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71600000012

第12章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2)

地方官学设路、府(州)、县几级儒学,又设诸路医学、诸路蒙古字学、诸路阴阳学。还创立了“社学”(五十家为一社,设社长一人。每社立学校一所,选择通晓经书的人为学师,农闲时使子弟入学),对于普及乡村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八、明清时期古典学校教育制度的衰落及终结

1.中央官学

明清两朝,官学制度相近。

中央官学主要是国子监,不再有行政管理职能。明代分南京国子监和北京国子监。国子监的教学内容,比前代有所增益。以四书五经为主,兼及史书、子书、当朝律令,如《通鉴》、刘向《说苑》、《大明律》及御制大诰等。明代肄业期四年,清代改为三年。自科举实行以后,学校教育内容,都是围绕科举考试而规定的。明清以八股文取士,因此学校韵课程有相当比重是研究制艺时文的。

国子监设祭酒(从四品)、司业(正六品)、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等,分掌学校的行政和教学。

学生称为监生,其中从地方官学秀才中选拔的学生称为贡生(贡监),又有荫监(三品以上官员子孙)、例监(捐钱买得入学读书的资格)、举监(举人人监,万历以后很少有)。亦有外国留学生。明清监生全部享受公费,已成家的还有家庭补助费。

国子监分六堂三个年级:正义、崇志、广业三堂为初级班,修道、诚心二堂为中级班,率性堂为高级班。按照成绩依次递升,升入高级班实行积分制(积分制创于元代。明代:“其法,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二条。每试,文理俱优者与一分,理优文劣者与半分。纰缪者无分。岁内积八分者为及格,与出身。不及者仍坐堂肄业。”清制规定监生常课外,另行月试,岁考一等十二次为及格,或按等级记分,一等一分,二等半分,以下无分,岁积满八分为及格,可免拨历,直送廷试超选),合格者给予毕业,授予官职或应科举。

明代园子监实行过监生历事制度,选派监生到京师各机关服务,练习治事,三月至一年为期,择优录用。

明代国子监教学比较正常,除朔望例假,每日授课。清代国子监规定监生相当的坐监日期,其余时间在外修学。

明清当局对国子监学生思想控制极严,没有言论、结社和上书陈事的自由,否则严加惩处,所以从国子监中很少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而只能造就俯首贴耳的奴仆。

此外,清代另设“宗学”和“八旗官学”。

2.地方官学

明有提学官,清有提督学政,主管地方教育。

明清地方学校有府学、州学、县学。学宫按规定设在“文庙”的后面。府学设教授一人,州学设学正一人,县学设教谕一人。各学都有训导为副职。

学生按进学先后和成绩优劣分为廪膳生员、增广生员、附学生员三等。明清府、州、县学生员,须是经过考试获得秀才资格的人,而只有府、州、县学生员,才有资格应乡试。学生并不经常在校学习,只是按时考课而已。学校已完全成为科举的附庸。

1904年1月,清政府公布“癸卯学制”,标志着封建时代旧的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结束,近代化的学校教育制度开始形成和确立。

九、古代私学的意义

从古代学校发展的历史来看,官学大体上是随着历代封建王朝的兴衰而兴衰的,兴盛时学校如林,衰落时若有若无。而私学自春秋创立以来,一直在发展,以后历代从未间断过。官学兴盛时,私学是重要补充;官学衰落时,教育则主要靠私学维持和延续。私学比较官学,在教育事业上有三大贡献:

第一,历代私学继承了孔子“有教无类”的传统,教育对象不受等级限制。一般平民庶人只要稍有经济条件,都有可能进入私学学习,这对于提高民族文化水平是有重大作用的。而历代官学对教育对象或多或少有等级限制,贵族官僚子弟总是优先,个别时代的官学甚至成为贵族子弟的专利。

第二,小学教育,主要由私学承担。而历代官学注重大学教育,所设小学很少。

古人所说的“小学”,是指和大学相对而言程度较低的教育阶段,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指十五六岁以前的学习阶段。汉代的书馆、唐代的村校、宋代的冬学,以及明清时的家塾、教馆和义学。都是民间的小学。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常用的课本有《三字经》(相传为南宋王应麟所作)、《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等,在此基础上还学习四书五经。结业以后,有些人继续求学,大多数人则就此终止学业,在社会上谋职。

