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92400000001

第1章 卷九(十六则)(1)

枢密两长官

【原文】

赵汝愚初拜相,陈骙自参知政事除知枢密院,赵辞不受相印,乃改枢密使,而陈已供职累日,朝论谓两枢长,又名称不同,为无典故。按熙宁元年观文殿学士新知大名府陈升之过阙,留知枢密院。故事,枢密使与知院事不并置。时文彦博、吕公弼既为使,神宗以升之三辅政,欲稍异其礼,且王安石意在抑彦博,故特命之。然则自有故事也。

【译文】

赵汝愚初拜宰相,陈骙自参知政事除知枢密院,赵推辞

不接受相印,乃改授为枢密使,而陈骙已经任职枢密院

多日,朝廷认为这是枢密院有两个长官,又名称不同,历朝以来无先例。查神宗熙宁元年,观文殿大学士新知大名府陈升之,因缺已满,留知枢密院。旧例,枢密使与知院事不并置。

当时文彦博、吕公弼既为使,神宗以陈升之曾经三次辅政,想对其与枢密使稍加区别,并且王安石意在抑制文彦博,故此特命陈升之为知枢密院,既然如此,就有先例了。

赦放债负

【原文】

淳熙十六年二月《登极赦》:“凡民间所欠债负,不以久近多少,一切除放。”遂有方出钱旬日,未得一息,而并本尽失之者,人不以为便。何澹为谏大夫,尝论其事,遂令只偿本钱,小人无义,几至喧噪。绍熙五年七月覃赦,乃只为蠲三年以前者。按晋高祖天福六年八月,赦云:“私下债负取利及一倍者并放。”此最为得。又云:“天福五年终以前,残税并放。”而今时所放官物,常是以前二年为断,则民已输纳,无及于惠矣。唯民间房赁欠负,则从一年以前皆免。比之区区五代,翻有所不若也。

【译文】

孝宗淳熙十六年二月《登极赦》说:“凡民间所欠债务,无论久近多少,一切加以免除。”

遂有刚借出钱十天,不仅未得一点利息,连老本也全部丢了,人们觉得这很不公平,也为今后借贷带来很大的不便。何澹为谏大夫,曾向孝宗谈论其事,于是下令只偿本钱,小人贪欲无义,几至喧噪。(一些借了别人钱的人,原以为连本带息可免,今又只免息,不免本,故而喧嚣。)光宗绍熙五年七月又赦,但只是赦免三年以前的债。案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八月《赦令》说:“私人债务已收取利息达到本金一倍的赦免。”此最为得体。又说:“天福五年年底以前,残税一并免除。”而如今所放免的官税和实物,常是以前二年为断限,这个时期的税、物老百姓都早已缴纳,因此并未享受恩惠。唯民间租赁欠负,则从一年以前皆免。比起区区五代来,反而有所不知。

冯道王溥

【原文】

冯道为宰相历数朝,当汉隐帝时,著长乐老自叙,云:“余先自燕亡归河东,事庄宗、明宗、愍帝、清泰帝、晋高祖、少帝、契丹主、汉高祖、今上,三世赠至师傅,阶自将仕郎至开府仪同三司,职自幽州巡官至武胜军节度使,官自试大理评事至兼中书令,正官自中书舍人至戎太傅、汉太师,爵自开国男至齐国公。孝于家,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其不足者,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官,何以答乾坤之施?老而自乐,何乐如之?”道此文载于范质五代通录,欧阳公、司马温公尝诋诮之,以为无廉耻矣。王溥自周太祖之末为相,至国朝乾德二年罢,尝作自问诗,述其践历,其序云:“予年二十有五,举进士甲科,从周祖征河中,改太常丞,登朝时同年生尚未释褐,不日作相。在廊庙凡十有一年,历事四朝,去春恩制改太子太保。每思菲陋,当此荣遇,十五年间遂跻极品,儒者之幸,殆无以过。今行年四十三岁,自朝请之暇,但宴居读佛书,歌咏承平,因作自问诗十五章,以志本末。”此序见三朝史本传,而诗不传,颇与长乐叙相类,亦可议也。

