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2600000045

第45章 北宋仁宗皇后曹氏垂帘一年身处漩涡(2)

这两盆冷水泼下来,赵祯冷静了许多。是啊,不管怎么样,是他自己把护驾的功劳按在张美人身上的,他心里难免发虚,觉得有些理亏,所以打消了再次废黜皇后的念头。

赵祯的想法,通过各种渠道汇集到了曹氏处。曹氏内心非常悲哀,她明白了赵祯对自己的真实态度,难免感到冤屈。同时她清醒地意识到,今后需要更加谨慎小心,不能让赵祯抓到任何把柄。于是,她深居简出,尽管不与后宫人员来往,过着忍气吞声的日子。这是失宠之苦啊!

赵祯把护驾的功劳按在张美人身上后,为了奖励张美人,他提出封张美人为贵妃,名义上地位仅次于皇后,但实际地位已经远远超过曹氏。此时的张贵妃倚仗赵祯的宠爱,脾气和派头都大了起来,有些目空一切的感觉。实际上,张贵妃除了美貌之外,并没有太多的城府。

一天,张贵妃心血来潮,想出行时抖抖威风。居然跑到曹氏那里借皇后专用的伞盖仪仗。

曹氏本来非常反感,但是想到张贵妃是赵祯的红人,况且现在需要以退为进,所以非常痛快地借给了她,并且表现出很愿意、不在乎的样子。

张贵妃高兴地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赵祯。赵祯问她,“皇后怎么说?”

“嘿嘿!皇后很高兴,什么也没说就给我拿了。”

赵祯沉思片刻,对张贵妃说:“宫廷礼仪都是有等级制度的,你要拿皇后的伞盖仪仗用,别人会怎么议论?是你有野心了,还是谁怂恿的?”

张贵妃这才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她知道自己差点儿闯祸,于是乖乖地将伞盖仪仗还给曹氏。

曹氏问她为什么没用。

张贵妃说:“这是你专用的,我怎么好用?”她还辩解说,“我就是看看你大方不大方。”

通过此事,曹氏的心略微得到安静。而废皇后的风声也小了些。

独自在皇宫过着失宠的日子,曹皇后经常委屈地独自流眼泪。对她来说,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

靠着忍让和谨慎,曹氏的皇后位置得以保存下来,

赵祯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比较长的皇帝之一,他十三岁即位,共计做了四十一年皇帝。但从四十五岁开始,赵祯就已经患上了严重的风寒。一直到他逝世前的八年时间里,他的病情不断反复,使大宋的朝政几乎处于停止状态。

风寒应当不算是大病,但是赵祯病得有些邪乎,精神常常处于疯癫状态,动不动就胡言乱语。

一日,大臣们来看他。赵祯突然指着身旁的曹氏大喊:“皇后和张茂则阴谋逆反,你们赶快把他们抓起来砍了。”

没有大臣对赵祯的话当真,知道他是让病给折磨的。曹氏也只能摇头叹气,大臣们非常同情曹氏,都了解赵祯指责的这两个人都是他平时不喜欢的。

曹氏也不敢在赵祯面前露面了,一直等到赵祯病愈,她才来看望赵祯。可赵祯又来话了,“怎么这么长时间不来看我”?看来,这皇后实在是不好当啊。

皇帝是谁,天子啊,一言九鼎,被皇帝骂了,而且还说要砍了,那张茂则能不害怕吗?他平时胆子很小,“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他以为自己的命保不住了,于是想:让你弄死不如自己死。他回到住处,就上吊自杀。幸好被人发现救了下来。

大臣文彦博把他找去训导:“皇上有病说胡话,你不能当真。你想过没有,你死了,让皇后如何解释清楚?”

已经年过五十的赵祯没有亲生儿子。实际上,他共有过十六个孩子,但不幸的是,很多孩子都很小就夭折了,最后只留下四个公主。如今身体不好,年纪又大了,却还没有立太子,这是他的一块心病!