第三,私学是传播学术的重要基地。

不论官学还是私学,都是为封建政权服务的,都是为各王朝培养统治人才的。但私学并非以此为唯一目标,有注重学术的一面。历代私学大师,从汉代的马融、郑玄、王充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颜元等人,很多都是学术有成的学者,都有着作流传于世。他们兴办私学,弘扬学术。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

(第二节)书院制度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成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元明清,延续了一千年之久,对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学术的繁荣产生过重大影响。

一、书院的产生

书院是在私人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更高级、完备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在汉代“精舍”、“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院的名称,初见于唐代。所谓丽正书院、集贤殿书院,是官方校刻、收藏古书的机构。民间私人也有书院,是士人读书治学的地方。正是从这种收藏研究古籍、读书治学的地方逐步发展演变成聚徒讲学的机构。唐代末年已有私人讲学于书院的情况,但规模较小,制度不完备,仍以读书为主,可以看作书院的萌芽。经五代进一步发展,至宋形成制度,发达起来。

二、宋代书院的兴盛

北宋初年,统治者无暇顾及教育,而官学多为科举择士服务。为了满足士人读书求学的需要,书院得到很大的发展,有了闻名于世的“四大书院”。“四大书院”说法不同,据王应麟《玉海》记为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因该处为唐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之处,李曾养一白鹿自随而得名。南唐升元年间,因洞建学馆。以李善道为洞主,当时称“白鹿洞国庠”)、岳麓书院(北宋太祖开宝九年即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始建)、应天府书院(原为宋初戚同文旧居并讲学授徒之所,真宗时郡民曹诚就此建学舍150间。聚书数万卷,与戚同文嫡孙戚舜宾一起招生讲学。后来捐献给政府)、嵩阳书院(原为嵩阳观,后周始建院,宋代理学之“洛学”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都曾在嵩阳书院讲学),此外石鼓山书院、茅山书院也很着名。

宋初的统治者对书院是支持提倡的,不少书院都得到朝廷的赐额、赐书、赐田的奖励和资助。但书院并不能满足统治者培养大批统治人才的需要,所以统治者又广开科举、振兴官学,逐渐把士人的兴趣引到科举仕进,书院也就渐渐沉寂下来。宋代书院的真正发达,是在南宋。

南宋虽有中央和地方官学,但有名无实,十分腐败。于是书院又发展起来。

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朱熹任南康军太守,重修白鹿洞书院。他为书院确立方针,建立制度,延请名师,征集图书,并亲自教授生徒,为南宋及后代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朱熹教规包括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又兴复和扩建了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的相继兴复,对当时书院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各地争相仿效,相继建立书院,一时蔚然成风。其中着名的书院,除白鹿洞、岳麓外,还有象山书院,为陆九渊讲学之所;丽泽书院,为吕祖谦讲学之所。这就是全祖望所说的南宋的“四大书院”。书院的规模和制度,到南宋时期才正式确立和完善。南宋的书院几乎取代官学成为当时主要的教育机关。

三、元明清时期书院的演变

元代统治者一方面保护书院,一方面控制书院。

元代书院数量超过南宋,但质量远不及南宋。最早的书院为太宗八年(1236年)的太极书院(纪念周敦颐)。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世祖诏:“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

元代书院建置上有一个重大变化,即书院主持人由朝廷派员担任,书院与官学一样受各级官府的节制。但总的来看,民办书院仍占多数。

明初100年,朝廷重视官学,规定不是官学出身不能应科举,于是求功名的士子,齐集于官学。书院由此不兴。直到成化以后,王守仁、湛若水等理学大师出来讲学,书院才又兴盛起来。王守仁既是朝廷重要官员,又是有名的学者。他先后创建龙岗书院、濂溪书院、稽山书院和敷文书院,讲学20余年。王守仁死后,他的学生纷纷建立书院宣传他的学说。湛若水从40岁到逝世前,55年间无日不讲学,所到之地,必建书院。

