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54700000008

第8章 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思想(8)

中国古代很早就注意到人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产生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据说舜就曾任命伯益为“虞官”,掌管草木鸟兽。大禹曾下过禁令,规定春季不准携带斧子进入山林。西周时则设立了许多不同职责的掌管自然资源的官员,如掌管山林的山虞,掌管林麓的林衡,掌管川泽的川衡,掌管湖泊的泽虞等等。他们都强调以时开禁,取用有度。《国语》

中记载了春秋时鲁宣公在泅水张网捕鱼,其臣里革把渔网割断,扔在水里的故事。里革强调人应该合理利用资源。他说,春夏鸟兽鱼类孵卵孕胎、不应捕杀,树木发芽生长,不宜砍伐。野生动植物得到繁衍,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先秦时期,随着“天人之辩”的逐步展开,儒道各家从哲学角度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丰富了环保思想。儒家认为人是天地所生、人的生存对自然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在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孔子钓鱼,但不用网捕鱼;射鸟、但不射巢中眠宿之鸟。

孟子甚至将此纳入“王道”即政治思想的轨道,强诃不随意违背农时,不过度撒网捕鱼,才能有足够的谷物鱼鳖,才能保证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萄子亦将环保的制度和思想称为“圣王之制”。儒家还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自然界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为了合理利用自然,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自觉地维护生态平衡。在树木生长期“斧斤不入山林”,鱼鳖繁殖期不撒鱼网,不投毒药,都是为了“不灭其生,不绝其生”。荀子总结“天人之辩一,论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要人“明子天人之分”,既不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与天争职,又在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与天地配合,从而使天时为生产服务,促使万物繁殖成长。《礼记·月今》则根据保护生物资源及生产的需要,提出各种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具体规定。不能违拗自然规律的观点,在中国古代环保思想中一以贯之。

道家老庄的环保思想近年来为世人瞩目。老子认为天道自然无为,人只是万物中之一物,人的行为应当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随意妄为,否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这种尊重客观自然法则的态度是合理的,但他的无为过于排斥人的有为,这是走了极端。庄子的思想与老子一脉相承,以“天”为自然状态,“人”为对自然的改造,他盛赞自然的完美,而鄙视人为。老庄的批判首先针对的是文明的社会负效应,并非文明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的危机。但是他们强调不破坏生物的天性,主张人对自然无争无为,庄子还否定“机心”,保证人心纯朴自然、这与“环保”思想有深刻的相关之处。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十分重要的问题,环境保护不仅受到古代政府的重视,也为儒道等各派思想家所注目。另外,中国古代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农业生产必须尊重并顺应自然规律,所以注重农时以及四季变化的规律成为中国人的普遍意识。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总结农业生产规律时,就主张顺应天时,衡量地利,认为在此基础上耕种稼穑才能用力少而成功多,反之,任情反道,则将劳而无获。除此之外,战国时代诸子已有“多粪肥田”、“地可使肥”的说法,说明当时劳动人民对保持土壤肥力和施肥的作用已有了正确认识。宋代陈表着有《农书》,其中指出,只要经常加上肥沃的土壤,并以粪治之,就肯定能使地力常新,他还提出了许多技术原则。这些思想都包含有丰富的环保意炽。

传统的性观念

通常的印象中,仿佛中国人在性的观念方面比较保守,也较为匮乏,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属于儒家系统的,《周易》的《系辞》中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不仅是对于男女之间的性活动产生人的生命的认识,也是给性活动赋予崇高价值意义的一种观念。《孟子》中提到:

“食色,性也。”把食物和性生活看作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的自然属性的最基本的两个方面。《札记》直言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些说法都丝毫没有贬低性生活的意思。儒家理想的政治中,甚至包括要在经济上、制度上帮助男女及时婚配,不使社会上存在大男大女、痴男怨女。这是社会实际做法和一般观念在儒家学说中的反映。

