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08700000004

第4章 父亲走了

父亲走了,走得很安详。我赶紧抬头看墙上的挂钟,时间定格在2011年10月13日12点25分。

父亲是坐在沙发上告别人世走向永恒的。他这样的告别仪式与我阅历中所见过的逝者向人世告别的方式是不同的。母亲在一旁手足无措地号啕,我却异乎寻常地冷静。我安抚母亲,让她坐在沙发上,叮嘱她千万别过度伤心,因为她也已经83岁高龄了。举案齐眉、一路相携走了60多年人生的老伴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母亲的悲痛、失落肯定是尖锐又刻骨铭心的。个中滋味也是我这个做儿子的不能完完全全深刻理解的。但是在自然规律面前,人是多么渺小、无能、无助和无奈。当死亡之神来敲门的那一刹那,我们唯有恭恭敬敬地迎接,别无选择。我唯有恳求母亲千万别过度悲痛而伤了身心。

母亲稍稍平静了,我转而注视起了父亲。他蜷缩在沙发里,右臂靠在扶手上,头无力地垂在右臂上,嘴微微张开,仿佛还有无数的话要告诉我。其实,他早在一星期前已经说不清话,也进不了食了,生命之火正在慢慢地式微。他只能“咿咿呀呀”地招呼我们。靠他的手势、讲话的“咿呀”声,我们才能理解他需要什么,然后,再帮助他完成。然后他就会欣然地点点头。这个理解的过程有时很短,仅需要几秒钟,有时会很长,几分钟都不能理解。就在他走的三天前那个下午。他躺在床上“咿咿呀呀”总是踹掉被子。我呢,他踹一次我就帮他盖一次。但他就是那样不安分,而且蹙着眉头,不停地要水喝。最后我终于理解了,他肯定是感觉热了。我试着把被子给掀开,让他枯瘦的双腿露出来,他果然安宁了,不久就昏昏睡去了。望着安睡的父亲,我双眼湿润了。原来人在弥留之际是如此的无助。“力不从心”,这个我们经常在念叨的成语,现在以这样一种场景生动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是啊!父亲已经一星期没进食了,他连衔着吸管吸点水的力气都没有了,靠我们用针筒喂点水或者牛奶维持着生命。这会儿他终于油枯灯尽了,默默地蜷缩着,像一只干瘪的虾。这世界上一切的是是非非、酸甜苦辣、冷暖炎凉于他都没有任何联系了。我的心在颤抖。我轻轻地抚摩父亲的额头,还留着暖暖的余温,摸他的小腿,已经有了刺透我心的寒气。我把父亲抱起来,轻轻地,虔诚地放在已经准备好的铺板上。父亲从没有那么听话,从没有那么顺从地任我摆布。“儿子帮助父亲时,两个人都哭了。”这最后一次帮助父亲时,父亲已经哭不出来了,唯有我独自泪两行。

就在这个上午的10点半,父亲躺在床上,突然“咿咿呀呀”地招呼我,手无力地指向脚后方。我贴着他的嘴试图听清他在说什么,但徒然。我只能问他:“想喝水?”他摇头。“把被子再盖舒服点?”他摇头。“还有什么要交代我的?”他摇头。他的手尽力举起来指向斜后方,我终于明白了:“爸,你是要坐到沙发上是吧?”他终于点头了。我把父亲抱到沙发上,用靠垫、被子把他圈拥起来,他就这样右臂靠在扶手上,头垂在右臂上,昏睡过去。11点的时候我看过他,还在正常地呼吸,没想到,到了12点25分他就走了,再也不需要什么氧气了。从坐在沙发上到离开我们,他没有说过一句话,也没有任何的挣扎,就这样异常平静地告别了我们。

父亲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方式与我们告别?是他还牵挂着我们,还想看看我们活动的身影,还是他在最后的时刻想告诉我们做人始终得堂堂正正,还是俗话说的“知道死,就起来坐”?我找不到答案。这个答案被父亲带走了,也成了永远的谜。但是,父亲选择这个独特的告别方式,我欣慰,我尊重,我从心底里感谢父亲。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讷于言,敏于行。只要自己力所能及的,他就不求人。父亲一直以来都顾着我们,在大西北支内时省吃俭用寄钱给我们,在我插队回农村时,每次默默地给我整理行李,煎好满满两大瓶咸带鱼给我带走。我女儿出生后,为了能让我们夫妇安心工作,他和母亲挑起了养育孙女的重任,即便已经85岁高龄了,家中还是他做饭给我们吃。父亲平平淡淡的一生,也是勤勤恳恳的一生。

现在,父亲走了。他走了,他的温暖还留存给我们。他不仅选择了一个好的方式,还选择了一个好的时机:让我们安安稳稳地吃好了中饭;挑了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整整一个下午我们可以从从容容地为他料理后事,也让各路亲朋不至于摸黑踉跄地匆匆奔丧。父亲啊父亲,想到这些我的泪不禁又“扑扑……”往下掉。

