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01500000012

第12章 明治维新(2)

对比一下美国,日本的政府机构与之大相径庭。在美国,国家权力由全民普选出来的人来执行,包括最高的行政权和立法权,而地方管理则是地方政府和警察、法院互相配合共同执行。而日本的政府机构与荷兰、比利时等西欧国家非常相似。例如,荷兰的法律起草就是由女王的内阁负责而不是国会。各地方负责人也是由女王任免,也就是说荷兰女王至少在形式上有着广泛的权力,包括对于地方事务的管理,这种权力似乎比1940年以前的日本还要广泛。虽然事实上女王对于地方的提名基本上没有相左的意见,可是必须在女王任命之后,地方官行使权力才是合法的,荷兰的警察和法院也如此。不同的是对于学校的管理,在荷兰,自由创办学校的权力赋予了每个宗教团体。日本的学校管理基本上同于法国。

虽然日本的政治制度似乎与西欧一些国家有相似性,但其真正的差异在于日本政府的职能上。日本人对于“各得其所”有着长时间的认同,所以日本的政治往往是靠自己从传统中孕育的道德体系和礼仪来进行。当出身特别的有能力的才俊们担任政府高官的时候,可以预计,这些贵族只要能够完成自己的职责而没有出格的劣行,那么他们在日本社会中的特权就会得到民众的尊重。这不是出于这些政治家的政策都是民众所拥护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在日本,越界就是错误。对于政府的最高层人员来说,“民众的舆论”根本不可能影响他们的决策,他们希望看到的只是国民支持自己的决策。如果中央政府越过权限而干涉地方事务,日本民众也多数会尊重中央政府。这与美国的形式正好相反,美国人觉得作为国家的政府不应该在各种地方政务上插手,但是日本人绝不这样想,对他们来说,国家的地位是神圣的。

日本政府同样做到了“适得其所”,他们非常注意在国民等级范围内承认国民意志。一些范围内的公众舆论领域,日本政府甚至是努力恳求民众的同意。例如,为了振兴日本的农业生产,日本官员在对传统农耕法进行改革时,便像一个民主国家一样,绝对不会使用手中的权力来强迫农民接受这种改革。在日本决定建立国家担保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及农民供销合作社时,日本政府的官员经过了多次与地方名流的交谈,并且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这是等级制要求的各行其责所决定的,政府不能侵犯民众等级范围内的事务自由。也就是说,日本人希望实现的是,将权力分别适当地分配给不同的阶级并将各自的权力使用范围规定清楚。比起西方,日本人更为尊重自己的“上级”,而“上级”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行动自由,并且是严守自己本分的自由。日本人普遍认定的格言是:“万物各得其所,遵守本分。”更为让人惊奇的是,明治的政治家对于宗教领域中的离奇制度。他们在没有超出自己阶级权限的范围内,塑造了一种能够象征民族统一和本民族优越性的特殊宗教,除此之外,民众可以有自己不同的信仰。日本政府的这种特殊宗教就是神道教。这成了民族的象征,受到了特殊的尊敬。日本人并不承认神道是一种宗教。因此,虽然日本政府要求所有国民都信奉国家神道,但在日本人眼中,这并不是一种宗教信仰的专制,并不违反像西方国家那样总是强调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这就如同美国人尊敬国旗并向星条旗敬礼一样,它代表的只是一种对国家的忠诚。既然神道不是宗教,日本便可以在学校中开设有关神道的课程而不会受到像西方一样的非难。在学校里,日本的历史渐渐为国家神道的历史所代替,天皇正是神道中“永远的统治者”观念的最好崇拜对象。与美国不同的地方是,国家神道是由国家支持和管理的,而美国则是由个人意愿主导政府对宗教信仰采取自由态度。在日本除了神道之外的如佛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不会置于国家的管理之下,无论他们是什么教派,或是祭祀等礼仪和风俗,日本政府从来不会干预。在具体管理方面,神道与其他宗教也不一样,行政上和财政上的管理维持都是截然不同的:国家神道由内务省神祗局进行管理,其所有的费用,如祭司人员、祭祀仪式及神社的维系运营费用都是从国库中支取;其他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的各派别或者其他宗教则全部由文部省宗教局负责管理和监督,他们的开支费用也是在教徒自愿捐赠支持下才实现的。

