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87800000063

第63章 风雨故人情——《廖沫沙的风雨岁月》代序

读陈海云、司徒伟智的《廖沫沙的风雨岁月》,许多往事涌上心来,感慨万千,竟日不能自制。

时光流逝,从二十年代后期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是一个雨雪交加的年代,这又是一个晨光初展的年代;这是一个腥风血雨的年代,这又是一个英豪辈出的年代;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年代,这又是一个积习难移的年代。为了推翻三座大山,为了民族和人类的自由解放,无数仁人志士,无数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付出了血、泪和生命的代价,前赴后继,九死无悔地经历了这一漫长而艰险的路程。在这一代勇敢而缺乏斗争经验的知识分子中,廖沫沙同志是一位杰出的、才华出众的杂文家和新闻工作者,他顽强地斗争了半个多世纪,他也被贫穷、疾病、“左”风折磨了半个多世纪。

一九三三年,我在上海田汉同志家里认识了他。当时他还是二十刚出头的青年,我知道他是“左联”盟员,知道他经常在报刊上写稿。由于当时我在电影界工作,和他相知不深,也没有工作上的联系,所以他在《申报·自由谈》上写了一篇杂文而“惹了一场大祸”的事,也全不知道。在那个夜色如磐的日子里,即使在同志之间,也是很少谈到私事的,所以他的家世、阅历、乃至参加“飞行集会”而被捕等等,我也一无所知。直到一九三九年他参加了桂林《救亡日报》,从田汉和周立波同志的介绍才知道了一点他入党前后的经历。他给《救亡日报》写了许多文章,杂文、政论、小品,什么都写,而且写得很好,很有文采。《救亡日报》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全社只有二十几个人,大部分都是青年作家,其中有林林、司马文森、周钢鸣、华嘉、陈紫秋等等,他们都能写,也写得很多。但那时是“书生办报”,能写政论的人不多,所以这张报上的社论、时事述评、今日话题之类,几乎都由我一个人“包办”了,沫沙来了,我就有了依靠。当桂林的话剧团体逼着我写剧本,又到香港去为《救亡日报》筹款时,我就很放心地请他代笔。这时有一件事使我感到吃惊,他写的几篇军事论文忽然被黄琪翔将军看中了,一定要请他去当少校秘书,到前线去工作了半年多。当然,他和我一样,在战争时期办报,只不过是读了一点《孙子兵法》和克劳塞维支的《战争论》之类,写一点“纸上谈兵”的政论而已。但从这件事也可以说明,他中国文学的根底扎实,读书联系实际,当时才三十几岁的廖沫沙,已经不只是一个作家、杂文家,而且是一个很好的党的宣传工作者了。

我和他一起工作的时间不算太久,第一次是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一年在桂林《救亡日报》,第二次是一九四一年在香港《华商报》,第三次是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一起在香港工作。在桂林,我们朝夕相处,患难与共,个人间接触较多,不知不觉地就成了知音和知心的朋友。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他多才多艺,文采斐然,作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他诚实皎洁,平易旷达,特别是他的那种任劳任怨、无私无畏、从不考虑到个人的得失的品格。

郭沫若在《洪波曲》中提到过长沙《抗战日报》的“一位同事因为家里生活困难而发生了一件母子自杀的悲剧”,这里所说的“母子”就是沫沙的夫人和他的两个孩子。“这一悲惨事件给沫沙的心灵和身体以极深的创伤,很久还不能排遣”,但是他在《救亡日报》时期,却从不谈到过这场悲剧。

他真的是化悲痛为力量,依旧是勤奋地工作,笔不停挥,写了大量的杂文和政论。《救亡日报》是一个青年人的群体,我年纪最大,也不过四十岁,睡地铺,吃大锅饭,大家都“国尔忘家”。这正如这本书中所说:“报社的工作是繁忙的,生活是清苦的,但是,惟有在这里,他才感到是朝气蓬勃,精神焕发,重新感到自己与整个革命事业连成一体。”一九四一年元旦,他在《救亡日报》白面山的印刷厂奋笔写了副春联:“大块文章救中国,一行消息报新春。”可是新春之后,却迎来了一场风暴,皖南事变爆发了。由于我们拒绝登载中央社发的那条诬蔑新四军的消息,国民党肯定要对《救亡日报》下毒手了,南方局决定要我尽快到香港去建立一个对外宣传据点。我就把《救亡日报》被禁后的一切善后事宜交给了沫沙、林林和张敏思,于除夕那一天离开了桂林。他们临危不惧,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大量的善后疏散工作。直到三月初报社正式被封之后,才率领了二十几位社员,分头经广州湾到了香港。

