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44300000021

第21章 卷七(十八则)(3)

唐房玄龄佐太宗,初在秦府,已独收人物致幕下,与诸将密相申结,引杜如晦与参筹帷。及为宰相,粲然兴起治功,以州县成天下之治,以租庸调天下之财,以八百府十六卫本天下之兵,以谏争付王、魏,以兵事付靖、勣。御夷狄有道,用贤材有术。三百年基业,此焉肇之。其后制节度使而州县之治坏,更二税法而租庸之理坏,变府兵为彍骑、诸卫为神策而军政坏,虽有名臣良辅,不能救也。赵韩王佐艺祖,监方镇之势,削支郡以损其强,置转运、通判使掌钱谷以夺其富,参命京官知州事以分其党,禄诸大功臣于环卫而不付以兵,收天下骁锐于殿岩而不使外重。建法立制,审官用人,一切施为,至于今是赖。此三君子之后,代天理物,硕大光明者,世有其人,所谓一时之相尔。

萧之孙有罪及无子,凡六绝国,汉辄绍封之。国朝褒录韩王苗裔,未尝或忘。唯房公之亡未十年,以其子故,夺袭爵、停配享,讫唐之世不复续,唐家亦少恩哉!

【译文】

帝王创业之时,必须有同心同德、出类拔萃的辅佐之臣,制定一代长治久安之计,否则的话,就不足以称为一代杰出的大臣。比如:名相伊尹、周公,他们的事迹可以从《诗经》、《尚书》中考知。西汉初,萧何辅佐汉高祖,他们刚进人关中,萧何就把秦朝丞相府、御史大夫府中的律令图册收集起来,认真研究,以便详细了解当时天下的要塞,全国户口的多少,强弱之所在,百姓的疾苦。汉高祖最初被项羽封为汉王后,想进攻项羽,大将周勃、灌婴、樊啥都支持他的想法,而萧何独有不同的见解,他说:“现在我们的军队不如项羽,已是百战百败了,我希望大王您先称王汉中,夺取巴蜀之地作为后方,然后收复关中。”汉王采纳了他的建议。这是关系到刘氏兴亡的最为重要的一个谋略。萧何又推荐出身卒伍的韩信为大将,让他独当一面,平定了魏、赵、燕、齐等国,使汉高祖刘邦无后顾之忧,得以专心与楚霸王项羽决战;萧何临死时,举荐曹参代替自己为丞相,使汉初政策较为稳定地执行下去;萧何还在人关中后与百姓约法三章,镯除秦朝的许多暴政,以此安抚百姓,申明汉朝之德。他的所做所为,为四百年的汉王朝江山,奠定了基础。

在唐代,房玄龄辅佐唐太宗也是如此。他最初在秦王李世民府为幕僚时,就注重招揽有才干的人物,把他们集中到秦王府中,在争夺皇位的斗争中,他为秦王秘密交结诸将,又引荐杜如晦参与运筹帖握。等到李世民即皇位,房玄龄任宰相,他又致力于治理国家,推行州县制从而使天下大治,使用租庸调制控制天下的财赋,用八百府、十六卫的府兵制掌握全国的军队,他又把谏净的职责托付给王挂、魏征,把兵权托付给李靖、李勣,他统御四方的各少数民族,任用贤才都很有办法。可以说,唐朝三百年的基础是房玄龄奠定的。后来,唐朝在地方设置节度使从而破坏了地方上的州县制,实行二税法从而破坏了原本很好的租庸调制,改府兵为犷骑、诸卫为神策军,使原来的军政遭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唐王朝即使有名臣良辅,也难以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大宋朝韩王赵普辅佐太祖也是如此,为了控制方镇,削减方镇的地盘,抑制其势力,他献策设置转运使、通判等官职掌握地方财权,使地方无财力与中央抗衡;又命京官为地方的知州、知县,使地方官不能结党营私:把那些功臣宿将集中到中央授给虚职,只吃体禄而不掌握军权;把天下的晓勇军队都集中在京师,强干弱枝,不使地方拥兵自重。此外,他的关于建法立制,量官用人等等一切政策,直到今天我朝还有赖于此。这三位君子以后,以天下为己任、光明磊落的英才,历代都有,这就是所谓的一时之良相。

萧何的子孙因为有罪或无后代,共六次绝国,汉朝廷每次都重封萧氏为诸侯。我大宋朝对韩王赵普的后代也很照顾,从来不曾忘却。只有房玄龄死后不到十年,因其子犯罪,被收回封爵,停止其在宗庙中配享的特权,直到唐亡也没有续封其后人,唐王朝对功臣也太薄情了!

