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34300000004

第4章 “变革”之舞:“全球化”唤醒“中国化”

乐观腔调:“全球化”的社会效率

在龙永图看来,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一头“三脚兽”,它的三条腿是:

(1)迅猛发展的科技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

(2)跨国公司是兜售全球化规则的运载工具;

(3)全球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济调整。

因此,不妨以另一种话语——将“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角色”表达如下:

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另外三点迹象:

(1)进行全球经济调整的是跨国公司的母国,而非跨国公司本身。跨国公司本身在其“母国国家战略”与“全球资源”互动的过程中实际上只扮演了一个跑堂的角色;

(2)跨国公司是技术的包装体,技术和规则两者的结合是其核心;

(3)跨国公司推销“空手道哲学”最拿手的技法就是鼓吹“经济进步论”与“社会进步论”,并且时时刻刻都在使用基于“社会效率”的技术手段将“经济进步论”与“社会进步论”进行无缝对接,同时注重行动与其“母国国家战略”保持高度匹配。

科学让我们坚定地相信:我们目前有且只有一个地球,因而天然资源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企业让我们似乎相信:世界的进步已经被企业发展所证明;企业与科学的结合体一直力图告诉我们:取之不尽的非天然资源已经诞生,它们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表征——经济空间、微晶片、高新科技等。以效率为先,经济进步势不可挡。

“社会效率”的这些表征已经充斥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在此类经过美化处理过的表征的洗刷之下,中国企业人对“社会效率”的热情极度攀高。这是件好事。但是,有一点要提醒:请中国企业人在关注社会效率的成长过程中千万不要忘却自己心目中蕴涵着民族情感的“中国国家战略”。这是个起码的心理定位,因为我们是中国企业人。“地球人”只不过是个“与时俱进”的时髦说法。

效率就是游戏规则,接受游戏规则就等于参加游戏。因此,“全球化”的乐观态度就是:“你们太慢,需要效率,而我就是效率,所以你们跟我走。”

过渡色调:“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过:“进步在于提出不合理的需求。”

人们都很相信“全球化”带来的进步。这种进步对有些国家——特别像中国这样典型的发展中人口大国——有没有提出不合理的需求呢?

中国正处在急速上升之中,人们更多的是在歌颂“全球化”具有的美英“晕轮”效应:①作为“下放户”的制造业正在会师中国。这在导致“中国制造”兴起的同时也造出了一件越来越迷人的“全球化风衣”——宽大的厂房、迷人的企业标识、发现“新大陆”的外国佬充斥着中国的大街小巷。②学界、政界在大吹“变化机遇论”时吐沫四溅。③的确有高薪者存在,而且是中国人。

这样就往往导致目前的人们对“变化挑战论”兴趣提不起来,因为人们往往认为10年或20年后的事情还很遥远,无须多虑。其实,有些人甚至连明天都懒得去多想,“不确定性”已被三维媒介格式化。很少有人会思考“全球化”对处于“飓风中心区域”的中国未来有什么不妙的影响。中国企业人更是如此。

如果时光倒流到2001~2002年,当时中国企业人更多的是关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挑战问题,即“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人的冲击问题。但是,中国企业人在还算顺利地度过了被各界称之为“WTO元年”的2002年之后,他们很多人开始滋生“常见则不疑”的满足心理。中国企业人天天忙于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技术,日日乐于洗耳恭听西方的管理经验,夜夜陷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之中,因而就更无暇来仔细思考“经济全球化”可能引发的那些威胁中国企业经济安全的潜在性问题了。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而应是学界和政界的事。其实不然。中国企业人如果思考并认真对待这些问题,结果可能会更加有利于自己:①中国企业人处于微观层面,是社会经济制度的鲜活血液;②企业人有此“经济反恐”的心理基础有助于他们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快速反应行动”。

技术色彩:“经济全球化”的乌龟壳

对“变化挑战论”与“变化机遇论”,我们虽然不能轻易下定论,但是想借用“市场经济论”的相关观点与思路来厘清自己的思绪。

“市场经济论”的美丽蓝图如是说:

这套逻辑适合美、英等基于掠夺而成就原始资本积累的“富裕社会”。可是它适合“不富裕社会”吗?答案是:目前人们坚信它也适合“不富裕社会”。要不然亚洲若干国家(比如中国)现在就不会用如火如荼的行动来证明这种信念。因为中国等“不富裕社会”之所以认为市场机制好,是因为市场能够刺激“低效率资源”,使之转为“高效率资源”,亦即:

“市场经济论”坚信:价值是在不等的情况下才被创造出来的,亦即:

为什么?因为:

