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2600000047

第47章 北宋仁宗皇后曹氏垂帘一年身处漩涡(4)

曹氏回答:“这身盔甲好看自不必说,但是,如果你都需要上阵杀敌的话,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赵顼愣神良久,奶奶的话说得对!他想起太师也常说,居安思危,距敌千里之外。这话给赵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赵顼即位后比较勤勉的因素之一。赵顼把盔甲脱下,他和祖母都很高兴。

赵顼当上皇帝后,仍然对曹氏孝敬有加。凡是能让曹氏高兴的事情,他无所不做。史书记载,曹氏对赵顼的关心也是超乎寻常的。

举例子说,有的时候因为朝议事情多,退朝稍稍晚了一些,曹氏便在后宫门等候。待赵顼一出现,立即上前问寒问暖,甚至亲自为赵顼端水端饭。

有一年清明节,赵顼陪着曹氏聊天,偶然说起好久没有人能做鞍辔了。鞍辔是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因为皇家御品非常漂亮,所以过年过节总要拿出来当摆设。

曹氏将这事记在心里,后来她找来这方面的专家,将鞍辔图案绘制出来,制作完成并镶嵌上玉饰后送给了赵顼。

赵顼非常感动!他立即命人将鞍辔装在小马身上。赵顼为了答谢曹氏的关怀,亲手设计了一乘轿子,制作及其精美,小巧玲珑,通体用黄金装饰,极为豪华。他把轿子送给曹氏。曹氏乘坐后满心欢喜。赵顼及皇后左右相随,曹氏感动不已。

曹氏虽然做了太皇太后,依然非常谦谨,对许多祖宗规矩和礼法自觉地遵守。按照大宋的礼制,外戚家的男子不能进内宫参见。曹氏年龄大了,行动不便,而且更加怀旧,赵顼曾命对曹氏放宽礼制,但曹氏坚决拒绝。实际上,她何曾不想见到娘家人呢?只不过她不愿意破坏规矩而已。于是,细心的赵顼想出了个主意,他亲自领着曹氏的亲戚到宫里看望曹氏,这样既不破坏礼制,又满足了曹氏的愿望。

用现在的话说,曹氏应当算是保守派,她不愿意破坏祖宗留下的规矩。但当朝皇帝赵顼则算是改革派。后者曾任命享有改革家声誉的大臣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还升其为宰相,对朝廷的财政、经济、军事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改革。

对于改革,曹氏是不赞同的,但是她不愿意因此破坏了和孙儿赵顼的关系。一来是她以往和赵曙的僵硬关系历历在目,那种痛苦还记忆犹新;二来赵顼对她孝敬有加。所以她并没有对赵顼的新政发表明确的态度,只是在赵顼看望她的时候,用非常婉转的语言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她曾经对赵顼表示,担心大幅度的改革会触及很多权贵的利益,从而引发激烈的权利斗争,导致朝廷的分裂或者不稳定。但是,她在看到赵顼非常坚决的改革意愿后,就不再往深里说了。

有人认为,曹氏之所以充当了保守派的角色,主要是她曾经是皇后,并且曾经干政,她自己曾经制定了不少规矩。

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在曹氏当皇后后期,虽然也从某种意义上说干预了朝政,但是她只是按照祖宗家法办事而已。及至当皇太后垂帘听政,她在很多方面仍然是这样,遇到难事总是按照家法要求自己,家法没有规定的,她就按照历史惯例或者借鉴前朝经验。

实事求是地说,曹氏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到她的生活环境和知识水平的局限。曹氏是大家闺秀,见过世面,懂得礼数,但是从小受到的熏陶和教育就是妇道,从思想深处就是保守的。所以我们用大宋的改革触及了曹氏的家族,或者她本人的利益来审视曹氏的行为,未免过于狭隘和自以为是了。

