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18100000158

第158章 附录

《今日女报》采访报导全文

前二十年,她因为出身问题抬不起头:后二十年,她因为丈夫女儿吃尽了苦;这二十年,她因为重拾尊严挺直了腰;从五十岁起,和工程丈夫平起平坐。

一个女人可以承受多少命运的捉弄?在逆境中,女性可以创造怎样的奇迹?相信长沙市冬瓜山二村的唐美珍可以给出一个令人折服的回答。

20岁以前,唐美珍一直生活在别人的白眼里,因为父亲是黄埔军校武冈分校第十期学员,她成绩优异却不得不过早辍学。

结婚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唐美珍的丈夫因为出身问题受到冲击,只好躲到外地工作,她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女儿长大。

可是生活的重负没有压垮唐美珍,“文革”一结束,她就鼓励丈夫报考大学。在唐美珍的鼓励和支持下,丈夫成了教授。

好不容易盼来了幸福的生活,唐美珍却不满足,她想和教授丈夫平起平坐。

今年61岁的唐美珍如今已经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想法。本报第2版将带您去见识这位不甘平庸的奇女子。

2003年2月,当笔者走进唐美珍家的时候,这个今年61岁的老太太早已是成就非凡: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15万元的商品房,丈夫当上了教授,女儿因工作在国外……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曾因为父亲的国民党军官身份而被人骂做“黑五类”的女人走过的一段传奇而辛酸的历程。

出身问题注定多难生活

1942年,唐美珍出生在湖南湘潭近郊的一农舍里,祖父是码头工人,扛过箱子,拉过商船,饱受鞭打与饥寒之苦;父亲曾是黄埔军校武冈分校第十期学员,后任国民党军队连长、营长。唐美珍的童年就是伴随着父亲动荡与逃亡的军旅生涯度过的。

解放后,唐美珍的父亲从部队逃回湘潭老家,为了隐瞒身份,全家于1950年投奔到长沙一亲戚家。

刚到长沙的时候,他们住在灵官渡口的一栋土楼,全家五口人的吃喝拉撒都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的单间里。当时父亲帮人挑粪,一天才赚几毛钱,孩子们饿了,就去河边捡人家洗菜丢的菜叶吃……

1953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让唐家的生活好转起来,做小贩的唐父被安置在一家供销社做搬运,唐美珍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家公立小学,那一年她11岁。童年时期生活的艰辛让不谙世事的唐美珍早早成熟了。为了赚取自己10块钱的学费,弱不禁风的她推着比自己还高一截的单车走到乡下。上初中以后,比同学大好几岁的唐美珍十分勤奋刻苦,她优秀的成绩和出众的能力更是被老师们所喜爱和欣赏,老师提拔她当班长,推荐她进学生会,甚至还让她代课……

1958年,将身份隐瞒了十几年的唐父看着家里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女儿一天天懂事起来,就做出了一个决定——去自首。

“当时父亲对我们说,以前是怕连累家里老小才不敢说,现在全国都在搞恢复建设,政府对‘反革命’可以宽大处理,我的问题应该不会怎么样。”唐美珍还记得,拿定主意的唐父走进街道办事处,在说清情况后,果然被“从轻发落”——在原单位进行劳动改造。从此,唐家这个守了十几年的“秘密”被传开了,邻居街坊们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在学校原本很受老师器重的唐美珍也因为父亲的问题而受到了鄙夷和冷落,她的人生开始走向低谷。

她积极要求进步,多次申请入团,可学校领导因为她“出身”不好,就是不批。学生会干部开会,就是不让她去,还说坚决不能让“黑五类”参加会议……这些给唐美珍很大刺激,从此,一个活蹦乱跳、爱说爱唱的姑娘变得沉默寡言,学习一落千丈。那时,她已经20岁了。父亲年纪大了,为了挑起家庭的生活担子,没等毕业,她就辍学走入了社会。

她去居委会想找个活儿,可居委会的干部们因为她父亲是反革命都瞧不起她,就是有岗位也不安排她。走投无路的唐美珍不愿堕落风尘,只好拖着瘦小的身体去卖血,到河边拖船……这样一过就是两年。

相似经历带来苦涩爱情

1964年,年满22岁仍没有一份正式工作的唐美珍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岳阳发电船上做炊事员的张仲池。

看着站在眼前这个黑瘦的男人,唐美珍打心眼里不喜欢,可又不能马上说不同意。左右为难的她只好陪着仲池走在烈士公园的一条小路上。那一天,他们进行了一次深谈,唐美珍了解了他的家世。

张仲池的父亲是个右派,解放后,全家在别人蔑视的眼光下生活,过得十分清贫。后来,张仲池考取了湖南大学,但在“反右”的高潮中才读了一年大学,就被赶出了学校。不久,受到刺激的张仲池又感染了血吸虫病,从此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被折磨成了皮包骨。