这样,

这说明:财富与平等之间存在一种交换关系,即如果选择财富最大化,较严重的不平等就会登场。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准虽然会提升,但是最好的部分总被少数人所掌握。面对社会不公,“市场经济论”指出,解决不平等的最佳方式不在于打压市场、打压价值创造,而在于确保所有社会成员都拥有平等且普遍的机会参与市场:①确保社会中的每个人(特别是社会底层)都能好好运用自己的才能,同时确保每个人都知道如何运用自己具有的才能;②让每个人都在自己最具生产力的地方对资源进行配置,让所有人都进入市场经济。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论”还向人们宣布:

(1)市场经济中产生不平等现象的原因不在于市场中出现的输赢,而在于未能确保所有人都参与市场,因为,如果被排除在市场之外,或者参与程度有限的人,就会远远落后于那些参与市场充分的人;

(2)要想参与市场经济体系,就必须以先拥有若干资产作为起点,同时也要有一个大利益预期作为参与市场经济体系的诱因。

但是,市场并不能自动完成上述转换过程。这就必须借助于知识、科技和创业精神来促使它发生。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全球化”的硬壳才初步成型。一位社会学家曾经说过:“如果说使穷人悲惨的,不是大自然,而是人类的制度,那我们的罪过可就大了。”

悲观色彩:“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公正

“经济全球化”的规则是基于“平等与财富进行交换”建立的。而且,这种交换又遵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效率原则。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与中国企业人现在的状态如何?这种状态又意味着什么?

与外企相比,中国企业在“效率”原则上不具备优势:①中国企业人在“知识—创业精神—科技”三位一体的效率上暂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②中国企业人在“资本拥有”和“利益预期”上也无优势。

中国企业人在“人人参与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很可能印证了社会学家阐述社会责任的那句话,“如果说使穷人悲惨的,不是大自然,而是人类的制度,那我们的罪过可就大了”。

真诚地祝福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人永远也不会因“人类的制度”而“悲惨”!

实事求是:“中国化”与“全球化”

早在上个世纪,毛泽东同志就深刻地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取决于中国革命党人要具有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后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取得了彻底成功。目前,中国企业人应该从中吸取些什么呢?

波特的SWOT结构提醒我们:中国企业与中国企业人在处境危艰的同时也拥有自己的“杀手锏”。

由此可见:①中国企业人在面临自身技术不过硬的同时又拥有基于“文化”的“聪慧”和“勤奋”。这是中国企业人的长处。卡耐基的成功学和目前的心理学都研究表明:“态度决定一切”。而“勤奋”恰恰是最为宝贵的心理资源——“积极心态”(Positive Mental Attitudes,PMA)。微软(中国)在招聘时就非常看重这一点。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技术可以通过培训进行传授,但是一个人的“积极心态”很难通过培训进行传授,因为它是个体与文化环境多年互动形成的结果。“聪明”又为这种“积极心态”提供了效率。②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人在直面“外企”强敌的同时又具有“和平”与“发展”的大好形势。这为中国企业赢得了稳定的环境和学习的时机。

中国企业何去何从,一切均取决于中国企业人。因为他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

中国企业人应该效仿自己的革命先辈们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中国化”企业之路。因为,中国企业人的文化基因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这种历史性的“现实存在”无法改变。它是中国企业之根,也是我们应对“全球化”的竞争优势。

实事求是,“中国化”应对“全球化”不是狂话,而是现实之举。

“全球化”唤醒了“中国化”!

同类推荐
  • 达尔文密码

    达尔文密码

    在本书中,作者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了财富和企业发展的规律。作者认为,企业处于竞争的环境中,它的生死存亡都是与周边的环境,各种各样的经济体相互联系、相互依籁、相互斗争的结果。人们高估了自身的能力,对自然的生存环境却相当缺乏思考。进化论的哲学思想提供了人们思考诸多问题的框架,进化论的成果有时又可以给人们直接的启发。
  • 工业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工业企业管理基础知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愈来愈多的工作需要投入管理者的知识、智慧和创新活动,而目标管理等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普通工作人员由被动地按计划执行转变为参与工作目标确定的主动思考者。这也使得企业工作人员既是某项工作的执行者,又是该项工作的管理者;既是管理客体,又是管理主体。
  • 做最好的干部

    做最好的干部

    中国人相当复杂,所以在中国做干部,就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在本书中,曾仕强教授从中国人的特点和思维方式出发,逐一剖析在管理过程中,干部如何与上司、平级、下属沟通,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修炼自我,最终使自己成为让上司满意的干部,成为公司里的顶梁柱。
  •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一本极具创新性及实用性的经济管理类图书,是美国排名第一的商学院“凯洛格商学院”最富于想象力、趣味性和实用性的领导力教程,它对市面上固有的传统管理理念做一次彻底地清盘和颠覆,掀起一场“无为而治”管理学的革命!作者约翰·基思?默宁翰教授是凯洛格久负盛名的领导力及管理学教授,他认为领导者们应抛弃传统的公务累累、事无巨细的管理方法,可以尝试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无为而治。本书将以全新的视角为领导者呈现关于领导学的新概念,并提供新的建议,以达到无为而治的至高领导力。
  • 每天学点实用投资学(Mbook随身读)

