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6800000004

第4章 张良——名利双收又明哲保身的“奇士”

古代的那些文臣谋士们往往会在皇帝最危险的时候,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帮皇帝消弭困难于无形,化解困厄于突发。他们就是皇帝身边的救火队员,哪里有险情,他们就需要随时随地在当下把困难解决。

在西汉开国的功臣中,张良是一个胸藏韬略、腹有奇谋、眼光高远、长于决断的人,正如刘邦所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他是中国历史上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和善于明哲保身的典型人物。

下邳拾履奇遇记。

张良,字子房,出生于战国末期,是韩国贵族后裔。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国力较弱,一直在夹缝中生存。但张良所在的家庭在韩国却堪称显赫之家。他的祖父张开地是韩国三朝元老,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三朝的丞相,德高望重,在韩国朝野上下深得众望。他的父亲张平虽然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没有经过什么大风大浪,却也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做过韩釐王、桓惠王的丞相。父子两人历相五朝,这在整个战国时代恐怕都是个奇迹。由此也可以看出,韩王对张家的恩宠确实非同寻常。这大概也是后来张良要誓死报效韩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就在这个时候,秦国加快了对东方六国的军事行动。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军大举攻韩。韩军当然不是这支虎狼之师的对手。一番交战之后,韩军大败。秦军攻占了韩国都城,俘虏了韩王安,随后尽取韩国领土,将其纳入秦国版图,置为颍川郡。韩国宣告灭亡。而这一年,距张良的父亲张平去世恰恰20年。后来在博浪沙,张良行刺秦始皇也没有成功,亡命到下邳城。

在下邳城的亡命生涯中,张良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意识到,对付秦朝这么一个强大的王朝,光靠零星的恐怖行动是无法动摇它的根基的,也没有办法达到光复韩国的目的,必须想想其他办法。张良开始变得稳重起来,那个血气方刚的“愤青”渐渐消失了,他想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报仇复国之路。

一天,张良闲来无事在下邳桥上漫步,他在桥上踱来踱去,若有所思。这时,一位穿着粗布短衣、举止有些异常的老翁来到张良旁边。他仔细打量了一下张良,然后在桥边坐下。

刚坐下一会儿,老翁就故意把鞋脱下来扔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你赶快下去把鞋给我捡上来!”

张良听了感到很惊讶,老翁与他素不相识,怎么能以这种口吻跟他说话?一股无名火从心中陡然升起,他又转念一想,老翁都一大把年纪了,跟他逞强算什么本事呢!况且自己是被秦始皇通缉的要犯,万一因为这件事露出了马脚,被官府抓去就不妙了。于是,他强忍怒火,表现出一副乐于效劳的样子,到桥下去把鞋捡了上来。

可是,老翁不但不向他道谢,反而得寸进尺地说:“小伙子,替我穿上!”

这一次,张良并没有生气。他想,鞋都捡上来了,还生什么气呢?既然他叫我给他穿上,那我就好事做到底吧!张良二话没说,就跪下来给老翁穿鞋。

老翁伸出脚让他把鞋穿好,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一笑,起身离去了。

老翁离去的身影让张良感到有些吃惊。先前来的时候,他还有些步履蹒跚,老态龙钟,现在怎么这样潇洒,甚至还有几分飘逸。张良不由怔立当地。

那老翁走出一里多地,又转身走了回来,对张良说:“看来,你这小子还可以教导。记住我的话,五天后的拂晓在这里和我相会。”

张良没有犹豫,立即跪下,说:“是。”

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如约前往。当他来到桥边时,发现老翁已经先他到来了。

看见张良,老翁很生气,他说:“跟老人约会,应该先老人而到,没想到你比我这个老头子还后到,这是为什么?”于是他转身离去了,说,“五天以后还是这个地方,希望你下次不要迟到。”

转眼又到了第五天。这天鸡刚叫,张良就起身前往。可是,当他到达桥边时,发现老翁又先到了那里。

这一次,老翁更加生气,他说:“上次跟你说过不要迟到,怎么又迟到了?”于是又转身离去,离去时又说,“五天以后早点儿来,还是这个地方。”

