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863500000015

第15章 行为揭秘,学习中不再有难言之隐(3)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们每天的学习负担非常重,导致睡眠不足,尤其是中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有看不完的参考书,做不完的习题。似乎每天若早点休息,晚点起床,则有不努力之嫌,将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自己。

学习与睡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睡眠十分重要,可以恢复精力和体力,调节激素分泌、大脑发育和身心健康。睡眠中,脑神经细胞会进行自主休整。脑神经细胞会对白天获取的知识(即记忆)进行分类、组合,相当于加强了对这些知识的记忆;脑神经细胞按自己的方式在睡眠中进行信息(已记忆的知识)整合和新突触联系的建立,也就是思维。

睡眠不好将影响学习效率和效果。人们睡好了,头脑自然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力亦好。如果连续几夜睡得不熟不深,早上起床后就会有头沉或晕、昏昏欲睡、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反应。这一现象大多数有过睡眠不足经历的人都曾经出现过。医学上,已有大量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如果将睡眠剥夺,尤其是将深度睡眠剥夺后,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的情况。那么怎样做才能防止复习时昏昏欲睡呢?

1.科学用脑

同学们复习到深夜,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这正是大脑的保护性抑制在发挥作用。复习的时间过长,消耗了大量脑神经细胞能量,使大脑的反应灵敏度降低,处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中,抑制到一定程度,便会瞌睡或进入睡眠。就如电路中的短路一样,如果大脑没有这种保护性抑制,接连几次熬到深夜,可能等不到考试,脑子就被“烧”坏了。因此,睡眠的作用不可小视。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在复习中,同学们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以提高复习效率。很多同学惯用的复习方式,是坐在那里不停地看书。大量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方式是不科学的,因为人的大脑总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处于抑制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复习,常常会事倍功半。

生理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大脑皮层机能的高潮规律:早晨是一个人记忆效果最佳的时间;6点钟是推理能力最佳时间;8点钟大脑的思想最为严谨周密;12点之前,人的精力、体力、思维能力等到达到高潮;下午1-2点钟,是体力和脑力效能较低的时候;下午3-6点钟,脑力转向活跃;晚上6-8点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晚上8点最适合长时记忆;晚上9点大脑进入第二个活动高峰。所以,若将复习安排在大脑活动活跃的时段,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都能够踊跃举手发言。我们班里的一名优秀生却不是这样,他学习刻苦、遵规守纪,背诵速度也很快,而且他每次考试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可是上课他很少回答问题,除非老师直接点他的名字,否则,他从来不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即便是站起来回答问题,也总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是为什么呢?尤其是作为优秀生本人,又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呢?

专家解析

作为优秀生,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也许这名优秀生性格内向,在公共场合或全班同学面前讲话会感到紧张和恐惧;也许是该优秀生比较“爱面子”,担心自己回答错了会被同学们嘲笑自己“笨”;或许认为只要自己知道答案就可以,不一定非要说出来;还可能因为自己是优秀生,害怕讲多了会让其他人误解为是“好表现”“喜欢出风头”。优秀生课堂上不想回答老师提问的最直接、最突出的原因可能出于“爱面子”心理。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班级里,任何条件都相等,如果哪位同学的能力特别强,成绩非常优秀,其他同学就会更加喜欢他,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家都有一种使自己正确的心理倾向,若周围全部都是非常优秀的同学,那么大家学习的进步速度也许就会快很多,而且也可以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尽管大家都青睐身边那些能力强、成绩好的同学,但是内心里却有着一种不被察觉的潜在心理反应,即能力强、成绩好的同学会使身边的同学感到不安。大家会感到他们是远离现实的“超人”,这些人似乎不容易接近,于是大家常常更喜欢那些有缺陷或易犯小错误的同学。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缺陷效应”,也叫“犯错误效应”。结果表明犯错误而有超凡能力的人是最具吸引力的人。

优秀生为生么不想回答问题呢?对这个问题的释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优秀生要能正视自己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优秀生不能被自己优秀的一面完全遮蔽,而应该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以为自己成绩好就与众不同,身边的其他同学组具备的优势和特长同样是值得学习的。