1967年春节,在岳阳洞庭湖畔,他们举行了婚礼。第二年,当他们生下第一个女儿张帆的时候,“文革”运动波及到湖南,张仲池的父亲被遣回老家醴陵劳动改造。张仲池怕连累唐美珍母女,便随船躲到外地工作,不敢回家。从此,唐美珍带着女儿过了近10年寄人篱下受人欺辱的生活。

丈夫一去多日,唐美珍母女也被赶回了长沙,住在东瓜山的一间破房里。没有床,她们打地铺;没有棉被,母女俩抱在一起缩在墙角。白天,她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做工,灰尘包住了她的脸,噪音让她耳膜隐隐作痛。晚上,她戴着皮手套与化学试剂相伴深夜。学过化学的唐美珍清楚地知道,手套上沾的都是氰化钠剧毒,稍不留神,后果将不堪设想……

1970年,唐美珍又生了个女儿,取名张兰,丈夫仍然不敢公开露面。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在生活的夹缝中挣扎着,身体的痛,她不在乎,可看着两个女儿被人指指点点,她的心在哭。

有一次,大女儿张帆在街上玩耍时,被邻居家的小孩欺负,还被骂为“小右派”。小张帆哭着跑回家问妈妈什么是“小右派”?望着孩子稚嫩的眼泪,一向坚强的唐美珍泪水夺眶而出。

唐美珍买了两个水桶,一个桶底刻上“帆”字,另一个刻上“兰”字。在给丈夫的一封信里,她写道:

“我不怨你,一个‘帆’一个‘兰’我一肩挑,我相信我们会有翻身的一天。”

几天后,她收到张仲池的回信,信上只有几个字:“千斤重担我承半。”唐美珍就是凭着丈夫的这句话,硬是扯着两个孩子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望夫成龙经人间炼狱

“文革”结束后,张仲池的父亲摘掉了“帽子”,调回了长沙电力局工作,张仲池也调到了长沙电力局食堂继续做炊事工作。此时唐美珍一家团聚,生活状况开始好转。1978后,唐美珍所在的街办工厂贴出了一个关于中央电视大学招生的通知。听到消息,唐美珍立刻把招生简章拿回家给丈夫看,可曾经因为政治出身而被大学赶出校门的张仲池对重新上学失去了激情和信心。

“你不报名我可报名了,你怎么还不如我?”唐美珍的“激将法”果然有用,张仲池报了名,开始了入学考试的复习。

上过一年大学的张仲池底子好,没费多大力气就以总分240分的成绩考入了中央电大电力系,比100分的入学线超出100多分。丈夫脱产去学习,少了丈夫工资中的奖金和补贴,给女儿的学费,给父母和婆婆寄养老金却不能少,唐美珍托人在长沙市三医院找了份做饭送饭的杂活,每天凌晨5点起床,半夜1点才休息。由于医院没有正式指标,不久她又被调到停尸房抬死尸……

为了赚点儿外快,她还常常凌晨4点起床骑单车到郊区农户家收购蔬菜,再赶回市区卖掉,晚上则把工厂的伞带回家加工,白天黑夜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有一年,她被招进桐梓坡一家工厂烧锅炉,差一点被一个车间组长污辱……

就是这样,在疲惫的奔波和心灵的屈辱中,唐美珍坚持到了丈夫三年脱产学习毕业。丈夫取得了大学文凭,在单位很受领导的重视和重用,很快由炊事员升到了配电技术员,最后成了一名电力学教授。现在位于长沙黄兴路步行街的配电工程就是张仲池设计的。此时,两个女儿也考进了重点中学,唐美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家四口过起了平静而又充实的生活。

破釜沉舟活出女性尊严

唐美珍的丈夫当上工程师以后,平静的小日子却常起波折。

在唐美珍看来,丈夫成了教授,他所接触的人和事自然都高了一个档次,而自己只有初中文化,两个人在世界观、价值观上差距越拉越大。有时候,两个人矛盾闹大了,唐美珍想过离婚,但她心里很委屈:为了丈夫能把大学读出来,自己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罪,就这样分开,她不甘心。于是,她抱定决心,向厂里要求退休,自己出来干。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在没有任何保障和门路的情况下,从一个效益好的厂里退出来无异于失业。朋友亲戚笑她傻,唐美珍却不怕:“我就是想证明给他们看,我一个初中文化的人不比一个教授差。”

