子妃,韦氏的父亲韦玄贞的地位也随之提升,官至豫州刺史。

永淳二年(683)十二月,五十六岁的高宗皇帝驾崩。临终前,他召来侍中裴炎,要他衷心辅佐太子李显,国家大事听从天后裁决。

就这样,本来没有皇帝命的李显即位,是为中宗,第二年改年号为“嗣圣”。尊武则天为皇太后,以裴炎为中书令,以韦氏为皇后。当时,中宗还准备提拔韦氏的父亲韦玄贞为宰相。

不能否认,中宗对韦氏是极为顺从和信任的。一般意义上说,即位后,新皇总是对皇后家族另眼看待,封官也是正常的。但是,中宗的情况非常特殊。

在高宗在位的后期,因为高宗皇帝的身体不好,武则天已经将朝廷的权力揽在自己的手中,她虽然已经成为了皇太后,而且即位的李显也已经成年了,但是上朝时,她还要在帘子后面听政,将朝政牢牢地控制住。李显只能坐在皇帝位上,听武则天处理朝政。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显是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的,那就是必须当傀儡皇帝,武则天听政的理由便是高宗的遗言。

应当说,李显是矛盾的,他怎么能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擅权、喜权呢?但做傀儡的滋味也是相当的不好受!然而,即使他心中有气,也必须承认母亲干政这个事实。因为一来他的父亲高宗有遗言,二来他初登皇位没有经验,缺乏能力;三来没有威信,看看上朝的大臣,哪一个不是对武则天毕恭毕敬?他知道自己不容易控制朝廷。

所以,中宗没有想马上选择摆脱生母亲武则天的权力阴影。可皇帝的这顶帽子,让他不得不在时机适当的时候有所表现。他可能只是想作一个皇帝,通过不断任命一些官员,逐步增强自己的实力,所以,他首先想到了韦氏家族,首当其冲的便是韦玄贞。

有一天,中宗对中书令裴炎说:“我想提拔韦玄贞做宰相,你认为如何?”

裴炎认为,韦玄贞升官的速度太快了,会让其他的士大夫们心里不太平衡,于是,他提出反对意见。

中宗本来对这个只“孝敬”母后的裴炎就不感兴趣,现在他公然在皇帝面前反对皇后家族,中宗立刻生气了:“朕为天子,别说给老岳父一个侍中,就是把天下都给了韦玄贞,又有什么了不起?”

裴炎不再说话,他决定给这个新皇帝致命的一击,这就是向武则天汇报。

说得难听点儿,裴炎就是武则天的忠实走狗。不管最后的结局如何,他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多少显示出与他多年在朝廷为官这一身份不符的幼稚。如果用平常心来看待中宗的话,这个新皇帝不过就是想为皇后家争点儿利益嘛!说白了,就是要耍一下皇帝的权威嘛。裴炎本可以婉转地好言劝中宗注意影响,帮助中宗分析形势,可以明确告诉中宗,武则天不会通过这个任命……这样一来,李显权衡一下利弊,相信他也不会太坚持的。总之,最关键的一点,是不应当告诉武则天。毕竟朝廷是家天下,外姓臣子都是“打工者”,何苦要干预人家家里的事情呢?

可裴炎还就是没有这颗平常心!他当时是武则天的嫡系,他怎么能像上述分析那样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劝导中宗呢?与之恰恰相反,裴炎听到中宗的话,如获至宝,立即向武则天做了汇报。由这件事说明,裴炎虽然官至宰相、中书令,但政治上并不能算是一个成熟者,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更是小人。

武则天听了裴炎的汇报非常伤心是可以预见的。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的是,武则天作为女政治家,并没有听到这话一时兴起,马上把大臣们叫到宫里,商量对策,而是冷静地做出了自己的决断。武则天终于下定决心,废黜中宗皇帝位。

