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301500000032

第32章 自我修行的最高境界(2)

印度一些观念,比如极端禁欲崇尚苦行的瑜伽派本身是以轮回作为最终解脱方法的。他们认为解救人出苦海只有这种解脱(即“涅”)的办法,而阻碍人们获得解脱的就是人欲。只有经过饥饿、受辱、自苦之后,人欲才能被消除,然后人才能达到超凡入圣、重现灵性,实现人神合一的境界。修行瑜伽就要求修行者鄙弃肉欲、逃脱人世间的苦海,越是进行难以想象的苦行训练,就越容易实现解脱的目标。可是在日本是无法见到类似瑜伽派这种哲学的。虽然佛教在日本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可是佛教中的轮回和涅教义始终没有被日本民众完全吸纳,只有少数出家修行的僧侣信从这些教义,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习惯。佛教认为所有生命都是通过转世轮回生成的,因此杀掉一只鸟兽就是在残害生灵,制造罪业,可是日本人没有因为这一教义而不准杀生,其在生死丧葬上也没有将轮回思想的理念贯穿其中。不论是轮回还是涅都不属于日本人的思维模式,日本的一般民众也不会绝对信仰这些思想,不仅如此,即便是皈依佛教的僧侣们,也加工修订了佛教的原始教义以更好地适应日本人的文化传统。于是一些深刻的思想家僧侣们宣布,实现顿悟就实现了涅,此时此地,任何事物任何人都可能让修行者顿悟“涅”。似乎,人死之后的世界无法让日本人产生兴趣。日本的传说与神话也没有围绕着已经死去的人纠缠不清,而只是一些关于神的故事。还有佛教宣传的死后因果报应的观念,也是被日本人排斥的,他们不大谈死后的报应,只是强调人人都能成佛的理论。从身份低贱的农民到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只要虔心修行终有一天可以成佛。日本人会把供在自家佛坛上已经去世的亲属灵位称为“佛”,让祖先在死后得到最大的崇敬,这似乎显示了日本人对于死后世界的态度,但这不能说明日本人就是一个信仰涅的民族,他们是不会把涅之类作为人生目标的。所有人都能成佛,又何必把自己束缚在涅和达到绝对静止的目标上呢?

同样,瑜伽派中认为的精神与肉体不能相容的教义,在日本也是没有的。日本人不认同瑜伽那种消除寄生于肉体之中的欲望的教义,他们认为“人情”(烦恼)不是什么恶魔,而感官享受和追求快乐是生活智慧才赋予的,只不过享乐必须要服从人生中的义务。这样的观念使日本人在修行瑜伽之时排除了所有带有自虐倾向的苦行训练,完全没有了禁欲主义教派的实质。

一般说来,达到一定境界的“悟者”都会选择隐遁的生活,即所谓的“隐士”,他们会与自己的妻子隐居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安逸恬淡地生活。我们一般的理解,一个超凡入圣的人应该是与世俗生活完全隔离的,可是在日本娶妻生子等俗人的生活也与此并不矛盾。甚至一些通俗的佛教教派①中,修行的僧人也是可以娶妻生子的。有关灵肉的严肃说教在日本人那里从来不会被轻易接受。“顿悟”的修行高人只是在精神境界的高洁和质朴的生活中体现,至于破衣敝服、不食人间烟火、毫无声色之娱只是修行中。日本的圣者,生活极为简单和正常,他们会吟诗、品茶、观花赏月,没有丝毫的禁欲倾向。禅宗训导信徒一定要避免农(劳动)不足,食不足和睡不足,这与佛教的原始教义有着天壤之别。

另外,日本也没有瑜伽哲学中那种神秘主义修行——使得修行者进入忘我的状态而实现天人合一境界。这种神秘主义被各种信仰所推崇,无论是原始民族、伊斯兰教阿訇、印度瑜伽修行者,甚至是中世纪基督徒,都无一例外,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最后实现了“天人合一”,体验到了“世间所没有的”喜悦。日本虽然也有神秘主义修行方法,但是并不存在神秘主义哲学。日本的修行者可以像神秘主义者一样入定,不过,这只是他们训练“一点”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将入定的状态描绘成“超凡入神”。很多神秘主义者宣传入定时人的五官可以停止活动,这没有得到日本禅宗信徒的肯定,相反,禅宗修行者认为,入定时人可以让“六官”变得异常敏锐。所谓“第六官”藏在心中,修行训练能够让第六官支配五官。人们日常的味觉、触觉、视觉、嗅觉或听觉很难达到入定时的状态,人们需要进行特殊训练。其中禅宗修行者的一项练习便是要求能够做到听无声之足音,并能准确追踪其足迹;或者可以在三昧①境界中辨别出诱人的美味,总之,这些嗅、视、听、触、尝等等只是为了“辅助第六官”,让各种感官变得更敏锐。这种情况与其他所有重视超感觉经验的宗教都有所不同。即便是在入定状态,修禅者也不会让自己超脱于自己的凡身之外,他们就如同尼采所说的古代希腊人那样,“保持自己的原样,保持自己市民的名义”。关于这一见解,很多日本佛教法师都有生动的阐述,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高僧道元的言论。他于十三世纪②在日本创立曹洞宗③,此一宗派到现在仍然是日本佛教禅宗中势力最大的教派。在谈及自己的顿悟体验时,他说:“我只是知道眼睛在鼻子之上……参禅打坐没有神秘可言。就像自然流逝的时间,日出于东,月沉于西,一切都是自然的。”④禅宗的有关着作也没有认为“入定”能够传授除了提高自我修行能力之外的其他什么能力。一位日本佛教徒曾经写道:“禅宗不会采取像瑜伽派那样认为通过瞑想就可以得到超自然能力的荒谬说法。”⑤

