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26800000012

第12章 海洋的“流”动(3)

航海家们初次发现这个群岛时,看到遍地都是巨龟,就给群岛取了个名字:“加拉帕戈斯”,这是西班牙语,意思是“龟岛”。

1835年,达尔文随着“贝尔格”号军舰作环球旅行时,曾在这个群岛上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考察,发现岛上动植物区系分布十分特殊。世界上别的地方早已绝迹了的古代动植物,在岛上却保存了下来。岛上奇特生物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为他撰写《物种起源》一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他说:群岛上的许多生物是进化史的活证据。

可以说,加拉帕戈斯群岛是进化论的发源地。

巨龟是岛上最奇异的动物,有十五种之多。它长一点五米,重约二百五十公斤,可以背驮一二个人。每天能爬行几公里,寿命很长,能活上四百岁。龟肉可食用,龟壳可做小孩的摇篮。这种巨龟在南美洲还能找到它的化石。

群岛生活着世界上某些最稀有的动植物。几乎所有爬行动物、半数飞鸟、许多哺乳动物和大批昆虫,是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真是个非凡的野生动物收集地。

群岛上还有不少科学之谜等待揭开:为什么群岛中每一个岛都有自己特殊的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为什么地晰蜴只有在五个岛上能见到,而海晰蜴却在所有岛上都有?为什么企鹅只呆在北部的几个岛上,而爱晒太阳的海狮在所有小岛上都有分布?粉红色的火烈鸟为什么只在三个岛上能够见到?……

火山岛

1884年春天,喀拉喀托岛极为壮观的火山喷发已经结束。火山灰埋葬了一切,岛上所有的动植物,都在不久前的火海中化为乌有。

半年以后,一位植物学家登上这个岛屿,发现已有只能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小蜘蛛在结网营生。显然,它是随着风飘扬来到这个岛上的。

一年多以后,科学家又来到岛上,发现最原始的植物——水藻,漂浮在岩石小坑的积水上,成了岛上新生命的开路先锋。它不是岛上的产物。也是风将它们的细小孢子,从邻近的陆地吹到岛上的。只要有水,它就萌发主长了。水藻繁殖快,死亡后腐烂变成有机质,为未来的植物准备了生长需要的土壤。

又过了几年,草木生长出来了。最早是苔藓和禾本科植物,接着是小藻木和小树。不久又出现了许多昆虫。它们都是凌空而来的:小蝴蝶和飞蛾幼虫是风吹来的;墨甲虫和大蝴蝶是从爪哇、苏门答腊飞来的。有的植物种子象蒲公英是飞渡海洋来的;有的种子则是飞鸟飞经不毛之地投下的。椰子树的种子是怎样来的呢?显然是邻近海岛上的椰子跌落在海中,漂到这里,海浪又把它送上了海岸;由水路而来的还有随海漂流冲上岸的蠕虫和爬虫;附在朽木上破浪而到的蜗牛和蝎子;游过海峡的有大蟒蛇和鳄。寄生虫也附在这些动物身上夹到了岛上。

四十年代时,岛上老鼠为患,许多动植物被吞食。面临着威胁。谁知道大蟒到来后,老鼠就少了;有些蟒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活活地饿死。蟒少了,老鼠又增加了,终于形成了生态平衡,相互保存下来。

有种蚂蚁来到岛屿,因为缺少栖息的树木,已濒于绝境,谁知风把蚂蚁树的种子带到岛上,长出了多孔的树干枝叶。这种蚂蚁有了栖居所,很快繁育发展了。

有一段时期,蚂蚁由于岛上缺少无敌和竞争者;繁殖极快。1910年时,岛上遍地是蚂蚁;十年后,鸟雀和爬虫类渐多,蚂蚁几乎见不到了。1919年,第一批小树丛生了根,岛上就出现了苍郁的热带森林。有盛开的兰花,飞舞的虫蝶,还有鸟儿和蝙蝠栖息。