名世英宰

【原文】

曹参为相国,日夜饮醇酒不事事,而画一之歌兴。王导辅佐三世,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末年略不复省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我愦愦。”谢安石不存小察,经远无竞。唐之房、杜,传无可载之功。赵韩王得士大夫所投利害文字,皆置二大瓮,满则焚之。李文靖以中外所陈一切报罢,云:“以此报国。”此六七君子,盖非扬己取名,瞭然使户晓者,真名世英宰也!岂曰不事事哉?

【译文】

西汉曹参担任相国以后,日夜饮酒,无所事事,然而天下稳定,国泰民安,人们称他为“萧规曹随”,不敢越雷池半步。东晋王导身为三朝宰相,清静无为,而国家岁计有余,王导晚年更是完全不理政事,他曾经自叹说:“人们都说我糊涂,后人当思念我的糊涂。”谢安不拘小节,但深谋远虑方面无人可比。唐代的房玄龄、杜如晦,他们的传记中没有可以记载的功劳。大宋韩王赵普凡是收到士大夫议论是非利害的奏书,都把它们放人两口大瓮中,装满后就全部烧掉。李文靖把中外上奏陈述利害的奏章全部压下,说:“我就以此来报效国家。”这六七位君子的本意,都不是想吹嘘自己,沽名钓誉,以便使自己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们真是名世杰出的宰相啊!难道能说他们无所事事吗?

檀弓误字

【原文】

《檀弓》载吴侵陈事曰:“陈太宰嚭使于师,夫差谓行人仪曰:‘是夫也多言,盍尝问焉,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太宰嚭:‘曰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案嚭乃吴夫差之宰,陈遣使者正用行人,则仪乃陈臣也。记礼者简策差玄,故更错其名,当云“陈行人仪使于师,夫差使太宰嚭问之”,乃善。忠宣公作《春秋诗》引斯事,亦尝辨正云。

【译文】

《礼记·檀弓》记载春秋时的吴国侵犯陈国这件事时说:“陈国的太宰嚭被派到吴军中,吴王夫差对行人(官名)仪说:‘这个人话很多,何不问问他,师出必有名,人们是怎么称我们这次出兵的?’太宰嚭回答说:‘难道不是称你们为杀掠之师吗?”,按:太宰嚭乃是吴王夫差的太宰,陈派遣使者正应当是行人,那么仪应是陈国的大臣。这是因为《礼记》的作者把简策搞乱了,所以把人名也弄错了,这里应当这样说:“陈国行人仪出使到吴国军中,吴王夫差派太宰豁问他”才对。忠宣公在作《春秋诗》时引用此事,也曾予以辩正。

薛能诗

【原文】

薛能者,晚唐诗人,格调不能高,而妄自尊大。其《海棠诗序》云:“蜀海棠有闻,而诗无闻,杜子美于斯,兴象不出,没而有怀。天之厚余,谨不敢让,风雅尽在蜀矣,吾其庶几。”然其语不过曰:“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又有《荔枝诗序》曰:“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为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然其语不过曰:“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抄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又有《折杨柳》十首,叙曰:“此曲盛传,为词者甚众,文人才子,各衒其能,莫不条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然,颇为陈熟。能专于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虽欲勿伐,知音者其舍诸?”然其词不过曰:“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别有《柳枝词》五首,最后一章曰:“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云:“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耳。”能之大言如此,但稍推杜陵,视刘、白以下蔑如也。今读其诗,正堪一笑。刘之词云:“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之词云:“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其风流气概,岂能所可仿佛哉!

【译文】

薛能是晚唐诗人,所作的诗格调不高,却非常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他在《海棠诗序》中说:“四川的海棠很有名,而写海棠的诗却没有听说过,杜甫长期居此,却无大作问世。上天赐予我超人的诗才,所以我对杜甫不敢相让,我的作品大概可以在四川独领风骚了。”然而,其《海棠诗》也不过是:“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彼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而已,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他又在《荔枝诗序》中写道:“杜甫晚年在四川西部居住过,但没有写过有关荔枝的诗,莫非是有意写而没有来得及吗?白居易曾作过有关荔枝的诗,但是立意太粗浅,毫无创见,和没有诗一样。于是,我就作了这首《荔枝诗》,我可以毫不惭愧、毫不自负地说:将来的作者也许会把我这首诗当作吟咏荔枝的首唱之作。”然而,他的《荔枝诗》也不过是:“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抄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而已。他又写了十首《折杨柳》诗,其自叙说“这支曲子广为流传,为它作词的人也很多,文人才子,各显其能,但没有一个不是把杨柳条比作舞女的腰肢,把杨柳叶子比作女人的眉翠,千篇一律,都是些陈词滥调,非常庸俗。我专攻诗律,学有所成,不爱随波逐流,因而搜肠刮肚,苦苦推敲,发誓要摆脱俗套,即使我不想标榜自己,但那些真正的知音们能舍弃我吗?”然而,他的《折杨柳》诗也不过是:“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而已。另外,他又写了《柳枝词》五首,其中最后一章中写道: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他自己注释说:“刘禹锡、白居易二位尚书,曾经相继担任苏州刺史一职,都作有《杨柳枝词》,世人广为传唱,其中虽有奇句,但所用的文字太冷僻,音律也不甚规范,不够激昂。”薛能就是这样大言不惭。在他的眼里,只有杜甫还算可以,自刘禹锡、白居易以下,根本就不值一提。今天我们读一下薛能的诗作,就会觉得他的狂妄自大是多么的可笑。刘禹锡的诗写道“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白居易的诗写道:“红板江桥清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这些诗的风流气慨,薛能的诗难道能够望其项背吗?

