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62000000062

第62章 明朝后期(1522~1627年)(24)

1359年寿辉迁都江州(九江),自称起汉王来了。大概是官当大了,开始骄奢淫逸,欺压士兵,弄得大家怨声载道。到了第二年,友谅把寿辉也杀了,自称为帝,建都江州,国号为汉,年号大义。陈友谅所部到洪坪不觉就来了一个月。平日里,练兵场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士兵们一个个像猛虎下岗勇敢异常。陈友谅虽端坐军营,却也能身先士卒,带着将士穿着铁甲冲山坡,跳壕沟,要求像打仗时一般模样。有一次,陈友谅的侄儿与一军士,演练刀剑对打,结果被军士将其帽子击落了。这件事不知道怎的传到陈友谅的耳朵里,于是令待卫将二人叫来,寻问为何会击落帽子。侄儿答道:“我抵挡时稍微松了一下手,分一点神。”尔后又问胜者,为何不袭击其他部位。胜者答道:“平日大王教诲,战者,须视其弱机,击其重位,我不敢伤其头,仅取其帽耳。”这时陈友谅精神抖擞,即令侍卫取战袍一件以奖用者,却令侄儿面壁三天。别的士兵看到大王这样重赏重罚,如此的严格,就格外地认真操练了。正月十五。这洪坪脚下有一市井,虽说不上怎的繁华,却也有十几家店铺,上百的人口。一到元宵,家家张灯结彩,市面上人来人往,也显得有几分的热闹。十五这天,陈友谅带着军师、待卫,穿着便装,来到市井凑热闹,观风景。进得街来,见一禾场上,正围着一个大圈,原来大家在围观猴把戏。陈友谅多日未曾见过这等快活,连忙挤进圈内想看个饱眼。陈友谅三人踏着霜露,披着星光,回到洪坪,已感筋疲力尽,友谅走近镜子前一照,才发现帽子上的花翎被整整齐齐割去了一半,于是连忙唤来军师,展开纸条,原来是“兵练三更”四个字。

第二天,陈友谅再次赶到老人家里,那老人已不知去向。打此以后,陈友谅率领将士又开始了三更半夜的大练兵。一晃就是三个年头。陈友谅带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洪都(南昌),朱元璋得知,亲自带领二十万精兵援救,这一来陈友谅所部撤至鄱阳湖,却又被朱军封锁出口,陈兵一看出口被堵,连忙组织突围。这时,朱军一阵乱箭,射得陈兵四处逃窜,陈友谅也就在这次突围中,不幸中箭身亡。

有词人曰: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⒊文化科技思想风云人物

顾宪成

顾宪成(1550年~1612年),无锡泾里(今无锡县张泾)人。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明代名士。官至吏部文选四郎中。公元1594年被革职还乡,与其弟等在东林书院讲学。往往讽议朝政,朝野应合,东林之名由是大著。

以学为本

顾宪成小时候家境十分清贫,他的父亲顾学开了爿豆腐作坊,但因家庭人口多,常常入不敷出,要向人借贷,他家住的房子很破旧,不蔽风雨。但是,艰苦的生活环境反而激发了顾宪面奋发读书的决心与进取向上的志向。他6岁就进私熟读书,即聪明,又刻苦,而且怀有远大抱负。他在自己所居陋室的墙壁上题了两句话:“读得孔书才是乐,纵居颜巷不为贫。”颜回,是孔子著名的学生,家里十分贫穷,但他不以为苦,师从孔子,刻苦好学,以学为乐。顾宪成以颜回自喻,表达了自己的苦乐观和贫富观,希望做一个知识的富翁。

知识是海洋。顾宪成既不拘守于一家一说,也不厚古薄今,视野开阔,博览群书,涉猎百家,还读了大量宋代人的近作,如周敦颐的《太极图书》、程颢的《识仁篇》、张载的《西铭》以及朱熹、陆九渊、邵雍、王阳明的著作。他善于掌握全书的主旨大意,不沉溺于训诂章句之类,所以吸收了很多有益的思想。顾宪成在读书中,非常仰慕前贤先哲的为人,一心想仿照那些德高望重的人的思想举动去行事。他自撰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达了他读书期间对社会的关注。当时社会风气不正,一些人品德很不端正,没有是非观念,注重私利,见风使舵。顾宪成对这种状况愤愤不平,时时想找出矫正的办法,做到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1576年,27岁的顾宪成赴应天(今江苏南京)参加考试,他在应试的文章《习书经》中指出:天下治理的关键在于用人得当。只有选拔、任用贤才,使之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使国家稳固、政治清明、民情安定。同时,顾宪成还强调朝廷要广开言论,虚心纳谏,以法治国,注意总结前代的经验教训以供借鉴,把国家的事情办好。由于顾宪成的文章立意远大,分析透彻,结果以第一名中举,时人将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顾宪成从此名闻遐迩。1580年解元顾宪成赴京参加会试,又被录取在二甲第二名,被赐进士出身。当时,得中进士的人就可进入官场,顾宪成从此也就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投身到了社会激流中。