五天很快就到了,张良憋了一肚子气,发誓这次一定要比老翁先到。还没有到半夜,他就起身来到了桥边。这一次,他终于比老翁先到,心里暗自高兴,心想看你这次还怎么说我。

过了一会儿,老翁也来了,他很高兴地说:“年轻人,做事就应该这样。”随后,他拿出一本帛书,对张良说,“我看你是个可以教导的人。这些天,我是在考验你的意志力,看你沉不沉得住气。你终于达到了我的要求。现在我把这本书传授给你。你要仔细研习,读懂了这本书,你将来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我敢断言,十年后你会发迹,十三年后你到济北来见我。告诉你,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就是我。”老翁说完将书交给张良,转身就离去了。从此,张良再也没有见到这个成就他万世英名的老翁。这位老翁就是历史上传说的黄石公。

天亮以后,张良打开那本书,发现原来竟然是《太公兵法)(一说是《黄石公三略》)。张良觉得此书非同寻常,于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研习诵读它,渐渐烂熟于心。

对《太公兵法》谙熟于心的张良从此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莽撞了,做什么事都要谋而后动,逐渐成为了一位工于谋略的奇人。

在下邳期间,张良结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叫项伯。项伯和项梁是兄弟,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兄弟两人都是项羽的叔父。楚国灭亡之后,项梁带着侄儿项羽逃到了吴中,项伯则逃到了下邳。在下邳,他碰到了同是朝廷钦犯的张良。不过此时的张良已经隐姓埋名在下邳城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算是扎稳了脚跟,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那位策划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项伯见到张良时,正苦于无处藏身,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窘境。张良果断地收留了他,算是救了项伯一命。

鸿门宴力挽狂澜。

秦始皇虽然躲过了张良的行刺,但秦王朝并没能因此而摆脱迅速败亡的命运。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于出巡的途中。秦二世继位后,变本加厉地用强权统治天下,闹得民怨鼎沸。一场大的社会风暴即将来临。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率先在大泽乡举起反秦大旗。起义军攻州掠郡,不到两个月就发展到几十万人。此时的历史形势也促使张良加入到了反秦起义的行列。他聚集了百余名少年,拉起一支队伍,在下邳一带开展反秦活动。他自知靠手中这点人马难成反秦气候,打算去投靠一支实力比较雄厚的反秦队伍。不久,一个叫景驹的人在留县(今江苏沛县东南)自立为楚王,扯起反秦大旗,以“光复楚国”号召,四处招兵买马,张良决定前往投靠景驹。

在途中,张良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关键人物。这个人就是刘邦。刘邦是沛县人,陈胜起义后,他率众杀死了县令,起兵反秦,自称沛公。起兵不久,他的部将雍齿就背叛他,据守丰邑和他作对。刘邦率兵攻打他,却不能取胜,很是苦恼,打算去景驹那里搬取救兵,不想却与张良相遇。

刘邦素闻张良之名,对他早有几分景仰;而张良也早就听说过刘邦的不少传奇故事。二人一见如故。张良以《太公兵法》中的策略去试探刘邦,想不到刘邦竟然一触即通,不但能完全领会张良的意思,并且在应用上也能做到恰到好处。张良不禁感叹道:“沛公真是天生英才呀!”二人相见恨晚,于是将兵马合为一处,统一归刘邦指挥。刘邦封张良为厩将(统领骑兵的将领)。从此,张良的命运就紧紧地跟刘邦联系在了一起。

张良不仅善于奇谋,而且还非常重视发动群众。他为刘邦总结出了这样一条道理:战争不能光靠军事手段解决问题,还要辅之以政治手段。刘邦深知,在他的部下当中,善战的武将众多,懂兵法的高级参谋人员则太少,而像张良这样工于奇谋的更是少之又少。更重要的是他和张良一见如故;张良所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战术思想,总是很适合他的胃口。之后的西征途中,张良给刘邦出了很多高明的主意,对刘邦成功率先进入关中、抢得逐鹿天下的先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军向咸阳城进发,到达灞上(今陕西西安东南)。秦王子婴不战而降。刘邦顺利抵达咸阳城。进入咸阳后,刘邦看到秦宫里华美的陈设、漂亮的宫女,以及数不尽的金银珠宝,作为一介市井之徒,他很难抵得住秦王朝宫室的诱惑,就想住下来快活一番。