对于性的问题,古代中国人的观念大致可分为伦理社会方面、医学卫生方面两类。前者完全是和性享乐主义背道而驰的,虽然古代中国人清楚人的性本能需要满足。但认为必须是在符合伦理道德和履行社会职能的前提之下。性不是一种独立的因素、它需要和其他多种社会关系的因素结合起来,所以婚姻不是两个个人之间的事,而是“合两姓之好”的社会行为、家族义务。在两性结合关系中,性固然能促成家庭和睦,但夫妇不能沉迷于此,相反要尽量不发展和表现这种性的亲密关系,以便使事实存在的性关系更像是伦理目标下的一个附属物。性自身绝不可成为目的,纯粹的性爱是不可做的,它要完成的主要功能不是让两个人感到性快乐,而是要完成延续后代这一最大的人生任务。家庭之外的性关系,更是不合道德的,是直接触犯礼法,甚至是触犯科条的。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在此表现得最为充分,对女性性要求的限制以及越轨性行为的处罚。较男子严格得多。当然,历史上的实际情况和正统观念有时恰恰有很大的反差,这种现象在某些时代和地区表现得相当突出,不仅是家庭内部有纳妾制度,社会上有娼妓制度。

使上层社会的男子事实上可以有较充分的性满足,而且事实上下层社会对礼法制度履行不严格,男子甚至也包括妇女经常有异常的性满足,有时是以隐晦曲折的方式,有时甚至以公然的方式,而社会对此又表现了相当宽容的态度,这一点是西方基督教文化中较难看到的,这也是中国文化包容性较大的一个例子。当然,上层社会妇女的性压抑情况是较为严重的,特别是宋明理学兴起之后,上层社会的礼法制度得到强化,下层社会也受到影响,有许多模仿,这样一来,中国在先秦、汉唐时代相当具有人情味和较为开放的性观念,就变成了诸如女人不得改嫁之类的褊狭悖理的性观念。

中国古代的性观念还有一个突出的方面,那就是医学卫生性质的房室养生思想。其中不仅包括求嗣生子、优生胎教、生理健康、延年益寿等可以被正统观念所容纳的内容,而且还包括充分探讨性解剖学、性爱心理和性爱技巧这类问题的内容。这一系列观念的发达不是偶然的,更不是脱离中国古代社会实际的。简言之,前一类观念可以被用来稳固家庭关系,保障子孙繁衍,也可满足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心理;后一类观念中不仅有医学探索的性质,还是统治阶级部分成员寻求声色享乐需要的反映。当杜会处于较为颓废的历史时期,这类观念就大为盛行,体现这类观念的书籍就充斥于社会。对此,我们今天一方面可以全面观察中国古代社会,深入了解传统观念中显性的以及隐性的各个层次,同时尤须认识到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古代的方法论之争

如何获得知识并把握本体,即传统所说的“为学之方”与“致知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十分关注的方法论问题。不同时代、不同哲学家从不同角度探讨方法论问题,常发生争论。围绕着方法论的辩争在古代有五次高潮:

先秦的名实之争、魏晋言意之争,隋唐佛教顿悟渐悟之争,南宋朱陆“道问学”与“尊德性”之争,明清知行之争。

“名实”之争是先秦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之一。“名”,指名称、概念,“实”,指事实、实在。孔子提出“以名证实”。认为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名分和规范行事,不可逾越。孔子的“正名”主要是政治主张。而墨子则明确地将“名实”关系作为哲学问题提了出来,他主张“取实予名”,认为仅仅知道名称,还不能算有知识,重要的是在于能认出名所指的实来。老子不同于孔墨,提出“无名”论,认为“道”处于“无名”的领域,名言、概念不足以表达它;庄子一脉相承,认为名是从属于实,由实派生的,且不能完全合乎实,所以“圣人无名”。所期墨家主张“以名举实”,认为概念名称是摹拟实在的,并且还是灵活多变的,反对公孙龙《名实论》中把“彼彼止千披,此此止于此”绝对化。荀子着《正名》篇,提出了“制名以指实”的命题,强调名与实的一一对应,并且还指出名与实的关系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名称概念要适应变化的实际,名言作为社会现象,是历史地约定俗成的。韩非继承荀子的思想,提出“循名实而定是非”,即根据概念和实在是否做,来判断一个人言论的是非。经过这些论争,先秦时期,“名实”问题在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上达到了初步的统一。