在大臣的一再要求下,赵祯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他提出了几个人选,并且希望大臣、亲属参与讨论。最后,选中了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宗实。

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三十一岁的赵宗实被立为太子,赐名“曙”。

提起孩子,也是曹氏的一块心病。她嫁给赵祯多年,虽然不被赵祯喜欢,但是还是多次被临幸的,都没有怀上孩子。赵祯不满意曹氏的时候,曹氏一度认为是自己没有生子的缘故。她内疚但没有任何办法,所以对赵祯立储的事情非常敏感。

史书记载,在赵祯选择太子时,见名单里有赵宗实的名字,曹氏心里一阵欢喜,并且常常祈祷宗实胜出。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早在多年以前,赵祯曾把刚刚三岁的赵曙接到宫里收养,倒不是为了认个儿子,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死了,把赵曙接来“逗个闷子”。当时,苦守空房的曹氏也把自己姐姐的女儿高氏接到了身边。高氏和赵曙经常在一起玩耍,两个天真的孩子两小无猜,宫里的人都说他们青梅竹马,这样的生活足足有五年之久,他们各自才回到自己父母家里。

赵祯也很喜欢高氏,于是,在他做主下,赵曙和高氏定了婚,直到结婚、生育,两人关系都非常好。

这一次选中了赵曙这个外甥女婿为皇太子,等于娘家人掌了权,曹氏怎么能不高兴呢?对于这个选择,最郁闷的是赵祯。谁不想把皇帝位传给自己亲生的儿子呢?可他虽然嫔妃众多,也曾生下过儿子,可偏偏都死了。

赵祯喜欢小时侯的赵曙不假,但是把他接到宫里后,又看着不顺眼了。所有的人都知道,再穷的国家,就算饿死百姓的事时有发生,可皇宫里却罕有饿死人的事儿。偏偏这个大宋朝的皇储一家倒要饿肚子。不是别的原因,是赵祯这个老皇帝不高兴!

下面的人知道皇上不喜欢皇太子后,觉得这个皇储非得给废掉不可,谁还去关心皇储一家有没有饭吃呢?

皇后曹氏看在眼里,急得坐立不安,私下里经常派人给赵曙一家送一些食物,所以后来赵曙与曹氏发生矛盾时,曹氏就要提及这件事情。当然这是后话。

1063年4月一个傍晚,赵祯再次发病。御医全部集中到他的寝宫,把卧室当成了病房,日夜监护,反复用药,可是这个在位四十年的老皇帝似乎不愿留恋这个世界了。没几天,也就是1063年4月30日,病入膏肓的赵祯突然不能说话,御医和手下人见形势不妙,立即召皇后及赵祯的四个女儿进殿。曹氏刚刚走到床前,已经面无血色的赵祯露出一丝安慰的神情,然后便闭上眼睛。

众人见此情景大声呼喊,赵祯这才微微地睁开眼睛,片刻,他突然用手无力地指了指心脏,似乎要说什么,但是已经不能发出声音,然后就告别了这个世界,驾崩了。他的谥号是“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安葬地在永昭陵。

众人都悲伤得不能自控,曹氏这个官宦大家的女儿,仍然表现出大家的风范。她决定在这个非常时候,要保证权力的平稳过渡,这是江山社稷的需要。她命令宦官马上去请皇储赵曙,并封锁皇上去世的消息,锁上所有的宫门,钥匙由她自己保管,任何人没有皇后的命令,都不得进出皇上的寝宫,同时对御医严加看管。为了防止兵变,曹氏决定对军队全面封锁消息。待赵曙疾疾进宫后,曹氏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商量。经过几个小时的密谋,所有新皇帝登基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

第二天,曹氏以皇太后身份召宰相韩琦、欧阳修等重臣晋见,告诉他们圣上已经于昨夜驾崩的消息,并宣读了他们自己草拟的“遗诏”,大意是皇太子赵曙即位,其他人等皆要辅佐云云。

韩琦、欧阳修等人虽感突然,又因为皇上临走没有宣他们进宫而感到蹊跷。但赵曙终是皇上生前基本定下来的人选,于是表示服从“遗诏”,辅佐赵曙。

当日,三十一岁的赵曙便在东楹殿接见百官,并且宣读“遗诏”,正式即位,是为英宗。众大臣在韩琦、欧阳修等重臣的带领下三拜九叩,山呼万岁。

赵曙下诏,尊曹氏为皇太后。

一场权力的更迭在曹氏的主持下平稳地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段。此后,赵曙提出了自己的父亲如何称呼的问题,但被暂时搁置起来了。

实话说,作为皇后,曹氏的大局观非常出色,她竭尽全力保证了大宋江山的平稳过度,这是许多朝代不曾有过的。所以许多后人从这些点点滴滴中认为,当年赵祯怀疑曹氏平息暴乱是故意所为,完全没有道理。相比之下,赵曙的作为显得无理而小气。

