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72100000022

第22章  他的内心有一条河——读郑长春的文字

曹桢

算起来,认识长春兄已经有十多年了。记得那是2000年盛夏的一天,我刚到西安不久,我和朋友李勇钢去找长春聊天。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喝了不少啤酒,长春显然已经很适应西安的生活,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一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派,引得我心中暗自羡慕。那晚,他还送给我一本他新出的书《急红眼的中国人》。

岁月匆匆,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模样清瘦的长春,如今依然保持着苗条身材,家里有贤惠的妻子和聪慧的儿子,他的生活自然是称得上岁月静好。这些年,长春还保持着对文字的痴迷,一直不停地写作。我看过他的很多作品,不仅有灵气,更有才情。他创作的勤奋和速度,常常让我感到自愧不如。

长春是个性情的人。他喜欢交朋结友,喜欢喝酒唱歌。和他在一起的聚会,总会热闹非凡,他有非凡的社交才能,能把各路朋友联系到一起,大家彼此成为朋友。聚会中,每每谈及触动他的话题,他总会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语言犀利又锋芒,说到激动之处,连脸色都微微发红。我常常觉得他应该去写杂文,如果把他那些颇带思辨色彩的话语整理出来,想必也应是一纸风行的好文章。

但长春近年来写出来的却是长篇散文。一次在网上无意中读到一篇他的《古镇遗梦》,读罢倍觉绵柔酣纯,回味悠远。如同喝了一壶经年的赊店老酒,让人微醺,让人畅快,亦让人沉思。我起初疑心那会不会是重名的作家,后来一次聚会,闲聊之中向长春求证此事,他说这正是他的作品。这篇文章还在2010年获得了中国散文学会征文的一等奖。

近日,长春又传来一组散文稿件。这一组长篇散文,是他近几年创作的结集。看过之后,我觉得以前的那个长春已经起了变化,他变得胸怀更加宽博,视野更加辽阔,思维更加敏锐了,其行文的角度之独到令人叹服。在我看来,好的文章绝不是词藻的堆砌,也不是一番自我情绪的宣泄,而是作家在漫漫人生旅途之中,在经历了雪雨风霜之后,在经历了喜怒哀乐之后,在经历了人生的沉浮和冷暖之后,心中的感悟渐渐沉淀,发酵出沉甸甸的思想。是命运选择了作家之手,把这些闪耀着美丽光芒的思想碎片,用文字这条线串起来。

长春的这些文字,或舒缓而平静,像春日里山溪间潺潺的泉水;或犀利而冷静,像西北高原上刮过的风。他还有一些文字,那么的忧伤那么的柔软,那么的奔放那么的深沉,仿佛像那一片养育了我们的中原大地,那一片亘古沉默的平原。我想,作为写作者的他,在创作长篇散文的时候,思绪一定是飘游到了云端之上,站在一个高度上来俯看这世间的红男绿女、日出日落吧。

因为,他的笔触里含着一种悲悯的情怀,他的文字里总有着一种让人喜欢的温暖。一个有博大情怀的作家,才会有这样的文字质感。郑长春的文字之所以如此温暖人心,是因为他的内心有着一条汹涌的河流。他观察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体悟着人生的世情百态,如今终于将内心的激情化为文字,磅礴而出,像清晨的海潮,像夜晚的林风,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娓娓地动听着,热烈地交响着。

我和长春一样,都是从中原乡下来到古城西安打拼的文学青年。十几年前的中学时代,我们都曾狂热地迷恋着文学,梦想着以笔杆作武器、拿青春赌明天的事业。自此一步步离开了故乡,来到这文学的重镇陕西。一个文学梦,既带给我们无数甜蜜而美好的回忆,也让我们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好在这些年,我们一直没有远离过文学,远离过这充满诱惑和伤愁的精神家园。因为,梦想在,激情就在。激情在,幸福就在!