2.积极地与人交流

虽然是优秀生,那也是班级的一员。自己之所以被评为优秀,那是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鼓励,千万不能因此就自负满满,觉得自己高人一头。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团体合作共赢的社会,那怕是在学校里,也不能因为自己是优秀生就不屑于与普通同学交流,否则等到被大家孤立,被孤独吞噬就为时过完了。

3.认识到人都会犯错误

太完美的人往往让人敬而远之,反而是那些爱犯小错识、有着小缺点的人更受大家的欢迎与喜爱,大家都愿意与这样的人接近和交往。完美的人毕竟是少数,只要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必然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甚至犯错误,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会非常容易产生认同感,也会具有亲和力。

4.抛下所谓的面子

优秀生在课堂上没有必要为了“面子”而保持沉默,或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误在所难免,没有错误哪有进步?在学习中也一样,不必回避错误,也不必担心失败,问题拿不准也没有关系,可以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里算是优秀,为此,班主任老师把班里一位学习成绩极差的同学安排在我的旁边,要我在学习上多帮助他。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情对爸爸和妈妈讲了。谁知爸爸妈妈听后却对我说:“那不影响你自己的学习吗?简直就是在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时间帮助别人还不如自己多做几道题、背几个英语单词,你要是考不上重点大学,那时候谁来帮你啊?”对此,我很困惑,到底是帮还是不帮呢?该怎样认识呢?

专家解析

把拥有的物质给予他人一份,自己便少了一些。而知识、技能却不是这样,教给别人,非但不减少,反而能进一步地强化、巩固,温故而知新,会全面提高自我。

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生活在一个集体里,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关心集体,热爱集体。集体意识不是抽象的,它是由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有爱的感情凝聚而成的。在一个友爱的集体中,一个人有困难,大家都应该向他伸出友谊的手。将来进入社会的大集体中,那就要按照社会主义公民应具有的道德,处理好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个部门里,人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友爱相处。

在有效的学习互助活动中,受益更大的往往是帮助者。帮助者受到的激励更大,在学习热情方面的变化比被帮助者更大。因为,在帮助他人学习的同时,不仅能强化所学的知识,温故知新,让思维得到锻炼,而且还能增强帮助者的责任意识,何乐而不为?

心理学研究指出,帮助别人学习,不是单纯地利他,同时也利己。关于助人这个问题我们的解惑方法如下:

1.帮助他人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效果

在生活中,当你听到一件稀奇事儿,如果不对任何人讲,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了。若是把它说给人听,那就会很长时间都不会把它忘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去发现问题,去记住答案,去把自己所记住的教给别人,这三样东西就可以使学生胜过他的先生。”因为,当你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内部的思维活动转为外部的言语活动,不仅训练了记忆、思维和表达能力,还对知识进行了第二次理解,使你对学过的知识能够查漏补缺。

2.帮助他人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复习质量

给别人讲解问题,是在进行着一种积极的、高质量的复习,在后继的学习或者考试中,很容易回忆起自己给别人讲解过的内容。在帮助过别人的题目上,帮助者解答反应的熟练程度会因为对别人的帮助得到加强而发生积极变化。

3.帮助他人学习,可以不漏自己的知识空缺

帮助他人学习、给别人讲解问题,也是在检查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些自己觉得懂了却又不能给别人讲解清楚的问题,实际上还没有完成对该问题的思辨过程,而这个对问题思辨的过程是高水平学习不可缺的部分。也就是说,在帮助其他人学习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现自己学习中的盲点。

4.帮助他人学习,温故而知新

帮助他人学习、给别人讲解问题的过程,也是自己温故知新的过程,在讲解一些自己认为烂熟于胸的知识点时,经常会发现“熟视无睹”的重要问题。可以发现很多非常乐于给同学讲解问题的学生,与在学习上需要被帮助的学生,不再仅仅是一种施予和被施予的关系,而是一种互助互利的关系。因为帮助者“有责任”帮助且乐于帮助,而那些学习困难且需要帮助的学生也就没有过重的心理负担了。

我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上课时,我发现每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话到嘴边留半句”。特别是上语文课的时候,每当正式学习新课之前,语文老师总会在课前说这么一句话:“好了,同学们,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接下来语文老师却什么都不说了,看着老师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很疑惑,老师为什么要“话到嘴边留半句呢”?