张良对他说:“正因为秦王朝暴虐无道,天下才反叛它,所以沛公您今天才能进入咸阳,来到这里。我听说,大凡为天下铲除暴政、替天行道的人,都应当以朴素为本。如今沛公您刚刚进入咸阳,就想贪图安逸,沉溺于声色犬马,这就和人们通常所谓的‘助桀为虐’没有什么区别。”刘邦素来尊重张良,见张良说得如此郑重,只好率军返回灞上。

刘邦回到灞上,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召集关中父老集会,向他们公开宣布:“根据怀王与诸将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我将成为关中王。现在我与诸位约定三条:废除秦的严刑苛法,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约法三章”。刘邦此举赢得了关中地区的民心,这为他后来从汉中回师关中,平定三秦,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刘邦进入咸阳后不久,项羽也率领各路诸侯大军向咸阳进发。当他到达函谷关时,得知刘邦已进入咸阳多时了;而且刘邦居然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他入关进入咸阳。项羽火冒三丈,一举发兵攻占了函谷关。

就这样,原来在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支军队就要走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这时,项羽的叔父项伯因为一直对张良心存感激,要找机会报答张良。他见项羽正积极备战,准备第二天攻打刘邦,心里非常担心。于是连夜偷偷跑到张良那里,告诉他项羽明天早上就要攻打刘邦,希望张良能够跟着自己逃走,不要跟着刘邦枉送性命。但张良和他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看重情义的人。此时他自然不会抛下刘邦不管。于是他让项伯稍等片刻,他要先去和刘邦道个别。

张良见到刘邦,把这一紧急军情向他做了汇报。刘邦听了,脸色骤变,不知如何是好。张良便问他是怎么得罪项羽的。

刘邦于是向张良和盘托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有人教他不要让项羽和其他诸侯的军队入关的。

张良于是叫他赶快去见项伯,通过他向项王说明他并没有背叛项王的意思。刘邦一见项伯,就像是看到多年不见的贵客似的非常兴奋,硬是以对待兄长的礼节款待项伯。一番客套、一番交情之后,刘邦开始向项伯表明“心迹”。项伯表示愿意连夜赶回鸿门,代刘邦向项羽表明心迹,并叮嘱他明天早上要早点儿亲自来项王那里谢罪。

第二天一早,刘邦就带着包括张良在内的一百多名随从前往鸿门拜见项王。一见到项羽,刘邦就赶紧上前赔罪。在接受了刘邦的赔礼道歉后,项羽下令摆酒设宴,答谢刘邦前来冰释前嫌,并要与刘邦尽兴聊一聊各自分兵作战以来的所见所闻。

席间,亚父范增屡次给项羽递眼色,并三次举起玉玦,要项羽解决掉刘邦。但项羽不为所动。他只好叫来项庄,要他在宴会上舞剑助兴,乘隙一举结果刘邦。

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项伯也拔剑出鞘,说项庄一个人舞剑太孤单,不如两个人对舞。在舞剑的过程中,项庄有几次险些得手,但每到关键时刻项伯总是用身体掩护刘邦,结果导致项庄始终不能得手。尽管如此,情势看上去依然非常危急。

这下可急坏了张良,他立即起身步出营帐外,来到军门找到樊哙,要他进去保护沛公。

樊哙一手握着宝剑,一手提着盾牌闯入军门。项羽见状,立即按着宝剑直起身子,厉声责问樊哙。

张良生怕项羽此时失去了控制,那样的话,刘邦就是插翅也难逃了。于是他赶紧上前说:“请项王息怒,这位是为沛公驾车的驭手樊哙。没有得到项王的指示就冒冒失失地闯进来,还请项王恕罪!”

