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2600000040

第40章 后汉高祖皇后垂帘听政一月被迫交权(3)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盛年去世,后周不得不推出七岁的孩子柴宗训即位。一年以后,赵匡胤通过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被将士拥戴为皇帝,国号为“宋”,年号建隆。封杜氏为皇太后。赵匡胤从此开始了他十六年的皇帝生涯。

陈桥兵变的故事几近妇孺皆知,无须赘述。但是,有关赵匡胤在兵变前是否有精神准备或者说故弄玄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赵匡胤是有精神准备的,甚至还做了相当细致的物质和其他准备。在兵发陈桥前,也就是说赵匡胤在率军出城迎战敌军之前,为了防止意外,他已经把自己的家眷转移了,母亲杜氏和他的夫人王氏在秘密的状态下被安置到僧寺定力院里。

这是一个特殊的信号,因为作为军人,尤其是五代十国的军事将领,由于社会动荡,战事频繁,赵匡胤出征的次数非常之多,但每次他都希望自己亲爱的母亲和家眷留在京城,恨不得躲在皇宫里才觉得安全,而且每每家眷与皇室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断受到皇室在生活上的关照。可这一次,情况大为不同。赵匡胤在将家眷转移后,特意叮嘱了家属保守秘密,同时果断地切断了家眷和皇室的联系,并且留下不少亲兵保护。更重要的是,赵匡胤始终保持着与家眷的通信联系。

据说,他不断派信马往返,与自己家属接触的次数甚至于超过了与皇室的联系。尤其是在他黄袍加身成功后,赵匡胤立即派兵保护他的家眷,以防后周其他军事将领把家眷当人质。不仅如此,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还积极参与了这件事情。史书记载,杜氏也是知道的。

据说,在赵匡胤安置好家属率兵出发后,杜氏便在定力院焚香拜佛。如果说这还不足以证明她知晓她的儿子黄袍加身的事情,只是像一位佛教徒那样为自己的儿子祈祷的话,那么,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杜氏的种种表现,则完全可以证明了一切。

兵变成功后,赵匡胤的正妻王氏“欣喜地紧张”。而杜氏则从容不迫,说:“我的儿子平生奇异,胸有大志,能享受富贵。”除了一份母以子贵的自信外,我们从中看到了她知情的一面。

同时,她还和王氏总结了后周政权的利弊,在赵匡胤上任后,作为历史的经验,曾反复和儿子说,希望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巩固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可是对外人,她则做出了另一副姿态。

当赵匡胤上任后,一些大臣来向杜氏祝贺。杜氏表现得没有任何欣喜,甚至还流露出一丝的忧伤。大臣问道:“自古就是母以子贵,您的儿子贵为天子,这是您的齐天洪福,太后为何闷闷不乐?”

杜氏回答说:“我只听说,治理国家有方的皇帝会受到民众的爱戴;如果皇帝做不好,恐怕连普通百姓都不如。”

群臣都对她钦佩不已。赵匡胤知道,这是母后对他的教诲。

在赵匡胤成为太祖以后,杜氏经常就很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开始的时候为了树立赵匡胤的执政威信,大多是从善意的愿望出发的。随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杜氏干预朝政的意图越来越清晰。如,事关赵光义的职位安排等等,杜氏甚至已经完全进入了皇太后的角色,有时候甚至把赵匡胤当成了未成年的小皇帝,动辄指手画脚。

《宋史》记载,在封杜氏成为皇太后之后,她曾多次“高坐朝堂”,直接参与重大决策。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杜氏教子有方,赵匡胤和赵光义等孩子至死都非常尊重她,对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即使觉得无法完成,也不当面理论或者反驳,这实际上助长了杜氏干预朝政这种“不正之风”,甚至导致了“烛影斧声”事件的发生。这不能不说是赵匡胤的悲剧,同时也是杜氏本人的悲剧。

当然,杜氏最重要的建议,就是改变了中国皇帝父传子的秩序,命令赵匡胤将皇权传给弟弟赵光义,还计划说,赵光义百年后,再把帝位传给弟弟赵光美,然后再传回给赵匡胤的儿子德昭。

很多人认为,这种皇权传承的安排有杜氏的特殊考虑,主要是后周的直接经验教训起作用,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赵匡胤不是三岁孩子,在成人的状态下,由母亲出面安排传承,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的。

