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2600000091

第91章 明仁宗皇后张氏辅佐三帝,听政拒垂帘(2)

但是后来,知情大臣和太监将朱棣去世时的情况告诉了朱高炽,朱高炽百感交集。日后,从他对杨荣的升迁和对太监们的大加赏赐,就可以看出,这个“敕”显得有问题。

当然,一些学者认为尽管朱棣没有遗命,可能是因为暴毙,没有时间口授或书写遗嘱。另外还认为,朱高炽已经当了二十年太子,由他接班不会有任何异议,所以没有必要留遗嘱。不管怎样,朱高炽还是当了皇帝。

我们必须承认,虽然朱高炽只当了十个月皇帝,但是他采取重农、用贤、惩贪的一系列政策,开创了史称“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结束了连年战争,使人民得以休息养息。

作为皇后,张氏主事中宫,坚守妇道,使朱高炽能够全身心地施展政治抱负,但是在朱高炽当皇帝的十个月里,没有张氏参与政治的记载。

(3)当皇太后认认真真

朱高炽当了皇帝后,张氏所生的朱瞻基也当了皇太子。这十个月是张氏最美满、最快乐的十个月。但是,这种生活仅仅维持了十个月,洪熙元年(1425)五月,朱高炽突然撒手人寰,将皇帝位传给了二十八岁的皇太子朱瞻基。是为宣宗。张氏被册封为皇太后。张氏力主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来辅政,形成了“三杨开泰”的局面。

不过,朱高炽的死一直是史学界高度关注的话题,集中起来有被儿子朱瞻基杀害和因为纵欲过度而死两种说法。

朱高炽被儿子朱瞻基杀害的说法听起来很怕人,因为史书没有记载朱瞻基不孝的情节,但是也有一些“细节”无法解释。如洪熙元年三月,朱高炽命皇太子前往安徽凤阳和南京祭扫皇陵和孝陵,四月十四,皇太子由北京出发,当时一般走的路线是出河北,经山东、安徽再到南京,整个行程需要花费两个月的时间。但奇怪的是,当五月十二,太监海涛带了诏书赴南京召皇太子时,朱瞻基居然早已经到了南京,而且还静静地等在那里。而且他六月初三就回到了北京。这说明,五月下旬就已经从南京向北京进发了。这说明朱瞻基是有所准备的。

《宣宗实录》上记载,由于朱高炽死时太子当时没有回京,所以朝廷就密不发丧,等太子回京走到卢沟桥时,中宫在那里设幕次香案,将朱高炽驾崩事告之皇太子。而实际上太子还没有从南京上路时,人们就已经在暗传“仁宗上殡”的消息了。即使在北京也没有人知道的消息,在南京怎么会知道?看来朱高炽的死是一些人早就预料好的。

有关朱高炽死于纵欲的说法,在朝鲜的《世宗实录》和《病逸温记》中有明确的记载。

十个月间,张氏由太子妃到皇后再到皇太后,经历了大喜大悲。儿子朱瞻基已经二十八岁了,当皇帝后,恪守妇道的皇太后张氏认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可以颐养天年了。但是,外有蒙古对中原觊觎,内有朱高煦等人不断闹事,虽然有三杨辅佐,但大事情须由张氏做主。这个习惯从朱瞻基上台即开始。

朱瞻基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对母亲张氏非常尊敬。史书记载宣德三年皇太后游西苑,宣宗皇帝亲自扶持着皇太后所乘的轿子,一起登上万寿山。在之后的参拜祖陵时,朱瞻基骑马在前,遇到河桥时,下马扶持皇太后过桥。皇太后沿途查看百姓生活,对民众问寒问暖,对皇帝说:“作一个受百姓拥戴的仁君,首先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希望皇上以此为重念。”

当然,张氏和朱瞻基之间也有不和谐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朱瞻基更立皇后造成的。朱瞻基即位时,册立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但实际上他对胡氏很不喜欢,一直想更立孙氏为皇后。皇太后张氏坚决反对,朱瞻基找不到借口只好暂缓此事。到了第二年,孙贵妃生下儿子,取名朱祁镇。于是朱瞻基决定将朱祁镇立为皇太子。但遭到包括张氏在内的很多人的反对。因为按照立嫡立长的明朝祖制,皇后胡氏所生的儿子才是正宗的皇位继承人,可是当时胡氏身子弱,没有子嗣,所以被朱瞻基抓住把柄。但是胡氏毕竟年轻,如果能享受皇帝的雨露,说不定还会有子嗣的,但是朱瞻基不想等,也不与皇后媾和,决定立皇太子,实际上是为日后立孙氏为皇后做准备。

经过两个月的闹腾,朱瞻基终于成功,立只有三个月的朱祁镇为皇太子,是明朝年龄最小的皇太子。次年,朱瞻基不顾母亲的反对,废黜了皇后胡氏,立孙氏为皇后。皇太后张氏为此非常为胡氏惋惜,经常将她接到宫里来居住,派座甚至超越当朝皇后孙氏,以至于引起了朱瞻基的不满。