按照南方分局和廖承志同志的安排,我们很快创办了香港《华商报》,林林和张敏思去了菲律宾,沫沙则留在香港,担任了《华商报》的编辑主任。

和战时的内地比,香港可以说是一个浮华世界,但是,沫沙是一个内向的人,在香港他除了写作,就是读书,既不游山玩水,也不看电影、戏剧。偶尔忙里偷闲,我约他和胡希明、乔冠华到《华商报》附近的一家北方餐馆“海景楼”去喝几杯酒。他酒量不大,我更是滴酒不沾,而乔胡两位却都是酒豪。

所以在这种场合,他和我也只是敬陪末座,默默地欣赏他们的酒后狂言而已。

一九四一年的《华商报》只办了八个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我们再一次在战乱中分手。他和韬奋、茅盾、胡绳等经东江游击区,我则和金仲华、蔡楚生等经澳门、台山,于一九四二年四五月间先后回到重庆。

我办了五六年报,对新闻工作发生了兴趣。所以回到重庆,就希望能在《新华日报》工作,可是恩来同志却说:“你可以在《新华日报》上写文章,但主要的还是要以公开合法身分,搞上层和文化界的统战工作。”而沫沙一到重庆,恩来同志就让他进了《新华日报》。直到一九四四年冬,我搬到化龙桥接替章汉夫的工作,才又有见面的机会。四十年代中后期,是四海翻腾、五洲震荡的时刻,抗日战争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三年解放战争,我和他有时天各一方,有时同在一个单位工作,但大家都忙,很少有静下来谈心的机会。我和他都在《华商报》、《群众》和其他刊物大写政论、杂文,每天都写,笔不停挥,自己也觉得写得非常欢畅,在数量上他写的不比我多,但他除了杂文、政论之外,还写了几篇很出色的《故事新编》,如《陈胜起义》、《鹿马传》、《曹操剖柑》等等。一九四九年四月,我离开香港回到北平,随军南下迎接上海解放,我们又分别了五年。一九五五年我调到文化部,这时候他在北京市委。“隔行如隔山”,同在北京,相聚的机会也不多,但他的文章,不论用的是什么笔名,我还是一看就知道的。十年浩劫中,“四人帮”之流常常骂我们这些人“心有灵犀一点通”,为了同一个目的而奋斗、而工作,心心相印,这一点倒是说对了的。

我在文化部管电影和外事工作,也偶尔写一些杂文随笔之类,但和以前比,可以说写的少得多了。一九六二年《人民日报》文艺部的陈笑雨同志来访,说他们要辟一个杂文专栏,目的是“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进知识”,并说这个专栏叫《长短录》,是沫沙拟定的。于是我欣然地“入了伙”,前后写了六七篇。当时,正在“三年困难时期”,报刊上的文风很坏,假大空、党八股猖獗,特别是一九五七年之后不断地批斗知识分子,“知识越多越反动”之说开始抬头,使我更感到愚昧无知不仅是建设之大敌、文明之大敌,而且是民主法制的大敌。我不察世风,不自量力,又想用杂文这一武器,来做一点匡正时弊、增进知识的工作。结果呢,谁也想不到,这个有沫沙参加的《长短录》后来竟被说成是与《三家村札记》齐名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店”!当然,沫沙是“三家村”中的一家,又写过一篇《有鬼无害论》,惹了一场大祸,遭受了八九年的牢狱之灾。往者已矣,这些事说来伤心,不多讲了。

我和他前后一起工作了半个世纪,可以说是风雨同舟。“少年子弟江湖老”,沫沙也已经快八十岁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些人居然大难不死,终于看到了大地春回,得到了为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勉尽微力的机会。我十分高兴地看到《廖沫沙的风雨岁月》的出版,祝愿他老当益壮,继续用他的如椽之笔,为建设物质和精神文明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一九八五年岁暮

(原载《廖沫沙的风雨岁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月出版。)

同类推荐
  • 近善集

    近善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教子、育人的依据和准则,它既道出了人善的本性,也表明了社会追求人善的愿望。孔子云:“行有余,则学文。”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教人利他、助人、悦己。明德行善,积善成德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影响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儒家的。“
  • 赤都心史——瞿秋白作品精选