【译文】

冯道在几个朝代担任宰相,当后汉隐帝时,著《长乐老自叙》说:“我先自燕逃归河东(今山西太原),服事唐庄宗、唐明宗、愍帝、清泰帝、晋高祖、少帝、契丹主、汉高祖、汉隐帝,三代都赠官至太师、太傅,阶品则由将仕郎至开府仪同三司,武职由幽州巡官至武胜军节度使,官衔自试大理评事至兼中书令,正官自中书舍人至戎太傅、汉太师,爵位自开国男至齐国公。孝顺于家,尽忠于国,口不说不道之言,家门无不义之货,下不欺骗地,中不欺骗人,上不欺骗天。我的不足是不能为各位君主致一统大业,平定八方,实在有愧于我所做的历代官职,怎能报答天地给我的施予呢?老而自乐,怎么能乐得起来呢?”冯道此文载于范质《五代通录》,欧阳修、司马光曾诋毁讥诮他,认为他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人。

王溥自周太祖末年担任宰相,直到宋太祖乾德二年才罢免。他曾作《自问诗》,叙述他的经历,其序言说:“予二十五岁时,举进士甲科,跟从周太祖征伐河中(今山西永济),改任太常丞,其时同年考生尚未释褐入仕,不久又作了宰相。在相位十一年,历事四朝,去年春天皇上有恩改任我为太子太保。每思自己菲薄浅陋,当此荣遇,十五年时间里遂登极品,儒生之幸运,再没有超过我的。我今年四十三岁,在朝见之外的闲暇时间,就在家里读佛经咏吟承平之世,因作《自问诗》十五章,以记载我的经历。”此序见于《三朝史》本传,而诗不传,颇与《长乐叙》相似,亦有可评论之处。

周玄豹相

【原文】

唐庄宗时,术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时明宗为内衙指挥使,安重诲使他人易服而坐,召玄豹相之。玄豹曰:“内衙贵将也,此不足当之。”乃指明宗于下坐,曰:“此是也。”因为明宗言其后贵不可言。明宗即位,思玄豹以为神。将召至京师,宰相赵凤谏,乃止。观此事,则玄豹之方术可知。然冯道初自燕归太原,监军使张承业辟为本院巡官,甚重之。玄豹谓承业曰:“冯生无前程,不可过用。”书记卢质曰:“我曾见杜黄裳写真图,道之状貌酷类焉,将来必副大用,玄豹之言不足信也。”承业于是荐道为霸府从事。其后位极人臣,考终牖下,五代诸臣皆莫能及,则玄豹未得擅唐、许之誉也。道在晋天福中为上相,诏赐生辰器币。道以幼属乱离,早丧父母,不记生日,恳辞不受。然则道终身不可问命,独有形状可相,而善工亦失之如此。

【译文】

后唐庄宗时,术士周玄豹用看相之法来预言人事,多被说中。当时明宗还是内衙指挥使,安重诲使他人易服而坐,召玄豹相面。玄豹说:“内衙是个贵相之将,此人不能担此。”乃指坐在下面的明宗说:“此人才可担此。”并且对明宗说他以后当贵不可言。明宗即位,思想玄豹,认为他很神,将召他来京师,宰相赵凤谏,乃止。观察此事,则玄豹之方术是很出名的。然而冯道当初自燕归太原,监军使张承业辟他为本院巡官,甚为器重。玄豹对张承业说:“姓冯的无多大前程,不可过于信用。”而书记卢质说:“我曾看见过杜黄裳的画像,冯道的状貌与他酷似,将来必定大有前程,玄豹之言不可相信。”承业于是推荐冯道为霸府从事。其后位极人臣,终寿于家,五代的人臣没有一个超过他的。则周玄豹未可专擅术士的名誉。冯道在晋天福中为上相,皇帝下诏赐给他生辰器物与钱帛。冯道则因早年丧父母,不记得自己的生日,恳辞不受。这就是说冯道终生都不可能去问命占卜,仅仅只可相面,而善画像的也失掉了机会。

司封失典故

【原文】

南渡之后,台省胥吏旧人多不存,后生习学,加以省记,不复谙悉典章。而司封以闲曹之故,尤为不谨。旧法,大卿、监以上赠父至太尉止,余官至吏部尚书止。今司封法,余官至金紫光禄大夫,盖昔之吏书也,而中散以上赠父至少师止。按政和以前,太尉在太傅上,其上唯有太师,故凡称摄太尉者,皆为摄太傅,则赠者亦应如此,不应但许至少师也。生为执政,其身后但有子升朝,则累赠可至极品大国公。欧阳公位参知政事、太子少师,后以诸子恩至太师、兖国公,而其子棐亦不过朝大夫耳,见于苏公祭文及黄门所撰神道碑。比年汪庄敏公任枢密使,以子赠太师,当封国公,而司封以为须一子为侍从乃可,竟不肯施行,不知其说载于何法也?朱汉章却以子赠至大国公。旧少卿、监遇恩,封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自后再该加封,则每次增百户,无止法。今一封即止。旧学士待制,食邑千五百户以上,每遇恩则加实封,若虚邑五百者,其实封加二百,虚邑三百、二百者,实封加一百。今复不然,虽前执政亦只加虚邑三百耳,故侍从官多至实封百户即止,尤可笑也。