明代发生过四次毁禁书院的事(分别在嘉靖十六年即1537年、嘉靖十七年即1538年、万历七年即1579年和魏忠贤当政时期的天启五年即1625年禁东林书院)。禁后书院唯讲举业仕进而已,以至出现了所谓“洞学科举”,但并不能禁止书院的发展。

明代书院官学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官办超过民办。

清初对书院实行抑制政策,诏令“不许别创书院”,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方许各省于省会兴办书院,并拨款一千两资助。以习八股文为业,为科举做准备。如江苏江宁钟山书院、湖北武昌江汉书院、长沙岳麓书院。

清代书院数量大大超过前代,但民办很少,大多数书院的主持人、经费、教学内容、教学人员、生徒都由官府审批,已和官学没有什么区别。从元代开始的书院官学化的趋向,到清代达到极点。

四、书院与理学的关系

书院的兴盛和理学的传播关系很大。

北宋时期。书院传播的只是一般儒学。理学形成于程颢、程颐,他们进行私人教学,并不称为书院。南宋学者大多研究理学,他们积极创办书院进行讲学,书院成为理学的传播基地。元代书院基本上是传授程朱理学的。直到清代,理学传授在书院中仍占重要地位。

理学的传播,则促进了书院的发达。理学家在儒家经典中最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所以一般书院都是先读四书,再读五经,四书五经一直是历代书院通用的基本教材。明初理学没有生气,书院也不振兴。到了王守仁、湛若水到处宣讲理学,书院才随之大为发展。

但并非所有书院都是传习理学的。南宋有浙学一派(陈亮、叶适)。重视事功实学,与朱陆之学不同,也通过书院讲学传播。自明代起,有相当一部分以科举为目的的考课式的书院。清代书院有三种类型:传授理学的;注重考课的;还有一种以博习经史为主,以阮元所创建的杭州诂经精舍和广州学海堂最为着名,这类书院虽然数量不多,但很有生气,很有特色。鸦片战争以后,还有一类学习经史兼及自然科学和工商诸科的书院,如上海的格致书院。

五、禅林讲学制度对书院的影响

理学是儒家思想受到佛教哲学影响后而形成的一种新儒学。它的传播方式,也受到佛教禅林讲学的启示,具体表现在书院的组织形式和某些教学方法上。

第一,佛教徒修建禅林,多在山林名胜之处;书院也是如此。

第二,佛教禅林的经费,多靠官僚、地主、商人施舍;书院的经费也多向他们募捐,有时也依赖于政府的拨款,以保证教学和师生的廪膳。

第三,禅林讲经,设有“清规”;朱熹定“白鹿洞规”,历代奉为准则。

第四,禅林讲经,设长老或住持掌教;书院的主持人称山长或洞主,下设事务人员,有一套特殊的组织形式。

第五,禅林有坐禅入定的修行;而静坐内省也是讲习理学的一种重要功课。

第六,佛教徒记录禅师讲经的一些说法,称为“语录”;理学一派生徒,也为大师作语录,朱熹门徒所作《朱子语类》、王守仁门徒所作《传习录》,最有代表性。

六、书院的教学特色

书院的教学有自己显着的特色。

首先,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书院既是教育机关,又是学术研究的机关。书院的主持人,大多是一方有名的学者,讲学的内容就是他们的学术成果。

其次,开放的办学方式。

书院讲学,一般有本院大师主持,也可以邀请其他名师前来临时演讲,听讲者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其他书院的师生或远地慕名而来的学子,都可以听讲求教。如朱熹请陆九渊到白鹿洞讲“喻义”章,主要内容竞被朱刻在石上立于院门。朱熹十分重视学术的交流,他在《观书有感》诗中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学生黄干在白鹿洞书院讲“乾坤二卦”,山南山北的人都来听讲。王守仁讲学,四面八方的学者都来听讲,讲堂常常容纳不下。书院除正常的讲学,还定期举办讲会。讲会是由书院主办的地区性的学术集会,召集四方学者乡贤,共同研讨辩论学术上的问题。南宋已有讲会,明代最为盛行,形成一套制度,有规约,有组织,有固定的日期,有隆重的仪式。这种讲会制度,使书院的教学和社会上的学术活动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再次,书院的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书院教学的重要特色。