有一件事情就很能说明问题。那是1071年,按照既定安排,朝廷要举行规模非常大的祭祀明堂典礼。按照祖制要实行大赦的。但是赵顼认为,现在没有必要进行大赦,尤其是在改革日趋激烈的当口。

曹氏试图说服赵顼按照祖制办事,被赵顼坚决给驳回了。

在典礼的前一天,赵顼和赵颢来见曹氏。

曹氏说:“这几天天气晴朗,真是举行大典的好日子啊。可喜可贺!过去仁宗朝我做皇后时,听见民间有什么疾苦向仁宗反映,仁宗往往借大典的时机进行大赦,现在好象也应该这样。”

赵顼不假思索地回答:“现在国富民安,民间没什么疾苦。太皇太后听说什么了?”

曹氏说:“还是有一些。即使没有,按照祖制大赦一回,可以减少朝廷的对立面,对稳定朝廷有利。”

赵顼说:“加强管束更有利于稳定。”

曹氏说:“听说王安石很有才华,人才难得,但是也得罪了一些人。官家想保全他的话,不如外放一段时间再召回来,这样对他更好。”

赵顼则说:“现在是变法的关键时期,如果外放王安石,等于宣布他的改革有问题,更不利于变法的深入进行。现在应该更加支持他,他对朝廷是有功的,而且忠心耿耿。”

这时候,赵颢插话说:“太皇太后说得对,王安石六亲不认,专找皇亲国戚的毛病,得罪了很多人。”

赵顼突然语塞,然后对弟弟赵颢大吼道:“王安石是我选的,有什么错我担着。你比我懂得治理天下,你来做皇帝好了。”

这句话说得的确很重,什么“做皇帝”,换一个环境这就是不服从,就是谋反。老实的赵颢被这句话吓得不轻,慌忙说:“我这是为哥哥好,何至于让哥哥这么发火呢?我错了!”

赵顼、赵颢、曹氏三人良久不语。过一会后,赵顼说:“如果变法不成,朝廷就危险了,所以,必须坚持。”

赵颢、曹氏都不说话了。

随着王安石改革的日趋深入,终于改革到皇后向氏的父亲向经和太皇太后曹氏的弟弟曹佾头上了。向经、曹佾通过高皇太后、向皇后,以及曹太皇太后,不断给赵顼施加影响,几个妇人整天围着皇上哭天抹泪,说王安石的变法使百姓流离失所,民怨沸腾云云。

赵顼陷入了重围,他最终没有摆脱亲情,在一些反对派大臣的催促下,赵顼对改革的态度也出现了重要的变化,出现了严重的动摇。他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位。

在这段日子里,赵顼一直在改革与守旧之间摇摆。虽然他知道,改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会有反复,但是他仍然不能预知反复会有多深、多大。正所谓“三人成虎”!当他身边的亲人都在说宰相的坏话时,从常理上说,他肯定会倾向于亲情的感受。赵顼就是这样,所以他一会儿倾向于王安石,恢复了他的宰相位;一会儿又倾向于皇亲国戚,不得不再次罢免王安石的宰相位。

我们必须承认,从北宋的历史长河看,赵顼的改革对于巩固北宋的政权、促进北宋的发展,还是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虽然曹氏以及一些皇亲国戚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但是并不主张对王安石、苏轼等改革派进行人身攻击。尤其是曹氏,甚至还保护了苏轼等人的性命。

公元1076年,在王安石再度被免去了宰相职位后,保守派对改革派开始反攻,并且逐渐发展到开始人身攻击。

这一时间,改革派苏轼正担任湖州(今浙江吴兴)知州。他是一代名诗人,诗作很多,眼看改革派不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报复,大宋的改革出现倒退,他的心中非常悲哀。他不但在文书中表达了这种悲哀,同时在他的诗作中也有不同的体现。

白纸黑字,证据如山!苏轼的不满很快被保守派抓住把柄,并报告了皇帝赵顼。赵顼此时正倾向于保守派,听到报告后非常生气,立即命人将苏轼押解到京,要开刀问斩。

赵顼的做法引起了改革派的强烈不满,甚至一些中立人物也惴惴不安。当时在家闲赋的王安石立即上疏表示:盛世没有杀才士的,苏轼是大才,杀不得。

正当紧要关头,保守派兴奋地将苏轼的事情告诉了曹氏。谁想到,曹氏顾不上有病在身,竟急忙前去见赵顼,她说:“苏轼是先帝仁宗非常看好的重臣,对北宋的江山社稷有重大影响。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苏轼杀掉!”