专家解析

从人的心理特性的角度分析,老师这样做是运用了心理活动的“等待效应”。

在认知对象的过程中,人们因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现象就是等待效应。例如在讲评书时,每说到惊心动魄之处,听众正听得兴起时,说书人却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使听众处于急切等待之中,兴趣未减,产生继续听下一回的强烈愿望。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效应呢?通常认为,有如下两方面的主要原因。

其一,认知心理失衡:心理失衡就是内心的矛盾感,这种矛盾感会成为改变态度、行为的动力。在等待过程中,人们想认知的对象突然消失了,而想认知的强度却很大,因此内心矛盾感就更强,从而达到按捺不住、自主行动的程度,自主行动无效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如电视正看到高潮时,突然来个暂停,插播一段广告,或牢骚满腹,或稍做闭目养神等待看下去。可见,心理失衡可引起人们内心的不舒适感,人们又有调和矛盾、恢复平衡的自然趋势,可以用改变行为态度来适应新信息,或是改变新信息来适应自己的行为。

其二,利用悬念的等待作用: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或现象的关切心情。而悬念往往能激人好奇,催人深思,也就是它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启发思维。它总是出乎人们预料,或是充满矛盾情结,或是让人迷惑不解,造成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人们就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尽快知道谜底,而这种心态就是由悬念的等待产生的。所以说,少了悬念的等待因素,等待效应就很难产生。

教师“话到嘴边留半句”正是运用了等待的效应来充分地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你那么当老师再出现这种情况是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1.做好预习

要想在课堂上紧跟老师的节奏,就应该提前做好预习工作。了解新的一堂课都可能讲到那些知识点,会用到前面所学到的那些知识,要在新的一堂课前了然于胸,不管是老师要问前面的知识,还是新学的要点,相应对出来就不会很难。

2.积极寻找老师的下半句

课堂上学生要能跟的上老师的节奏,没当老师欲言又止的时候就去想老师到底是想告诉我们哪一个知识点呢?自己在预习时是不是注意到了呢?如果还想不出就赶快翻开课本看是否能够找到答案。

认识了“等待效应”之后,我们就明白为何语文老师会在讲新内容前的导语中“话到嘴边留半句”了。老师之所以在教学情境中设定一种沉默,是为了让学生在沉默中等待。这种沉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停止,其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这种等待,不是被动消极的等待,而是学生急切盼望中的等待,是一种对知识“如饥似渴”的等待。

同类推荐
  • 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人际关系中各种的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许多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就能迎刃而解。本书的目标是让你掌握一系列可以立刻派上用场的心理学知识和策略,使你能够迅速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避免挫折和损失,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 释梦

    释梦

    《释梦》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和精神学研究专家,从28000多个人的梦境中提炼和研究中得出了研究结果它不同于传统的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对精神和心理的研究和判断,而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结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压力带给人们的影响。研究的领域涉及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家庭、爱情、性等等各个方面的梦境中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对照,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 心理学与读心术

    心理学与读心术

    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教读者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用眼睛洞察一切,“读”懂他人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精准的判断,使自己成为人际关系的赢家,进而在事业上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 别睡,我是好玩的催眠书

    别睡,我是好玩的催眠书

    本书围绕生活中常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例如:生活目标难以实现,事业不成功,能力发挥不出来,领导不重视;社交能力越来越差等。这本书就是告诉大家催眠到底怎样发生,他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以及怎样把它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 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研究

    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研究

    心理治疗是“以言治病”(talkingcure)的实践活动。心理治疗话语是各种心理治疗知识、治疗理论、治疗模式、治疗技术、治疗方面的专业术语以及治疗实践的总和。话语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心理咨询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书以话语分析理论、目的与合作原则以及治疗关系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心理治疗话语的语用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心理治疗会谈中的问答互动结构、对应结构、解述话语、问话的预设机制与语用功能等方面。
热门推荐
  • 谋断乾坤