(2)皇太后导致“烛影斧声”

宋太祖赵匡胤苦心经营了十六年,最终将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扭转了过来,天下最终趋于统一。宋太祖励精图治,使宋朝百废俱兴,国家也开始强盛起来。正当国家需要他大展宏图的时候,赵匡胤却病倒了。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晚上,卧床不起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去世,这一年他刚好五十岁。

宋太祖死后的第二天,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皇位,即历史上的宋太宗。对于宋太祖的死,《宋史·太祖本纪》上只有一段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但宋代的笔记野史上却有一些颇为离奇的记载。如文莹和尚的《续湘山野录》详细记载了赵匡胤之死。

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之前,曾经结识了一位道士。这位道士无姓无名,没人知道他的身世,可是却是个异人,他有能变金子。

赵匡胤、赵光义曾和道士多次一同出外游玩。每逢赵家兄弟把钱都花光了的时候,道士就从怀里拿出一个空口袋。伸手在里面掏啊掏,一块块亮闪闪的金子就被他从空袋里掏出来了!想掏多少就有多少,十分神妙。

这位道士常爱与太祖、太宗饮酒。有一天,三人在关河游玩时,都喝到了量,醉意朦胧的时候,赵氏兄弟听那个道士唱起了歌,听着像是《步虚》曲。还说了一句话:“猴年正月四,晴空龙腾;鼠年十月二十,阴晦蛟去。”

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说两兄弟感觉很奇怪,就问旁边的人听到没有。可身边的随从却茫然地说:“没听到道士唱歌,更没听到他说话啊!”

赵氏兄弟更奇怪了,一时间,酒也醒了大半,就问说的是什么,道士却连连否认了。

后来,宋太祖赵匡胤被手下黄袍加身,登基称了帝,坐稳了龙椅后,太祖猛然惊觉,自己称帝的时间正是在猴年正月初四,应验了道士所说的那句话啊!于是,他马上下诏在全国找寻这位怪道士。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

十六年后,有一天,太祖出宫祭祀,仪式完毕后,在回宫途中,他忽然看见那个道士醉醺醺地躺在道边的树荫下,还笑着向太祖问好。太祖急忙命人将道士请到了皇宫的后殿,安置在后花苑信,还让人好生侍奉着,自己上朝后就马上过来看他。两人像以前同游关河一样,开怀畅饮,纵情谈笑。太祖对道士非常热情。

然而,侍奉道士的人告诉太祖说,道士每天不住在房间里,却住进树梢的鸟巢中,举止行为很怪。过了几天,太祖散朝后来找道士,却发现道士竟神秘地不见了。

公元976年,农历是鼠年。这年的冬天,太祖突然得了大病,卧床不起。因为留意了道士的话,所以太祖的心情很紧张。阴历十月二十日夜间,天气很晴朗,太祖这才松了口气,心中一阵暗喜,病情也好了大半,可以起床下地了。可是没多长时间,天气却突然变了,风卷残云,雪雹交加。太祖叹了口气,当夜就召赵光义进宫。在寝宫里,他叫宦官和宫女全部都退下去,只留下赵光义,两兄弟对饮畅谈。

两人到底说了什么,现在已不得而知。宦官和宫女在远处侍奉着,依稀望见烛光之下,赵光义不时地站起来避席,似乎不胜酒力。

直到过了三更,兄弟二人才喝罢了酒。这时,殿前的积雪已有数寸厚了。太祖就拿起斧子砍殿前的雪,边砍边回头盯着赵光义说:“好做!好做!”后来就没有声音了。过一会,他就回殿里解衣入睡,鼾声如雷。

这一夜由于夜已深了,赵光义也就留宿在了禁宫之中。到天明之时,宫人们发现太祖早已驾崩!赵光义便于灵柩前接受遗诏,继承了皇位。

上述这段记载,出于《续湘山野录》。因为语气隐约,文辞闪烁,引发了后人无限猜测,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迷。

对于以上事件,史学家司马光在《竦水记闻》中是这样记载的:太祖驾崩时已经四更。发现太祖驾崩后,宋皇后立即派宦官王继隆快去叫太祖的儿子赵德芳入宫。没想到,王继隆却径直去了赵光义的府邸。

宋皇后听到脚步声,忙问:“是德芳吗?”