如果根据日本对于神道的信仰就认为国家神道是一个巨大规模的“国教会”,虽然不会让日本人心服,但起码也可以说国家神道是日本的一个“庞大机关”。要知道,在日本全国大约有超过十一万座的神社遍布四处,既有如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势大神宫,也有一些只是在特别祭典时祭祀神官(相当于祭司、法师或者住持)才想起来需要清扫一下的小神社。主管神社事务的神官像他们的政府一样,是一种全国性的等级制体系。神祗官从最高层的“阁下”一直到最低层,无论各郡、市、府、县,层级都十分分明。与其说他们是在引导民众祭祀,倒不如说他们是在替民众执行祭祀的仪式。这也与我们到教堂礼拜完全不同。国家神道毕竟不是单纯的宗教,它不进行教义宣讲,这是在日本的法律中明文规定的,因此神道并没有我们所熟悉的类似礼拜仪式之类。代替礼拜仪式的的是町、村等各级代表在频繁的祭祀活动中到神社进行的参拜。参拜之时,主持的神官用一根扎着麻绳和纸条的“币帛”,在参拜者头上挥来挥去,为他们进行祛邪。之后,神官会打开神龛的内门,用尖锐的声音呼叫,以召唤众神降临,享用供品。神官进行祈祷,而前去参拜的人们则根据不同的身份有秩序地排列起来,将一根自古以来都被视为神圣的、带有细长纸条的小树枝毕恭毕敬地供上。之后,神官会再次用尖锐的声音喊叫,完成送回众神的工作,然后将神龛的内门关闭。遇到大祭祀日,天皇也会亲自为国民致祭祈福,在这样的日子里,政府通常都是放假休息的。这样的祭祀日不同于地方神社的祭祀或者佛教的祭祀,它不是一般群众可以参与的祭祀活动,因为这被认为属于非国家神道的范畴之内。

除了国家神道举行的大祭祀日,其余的参拜神社活动是“自由”的,也就是说政府不会随意干涉。在这些活动中,日本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意参加不同教派进行的祭祀活动。其中,尤以佛教的活动最为活跃。直到现在,日本的大多数国民仍然是佛教信徒,并且形成了佛教中各种不同的宗派和不同教义及各自认可的开山祖师。当然,在神道教的范围之内,除了国家神道之外还有其他神道教派。这些教派甚至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日本政府还没有推行国家主义的时候,成为保护国家主义的壁垒。另外一些教派则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在了精神治疗方面,并且被比作“基督教科学”。日本的民众信仰多种多样,除了这些神道或佛教信仰之外,还有很多人对于儒家宗旨非常认同,与之相反的则是另外的一些人则专门从事一些显示神灵显圣或者参拜圣山神社的活动。至于平民百姓的祭祀节日,如前所说,大多数与国家神道没有什么关系。每当到这种节日的时候,人们会涌到神社,进行漱口祛邪的仪式,其中包括拽绳、打铃、击掌,让神灵降临。然后恭敬地行礼,行完礼之后再来拽绳、打铃、击掌,将神灵送回神位。完成这些,只是祭祀日活动的一个开始,之后他们会离开神社,去神社的院子里或街上购买一些珍品玩物,或者看相扑比赛、祓术以及包括小丑插科打诨逗笑的神乐舞。一位英国人,在日本居住并遇到这些祭祀节日时,说自己总要想起威廉·布雷克的一节诗①:假若教堂能够赐给我们几杯啤酒,以及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温暖的欢乐之火。那么,我们会终日祈祷唱诗,而不会想到背叛自己的信仰。

与西方往往对宗教感到严峻不同,除了极少数终生为宗教信仰献身的人之外,日本人并不会对宗教有一种畏惧感。很多日本人还非常喜欢跋山涉水地到深山中的寺院去参拜,如果换一种角度,这倒是一种愉快休假的方式。

在明治时代,日本人将国家在政治中的权力范围和国家神道在宗教中的职能范围划分得很清楚。除此之外的政治生活或者宗教信仰方面的领域,人民是相对自由的,只有那些被认为关系到国家利益的事,等级制体系下的高官们才会出面进行强势控制。

在日本建设现代陆海军时,他们也遇到了如何处理等级制的问题。旧的等级制已经不再适合日本社会,因此军队中与其他领域一样,废除了旧的等级制,相比较民众阶层,军队中的这种废除更为彻底。虽然他们保留了一些旧习,不过军队中已经完全不存在旧的等级制了,甚至连以往传统的日本敬语也被废除。军人的晋升与家庭出身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密切,其中更突出了个人能力的作用,这在日本是非常少见的事情。也因为如此,日本军队在民众心目中有着非常高的声誉。新军队因此能够赢得民众的忠实支持。更为有利的是,军队中排、连级单位的士兵大多来自同一地区,彼此之间家离得很近,因此士兵与地方都会有天然的联系。军人之间,军官和士兵、老兵和新兵也建立了牢固的关系,这些关系取代了传统上武士与农民、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这使得军队比日本社会其他方面更能起到推动民主进程的作用,也使得这支军队在很多方面能够反映人民的利益。以往我们会认为军队是一种国家工具,其作用之一就是维持当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可是日本军队并非如此,他们对于小农阶级有着诚恳的同情,甚至因为这一点而使得军队对一些新兴的大金融资本家或企业家提出了抗议。