朱瞻基当皇帝后,他的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仍然觊觎皇位。辅政三杨主张将他们除掉以绝后患,但朱瞻基拿不定主意。皇太后张氏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不让历史书写遗憾,但是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于是在皇太后张氏的默许下,朱瞻基采取主动手段,亲自率领发兵平叛。到了朱高煦盘踞的乐安城下。

为了避免骨肉相残,朱瞻基决定用智取而不是用强攻的办法来解决。最终朱高煦屈服,出城投降。

朱瞻基起初没有答应群臣要求处死朱高煦的主张,只是将他囚禁在逍遥城内。他这种做法,张氏非常赞同。但后来有一次,朱瞻基去看望朱高煦时,被朱高煦突然拌倒在地,于是他恼羞成怒,将叔叔用火烧死。张氏为此非常不满。

解决了汉王朱高煦,朱瞻基的另一个叔叔、赵王朱高燧主动交出兵权,过起了“寓公”生活。这样,朱瞻基才过上了内部安定的生活,比起他的父亲,他幸福多了。

(4)当太皇太后依然如故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刚刚三十八岁、执政十年的宣宗朱瞻基突然患病不起,不久驾崩。皇太后张氏再一次面临皇位更迭的局面。张氏非常痛苦,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总不是滋味。张氏不断调整着心态,所以迟迟没有动作。

五六天过去了,还不见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朝廷内外谣言四起,一些人甚至猜测说,张氏要立远在长沙的襄王进京当皇帝。

实际上,朱瞻基在弥留之际,就下了遗诏,说国家大事应由张太后决定。朝臣们也考虑到张氏的威望,自然希望她多发挥作用。但是明朝的家法如何面对?以什么样的名义决定国家大事?这些都是关系到明朝江山社稷的问题,必须慎重考虑。

另外,是像宋朝那样由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临朝执政?还是像更多的朝代那样由驾崩的皇帝之皇后临朝执政?当时,朱瞻基后立的皇后孙氏还活着,她应当处在什么地位?

事实上,张氏准备让自己的孙子、皇太子朱祁镇当皇帝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她本来想处理完朱瞻基的事情后,再说即位的事情。张氏的难言之隐在于,朱祁镇毕竟只有九岁,如果登基,就是明朝的第一个少年皇帝,如何辅佐他,由谁辅佐他,都必须考虑周全才是。

张氏看到谣言已起,就立刻带着年仅九岁的朱祁镇来到乾清宫,对赶来的大臣说:“这就是当今的新天子!”众人立即跪拜在地,高呼万岁。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十,朝廷为九岁的朱祁镇举行了大典,朱祁镇是为英宗。改元正统。但这次大典并未涉及到张氏的地位。这时候,众多大臣都劝张氏,为了江山社稷,打破明朝家法,直接垂帘听政,直到小皇帝能够亲政为止。小皇帝朱祁镇的母亲孙氏也出面劝慰,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被张氏断然拒绝。张氏说:“我决不接受垂帘听政,我不能坏了祖宗规矩,让后人唾骂。”

张氏与皇亲国戚以及众多大臣经过反复商议,最终达成妥协,朝廷大事经过朝议后,由以“三杨”为主组成的内阁决定,再由张氏以太皇太后名义最终裁决。张氏最为崇拜开国皇帝朱元璋之皇后马氏,她没有垂帘听政的名义,但是她为明朝江山社稷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样,在朱祁镇即位一个月后,朝廷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封张氏为太皇太后。《明史》记载,张太皇太后参与决策国家大事时,始终不忘“治天下者治家为先”的古训,她以妇道为教条,洁身自好,是为明朝楷模。

朱祁镇即位后,张太皇太后组织张氏后族开会,她对已经当了大官的三个兄弟等人说:“你们虽然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现在群臣推荐我辅佐皇帝当政,作为我的后族,你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千万不要干预朝政,免得让人不满,影响了国家的江山社稷。”

张太皇太后的做法,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一片赞扬,无形当中进一步提高了张氏的威望。另外,张太皇太后还下令销毁宫中的玩物,重申宦官不得参政议政等。

作为女人,张太皇太后是非常细心的,她不仅直接关心小皇帝的日常生活,还非常注重小皇帝的教育问题,她请“三杨”以及一些老臣当皇帝的老师,希望把孙子朱祁镇培养成有远大抱负,文武兼备的皇帝。

在张太皇太后以及“三杨”及朝臣的努力下,英宗朝平稳度过了七年。正统七年(1442)十月,张太皇太后终于病倒在床上。她不断召“三杨”及大臣前来,交代后事。

杨士奇说:“有三件事情需要张太皇太后裁决。第一件是:建文帝虽然败亡,但他君临天下四年,应当编修建文实录,仍用建文年号。”张氏点头同意。

“第二件是,方孝孺已经被成祖杀死,但是株连了很多人,应当制止连座行为。”已经病危的张氏再次点头。

张氏委托大臣们辅佐朱祁镇亲政,之后未等第三件事情解决便去世了。谥号“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