汉晋太常

【原文】

汉自武帝以后,丞相无爵者乃封侯,其次虽御史大夫,亦不以爵封为间。唯太常一卿,必以见侯居之,而职典宗庙园陵,动辄得咎,由元狩以降,以罪废斥者二十人。意武帝阴欲损侯国,故使居是官以困之尔。表中所载:幹侯萧寿成,坐犠牲瘦。蓼侯孔臧,坐衣冠道桥坏。郸侯周仲居,坐不收赤侧钱。绳侯周平,坐不缮园屋。睢陵侯张昌,坐乏祠。阳平侯杜相,坐擅役郑舞人。广阿侯任越人,坐庙酒酸。江邹侯靳石,坐离宫道桥苦恶。戚侯李信成,坐纵丞相侵神道。俞侯栾贲,坐雍犠牲不如令。山阳侯张当居,坐择博士弟子不以实。成安侯韩延年,坐留外国文书。新畤侯赵弟,坐鞫狱不实。牧丘侯石德,坐庙牲瘦。当涂侯魏不害,坐孝文庙风发瓦。緌阳侯江德,坐庙郎夜饮失火。蒲侯苏昌,坐泄官书。弋阳侯任宫,坐人盗茂陵园物。建平侯杜绶,坐盗贼多。自幹侯至牧丘十四侯,皆夺国,武帝时也。自当涂至建平五侯,但免官,昭、宣时也。下及晋世,此风犹存,惠帝元康四年,大风,庙阙屋瓦有数枚倾落,免太常荀宇。五年,大风,兰台主者求索阿栋之间,得瓦小邪十五处,遂禁止太常,复兴刑狱。陵上荆一枝围七寸二分者被斫,司徒、太常奔走道路,太常禁止不解,盖循习汉事云。

【译文】

西汉自武帝以后,凡是担任丞相而没有爵位的人就可以封为侯爵。丞相以下,即使是御史大夫,也不予封爵。九卿中只有太常卿一职,一定要以现任侯爵担任,太常职掌宗庙和先帝陵园,动辄得咎,从汉武帝元狩年间以后,以各种罪名被废斥的太常卿有二十人之多。我估计这是因为汉武帝心中想削减诸侯国,所以故意让他们担任此职以便找毛病收回爵位和封国。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等书记载任太常卿而被削去侯爵或官职的人主要有:幹侯萧寿成,因为所用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太瘦而被废;蓼侯孔臧,是因为衣冠道桥损坏而被治罪;郸侯周仲居,是因为不收赤侧钱(汉钱币名,以赤铜为外边,故名);绳侯周平,是因为不修缮园屋;睢陵侯张昌,是因为祭祀的次数不够;阳平侯杜相,是因为擅自征役郑地舞人;广阿侯任越,是因为宗庙里的祭祀用酒腐败变质;江邹侯靳石,是因为去离宫的道路、桥梁太难走;戚侯李信成,是因为纵容丞相侵占神道;俞侯栾贲,是因为雍地(今陕西风翔)所贡牺牲不合乎要求;山阳侯张当居,是选拔博士时弄虚作假;成安侯韩延年,是国为私自留藏外国文书;新畤侯赵弟,是因为审判案件时弄虚作假;牧丘侯石德,是因为用于祭祀的牲畜太瘦,当涂侯魏不害,是因为孝文帝庙上的瓦被风吹落;緌阳侯江德,是因为看庙人夜间饮酒,致使宗庙失火;蒲侯苏昌,是是因为泄露了官府文书的内容;弋阳侯任宫,是因为有人盗窃了茂陵的东西;建平侯杜绶,是因这一带盗贼暴徒太多。他们这些人中,从嘟侯萧寿成到牧丘侯石德十四位侯,都被夺去爵位,削去封地,这是汉武帝时期的事。从当涂侯魏不害到建平侯杜绶五位侯,只是被免去官职,仍然保留爵位,这是昭帝、宣帝时期的事。此后到了晋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年),有一天起了大风,宗庙网楼上的屋瓦被吹掉几片,因此太常荀寓被免职。第二年,又起大风,御史台的长官到宗庙中检查受破坏的情况,发现有十五处瓦略微倾斜,于是就停止了太常的职务,并因此处罚了一大批官员。陵墓上有一根直径约七寸二分粗细的荆条被人砍去,司徒、太常四处奔波,非常紧张,不久太常便被关押,长期得不到释放。这大概是沿袭汉代的惯例吧。