同类推荐
  • 生活之旅

    生活之旅

    了解中国的历程,不仅仅是仰视她呈现出的大国风范,更重要的还是在点滴生活中去体味她散发的内在魅力。只有生活中的亲密接触,才能让你真切地去感受和理解中国和中国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崇尚自然的茶道精神、源远流长的美酒佳酿,传承千年,折射出中国人真挚热烈的情感和平和从容的气质。中国人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更是千姿百态,而跟随天意去呵护身心,蕴含着中国人颐养天年的真谛。此刻,中国的美食准备挑战你的味觉神经,佳茗和美酒带你回到梦中的东方,千年积淀的智慧游艺即将唤醒你沉睡的心灵,而华夏的养生之道正在为你开启关爱身体的哲学之门。这一段活色生香的中国生活之旅,等待着你来尽情地领略。
  • 记忆里的中国:金银玉器

    记忆里的中国:金银玉器

    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创造出了灿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金器、银器、玉器、陶器、瓷器、琉璃器、漆器、青铜器……在这些方面中国都曾领先于世界,创造出了令世界叹为惊奇的成就,其中玉器和瓷器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沉淀入国人的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
  • 思想课堂-伦理笔记

    思想课堂-伦理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基督教神圣谱:西方冠“圣”人名多语同义词典

    基督教神圣谱:西方冠“圣”人名多语同义词典

    《基督教神圣谱:西方冠“圣”人名多语同义词典》旨在从名、实、相的立视角度,全面介绍这一重要群体,以期解决介研西方文化中人物译名混乱、生平事迹难查、艺术表现费解三大难题。本书收290条目,以中、英、法、西、德、意、俄七种语言的异名互相参照,统一中文译名。每条目对人物记其传略,对事件指其出典,对象征作出说明,以提供异名之下的实质性信息。本书选印有关西方艺术精品544件,既辅助文字以形象,又得文字作阐述。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热门推荐
  • 完美王子的完美公主

    完美王子的完美公主

    她们,拥有超出常人的智商,是别人眼里的傲娇女王,但是那又怎样?她们就是有这个资本怎么着?他们,是别人眼里的完美王子,在她们眼里,是值得信赖的好哥哥,却不知他们从小就暗恋着她们……猜猜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 穿梭在影视界的道士

    穿梭在影视界的道士

    2008年,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被系统幸运的选中了,从此,表面上有些人是个嘻嘻哈哈的无辜室友,骗人的道士,背地里却是个木得感情的杀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痴情总裁的情人

    痴情总裁的情人

    她,敢爱敢恨,莫名其妙被人强吻,春心蠢蠢欲动,却被现实打击的支离破碎,多年后,她抱着“爱过不遗憾”的精神冲进他心房,也抱着“打不死的蟑螂”精神对他死缠烂打。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们相爱了。然而却在半路杀出的“陈咬金”扰乱了她的心湖。从此,三角状态的恋情就此展开。
  • 摸鱼派出所

    摸鱼派出所

    一名刚毕业的警校学生,毕业前因某种原因得罪了一位官二代同学,分配时被操作到了一个叫墨余县派出所的地方。本来一片祥和,平时连李奶奶家少了颗葱都算天大事的小县城,好像也因为这名小警察的到来,变得不再平静……
  • 腹黑boss:娇妻难宠

    腹黑boss:娇妻难宠

    几年前,简妍深爱着萧岩,从心底认定了萧岩,并将自己的一切都给了萧岩。然后当萧岩告诉她,他将和骆氏集团的千金订婚的时候,简妍离开了,为了成全他们,简妍默默的走了,伤心欲绝。而简妍离开后,萧岩又像是发了疯一样的寻找她。五年后,简妍成了一家公司的小设计助理,身边还多了一个四岁大的小孩,额,只是这小屁孩的智商略高。好好的公司突然被收购,总裁点名简妍参加董事会,没想到又让她看见了那个让她朝思暮想,又爱又恨的人。你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绝对的宠文!!!!!
  • 婚否不否

    婚否不否

    恋爱三年,结婚十年,两个孩子,柴米油盐酱醋茶,家长里短,是是非非,对于婚姻这两个字只剩下了深深地疲惫
  • 数码暴龙之我道

    数码暴龙之我道

    少年宅叶华穿越到了数码暴龙一的剧情中,获得了特殊数码宝贝毛球首。在和原猪脚们的交往中,凭借着前世的记忆和历练逐渐强大起来。并一步步走向巅峰。
  • 诱君欢:弃妃归来

    诱君欢:弃妃归来

    她,误嫁良人,胎死腹中,再世为人,她定要报前仇,灭渣男。他,狷狂邪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独宠她一人,为她步步为营。一场相遇让她坠入红尘,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爱过恨过死过,当她重新归来时又是怎么样的结局。记忆初歇,翻天恨意席卷而来,他的宠溺不过是宿醉。断情崖上,生死之间,她恨意滔天:“若一切重来我愿用一生换我们从未相遇,如今我什么也没有了,活着有何意义?”他笑的邪肆:“除了你这世间我从未在意过谁的生死,生也好死也罢,你的命我说的才算,我若不放,谁敢要你的命?”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