赵顼非常认真地考虑了曹氏的建议,最终没有杀掉苏轼,只是将其贬往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曹氏不仅仅保住了苏轼的一颗脑袋,更重要的是,通过阻止赵顼的行为,将改革与保守问题限制在了观点不同的范围内,而不是对人身的攻击甚至杀戮。所以我们必须对曹氏表示敬意。

总体上看,赵顼对太皇太后曹氏的尊敬是有口皆碑的,他的言行突出显示了北宋“忠”、“仁”、“孝”的道德观念。随着曹氏的年龄增加,似乎这种感情更深了。

史书记载,神宗元丰元年(1078)正月,曹氏患上了牙病,脸肿得相当厉害,几乎影响到进食。赵顼非常着急,不断请御医治疗,看效果一般,又诏令各地方官员在当地寻找民医进京治疗,最终治好了曹氏的牙病。

曹氏对孙儿的关心十分感激,多次在赵顼面前表示感谢,同时她还利用与大臣见面为数不多的机会,宣扬皇帝的恩德,更进一步加深了曹氏与赵顼的感情。与此同时,皇太后高氏、皇后向氏经常来到曹氏的寝宫,不断慰问曹氏,使曹氏的晚年生活在祥和欢乐之中。

第二年,曹氏又患上了一种叫“水疾”的怪病,几乎没有好的办法治疗。孝顺的赵顼立即下令罢朝,以便腾出时间专心照顾曹氏。他甚至十几天不解衣带,在曹氏的寝宫侍奉祖母,并且还派人祈祷,盼望曹氏的病能够好转。

但是这一切无法挽回曹氏的生命,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十月二十日,这位仅仅听政一年就遭到非议,但却始终受到大臣敬重的皇太后、太皇太后;这位不能生育,但却享受了天伦之乐,有一个幸福晚年的曹氏,最终走完了她人生的年轮,在庆寿宫死去。

应当说,曹氏六十四岁去世,在中国历史上算是长寿的皇后了。

同类推荐
  • 率土之滨

    率土之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乱世出枭雄,在血与火之中,在群雄并起的乱世,在战争里成长,在死亡边缘蜕变。他凭借手中的长枪和追随者的浴血奋战,以弱胜强,由弱变强。一步一步将强敌扫落,建立起了一个不可撼动的王朝。这里没有所谓的穿越乱入,没有所谓的金手指,没有熟知历史的未卜先知。有的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三国原居民艰辛的征服之途。用另一个角度去观赏这枭雄并起,英豪相争,逐鹿中原的三国舞台。
  • 帝君穿越到古代

    帝君穿越到古代

    他本是一介帝君,却为情落入凡尘;她说:“等我回来。”于是他等了他五百年;但她终究没有回来;他决定不再等,走出雪山之巅,步入凡世,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发现缺钱,就去做一名商人;想要权力,就去做一个大官;拖着一副不死之身,只要他想,便能做到。
  • 秦时明月蚩尤心