先秦时老子首先提出了“言”和“意”能否把握“道”的同题,其后庄子更从抽象与具体、静止与变化、有限与无限三方面的矛盾出发对此加以质疑。到魏晋时,王弼进而发展成“言不尽意”、“得意忘形”的思想。王弼认为语言不能完整地表达思想,认识了世界的本质就可以忘掉具体的物象,如得鱼忘筌,得免忘蹄,他否定认识起源于感觉,并认为只有圣人才能有把握本质的可能,欧阳建则写《言尽意论》,与王弼针锋相对地指出,主观的名称和语言都是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名言不仅可以辨别事物,还可以表达思想,强调了言与意的统一。“言意”之辩是先秦“名实”之事在逻辑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并一直贯穿了整个古代哲学史。

佛教中的“渐悟派”认为必须严守戒律,长期修习才能达到对佛教真理的觉悟,“顿悟派”则主张无须繁琐仪式和长期修习也可豁然觉悟,体认佛理。南北朝时竺道生首倡顿悟说,在当时就引起了争论;隋唐时顿、渐之争更为激烈,甚至刀兵相见,逐渐发展为南顿北渐的模式,南宗慧能提倡顿悟,北宗神秀力主渐修。朱熹的“豁然贯通”之说在某种程度上即受禅宗顿悟说的影响。

“鹅湖之会”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次着名的哲学辩论,中心问题即“为学之方”,也就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朱熹注意从“道问学”入手,通过一日格一物的逐步累积而致知。他强调要广泛地考察求索,在博学的基础上,精思明辨,如此才能推类以通。陆九渊则以朱熹的工夫为“支离事业”,他主张“先立乎其大”,“先发明人心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的“尊德性”

之法。他从“心即理”出发,提出理在每个人心中,只需反省内求的“简易”、“直捷”工夫即可获得。他说:“既不知尊德性,焉有所谓道问学?”首先要存心,一旦“发明本心”,就“自昭明德”,自然明理了。明代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思想,进一步否定了朱熹的方法,提出格物即“格心”,一个人惟一重要的努力是“致良知”的学问和践履,而不是首先追求知识。做的方法仍是以反求内省的直觉法为主,与孟子、陆氏兄弟的思路一致。

“知行”之争自先秦延续下来,到宋以后更加突出。宋代程朱学派主张知先行后,强调知的决定性地位,明代王阳明虽然提出知行合一,但实质上,他的行并非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他“行以为知”,以知代行。

明清之际,王夫之从理论上系统研究并总结了知行关系,建立了“行先知后”、“行可兼知”、“知行相资”的知行统一学说,突出论述了行优于知、高于知原思想,并认为知行是同功并进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无穷发展的过程。他的知行观达到了古代哲学的最高水平。

方法论之争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思想家们针锋相对的辩论是在融汇前人思想的基上提出来的,后人又继承和发展他们的观点,从而不断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的方法论思想。

同类推荐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百家争鸣与大一统:春秋战国秦汉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几千年来,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2012地球悬念

    2012地球悬念

    中国第一部洞察世界知名预言真意求解人类命运之书。每一次末日论来临之际,总是人类最脆弱之时。2012年12月21日,日益逼近,关于该期末日论狂潮,是新的热点。2012越来越近。从今天开始,从每一件事开始,从每一个人开始,我们真的可以忽视那些可能发生的巨变吗?
热门推荐
  • 齐天大圣之三界风云