这个死亡了的岛屿终于被生命征服了,成为科学家研究大自然的“课堂”。他们了解了大自然如何把这个岛毁灭以及生命是怎样在岛上诞生和繁殖的全过程。

令人匪夷所思的鱼

“妇唱夫随”的鱼

犀鱼夫妻终生形影不离,其“亲密无间”的程度,在动物界中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犀鱼类中的固灯鱼和光棒鱼很有趣,就是所有雌鱼的鳃盖或额头上多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附属物。原来,这两种鱼生活在水深3500米的深海中,那里光线暗,雌雄鱼不易在繁殖期间相遇,雄犀鱼就干脆把自己固定比自己体长4~10倍的雌犀鱼身上,用这种方式保证繁殖后代。雄鱼附在雌鱼体上,渐渐和雌鱼相合,解剖发现雄鱼除了留有一点肠子和非常发达的精巢外,其余器官全已退化掉了。雄鱼没有嘴巴,只能依靠雌鱼体伸入雄鱼颌部皮肤下和舌下的血管来供应它的营养。“妇唱夫随。的犀鱼也是为了保证种族的繁衍。

眼睛长在一边的鱼

比目鱼的两只眼睛生于一侧,是一种特别怪的鱼。

能后退的鱼

在非洲中部的河流里有一种刀鱼,它既能前进,又能后退。前进时和其它鱼一样,头在前尾鳍摇动,一旦遇到“敌人”,它能马上后退,尾在前,头在后,迅速地藏进茂密的水生植物里。

吃木头的鱼

南美洲发现了一种属于甲鲇族的鱼,它长着形似汤匙的利牙,是专门吃木头的鱼。这种鱼分布在亚马逊河、奥罗诺利河及马格达莱纳河,它们吃下木质作物,并能把木质消化掉。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食木鱼。

会送信的鱼

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四周的渔民,熟知扁鳍鱼一昼夜往返海峡两边一次的习性,把信件装入密封胶袋,由扁鳍鱼游寄。据说从十九世纪开始,年年月月、风雨无阻,很少发现扁鳇鱼有贻误的。

冻不死的鱼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和苏联的西伯利亚,有一种小鲜鱼,在冻成冰块后仍能生存。人们常把这种鱼放在篮子里,置于室外,要吃的时候拿进房间,待冻块溶化后,鱼便活起来。有人曾试着把冻成冰块的鱼整条喂给狗吃,结果冰在狗肚中溶化后,小鱼便开始蠕动,使狗感到不适,只得把鱼吐出来,而那从狗肚里吐出来的鱼竟然还活着!

绿骨骼的鱼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种活泼善游的鱼儿——颌针鱼。这种经常以小鱼、小虾为食,上、下颌可以极度前伸,象一根细长的针管。更有趣的是,它的骨骼是绿色的。据专家们分析,这是由于骨质中含有一种叫“胆绿素”的物质所造成的。

从朋友变为敌人的鱼

在中国和朝鲜的河流中,有一种乌鳢鱼。这种鱼体形粗壮,长可达0.5米,重可达7公斤。它的头部呈扁形,象蛇头,乌鳢鱼就是由此得名。有人将乌鳢鱼移居到养殖鲤鱼的池塘里,动机是:乌鳢能够消灭池塘里的全部杂鱼和蛤蟆。

一开始,一切都象预计的那样,十分顺利。乌鳢鱼吞噬了全部小鱼和蛤蟆。乌鳢鱼那么无情地猛追蛤蟆,吓得后者跳出水面,久久地躲缩在岸上。蛤蟆和杂鱼都不见了。往后怎么办呢?后来,乌鳢鱼就开始对鲤鱼下手了。进行实验的鱼类学家也曾估计到这种危险的后果,他们的计算是,待乌鳢鱼完成任务之后,再把这位客人请出去。

但是,要清除乌鳢鱼,谈何容易!这种鱼长着鳃上器官,能用来呼吸地面的空气。依靠这种器官,它能够离开水面而活好多天。所以,当放掉了池塘里的水,以便从池底里拣出乌鳢鱼时,它们却深深地钻进淤泥,等候灾难过去。除此之外,乌鳢鱼还挺能关心自己的下一代。乌鳢鱼在水面上用树叶、水生植物的草桔筑窝。鱼就在这种漂浮的窝里产卵,之后,初生的幼鱼就在里面发育生长起来。

绵鳚——会补网的鱼

鱼网有了小破洞不容易发现,但渔民却并不担心,因为在这个时节盛产一种名叫绵鳚的鱼,它会主动地把渔网上的破洞“补”起来。

绵鳚,又称粘鱼,全身褐色,体呈圆棒型,体长10至30厘米,无鳞片,体表光滑,大头。绵鳚主要栖息在40至60米深的海底,以摄食海底泥沙中的有机质或藻类为生。秋、冬季节,绵鳚由于受水韫影响,成群结队地游到深水,匍匐海底徘徊。因它不善于游动,因此每网产量比较固定,被称为“死鱼”。