我相信,长春以后会用他的生花妙笔,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作者为《三秦都市报》记者)

同类推荐
  •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

    本书为“中国人文讲演丛书”之一,以学术的普及为旨归,以思想的撒播为内涵,以学术的讲演为形式,搭建人文、经济、管理、法律各平台,再现国内一流学者的学术讲演现场。
  • 我们这一代读书人

    我们这一代读书人

    书中集中收录季羡林对陈寅恪、郑振铎、胡适、冯友兰等师友的回忆文章,勾绘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群像,揭示他们各自或张扬或内敛、或率性或周正、或持正坚守或隐忍委曲……的人生性格及因此遭际的不同命运。每一个学者身影的背后便是一段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的历史。这些百年中国栋梁之才,与季老一道构成了20世纪中国学术和文化的风景线。那一篇篇温馨感人的文字向我们揭示了季老的识人之术与交友之道,并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老一代读书人的家国情怀和兼济理想提供了一份最真实的知识分子心路档案。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询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苏询散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历史的乡愁

    历史的乡愁

    该作品是熊召政先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演讲的讲稿结集,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演讲,是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渗透着忧患的意识,比如作者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传统文化的断裂、敬畏感的丧失等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传达出一位历史学家与作家的担当意识: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
  • 总有鸡汤要毒我

    总有鸡汤要毒我

    贩卖焦虑的毒鸡汤、通往财富自由的币圈传奇、一夜暴富的微商……在当下的自媒体江湖,无数公众号罔顾媒体道德,纷纷熬制毒鸡汤,吸取流量,换取巨额利润。自媒体乱象何时休?知识大V、青年作家吴清缘以辛辣、幽默的笔触,塑造韩梅梅、李雷两个备受自媒体毒鸡汤青年男女。他们被所谓的“人生导师”走入币圈,做起了微商,希冀自己走上成功之路,实现财务自由。殊不知,他们正一步步地踏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
热门推荐
  • 本为尘埃

    本为尘埃

    我本是这世间卑微的一粒尘埃,只因渡了佛祖的一滴泪,得以留存,修为人身,不会湮灭,只为飘飘荡荡。我心向佛,不忍将佛的泪与我这微小卑鄙的尘埃混为一体,便奋力飘荡到西天极乐。天极边炫目耀眼的云彩没有让我沉醉,也没有让我留恋,我本是这世间卑微的一粒尘埃,现在也是。尘埃,不过是尘埃。【情节衔接人物定位有点问题,以及学习比较紧张,此文停更】
  • 桃花开始翩然

    桃花开始翩然

    高中时爱上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再遇见。从魔都到LA,跨越半个地球的距离,跨越了6年半的时间,只因为有一种等待叫做陪你从校服到婚纱。(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异界殖民总督

    异界殖民总督

    我来到,我看到,我征服科学和魔法的碰撞,文明和愚昧的战斗,实力和谋略的交锋文明之花,却只能用铁和血来浇灌
  • 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

    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底下那个她

    底下那个她

    当楼下的小学妹成了你的女朋友,会发生什么样的摩擦,她是你的初恋,也成为了你的媳妇。
  • 异能世界的偶像之路

    异能世界的偶像之路

    这是一个拥有异能的世界,少部分拥有各种各样的超能力,读心、元素控制、一切一切都存在于这个世界。
  • 恰是风华正茂

    恰是风华正茂

    “爱情啊!如同一粒高血糖药丸。外表裹着一层糖衣,可在这糖衣的里面有着不为人知的苦涩,令人惊恐”这是林子璇在20岁以后第一次与李慕安喝醉时所说的话。这句话李慕安记了一辈子,也是在那时他才发现他与林子璇再无可能
  • 豪门绝恋之佟门风云

    豪门绝恋之佟门风云

    冤冤相报,究竟哪一家,能够取得最终胜利,还是就此两败俱伤?敬轩与紫缘两个人究竟能否放弃仇恨抛开一切在一起,还是就此沉沦,被仇恨拖下水?并不完全知情的第三代又会经历怎么样的爱恨情仇?佟家剩下的孩子又都是何种结局?
  • 贫寒少年的逆袭

    贫寒少年的逆袭

    程阳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他想要在上海这座大城市干一番大事业,在上海站稳脚跟,无奈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太大了,有些人生来就锦衣玉食,而他事事都要靠自己,我相信,我能行,我能成功,如果一个人曾经吹的牛,后来他都做到了,那么这可以说是他的理想
  • 为孩子立榜样

    为孩子立榜样

    家庭教育类图书。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本书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大量的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讲述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做人做事的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说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孩子优秀不优秀,家庭教育决定80%。教育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环境的原因,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孩子最真实的起跑线,就是他的父母。假如父母都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身体力行,人人争做学习践行适合自己孩子家庭教育的榜样,我们的教育就会别开生面、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