    每天学点实用投资学(Mbook随身读)

    富人越来越富有,而穷人越来越贫穷,原因在于他们的观念不同。富人将钱拿去投资,继而生出更多的钱米,而穷人只会把钱拿去存人银行。其实,只要掌握必要的经济知识和常规的投资理财规则,进行谨慎而明智的投资理财,你会发现普通人也有资可投,有财可理。本书通过通俗有趣的故事,帮助你改变旧有的投资观念,让你轻松获取最全面的投资知识,最实用的创富技巧,带你走上一条崭新的创富之路。本书由聂小晴编著。
热门推荐
  • 乱世下

    乱世下

    题材:架空历史文风:清新自然标签:言情、江山乱世下,江山如画,美人如玉。他一身才情,却只想做一个闲人。难缠的帝后,美丽的公主,还有那为了权位、情仇的一位两位,却都想着拖他下水。宫廷内外,大江南北,本是他一蓑烟雨,但是皇门一入深似海,可难道他要任人摆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囚神史诗

    囚神史诗

    少年池远自己封住了记忆,直到遇上了被囚禁的神,才找回真正的自己。然而真实却是如此苍白而悲哀,池远踏上了建立强大池家的道路。征服位面、收上古大魔伏地魔、妖神孙悟空当小弟,解救上一代神袛!然而真相却是如此苍白惨烈...无情的背叛与成为囚笼的真实的神界...池远该何去何从?不如当一个囚神典狱长罢!浓烈而忧伤的亲情、坚定而可靠的友情、悲怆却又轰轰烈烈的爱情...情节是骨架,情感是灵魂,欢迎来到有血有肉有骨架的囚神史诗...
  • 帝君,你温柔一点

    帝君,你温柔一点

    红鸾帐中,他的疯狂,几欲将她撕碎。看着身下她颤抖若秋风落叶的身体,他笑得嗜血而又狂妄,“就算是把你送给别的男人,孤也要撕碎你的骄傲!”所谓骄傲,自她匍匐在他脚下求他救出她的母后的那一刻,就已不再。她不过是一把刀,一把用来杀人的刀,一把刀,何来骄傲!只是,她从未想过,一把刀,也会去爱,也会心痛,可卑微如她,所谓的心痛,又怎会打动他的铁石心肠!北疆王对她倾心相待,东陵王为她空设后宫,可自始至终,她的心里,只有一个他,那个一步步向她推入万丈深渊的他!谁的泪凝成谁心头的一点朱砂,谁的心又为谁碎?一世情深,三生缘定,再相见时,你可会认出我是你拈花而笑的那朵桃花?
  • 神经女之千古霸妃

    神经女之千古霸妃

    一个世界顶尖的女黑客,最后一次入侵时惨遭FBI逮捕,枪杀的前一秒被该死的雷电带到了不知名的古代。一个史书上根本就没记载的时代,而且还意外成了天降之人……看一个现代高智商女郎,如何扫荡整个宫廷,玩崩那些自命不凡的妃嫔,心高气傲的王爷,不可一世的君王!
  • 与你只争朝夕

    与你只争朝夕

    贾鑫与屈子莹在一次志愿活动中认识,并成为情侣。叙述一对情侣的日常,平淡向。
  • 追妻求宠

    追妻求宠

    本来家里催婚,在机缘之下取了个小媳妇,婚后的不闻不问以及拈花惹草,终于气走了小女人,却不想,在一次名流宴会上,不仅看到了小女人,还看到了和小女人举止亲密的男人,心里就像被猫挠了心,从此开始了追妻之路,漫漫追妻之路何时才会有尽头。小剧场一:boss,少夫人被腾宇集团的付宇晏约走了,走,我们去看看,某boss一脸生气。小剧场二:boss,少夫人的上官学长刚从国外回来,夫人特意为他订了一桌餐,在哪,boss臭着脸问,旁边秘书怯怯的说到,在有名的温泉酒店,好像还打算泡温泉,看到boss的脸如阎王爷一样,秘书说,boss,要不要过去,立刻去,看着小女人还打算干嘛?
  • 那些年,你我曾擦肩而过

    那些年,你我曾擦肩而过

    再次伏于书案,韶光年华已过半。楼下是滚滚车流和放学归家的欢声笑语。我常常在这样的景况中想起你,想起那些三月飞花、草长莺鸣的日子。那时的你内敛沉静,很少说话。记忆中,似乎你总是名列前茅,总是坐在教室的黄金地段,而我则总是被老师安排在犄角旮旯里度日如年。
  • 灵剑天尊

    灵剑天尊

    练力三重,炼骨三重,练脏三重,可以成就先天境界。随后开肉身窍,放开元神,自此可修炼神通秘法。凌空虚渡,凭空水火,移山填海,无所不能。
  • 珠江名花小传

    珠江名花小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