这种被称为“死鱼”的绵鳚,一旦落入渔网也是并不甘心束手被擒的。不过,它在挣脱、逃窜时所采取的措施是很奇特的。开始绵鳚自知落网,仿佛麻木不仁,跟其他鱼虾一样被拖囊网。当囊网里的鱼虾越来越多、拥挤不堪时,绵鳚忽然感到情况不妙,便使劲向外挣扎,结果被网片拦住了。然而,绵鳚仍不死心,又把细长的尾巴伸进网扣里,凭借着光滑的身体,拼命向网外挣脱。可是绵鳚的头很大,最终被网扣勒紧头部。这时,处于困境的绵鳚仍不罢休,又将露在网外的尾巴伸进另一个网扣,企图利用尾巴的力量将头部挣脱出来,结果它又失败了。当它将尾巴第三次蜷曲起来,勾注第三个网扣时,已经精疲力竭了。可笑的是,无数条绵鳚都使用这种逃脱的方法,它们的尾巴你缠我,我绕你,相互紧紧地织在一起,于是,那些破了洞的网片就被它们“补”得严严实实了。

矛尾鱼——悬赏捉拿的鱼

1938年12月20日,在非洲东南部的海洋里,捕到了一尾奇怪的鱼。经过史密斯教授鉴定,认为它是总鳍鱼类中现存的唯一的鱼。根据它尾巴的形状,叫它矛尾鱼。

矛尾鱼的祖先约在3亿年前出现在地球上,一度在海洋里占据了相当大的地盘。大约1亿年前,生活条件变化了,总鳍鱼的家族开始衰退下来。又过了300万年光景,到了中生代末期,这个鱼类家族的成员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科学家们以往都是从化石里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现在却在海洋中发见了它的活体。

原来,这种鱼迁居到深海里去了。深海里环境稳定,千百万年没有大的变化,也用不着被“进化”所淘汰,这样,它们就一代代保存着祖先的面貌。

只有这一尾鱼,能说服人吗?能捕到第二尾吗?于是科学家发布了悬赏捉拿矛尾鱼的布告,布告上还绘影图形印了矛尾鱼的样子,可第二尾的消息,如石沉大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史密斯教授还记着这件事,来到非洲寻觅,1952年12月20日,史密斯在非洲东海岸的马达加斯加岛西北方的科摩罗岛附近,捕到了活的矛尾鱼。1955年7月,在这一带又先后捕到了15条。人们公认,3亿年前的“活化石”真正地生存在地球上。到1975年,已经有80多尾矛尾鱼进入了各国的标本室和博物馆。

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渔民,失去了一次获得优厚奖赏的机会,他们不知道有悬赏捕捉这种鱼的布告,不然的话,他们就把自己餐桌上的矛尾鱼捧给科学家了。原来,他们吃这种“活化石”并非一日,他们的祖先就捕食矛尾鱼。

盲鳗——吃大鱼的小鱼

有这样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在一尾鳕鱼的肚子里找到了123条盲鳗。这些盲鳗全部活着,鳕鱼却已经死亡。经过海洋生物学家检查,鳕鱼的死亡是由于成群的盲鳗吞掉了它的内脏。这群入侵者仍然在鳕鱼的尸体内吞食着。

盲鳗长着软软的圆柱状的身子,把着个扁圆尾鳍,它的口象个圆吸盘,生着锐利的牙齿,这就是盲鳗进攻的武器。盲鳗靠着这张嘴向大鱼进攻,它们从大鱼的鳃部钻进体内,用吃里扒外的办法先吃掉大鱼的内脏。

盲鳗又是个十分贪吃的家伙,一边吞食。一边排泄。据统计,一条盲鳗在8小时内可以吃掉相当自身体重20倍的东西。3条250克重的盲鳗,8小时可以吃掉15公斤食物。大家可以想象得到,那条惨死的鳕鱼的五脏六腑被盲鳗吞食的情况,123条盲鳗同时不停地吞食,这条鳕鱼有多少内脏能供它们吃?