王继隆回答说:“是晋王到了。”

皇后大吃一惊,一时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才哭着对赵光义说:“我母子的性命,都交给官家了。”(宋朝时俗称皇帝为官家)。

赵光义回答说:“共保富贵,不要担心。”

从这段史料记载来看,《续湘山野录》中提到的“赵光义在太祖临终时接受遗嘱”,是丝毫没有根据的。更令人怀疑的是,据史料记载,一直为太祖诊治的太医程玄德,竟然在太祖驾崩的一大早,就守在赵光义住的开封府门口,与赵光义一同入宫!若非事先知情,这个太医怎么会先去开封府等着呢?

总之,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种种迹象都表明,他的死与赵光义篡位大有关系,很可能就是死于亲兄弟赵光义的黑手。

不知是否是心虚,多年后,朝中传出了“金匾之盟”之的说法。说是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二人的母亲杜太后,曾在临终前,让太祖赵匡胤当着赵光义和赵普的面立下“传位给赵光义”的誓言。不过,“金匾之盟”却只有口头说法,没见到白纸黑字。因而,很多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宋太宗的自我掩饰罢了。另外,

宋太宗赵光义在即位的当年就急急忙忙改了年号元。这种“未逾年就改元”的做法,在宋朝时根本没有先例!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宋太祖是非正常死亡。

然尔这些猜测都是民间传闻,并非官府文献所载。烛影斧声,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3)“金匮之盟”的虚实

“金匮之盟”,指的是杜太后的一份遗嘱。据说,杜太后在临终前,要求儿子赵匡胤将皇位传给他的弟弟赵光义。

据说,杜太后病危的时候,急急召来了赵匡胤、赵普等人。太后问赵匡胤:“你明白自己是怎么做上这个龙椅的吗?”赵匡胤低头哽咽,没有说话。

杜太后又说:“我马上就死了,你哭也没有用!你快回答我!”

赵匡胤只好回答母亲说:“我是靠先祖和太后积下的功德才做了天子。”杜太后听了很生气,严厉地说:“不对!你能当天子,是因为后周的国君太小,群臣各自为政,他们的心根本不在国君身上。倘若周朝有成年的国君,还有你当上皇帝的机会吗?我们大宋朝现在的情形,和当时的后周有什么两样呢?为了防止后周的悲剧在大宋朝上演,你们现在要早做打算。你和光义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将来,你百年之后,要传位给光义!这才能确保大宋朝的万年社稷!”

赵匡胤听了不敢反驳,一边磕头一边说:“就按母后的吩咐办。”

杜太后对宰相赵普说:“你把这些话记下来,让他们不许违背。”

于是,赵普马上把这段对话作为太后的遗嘱记了下来,并署名“臣普记”三个字。赵匡胤命人将遗嘱藏到了殿里的金匮中,并安排细心的人看管,这就是历史上的“金匮之盟”。

然而,“金匮之盟”本身就是一个幼稚园。因为它虽然在史书中有所记载,但赵匡胤在位时期,却没有被提到它,赵光义刚即位时,也没有提到,而是在赵光义称帝五年之后才出现在正史中。如果“金匮之盟”真是杜太后所留遗嘱,为什么赵光义即位之初,不拿出来赌住众人之口呢?再者,宰相赵普又是见证人,以赵普的老谋深算,怎么会在宋太祖赵匡胤生前,屡屡与赵光义唱反调呢?所以有人说,“金匮之盟”不过是是赵普被罢相后,捏造出来讨好宋太宗,以求重登相位的手段罢了。

陈桥兵变时,赵光义和赵普都是重要策划人。宋朝建立后,赵普任枢密副使,赵光义为开封府尹,兼掌管禁军,他们与宋太祖的关系都很好。后来,由于皇宫内争权夺势,三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赵光义被宋太祖赵匡胤解除了禁军职务,只命他担任开封尹。而赵普的官却越做越大,升至宰相,职务高过了赵光义。这样一来,赵普和赵光义两人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渐渐开始了明争暗斗,并且时有冲突。