唐美珍第一笔生意是卖火花。1989年,47岁的唐美珍经一个朋友牵线与另外一个朋友做起了火花生意。她在东塘交易大楼租了一个摊位,当时长沙玩火花的人很少,她们的生意很清淡。唐美珍常常一个人骑着单车到河西的大学里做广告,向学生们推销火花,因为火花图案丰富多彩且价格比邮票便宜,很受学生的欢迎,从此,她们的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正当唐美珍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她的合伙人却撇下了唐美珍另起炉灶,还带走了货源。孤立无援的她只能破釜沉舟,一个人往前闯。仅凭着每次进货时抄下的厂址,她用精明的头脑取得了多家火柴厂的信任和支持。丰富的货源给她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到1991年的时候,她每个月的纯收入是3000元人民币,而作为电力学教授的丈夫当时月工资仅为几百元。

尝到甜头的唐美珍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又做起了服装、皮鞋生意。几年下来,她赚的钱除了供两个女儿上大学外,还拿出15万元在东瓜山二村购置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三室两厅住宅。

“这些钱现在看来并不算什么,我高兴的是,现在我和丈夫平等了。”

现在,唐美珍一个女儿已经经商,另一个女儿在国外工作,她和老伴含饴弄孙,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苦了一辈子,如今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唐美珍却没有忘记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她把剩余的精力都用在了服务社区上,为社区栽树、种花,帮居委会搞宣传、扫楼道。2002年,她还被评为了长沙市文明标兵。

(原载2003年10月11日湖南《今日女报》一、二版)

与美为邻

——记唐美珍和她的“空中花园”

不足一米宽的走道两旁摆满了各种盆花,沿着护栏搭建的平台栽种了各种花木:太阳花与日争艳,芦荟绿叶青翠欲滴,紫薇花轻轻摇曳。在冬瓜山社区这个“空中花园”里,记者见到了花园的主人。

出国带回环保意识

门面经营户多,远离主干道,绿化面积小,这是东瓜山社区曾经存在的状况。住在八栋二楼的唐美珍也早已习惯了这种“穿地式”的生活习惯。

1997年,唐美珍和老伴专程去看望女儿。美国整洁的城市布局,处处鸟语花香的环璄,尤其是女儿家那栋花园式的住房让唐美珍耳目一新。在女儿家的小花园里种了许多唐美珍说不上名字的鲜花,每天早上她都会和女儿一起为它们浇水。久而久之,一个念头在唐美珍脑海中形成,为何不让我们社区也变得像花园一样呢?

水泥地上建成“空中花园”

回国后,唐美珍开始和老伴商量种花的计划。算来算去,可利用的地方只有宿舍楼前不足一米宽旳走廊,就从盆栽开始吧。

从2000年栽下第一盆花至今,数量一直在增加,品种也不断扩充。这时候,年过花甲的唐美珍和老伴请来民工沿走廊护栏搭建了一个和走廊一样长的平台,就这样,可利用的面积骤然扩大一倍,不知不觉建成了一个拥有200余盆的鲜花、数几十个品种的“空中花园”。为节省体力,唐美珍的老伴在花园安装了自动喷水设施,保证每一盆花都能均匀地接受浇灌。2001年唐美珍还因此被评为市文明标兵。

2001空中花园促成花园社区

花园在慢慢扩大,环璄在逐渐变美,更让唐美珍高兴的是,以前她总担心花被偷,可如今,邻居们都会自发帮她照料花园,并也在自己家养起花来。现在,东瓜山社区近一半的居民都开始养花,已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花园社区。

注:(原载长沙晚报2002年8月)

同类推荐
  • 新世纪诗典(第二季)

    新世纪诗典(第二季)

    诗歌,生命中意外的美好由北岛、余光中、多多、食指、郑敏、洛夫、王小妮、蓝蓝、杨炼、巫昂、臧棣、沈浩波、雷平阳、洪烛、王家新等两百余位诗人联袂呈现。
  • 自然课

    自然课

    本书《自然课》是彝族青年散文家吉布鹰升的生态散文集,有着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民族风。作者以瓷实的文字,展现大凉山地区独有的美丽传说,纯朴的当地人,以及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文字间透漏着“自我精神的回归”的哲学韵味。作品对生态环境、社会转型期村庄的变迁,以及当代彝族人的生存境况十分关注。
  • 吴趼人全集:诗·戏曲·杂文

    吴趼人全集:诗·戏曲·杂文

    本书收录了《趼呓外编》、诗、戏曲及散见各处的零星文章。吴趼人前后任七种报纸的主笔,这个时期的作品十分零散,收录点校异常艰辛,但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吴趼人前期的空白。《趼呓外编》是吴趼人的政治论文集,包括《保民》《制度》《说邢》等多篇文章,他从社会制度入手,相信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可以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诗,包括《趼廛诗删剩》三十七题八十四首,《趼廛诗删剩》外诗。戏曲包括《曾芳四传奇》三出,未完;《邬烈士殉路》二折,未完。
  • 厨房(徐坤文集)