盲鳗过着从里向外吃的寄生生活,世世代代见不到阳光,眼睛也就逐渐退化了。但盲鳗并不因为看不见而无法生活,它的嗅觉却发展得更为灵敏,嘴边的须是它的触角。盲鳗靠着灵敏的嗅觉和触角“扑”食着大鱼。严格地讲,盲鳗并不属鱼类,它没有真正的上、下颏。仅有圆形的口吸盘,所以应属于比鱼类低等圆口类动物,就是在圆口类动物中,盲鳗也总给人留下一种阴险而又贪婪的恶劣印象。

文昌鱼——无头的“鱼”

文昌鱼真没有头吗?不是的。说它没有头,是因为它的头部形态和躯干没有明显的区别,它的神经管前端膨大成的脑泡要比支持身体的脊索短,这样就使头部不明显,被人们误认为是无头“鱼”了。

文昌鱼并不能算鱼,而是比鱼类低等的头索动物。真正的鱼,要具备三个条件:(1)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2)用鳃呼吸,用鳍运动;(3)有真正的上下颌。文昌鱼没有脊椎,身体由一根棒状的脊索支撑着,它也没有真正的上下颌。尽管文昌鱼比鱼类低等,身体也只有一寸多长,然而它却是连接无脊椎动物和有脊椎动物的桥梁;它在胚胎发育、形态结构方面介于两者之间,是研究动物进化的重要活标本。

文昌鱼全身五色透明,身体两头尖中央宽,象条小扁担。南方沿海的渔民称它们为“扁担鱼”。

中华鱼类的瑰宝——中华鲟

中华鲟为海栖鱼类,如同大麻哈鱼、鲥等溯河性鱼类一样产卵时溯河而上,它可由海中沿长江而上溯至四川的合江和屏山一带江段产卵。它的头尖,吻长,口可以伸成简状,口的周围有四条触须,身上披有五行大而硬的骨鳞,体长达3米有余。我国古代称之为“鲟”。

中华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时期存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稀有古代鱼类,它介于软骨鱼鲨、鳐和硬骨鱼之间,它的骨胳是软骨,尾巴同鲨鱼一样是歪尾型的,但身体披有五行坚硬的骨鳞,所以它独树一帜,属于软骨硬鳞鱼类,在分类学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是我们研究古代鱼类演变进化的活化石。

中华鲟是长江中最大的鱼,常见的多为250公斤左右,所以有“长江鱼王”之名。中华鲟不仅个体大,产卵量也高,一条性成熟的雌鱼可产100万粒卵。产卵量如此之大,为什么产量却很低呢?原因在于:一方面,它们的个体大,性成熟慢,一条雌鱼往往要10多年后才能成熟,更奇怪的是,性成熟的雌鱼并不年年产卵,而是二、三年才产一次卵,因此“鱼丁不旺”。另一方面,它产卵时由海中长途跋涉,于里迢迢溯至长江的四川川江狭窄江段,由于鱼群集中,大批亲鱼还来不及生儿育女就被人捕捉,使亲鱼减少。再就是中华鲟产卵季节,也正值其他杂鱼的生活旺季,所以产出的鲟鱼卵又成了这些杂鱼的营养食品。

近些年来,在长江水面上兴建了拦江工程,阻塞了中华鲟和一些名贵的溯河鱼进入产卵场的道路,危及了中华鲟的资源。

鮟鱇——会钓鱼的鱼

人会钓鱼,海中有种名叫鮟鱇的鱼也会钓鱼。

鮟鱇鱼用什么方法钓鱼呢?原来鲮鲸头上背鳍的第一鳍棘顶端生有“诱饵”:小肉片。这套构造宛如袖珍的钓竿和钓饵。平时鲮觫多隐伏于海底的海藻间,鳍棘不断向口的前方摆动,棘顶端的“诱饵”也随之东飘西荡招引小鱼,当小鱼来临时,鲼鲸鱼把鳍棘慢慢倒向口前,鱼儿为了吞吃这块诱饵也随之逐渐接近它的大嘴,就在这刹那间小鱼便被鲼鲸春掉,在鲛鲸阔口的上、下颌密生齿尖倒向后方的利齿,猎物掉进它的大口无法逃脱,只有一条路——进入它的大布袋似的胃中。

同类推荐
  • 舰艇:海中雄狮

    舰艇:海中雄狮

    《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舰艇:海中雄狮》一书教你用专业的眼光看兵器,是一部关于军用舰船知识的普及读物。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美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的战列舰、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两栖舰、潜艇等。全书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故事性强。
  • 诡异事件之谜