【译文】

宋朝南渡之后,南渡之前的台省胥吏旧人多不存在了,后辈虽然学习,加以省记,但已不熟悉典章制度。而司封曹因是闲职的原因,尤为不谨慎。旧法,大卿、监以上官员赠封他的父亲至太尉而止,其余官员至吏部尚书而止。今司封法,余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大概是相当于过去的吏部尚书,而中散大夫以上赠父至少师止。按徽宗政和以前,太尉在太傅之上,太尉之上唯有太师。因此凡称摄太尉的,都为摄太傅,赠官也应是这样,不应该只许至少师。在生为执政,死后若有子在朝廷为官,则累赠可至极品大国公。欧阳修位参知政事、太子少师,后以儿子为官之故,他的赠官至太师、兖国公,而他的儿子欧阳棐仅官至朝散大夫。此事见于苏轼的祭文以及官署所撰神道碑。近年汪庄敏公任枢密使,以子之故,汪公赠官太师,并应封国公,而司封曹则认为须一子为侍中乃可封国公,因而不肯司封,不知他们的理由载于何法典?朱汉章却以其子之故赠封为大国公。旧少卿、监遇有恩封,为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自后再该加封,则每次增百户,无限止之法。今一封即止。旧学士待制,封邑为一千五百户以上,每遇恩升官则加实封,若虚邑五百户,其实封加二百,虚邑三百、二百者,实封加一百。今则不然,虽然是前执政亦只加虚邑三百户,故侍从官多至实封百户即止,尤为可笑。

老人该恩官封

【原文】

晁无咎作积善堂记云:“大观元年大赦天下,民百岁男子官,妇人封;仕而父母年九十,官封如民百岁。于是故漳州军事判官晁仲康之母黄氏年九十一矣,其第四子仲询走京师状其事,省中为漳州请,漳州虽没,赦令初不异往者,丞相以为可而上之,封寿光县太君。”今自乾道以来,庆典屡下,仕者之父母年七十、八十即得官封,而子已没者,其家未尝陈理,为可惜也。

【译文】

晁无咎作《积善堂记》说:“徽宗大观元年大赦天下,百姓百岁以上的男子封官,妇人封赏,作官人的父母年九十,官封如民百岁同。于是原漳州军事判官晁仲康之母黄氏年九十一岁,其第四子仲询到京师上报其事,省中为晁仲康请求,认为晁仲康虽死,赦令不应因人没而改变,丞相认为可以上奏,于是封其母为寿光县太君。”自孝宗乾道以来,官员的父母年七十、八十岁即可得到官封,而子已死,其家人不曾陈述理由,是可惜的了。

学士中丞

【原文】

淳熙十四年九月,予以杂学士除翰林学士,蒋世修以谏议大夫除御史中丞,时施圣与在政府,语同列云:“此二官不常置,今咄咄逼人,吾辈当自点检。”盖谓其必大用也,已而皆不然。因考绍兴中所除者,不暇缕述,姑从寿皇圣帝以后,至于绍熙五年,枚数之,为学士者九人,仲兄文安公、史魏公、伯兄文惠公、刘忠肃、王日严、王鲁公、周益公及予,其后李献之也。二兄、史、刘、王、周皆擢执政,日严以耆老拜端明致仕,唯予出补郡,献之遂踵武。为中丞者六人,辛企李、姚令则、黄德润、蒋世修、谢昌国、何自然也。辛、姚、黄皆执政,唯蒋补郡,昌国徙权尚书,即去国,自然以本生母忧持服云。

【译文】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九月,我以杂学士除翰林学士,蒋世修以谏议大夫除御史中丞,当时施圣与在政府机关,对同僚说:“此二官不经常设置,今所置之人咄咄逼人,吾辈应该多加检点。”大概是说我二人将必大用,但实际上并没大用。要考察绍兴中所除授此官的人,没有时间详尽叙述,姑且从孝宗以后至于光宗绍熙五年,一一列举。为学士者共九人,我次兄洪遵、史皓、长兄洪皓、刘忠肃、王日严、王十朋、周必大及我,其后有李献之。二位兄长、史、刘、王、周数人都升为执政,王日严以年老拜端明殿学士退休,只有我外出补郡守,李献之遂继武职。担任御史中丞的六人,辛企李、姚令则、黄德润、蒋世修、谢昌国、何自然。