樊哙刚坐下一会儿,刘邦便起身借口要上厕所,并顺便把樊哙叫了出来。

沛公出去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前去召唤沛公,但许久不见回来。张良起身对项羽说他出去看一看。张良找到了刘邦。刘邦想就此离去,但还没有向项王告辞,正在发愁。樊哙认为不要管那么多,既然是做大事,那么就不应拘泥小节。况且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他们是人家砧板上的鱼肉,还是赶紧走掉为妙。张良认为,此刻再不脱身,到时候想走就没那么容易了。

刘邦于是让张良留下来向项王致谢,留下白璧一双献给项王,玉斗一对送给亚父。

在整个鸿门宴中,张良虽然不是主角,但是他很好地扮演了绿叶的角色。在鸿门宴上,如果不是张良随机应变,如果不是他在关键时刻出去召来樊哙,那么就是有十个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刘邦也难逃一死;如果不是他留下来辞谢,刘邦的不告而辞同样会给范增等人以发兵攻击的借口。总之,在鸿门宴上,张良这位配角在刘邦生死攸关的时刻发挥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刘邦事事依赖和期待张良,因为他相信,每到关键时刻,张良总能将事情摆平。

屡出良谋,助刘邦定天下。

项羽进入咸阳后,大肆逞威,不但纵兵劫掠,而且放火焚烧宫室。据说阿房宫就被他一把火烧了三个月。他自封为西楚霸王,接着分封诸侯。刘邦也没有如怀王当初与诸将所约定的那样被封为关中王,而是被封到了偏远的巴、蜀一带,名为汉王。

刘邦心有不甘,他想得到汉中的地盘。毕竟汉中离关中更近一点。于是,他派人给项伯送去了十分丰厚的礼物,要他到项羽那里通融一下,希望能得到汉中。果然,刘邦如愿以偿,顺利地得到了汉中之地,定都南郑。

张良不是带兵打仗的能手,一方面是因为他长于奇谋,拙于战术,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体弱多病,不适合领兵作战。所以,他一直未曾单独领兵作战,而是作为谋臣时时跟随汉王。如果说韩信是刘邦集团的前敌总指挥,那么张良就是刘邦集团的总部参谋长。

由于刘邦所面临的战场是楚汉相争的正面战场,常常免不了要和项羽作战。

汉王三年(前204年),项羽又来挑战刘邦。他突出奇兵,将汉王刘邦包围在荥阳。面对楚军强大的攻势和项羽在战场上的尽情表演,刘邦很是恐惧,也非常担心,于是和郦食其商量,看该采取什么有效的办法来削弱楚国的势力。

郦食其认为,只要重新扶立六国诸侯的后代,让他们全都接受册封,他们的君臣百姓必然会感念汉王的恩德,仰慕其大仁大义,从而心甘情愿地做汉王的臣民;只要汉王的德义能够在全天下推广,那就可以南面称霸了;即使是西楚霸王项羽,也必定会提起衣襟前来朝拜汉王。

刘邦认为这个意见很好,就叫郦食其赶快去刻印,随后就带着它启程去分封六国诸侯之后。就在这时,张良回来了。听到刘邦将要分封的讯息后,他认为此举大为不妥。他随即抓起刘邦跟前的筷子,列举了不能分封诸侯之后的八大原因。他还断言,如果刘邦果真采纳了郦食其的策略,并照这样去做了,那么刘邦图谋天下的大势就一去不复返了。

听了张良这一系列切中要害、入情入理的分析,汉王连饭也吃不下了。他越听越不是滋味,吐出口中的食物,连声骂郦食其是个愚蠢的腐儒,几乎坏了他的大事。随即下令赶紧销毁那些封印。一场闹剧就这样在张良的教训声中草草收场。

在楚汉相争期间,刘邦虽然在正面战场上被项羽打得焦头烂额,屡战屡败,但在其他战场上却取得了惊人的战绩,尤其是韩信率领的那支军队。韩信不愧是当时天下第一的军事天才。任何一支看似没有战斗力的军队一到了他的手里,他很快能将其打造成一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铁军。此时的韩信威名震动天下,举手投足之间就能左右天下格局的走势。正因为如此,他希望刘邦能对他的赫赫战功有所表彰,于是便派使者前往刘邦所在的荥阳前线,要求刘邦封他为“假王”。

这时的刘邦正为眼前的战局犯愁,听了韩信来使的请求后,立即破口大骂。张良和陈平恰好在刘邦身边。一见刘邦情绪失控,张良急忙踩了刘邦一脚,并悄声对刘邦说:“现在荥阳的形势对汉军十分不利。以韩信现在的实力和威望,如果他真的要称王,那么大王您能阻止他吗?这样恐怕反而会促使他心生变故,不如将计就计,因势利导,答应他的要求,封他为齐王,好好地安抚他,让他安心地防守齐地,从而使项羽在战略上陷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刘邦听张良这么一说,猛然醒悟,于是立即派张良前往齐地,立韩信为齐王,并征发韩信之军进攻楚军。