革职还乡

顾宪成带着强烈的政治热情踏上仕途,想为国为民做些有益的事。但当时皇帝明神宗和宦官、王公、勋戚、权臣结合成为一股最反动腐朽的势力,操纵朝政,政治黑暗,军事窥败,财政拮据,而人民由于苛政暴敛被迫反抗的事件也层出不穷。由于明朝国力渐衰,崛起于关外的满州贵族也逐渐不服明朝中央政府的管辖,并且逐渐构成对明朝的威胁。面对这种国是日非的形势,顾宪成初入仁途,就不顾自己位微言轻,上书直谏,主张举用人才,评论时政得失,无所隐避。他先在户部、吏部任职,后外放桂阳(今属湖南)、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为官,后又奉调再入吏部,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部门任职,他都不媚权贵、廉洁自守、正直无私、办事认真。

1582年六月,时任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权倾天下的张居正病情加重,举朝官员深谙张居正喜欢别人恭维、歌功颂德的心理,便联名醵金到东岳庙为张居正祈祉禳灾。顾宪成认为现在全国官场风气日下,一切不问是非,一味迎合顺从,朝政败坏到了歙人忧心如焚的地步,自己不能同流合污。这样,他便拒绝参加。同事担心他日后因此遭到打击,便好心地代他签名出钱,顾宪成得知后立即骑马前去将自己的名字抹掉,表现了不附权势的耿直性格。不久,张居正就去世了,他才没有受到追究。

张居正去世后,继任首辅王锡爵只知道在朝中一味迎合神宗,不能听取君臣的合理意见,弄得人心离异。一次,王锡爵对顾宪成说了这样一句话,当今所最怪者,朝廷认为对的,外人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人一定认为是对的。意思是责怪官员百姓心不向着朝廷。顾宪成针锋相对地回答,他认为应该这样解释说,外人认为对的,朝廷一定认为是错的;外人认为是错的,朝廷一定认为是对的,指出了国事搞不好的责任在朝廷而不在下面,一语道破了朝廷当权者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真相。

1594年,顾宪成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迁升、改调等事务。时逢首辅王锡爵年老引退,明神宗便命吏部根据品望推选六七位能够胜任首辅之职的官员听候点用。顾宪成与吏部尚书陈有年不徇私情,拒绝请托,根据品望合拟了七人名单上报,请神宗亲裁。不料,顾宪成他们提名的人,都是神宗所厌恶的,神宗不由分说,指责吏部有“徇私”做法,在吏部的奏疏上批了“司官降杂职”5个字,就把顾宪成文选司郎中的职务给撤掉了。陈有年作为吏部尚书,上疏引咎自责,认为有责任也在自己身上,不能追究下属,恳请恢复顾宪成的文选司郎中职务。其他正直的大臣也纷纷上疏申救顾宪成,奏疏共达几百封。不料,神宗一意孤行,将有些上疏申救的官员外放、降调、削职,顾宪成则被革职为民。从此,顾宪成结束了十几年的官场生涯,以“忤旨”罪回到原籍无锡。

顾宪成孜孜国事,反而获罪罢官,朝野许多人士为朝中失去这样一位正直无私的官员扼腕叹息,也对顾宪成的品格十分钦佩,顾宪成的名望反而更高了。

讲学议政

1594年九月,顾宪成从北京回到家乡泾里。顾宪成在朝中因公务繁忙,积劳成疾,再加遽遭削职,冤屈难伸,因此在长途跋涉回到家中后体质极弱,病痛频发,好几次生命陷入垂危。然而他绝不放弃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尽管已不能在朝中实现自己的志向,也要在故乡做些有益的事。顾宪成认为:讲学,可以传授知识,风范人物,扶持正论,为国家培养人才,这和自己重人才、重舆论的政治思想是一致的。于是便把精力集中到讲学上来,顾宪成一生最辉煌的事业就此展开。

由于顾宪成在学界政界都有很高的声望,所以慕名来请教他的人很多。顾宪成不顾病体,不管其贫富贵贱,一视同仁,热情欢迎接待。后来,他看到前来泾里的人很多,小小的泾里镇上,连祠宇、客栈和自己周围邻居家都住满了客人,还容纳不下,就与长兄性成、次兄自成及弟弟允成商量,在自己住宅南边造了几十间书舍供来人居住,顾宪成的夫人朱氏给学生们烧饭做菜,使学生来了就像回到家里一样。泾溪南北,昼则书声琅琅,夜则烛火辉辉,一派日以继夜奋发攻读的景象。即使许多已有功名、才学亦高的学者也争相前来求教。