书院大师所讲经义,多半提纲挈领,重在启导,主要由学生自己钻研体会。所以书院大师都很注重对学生读书的指导,他们把自己治学的经验概括为读书的原则和程序,指导学生如何去读书。“味熹读书法”就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学生在读书自修中遇到问题,及时提出,大师再针对疑难点作专门的辅导和讲解。所以书院的大师都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朱熹就认为读书须有疑,“疑者足以研其微”,“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讲学时,要求学生深入研究,有独立的见解。他说:“今之为学,自初及长,多随所习熟为之,皆不出窠臼之外。惟出窠臼外,然后有功。”这种针对学生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鼓励学生发明新义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治学能力,是有重要作用的。

此外,书院除读经外,兼重文史,形成一代学风,后世称为“宋学”。它不同于汉学的繁琐,而注重义理的阐发。

同类推荐
  • 线描与设计思维

    线描与设计思维

    设计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随着商品生产的大发展而产生的新型专业,是社会进步、生活提高、物质文化发展的结果。设计的概念是广义的,包括了:工业产品设计、建筑、桥梁、广告、服装、园林、环境等,凡是人工创造的一切,都需要早期的预先设计和将其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发展的设计。
  • 艺术故事与趣味

    艺术故事与趣味

    这套丛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和培养这些兴趣的方式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各个学科的名人成才故事,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

    古今中外,名人名言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对青少年。它会激励青少年,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书汇集了中外诸多名人的经典语录,这些语录不仅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更含有丰富的哲理,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提供了许多帮助。让孩子在迷茫中找到人生的方向,在困惑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 伴随小学生成长的哲理故事(小学生爱读本)

    伴随小学生成长的哲理故事(小学生爱读本)

    让人看着目眩的是真美,让人读着心动的是真情,让人在思考之后顿感豁然开朗的则是哲理。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失去了思考,人便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哲理并不一定要说得深奥才好,只要我们细心体会生活中的苦与乐、泪与笑,就会发现到处都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生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答案,一个真正属于自己,而非被人告知的答案。
  • 感动心灵的母爱故事

    感动心灵的母爱故事

    本丛书能够真正启迪青少年朋友心灵,激励他们成长,内容涵盖思想品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等,以故事的形式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使青少年阅读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和心灵启迪。
热门推荐
  • 校园生活的时间

    校园生活的时间

    恋爱的男女方式服务态度曲折艰辛,最迎来完美的结局。
  • 仙侠谭

    仙侠谭

    三百年前,天界第一神将伏魔星君莫生,受天尊之命,前往鬼渊诛杀入侵凡界试图盗取九神鼎的鬼王帝世,却不料与帝世大战九天九夜,不但没有分出胜负,反而互相欣赏,称兄道弟。天尊震怒,求助盘古大神,盘古大神出面,镇封三人,按照天界律法,当以抽其血,贬下凡界,经历三生三世轮回之苦。天尊为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整顿天界,更是施展神通,分身下界,创立‘轮回’组织,以用来监视惩戒莫生、帝世、离仙转生之人。
  • 天魂衍

    天魂衍

    天地初始,阴阳逆乱,九颗龙灵子应运而生,从而引发世间大乱。而今,经过冥古、荒古、远古、上古四大时期衍化。天地欲变,乾坤逆转,世间生灵,纷争再现。武道巅峰,天虛九衍,魂虚九变。大道至简,大衍归虚。……世间之上,竞争之剧,无一时一日或休。万里雪飘,穹苍茫茫,一个少年自雪中而来,走上了这条不归之路。※※※※※※PS:新人新书,说再多的豪言壮语都是一堆空话、废话!只愿我们一起微笑,一起---走下去!
  • 战神联盟之寒裔残殇