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后,彻底打消了项羽希望出现的韩信自立为王,楚、汉、齐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韩信站在了刘邦这一边,不时从齐国向项羽的后方发动局部进攻。而彭越又不断地在项羽的后方往来袭击他的运输线。在正面战场上的刘邦则屡败屡战,不断地从关中地区征调来大批生力军和项羽拼消耗。英布、刘贾等人也隔三差五地从侧翼对项羽发起攻击和骚扰。加上此前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赶走了谋士范增,得力猛将龙且在齐国战死,而另一位大将钟离昧又无端受到了他的猜忌,他的手下已经没有一位能替他独当一面的将领。从战略态势上讲,项羽已经陷入了被包围的境地,而且时时面临着兵疲粮尽的危险。

刘邦抓住有利时机,向项羽展开了政治攻势。他先派陆贾到项羽处,要求项羽释放他的父亲和妻子,双方和解,各自罢兵。项羽没有答应。不久,刘邦又选派了一位善于辞令的儒生前去劝说项羽,希望罢兵讲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项羽答应了。

由于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刘邦也觉得累了,就想松一口气,打算率军回关中休养。可是张良和那位堪称阴谋家的陈平却不答应。两人对刘邦说,他们已经占有了大半个天下,诸侯纷纷归附和支持他们,而项羽则陷入了兵疲粮尽、孤立无援的困难境地,现在正是彻底消灭项羽的最好时机。如果不趁这个有利时机击败项羽,那么,一旦等他缓过劲儿来,恢复了元气,要想打败他就难了。换句话说,不趁眼前这个大好的时机消灭项羽,就等于是放虎归山、养虎遗患。

每到关键时刻,张良总会给刘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而每到关键时刻,刘邦总是会毫无保留地采纳和接受张良的意见。这大概就是他们君臣的相知、相依、相助。刘邦听张良这么一说,立刻来了精神,也顾不得什么和平协议,立即挥师越过鸿沟,马不停蹄地追击项羽。

最后,韩信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法,终于打败了项羽。项羽在乌江边上自杀身亡,悲壮地结束了自己轰轰烈烈的一生,死时年仅31岁。

封一人,安群臣。

刘邦灭掉项羽以后,天下诸侯纷纷劝进,拥戴他登基即帝位,成为天下共主,建立汉朝。为了感谢天下诸侯和一些功臣宿将的拥戴之功,刘邦要分封一批诸侯和功臣。张良虽然没有带兵打过仗,不曾有过战功,但是刘邦还是让他自行选择齐国的三万户作为食邑。

不过,张良明白,既然刘邦视他为“帝王师”,那么对他的奇谋同样会有所忌惮,现在如果接受刘邦的建议,在齐国自择三万户,将来要是有小人嫉妒,从中挑拨,诬陷自己在齐国图谋不轨,刘邦同样会猜忌自己,继而对自己下手。因此,他坚持不领他的这份厚礼。

刘邦巴不得所有的功臣都像张良这样推辞谦让,毕竟,谁又愿意把自己家的地盘多分给人家呢?于是他封张良为留侯,让他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不过,刘邦这次分封功臣只封了二十多人,显然不能满足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他们这么多年之所以愿意跟随刘邦出生入死、抛妻别子,就是因为他们认定刘邦最终能取得天下,想跟着刘邦沾点光,被封个一官半职。于是这些将官们彼此之间日夜争功、表功,以期引起皇上的注意。有些将领在彼此争功相持不下时,甚至还拔剑相向。

留侯张良看在眼里,忧在心里,他深深为刘邦担心。在他看来,分封功臣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到底谁的功劳大,谁的功劳小,不是靠谁一句话说了就算的,需要逐一核定;而核定功劳又是一件耗费时日和人力的事情。但是此事决不能拖延,至少要先让将士们吃下定心丸,让他们明白只要有功,就一定能够得到封赏。于是他心生一计,打算让刘邦对功臣们表现出积极的姿态,让他们安下心来。

一天,汉皇刘邦在洛阳南宫(起初定都之处)与张良议事,他从阁道上看到很多将领坐在沙地上互相议论,那情形好像是在争议什么大事似的。于是他问张良那帮人在商量什么。

留侯张良故作危言耸听状,回答刘邦说:“陛下您难道不知道吗?他们这是在商议如何谋反呢。”

刘邦非常吃惊,连忙问道:“此话怎讲?天下已经归附,社会趋于安定,他们凭什么要谋反呢?”