    秦时明月蚩尤心

    上古时期,蚩尤与女神之间的感情究竟是如何,没有人知道。不过,不要紧,因为他们的后代,相遇了……由蚩尤之心诞生的男孩,由女神之泪诞生的女孩。他们会在这秦王朝留下怎样的足迹呢?天明:他是我天明大侠的大哥!你们谁敢伤他,我定让他死无全尸!!!少羽:我被睥睨大哥救了数次了。这份大恩,此生可能还不了了……月儿:……为什么睥睨大哥会是我的杀父仇人呢……小虞:我很感谢睥睨大哥救了我的哥哥,救了我的少羽。但是我很抱歉,看见大哥内心的软弱,我却无力帮助……小黎:我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陪着睨,可是女神到底在伤心什么?纵横捭阖,睥睨天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ps:本文不后宫,主角是正常人,实力弱于纵横联合,是鬼谷子捡到的孤儿,也是他打破规定收的第三个徒儿。
  • 盛世莽夫

    盛世莽夫

    作为一个现代的武痴,爱好打架是他的专属兴趣。干天干地不服就干。人生啊!只有干架才来的痛快。什么今天闪电要劈下来?必须干它一顿。让它知道,不能随便下来。诶呀,莽过头了。这是哪儿啊?怎么感觉像是在故宫里呢。嘿老头儿拍戏呢吗?指着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说道。看着程咬金拿着的大板斧眼前一亮。兄弟这道具挺逼真啊,借我玩玩。让我们看看。穿越而来的现代人武痴在古代会做出什么。锁定本书带你,纵观历史,纵横天下。
  • 中华上下五千年7

    中华上下五千年7

    《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述了中国从原始社会到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进程,对历代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都做了详细、准确的介绍,以便读者能够有效、快捷地了解更多、更确凿的历史资料,而且全书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是一部特别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是帮助他们了解祖国历史文化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论如何收拾前世留下的烂摊子

    论如何收拾前世留下的烂摊子

    一朝穿越,被贵妇收为养女,再坐收一个秀色可餐的侯爷兄长,似乎也不算太糟糕。但手中是凭空出现的陨铁神兵,身边是令武林闻风丧胆的邪派宫主,处处都是想要她命的仇家——这个身体的原主,好像并不只是一个弃女而已。是夜,谢应敛倚在床边,慵懒得似条狐狸:“我有个弑亲仇人。她是个魔头,有把陨铁短剑,剑名白素。”呃……是她放在柜子里的那把么?
  • 都是遗憾

    都是遗憾

    年少的他们都太天真,一辈子哪有这么好走的。
  • 西红市首富

    西红市首富

    第一人称写作,“我”是一个没钱的女生,身高172,当过模特,有水灵灵的眼睛,可爱,温柔,就是遇到一个比我还要“淑女”,还有钱的小哥哥,不过,我喜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悲梦

    末世悲梦

    50亿年后,太阳即将膨胀、坍缩,化为一个引力无穷大的黑洞吞噬一切!可笑的是,人类引以为傲的探索之心,导致末日提前到来科技宛如神能的社会,一个无所事事的少年,被迫踏上一段惊奇、热血的逃离征途。黄粱一梦的故事,就此展开......
  • 绝世佳妃思莫若

    绝世佳妃思莫若

    自念悠悠,情为何?梨花浅笑思,若山在起,必愿韶华。世为君,丝语恨。易逝,那微笑,她,替姐待嫁。他,一世为王……
  •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

    《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讲述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书中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中医故事,还有神医们的精诚之心。让人敬佩的,不仅仅是出神入化的医术,还有神医们为钻研医术而度过的一个个不眠之夜。让人欣慰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中医的热忱依旧,更有名医的方子流传至今,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与自己的日常

    我与自己的日常

    从小因父母忙而一个人习惯孤独的夏牧秦,在十二岁生日时无意间许下的愿望,改变了他原来的日常生活……
  • 亦顾安生

    亦顾安生

    谁轻启了薄唇,凉薄了谁的岁月。谁和煦如春风,温暖了谁的韶华。何晓说,安生是加了糖的温水,多一分太甜,少一分太淡。不会热的过分,不会凉的刺骨。直到意识到时,已经跳不出来了。所以,这就是温水煮青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