登基当天,赵曙在没有和皇太后曹氏和其他重臣商量的情况下,以要循行古制,为先皇帝守孝三年为理由,任命宰相韩琦摄政。虽然赵曙的孝心可佳,但是如此之快便将朝廷大权让与别人、自己撒手不管怎么行呢?于是,曹氏和大臣们坚决反对。

这使赵曙非常不高兴,刚当上皇上,自己的想法就不能实现,这对一个新皇帝来说是个打击。

经过朝臣和曹氏反复商量,决定赵曙戴孝听朝。

没想到,第二天又来事儿了,赵曙的几个女儿因为老爸当了皇上,希望住进赵祯几个公主的宫殿。可是,当时赵祯三个未出嫁的公主还住在原处,怎么办?自私的赵曙竟然做出了相当昏庸的决定,令先皇帝赵祯的女儿搬迁别处,让自己的三个女儿搬进去。

此举让所有的人大失所望,尤其是曹氏!作为先皇帝留下的唯一可以算有地位的人,她为无法制止这样荒唐的行为而痛心。

接下来是有关赵祯的葬礼的事情。赵祯的葬礼完全按照大宋的有关遗规办理,这谁都没有异议。但是,当朝皇帝赵曙却病了。这才是他上任第四天。皇帝病了,许多事情就无法决定,最后在曹氏的插手下,总算将事情处理完了。葬礼举行时,赵曙也拖着病体坚持做完了仪式。真是多灾多难。

这一系列的事情,使赵曙和曹氏产生了不少芥蒂,相互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虽然赵曙的登基曹氏有拥戴之功,可现在,赵曙也不念情了。双方都在不同场合埋怨对方,这使许多大臣伤心之极,眼见大宋已是苦苦支撑,皇上又和皇太后闹矛盾,这内外的大事如何是好?

新皇帝上任就病,而且病得很怪,经常动不动就昏厥过去,醒来又胡言乱语,根本不能上朝,大臣们痛苦不已。

宰相韩琦等人求见曹氏,希望曹氏能权同听政。已经四十七岁、本应颐养天年的曹氏不知出于对赵曙的不满,还是对江山的忧虑,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翌日,便在内东门小殿宣布垂帘听政。

(3)在皇帝的不满之中垂帘听政

曹氏垂帘听政非常短暂,仅仅一年时间,但是,就是这一年时间里也发生了种种不快,让曹氏多年不得高兴,也让皇帝赵曙郁闷不已。

说起来,曹氏也够苦命的,夫君赵祯不喜欢她,受过她恩泽的新皇帝赵曙也和她相处不好,加上她无儿无女,虽然贵为皇后、皇太后,可用常人的思维说起来,她的一生的确是苦涩的。

曹氏垂帘听政之初,她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朝廷的政治事务中,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很多,而且后宫的大事小情还需要她拿主意,的确是非常辛劳。当然,作为妇道人家,她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只懂坚守“祖宗之法”,而不管现实的情况如何变化。

有后人认为,曹氏的垂帘听政阻碍了宋朝社会的发展,成为“保守派”。时而昏厥、时而清醒的赵曙则是“改革派”。笔者认为这是牵强的。

曹氏身为皇太后,自然希望维护先皇帝的政治主张或者常规做法,她的决定难免给人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她的所谓听政,也主要受到她夫君的政治影响,这没有什么可非议的。而她与当朝皇帝的政治主张,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是必然的。

当赵曙清醒的时候,他必然会对曹氏的垂帘听政不满,这是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舍我其谁的真实表露。即使皇帝有宽阔的胸怀,他的左右或者亲属也会为他的权力的暂时丧失而愤愤不平,不断给他传来反面的信息,这不奇怪。只不过,这种事情发生在赵曙身上就显得有些异样。一说赵曙身体的确有病;二来垂帘听政的主意并不是曹氏抢来的,而是以宰相韩琦为首的朝臣“授予”的;三曰曹氏对赵曙是有恩的,不仅成就了他的皇位,同时是姨同外甥女婿的关系,在常人看来,不会大权旁落。

可偏偏赵曙不这样看,在他清醒的时候,话语中总是流露出对曹氏的不满,使他的孩子和亲属对曹氏都不满起来,对曹氏也不够尊重,他们只知道曹氏抢了赵曙的权力,别的就不管了。

曹氏面对皇帝一家的埋怨也非常委屈,她认为皇上忘恩负义,所以伤心是必然的。她曾经对大臣富弼、胡宿、吴奎等人感叹,“没有丈夫的孤老太婆过日子真难啊!连顼儿、颢儿(赵曙的大儿子、二儿子)这些小孩子都不愿意理我了,老太婆受了委屈能向谁说呢?”应当说,这是曹氏当时内心的真实写照。曹氏感觉举步维艰,她常常在赵祯遗像前默默祈祷,许多大臣听说后心里不是滋味,为曹氏感到悲哀。