留侯说:“这个并不难理解。陛下想一想,您以平民的身份起兵反秦,然后与项羽相争,靠着这些人得了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而得到封赏的人只有二十多位。除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功勋卓著,无可争议外,像萧何、曹参等人差不多都是与陛下关系亲密的故旧好友。而此前被陛下所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时所痛恨的人。陛下想一想,这么多年的仗打下来,立过战功的人数不胜数。现在根据军吏所核定的功劳簿,如果陛下都比照前面这二十几人,按比例分别对每个立功的将士进行封赏,那么即使陛下把整个天下拿出来,也不够封赏的。正因为如此,这些人担心陛下不能全部封赏,并借他们以前犯下的过错而诛杀他们,所以就聚集在一起图谋造反。”

张良的这个故事编得天衣无缝。刘邦听了面露忧色,急忙问张良该怎么办。张良见刘邦上套了,趁机要刘邦赶快封赏雍齿,让群臣看看连雍齿这种他最痛恨的人都得到了封赏,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必然会得到封赏呢?

刘邦欣然地采纳了张良的建议,随即大摆酒宴,大宴群臣,当众下诏宣布封雍齿为什方侯,并责成丞相、御史尽快核定各位将领功劳的大小,以便继续进行封赏,群臣山呼“万岁”。宴会结束后,大家不再去争什么战功了,彼此都高兴地说:“连雍齿都被封为什方侯,我们这些人就更用不着担心了。”

于是,争功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朝廷上下一团和气。当然,这一切都得益于张良的奇策妙计。

巧用智谋,保住刘盈太子位。

刘邦迁都长安后,留侯张良也跟随刘邦进入了关中。天下已经安定,虽然也有零星的反叛之事发生,但那些事有陈平及其他一些文武大臣帮助刘邦,令刘邦对付起这些叛将来也并不怎么费力。

此时,由于吕后的专权,刘邦非常厌烦吕后,对吕后所生的儿子太子刘盈也很看不惯。刘盈生性懦弱,没有阳刚之气,全不像在乱世中历练出来的人。刘邦认为他禁不起大事。相反,赵王如意(戚夫人所生)却非常聪明伶俐,长相及一举一动和刘邦都颇有几分神似,深得刘邦喜欢。于是刘邦便产生了废立之意,打算废掉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

然而,刘邦此议一出,立即招来了众多文武大臣的一致反对。一则因为自周朝以来,嫡长子继位已是法定的惯例。一些大臣甚至引经据典,说当年晋国之所以会引起大乱,就是因为废长立幼;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同样是因为废长立幼。尤其是那位给汉朝制定礼仪的叔孙通,更是不惜以死相谏。二则因为刘邦的汉王朝从很大程度上讲是夫妻店。吕后经常参与军国大事,文武大臣都和她很熟。尤其是跟随刘邦从沛县起兵的那帮文臣武将,他们都很尊重吕后(樊哙还是她的妹夫)。吕后自从在沛县嫁给刘邦后,一直待刘邦的这群难兄难弟不薄,所以他们普遍都支持和同情吕后。但吕后还是不能放心。她早知留侯张良擅长奇谋,皇上对他非常信任,每到关键时刻总是会找他拿主意。于是,她赶紧派建成侯吕泽去求张良帮忙。

已经习惯于不问世事的张良当然不愿管这些事。他不愿意卷入党派之争,拒绝了吕泽的请求。因为他认为废立太子一事完全是皇上根据自身的偏爱而定的事情,立谁都是立他的儿子;这是至亲骨肉之间的事,外人是不好去插手这种事情的。