当时,有个人叫冯瓒,非常有才,赵匡胤很欣赏他。有一年,赵匡胤派冯瓒前往四川任樟州知府。结果有人密告冯瓒在樟州任上受贿。

宋太祖是爱才之人,他认为冯瓒才能出众,便决定让冯瓒回京,此案由他亲自处理。冯瓒先入了京,行李等物随后慢行。赵普便抓住这个机会,暗中派人检查了冯瓒的行李,结果,发现行李中有许多包好的“金带珍玩”,贴着“送交刘赘”的封条。赵普知道,刘赘是赵光义的幕僚,很显然,这笔财宝是借刘赘之手送给赵光义的。

赵普怎么能放过这个打击赵光义的机会?他向宋太祖进言要将冯瓒处以死刑。但赵匡胤只是将冯瓒流放到了条件恶劣的沙门岛。赵光义被削弱了权力,又被折了臂膀,真是憋气又恼火。

这一事件之后,赵光义有意识地整顿了自己的幕僚,他发现幕僚中有个叫宋棋的人同赵普关系很好,他认为这个宋棋很有可能是在冯瓒事件中告密的“内奸”,因此,他执意要把这个人赶走。这样一来,赵光义与赵普的矛盾就公开化了。

此后,赵普又多次寻找机会打压赵光义。

赵匡胤执政的时候,特别是赵普任宰相期间,他总能在与赵光义的争斗中占上风。但后期,赵普位高权重受到赵匡胤的猜忌,赵光义乘机利用以谋略压倒赵普。当时有位“权谋之士”叫卢多逊,赵普被罢相,外放河阳节度使后,卢多逊多次在太祖面前挑拨离间。等到赵光义即位后,卢多逊又多次阻止重用赵普。

赵普从政多年,经验丰富,再者,他非常了解赵氏家族的人,所以,他明白,要想命运出现转机,就必须将老对头卢多逊扳倒,并且为新皇帝赵光义献上一份厚礼。

当时,许多朝廷重臣都对卢多逊的趋炎附势很看不惯。而赵普虽然离开了朝廷,但虎死余威在,他的声望和长期培植的势力还是不可小觑的。因此,赵普对于打败卢多逊很有信心。但是送给太宗什么样的礼才能算厚礼,才能打动他呢?赵普思来想去,找到了赵光义的心病,那就是赵光义以非常手段夺取帝位,天下人对此事的议论一直没有平息,因而“即位的合法性”始终是赵光义的一块心病。对赵普来说,这真是天赐良机。

赵普决定送给赵光义一份心药!于是,他杜撰了“金匮之盟”!果然,一下子就得到赵光义的欢心,当邓官复相位。

重当丞相后,赵普的第一个要做的就是置卢多逊于死地。他派人密切监视卢多逊的行踪,不久就被他抓到了卢多逊结交皇弟赵廷美的证据。

赵廷美的存在,堪称是太宗皇帝的心头大忌!同为皇弟,他最怕赵廷美成为又一个自己。但卢多逊却不懂太宗的心事,因此与赵廷美的关系密切。事发生,赵廷美被贬为涪陵县令,卢多逊则被流放幽州,这意味着,卢多逊的政治生涯就此完结。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初,杜氏干预朝政干预理直气壮,她干预得最大的一件朝政,就是皇权传承问题,并最终导致了“烛影斧声”,害了一生尊母敬母的赵匡胤。

可惜的是,杜氏的二儿子太宗赵光义可就没那么听话了。他不仅害死了哥哥的后代,还害死了弟弟,导致了多次宫廷的互相残杀。这可能是杜氏不曾想到的。

当然,杜氏自公元960年当上皇太后之后仅仅一年,即公元961年六月便病死于滋德殿,终年六十岁,谥号“明宪”,三年后改谥号为“昭宪”,葬于安陵。

同类推荐
  • 崇祯行

    崇祯行

    公元1628年,戊辰,崇祯元年,这一年的正月初一,济南府发生了一件奇事:应袭舍人柳保泰,死而复活。
  • 龙佑三国

    龙佑三国

    当毁灭出现的时候,就会有创造横空出世……
  • 台城遗梦

    台城遗梦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白居易年轻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有无尽的时间去梦想无尽的未来,尤其是当你出身更好的时候你便会有更伟大的目标值得实现。我们的主人公正是一位将门之后,但他并不想继承武职;他的出身与家庭有诸多秘密,但他并未全然知晓;他有着单纯而又天真的理想,却又从骨子里带着一股敏锐和狡猾。现在他已经来到了京城,这里的高台到底是他成功的奠基石还是他迷梦的开始,让我们一起揭开这番篇章。
  • 魔元帝国