武则天废黜中宗,与许多大臣沟通过,可就是没有和自己的儿子谈话,所以中宗不知道,蒙在鼓里。他只知道韦玄贞的任命泡汤了,尽管韦氏的枕头风让他心烦,但不过他并不着急,他还有许多时间。

最可悲的是,在整个废黜过程中,没有一位大臣给他通风报信。唐朝不乏正直的大臣,但是他们的共同弱点就是畏惧权威,没有人在中宗身上下政治赌注,于是中宗输得很惨,他不仅输掉了和母亲的亲情,还丢掉了皇帝位。

公元684年二月,武则天命令裴炎、中书侍郎刘稀之、羽林将军程务挺等人带兵入宫,与武则天会合后召见中宗,让裴炎宣读太后命令:“……废中宗皇帝位,贬为庐陵王。着雍王李旦继皇帝位……”

中宗愣了一会儿,突然发作:“我有什么罪过,为什么废我?”

武则天终于道出原委:“你要把天下都送给韦玄贞,这罪还小吗?”就这样,即位不足两个月的中宗李显被废黜。韦氏的皇后位也同时被废黜。李显没有办法,韦氏家族更没有办法。

李显被废黜后,踏上了长达十四年的漫漫流放路。没有人敢送他们一程。他孤独、悲壮地走了。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李显无法得到这样“昂贵的待遇”。李显带着怀孕即将分娩的韦氏,和他们的女儿长乐公主离开了长安。

按照朝廷的安排,他们首先到达均州(今湖北十堰),不久又被命令迁往房州(今湖北房县)。在迁往房州的路上,韦氏分娩,李显一行不得不停下来,在普通农家接生。韦氏又为李显生了一个女儿,可是李显无法高兴起来。由于接生地简陋,他们夫妇不得不像普通人家那样把初生的孩子裹起来。李显为这个降生得不是时候的女儿,起名“裹儿”。

很快,在朝廷的催促下,李显和身体虚弱的韦氏,抱着襁褓中的女儿又上路了。所过之处,人们都不敢相信,这一行人竟然会是权倾一时当朝皇太后武则天的儿子、儿媳。

当年,唐太宗极为重视人命,要求大理寺必须五次向皇上奏请,才能杀人。现在,武则天却可以随意对自己的儿子下毒手!用“哀莫大于心死”来形容李显的十四年流放生活,真是再形象不过了。

李显联想到两个太子哥哥的悲惨命运,便也猜到了自己的命运,他只有等待赐死这一天的到来。流放的艰苦生活算不了什么,最悲惨的是日日等死。其实人世上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生活在死亡阴影的笼罩下等待,既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到来,但又明知道死亡可能随时就会来。这种恐惧,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关于李显在这一阶段的悲惨心境,《资治通鉴》中记载得非常详细。

虽然李显的流放与韦氏有直接关系,但是仁厚的李显没有埋怨韦氏。相反,他为没能让刚刚分娩的韦氏享受皇后的待遇而感到羞愧。在这段时间里,韦氏与他相濡以沫,这对李显的精神有很大的支持作用。李显对妻子的依赖和感激超乎寻常,他对妻子发誓:“我若重登皇位,只要是你想干的事,想要的东西,我一定满足。”据说,李显的许诺,还包括韦氏即使和别的男人寻欢作乐,他也不干涉。

李显等着死,韦氏倒没有觉得那么危险。她多次开导李显:“福和祸都没有长久的,即使朝廷来了诏书,也未必是要你死的,何必那么伤感、那么慌张呢?”韦氏性情活泼、好说、爱训导人,在李显倒霉的日子里,这些反倒成了优点。当然,韦氏的驾驭欲是与生俱来的,李显内心空虚,倒是愿意让韦氏拿捏,甚至养成了习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实际上,李显被废黜了皇位,离开了权力的中心,倒也不是一件坏事情。公元690年,被武则天拥到皇帝位上的第四子李旦,在当了五年半的傀儡皇帝后,终于被武则天废黜。而这一次,先后把李弘、李贤,还有李显、李旦从皇帝宝座上拉下马的母后武则天,终于从后台走上了前台,自己当了皇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武则天改唐为大周,年号天授。刚刚被废黜的皇帝李旦,被安排在了皇嗣的位置上。李显明白,这一次,才是母亲真实的想法和做法。他甚至庆幸他已经离开了权力中心。