辛、姚、黄都为执政,只有蒋世修外出补郡守,谢昌国迁代理尚书,何自然因母丧守孝。

汉高祖父母姓名

【原文】

汉高祖父曰太公,母曰媪,见于史者如是而已。皇甫谧、王符始撰为奇语,云太公名执嘉,又名燸,媪姓王氏。唐弘文馆学士司马贞作史记索隐云:“母温氏。是时,打得班固泗水亭长古石碑文,其字分明作‘温’,云‘母温氏’。与贾膺复、徐彦伯、魏奉古等执对反覆,深叹古人未闻,聊记异见。”予窃谓固果有此明证,何不载之于汉纪,疑亦后世好事者,如皇甫之徒所增加耳。又尝在岭外,见康州龙媪庙碑,亦云姓温氏,则指媪为温者不一也。唐小说纂异记载三史王生醉入高祖庙,见高祖云:“朕之中外,泗州亭长碑昭然具载外族温氏。”盖不根诞妄之说。

【译文】

汉高祖父亲叫太公,母叫媪,见于史籍的记载如此而已。皇甫谧、王符开始撰写奇文,说太公名执嘉,又名燸,媪姓王。唐代弘文馆学士司马贞作《史记索隐》说:“母温氏。当时,自得到班固泗水亭长古石碑文,其字分明作‘温’,说‘母温氏’。与贾膺复、徐彦伯、魏奉古等反复讨论,深深感叹古人未曾听说过,聊记异见。

”我认为如果确有此明证,为什么不记载于《汉纪》呢?我怀疑是后世好事者如皇甫谧这类人加上去的。我曾在岭外,见在康州龙媪庙碑,也说姓温,则将媪混同温的例子还不只一个。唐小说《纂异记》载三史王生喝醉酒进入高祖庙,见到高祖说:“我的外亲中,有《泗州亭长碑》明白记载外家温氏。”这大概也是无根据的荒诞无稽之说。

君臣事迹屏风

【原文】

同类推荐
  • 开局要被唐太宗五马分尸

    开局要被唐太宗五马分尸

    应书友要求,本书又名《大唐君臣都在演我》。秦寿穿越到大唐,却被高阳公主看中,强绑进了内宅,气急败坏的李世民听闻,誓要把他五马分尸。李世民钓鱼式“聊天”,但凡秦寿说错半句,便死无全尸:“世人都说圣上在玄武门之变中,残忍无情、不忠不孝!你怎么看?”“说这种话的就是无知!圣上乃是天下最有情、最孝顺的人......”“世人还说圣上霸占弟妹,色令智昏?”“愚昧!圣上冒天下之大不韪娶弘农杨氏为了什么?那是为了巩固执政地位。就算有错,也只是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而已嘛......”一席话,李世民人傻了,心中浪潮涌动,更感动的热泪盈眶。而从秦寿那里随便带回来的一张纸条,却是震惊整个朝堂。从此,大唐君臣上瘾了一样到府上做客、演戏...........历史爽文,杠精请绕行!看肉汤女装的进群:1014622438
  • 医国枭雄

    医国枭雄

    毒不过黄蜂针,狠不过郎中心。任你滔天权势,富可敌国,那又如何?我,能掌握你的生死!这是一位现代神医回到了古代,进入商贾之家成为女婿,却莫名其妙卷入一场由当今名士、地方豪强、朝中权宦、割据枭雄、东海凶盗等诸多势力参与的争夺逐色的旋涡中去的故事!且看唐易如何从“医国之能臣”到“乱世之枭雄”的华丽转变!
  • 小国士

    小国士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我的成长目标。内部倾轧屹然不倒,青云直上?啪,我岂是注重权力之人?两袖清风,不取民脂民膏!奉孝,志才!你们还我酒钱!一梦千年,小小宅男本欲混吃等死,却不想被历史车轮滚过,平步青云,乱世之中,小小宅男也有大智慧!(p.S这本小说本持着比较欢乐的风格,请历史考究党别喷我,作者很萌的!!!)
  • 穿越成神医

    穿越成神医

    没有了手机、没有了便捷的交通、没有了撸串和啤酒……就是坐拥黄金万两又如何;没有了香水、没有了黑丝、没有了光影变换的情调……就是佳丽三千也无欲望;没有了吊瓶水病就好、没有了看着病灶开刀、没有了靶向药物……那生了病怎么办?高天带着现代的医学观念回到古代,可他只想回来。
  • 三国之随机召唤

