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450600000003

第3章 煤矿基础知识(3)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因事故的效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对策,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

加强安全培训,全面增强职工安全文化理念,提高安全文化素质是预防事故的关键。安全大检查、停产整顿、抓“三违”处罚等手段,在安全上虽然取得非常好的作用和效果,但并非上策,不能长久,一旦松懈,安全状况就会发生反弹。虽然遏制伤亡事故面临三大难题: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科技支持、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但全员安全文化素质是关键。从1990~2000年间发生的181起死亡事故来看,因个人违章造成的事故达90多起,占事故总数的50%以上。严格地讲在181起事故中,都有人的因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全体员工的事,没有高安全文化素质的职工,企业就不会有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

(1)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应结合煤矿现有的工作基础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国煤矿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安全生产的思想模式、行为规范、传统和习惯等,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和“安全、装备、管理、培训并重”的指导思想,始终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标准等,这些都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但整体上说,煤矿还未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的积极的企业安全文化,还未把安全生产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

(2)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层。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安全文化的重视程度。煤矿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煤矿领导的积极倡导,需要全矿职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积极的引导,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安全文化建设需要自上而下循序渐进。“安全至高无上”的观念的形成、安全文化气氛的造就,都要通过每一个人去实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3)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煤矿全体职工。职工既是安全工作的主体,也是安全文化的创造者和承担者,实现煤矿安全意识的自我飞跃,需要广泛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全员的积极参与。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报告会、事故分析会、安全交流会、安全表彰会等会议的形式,也可以用安全演讲、安全图片展览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广大职工真正参与,形成职工认同的企业安全价值观。充分调动职工的安全积极性、自豪感、责任感,使每一个职工感受到煤矿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促使所有的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通过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为职工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创造一个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利用党、政、工、团的安全教育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如广播、电视、文艺、黑板报等,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

(4)建立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最重要的原因,但它们不过是管理失误的表面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只抓住了作为表面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潜在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因此,预防事故必须从加强管理入手,充分利用管理的控制机能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煤矿是一个社会技术开放系统,根据社会技术开放系统理论,要使煤矿安全、高效地生产,需要煤矿的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的联合优化,而不是使技术系统最优化,让社会系统适应它。煤矿的安全文化建设过程就是社会系统的优化过程,建立与煤矿的安全技术系统相适应的安全社会系统的过程。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要持之以恒,逐步深化,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10.煤矿的危险管理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危险管理是通过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评估危险、分析危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危险,用最经济、最合理的办法来处置危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活动。

危险源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构成危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危险源辨识是危险评价和控制的基础,它们相互关联和渗透。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患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按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危险源可划分为两类。

根据事故的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因此,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按照人的意图流动、转换和做功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用“事故隐患”来描述物的不安全状态,用“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来描述人的不安全行为。但这些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属于第二类危险源中的一部分,或控制方面出了问题的第一类危险源。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把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的表面、局部的认识上升到对“危险源”的本质、整体的认识,从而实现对事故发生机理认识的重要飞跃。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常用的危险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直观经验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主要有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等。对照、经验法就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害性的方法。对照、经验法是危险源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辨识过程。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安全检查表、事件树、事故树等。常和危险评价方法一起使用。

危险评价

危险评价也称为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通过评价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常用危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后果严重度来表示危险性大小。按评价结果类型可将危险评价方法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

(1)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指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环境、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评价。安全检查表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并且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其缺点是评价结果不能量化,评价结果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对同一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该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需要确定大量的评价依据,因为必须根据已经设定的评价依据,评定人员才能对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给出定性评价结果。

(2)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用设备、设施或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的方法。其中包括半定量评价,半定量评价是指用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大小,如物质特性指数、人员素质指标等。定量评价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

(3)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系统安全的所有因素,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对系统的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进行的综合危险评价。例如,模糊综合评判法。危险评价的内容相当丰富,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也不相同。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事故树、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

危险控制

根据危害辨识、危险评价的结果,结合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风险是不可接受的,哪些风险需要优先采取措施降低。依据危险性的大小,危险的分布一般呈三角形,即危险性越高,其数量越少。危险水平示意如下图所示。

危险水平示意较长

根据危险程度,危险的控制原则见下表:

危险的控制原则

危险程度措施可忽略的无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持记录可容许的不需另外的控制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中度的努力降低危险,但要符合成本—有效性原则重大的紧急行动降低危险不可接受的只有当危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为降低危险不限成本。若即使以无限次源投入也不能降低危险,禁止工作