但是,不管张良怎么推辞,吕泽就是不死心。因为得不到张良的计策,他在吕后那里交不了差。

张良见无法推脱,看来不想办法是不行了。但是他已闭门不问朝事一年多了,这个时候出面劝说刘邦,刘邦肯定会不高兴,说不定还会怀疑他闭门修炼是假,于密室中图谋不轨是真。于是他给吕泽出主意说,叫太子派人带着太子自己的亲笔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迎请四位长者,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山四皓”。

这四个人来到长安后,住在建成侯吕泽家里。

汉十一年(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叛乱。此时刘邦正身患重病,想让太子率领军队前去征讨叛军。建成侯吕泽听说此事后,想知道是凶是吉,于是立即回去问“商山四皓”。

四人得知此事,认为如果陛下现在真的命太子率军前去平叛,那么事情就危险了,太子的地位恐怕将难以保住。他们告诉吕泽让吕后见了刘邦该如何哭诉,以使他收回成命。

不得已,刘邦只好统领诸将御驾亲征,凡是在京留守的文武大臣都前往灞上送行。留侯张良虽然有病在身,但也勉强起来送到曲邮。他劝刘邦不要跟楚国人争较一时的高低,要以打赢全局的战争为目的。

刘邦看到张良拖着弱不禁风的病体还不忘为自己献计献策,感慨万分,叫他好好养好身体。张良见刘邦动了故旧之情,于是趁机劝谏刘邦任命太子为将军,以确保京城不出意外。

刘邦答应了张良的请求,并嘱咐张良多多辅佐太子。张良自然也满口答应。

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得胜从前线归来,由于受了伤,病得更加厉害。他想起刘盈这个不禁事、懦弱无能的儿子,认为他挑不起大汉的天下,加上戚夫人不停地吹枕边风,越发想废掉太子。

留侯张良听说后,亲自前往劝谏。但刘邦这次似乎已经铁了心,一向对张良言听计从的他这次居然听不进张良的劝告。张良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从此称病,再也不理朝中之事,继续修炼他的导引辟谷之术。

一天,刘邦大宴群臣。宴会开始后,太子刘盈在旁边侍奉刘邦,而在太子身后始终跟着四个人。这四个人都在80岁以上,须发皆白,鹤发童颜,衣冠服饰十分奇特,气质不同于常人。刘邦感到很奇怪,忙问他们是什么人。

这四个人见刘邦亲自询问,便纷纷上前自报家门,各自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一个叫做东园公,一个叫甪里先生,一个叫绮里季,一个叫夏黄公。

刘邦听了大惊,因为他寻求诸位长者好几年了,他们都不领情。而现在他们却愿意跟他的儿子交游,刘邦对此十分不解。

他们回答说:“陛下轻视士人,谩骂儒生,对小民傲慢无礼。我们都是信守道义的人,不愿受辱,所以对陛下敬而远之,逃亡隐藏起来。后来,我们听说太子为人仁厚孝顺、恭谨谦逊、爱慕士人,天下人没有不伸长脖子甘愿为太子效死的。于是,我们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刘邦听他们这么一说,心里又恼又喜,恼的是废立太子的事恐怕就要搁浅了,喜的是刘盈居然能让“商山四皓”甘愿为他效力,说明他还不至于那么懦弱无能,于是向四人道谢说:“既然如此,那么就有劳诸位始终如一地调教和保护太子吧。”

从此,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然而,刘盈之所以能最终保住太子之位,虽说是因为刘邦看到有“商山四皓”辅佐太子,觉得太子根基已固,又有以吕后为首的吕氏集团的支持,才最终打消了废立的念头。但是,刘盈之所以能得到“商山四皓”的辅佐,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留侯张良向他推荐了这四个人。并告诉他如何才能请出这四个人。而后来事态的发展也确实如张良所料。如果不是张良临时支招,刘盈及吕后恐怕早就被打入冷宫了。

下邳拾履13年后张良随刘邦经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看到了那位送他兵书的老翁所说的那块黄石。张良不忘老翁的传授指点之恩,于是就把那块黄石取回来,把它当做最珍贵的宝物供起来,四时祭祀。