后来,当了八年女皇的武则天又看着皇嗣李旦不舒服,重新想起了三儿子李显。此时的李显已经过惯了外放的生活,但是武则天决意要让李显当太子。李显战战兢兢,不知道母亲又来了什么新花样。而李旦也无力反抗武则天的权威,武则天什么时候说让他放弃皇嗣位,他就得走人。

于是,武则天诏令天下,李显再次当起了太子,韦氏也再次当上了太子妃。武则天把他们接回了神都。

两次当太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也算武则天的创造吧。

实际上,武则天在再立李显为太子的问题上,是经过非常痛苦的抉择的。她在许多事情上看到了武氏家族和李氏家族的冲突,尽管武则天此时已经赐李氏家族为武姓,但是他们无法弥合矛盾,更谈不上融合了。武则天自己的侄儿、文昌左相武承嗣,已公然做出了希望继承帝位的姿态;一些大臣表面上恭维武则天,实际上仍然坚持“男权主义”。连武则天非常信得过的宰相狄仁杰、李昭德等人,也适时地提醒武则天说:“姑侄和母子哪个更亲?”意思是要她权衡:究竟是武承嗣亲,还是李旦、李显亲?

经过了痛苦的抉择后,武则天终于做出这样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无疑给了武氏家族当头一棒!他们知道,武则天不姓“武”了,她又回到了“高宗皇后武氏”的牌位上了。有学者认为,武则天决定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将大唐江山还给李家了。

(3)终于掌握了实权

同类推荐
  • 江山霸图

    江山霸图

    元庆二年夏,胡人三十万大军南下入侵风国,风国不敌,遣使向秦国求救,秦国派大将萧至逸领兵二十万救风国,秦兵在泗州大败胡人,胡人自此不敢轻易南下。风国依照约定割祈,定,泗,恒四州给秦国,自此风国更加弱小。
  • 三国云起

    三国云起

    三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梦想!纵观三国英雄云起云落,回首再看三国风云不免有些感慨!人生如梦,且看一个梦想着回到三国的年青人真的回到三国时代的金戈铁马!
  • 阐明

    阐明

    “风吹新绿草牙坼,雨洒轻黄柳条湿”,大明朝的雨水滴滴答答。杨守诚撑着油纸伞望着窗外,他该如何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一切都还未成定局,让我来为你一一阐明。
  • 逍遥大书生

    逍遥大书生

    一位性格风流倜傥的高材生,意外穿越来到风雨飘扬的乾朝。机缘巧合下成为一名书生,脑子里一座图书馆,天降身份显赫的美丽未婚妻子,开局即巅峰,美好悠闲的生活就快要开始了……
  • 我所知道的普林斯顿

    我所知道的普林斯顿

    普林斯顿是作者在国外待的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也是最有感触之地。作者的笔锋掠过普林斯顿的历史、地理、文化,带着浓浓的人文主义气息。没有铺张与华丽的堆砌,简洁、平实的文风尽显大师风范,既是回忆,也是品位。
热门推荐
  • 吾家皇后终养成

    吾家皇后终养成

    她,一介鬼才,竟被设计,意外穿越到这个历史没有记载过的大陆,可是穿越就算了,为毛穿成婴儿哒,且看她如何帮助男猪脚一统星月大陆他,五岁登基,丞相欺压,真实的他武功智商均高于同年龄阶段的人,七岁的他捡到了凌雪,且看他如何戏他国国君,且看两人如何书写旷世传奇
  • 一个像夏天一个像冬天