顾宪成在居家讲学的同时,还经常到苏州、常州、宜兴等地去讲学,经常与苏州、松江、常熟、太仓、嘉兴、宜兴等吴中学者聚会于无锡惠山天下第二泉畔研讨学术。在讲学活动中,顾宪成迫切感到必须具备一个固定的讲学场所,从而将分散的讲学活动变成一个有协调组织的统一活动,从而对吴地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和作用。1604年,经顾宪成和吴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官府终于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遗址重建兴复东林书院。重建工程开始于这年四月十一日,至九月九日告竣,共用了1200多两银子。作为首倡发起人之一的顾宪成捐银最多,又去策动吴地官员和缙绅捐资助修,出了大力。顾宪成又亲自为书院讲会审订了宗旨及具体会约仪式,这年十月,顾宪成会同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顾宪成首任东林书院的主讲。顾宪成的讲学活动成为他一生事业的辉煌时期。

东林讲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适应时代、社会和学人的共同需要兴举起来的。它规定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除了严寒盛暑外,定期会讲。这就将原来士绅的分散游学形式变为集中固定的有组织的讲学活动。而且书院不分尊卑、不限地区、不论长少、不收学费,只要愿意,均可参加,还提供食宿方便。讲授方式十分灵活,有时采用演讲方式,讲了一段时间后,就穿插朗诵一段诗词以活跃气氛、开发性灵,主讲者还随时回答提问。有时采用集体讨论方式,沟通思想、交流心得。

东林讲学博采诸家合理之言,去短集长、不执门户之见,讲学内容也较为广泛、丰富、适用,主要以儒家经史著述为主,但也兼及并包括一些必要适用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具体实际的应用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在内,还与评论政事得失、乡井是非连在一起,还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身体力行。由于东林讲会开创了一种崭新的讲学风气,引起了朝野的普遍关注。一些学者从全国各地赶来赴会,学人云集,每年一次的大会有时多至千人,不大的书院竟成了当时国内人文荟萃的重要会区和江南讲学者遥相应合。东林书院实际上成为一个舆论中心,这里的人们便逐渐由一个学术团体形成为一个政治派别,从而被他们的反对者称为“东林党”。那时所谓的“党”,不同于今天的政党,而是指政治见解大致相同、在政治活动中经常结合在一起的一批人。东林党与朝廷中的腐朽势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东林书院的主讲顾宪成则以其卓越的思想气度成为东林党的精神领袖。

顾宪成思想的最大特点是重视社会政治,关心世道人心,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救世精神。这种救世精神本是儒学祖师孔子、孟子的传统,但在汉以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儒生,不但多数沉溺为科举功名之士和从事考据、词章之士背离了这种精神,只是把它当作升官发财、猪取名利的手段,即使连标榜义理之学的儒生,也多半只是脱离社会实际地空谈玄理。顾宪成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各家的学术观点,从现实和封建国家利益出发,认为沉溺功名或空谈心性都是有害的,因为这两种学术思潮都将导致人们对现实社会和具体学问的漠不关心。他认为如今的政治形势已危机四伏,如同把干柴放到烈火之上那么危险,因此顾宪成强调研究学问的出发点必须是为了社会国家民生所用,他认为如果眼光短浅,营营于一己之私,即使功名很高、学问很深、修养很好也不足挂齿,提倡士人不管是作官为民,身处何境,都要明辨明非,注重气节,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在东林书院的讲堂里,就挂上了顾宪成在青年时代写的那付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把读书、讲学同关心国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同类推荐
  • 华罗庚

    华罗庚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华罗庚》深刻地描述了他坎坷和奋进的一生,及近代中国数学发展的沧桑。
  • 韦小宝自传

    韦小宝自传

    俺,韦小宝,历史上有无此人已不可考,多半由金庸老先生杜撰所出,所以俺的出世多亏了这位金大侠。俺一直以为韦小宝是金庸老先生笔下最重要的人物。俺对当代中国人的影响,恐怕在二十世纪所有小说人物中可比的不多。在《鹿鼎记》中,金老爷子将中国封建时期下层社会对一个人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全都附加到俺身上,金老爷子没用儒家思想教化俺,没用道家思想洗涤俺,只用中国古代市井文化熏陶俺,让俺有了些流氓性质,有些了小人手段,有了些英雄气息,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俺这个不学无术的中国人的本性。
  •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王大珩传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王大珩传