    厨房(徐坤文集)

    本书重新收录了作者创作二十多年来发表过的影响较大的中短篇小说,如,获过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厨房》,连续五届获过《小说月报》大众评选“百花奖”的《狗日的足球》《遭遇爱情》《早安,北京》《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通天河》,获得《小说选刊》及《中国作家》奖的《鸟粪》《一条名叫人剩的狗》等。
  •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收录了《福清城里有座小楼》、《有用或无用的小说》、《散文的精髓是自由》、《中国的惰性》、《文学的作用》等散文、随笔作品。
热门推荐
  • 女配逆袭师妹威武

    女配逆袭师妹威武

    新文《魔音盛世》,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比心】【比心】【比心】传说中打个喷嚏商界都要抖三抖的夏浅璃五岁时被预言活不过二十五岁!听此预言夏浅璃眼底满是不屑,姐可是无神主义者,这种预言骗三岁小孩呢!可当她真的一脚踏空成为同名同姓的夏浅璃时,夏浅璃才感觉到戏本君的强大......
  • 科械修真

    科械修真

    来到蓝锦星,没有天赋,没有人脉,没有金手指,体内也没有魂魄老爷爷,老天爷啊~我要一次正经的穿越。竟然不给我金手指,那么我就把这个世界搞得天翻地覆。
  • 证邪

    证邪

    世间万物自生自长,阴者喜阴,阳者喜阳。好杀者嗜血,好善者仁义。可那喜阴者就该于那深渊存活,那好杀者就该人人见而唾之么?皆不过芸芸众生一念之词罢了。这天下从来不缺满口仁义却行那苟且之辈,也不缺天生好杀却惩恶扬善之人。何为正,何为邪?何为英雄,又何为小人?孰是孰非又有几人能说的清楚。证邪,证心中所念,证手中长剑,证所寻之道,证自身无限,当然还有这世间不解……
  • 女尊之末世

    女尊之末世

    唐音重生了,重生到了女尊国,还遇到了一群要吃了她的疯女人,在疯狂的女尊国遇末世怎么办?且看唐音如何在干掉疯女人的同时勾搭自家小郎君…………
  • 静听洄游

    静听洄游

    过往皆蒙尘,盘丝结网,无人打扫,无人照看,更无人闲着无聊拂尘自谈自乐。我们经常性的理由是:某人、某事我们似乎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发生过。翻来覆去,捶胸顿足,终究只回想个大概。其实,过往流逝湍急,我们总是待在岸边傻看,好像偶尔跃出水面的鱼儿才值得我们争抢活捉。我们何不在河中预先安好渔网,几日,几年,一生后,我们收网,那里的鱼,很多很多。本书即诉自己“蒙尘”的所经所想。
  • 威狼毒尊

    威狼毒尊

    这个世界,是锁灵的世界,每个人十岁都会经历一场锁灵争夺战,获得自己的锁灵(ps:锁灵如同高武世界的武魂),获得锁灵将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而拥有着前世记忆的炼毒师萧言冰,将会开始自己的牧狼人生。
  • 柔道高手

    柔道高手

    未来不会因为绊脚石的出现,就停止向前。就算被否决,我还是可以杀回来,期待你再次看见我的模样,我是李希,我挑战你
  • 三界唯王

    三界唯王

    三界之始,皆由命运而生。更在这神州大地上,一直流传着无数的神奇传说。故而以为女娲造人皆为天道,盘古开天皆是常理之中。然皆为天道常理之事颇为平淡,并非人类之作为,再而皆有三界六国之说,虽是幻想,但确实神秘存在,在其中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修行,皆悟道而飞羽成仙,到达他们幻想的国度,更在消逝的人类之下皆为故去的亡灵,或凶残的恶魔,遂又多了九幽之下的神秘阴云。无论是人,神,或者邪魔,无不存在于这片宽广的土地,唯有天道横在,一切皆在因果循环之中。雪无泪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却意外的被云仙峦一派收养,是天意,还是巧合,经过岁月的洗礼,昔日的弃婴原来是······最终成为一代强者。三界之始,皆由命运而生,三界六国命悬一线之间,天之骄子捍卫人间正道,故而乾坤逆转,六国轮回,三界归元。····
  • 虚空巨舰

    虚空巨舰

    小小的机械工程师,不起眼的一杯浊酒。如巨熊般的酒吧老板,如仙女般的服务员。当命运的棋子摆放就位,名为战争的噩梦终将降临。天宫陨落,出云星坠,瓦尔哈拉中众神默然。当虚空中的巨舰出现之时,那曾经小小的机械师将手握权柄,俯视众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