印度瑜伽派的各种基础教义基本上都被日本禅宗所否定,而日本人给人的感觉是总给自己各种限定,这让人想起了古希腊人。日本把瑜伽派的修行体系完全限制在了单纯的修行方法上,作为一种使自己更加完善的自我修行训练法门,以此达到“圆熟”的境界而又不脱离世俗生活,其中间没有任何间隔。在日本人那里,这只是一种能够更好自力更生的训练。一旦达到某种境界,便可以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恰如其分地应付各种局面,同时又能够让恣意妄为得到控制。当自己碰到来自外界的人身危险或内心情绪波动时,自己就可以不急不躁,保持镇定。

这样的训练不仅让修行的僧侣得益,武士也同样能够感受到其好处。事实上,武士阶级往往都是十分重视禅宗的。至少我们还没有在其他地方发现像日本这样通过一种倾向于神秘主义的修行法训练武士的单骑作战能力,至于神秘的体验反倒没有武士会在意。自打禅宗开始影响日本时期开始,武士与禅宗的密切关系就一直在持续。十二世纪时,另一位开创了日本禅宗一个宗派的荣西①便将自己的巨着取名《兴禅护国论》。禅宗对于武士以及政治家、剑术家和大学生的训练,目的同样十分世俗化,这实在是非常另类的宗教。就像查尔斯·埃利奥特爵士说的那样,中国的禅宗大师人们无法想象翌日传到日本之后的禅宗竟然成为了一种军事训练的手段。“禅宗就像茶道、能乐一样,成了标准的日本式文化内容之一。我想人们能够想象到,在十二三世纪到处是动乱的年代中,追求从内心直接体验的禅宗会受到那些逃避尘世灾难的僧院欢迎,可是大概没有人会想到动乱中最为风光的武士阶级竟然也会将禅宗作为他们喜爱的生活准则而被遵行和传播,事实的情况正是这样。”②

日本当然也有一些教派,是看重“他力”而将冥想、自我催眠和入定等神秘的修行方法归结于上帝恩宠的。不过以禅宗为代表的教派则是非常明确地主张依靠“自力”,让修行者自己帮助自己。这些教派对于人们的教导是所有潜力都在自己内部,而要发挥并增强这些潜力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一教义非常符合武士们的性格。无论是一个僧侣,还是一个政治家、教育家——武士们所从事的工作包括这些——统统都将禅宗的修行方法作为加强自己能力的自我修行形式,形成了一种朴素的个人主义。禅宗的教义说:“禅所追求的就是重现自己本身具备的光明,并不容许任何障碍影响这一追求。修行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孽障,……不管是佛还是祖,不管是圣还是神,统统除灭,直向光明。也只有这唯一的办法,才可能实现涅。”①

追求真理的人不会容忍真理之路上的任何干扰。禅宗的呵佛骂祖并不是针对佛祖的教义,而是为了实现其涅的清净,因此不管是佛的教导还是祖师经典或教义。“三乘十二因缘教②全是一堆废纸。”钻研经典当然对于修行佛法有很大好处,可是也容易让人迷信而难以展现自身本有的内心灵光,禅宗的顿悟正需要内心灵光稍纵即逝的闪现。一本记载了很多禅机对答的书中提到:一个小僧弟子希望禅僧讲一讲《法华经》③。禅僧非常精彩地讲述之后,弟子失望地对禅僧说:“哎,我原以为禅僧您根本不把这些经典、祖师语之类的放在眼里呢!”禅僧回答说:“参禅不是蔑视经典,只是认为道理并不全在经典、祖师语录中。你不是来求道理的,只是关心经典的”。④

禅师们只是将如何去寻求“道理”和实现顿悟的修行训练传授给弟子,而这种训练不仅包括身体方面的,还包括精神方面的,不管是身体修行还是精神训练,最终都要体现在内心意识觉悟上。禅宗的这一点在剑术家的修行上体现得非常全面。剑术当然需要不断练习最基本击刺动作,不过这只是一种提高“能力”和“技巧”的修行,优秀的剑术家更要懂得使剑中的“无我”境界,让剑人合一。在修行之初,首先他要站在地板上,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到脚下仅有几方英寸的范围之内。这块窄小地板会渐渐升高,如果随着时间推移,训练者能在四英尺高的柱子上,行走移动如履平地,那就说明他对于剑的专注已经不会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了,也就接近了“顿悟”体验,剑人合一,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剑术了。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德养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修德养性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远传的衣钵: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