经历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辅佐了仁宗、宣宗、英宗三朝的张氏走完了她的几乎完美的一生。作为世子妃、太子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一步一个脚印,而且没有大的失误,这是难能可贵的。不过,她已经不可能想到,朱祁镇这位她最后辅佐的皇帝,几年后就被宦官所左右,明朝再次经历了更迭。

同类推荐
  • 灵龙道

    灵龙道

    南乐山下云山明,日月同天降凡境。本是乱国之祸首,阴差阳错致太平。云山明,本是一小道士,因出生时,祥云聚集,山水一色,日月同天,克死双亲,被师傅元天尊定性为乱国祸首。后天下大乱,奉命下山,寻找灵龙天碑,唤醒灵龙,还天下太平,大地灵秀,山水清莹,百姓安康。却无端被卷入一场国运漩涡,道士、土匪、盗墓者、反叛首领、盟主、国师、一代帝王等多重身份转变且看他如何自如应对?
  • 三国天下富

    三国天下富

    一天午后,范权在书房里批阅文件,批着批着,范权感觉昏昏沉沉的,便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睡了一会儿,女娲玉佩喷出一股黄色的烟气,这黄色的烟气幻化成了人形,是一个端庄神圣、大慈大悲的女子。
  • 季汉中兴

    季汉中兴

    邓艾兵临城下,后主未战先降。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付之一炬,是随波逐流做一世安乐侯,还是绝地反击做困兽一搏?
  • 澳洲之主

    澳洲之主

    获得历史大抽奖系统,看邱阳怎样从一个小屌丝蜕变成都市大佬,新书《历史大抽奖》已经发布,希望大家来支持,这次一定不太监。
  • 君鼎

    君鼎

    君,一国之君!鼎,国之重器!登临一国之君位,掌握一国之重器!《史记·淮阴侯列传》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太平盛世三百年的大周朝,终于无可避免的“失其鹿”,来到了“天下共逐之”的夕阳时刻。龙蛇起路,试问谁才能真正的问鼎中原,君鼎天下!
热门推荐
  • 融骨爱恨

    融骨爱恨

    五年前,一场误会,所有人认定冷傲天的母亲是宋凝杀的,而冷傲天则亲手把宋凝送进监狱。五年后,宋凝被折磨的大变样,身体残缺,唯一不变的是一出生就融入骨头里的傲。后来,真相大白,她却不在了...
  • 交织之子

    交织之子

    生与死的交织本不该存在之子。以双生之魂为引唱响拯救之史诗。两条不可能汇聚的丝线。在命运的指引下。最终汇集于一体。如梦初醒亦或永恒。
  • 逢灵

    逢灵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命运的安排走到了一起。当面对至亲之人对自己痛下杀手,又该如何选择。是宽恕,还是无情的报复?这份情感,究竟是亲情,还是爱情。。。---------逢灵小说群:376129399
  •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本书收录的内容,或摘自《参考资料》、《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或摘自公开出版的相关图书,或摘自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或根据电视访谈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其中对个别文字做了订正。由于本书中选录的外国政要都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因此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除了个别的人物、地名之外,书中未作专门的注释或说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真是大反派

    我真是大反派

    李耀懵逼了,他穿越了。穿越没关系,但是他居然没有穿越成主角,而是大反派。一个注定成为反派的男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在危机四伏的天武大陆成功吊打主角,抢主角的妹子,泡主角的妞。是反派的职责。这下好了,一个大坏蛋诞生了。从此,李耀吊打主角,走到哪死到哪。他的目标是:抢钱抢粮抢妹子!
  • 人间余欢

    人间余欢

    莫小西又看到那只黑猫了,它隐匿在黑暗中,一双绿油油的眼睛像鬼魅一般灼灼发光。莫小西不由自主的坐在地上,双手抱住膝盖,她想把头也埋进身体里,深呼吸,别怕,莫小西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可是随着黑猫越来越近,她甚至可以闻到黑猫独特的气息,那个味道,猫的味道,莫小西还没来得及细想,就已经陷入了黑暗……
  • 我要回古代

    我要回古代

    慕夏两家联姻,夏安然跟人私奔放弃了两家联姻,却从古代召来了一个女将军,夏安然:“你帮我跟慕家联烟,我就送你回去”而女将军被逼无奈只得跟慕家联姻。
  • 天赐福缘难逃避

    天赐福缘难逃避

    洛清奚是个孤女,不过是很小时候的事了。她从孤女,摇身一变成了南平侯府上小姐,又飞上枝头做了太子福女,一步步走上了皇后之位。唐圭在幼时受神女指点,不小心叫自己外祖父收养了一个妹妹,后来变成了自己的皇后。太平盛世暗藏变动,熵增定律维持的理想世界走向另一方向。他们该如何适应,如何化解危机,如何走向美好生活的结局?【本文男女主不是很吸引人,关键是这个世界的每个人。所以,慎入!!!】
  • 袖仙剑情

    袖仙剑情

    在古代的一个仙界的修仙情侣故事,挫折满满,爱情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