父亲刚过了95周岁生日,许多亲朋都安慰我,告诉我这是“喜丧”。确实,父亲是因为自然衰老而走向天堂的,其间没有什么痛苦,也没经什么折腾,对于这点我真的很欣慰很欣慰。但我还是永远失去了父亲,那个疼我、爱我的父亲。他只能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了。

父亲,走好。母亲的心

晚餐时家里的气氛有点凝重。为了给女儿饯行,我做了一桌还算是丰盛的菜,但妻子就是提不起胃口,呆呆地坐着。墙边堆着整理好的行李一箱、一包、一袋。

女儿明天上午才成行,但这凝重的气氛两天前就在家里渐渐弥漫了。那天晚饭后,女儿边拎出那个红红的行李箱边对我说:“爸,车票我下午已经买好了。”就是这句话拨动了妻子那根最脆弱的神经,我看见她眼光一闪,眼神里闪现的是担忧和惆怅。女儿把需要带的东西一一搬出来,妻子坐在床边,把衣服一件一件慢慢地、工整地折好、叠好,再一件一件装进一个一个马甲袋,再一一地放进了行李箱。她的动作沉缓,神色庄重。我知道这衣服里叠进了她对女儿的万千关爱,这马甲袋里装满了丝丝缕缕的牵挂和思念。

照理,家里的气氛不应该如此凝重的。女儿上大学已经两年了,独自来去也许多次了,况且宁波到上海也没有什么不安全因素。问题是女儿最近感冒了,连着两晚半夜咳醒了,这又触动了妻子心里最柔弱的部位。女儿打小经常因感冒咳嗽引发支气管炎。虽说大了情况也好多了,但是一个感冒还老是不清不爽要拖个一月半月的。现在秋凉了,如果感冒引发支气管炎确实很头痛,难怪妻子心生担忧。

妻子为女儿是呕心沥血的,疼女儿有时简直到了莫名其妙的境地。在我们住老屋时,墙门里的孩子一起玩过家家、捉迷藏总免不了磕磕碰碰、龃龃龉龉,她一有空闲就会下楼去打着毛线盯着他们,生怕女儿被人欺负了。有一天,她刚下楼不久,就牵着哭哭啼啼的女儿满脸怒气地上来了。原来,她下去就看见女儿一个人面壁而站,其他孩子在院子里快乐地上着课,是女儿不守纪律被“小老师”罚站立壁角了。这下把妻子气糊涂了:占着我们的凳子,用着我们的黑板,却没有我们女儿玩的份!她一气就收了凳子、黑板拉着女儿要回家。然而,女儿却不领情,她甘心受罚,她觉得和小朋友玩才是她最大的乐趣。于是,女儿哭哭啼啼,妻子满腹愤慨,我是啼笑皆非。

女儿上学了,她的学业又成了妻子的一大心病,特别是高中那几年,女儿学的课程她是“看看明明,捋捋平平”,压根就没法掺和。但她有她的办法,一吃完晚饭就把女儿赶到小房间,没别的,就两个字——看书。而她呢,一会儿送水果,一会儿送牛奶,一会儿送点心。看见女儿埋着头在学习,她出来时对我微笑,如果女儿在耗时间,她就冲我发脾气,说我不关心,“养不教父之过”。犯“错”的是女儿,挨骂受训的是我。她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倾注着对女儿的爱。其实,女儿是反感的,她私下跟我说,“妈这样我真受不了”。我曾经委婉地和妻子说是不是给女儿留点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招来的是一顿抢白。“你倒好,就会做好人。她的空间和时间以后多了去了,现在不给她空间和时间是为了以后有更大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我不得不承认她的话有道理,看看周围,看看高考带着血腥味的竞争,我无语。

在沉闷的气氛中吃完了晚饭,女儿打破了僵局。她说:“妈你放一百个心,同寝室四个人就我身体最棒了,支气管炎早见鬼去了。”妻子勉强挤出了一点笑容,“记得吃药,夜里睡相好点,现在是秋天了。”这一夜女儿睡得很安稳,没一声咳嗽,蒙眬中我倒是好几次被妻子弄醒了,她一定又是摸索着看女儿去了。

到和女儿分开的时候了。我把行李箱、行李包踏实地放在行李架上,妻子又亲自用手推了推才放心。她拿出餐巾纸把那个小餐桌仔仔细细擦了一遍,又用报纸把座椅“啪啪”地掸了好一阵,这才叫女儿坐好。女儿刚坐下,她又郑重其事地把女儿叫到车厢的连接处,向她交代起注意事项:1.下车时别忘了行李;2.记得按时吃药;3.随时发短信报告所处的位置;4.下车后打的要记住车子的车牌号;5.到了寝室马上给家里打电话。

列车缓缓地启动了,我们频频挥手与女儿告别,妻子早已是泪流满面。列车载走了女儿,也载走了她的心……

同类推荐
  • 寄小读者

    寄小读者

    本书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冰心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 白话论语

    白话论语

    国人历来推崇孔子,孔子是大教育家,是教师师祖。从古至今,《论语》译本不少,但大多数不适于普通民众,往往是注释类居多,有些实用的,又辞藻过分华丽。本册书稿注重实用性,通俗易懂是其立足之本,即使对于初学者来说也是极易入门的。
  •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这本书中记了很多,节日、物品、礼节的由来。
  • 我在朱家角等你