曹氏的这番话使赵顼的老师韩维感到羞愧。他不希望他的学生、皇子们是这样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水平,于是开导赵顼说:“皇太后和皇上产生一丝不快,作为皇子应当从中弥合才是,尽量不要参与进去。不然外人怎么看?皇太后垂帘听政是大臣们商议的结果,你们这样对太后,就等于你们也同大臣们对立起来了,这对于巩固皇上的江山有害而无益。”

学生最听老师的,尤其是皇宫中的皇子们,他们不与父母同吃同住,因此受老师的影响更大。韩维的一番话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赵顼很聪明,立刻前往曹氏寝宫,看望这位成就了父亲皇位、在关键时刻护着父亲、替生病的父亲掌家的皇太后。

曹氏得到了赵顼的尊重,心里非常高兴,在上朝时大加褒奖,认为此番她听政就有意义了。但是,她与皇帝赵曙的关系没有丝毫的改善。

曹氏曾经酝酿一个试图改变大宋江山命运的重要决定:废黜赵曙。她和几位重臣提起了这个想法,令她没有想到的是,竟然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因为大臣们认为,皇太后和皇上有分歧也是正常的情况,况且先皇帝赵祯并没有遗诏曹氏垂帘听政。已经三十一岁的赵曙也不需要这样扶持,现在只是有病才由曹氏临时听政,最后的皇权还是要由赵曙担当的。作为一名皇帝,不管有病也好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失去了权力自然是令人不高兴的事情,说几句牢骚话又有什么呢?如果由于这样就被废黜,大宋朝将被历史耻笑。

还有大臣认为,曹氏作为妇道人家,在垂帘听政后,对于权力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贪权。大宋朝可以由皇太后听政,但绝不允许出现武则天。

曹氏的想法被大臣们毫不留情地否决了,尽管她心中不快,但是由于没有亲属和重臣的鼎立支持,曹氏也没有那么大的勇气,于是不了了之。

从这个事件中,大臣们意识到必须采取措施弥补皇太后和皇上的感情裂痕,不然以后仍然会出现危机。

于是,宰相韩琦被推上了前台,充当了调解人的角色。

韩琦是大宋的名相,在这件事情上,完全可以体现出他的能力和性格。一般意义上说,要弥补双方的矛盾,往往采取“和稀泥”的方式比较多。而韩琦则不然,他采取的办法是说理辩是非的招数,当然,这是不容易的,很可能形成两边不讨好的情况。

不久,宰相韩琦因为兼任园陵使,要护送赵祯的灵柩前往今河南巩县安葬,暂时离开了皇宫。刚刚到巩县,他便收到皇太后曹氏派人送来的“快递”,他以为有什么朝廷大事,没想到又是说他们“母子”关系的。书中写满了赵曙种种不是,甚至把皇帝平时谩骂曹氏的话和写的歌词也附载上面。

同类推荐
  • 大燕明月照我心

    大燕明月照我心

    日月之行,若初其中,明日之月,映照千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朕的后宫传

    朕的后宫传

    2022年的风云人物,周竞天。少年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一心想要开发时空旅游项目。投入巨资偷偷研发时空门,不曾想到却阴差阳错的把自己坑了。悲催的周董竟然被,自己花大钱研究的东西给送跑了。
  • 梦世繁华一场梦

    梦世繁华一场梦

    那是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那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时代,时光无情,将一切淹没在历史的黄沙下,直到千年之后桃花岛重现世间,将那一段沉睡在隋唐烟尘里的故事,再一次浮现在世人的眼前
  • 鸣惊

    鸣惊

    凉国将军之子,因不满父亲对自己的态度而离家出走,渴望获得自由,一切由自己选择,但获得自由代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付出的代价又改变了主角离家的初衷,让他感受到了痛苦迷茫和无助,而主角的结局怎么样呢?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想好,真的没想好。
  • 明末枭雄

    明末枭雄

    明朝末年,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农民起义暴发了,一个枭雄辈出的时代来临!面对力图振兴的末代帝王朱由检,狡黠多智的后金元帅多尔滚,甚至骁勇善战的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马守应......是谁激起了他的雄心壮志?是谁令他野心勃勃?又是谁与他在争强斗胜?他将会如何去改变原有的历史,继承古人之志,重建大楚,一统天下?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宿主每天都在崩剧情