11.人的劳动强度与体力极限

国外的劳动强度分级

国外常用的克里斯坦森标准是以能耗量和氧耗量作为分级标准来划分不同劳动强度的。该标准所依据的为欧美人的平均值,即体重70千克、体表面积184平方米。所分等级为轻、中等、强、极强、过强共五级。对于我国,该标准显得过高。因此,有人建议将该标准按我国人体表面积减去5%~20%,作为标准。

除此之外,国际劳工局、日本劳动科学研究所也各有标准,其中,由于我国人体素质与日本比较接近,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我国的劳动强度分级

我国于1983年制定了按劳动强度指数划分的《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GB3869—83)。见下表: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劳动强度级别劳动强度指数Ⅰ≤15Ⅱ约20Ⅲ约25Ⅳ>25

该标准是以劳动时间率和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为标准制定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作业时人体负荷的大小。劳动强度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I=3T+7M

式中I——劳动强度指数;

T——劳动时间率;

M——8小时工作日能量代谢率;

3——劳动时间率计算系数;

7——能量代谢率计算系数。

下表中各级别的8小时工作日平均能耗值分别为:Ⅰ级——850千卡/人,相当于轻劳动;Ⅱ级——1328千卡/人,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Ⅲ级——1746千卡/人,相当于重强度劳动;Ⅳ级——2700千卡/人,相当于很重强度劳动。

劳动时间率为一个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即除休息和工作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的暂停时间外的全部活动时间)与工作日总时间的比,以百分比表示,即工作日内净劳动时间/工作日总工时(%)。可通过抽样测定,取其平均值。

能量代谢率M的计算方法是:将某工种一个工作日内各种活动和休息加以归类,求出各项活动与休息时的能量代谢率,分别乘以相应的累计时间,最后得出一个工作日各种活动和休息时的合计能量消耗总值,再除以工作日总工时,即得出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

单位时间内人体承受的体力活动工作量(体力工作负荷)必须处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负荷过小,不利于劳动者工作潜能的发挥和作业效率的提高,将造成人力的浪费,但负荷过大,超过了人的生理负荷能力和供能能力的限度,又会损害劳动者的健康,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般来说,人体的最佳工作负荷是指在正常情景中,人体工作8小时不产生过度疲劳的最大工作负荷值。最大工作负荷值通常是以能量消耗界限、心率界限以及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数表示。

对于重强度劳动和极重(很重)强度劳动,只有增加工间休息时间即通过劳动时间率来调整工作日中的总能耗,使8小时的能耗量不超过最佳能耗界限。

对于在一个工作日中,劳动时间与休息时间各为多少以及两者如何合理配置,德国学者EA米勒研究后认为,一般人连续劳动480分钟而中间不休息的最大能量消耗界限为4千卡/分,这一能量消耗水率也被称为耐力水平。如果作业时的能耗超过这一界限,劳动者就必须使用体内的能量贮备。为了补充体内的能量贮备,就必须在作业过程中,插入必要的休息时间。米勒假定标准能量贮备为24千卡,要避免疲劳积累,则工作时间加上休息时间的平均能量消耗不能超过4千卡/分。由以上计算可知,在从事该项作业的过程中,每劳动8分钟后,应安排6分钟的工间休息时间,即休息时间为实际劳动时间的75%,换言之劳动时间率为57%。

目前有许多重体力作业,其能量消耗均已超过最大能耗界限,如铲煤作业,能量消耗为10千卡/分;拉钢锭工,能量消耗为87千卡/分。对于此类作业,必须根据作业时的能量代谢率,合理安排工间休息,以保证8小时的总能耗不超过最佳能耗界限。工间休息时间的长短、次数和时刻,应根据劳动强度、作业性质、紧张程度、作业环境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工作日开始阶段的休息时间应比前半日的中间阶段多一些,以消除开始积累的轻度疲劳,保证后一段时间作业能力的发挥。工作日的后半日特别是结束阶段休息次数应多一些。