    远传的衣钵: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

    《远传的衣钵:日本传衍的敦煌佛教文学》是《人文日本新书》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是一套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与深刻人文精神的新型文化学术类图书,每册突出一个人文主题,小题精作。其体现了学术前沿、专家功力;体现了中国学者透视日本文化的独到见解。语言规范而不板滞,平易流畅,理、趣相得益彰,体例设置灵活生动,图文并茂,亲近阅读。对增进国人对异质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扩大视野,提升跨文化平等对话的能力,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具有深远而悠长的意义。
  •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世界文化常识》是一部世界文化百科全书,从人类历史、衣食住行、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军事技术、风俗传说、名胜古迹七个方面讲解世界文化常识,展示世界文化发展的轨迹,为读者提供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大家尽情畅游在辽阔深邃的世界文化知识的海洋中。
  • 古代文化视野中的文心雕龙

    古代文化视野中的文心雕龙

    笔者在《文心雕龙》研究方面所作的主要工作是:首次系统考察《文心雕龙》问世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差不多与王元化先生同时提出刘勰出身非士族说;结合古代士大夫人生模式,探讨刘勰悲剧及其文化意义;系统论述刘勰的“军国”情结,及其历史、社会渊源;揭示《文心雕龙》由宇宙本体论向人格本体论过渡的时代意义;借鉴系统论方法原则,从思想体系、方法体系、结构体系及其整体功能角度,探讨《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时代审美图景”概念;最早论证《文心雕龙》自身的研究方法,指出《文心雕龙》研究方法,主要源自《墨经》和玄学。
  •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

    《气象谚语与历法节气趣谈》是一本有关谚语或曰气象谚语的科普性读物。全书共分两部分内容:谚语和历法节气。全书内容相当丰富,且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相当强。可作为中学生补充文学知识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普通成人文学知识的自我充电读本。
热门推荐
  • 六宫祭鬼:皇后太狂野

    六宫祭鬼:皇后太狂野

    亲爱的皇上大人,你哪只眼睛看见臣妾是鬼来着了。不就是身体瘦弱了点,脸色苍白了点,眼睛偶尔红一点,还胡作非为了点。可恨的皇后夫人,你从哪里听说朕残暴了,不就是冷酷了点,对女人漠不关心了点,对你的胡作非为睁只眼闭只眼。
  • 逆天斗圣

    逆天斗圣

    叶归,传说中的废材学徒,无意间被云水宗长老步玄空看中,得到了上古奇功玄空遁,从此,一切都开始不一样了。收小弟、抱美眉、战强敌,这一切已经够令人激动了。然而,这只是开始。他的最终目标竟然是……已宣示加入网络文学文明写作行列,自愿接受文明写作行列中各成员进行监督。
  • 最强奥特辅助系统

    最强奥特辅助系统

    奥特曼爱好者,带着系统穿越到奥特曼世界,会发生什么样的精彩?让我们尽情期待。求阅读,求收藏。
  • 偷学

    偷学

    出人头地需要一笔庞大的资本,你的资本在哪里?在现实的社会、残酷的竞争面前,若是没有强大的实力,就很难站得住脚。只有身负真本事的人才会脱颖而出,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
  • 狂人诗集

    狂人诗集

    世事艰难,偶有所感,愿吾生无所羁绊,自由而活。
  • 仙道黄昏

    仙道黄昏

    蛮荒四极,一曰力,二曰速,三曰御,四曰……,失忆少年身怀蛮荒四极之一,从未知而来,掌蛮荒,破仙道,筑乾坤,”我以我血换青天,誓要真相现人间“
  • 明朝驸马爷

    明朝驸马爷

    青春本就有遗憾!不爱江湖爱逍遥;不爱江山爱美人。还有那些个生动的人物形象,那些精彩绝伦的武打场景。回来了,弥补我们青春的遗憾,主角离岛以后,浪迹江湖,扬名天下,甚至撼动了明朝的江山,麒麟认主,赶尸派重出江湖,看看我们的主角张晓晨继他父亲之后,又有自己一个怎样的江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日常生活宜忌全集

    日常生活宜忌全集

    本书从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入手,分别对进食、饮水、烹饪、儿童、孕妇、老人、美容、锻炼身体、睡觉、习惯、穿戴、存放物品及其他日常细节应该注意的宜忌做了全面而详尽的阐述。例如,进食宜忌有:日常进食宜忌,春夏秋冬进食宜忌,常见疾病进食宜忌;饮料宜忌有:不宜用饮酒保暖,男士宜喝牛奶,女士宜饮豆浆;烹饪宜忌有:吃茄子不宜去皮,蔬菜不宜用冷水长时间浸泡,生熟食品宜分开;儿童宜忌有:婴儿头垢不宜久留,不宜高抛婴儿逗乐,儿童不宜常吃洋快餐等等,可谓面面俱到,细致入微。
  • 河西故人列传

    河西故人列传

    通过叙说大河两岸素不相识的男女,断剑与残云的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内到国外的奋斗生活,勾勒一个新时代的平凡世界的众生相。有江湖,有三教九流,有历史,有苦恼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