张良死后,他的后人按照他的遗嘱,将那块黄石和他一起安葬了。此后,张良的后人每次上坟以及在伏日、腊日祭祀张良时,都要一并祭祀那块黄石。

同类推荐
  • 西晋贾皇后北魏胡太后传

    西晋贾皇后北魏胡太后传

    贾皇后贾南风其貌不扬、丑而短黑,因为晋惠帝白痴,作为皇后的她乘机谋于钻营,精于权术,史称“妒忌多权诈”。她独揽朝政,使西晋陷入“天下咸怨”的局面,最终她因杀害太子而被毒死。北魏胡太后美貌倾城,临朝达十年之久,在政治上恣意专权,生活上放荡不羁,害死亲子,最后被沉尸黄河,她葬送了北魏江山,将北方统一大业推向分裂的深渊……本书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两位恶后合传,通过她们的权诈狠毒、不得善终,勾勒出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全貌。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曹锟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曹锟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蒋介石评说古今人物

    蒋介石评说古今人物

    本书从评说人物这一层面,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蒋介石的个性特征、人际交往、思想观点及政治谋略等多个方面,是从新的角度对蒋介石进行研究的有益尝试。与其他同类著作相比,本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人物的选取上,该书所涉猎古今中外 170多位历史人物中,既有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巨擘、将令、文人,如孔子、孙中山、毛泽东、罗斯福等,也有鲜为人知的“小人物”,如蒋介石的亲属,这就让读者眼中的蒋介石更加丰满,更具立体化。其次,本书对人物进行了合理的分类,给读者以脉络清晰的感觉。三是评说原文分别取之于蒋介石的论著、书信、谈话、命令和楹联等,对人物的评价,既有总结性的,也有随意性的,严谨而不失自然活泼。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大元帝师八思巴

    大元帝师八思巴

    这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主要以元世祖忽必烈的崛起和建立大元帝国为历史背景,介绍了一代帝师,精通五明的雪域圣僧八思巴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恋恋情深

    恋恋情深

    [花雨授权]她拒绝了她爱着的男人的求婚,却在同一天答应了他的求婚!然而她却不知道,这桩协议的婚姻会带给她这样大的震撼与幸福感,为什么她还会如此不安呢?她是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是要相信自己的心?
  • 爱比恨多一点

    爱比恨多一点

    宋槿和江志盛在一起后,恨过他也爱过他,但后来她发现爱始终比恨多一点……这个霸道的男人毁了她的世界,却也重新给了她一个世界。
  • 流年两生引

    流年两生引

    上古神剑相继出世,她接连中奖。两世沧桑,她是惊世易冷的烟花!一段情缘,勘不破悲欢离合!两界飘摇,为何要血雨腥风?宿世因果,当断?当乱?可是相思入骨,谁拿情深乱了流年?
  • 曾国藩大传

    曾国藩大传

    他是湖湘大儒,步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创造了清廷任官奇迹;他创办湘军,为挽救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克己勤政,鞠躬尽瘁;他是功成名立的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也是杀人如麻的“曾剃头”……曾国藩的真实面孔到底什么样?
  • 晨之雪

    晨之雪

    当腹黑女遇上腹黑男,浪漫的校园气氛,究竟有什么故事发生?敬请期待!
  • 名侦探柯南之醉流年

    名侦探柯南之醉流年

    名侦探柯南同人文,原创作品。新兰同人,喜欢新兰,以后的文都会是新兰同人,微虐,里面有快斗青子白马红子灰原琴酒等等各种cp,保证圆满结局甜文,基佬走开,新兰党戳进另外第一次写文,更新时间较慢请大家谅解!
  • 遇见星晴遇见你

    遇见星晴遇见你

    一见钟情的喜欢,是我的幸运,还是你的眷恋?那些感情,似花娇,比阳烈。那么善良的我们,一定是最幸福的吧!
  • 听见烟雨

    听见烟雨

    在宇宙的大千世界中,次元中的某个角落都在暗暗的发生着变化。一个人,不知不觉间走入了这其间,又会有怎样的烟云呢?(五著之一,姒作)
  • 逍遥天下之蓝城城主

    逍遥天下之蓝城城主

    前世是她,今生变成了他,老天爷你耍人玩?面对如此结局他只有认了,还好作为一个万千宠爱于一生的小王爷也没什么不好!于是一个被敌人视为魔鬼;一个被万千女人仰慕;一个被千万男人嫉妒与无可奈何的蓝夜闪亮登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