    三国之随机召唤

    这是不一样的三国,这是乱世三国,在这英雄好汉分分登场,十八路诸侯讨董,吕布战三英,一个二十一世纪卑微的小人物穿越三国带着系统召唤人才,天下名臣,天下名将分分登场。
热门推荐
  • 万物天启

    万物天启

    千年前龙族的入侵使得世界陷入危机,并无实体的神明以降世之法现身人间,并把力量被分为六种降临到未来注定成为神之眷属的六人身上,危机的关头六人集结全部力量在神明大人的领导下击退了龙族。那之后这场战役获得神之力的六人在千年之后后代遍布世界各地,然而在国家与国家紧张的趋势下,这些后代们的力量被投入到战场,为了集结这些能力者而成立起了一座座能力者学院。神明看着贪婪好战的人们,心生两意一个是毁灭人类重塑世界,另一个则是想引导人类重回正轨。两股意志的分歧化成两股力量,想要重塑世界的意志降临人间并酝酿起自己的计划。引导人类的意志为阻止也降临人间,两股意志将引爆一场灭世之战。
  • 修仙记

    修仙记

    来到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在平凡的背景下,却掩藏着不一般的机缘造化。异界星空,奇幻玄妙,自有其缘所在。身具古老姓氏的血脉,具有上天所赐的恩德。所谓的天才在我眼中不过是废柴,那些大教传人,家族弟子,古老传承,圣地姓氏!你们谁能阻我!若想拦路,那好吧!我只能说:“杀!!!”练心,练身,练魂,唯有百练,方能成仙也!
  • 稚月双生

    稚月双生

    现在时间公元3017年,在几百年前,人类发现了暗元素,但是人类在使用时却像使用核能那样,以此制造武器,现在暗元素早已失控,所有星系已停止转动,地球分为光暗两面,在光的一面人们拥由”稚月双生女朔雪明”维持着黑暗,拥有月的力量,在暗的一面由”稚月双生男稚萌苏”维持光明,拥有太阳的力量.人们感谢着稚月双生的恩惠,那么,稚月双生从哪里来呢?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凡间收故事

    我在凡间收故事

    多年后,我不仅一次悔恨,怎么就因为贪一时口腹之欲就接了这么一个烂摊子?太乙那老头说什么我天生石头心,薄凉寡情,司命一职最适合不过,我以为他是在夸我,却不曾想,他却是在坑我,哪里适合了?明明一点不适合,直到我被天帝扁去凡间学习,我才知道,太乙那糟老头子坏得很!此后,我成为了唯一一个因为写不出命数,去凡间学习的悲催司命。——前一任司命的故事是《天命仙妻》,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作者菌对司命尤为情有独钟!垂涎此职位已久,哈哈哈……
  • 美人谋:侯爷从了吧

    美人谋:侯爷从了吧

    霍去病,中国古代传奇式的一大战神,本文将对他的战绩作一个简单的概述。并根据史记对他个性的描述为他编排了这一篇动人的情感故事。
  • 绝色首席强追小妻

    绝色首席强追小妻

    她,一不小心惹上了大人物,从此被虐无数。不过小绵羊也是会发威的,但渐渐陷入进这个漩涡了。逃不出来了他,厉溟幽。叱刹风云。冷若冰霜,却唯独宠她入骨。却始终得不到她的心。
  • 小兽相公很有爱

    小兽相公很有爱

    初见时,她费力的趴在墙头。偷窥她未来的丈夫。只一眼,她便下了结论——‘受’型谪仙!洞房中,他不住的后退。湛蓝的双眼中盛满了惶恐,贝齿咬紧了下唇。她看到他的睫毛在烛光中蝶翼一般的轻颤。这样绝世的男子放在眼前,佛祖这可是在考验她的自制力?
  • 妃魅胜天不为后

    妃魅胜天不为后

    我,路小墨由一名25岁的现代旅游记者,变成了年芳二八的公主路绮若,我的挂名老爸是贤德王爷路万豪?!这是哪门子狗屎运啊!万千宠爱于一身,这种感觉要不要太好啊!世交公子、高贵皇子都来献殷勤?!争着抢着要娶她!不好不好,据说古代女人婚姻不自由!她才不要进入这种坟墓呢!
  • 网游之内测玩家

    网游之内测玩家

    五年之前,顶尖的电竞选手陷入沉睡,电竞行业受到巨大打击。五年后,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天神的邀请。进入这场棋局,便已经脱离不出了,这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