    战神联盟之寒裔残殇

    “我多么希望,这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场复杂的梦。”
  • 巫山道

    巫山道

    慕七七:本姑凉我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潇潇洒洒走过美好人间!宫九黎微微一笑:可惜在我这里栽了。从此开启你追我跑的游戏,天上地下,不离不弃。-——————以下是又臭又长文案哈(????`)他是人间正义,陌烨至高无上的战神王爷宫九黎,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她是善恶一念,陌烨丞相三女慕七七,混世魔王,臭名昭著,一生只在恣意而活。初遇纵使良辰景,繁华落尽却也殇。他杀了她,屠了一座城,找了她五年。五年后,她抱着两个小包子对他巧笑倩兮:“乖,这是爹地。”失而复得有多欣喜,再次失去就有多痛彻心扉。他说:“慕七七,你是如此的狠心。”对我们……如此狠心。再遇,他依旧带着万丈光芒,她已成为被世人唾弃的妖魔。他们,是宿敌,命定的宿敌。可那又如何?我属于,你的注定;不属于,我的命运。这一次,千拦万阻,万劫不复,也绝不放手!甜虐低糖×强强联手这是一场关于信仰、阴谋、初心、爱情的角逐。我想……用矢志不渝的信仰,九死不悔的初心,坚定不移的爱情,温出一壶香味醇厚的酒。希望你能喜欢(^ω^)
  • 陆家大少的冷漠逃妻

    陆家大少的冷漠逃妻

    一场醉酒,孽缘起,芊墨:别用那可怜的眼神看我,没有你,没有陆家,我活的更好。陆少:入了我的眼,休想再逃,天堂地狱,永世不离。芊墨:好吧,好吧,发誓再不走,麻烦你不要24小时无插缝盯人成不,人类生活需要空间!陆少:空间是吧,好,本少答应了。芊墨(╯‵□′)╯︵┻━┻:我天,敢把眼睛闭上不,能不能再给一拳头距离!陆少:机会已经给了你,既然不同意,那就作废,来,宝贝,差一点就飕飕发冷啊!
  • 王的吸血妻

    王的吸血妻

    我喜欢你,但是我的心是凉的。被冰封的心弄出了些许幺蛾子,最后的最后谁知道呢?彤樱曰:呜呜呜,你是喜欢她,还是喜欢我?(愤怒的表情下其实我心里在笑。太可爱了。)慕宸曰:“我都不喜欢,但我都爱。"(哼,别以为还骗得了我,我现在可是最大的boss,不过既然老婆喜欢玩那我陪你)
  • 古墓怪谭

    古墓怪谭

    一九七八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也就是鬼节,午夜十二点、乌云蔽月,伸手不见五指,我挖开了盗墓生涯的第一座坟墓,从此就再难回头。第一卷:带你走进左右华夏五千年气运的龙脉之地!
  • 权倾天下:冥王的毒妃

    权倾天下:冥王的毒妃

    “贱人,竟敢婚前与野男人苟合!将她拖到郊林河沉了!”由于婚前失贞被沉塘,冉琉歌死了,然后又活了,带来的,却是一个嗜杀的暗黑灵魂。人前,她是温柔娴雅、长袖善舞的绝色王妃。人后,她是心狠手辣、不具备七情六欲的噬血毒医。丞相爹想着法子将她置于死地,嫡姐千方百计要挖她的心脏,未婚夫王爷三番四次派刺客上门刺杀……面对四处埋伏的杀机,冉琉歌温柔一笑:人犯我一尺,我必还之一丈,各位,我要大开杀戒了。
  • 网游之又弱又衰的人生

    网游之又弱又衰的人生

    虚拟现实游戏《人生》开始发售,大学生余失,刚刚失恋的他为了赚钱也开始玩这个游戏。系统bug,选到最弱职业!随机属性,面板上全都是0!疯狂打怪,就是不爆装备!在排行榜上,就连刚进入新手村的玩家都比他强!妥妥的倒数第一!一次偶遇山洞试炼,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快来看他如何屌丝逆袭,玩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