同类推荐
  •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本书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并通过此种变迁来审视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及信仰的变化,以及此种变化的观念如何影响政治权力的运作。本书认为,近代中国社会与文明发生巨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既往已为大家所熟知的国家外患和政治变革等显著的“历史事件”外,尚有隐现在这些“事件”的历史深处,引发中国人生活方式和思想结构变革的媒介。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导读》系我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中的一种,第一辑10种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的关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的政治著作。本书以原著为蓝本,对原著的写作背景与出版过程、主要内容、主要概念、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进行系统解读,对中国社会古今发展历程以及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介绍,从而帮助读者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安身立命,继而立国兴邦。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人生关怀:社会(政治)关怀、文化(价值)关怀和知识(专业)关怀。这是三种不同层面的人生关怀,有着由显到隐、由外向内、由入世到出世的区别。作为任何一代和任何一个知识分子,这三种关怀都是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同时具备的。《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从20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个案研究出发,进而关照到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和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转型,既是一幅宏观的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像,亦是一张张纤毫毕现的知识分子个体的心灵图景。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国共携手: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携手: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党的三大既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又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本书通过大会纪实、重要文献、热点聚焦、党史细节、三大之后重要会议及主张等栏目,全面介绍了三大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贡献。
热门推荐
  • 当天帝死后

    当天帝死后

    天帝练功时走火入魔,重伤后因天道追杀逃走,不过天帝最后还是被天道杀死,重生。经过九世轮回,从获得第八世一半灵魂后像陨石般强势!战各域天才,最终飞升天界,再战天道!本人玩命制作~~~~不喜欢随便喷我吧!我知道我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会加油的。有事可以在书评发书评哦。
  • 成功出路

    成功出路

    当今这个高速度、快节奏、多变化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像李嘉诚一样,具有应付瞬息万变的能力!李嘉诚是排名世界巨富前25位的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仅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让世人羡慕不已。那么,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财富就装在你的脑子里,只要你肯去发掘,它便会像泉水一样的不停地涌出来。一般人只看到成功者成名时那一刻的荣耀,聪明人却会去探讨他的成功过程。
  • 我家宿主很傲娇

    我家宿主很傲娇

    降临各大位面,抽取世界本源,掠夺道具,功法……这是一条变强的路,更是一条孤独的路
  • 网王之风

    网王之风

    师傅,我要学空手道!”“风儿为什么要学空手道呢?”师傅被雷劈到。"风儿是女孩子,学这个不好的!”师傅岔气。“为什么?”“学空手道需要力量,女孩子的力量太小了,学起来没效果的!”师傅再接再厉。一个回旋劈挂,凳子就这么在我的右腿下寿终正寝.女孩子学这种粗鲁的东西会嫁不出去的!”师傅垂死挣扎.“不用担心,小光会娶我的!”我骄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籁灬转瞬间

    天籁灬转瞬间

    “我是要你嫁给我,而不是请求,你只有选择答应。”男人拽着暗恋10年的女人进了民政局,“都闪开,我要办证。”女人还没缓过神来就领了证“姑姑,你为什么没有小孩子呢?”小萌娃嘟囔着“因为我恐婚。”
  • 怪物之心

    怪物之心

    当他们拔出剑时,我才明白,原来爸爸给我读骑士与恶龙时,那会心一笑。原来,我们才是恶龙啊..........呵呵呵呵,既然我是恶龙,就没必要怜悯了呢~因为,我们是怪物..............
  • 天灵策

    天灵策

    天地为魔,训人而食,人族内乱,魂断异界。为追索九天十地,远古神葬之谜,无数人血洒九霄之上!人族圣者探求灵气奥秘,当一层层剥开,里面却隐藏一个惊天内幕!异界大陆即将崩坏之际,韩羽从地球上重生而来,带着他的玩世不恭,用双拳轰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安稳天地。“别问我为何不挑战天地权威,我自己就是天地,吃饱了撑着没事干,自己挑战自己?”韩羽伸出中指,鄙视道。
  • 通天传

    通天传

    书友群:1011161864。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心灯不夜,通天自强。万法各有其道,道可道,非常道。八门遁甲,傀儡机关。剑道火法,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
  • 狂凤御龙:痞女龙骑士

    狂凤御龙:痞女龙骑士

    捡到一只龙不是她的错,老天也不至于这么惩罚她吧。某女看着自己肥嘟嘟的身子仰天长啸。什么?自己虽然长得丑,不过身份却高贵的吓人?什么魔法,本小姐手到擒来,神龙助体。万千魔兽无不俯首称臣。什么?欺负人?不好意思,本小姐生平喜欢什么抢什么,不服啊?那打一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