    一个像夏天一个像冬天

    慢慢地,变得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了.......
  • 我的师父是棺材

    我的师父是棺材

    那天晚上我走进一个昏暗的路灯下,在一个阴森森的小摊上吃了一碗饭,却吃出了祸来。为了保命,我不得不拜一个奇怪的人为师。命终于保住了,没想到,却背负了更大的诅咒。为了活命,我不得不听从师父的安排,一步步探寻诅咒的源头。诡异的师父,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永远紧闭大门的棺材铺里面,究竟生活着什么人?祸延千年的诅咒,到底是谁种下?六道轮回,究竟是怎么回事?随着越来越接近秘密的中心,我越感觉到危险。这件事已经超出我的想象,我想抽身,然而,我发现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吃过一次鬼饭,一辈子都要靠鬼吃饭。
  • 魅惑系列:妃洛舞Ⅱ

    魅惑系列:妃洛舞Ⅱ

    心爱的人成亲,而新娘却不是她,对于一个女人而言这是多么讽刺,多么打击的一件事情.他想要成亲是吧!她无所谓.他想要娶老婆是吧!她也没关系.好吧!那她就大方一点在他成亲的当天送上一份大礼给他好了!保证他一定会喜欢的.这古人不是都喜欢老婆越多越好吗?那就来个妻妾成群吧!没想到这么俗到不能在俗的烂戏码居然发生在了她的身上,想要成亲,那就先问问她的拳头答不答应吧!漫天飘舞的花瓣,为谁舞落了一世的寂寞.是瑶池旁佳人的泪花,还是彼此纠缠的牵挂.
  • 董中妖

    董中妖

    民国一九二五年,一次码头动乱,使得一家百年古董店应毁尽毁。从那之后,全国上下怪异事件频频发生。只有老店主知道,这是因为自家镇妖鼎破碎,使得卖出去的古董里邪祟放出。破解之法,唯有自家的一本名为程溪的古董买卖记录。没办法,老店家已是花甲之龄,唯有派他的大孙子去帮其除邪镇妖了。可却误打误撞的让其孙子深陷桃花……军阀割据,国共内战,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兼具除妖镇邪重任的爷孙俩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 狐妖之白沐笙

    狐妖之白沐笙

    “姐夫,你当初是怎么追到容容姐姐的呀?”涂山苏苏萌萌的问道。“我追她?笑话,明明是她追我的好吗。”某白一脸不屑的说道。“哦?是吗?姐夫,容容姐姐在你身后哎。”“怎么可能…………”“今天晚上跪搓衣板!”“啊,老婆大人,小的错了啊。”…………………………
  • 重生之皇后哪里跑

    重生之皇后哪里跑

    【女主从容,男主长情不渣。互相保护,却不停错过。甜里带刀,菀菀来袭。】前世,在婚礼当日,她心碎坠海。重生后,她再遇修罗场。无爹无娘无人脉,却背负着滔天血仇。江湖门派的追杀,当朝权贵的欺压,血冤未伸,她哐当被打入死牢。步步惊心的她,身世被神秘盒子玉玲珑揭晓后,依旧是孤儿的她自此有了姓名——张菀。当尚书的舅舅,做禁军统领的表哥,以及富甲天下的青衣侯等。日子终于顺遂后,本想绣点小花平稳度日的她却被一道赐婚诏书与大楚摄政王捆绑在一起。想问天问大地!这个男人……呃……她看顺眼后,还是很喜欢。只是,这个男人,竟然一路高升,成了楚帝。而,她,大楚摄政王妃,却和肚子里未出生的双生子沦为梁国质子。数年后,她携子归来。他满心欢喜,捧着凤冠,说,皇后。她淡淡一笑,说,儿子还你,妾身退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又为何落泪

    又为何落泪

    女子淡淡的说“我不曾忘记。”你的约定你的记忆
  • 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如何教出会处世的孩子

    本书以教孩子如何处世为中心话题,从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好性格如何学会自主、自强,如何搞好学习、交往等9个方面着手,详细地探讨了有关家庭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