同类推荐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杨树达讲文言修辞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杨树达讲文言修辞

    读中国书,不可不知中国特色的修辞。不明中国特色的修辞,易犯事不明、物不显、犯人忌等毛病。中国修辞与西方修辞相异之处甚多,然知之者实少。杨树达《中国修辞学》为中国特色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值得让更多读者知晓和学习。本书介绍了这本奠基之作的精华所在。
  •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成语故事(中华国学经典)

    一本好书,一生的财富。从远古的回顾到今天的眺望,经典的国学依旧熠熠闪光。《成语故事》这本书不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殿堂里绚丽夺目的瑰宝,几千年来广为流传。深刻的思想情感与内涵,让你在不知不觉间增长智慧,净化心灵。在这里,一篇篇精美的文字娓娓道来。回望经典,让昨天、今天与明天衔接成一条光滑的弧线,记录我们成长的足迹。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细雨轻飞

    细雨轻飞

    本书是一本个人诗集,主要内容为对景物、人物、思想感情的描述,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向往。
  • 别样童年

    别样童年

    雄浑的黄土高原,雄伟的太行山,可爱的小村庄,革命圣地,快乐的校园,纯真的孩童,朴实的乡俗民风,可敬的亲人,飞翔的梦,灿烂的阳光,明亮的月光,湛蓝的天空引得无限高远的遐想,小河泥塘水井,花样美好芬芳的童年时光……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农女初当家

    穿越之农女初当家

    现代剩女穿越到不知名时代,然后家长里短,锅碗瓢盆,种田发家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千堆雪里等君归

    千堆雪里等君归

    【故事设定来源于网易游戏《梦幻西游》电脑版】流萤扑闪,星火流转。七月流火节之后,涂山雪就要继承国主之位了。然而她内心最大的愿望,除了渴望青丘子民安居乐业,还希望……待狐不归吹起长笛之时,尽情的跳舞。那是她最快乐的时光。
  • 仁途

    仁途

    末日来临,华夏民族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大专学生林风被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失落星’。为了找寻可能同样穿越而来的恋人,林风踏上了艰苦而又充满奇遇的修炼之路。在没落豪门里自强不息;在忍辱负重中厚积薄发;不一样的经历造就了不一样的征途。当终有一日站上势力的巅峰时,却又为何毅然而然的放弃了报复的机会?仁途!既是人经历世事之后,心理成熟的历程,也是由满腹仇恨转向以德报怨的仁义之途。且看王者归来,如何解救即将陷入腥风血雨之中的世界。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尽在《仁途》!
  • 我有小法的被动技能

    我有小法的被动技能

    带着小法师的被动技能穿越到了异界,杀死敌人就可吸收其天赋,君浩天表示,我要逆天了。
  • 积攒家财记

    积攒家财记

    这是一个女强人绑定了家财万贯系统,为了一个愿望穿梭在各个小世界里完成任务的故事不正经小剧场白瑶瑶:系统,为什么你这么抠,这么爱钱家财万贯系统:看看我的名字,我的目标是当系统中的第一富豪
  • 若君浅缘必相思

    若君浅缘必相思

    秦家王室秦昊掌王权的第十个春秋,王居秀城位于南方一片四季如春、资源丰富的地方。
  • 不低头

    不低头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角色,相同的是,他们都来自社会的最底层,却不向命运低头,勇于直面悲苦,敢于与命运抗争,向幸福的生活目标前进。。。。。。
  • 探索未知丛书-卫生保健五

    探索未知丛书-卫生保健五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地理世界、动物乐园、海洋与天空、化学天地、计算机王国、历史趣闻、美术沙龙、农业科学、少年楷模、物理城堡、艺术天地、音乐之声、幼儿教育、语文大观、植物之谜、走遍天下、祖国在我心中等书籍。
  • 变猫记

    变猫记

    大盗田歌意图窃取杏月儿的“七灵珠”,反被变成一只黑猫。为使自己回复人身,田歌跟踪杏月儿来到大漠,在黑店春颜客栈里,各路英豪各怀鬼胎,斗智斗勇,阴谋诡计尽显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