    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一位战略家就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学,也就输掉了未来。王大珩从来就有他独特而深刻的思维,面对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他放弃了继续深造,选择了光学玻璃制造与研究。回国后,一句“馆长就馆长,只要能做事就成”,他挑起了仪器馆的大梁,工作很快就有了起色。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常把这句话常挂在嘴边:没东西就找王大珩要去!1958年,长春光机所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和光学玻璃的“八大件一个汤”而闻名全国科技界。“原子弹、导弹中的光学设备一定要让长春光机所来做!”钱学森的这句话一锤定音。晚年的王大珩以一位战略科学家的眼光与智慧,成为倡导中国的“863”计划第一人。
  • 郑成功

    郑成功

    本书是一部描写郑成功辉煌人生的传记小说。它刻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位特殊历史人物形象,反映了明清两个朝代的政权更迭和纷繁复杂的时代风云。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原来爱还在

    原来爱还在

    吉力和赵真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水到渠成地相恋,但家庭环境、受教育不同,真如在与母亲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一次疑似怀孕的乌龙事件,让真如的父母不得不缴械投降。两个还没有完全领悟爱情真谛的年轻人匆匆步入婚姻的殿堂。涉世未深的任性、自我、缺乏责任感等现代人的弱点同时在两个人的身上体现,爱的时候如胶似漆,恨的时候咬牙切齿,两个年轻人的生活于是成了一场场的火与冰,热烈燃烧与冷战。
  • 邪王独宠傲娇小魔妃

    邪王独宠傲娇小魔妃

    她,是M.G最神秘、最无情的特工,亦是印氏神医家族的大小姐,医术无人能敌,一手银针,可将人拉回人间,亦可将人送入地狱,却在一次任务中,遭人陷害,自爆身亡,穿越到了天穹大陆青穹国将军府的废物、花痴嫡三小姐身上。既然老天都让她活下来,那么这一世她绝对不会任人摆布,可惜造化太弄人,她遇见了他,他们会擦出一段怎样的火花呢。。。。。。
  • 六界之门

    六界之门

    千载后,天将倾,地将陷,黑暗笼罩人间。尸山血海,群魔乱舞,福兮?祸兮?湮灭?辉煌?人界、冥界、妖界、仙界、天界、魔界并存,大劫将至,六界动荡。一少年身怀神秘青莲,凝聚九窍金丹,闯兰若寺、入锁妖塔、登诛仙台,一路行来,桩桩古今秘史在其面前揭开。亲情、爱情、友情,皆愿以性命守护!且看夏言踏足六界,登顶巅峰!(PS:本书书友群正式开启,530538304,邀诸位道友来此一聚!)
  • 域天记

    域天记

    在昆仑观光,旅游区的他,因为一场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天气中,被一条狰狞如龙的紫色雷电,击中而身亡的他再次醒来,融合陌生的破碎记忆,后发现这是一个充满斗气魔法的世界,他为了生存,和成为强者的梦想,在这个世界展开一段精彩,脱变强者之路的故事。
  • 黎天I

    黎天I

    当大道十二音响起,远古九界之一源界崩灭他的记忆被解开了封印……我,我是天,还是人?天人为何不和,源界为什么崩灭这是魔鬼的赌局还是神的游戏还有......我到底是什么?
  • 执柔天下

    执柔天下

    她本是21世纪的雇佣兵之王,却命丧雪山,一朝穿越,步入架空大陆。本想粗茶淡饭,布衣一生。奈何乱世之中,半点不由人,为了在这乱世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她,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杀出了自己的天下。本以为就这样一辈子了,却又遇见了那个让她心疼的他。从此护他、爱他;从此他的征途不再孤单,执柔之手,称霸天下。
  • 末日打怪日常

    末日打怪日常

    末日之后,欧子沐只有一个愿望,回家!可是小怪BOSS,纷纷登场,她不得不开启打怪日常模式。这黑白颠倒的世界,我要杀出个朗朗乾坤,就问谁不服?
  • 学校怎样组织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下)

    学校怎样组织学生探索科学奥秘(下)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权色宦官

    权色宦官

    面对着豪门贵妇的邀请、各种理由的灌酒,生性风流的莫小殊又怎能把持住内心的骚动?当激情的火苗燃烧起熊熊的火焰,停在门外的那辆跑车已经成为了欲火的战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辆飞驰而来的限量兰博却成了莫小殊的死亡镰刀。死亡,亦是新生。阴差阳错之下,莫小殊带着二十一世纪的记忆穿越了,他穿越到了一个即将面临净身的少年身上,面对着那把寒光闪闪的阉刀,且看他是如何逃过一劫的。而生性风流的莫小殊到了这三妻四妾的年代,又是如何以太监的身份在后宫之中继续风流,权倾朝野……