    快穿之宿主每天都在崩剧情

    殷朵儿作为知名绿茶,被拉到了三千世界改造。系统:“我家宿主拿的是炮灰拯救大反派的剧本。”发誓绝不当炮灰的殷朵儿:“我以为我拿的是虐渣打白莲的剧本。”天道大佬:“你们都错了。”……偏执权臣:“以后可不能离开我,不然,我可是会生气哦。”在黑化边缘徘徊的学霸校草:“你是我的,为了你,我愿意爱这冰冷的世界。”分分钟想和她同归于尽的清冷国师:“我有一百种让你消失的方法,敢跑,你就挑一种。”……殷朵儿:“我为什么要受这人间疾苦?”是我拉你下尘埃,也该由我,送你回云端。你是我贫瘠土地里开出的唯一花朵。(伪绿茶女主×天道小马甲)
  • 艾瑞利雅回忆录

    艾瑞利雅回忆录

    人类在抵抗类人族怪物蚕食的圣战中惨败,领土与人口锐减,不得不退守到了神域,在神的庇护下苟活。战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父亲所在的一个营的士兵携带家眷,受命迁徙到二维之界的顶点——与异族领地接壤的战场地带。这分明是让我们去送死。而克里斯当时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居然并不是跟随父母却也一同迁到了这残酷的边境,因为经常受到我父母的照顾,虽然性格孤僻,我和他还是成了朋友。本身由于这里地形优势,我们生活了将近十年与隔海相望的虫族一直相安无事但在345年6月15日那天一切都如噩梦般改变了......
  • 厨侠

    厨侠

    乱世英雄,携前世机缘,穿越大一新生。在现代都市,重修神功。厨艺无双,侠义无双。蓦然回首,已站在前世亦未曾达到的高度。
  • 浪淘沙行

    浪淘沙行

    倚马万言犹不足,夜光之珠混鱼目。不如三尺剑苍芒,挥之旦夕易陵谷。只是一个江湖,只是一个天下,只是走向毁灭,和正在毁灭
  • 穿越原始社会

    穿越原始社会

    一场海难她穿越到一个身穿兽皮衣服,记忆全失的女孩身上,在没有人烟的原始大森林里,如何生存下去成了她首要关注的问题。幸好,她的空间跟着来了......
  • 美人倦

    美人倦

    他们,一个是为了江山可以不顾一切英俊霸气的姜王爷,一个是为了美人可以抛下江山风度翩翩的大皇子。婚后,一个个可以舍弃美人夺取江山的阴谋,一场场不顾身份之嫌美丽的邂逅。三千流水之下她却仰望冷月无法自拔,只因替嫁之后不想生了真情。一场战争,一段赐婚,三个国家,一个美人……数年之后,回忆那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殊不知是美人太过固执,还是命运既是如此……
  • 永恒圣门

    永恒圣门

    古老记载,这世间有着一道‘永恒圣门’,永恒圣门之内有着无数个纪元,无数个时代最大的秘密,传说,只要能打开永恒圣门,就可以洞悉秘密,成为‘永恒圣主’
  • 这个末日有点妖

    这个末日有点妖

    地球流浪五百年,世界变成冰天雪地,厚厚的积雪覆盖全球!资源的缺少,导致呈现层级分化;动物的变异,一切都变得那么的不简单。本来就等于末日流浪,在一次爆发之下,更是彻底进入末日时代!唐羽感觉这个末日有点妖,不过更妖的还是自己队友!“家里热得快炸了。”唐羽道。“那就开窗吹冷风啊,外面不是漫天积雪吗,绝对够冷!”秦旭接着道。“这跟开窗有什么关系吗?”“不是热得快炸了么,开窗不就冷了吗?”“我是说,热得快炸了,跟开窗有什么联系吗?”“老板,你不是热得快炸了吗,怎么没联系了?开窗就冷了啊,冷了就不热了啊!”“开你大爷,牛头不对马嘴,我说的是烧热水的热得快,炸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造物主是怎样炼成的

    造物主是怎样炼成的

    部落时期,世界是庞大而又未知的,衪曾一手缔造了人类的先祖,也曾一手毁灭了人类的文明。曾遥望超凡体系的诞生,也曾看过他们自取灭亡。衪是造物主,也是毁灭之主。在观看一个又一个文明的绽放。一个无聊青年,吃冰激凌咬到了创世神格,无意间成为创世主的故事。(简介无力,请看正文。)书友群:51740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