    赤都心史——瞿秋白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从特定的小说角度深入观照台湾女性文学,通过对当代台湾女性小说流变历程的系统梳理,以及对其女性书写价值的凸显,融入一种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的构建视角和学术原创性。
  •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宋词全鉴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令人仰叹的高峰。它能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本书精选了唐诗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通过作者简介、原文、注释、鉴赏几个版块,进行了精准的阐释,便于读者更好地领悟唐诗宋词的美学内涵,由此增强内在的人文修养。
  • 《楚辞》文献研读

    《楚辞》文献研读

    《<楚辞>文献研读》以《楚辞》元典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楚辞》基本问题、作家、作品、要籍提要和研究方法论等方面爬梳《楚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同时又提供基本的研读书目与相关的参考文献,以便使研读者拓展学术视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热门推荐
  • 小呓语

    小呓语

    顾寂芜作为一个资深的睡眠主播,每天都直播睡觉,唔,可她直播时说了一声呓语“辛安祁,我喜欢你,”粉丝们就在直播间里炸开了,“你们谁知道辛安祁,我的女神有喜欢的人了,好伤心”却不知他们说的女神中所说的人就是知名男频作者安先生,安祁摸了摸她的头,说了一声,”我也喜欢你顾寂芜”第二天,微博上热搜榜第一,资深睡眠主播顾寂芜在说梦话承认喜欢辛安祁微博热搜榜第二,知名男频作者安先生@顾寂芜,我也喜欢你睡眠主播&amp;男频作家甜文原创小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再困难氧气总是够吸的吧

    再困难氧气总是够吸的吧

    这部小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所创作,我希望大家能够去多多了解内心敏感的女孩内心的所想,然后好好地去爱她们!
  • 异世不死圣龙

    异世不死圣龙

    有独一无二的血脉,注定了无可匹敌的天赋。千载难逢的机遇,造就了快人一步的成就。主角因为机缘离奇穿越,不但避免必死的命运,还在异世界获得崭新的人生体验,得到独一无二二的个人世界,一路收服极品神兽、冲破束缚、获得顶级神器、神职,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他颠覆了主角之前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经过漫长的迷茫后,主角终于找到自己的使命,肩负起血脉赋予他的任务。凄美的感情、无法弥补的遗憾,舍不得忘记、却又不敢回忆的往事,这就是人生,无论在那个世界,都是如此,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
  • 仙之新元

    仙之新元

    连接大罗天仙界与凡界之间的仙门被毁,凡界的仙元之力日益稀薄,修行难以维继,但黑暗的一页也是新的开始,全新的修炼方式造就了趋向职业化的修士——擅长暗杀潜伏的鬼仙、精通阵法占卜的玄仙、利用法则的法仙……
  • 九妄诗集

    九妄诗集

    生活不过如此,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岁月静好
  • 思维的模式

    思维的模式

    “知道如何知道”,探索思维的奥妙,这是人类千百年来面对的难题和谜题之一,也是这本由包霄林著的《思维的模式》试图寻求的答案。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依靠大脑中思维的模式,这个模式类似于“软件系统”,是一种包括有机结构在内的知识系统与情感、意志等因素组成的统一体。《思维的模式》从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思维的模式”是怎么构成的,有什么样的本质和特性,它在模式识别、语言理解、意义赋值、问题解决等方面有哪些功能。
  • 绝世倾妃:皇上无限宠

    绝世倾妃:皇上无限宠

    莞雪不就是在生日喝断片嘛,怎么就穿越了,还穿越到了妓院!穿越到妓院还不够悲催,还要被皇上拿来当棋子用。可皇上棋子不是拿来给你暖床的啊!霸道皇上伸手一览腰,朕说是就是!
  • 归鹤

    归鹤

    今世被俗事萦绕于心,来世只愿做闲云孤鹤,腾霄俯瞰苍生万物变迁,万千纷扰,又与我何干?
  • 绝色杀手变风云

    绝色杀手变风云

    她,涅磐重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寻妹妹踏上征途,却被一块“璃逝”奇玉羁绊深陷。他,能化为人形的神秘异兽,与她初见便刀锋相向,冷血强大的背后是本命缔结的纠缠,还是轮回几世的孽缘?(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