    魔元帝国

    以游戏说历史,这个游戏以隋末唐初设计的游戏
  • 有个书生万户侯

    有个书生万户侯

    21世纪工科狗,熬夜憋论文猝死,魂穿古代。接收了原主部分记忆后,看着脑海里的电脑屏幕,苏瑾发下宏愿,论功何须凌烟阁,书生亦可万户侯!可他首先要解决的的,是全家的吃饭问题…
热门推荐
  • 神之酒

    神之酒

    这种人,被称为侍酒者,他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使者,而是一群继承了古老技艺,谋求神酿的人们。他们搜集的材料森罗万象,植物,动物,甚至情感与时间。他们用自己神秘又独特的方法,保存并酿制这就液,等待时机,向神献上一杯用材料酿成的琼浆。据说,被认同的那一杯,就叫做神之酒。酿制的人能因此得到神的赏赐与垂爱,化污浊为澄清,知晓古老神秘的智慧。这是作为人的最高境界。
  • 火爆萌妻:傲娇国师宠妻无度

    火爆萌妻:傲娇国师宠妻无度

    现代捉鬼女天师穿越成为北燕的无能废柴女太子,一不小心摸了只皇家贵鸟,从此生活天翻地覆。前方万丈悬崖,身后万千追兵,国师大人笑得云淡风轻:“太子殿子,该回朝了。”“你别逼我,你再逼我我就从这里跳下去!”“你胆子那么小,敢么?”顾惊鸿欲哭无泪:“不就是不小心摸了你那里吗?至于这么赶尽杀绝?”国师神色未变:“我素来讲求礼尚往来,不摸回来心有不甘。”身后千万追兵面面相觑,国师这是、这是在追男人?!
  • 你是我的漫夜星辰

    你是我的漫夜星辰

    一个星星元气少女,一个理性腹黑学霸,认识?随着儿时的回忆拉开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你追我跑,你跑我追。来看漫夜星辰的浪漫。相爱相杀,也从校服到婚纱。
  • 天亮之后便说爱你

    天亮之后便说爱你

    作为著名编剧,作者加导演的林恣意,无疑是娱乐圈众总裁求之不得的“宝玉”。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林恣意总是感觉幻梦集团总裁的打开方式不太对。“苏祈凌,我累了。”某总裁一笑,立马跳了出来,“那就靠在我的肩膀上休息吧。”“苏祈凌,我想恋爱了。”某总裁一笑,已改往日逗比形象,亲自准备一场盛世告白。然鹅……某总裁告白之路似乎很艰难……前有勇斗女神白月光,后有英雄救美老套路,被截胡三次某总裁终于忍不住了,先打电话告白再求婚,以最快的速度把女神带回家。
  • 吞天龙王

    吞天龙王

    【最热玄幻,精品爽文,百万追读,放心收藏!】少年觉醒吞天血脉,修吞天龙帝诀,从此脚踏万族天骄,诛杀强敌,横扫诸天,霸绝万界!所有的敌人,统统碾压,爽到极致! 老书《至尊古魔》,两百六十七万完本,欢迎品读。
  • 苍天有命

    苍天有命

    逍遥一生的纨绔子弟、快意恩仇的江湖豪侠,还是纵横俾倪的天下王者,决定这一切的究竟是人,还是命运!当命运来临,避无可避,看李无忧在命运洪流中如何走上巅峰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诡秘的禁地

    诡秘的禁地

    延秋高中有一个不敢被提起的禁地,那里是灵异还是人为,目的在于哪里。有过伤痛,有过纠结,也有过放弃,小时候的事被人提起,沐兮真的能抓到凶手吗?在爱情面临危机时,沐兮能否权衡两边,不让任何人受伤吗?一切的一切到了最后,能否还延秋高中一个清净......
  • 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

    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方法

    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 诸天之地府入侵

    诸天之地府入侵

    太阳消失,死人复活。地府与阳间重叠,生人与死人共世。一轮血月遮蔽天地,恐慌降临,现实世界一派末日景象。林奇仓皇间推开了那扇门,却来到了另一座门前,那里勾连的是诸天万界。行走诸天,抢夺奇遇。回归现实,该抢救的,还是尽量抢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