    诡异事件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干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室内保健植物

    室内保健植物

    本书根据室内环境污染特点、房间功能、房间大小、房间光线强弱等因素介绍选择植物的原则,并从大量的绿色植物中选出88种观赏价值较高、对促进人类健康作用明显的绿色植物,重点阐述了88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环保保健功能、适宜摆放位置及观赏特性、寓意象征、养护管理要点等方面的内容。每种植物均有较精美的插图。适合广大养花爱好者及各办公场所人员参考使用。
  • 现代科技大观(上)

    现代科技大观(上)

    本套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体系完整,有助于读者开阔视野,深化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激发创造激情;也有助于培养博大的学术胸怀,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 达尔文笔记

    达尔文笔记

    查尔斯·达尔文是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进行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他提出的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的解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特创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经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热门推荐
  • 修真神人路

    修真神人路

    此书系修真仙侠小说,计划写作三部十五卷。第一次写作,比较生疏,计划先着力写作第一部,请大家多多支持和包涵。本书讲述一个世俗世界的普通之人,从小被寄予厚望,培养成为拯救宗门和百姓的修真者。一出生被众人安排,苦修本领,16岁踏上追寻修道和拯救之路,一路坎坷,但意志坚定,最后慢慢成长为神人故事。此书属于正宗慢热型,底层小人物奋斗修真仙侠小说。不穿越、不太逆天、不金手指、不单身狗。一步步从底层修真开始,到金丹元婴,大乘飞仙,最后到圣人天尊,成为六道众人的神人之主。本书最大特色就是树立修真各种体系和脉络,梳理从开天辟地到现在练气修真的种种谜团,也会把中国古代各种时期的神话人物和佛儒道依依嵌入过去。喜欢上古历史的,喜欢仙侠小说的朋友可以一起来探讨。总之,大家的支持,就是书生一沐的前进动力,一路上有你,是知己足矣。
  • 校园知心大姐姐

    校园知心大姐姐

    校园有个知心大姐姐!我怎么不知道?还是个男的!还是妇女之友!我一定要会会他!
  • 我青春里的那些人

    我青春里的那些人

    我是一个不够优秀不够努力的人,但我很想用我不擅长的文字来去描述我身边的人他们的故事。
  • 圣域之审判苍生

    圣域之审判苍生

    圣域不存双子,留一人弃一人,待千百战后,又立圣域之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五行元灵

    五行元灵

    文昊,一个被称为废物的五行之体,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武者的小孩,却莫名的得到所有武者都为之疯狂的五行神玉,并拜一名存在于五行神玉中两万年的灵魂为师,一个废材、一个两万年前孤寂的灵魂、一个世人都想得到的神物,当这种奇异的组合遇到一起,大陆必定会因为他们而颤抖。
  • 恋爱如昙花一现

    恋爱如昙花一现

    两个高中的学生相遇、相识相知。在学校和家长的压力之下,他们该怎么办?
  • 似水流年壹

    似水流年壹

    我从不期望自己能成为众人眼里的个好人,却也不认为会成为一个坏人。然而……现实,当双手已经被污浊浸染的没有一丝血色,心里的最后那点良知也消失殆尽的时候,不知道……究竟还能不能算是一个人?从一个人堕落成一只禽兽需要多久?答案是……一瞬间。天真的以为披上了人皮,就能够真的像个人一样走在日光下,其实……也不过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奢望罢了。人性……一旦丢了就永远丢了…………找回来的可能?也许有,但……我不信。兽永远都是兽,再伪善也不过是装出了一副人类的嘴脸。——————————————【其实,这是第四部,暂且当成第一部来写,跟《从现在到永远》还是有些联系的。只是,人长大了,烦恼总会不尽相同的……还是希望有人能喜欢现在这个已经一团糟的“李明雨”】
  • 探索失踪之谜

    探索失踪之谜

    本书为少年课外阅读,补充少年知识的教学课外辅助读物。本书选取了适合少年阅读的关于科技发展、科学探索的知识问题。
  • 破天行

    破天行

    古之一战,众神陨落殆尽,神格散落天地,为苍茫世界带来无限生机。为复天界,幸存诸神将以天地为局,为保生机,人间生灵直向破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