    齐天大圣之三界风云

    大唐贞观年间,唐三藏师徒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孙悟空再次大闹灵霄殿。东海蓬莱岛围剿天一教。魔界东山再起三界大劫将至。孙悟空与雪儿为维护三界苍生同心协力。三界风云再起……
  • 魂锁红棺

    魂锁红棺

    我是个挖掘司机,有一天挖出了一具红色的棺材,从此我的命运被诡异事件所纠缠。我的爷爷是个神棍,为了活命我只好和他学习术法,他告诉我的命格不一般。家族的牵绊,各方势力犬牙交错,这背后藏着一个,古老又惊人的秘密!
  • 极境神尊

    极境神尊

    浩瀚仙道,谁主浮沉佛家说是缘分,道家说看天意。或许一切都早就已经安排好了,每个人的一生,需要经历的艰难险阻、喜怒哀乐,都早已注定,这应该就是众生所说的命运。
  • 迪迦奥特曼之复始大地

    迪迦奥特曼之复始大地

    每当黑暗降临时,总会有一个默默的守护者坚强的战斗着,守护这片光的土地!
  • 微成长

    微成长

    三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好朋友展开,以相对幸福的优等生艾莉的亲身经历和雕琢来完成几段成长故事,拼凑起她们共同的青春。
  • 让我陪你走下午

    让我陪你走下午

    女主角因车祸失忆,忘记了父母是因为车祸去世,也忘记了和男主角是未婚夫妻关系。男主角和女主角弟弟一直隐瞒此事,为的是不让女主角伤心难过,并且暗中侦查车祸原因。女主角对于工作尽职尽责,弟弟也是学校的优秀班干部。男主角是女主角的上司,却不会徇私枉法。后查清车祸原因,女主角也在亲戚朋友陪伴下逐渐想起来车祸一事。男主角女主角最后成婚,幸福了下去。
  • 唯魔独尊

    唯魔独尊

    史上最强大,最无耻的魔宗传人重生在异界!为了重建魔宗这个伟大的目标,可以付出一切!“想要力量?来吧,加入魔宗!”“想要权势?来吧,加入魔宗!”我本魔道中人,杀伐随心,任意独行!无论你是故作清高的高人异士,还是假慈假悲的神棍祭司,所有的一切善恶凶良,巨象蝼蚁,统统要匍匐在我魔宗的脚下!!!
  • 天劫之血沙

    天劫之血沙

    能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力战,让巨龙父神落荒而逃的盖世凶兽神翼血沙虎。灵智忽启,被凶兽神兽共同排挤,深感孤独无助,建立血沙族。血沙族有史以来,唯一的名誉副族长,十二岁的血罗,接受了探查天劫会的任务。神秘外来者,创立天劫会,收集巨量血魂,所图甚大,需要探查一翻。
  • 异世奇闻录之罪罚

    异世奇闻录之罪罚

    一个光怪陆离的神秘大陆!光一直照耀着这个大陆,即便是到了晚上月石也能折射柔和的光。光带来能量并形成这个世界特有的灵质,灵质即是元素,他们互相转换生命因此产生。人族,兽族,妖族,灵族,海族,鬼族,天族,在共同推翻龙族统治之后,原本联盟渐渐开始暗流涌动。有光就有暗,暗一直蛰伏于世界的阴暗面,蓄势待发,并一次次的驱动着它的信徒计划着末世之灾,战争从未停歇。一个家道中落的人族少年,两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兽族莽汉和妖族萌少女,一个游走各地不知自己生世的盗贼,一个放荡不羁的灵族游侠,一个逃婚出逃至大陆的海族姑娘,一个从天而降的天族战士。世界将要改变他们,还是他们将要改变世界。这就是我所构造的世界,我所描写的故事。
  • 私心囚春

    私心囚春

    重生一世,她再也不要被那个敌国将军掳走,哪怕活不过17岁以自杀向命运抗争!绝望之时,小时候捡回来的男孩以一己之力为她遮风挡雨,力斗权臣。感激涕零时却发现这奶狗竟是只将她谋划已久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