    谋断乾坤

    一介小小凡人,误入博弈之中。神秘的漠族,黑袍的复仇,善恶的分界……一切交织成上古的秘辛。剑道恍然大成。一朝为解心中困惑,痴悟大道而不闻窗外风雨。自断一身谋魂,逍遥世间了无痕,上星坛,叩谋道,解星语,一己之力,扭转阴阳局势。以一剑一人,闯荡天下。仅一身谋魂,游说八荒,终就万道归一。
  • 1/25秒的智慧

    1/25秒的智慧

    本书介绍了如何控制自己的微表情、不同的微表情代表的信息、如何在交流中掌握主动权、如何掩盖自己的不良情绪等内容。
  • 蜕凡化真

    蜕凡化真

    远古洪荒的祭台;机缘巧合的地震;未曾预料的穿越;神秘玄妙的世界;诸门争锋的乱世;传说中的道统传承;争外物,争道统,争机缘,争永生……大争之世唯有蜕凡化真……
  • 读心少女:爱上重生冰块男

    读心少女:爱上重生冰块男

    高中毕业生东方明珠去补牙,无意中和万能石安安合为一体,拥有了传说中古老而神秘的异能,从此来了个咸鱼大翻生,捉鬼、破案、治病、看风水、鉴宝、品茶、喝酒……谁说女子不如男?天生我材必有用!看我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弱小女子怎样逆天,一步步地变强,最后过上幸福的生活的:要本领,瓦有;要金钱,瓦也有;要帅哥美男,瓦更是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瓦做不到的,怎一个“爽”字了得?(女强+言情+异能,绝对的创新,各位亲亲,来吧,欢迎跟作者一起跳进深坑……)
  • 那一年的夏天里有你有我

    那一年的夏天里有你有我

    故事发生在那年的夏天,几个懵懂的少年踏进了高中,在高中的日子里他们相爱相杀,发生了一系列事情
  • 重生之妃常好色

    重生之妃常好色

    她是二十一世纪明星级摄影师,好吃,懒惰,坐吃等死,梦想是徜徉在帅哥美女和美好事物中完美度过一生,谁料一朝穿越成为亲王妃,好死不死,王妃还是一个大才女,琴棋书画?乱涂乱画,舞刀弄枪?浑身是伤,可怜她应付不暇。王妃会的她全不会,她会的全都无法施展,还好,她有聪明的大脑,和皇帝合开炮坊,又和老情人建立机构,又让王爷老公的女人来帮着赚钱,她风生水起,还坐拥无数美女帅哥,上至老鲜肉,下至小萌娃,无不收入囊中,据为己有,纵然王爷老公吃醋也阻止不了她爱美的脚步。
  • 处世交友恰到好处

    处世交友恰到好处

    儒家文化的宗旨是“中庸之为道”。“恰到好处”与“中庸”又不是一种意思。“中庸”只是“恰到好处”的处世方法之一,如果在不该“中庸”的时候也“中庸”,对不该回避的问题也取“中庸”态度,就不恰当了,就不是恰到好处了!这么说,大概您已明白这部书的精神。恰到好处,就是此一时,非彼一时,惯于捕捉变化之机,以达到目的。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家有娇妻:只宠不爱

    家有娇妻:只宠不爱

    某女:没听过女人是花么?某男:喝,你要是花,牛都不敢在你头上拉屎!……某男:诶,我说你别又当女表子又想立牌坊。某女:你…我倒是想,立牌坊至少证明我丧夫,是个寡妇!……拍一耳光,我说过那间卧室谁也不准进,你以为你是谁。……他拉着她的手穿越大街小巷,他对她说,做我的女人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你的什么都是要最好的,那时她以为他是爱她的她有心,他有计,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切烟消云散,如果此生不见,平安惟愿他愿倾尽所有换她转身,她愿用一切取替他们从未相遇……
  • 诸天之僵尸传说

    诸天之僵尸传说

    携带着一个神秘的水晶棺材吊坠,从九叔世界开始穿越诸天万界,留下关于僵尸的传说。――本书属于无敌流、诸天穿越文已完成:九叔世界,天龙八部,风云世界;进行中:狐妖小红娘、无心法师;其他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