    我在朱家角等你

    《我在朱家角等你》是视障人士沈文伟的文学作品集,是他多年笔耕不辍汗水凝聚的成果,题材包含小说、散文、随笔、收藏鉴赏等,其中许多故事围绕朱家角或某个小镇展开,体现了水乡的风土人情,既温情又引发人深思。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热门推荐
  • 大佬的原生幻想

    大佬的原生幻想

    黑暗笼罩神州,人性泯灭良知。生物变异,无数人死于非命。当末世来临,人性被放大了无数倍,可怕的不仅是丑陋的怪物,还有人心……你能否在这个黑暗的时代生存?一天?两天?还是三天……(与正文内容毫无关系)
  • 基亚斯反叛的鲁路修

    基亚斯反叛的鲁路修

    血染的机甲,冰封的刀刃,这是一个阴谋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王的时代。“错了吗?不对,错的不是我,是世界!”“我希望人们都能发自真心的露出笑容~”“我所做的一切,自然有后人评说对与错。只求无愧于心,不乱于情。不求闻达,不求名利。”“所以,这本书到底说的是什么???”(试水作,写的很差,别看。)
  • 妖舞不二

    妖舞不二

    在魔音穿脑之时便注定要毁之殆尽——她的远大志向,在遇上他那一刻已发生质的变化。当你发现原本嫌恶的生物变得无比顺眼,当你惊觉避之唯恐不及的人已再难割舍,那么——还等什么呢,这是一个妖魔乱舞的世界,所以——太过感性的你请远远绕开他们的故事,否则,那密林上冉冉的月光定然将你迷惑……
  • 末世黑城

    末世黑城

    病毒爆发,末世降临。这是一场灾难,属于全人类的灾难。在吴凯感染弥留之际,一个神秘的系统降临……
  • 麦块里的火影世界

    麦块里的火影世界

    这本书已经写崩了。小杨会重写的,改动也很大。如果真的喜欢mc和火影,你去看《麦块中的火影世界》吧。
  • 人类的家园

    人类的家园

    本书是一本专属于房龙的、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地理书。它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紧扣“人”的观念,将人的活动和重要性提升至首位,自始至终关注的是“纯人”的那一面——科学、艺术、商业、宗教和政治,从历史的高度阐释了人与地理以及地球的关系,生动地演绎了“人文地理”这一概念。
  • 避尘斋

    避尘斋

    临安俞源镇东头巷子口儿新开了个油纸伞铺子,铺子老板是个俊俏书生,名唤张龄。“我见过你的,五十年前我在濮阳,那时老板样貌同现在一般无二。”白夕罗再一次令自己险入险境,“张龄救我!”张龄叹气,“真好似上辈子欠着你一样。”避尘斋的伞很神奇,可以救命,可以让人忘却前尘,可以编织一场美梦,甚至可以去任何想回去的时光……一把伞,半场梦,你是否愿意用自己的一命去换一场华胥。————————————————九麓元尊有多令人闻风丧胆,傅摇情就有多“不摇碧莲”,也不会有人知道曾经叱咤三界的魔头居然是个女的?傅摇情:“临渊君~”应涣:“离我远点。”傅摇情亲昵的抱着应涣的大腿不松开,应涣挣扎无果,一记裂冰掌,傅摇情,卒。后人评判,不论是九麓元尊傅摇情还是茶花小妖白夕罗,都一样的,厚颜无耻……痴情冷面临渊君vs“厚颜无耻”傅摇情
  • 穿越之我在古代养怪兽

    穿越之我在古代养怪兽

    【强强联手】(1v1)【多重身份!】【甜文】–––女主–––作为一个拥有高智商高情商高颜值的现代女性,云妤在一次机缘巧合,进到老爸的研究所,误触机关,进入一个时光穿梭器,去到一个历史上没有记录的朝代。从此养怪兽,打怪兽。闲暇时间吊打渣男贱女,且看她如何把他们玩弄与鼓掌之中。后来误打误撞嫁给神秘王爷,她的生活除了怪兽又多了一件事,惹他!–––男主–––顾时阡乃风清的战神,一出生就是,“彗星现,孤星煞”。注定是人上人。所有人对他的评论就是:冷冷冰冰,不近女色!而真实的他是这样的:“爱妃想去哪,不准离开本王,一秒也不行!”“王妃呢?”“王妃去哪了?”“爱妃今天还没说爱我。”
  • 60分钟社交金口才

    60分钟社交金口才

    本书介绍六大方面的口才技巧,既有对说话心态的引导,又有实际的方法,还有对难说的话、难办的事的通俗指导,让你练就社交金口才,掌握为人处世技巧,开创成功人生。
  • 异世之死亡医生

    异世之死亡医生

    一个拥有异能的医生,被自己的队友背叛“死亡”。他穿越多元宇宙,来到新的大陆。在这个剑与魔法激鸣,魔鬼与神明共舞,现实与幻想界限模糊的世界中,他要如何使用自己的力量,创造让人闻之色变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